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二年级下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尹春玲

合集下载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因数和倍数,能够正确给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能够正确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口算和心算加减乘除的能力。

二、教学步骤1. 概念引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因数和倍数。

•因数:如果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余数为0,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倍数:如果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等于另一个数的整数倍,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2. 因数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演示让学生掌握因数的计算方法,例如:•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因数的个数一般是奇数个,只有完全平方数的因数个数是偶数个。

•小于一个数的因数都是这个数的因数。

3. 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演示让学生掌握倍数的计算方法,例如:•一个数的倍数可以用这个数乘以自然数得出。

•一个数的倍数一般是无限个。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练习,根据给出的数字计算出对应的因数和倍数。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一些数字,让学生完成练习后口头上报答案。

5. 实际应用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际问题展示因数和倍数的应用,让学生学会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明要用纸盒装糖果,每个纸盒可以装8颗糖果,如果他有56颗糖果,他最少要准备多少个纸盒呢?6. 总结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强化记忆。

三、教学重点1.因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如何正确应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学生在应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进行口算和心算加减乘除运算,对一些运算难度较大的学生来说,可能存在困难。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练习和课堂实践问题的解答情况,评估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扩展对于掌握良好的学生,教师可以介绍进一步的因数和倍数应用知识,例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

最新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

最新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目录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平均分若干物品的过程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理解余数与除数关系中的重要性。

3.体会数学与正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的算式。

教学难点: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磁铁卡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猜图的游戏。

出示磁铁卡片,按红黄绿、红黄绿、红黄绿、红黄绿顺序排列。

师:我猜第15个应该摆放绿色的卡片,第20个应该摆放黄色的卡片,对吗?谁愿意上来验证一下?学生验证。

师: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卡片的颜色呢?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了。

【设计意图:利用猜颜色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自主提出“为什么老师这么快猜出来,有什么秘密?”的问题。

这一生成性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你问我说师:我们班参加过野营的同学请举举手,好吗?(同学们纷纷举手)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你参加野营得最大感受。

(学生发言)野营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学生说说)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野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野营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带着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师:请大家仔细地观察画面,你能够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够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情境图)生:①10片饼干,每人分3片,可以分给几个人?②7根火腿肠平均分给3个人,怎么分?③17瓶酸奶平均分给3个人,怎么分?④12个草莓平均分给3个人,怎么分?【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相应数学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精品】《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精品】《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6
小学-数学-打印版
6
小学-数学-打印版
6
小学-数学-打印版
2、练习。

找出4和5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说,师板书,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找的5的倍数? 3、发现规律
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师小结: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拓展或测验(10分钟)典型训练题:
1.火眼金睛辨对错。

(1)13的最小倍数是26。

(×)
(2)6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3)6是倍数。

(×)
2.分别找出18和20 的所有因数。

18的因数有:1、2、3、6、9、18。

20的因数有:1、2、4、5、10、20。

小学-数学-打印版
6
小学-数学
-打印版 6 3.将信封投递到相应的邮箱里。

板书设计 因数与倍数
乘法算式:1×12=12
2×6=12 3×4=12
除法算式:12÷3=4 12÷2=6 12÷12=1
教后反思
课堂设计始终以学生自学为主,在学生相互合作中完成了
教材内容的学习与问题思考。

前后共设计了两次自学指导,一个是倍数与因数的意义;另一个是如何找一个数倍数。

让学生借助教材资源进行自学、问题探讨,同时强调对教材情境图及提示信息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加强小组合作的能力。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3篇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3篇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88—9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倍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生:小正方形。

师:想不想知道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形?生:想。

师:多少个?生:12个。

师:想一想你能不能把这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呢?生:能。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师:增加一点难度,用一道算式说明你的想法,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你是怎么摆的,好吗?生:好!学生汇报:生1:1×12=12师:他是怎么摆的?生:一行摆1个,摆了12行;也可以一行摆12个,摆1行。

课件出示摆法。

师:把第一种摆法竖起来就和第二种摆法一样了,我们把这两种摆法算作一种摆法。

(用课件舍去一种)生2:2×6=12师:猜一猜他是在怎么摆的?生:一行摆2个,摆了6行;也可以一行摆6个,摆2行。

师:这两种情况,我们也算一种。

生3:3×4=12师:他又是怎么摆的?生:一行摆3个,摆了4行;也可以一行摆4个,摆3行。

师:还有其他摆法吗?生:没有了。

师:对,如果把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就只有这三种摆法,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三种摆法,更不要小看了这三种摆法下面的三道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的新课就藏在这三道乘法算式里面。

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2.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师:我们以3×4=12为例,在数学上可以说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

