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流体力学第六章(6-2)

合集下载

流体力学第6章讲解

流体力学第6章讲解

2、射孔的形状,圆孔口和方孔显然其扩张的情况不会相同。不同的射口形状有 不
同的实验值。用φ表示这个影响因素, 对圆断面射流 φ=3.4,长条缝射孔 φ=2.44。
圆孔综口合射这流两:个t影g响因素K:x k=Kφα 3.4a
x
R 1 3.4 as 3.4( as 0.294)
r0
vm
vm r0 1
1
v0 R
2
1
[(11.5 )2 ]2d
0
9
第二节圆断面射流的运动分析
1
n
1
n
[(1 1.5 )2 ] d Bn; [(1 1.5 )2 ] d Cn
0
0
n
1
1.5
2
2.5
3
Bn
0.0985
0.064
0.0464
0.0359
0.0286
第一节无限空间淹没紊流射流特性
二、紊流系数a及几何特征
其斜率即:tga=常数=k。 对于不同的条件,k值是不同的常数,也叫实验常数。 通过实验发现,k值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主要的因素:
1、射孔出口截面上气流的紊流强度。 紊流强度的大小用紊流系数a(A)来表示:a大紊流的强度就大,因此,紊
流 系数的大小可以反映出射流的扩张能力,所以,a也叫表征射流流动结构的 特征系数。另一方面,由于a反映的是射流混合能力的大小,因此,a还可以反 映孔口出口截面上的速度均匀程度。a越小,则混合能力越差,说明流速越均匀 。
二、断面流量Q
R
微环面的流量表达式 Q 2vydy Q0 r02v0
0
主体段:
R
Q
v r 0
y
y
2 ( )( )d( )

流体力学-张也影-李忠芳 第6章--孔口出流

流体力学-张也影-李忠芳 第6章--孔口出流

6.2 厚壁孔口出流
如图6-6所示,当2<l/d≤ 4时称为厚壁孔口, 或外伸管嘴。
6.2.1 厚壁孔口出流公式 厚壁孔口在入口处同样
形成一个c-c收缩断面,c-c 断面上的速度用vc表示,流 束面积用Ac表示,这种收缩 称为厚壁孔口的内收缩。
列1-1、2-2断面上的伯努利方程式,令α =l,推演 则得
从公式(6-3)来看,如果经孔口流动没有能量损失,孔 口的阻力系数ζ =0,则孔口的理想流速应该是
vT
2p

2gH
(6-9)
于是
Cv
vc vT

vc 2p

vc 2gH
(6-10)
2.流量系数
从(6-5)式得
Cq

A
qv 2p

A
qv 2gH

qv AvT
qv qT

(6-13)
Cc

0.63

0.37

d D
4
(6 -16)
当(d/D)4项不能忽略时,大孔口的出流速度仍需 按(6-2)式计算:
vc
1
1
Cc2

d D
4
2p

2gH
1

Cc2

d D
4
Cv
2gH
(6-17)
大孔口的流量公式为
2gH
qV Acvc Cc A
4.阻力系数
用实验得出的Cv,可以算出孔口的阻力系数


1 Cv2
1
(6-15)
ζ与Re的关系也表示在图6-3上,当Re>=105时,ζ=0.06。

流体力学 第6章 6-6-2 to 6-7-3

流体力学 第6章 6-6-2 to 6-7-3

∫ v=
r0
0
u 2πrdr
πr
2 0
u yv* = 5.75 lg + 5 .5 ν v*
v* = v λ / 8
13:44:34
1
Re λ = 2 lg 2.51 λ
式(6-11)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7
第六节 紊流的沿程水头损失
2、紊流粗糙区沿程摩阻系数 尼古拉兹粗 糙管公式
1
3 .7 d = 2 lg ks λ
13:44:34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11
第六节 紊流的沿程水头损失
粗糙区,工业管道与尼古拉兹曲线均与横坐标平行 工业管道的当量糙粒高度:和工业管道紊流粗糙区λ 值相等的同直径尼古拉兹粗糙管的糙粒高度 k s 。
反映粗糙中各种因素对沿 程损失的综合影响
1
3 .7 d = 2 lg ks λ
通过工业管道紊流粗糙区实测的 λ 值,代入该式,反算出 k s
层流局部损失也与平均流速 的一次方成正比
13:44:34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25
第八节 管道流动的局部损失
v2 hj = ζ 2g
局部阻力的产生
突变
13:44:34
渐变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26
第八节 管道流动的局部损失
局部阻力的产生
突变
13:44:34
渐变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27
δ ′ = 11 .6
13:44:34
ν
v*
ks 1 v* k s 1 = = Re * 11 .6 δ ′ 11 .6 ν
9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流体力学第六章流体动力学积分形式基本方程

