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渤海常见大型海藻的脂肪酸组成

合集下载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刺参食物来源的季节变化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刺参食物来源的季节变化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刺参食物来源的季节变化高菲;许强;杨红生【摘要】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了刺参的食物组成及季节变化.刺参饵料中含有硅藻、褐藻、多种异养细菌、大型绿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等,其中硅藻、褐藻和细菌在全年的食物贡献比较大,各种饵料来源比例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实验期间,刺参体壁的硅藻脂肪酸标志22∶5(n-3)相对含量很高(7.24%~14.45%),且16∶1(n-7)/16∶0比值全年在0.73~1.82之间(平均1.10),表现出典型的硅藻脂肪酸特征,表明硅藻是刺参主要的食物来源.褐藻脂肪酸标志20∶4(n-6)在刺参体壁脂肪酸组成中相对含量较高(4.88%~8.16%),且在秋冬季节达到较高水平,表明秋冬季节褐藻类对刺参的食物贡献可能较大.噬纤维菌-黄杆菌类的脂肪酸标志奇数碳及支链脂肪酸(Odd & br FAs,5.31%~8.29%)和变形细菌的脂肪酸标志[18∶1(n-7),5.85%~6.86%]相对含量比较高,表明细菌在全年都是刺参重要的食物来源.主成分分析发现,1月份刺参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硅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褐藻及细菌;3月份硅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大型绿藻的食物贡献较大;6月份大型绿藻在刺参的食物来源中占较大比重;7月份细菌和大型绿藻的食物贡献较大,细菌在8、9月份的食物来源中占较大比重,褐藻和细菌在10、11月份的食物贡献较大.【期刊名称】《水产学报》【年(卷),期】2010(034)005【总页数】8页(P760-767)【关键词】刺参;食物来源;脂肪酸标志法;季节变化【作者】高菲;许强;杨红生【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47;S917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沉积食性,饵料成分复杂,目前有关刺参食物来源的研究通常采用消化道内含物分析法[1]。

中国黄、渤海常见大型海藻的脂肪酸组成

中国黄、渤海常见大型海藻的脂肪酸组成

中国黄、渤海常见大型海藻的脂肪酸组成李宪璀;范晓;韩丽君;严小军;娄清香【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02(033)002【摘要】对中国黄、渤海沿岸的17种红藻、12种褐藻、7种绿藻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和渤海的绝大多数红藻都富含二十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碳四烯酸,AA),一般都占总脂肪酸的40% 以上;仙菜目的松节藻、细枝软骨藻,隐丝藻目的亮管藻、海萝、海膜、蜈蚣藻中的EPA含量均超过40%,其中海萝达到58%;杉藻目扁江蓠中EPA含量很低,但花生四烯酸含量达到58%.褐藻中16∶0、18∶1(n-9)、20∶4(n-6)和20∶5(n-3)含量占绝对优势, 十八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PUFAs)和二十碳PUFAs是主要的脂肪酸.在每种褐藻中还含有一定量的14 ∶0、18∶2(n-6)、18∶3(n-3)和18∶4(n-3).褐藻中的十八碳PUFAs含量比红藻高 ,而二十碳PUFAs比红藻低.绿藻中的主要脂肪酸是16∶0、十六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16∶4 (n-3)和16∶3(n-3))、18∶1以及C18PUFAs(主要包括18∶2(n-6),18∶3(n-3)和18∶4(n-3)),绿藻的C16、C18PUFAs含量较高.【总页数】10页(P215-224)【作者】李宪璀;范晓;韩丽君;严小军;娄清香【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46【相关文献】1.2010年5月与2013年6月黄、渤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比较研究[J], 李帅;吕腾腾;韩庆功;郑俊勇;韩庆喜2.黄、渤海沉积物中陆源脂类有机质的组成分布与转化特征 [J], 高寒凌;邹立;王凯;叶曦雯3.黄、渤海漂移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脂肪酸组成及聚类分析的研究 [J], 杨佰娟;郑立;陈军辉;臧家业;王小如;黎先春4.我国海域大型藻类的详细图解——《南海常见大型海藻图鉴》和《黄、渤海及东海常见大型海藻图鉴》书评 [J], 程净净5.不同蛋白能量水平饲粮对黄渠桥羊羔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 [J], 施安;张俊丽;马小明;于洋;李聚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型海藻孔石莼化学组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