因数与倍数青岛版教案

因数与倍数青岛版教案

因数与倍数青岛版教案【篇一:青岛版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蒋集镇中心小学柳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认识因数、倍数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

1、操作:可以怎样排队?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摆完后在练习本上写出乘法算式。

汇报:你是怎么摆?算式是什么?2、学习“因数、倍数”的概念师:刚才通过摆不同的队形,我们得到了3道不同的乘法算式,别小看这3个算式,其实在这里面有许多数学奥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数学的新奥秘。

学生说一说。

指名,师:12既是12的因数,又是12的倍数。

师:看来,根据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都能判断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师:你也像老师这样说一道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让你的同位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同位互相说。

小结:是呀,我们不能直接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要清楚的表达出来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看来,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板书:和)。

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一般不讨论0。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师:看黑板上的3个算式,你能找到12的所有的因数吗?(学生齐说。

)问:如果没有算式,你能找出24所有的因数吗?先想想怎样找?然后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写一写,师巡视。

汇报展示:(2人)问:你是怎么找的?(学生说方法)评价:他找的怎么样?(学生评一评)师讲解: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找的吗?(师边讲解边一对一对的板书24的因数)24的因数有:1,2,3,4,6,8,12,24小结:其实老师就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对一对找的,这样就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了。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因数与倍数》优质课教学设计(精编)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因数与倍数》优质课教学设计(精编)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并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能熟练的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一、前情回顾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类数?(自然数,小数,分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因数和倍数。

现在我们来研究自然数(0除外)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元旦快要到了,美术小组的要将12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画来装饰教室。

如果要贴成长方形,有多少种贴法?小组合作:可以用12个小正方形代表12张画,动手画一画。

要求:(1)能摆成几种完全不同的长方形;(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的摆法。

小组长作好记录。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12=12 2×6=12 3×4=1212×1=12 6×2=12 4×3=12将第二种摆法转一下就与第一种摆法相同。

另一种情况也是这样。

为了避免重复,我们只选择其中的一种算式。

在乘法算式里,这三个数分别叫做什么?(因数,因数,积。

)像这样的乘法式子中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种说法,以3×4=12为例,3是12的因数,4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也是4的倍数。

这里的因数和倍数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不能孤立地说,3是因数,也不能孤立的说12是倍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与倍数。

(板书)1×12=12,2×6=12 你能不能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练习:(1)根据下面的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9 × 8= 72 45 ÷ 3=15(2)8是倍数,4是因数。

…………… ( )强调:在说倍数(或因数)时,必须说明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

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2016-2017年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野营
——有余数的除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2个信息窗:信息窗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并能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2能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1。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尹春玲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尹春玲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教案青岛出版社四年级数学第七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

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12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每人准备一张自己学号的卡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形影不离来表示两个人的关系非常亲密,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不少数关系密切,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倍数和因数。

二、自主探究,建构模型(一)操作设疑,自学尝试,举例内化—认识因数和倍数1.操作设疑,明确探究目标请你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并根据摆成的不同情况写出乘法算式。

同桌合作完成。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4×3=126×2=1212×1=123×4=122×6=121×12=12师:根据不同的摆法我们列出了三个算式。

(板书)今天就来研究算式中的学问。

2.自学尝试——认识因数与倍数师:请学生自学课本的内容,并让学生说一说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根据学生自学情况的汇报和交流,教师适时指出:因为4×3=12,所以我们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

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

(同时板书)师:你能根据学到的知识说说下面两个算式里,什么数是什么数的倍数,什么数是什么数的因数吗?(1×12=12、6×2=12)3.举例内化:你能写出一个算式,让你的同桌找一找因数和倍数吗?(学生互说,教师巡视找出典型例子)请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说明:相互依存的关系预计学生在自己写算式的过程中,会有如6×6=36、7×1=7、0×5=0等。

《倍数和因数》公开课教案

《倍数和因数》公开课教案

《因数与倍数》公开课教案教学课题:倍数与因数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窗口一执教班级:五年级一班执教教师:方丽华执教时间:2015年11月19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每桌准备12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操作发现理解概念1、师:你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这是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吗?同桌合作拼一拼,想一想:你能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你的摆法吗?”2、学生分组操作。

3、组织交流。

一共有几种拼法?板书课题:倍数和因数。

二、因数与倍数的关系1、结合4×3﹦12说明: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

2、谁能试着说一遍?太棒了,还有想说的吗?让学生仿照说出6×2=12和12×1=12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5号和10号上来互相说一说。

3、能说3是因数吗?为什么?小结:因数和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就像他是他的同桌一样。