流体力学第六章流体动力学积分形式基本方程

右端为零。
第1页
退出 返回
第六章 流体动力学积分形式基本方程
第三节 动量矩方程
例题6.3 如图6.4所示,离心压缩机叶轮转
速为 ,带动流体一起旋转,圆周速度
为 u ,流体沿叶片流动速度为w ,流量
为Q,流体密度为 ,求叶轮传递给流体
的功率。
解:流体绝对速度为 c u w
当叶片足够多时,可认为流动是稳定的。取
则控制体内流体内能的增量将由辐射热提供,于是有
qR d
de dt
d
d dt
ed
qR
de dt
,即 (6.11)
第3页
退出 返回
第六章 流体动力学积分形式基本方程
第四节 能量方程
据系统导数公式(输运公式),有
d dt
ed
t
ed
A w
nedA
稳定流动时由式(6.11)、(6.12)可得
(6.12)
d
u
t
d
(b)
第4页
退出
返回
第六章 流体动力学积分形式基本方程
第二节 动量方程
将式(a),(b)代入式(6.4)得到
A wr nwrdA u
A wr ndA
Fd
A pndA
t
wrd
u t
d
u t
d
(c)
由连续性方程可知
u
t
d
uA
wr
ndA
0
,则(c)式变为
Awr nwrdA
第1页
退出
返回
第六章 流体动力学积分形式基本方程
第一节 连续性方程
如图6.1所示,令 为控制体体积,A为控制面面积,n为 dA 控制面外

第六章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

第六章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

第六章 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实际流体都是有粘性的,只有当粘性力与惯性力相比很小时,才能忽略粘性力而采用“理想流体”这个简单的理想模型。

支配粘性流体运动的方程比理想流体的基本方程复杂得多,因此粘性流体动力学问题的求解比理想流体动力学问题更加复杂、困难。

本章的目的在于介绍粘性流体动力学的一些基本知识。

§1 雷诺数(Re )——粘性对于流动的影响的大小的度量粘性流体运动方程为:⎪⎪⎭⎫ ⎝⎛∂∂+∂∂+∂∂+=z y x Dt D z y x p p p f V ρ1 在x 方向的投影为:⎪⎪⎭⎫ ⎝⎛∂∂+∂∂+∂∂+=∂∂+∂∂+∂∂+∂∂z p y p x p f z u w y u v x u u t u zx yx xx x ρ1 这里以xu u ∂∂作为惯性力的代表; y p yx ∂∂ρ1作为粘性力项的代表,其大小为⎪⎪⎭⎫ ⎝⎛∂∂∂∂y u y μρ1。

下面以圆球的粘性流体绕流为例,来估算作用在单位质量流体上的惯性力和粘性力的量阶:(插圆球绕流图)L 为所研究问题的特征长度;∞V 为特征速度;∞ρ为特征密度;∞μ为特征粘性系数。

u 的量阶为∞V ;x u ∂∂的量阶为L V ∞; 22yu ∂∂的量阶为L V 2∞, 则: 作用在单位质量流体上的惯性力的量阶为:LV 2∞ 作用在单位质量流体上的粘性力的量阶为:2L V ∞∞∞ρμ 粘性力惯性力~22L V L V ∞∞∞∞ρμ=∞∞v L V =∞Re Re 称为雷诺数(Reynolds 数),它的物理意义是作用在流体上的惯性力与粘性力的比值的度量。

Re 数是粘性流体动力学中最重要的无量纲参数,它在粘性流体动力学中所占地位与无粘气体动力学的M 数相当。

在不同Re 数范围内的粘性流体运动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下面以圆柱绕流为例看不同Re 数范围内的圆柱绕流运动。

(插圆柱绕流图)总之:Re 增加,粘性影响变弱,当Re 》1时,对于某些问题,如无分离绕流物体的升力问题,可忽略粘性影响,采用“理想流体”模型。

流体力学 第6章

流体力学 第6章

6.5 紊流运动
紊流的形成过程
选定流层
6.5 紊流运动
紊流的形成过程
6.5 紊流运动
紊流的形成过程
6.5 紊流运动
紊流的形成过程
6.5 紊流运动
紊流的形成过程
6.5 紊流运动
紊流的形成过程
6.5 紊流运动
紊流的形成过程
6.5 紊流运动
紊流的形成过程
6.5 紊流运动
13600 ( 1) 0.3 4.23m 900
设为层流
4Q v 2 2.73m/s d
6.4 圆管中的层流运动
64 l v2 hf vd d 2 g
解得
2 gd 2 hf 8.54106 m 2 /s 64lv
7.69103 Pa s
【解】 列细管测量段前、后 断面的伯努利方程
p1 p2 hf g g
p1 p2 p1 p2 hf g g g
6.4 圆管中的层流运动
p1 g (h hp ) p2 gh p hp p1 p2 ( p ) ghp
h
p p1 p2 hf ( 1)hp g g
2r0
w v 8
6.3 沿程水头损失与剪应力的关系
w v 8
w 定义 v
—— 壁剪切速度,则
v v