大型海藻孔石莼化学组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

2007年海洋湖沼通报Transactions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3文章编号:100326482(2007)0320155205大型海藻孔石莼化学组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3康凯1,王长云1,王斌贵2,李国强1(1.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药物研究所,青岛266003;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摘要:孔石莼是一种大型绿藻,在食品、药物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孔石莼化学组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孔石莼;化学组分;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2.77 文献标识码:A目前,人们对海藻的利用多集中在褐藻和红藻,对绿藻的利用还相当有限,其药用等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开发。

孔石莼(Ul v a pert usa Kjellm)属于绿藻门石莼属,俗称海菠菜、海白菜等,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沿海,是我国野生经济藻类中资源极为丰富的一种,在黄渤海产量最大[1]。

自古以来孔石莼在食用和药用方面就有广泛的应用。

《中华本草》记载孔石莼“主风秘不通,五嗝气,并小便不利,脐下结气”;“软坚散结,清热祛痰,利水解毒。

用于喉炎,颈淋巴结肿,水肿,疮疖及瘿瘤等。

”近年,对孔石莼的药用及其它生物活性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1 化学组分研究1.1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孔石莼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一般在17%~26%之间,因地域、季节变化略有差异[2]。

孔石莼蛋白质组成中,氨基酸含量丰富。

陶平等[3](2001年)采集大连海域海藻,样品经盐酸水解后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孔石莼含有8种人类必需氨基酸,并以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及精氨酸(Arg)的含量居多,其中多种氨基酸含量高于红藻和褐藻。

几种大型野生海藻游离氨基酸组成分析

几种大型野生海藻游离氨基酸组成分析
第 33 卷第 4 期 20 1 8 年 8 月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JOURNAL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Vol.33 No.4 Aug . 2 0 1 8
DOI:10.16535 / j.cnki.dlhyxb.2018.04.008
文章编号:2095 - 1388( 2018) 04 - 0467 - 05
三氯乙酸、 磷酸氢二钠、 氢氧化钠、 乙腈和甲 醇等试剂购自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ꎬ 前 3 种 为分析纯ꎬ 后 2 种为色谱级ꎻ 氨基酸标准品、 OPA 购自安捷伦公司ꎬ 色谱级ꎮ
1������ 2 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几种大型野生海藻游离氨基酸组成分析
曹增梅ꎬ 王伟伟ꎬ 陈娟ꎬ 王娜ꎬ 曲艳艳ꎬ 梁广津
(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海藻与海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ꎬ 山东省海藻遗传育种与栽培技术重点实验室ꎬ 山东 烟台 264003)
摘要: 为进一步研究海藻游离氨基酸丰富的生物学功能ꎬ 以适应对野生海藻资源的开发需求ꎬ 采用高效液
相色谱法 ( HPLC) 对黄渤海沿岸常见的野生绿藻 ( 石莼 Ulva lactuca) 、 红藻 ( 日本马泽藻 Mazzaella japoni ̄ ca、 石花菜 Gelidium amansii) 和褐藻 ( 海蒿子 Sargassum pallidum) 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组成进行了测定与 分析ꎮ 结果表明: 4 种海藻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组成存在明显差异ꎬ 游离氨基酸总量与必需氨基酸含量均 以日本马泽藻最高 ( 分别为 8������ 50、 0������ 78 mg / g) ꎬ 其次是海蒿子 ( 分别为 7������ 45、 0������ 69 mg / g) 和石花菜 ( 分 别为 6������ 84、 0������ 52 mg / g) ꎬ 石莼最低 ( 分别为 4������ 45、 0������ 34 mg / g) ꎻ 石莼、 日本马泽藻和石花菜的游离氨基酸 分别以组氨酸、 丙氨酸和谷氨酸为主ꎬ 海蒿子则以谷氨酸、 天冬氨酸和丙氨酸为主ꎻ 日本马泽藻和石花菜 呈味氨基酸占游离氨基酸的比例分别为 89������ 37%、 89������ 71%ꎬ 显著高于海蒿子 (77������ 13%) 和石莼 ( 31������ 53%) (P<0������ 05) ꎻ 4 种海藻的游离态必需氨基酸组成也明显不同ꎬ 日本马泽藻中缬氨酸、 蛋氨酸和苏氨酸含量丰 富ꎬ 海蒿子中以亮氨酸、 缬氨酸、 蛋氨酸为主ꎬ 石花菜中以蛋氨酸为主ꎬ 而石莼中苏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较 多ꎬ 赖氨酸在 4 种海藻中均较为丰富ꎻ 缬氨酸和苯丙氨酸在石莼中、 苯丙氨酸在石花菜中均未检出ꎮ 本研 究结果可为海藻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及新种类开发提供基础营养学数据ꎮ