三、因数的特点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找到了乘积是12的3个算式,那我们就可以说12的因数有:1、几个?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补充说明: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2、像刚才这样拿出1号答题纸找出30的所有因数(拿出有代表性的2份)展示:A:怎么样?漏了?漏了谁?导致遗漏的原因是什么?若要不遗漏怎么找?有序(板书)从谁开始叫有序?一对一对再找2,找到谁为止?接近重复。

青岛版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青岛版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拓展平台“因数和倍数”第93-94页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

2、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并总结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研究一个数的因数和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3、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自主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总结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中的正方形塑料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情境导入,认识因数和倍数课件出示12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美术作品。

谈话:大家看,老师这里选了12张咱同学画的画,都是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漂亮吗?老师想把它们贴在教室的宣传栏上,并且要贴成长方形,可以怎样贴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谈话: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用12个小正方形塑料片代表12张画,动手摆一摆,老师有两个要求:①看一共能摆成几种完全不同的长方形;②想一想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你的摆法。

预设:想到的算式1×12=12 2×6=12 3×4=12谈话:你能根据算式1×12=12猜一猜这个同学是怎么摆的吗?预设:①一行摆1个,摆了12行;②也可以一行摆12个,摆1行。

谈话:把第一种摆法竖起来就和第二种摆法一样了,我们把这两种摆法算作一种摆法。

可以吗?(课件演示)谈话:你能根据算式2×6=12想到这个同学是怎么摆的吗?预设:一行摆2个,摆了6行;也可以一行摆6个,摆2行。

(师课件演示。

)谈话:根据算式3×4=12,你能想到这个同学是怎么摆的吗?(师课件演示。

最新2017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最新2017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数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两步的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空间与图形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统计与概率1、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实践与综合运用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2、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

3、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的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1、能用加减法、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1、在他人的鼓励和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因数与倍数(二)》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因数与倍数(二)》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因数与倍数(二)》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因数与倍数的概念,重点讲解如何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以及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此外,还将介绍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其求法。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

2. 让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3. 让学生理解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并掌握其求法。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1. 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

2.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方法和实例。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用于课堂练习和笔记。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如何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以及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结合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方法,找出几个数的所有因数,并判断一些数是否是其他数的倍数。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难点讲解:介绍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以及求法。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5.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方法和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因数与倍数的概念2. 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3. 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4.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求法作业设计1. 找出以下数的所有因数:12、20、362. 判断以下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15、24、183. 求出以下数对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8和12、15和20、18和24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课件、实例讲解和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方法以及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青岛版小学数学因数与倍数的整理与温习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因数与倍数的整理与温习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因数与倍数的整理与温习》教学设计导与学的目标:一、经历本单元知识的回忆进程,初步学会构建知识网络的方式。

二、进一步巩固二、五、3倍数的特点,明白得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并能熟练地分解质因数。

利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教学,培育学生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忙他们在自主探讨和合作交流的进程中把握大体知识和技术、数学思想和方式。

导与学的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构建知识网络的方式;应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学会构建知识网络的方式,并能较全面地把本单元知识形成网络。

一、创设情景,确信目标。

前段时刻咱们通过紧张而有序的学习已经完成了第三单元的学习任务,今天咱们一块来整理和温习本单元的内容——因数与倍数的知识。

在课下同窗们已经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自主整理,下面请大伙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功效。

哪位同窗情愿把自己整理的情形展现给大伙儿看?(那个进程可展现同窗们不同的整理方式。

)(设计用意:学生的有效整理需要一个基础,而那个基础是因人而异的。

因此安排学生在上课前进行自主整理是很有价值的,一方面能够确保学生对将要温习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回忆,另一方面通过检查学生作业,能够真实的地了解学生对知识整理的现有水平,从而找准学习的起点。

通过适才的交流,相信同窗们对这些内容确信有了充分的回忆和在熟悉,此刻教师这儿有两个问题,看谁反映最快。

第一个问题:你能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来描述6那个数吗?预设:6是自然数、6是合数、6是偶数、6是12的因数、6是2的倍数。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贴出5个卡片:自然数、合数、偶数、因数、倍数)第二个问题:你能描述一下5吗?预设:5是奇数、5是质数、5是10的质因数。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贴出3个卡片:奇数、质数、质因数)教师小结:同窗们都很伶俐!反映专门快!这与你们课前详细而全面的整理是分不开的。

只是,这些知识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还有很多联系。

这节课咱们一路进一步整理温习这些内容,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因数与倍数(二)》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因数与倍数(二)》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因数与倍数(二)》青岛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因数与倍数(二)》青岛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五单元《因数与倍数》的第二课时。

具体内容有:1. 进一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2. 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3. 能够运用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因数与倍数的思考。

例如:小华买了一本书,每页有30行,每行有20个字,请问这本书一共有多少个字?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因数与倍数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 课堂讲解:讲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以及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因数与倍数的定义2.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3. 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出10以内的所有质数和合数。