8
(6 -11)
上式表明了为沿程阻力系数λ和壁面剪应力τw的关系 式。
6.4 圆管中的层流运动
6.4.1 流动特征
①有序性:水流呈层状流动,各层的质点互不掺混, 质点作有序的直线运动。
6.2.2 雷诺数 1. 圆管流雷诺数

流体力学讲义 第六章 流动阻力及能量损失2

流体力学讲义 第六章 流动阻力及能量损失2

第六章流动阻力及能量损失本章主要研究恒定流动时,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的规律。

对于粘性流体的两种流态——层流与紊流,通常可用下临界雷诺数来判别,它在管道与渠道内流动的阻力规律和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

对于流速,圆管层流为旋转抛物面分布,而圆管紊流的粘性底层为线性分布,紊流核心区为对数规律分布或指数规律分布。

对于水头损失的计算,层流不用分区,而紊流通常需分为水力光滑管区、水力粗糙管区及过渡区来考虑。

本章最后还阐述了有关的边界层、绕流阻力及紊流扩散等概念。

第一节流态判别一、两种流态的运动特征1883年英国物理学家雷诺(Reynolds O.)通过试验观察到液体中存在层流和紊流两种流态。

1.层流层流(laminar flow),亦称片流:是指流体质点不相互混杂,流体作有序的成层流动。

特点:(1)有序性。

水流呈层状流动,各层的质点互不混掺,质点作有序的直线运动。

(2)粘性占主要作用,遵循。

(3)能量损失与流速的一次方成正比。

(4)在流速较小且Re较小时发生。

2.紊流紊流(turbulent flow),亦称湍流:是指局部速度、压力等力学量在时间和空间中发生不规则脉动的流体运动。

特点:(1)无序性、随机性、有旋性、混掺性。

流体质点不再成层流动,而是呈现不规则紊动,流层间质点相互混掺,为无序的随机运动。

(2)紊流受粘性和紊动的共同作用。

(3)水头损失与流速的~2次方成正比。

(4)在流速较大且雷诺数较大时发生。

二、雷诺实验如图6-1所示,实验曲线分为三部分:(1)ab段:当υ<υc时,流动为稳定的层流。

(2)ef段:当υ>υ''时,流动只能是紊流。

(3)be段:当υc<υ<υ''时,流动可能是层流(bc段),也可能是紊流(bde段),取决于水流的原来状态。

图6-1图6-2实验结果(图6-2)的数学表达式层流:m1=, h f=k1v , 即沿程水头损失与流线的一次方成正比。

流体第六章 粘性动力学

流体第六章 粘性动力学

同理可得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式 :
上式(6—5)称为广义牛顿内摩擦定律。
式(6—6)
3、粘性流体中的压力
式(6—7)
一、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建立(N—S)
不可压缩牛顿流体层流流动的运动微分方程
矢量形式
二、方程的几种解析解
1、平行平板间的纯剪切流
2、平行平板间的泊谡叶流
部分固体边界的长度。 湿周长 ↑→外部阻力Fo↑ (3)绝对粗糙度Δ :管道内壁上的粗糙突起 高度的平均值。 相对粗糙度:绝对粗糙度与管径的比值
二、有效断面的水力要素
绝对粗糙度Δ ↑→阻力↑
(4)与管路的长度有关
l↑→阻力↑
二、有效断面的水力要素
讨论:有效断面面积A与湿周长 的影响
3、平行平板间的库特流
第四节 圆管中的层流流动
一、圆管中层流的速度分布
一、圆管中层流的速度分布
二、最大流量、流量、平均流速、切应力
1、最大流量
2、流量


层流时管中流量与管径的四次方成比例
3、平均流速
4、切应力
三、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

p 32L D 2 p 32L D2
1/ 1.8 lg[6.8 / Re ( / 3.7d )1.11 ]
(4)紊流粗糙区(f—g以右) 当Re>(665-765lgε)/ε时,λ与Re无关而与
Δ /d有关。 2 1/[21g (3.7d / )] 希夫林松公式1m,管长l=300m的圆管中, 流动着10℃的水,其雷诺数Re=80000,试求绝 对粗糙度为0.15mm时的工业管道的水头损失。

紊流
64 Re

流体力学第六章边界层理论(附面层理论)

流体力学第六章边界层理论(附面层理论)
减阻和节能
通过减小边界层的阻力,降低流体机械的能耗,提高运行效率。
流动分离控制
控制边界层的流动分离,防止流体机械中的流动失稳和振动,提 高设备稳定性。
流体动力学中的边界层效应
流动特性的影响
边界层内的流动特性对整体流动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如湍流、分离 流等。
流动阻力
边界层内的流动阻力决定了流体动力学的性能,如流体阻力、升力 等。
在推导过程中,需要考虑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如粘性力和压力梯 度等,以及流体内部的动量传递和能量传递过程。
边界层方程的求解方法
边界层方程是一个复杂的偏微分方程,求解难度较大。常用的求解方法包括分离变量法、积分变换法、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 法等。
分离变量法是将多维问题简化为多个一维问题,通过求解一维问题得到原问题的解。积分变换法是通过积分变换将偏微分方 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从而简化求解过程。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则是将偏微分方程离散化,通过求解离散化的方程组得到 原问题的近似解。
边界层内的流动可以从层流转变为湍流,或从湍 流转为层流。
边界层内的流动状态
层流边界层
流速在物体表面附近呈现平滑变化的流动状态。
湍流边界层
流速在物体表面附近呈现不规则变化的流动状态。
混合流动状态
边界层内的流动状态可以是层流和湍流的混合状态。
03
边界层方程与求解方法
边界层方程的推导
边界层方程是流体力学中的重要方程,用于描述流体在固体表面附近的流动行为 。其推导基于Navier-Stokes方程,通过引入边界层假设,即认为在靠近固体表 面的薄层内,流体的速度梯度变化剧烈,而远离固体表面的流体则可以视为均匀 流动。
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边界层理论在未来 有望取得以下突破。首先,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更加 精确和可靠的数值模拟方法将得到发展,这有助于更好 地理解和预测复杂流动现象。其次,随着实验技术的进 步,将能够获得更高精度的实验数据,为理论模型的发 展提供有力支持。最后,随着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入, 将能够从不同角度全面揭示流体流动的内在机制,推动 流体力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流体力学第六章 势流理论

流体力学第六章  势流理论

破坏了压力分布对y轴的对称性
1. 2. 物体周围的流场无界 3. 物体周围流场中不存在源、汇、涡等奇点 4. 物体作等速直线运动 5. 物体表面流动没有分离
若其中的任一条件被破坏,则物体即将遭受到 流体的作用力(阻力或升力)。
由达朗贝尔谬理,可分析物体在流体中运动 时可能受力的种类及其本质。
§6-3 绕圆柱体的有环量流动-麦格鲁斯效应
等势线:圆心在x轴上,与y轴相切的一组圆。
这些圆与ψ=const正交
注意:
偶极子的轴线和方向
轴线:源和汇所在的直线
方向:由汇指向源的方向
图6-8(b)
偶极子的方向
为x轴负向
四、点涡(环流)
点涡:无界流场中坐标原点处一无穷长直线涡,
方向垂直于x0y平面,与xoy平面的交点 诱导速度沿点涡为中心的圆周切线方向,大小
2.物面条件: 圆柱表面不可穿透,即
r=r0处,有 Vn= Vr=0, 或r=r0 的圆周是一条流线。
边界条件的数学表达式
(a)无穷远条件:
r ∞
Vx V0 Vy 0

(b)物面条件:
Vr V0 cos V V0 sin
r = r0,vn= vr=0或r = r0处ψ=0 (零流线)
均匀流和偶极子迭加后的速度势和流函数为:
Q x cos1 2 r2
极坐标下: M cos
2 r
(6-10)
直角坐标下:
M
2
x x2 y2
(6-11)
对于流函数:
1
2
Q
2
(1
2)
Q
2
( )
这里:r2= x Sinθ1
所以
x sin 1

流体力学第6章流体运动微分方程

流体力学第6章流体运动微分方程
代入式(5)可得
b p C1 2 x
C2 0
38
于是得速度分布
1 p 2 vx (by y ) 2 x
(2)上板以匀速U沿x方向运动 这时的边界条件为
vx | y 0 0, vx | y b U
39
代入式(5)可得
U b p C1 b 2 x
若此流场满足连续性方程和无旋条件,试求
A,B,C,D所满足的条件。不计重力影响。
13
解:由连续方程可知
u=Ax+By, v=Cx+Dy, w=0
u v 0 x y
则有
A D 0
又由于流动无旋,则有
则有
u v y x B C 0
14
练习: 有一个三维不可压流场,已知其x向和y向的分 速度为
yy
x
dx
17
对流体微团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则沿x轴 方向的运动微分方程为
xx f x dxdydz xx dydz ( xx dx)dydz x yx yx dzdx ( yx dy)dzdx zx dxdy y zx Dv x ( zx dz)dxdy dxdydz z Dt
代入上式的第一式并整理得:
20
Dv x vx vx vx 1 p fx ( 2 2 2 ) Dt x x y z
2 2 2
同 理 Dv z 1 p 2vz 2vz 2vz 得 fz ( 2 2 2 ) Dt z x y z
v x v y 0 x y
9
例题:不可压缩流体的二维平面流动,y方向 的速度分量为 2 y
v y yx
试求x方向的速度分量,假定x=0时,vx=0。