2. 求出20的因数和倍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和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因数与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时如何选择优惠的商品,如何安排时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第七册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

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12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每人准备一张自己学号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形影不离来表示两个人的关系非常亲密,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不少数关系密切,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倍数和因数。

二、自主探究,建构模型
(一)操作设疑,自学尝试,举例内化—认识因数和倍数
1.操作设疑,明确探究目标
请你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并根据摆成的不同情况写出乘法算式。

同桌合作完成。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4×3=12 6×2=12 12×1=12
3×4=12 2×6=12 1×12=12
师:根据不同的摆法我们列出了三个算式。

(板书)今天就来研究算式中的学问。

2.自学尝试——认识因数与倍数
师:请学生自学课本的内容,并让学生说一说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根据学生自学情况的汇报和交流,教师适时指出:因为4×3=12,所以我们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

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

(同时板书)
师:你能根据学到的知识说说下面两个算式里,什么数是什么数的倍数,什么数是什么数的因数吗?(1×12=12、6×2=12)
3.举例内化:
你能写出一个算式,让你的同桌找一找因数和倍数吗?(学生互说,教师巡视找出典型例子)
请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说明:相互依存的关系
预计学生在自己写算式的过程中,会有如6×6=36、7×1=7、0×5=0等。

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指出,我们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如果没有出现这类特殊的算式,教师有效介入,帮助启迪学生思考,发展深刻性的思维品质。

(二)自主探究,建构模型—找因数和倍数
1.自主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
根据上面的算式观察思考:12的因数有哪些?师板书:
 学生尝试找出18、15的所有因数。

(1)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2)启迪思考: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小组里说一说。

找一个数的因数时要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方法可以有:
用乘法()×()=18的方法,一对一对地写;
或者是用除法18÷()=(
)的方法想,而且是有顺序地从小到大全部写。

(3)观察12、18和15的所有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小结: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2.迁移建构——找一个数的倍数。

刚才我们用一些方法找出了一个数的因数,那你们有信心又快又准确的找出一个数的倍数?比一比谁找的快找的多,看谁先把它找完。

请找出3的倍数。

(学生独立完成)
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请写得又多又快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好方法、小窍门。

在此基础上交流评价小结方法:评价时突出有序思维的策略:
一是用想乘法的方法,根据3×1=3,3×2=6,3×3=9,3×4=12等;
二是用想除法的方法,根据3÷3=1,6÷3=2,9÷3=3,12÷3=4等;
三是用递加的方法,即根据3,3+3=6,6+3=9,9+3=12,12+3=15等: 3的倍数有:3,6,9,12,15,18,21……(板书)
 试一试:找出2、5的倍数。

引导观察:请学生观察以上这些数的倍数,有什么发现?
总结: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实践应用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发现了因数和倍数的特点。

下面我们就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谁是谁非。

(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在括号里画“×”。


(1)4×5=20,4是因数,20是倍数。

(2)18最大的因数和最小的倍数,都是它本身。

(3)1的因数只有一个。

(4)8所有的因数是2、4、8。

2.想想做做
根据下面的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11×4=44 12×5=60 9×8=72
3.下面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小游戏吧!
游戏规则: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学号,每个学号都是一个自然数。

如果我要找的朋友是你,请你站到台前来,并且把卡片高高举起,让其他同学看看你是不是我要找的朋友。

(1)师:我是10,我是10,我的因数朋友在哪里?
师:你是10,我也是10,为什么你是我的因数朋友?
生:10是10最大的因数朋友。

师:刚才还有一位朋友,怎么又回去了?他是几号?
生:30号。

师:哦,30号同学是我的因数朋友吗?
生:他不是10的因数朋友,而是10的倍数朋友。

师:我是8,我是8,我的因数朋友在哪啊?
师:我是9,我是9,我的因数朋友在哪里?
师:细心地你发现了吗?刚才有一位同学,每一次他都要上台来,他是谁?
生:1号!
师:这是怎么回事?
生:1是所有数的因数朋友!
(2)师:我是9,我是9,我的倍数朋友在哪里?
师:你是9,我也是9,为什么你是我的倍数朋友?
生:9号是老师最小的倍数朋友。

师:我是1,我是1,我的倍数朋友在哪里?
师:为什么大家都站起来了。

生:我们都是你的倍数朋友!
3.综合应用。

选用4、6、8、24、1、5中的一些数,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一句话。

四、总结提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自然数中关于因数和倍数的一些数学知识,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生答。


师:事实上,对数学了解的越多,就越能体会到它的意义与趣味。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就一定会发现和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相信你在获取知识,体验乐趣时,会自豪地说:“数学使我变得更聪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