6工程流体力学 第六章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定常流动

6工程流体力学 第六章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定常流动

§6-1 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一元流动(续41)
分别取进口截面与喉部截面为1、2计算截面, 利用伯努利方程可得:
gz——重力场中单位质量流体从z=0上升至z克服重
力所做的功,因此具有的重力势能。
p
——单位质量流体从 p=0至状态p克服压力所做
功,也可以理解为流体相对于p=0的状态所
蕴含的能量,这种能量称为压力能。
§6-1 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一元流动(续9)
引入压力能的概念后,伯努利方程就 可理解为:
在重力场中,当理想不可压缩流体定常 流动时,单位质量流体沿流线的重力势能、 压力能和动能之和为常数,该定理反映了机 械能转化和守恒定理。
表示理论出流射流速度。
上述分析中,忽略了粘性和表面张力的影响。
§6-1 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一元流动(续30)
速度系数定义为:
CV
实 际 平 均 速 度——速度系数 理论速度
Cd

际出流的体积流 理论体积流量
量——流量系数
CC
收 缩截 面 面积AC 孔 口 面 积A
——面积收缩系数
§6-1 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一元流动(续31)
Cd
实际体积流量 理 论 体 积 流 量

缩 截 面 面 积 孔 口 面 积
实 理
际 论
平 速
均 度

度=CcCV
Q CdQth Cd A 2gH CcCV A 2gH
速度系数,体积收缩系数和流量系数均需由实 验确定。对于锐缘圆形孔口,
CV 0.97 0.99, Cc 0.61 0.66
§6-1 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一元流动 一元流动: 所谓一元是指只有一个空间变量。
在流体力学中属于这种性质的流动是指沿流 线的流动。

第六章 层流对流换热

第六章 层流对流换热

u max
= − r02 4μ
d ( p + ρ gh ) dL
(6-8)
由于旋转抛物体的体积恰好等于它的外切圆柱体体积的一半,因此,平均流速等于最大流速 的一半,即
U
=
1 2
u max
= − r02 8μ
d ( p + ρ gh ) dL
(6-9)
同时,无量纲速度的分布为
φ= u U
=
⎡ 2 ⎢1
ρc
p
(
w
∂T ∂r
+u
∂T ) ∂x
=
λ
(
∂ 2T ∂r 2
+
1 r
∂T ∂r
+
∂ 2T ∂x 2
)
(6-15)
因为是充分发展的层流流动,故 w = 0 , ∂ T ∂x
沿x
不再变化,
∂2T ∂x2
=0
,上述能量方
程即成为
ρc
pu
∂T ∂x
=λ r
∂ (r ∂T ) ,根据 ∂T
∂r ∂r
∂x
=
d T~ dx
3
流动,由于流体的物性不随温度变化,即动量方程与能量方程之间没有藕合作用,因而可以
先求速度场,后求温度场,而速度场已由上述方法求得,
再利用能量方程就可求出温度分布。
三、 恒热流密度时对流换热系数的确定
t
tw
tm
恒热流密度下的换热,如电加热、辐射加热、以及换
tc
热器中单位面积换热量为常量的情况,其温度(壁温、容
和u
=
2U
⎡ ⎢1 ⎣

(
r r0
)2
⎤ ⎥ ⎦

第六章 流体力学课后答案

第六章 流体力学课后答案

第六章 液体力学6-1 有一个长方体形的水库,长200 m ,宽150 m ,水深10 m ,求水对水库底面和侧面的压力。

解:水对水库底面的压力为:()()391 1.0109.810150200 2.910F ghS N ρ==⨯⨯⨯⨯⨯=⨯侧面的压力应如下求得:在侧面上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在y 处取侧面窄条dy ,此侧面窄条所受的压力为:dF glydy ρ=整个侧面所受的压力可以表示为:2012hF glydy glh ρρ==⎰对于10h m =、200l m =的侧面:()2721'9.8102F glh N ρ==⨯ 对于10h m =、150l m =的侧面:()2721''7.4102F glh N ρ==⨯侧面的总压力为:()82222'2'' 3.410F F F N =+=⨯6-2 有三个底面积相同但形状各异的容器,分别盛上高度相同的水,如题图所示,根据静止流体压强的概念,三个容器底面的压强是相同的,所以每个容器底面所受的水的压力也是相同的,水对底面压力是由水的重量引起的,但是三个容器中所盛的水的重量显然不等,请对这个似乎矛盾的结果作出解释。

答:三个容器底面的压强是相同的,但流体对容器内壁的压强并不是容器对其支撑面的压强,容器对其支撑面的压力等于水与容器本身重量之和。

因此,容器对其支撑面的压强是不同的。

如蓝球内壁的压强要比蓝球对支撑面的压强要大得多。

6-3 在35.010s ⨯的时间内通过管子截面的二氧化碳气体(看作为理想流体)的质量为0.51 kg 。

已知该气体的密度为37.5kg m -⋅ ,管子的直径为2.0 cm ,求二氧化碳气体在管子里的平均流速。

解: 单位时间内流过管子截面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即流量为:53130.511.36107.5 5.010V m Q m s t ρ--===⨯⋅⨯⨯平均流速为:()521221.3610 4.3103.14 1.010V Q v m s S ----⨯===⨯⋅⨯⨯ 6-4 当水从水笼头缓慢流出而自由下落时,水流随位置的下降而变细,何故?如果水笼头管口的内直径为d ,水流出的速率为0v ,求在水笼头出口以下h 处水流的直径。

工程流体力学 第6章 粘性流体管道内流动

工程流体力学 第6章 粘性流体管道内流动
de 2ab ab
第6章 粘性流体管道内流动
6.4 管内流动的两种损失
不可压粘性流体的总流伯努利方程:
V12 p1 V22 p2 1 gz1 2 gz2 hw 2 2
hw——单位重量流体损失的能量。
1.沿程(水头)损失
渐变流中由于流体微团、层间、流体与管壁间粘性摩擦引
教学内容
第0章 绪论 第1章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第2章 流体静力学 第3章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第4章 旋涡理论和势流理论 第5章 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 第6章 粘性流体管内流动 第7章 粘性流体绕物体的流动
第6章 粘性流体管内流动
6.1 粘性流体中的应力分析
理想流体—无粘性,无切向应力; 实际流体—有粘性,存在切向应力,表现为阻碍流体运动的 摩擦力,消耗机械能。
是t时刻的脉动速度但脉动速度的时均量为零即u010tuudtt?在横向也存在横向脉动且第6章粘性流体管道内流动在横向yz也存在横向脉动且0vw依上法湍流中有瞬时压强p时均压强脉动压强p且pppp01tppdtt?010tppdtt?若湍流中各物理量的时均值如不随时间而变仅是空间点的函数即uvwp?第6章粘性流体管道内流动随时间而变仅是间点的函数即uuxyzppxyz?则被称为恒定的湍流运动但湍流的瞬时运动总是非恒定的
时,随着 当逐渐加大玻璃管内流速到达某一上临界值 Vcr 玻璃管内流速的再增大,颜色水与周围清水混合,使整个圆管 都带有颜色,表明此时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各层质点相 互掺混,称这种流动状态为湍流。
从层流到湍
流的转捩阶段称
为过渡流,一般 将它作为湍流的 初级阶段。
第6章 粘性流体管道内流动
6.3.2 层流和湍流
6.2 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李玉柱流体力学课后题答案 第六章

李玉柱流体力学课后题答案 第六章

第六章 孔口、管嘴出流与有压管流6-1 在水箱侧壁上有一直径50mm d =的小孔口,如图所示。

在水头H 的作用下,收缩断面流速为 6.86m/s C V =,经过孔口的水头损失0.165m w h =,如果流量系数0.61μ=,试求流速系数ϕ和水股直径c d 。

解:根据伯努利方程:22.51m 2c w V H h g=+= 流速系数0.9672c cV V V gHϕ=== 2c c Q A gH AV μ==,39.71mm cd = 6-2 图示一船闸闸室,闸室横断面面积2800m A =,有一高2m h =、宽4m b =的矩形放水孔。

该孔用一个速度0.05m/s v =匀速上升的闸门开启。

假设初始水头15m H =,孔口流量系数0.65μ=,孔口出流时下游水位保持不变。

试求(1)闸门开启完毕时闸室中水位降低值y ;(2)闸室水位与下游平齐所需要的总时间T 。

解:(1)闸门完全开启所用的时间:40s ht v== 此段时间内孔口的面积可用孔的平均面积来表示:24m A =因为40s T ==所以:2 3.796m H =,12 1.204m y H H =-=(2)闸门完全打开后,防水孔的面积:28m A bh '== 液面降到与下游液面平齐所需要的时间因为135.41s T '==所以175.41s T t T '=+=6-3 贮液箱中水深保持为 1.8m h =,液面上的压强070kPa p =(相对压强),箱底开一孔,孔直径50mm d =。

流量系数0.61μ=,求此底孔排出的液流流量。

解:根据伯努利方程:202p V h g gρ+= 215.9L/s 4Q d V πμ==6-4 用隔板将矩形水池中的水体分成左右两部分,如图所示,右半部分水面保持恒定,隔板上有直径10.1m d =的圆形孔口,位于右半部液面下1 4.8m H =处。

在左半部分的侧面与前一孔口相同的高度处开有直径20.125m d =的圆形孔口,当水池两半部分的水面稳定后,试求左半部水面高度计孔口出流流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门理论似乎比普朗特理论完善一些,但比较繁
琐上,多此用P外r当andtldd理x2u2论21 。0 时, t12 为奇点 ,所以工程
17
试验表明, 在湍流边界层据壁面的某个范围内,
速度与距离x2按对数关系变化,即u1 lnx2,根据卡门 的混合长度计算公式(6-47)可得
lm =k
du1 dx2
2
l12
d 2 u1 dx22
2
2
(6-45)
l1 是附加混合长度,不过由试验确定 l1 很复杂。 d、混合长度理论没有考虑压力脉动对动量传递的影响,
而压力脉动可以跨越lm而传递的,考虑到压力脉动的影 响,流体微团的动量不可能在lm范围内保持不变。
12
Karman相似理论:Karman(1930)提出了一种湍流 局部相似性假设。他认为在自由湍流场中各空间点的湍 流脉动具有几何相似性,也就是说,各点的湍流脉动对 同一个时间尺度和长度尺度只有比例系数的差别,因此 只要用一个时间和速度比尺就能确定湍动结构。对于二
到达点 x2 时,恰巧在 x2 l 微团的左边时,就会产
生碰撞,而产生横向运动 u1 ,这样 u2 ~ u1 。同样, 当向两中个间微 补团 充到 也达 会产x2生点u2时。向相反运动时,周围的微团会
8
图6-7 u2的产生
认为
u
2
常数 l du1 dx2
12
u1u2
lm 2
du1 dx2
du1 dx2
对三维流动
u1u2
t
u1 x2
t
u1 x2
uiu
j
t
Dij
t
ui x j
u j xi
2 t Sij
(6-34) (6-35)
3
应力张量表示
ij pij t Dij
(6-36)
其中: t湍流动力粘性系数,或称涡旋粘性系数,t t 是湍流运动粘性系数。
上述假设所以能提出是基于对湍流脉动引起的动量
23
tr 1 exp G
x1 x1tr
x1 x1tr
1 Ue
dx1
其中 xtr为转捩开始的位置,G为经验系数:
G
1 1200
U
3 e
Re 1.34 xtr
Rextr U e x1tr
BL模型(1978)同样适用于湍流边界层。其主要 特点为:采用分区的涡粘公式;用涡量取代变形率; 对混合长度做近壁修正。具体的表达式为:
(6-39)
9
t
lm2
du1 dx2
(6-40)
根据实验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 a、由试验得到的 lm ,不象假设的那样为流体微团的
尺寸,而是与流动的平均尺度一样的量级。 b 、lm 不 是 空 间 常 数 。 在 边 界 层 中 根 据 尼 古 拉 兹 和
Klebanoff试验,在内层(壁面区)
lm
i
kx2
(6-41)
t
i
kx2v*
式中i表示内层,k=0.40~0.41,v*
阻力。
w
,
w是壁面摩擦
10
在边界层的外层(核心区):
lm o 1 t o 2v*
(6-42)
式中o表示外层,1 0.075 ~ 0.09 , 2 0.06 ~ 0.075 ,
为间隙因子。
Van Driest(1959)年提出在内层:
是壁面处的流体运动粘性系数,v* w 是壁面的磨
阻速度。
25
外层的涡粘性系数公式为:
式中,
t o =CFwakeFkleb (x2 )
(6-53)
Fwake=min
x2
max
Fmax
,
Cwk
x2
maxU
2 dif
/ Fmax
Fwake为尾流函数,Fmax和x2max分别为F (x2 ) x2[1 exp
交换与气体分子运动引起的粘性切应力进行简单的类比
的结果。对于 一般在定温下可认为是常数,但 t不
是常量,因为湍流的动量交换取决于湍流的平均运动。
流动只在一个方向上有明确的速度梯度时,可以认
为 t是个标量。在一般情况下,当i=j时
uiui
2k
2 t
ui xi
(6-37)
4
式中k为湍动能(k
1 2
uiui )
lm
i
k
x2
1
exp
x2
25.3v
(6-43)
11
式中k 0.435 ,在外层:
lm o 0.09
(6-44)
c、根据上述公式在管流中 u1
u1 max
时,u1
x2
0
,那么,
t12 0 ,而事实上 t12 0 ,为此Prandtl提出修正:
1
t12
lm
2
d u1 dx1
19
(3)、零方程模型
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一些学者提出了湍流粘 性系数的代数型模型,也称为零方程模型:
Cebci-Smith(1968)(CS)模型, Mellor-Herring(1968)(MH), Patanka-Spalding(1968)(PS)和 Baldwin-Lomax(BL)等模型。 这些模型的共同点是根据湍流边界层的结构, 对 t 在边界层的内层和外层须用不同的尺度。
速度与混合长度lm的乘积成正比
t u1lm
混合长度lm类比于气体分子运动的自由行程,在lm一段
特征长度之内湍流微团保持自己的动量不变。
6
图6-6 混合长度与脉 动速度
对于图中二维不可压定常湍流:
ux2 l ux2 ux2 l
假设微团从x2 l 或 x2 l运动至 x2,对于 x2 来讲,
脉动速度
u
2
0

u
2
0

7
u1
x2
l
u1
x2
l
d u1(x2 ) dx2
x x2
... ...
u1
u1 x2
l
u1 x2
l
d u1 dx2
由于u1 ~ u1, 所以微团从 x2 l 运动到 x2 时 u1 0,
u2还 可0,以也认就为是u说2 u~1u和1,u这2 是是异因号为的当。x2 l 处的微团
(6-47b)
18
其中A为衰减长度因子,定义为
A 26 w / 1 2
w为壁面剪切应力。式(6-47b)表明, 当x2很小时,粘性
作用很大;而当x2增大后,粘性作用逐渐消失。将该式中 的指数函数用泰勒级数展开后容易看出,当x2 0,lm x22。所以式(6-47b)综合了lm x22和lm x2两个区域混合 长度的变化,已称为现在许多实用的零方程的基础。
x2 x20
同时
u
2
u1
,并令 l1 kl2
,那么
l1
d u1 dx2
l12 k
d 2 u1 dx22
lm l1 k
du1
dx2 d 2u1 dx22
(6-47)
16
所以雷诺切应力为:
du1
3
t12 u1u2
式中k=0.40。
k2
dx2
d
2u1
dx22
2
du1 dx2
(6-48)
CS模型发展了Van Priest的模型,得到广泛的 应用,其公式为:
20
对于内层:
t
l2
u1 x2
rtr
式中 0 x2 x2c
l kx2 1 exp x2 A
k=0.40,A是衰减因子。
A A v*1
N
1
N
p v
1 exp 11.8v
exp 11.8v
第六章 湍流基本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湍流的基本特征和统计平均方法 湍流连续方程和雷诺方程 湍流能量方程 雷诺平均统计模式 湍流的相关函数和谱分析 拟序结构 湍流大涡数值模拟
1
第四节 雷诺平均统计模式
在雷诺方程中的不封闭量是雷诺应力,因此统计模式的 目标是封闭雷诺平均方程,建立足够的雷诺应力方程组(代 数的、微分的或一般泛函形式的)使得平均运动方程可解。
ui 0 xi
那么 uiui 0
,如果 t 是一个标量,
,而实际上
uiui
2k 3

为此Boussinesq修正(6-35),提出对于三维湍流
uiu
j
2 3
kij
t
Dij
(6-38)
Townsend.A.A测得在圆柱尾迹的充分湍流区,
t
0.0164U
0
d
,
(U
是来流速度,d是圆柱直径)。
0
Hinze J.O.在空气的圆截面射流中测得t 0.0116U pd
代数涡粘模式的最大缺点是它的局部性,代数表达 式中雷诺应力之核当地的平均变形率有关。代数模式 完全忽略了湍流通计量之间关系的历史效应,而历史 效应很难做局部的修正,因此发展包含历史效应的模
式是必要的,常用的 k 模式包含部分历史效应,称
为目前工程湍流计算的主要封闭模式。
24
t
t t
i o
, ,
内层的涡粘公式为:
x2 x2c x2 x2c
(6-51)
t i =l2
(6-52)
ii 1 2 (i ijk uk x j )是当地的涡量绝对值;l是
考虑壁面修正的混合长度:
l=kx2 1 exp
x2 / A
式中,k=0.4,为卡门常数,A=26,x2=v*x2 / w。 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