水产食品加工学期末复习重点(大纲)

水产食品加工学期末复习重点(大纲)

水产品复习重点(大纲)第一章我国有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水产食品是指以生活在海洋和内陆水域中有经济价值的水产动植物为原料,经过各种方法加工制成的食品。

水产食品的功能营养功能:(1)蛋白质含量高,必需氨基酸组成齐全且含量平衡(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都属于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3)矿物质丰富,如微量元素Zn,Se,Cu,Fe等(4)脂溶性维生素及其前体物质和水溶性维生素含量都较高(5)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如海藻淀粉,褐藻酸,纤维素等。

2.感官功能:色,香,味。

形,口感3.保健功能:活性肽、牛磺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胶原蛋白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海水鱼类: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鳕鱼,鳀tí鱼yú,鲐鱼(肝提炼鱼油),蓝点马鲛,大眼金枪鱼,海鳗,绿鳍马面鲀tún,竹荚鱼,鲨鱼,鲳鱼,鲻zī鱼yú,沙丁鱼类,河豚淡水鱼类: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罗非鱼软体动物:扇贝,牡mǔ蛎lì(生蚝,加工成耗油,牛磺酸,微量元素含量高,既是食品又是药品),蛤ɡé,鲍鱼(鲍贝壳是中药石决明),贻yí贝,乌贼类,章鱼甲壳类:对虾,罗氏沼虾,中国毛虾,南极磷虾,蟹类(中华绒螯蟹此蟹只可活食,因死蟹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后,会产生蟹毒碱。

)从河豚鱼中提取的河豚毒素,是一种珍贵的药品 其他类:海胆,海参,海蜇,鳖 水产植物原料种类海洋藻类多数为单细胞个体,少数为多细胞群体或叶状 体,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根、茎、叶器官分化。

1. 褐藻 (1)海带(昆布)(2)裙带菜(3)羊栖菜2.红藻 (1)紫菜(2)江蓠(3)石花菜(4)角叉菜3.绿藻 (1)孔石莼ch ún(2)条浒苔(3)刺松藻 4.微藻 (1)螺旋藻 (2)小球藻(3)杜氏藻水产食品原料特性:(1)原料的多样性 (2)原料的易腐性 (3)渔获量的不稳定性 (4)原料成分多变性第二章:水产食品原料的化学成分及特性1、鱼肉肌肉组成及结构?鱼体的肌肉组织是主要的可食部分,对称地分布在脊背的两侧,一般称为体侧肌。

14种微藻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研究

14种微藻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研究

收稿日期:2002201214;修订日期:2002202201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301208)资助作者简介:蒋霞敏(1957—),女,浙江省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和饵料生物培养;E 2mail :xzchxsc @nbu 1edu 1cn 14种微藻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研究蒋霞敏 郑亦周(宁波大学海洋与水产系,宁波 315211)摘要:比较分析了14种微藻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除小球藻、亚心形扁藻、极微小环藻、微绿球藻外,其他微藻的总脂含量均超过其干重的10%。

每一纲的微藻脂肪酸组成都有各自特点,绿藻纲中16∶0、16∶1(n -7)、18∶1(n -9)含量较高,但微绿球藻中16∶1(n -7)、20∶5(n -3)(EPA )含量远高于其他绿藻;金藻纲中含大量14∶0、16∶0、18∶3(n -3)、22∶6(n -3)(DH A );硅藻纲中14∶0、16∶0、16∶1(n -7)、EPA 含量较高;黄藻纲的异胶藻富含16∶0、16∶1(n -7)和EPA 。

关键词:单细胞藻;总脂;脂肪酸组成中图分类号:Q547;Q94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207(2003)0320243205 微藻是水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力,具有合成高度不饱和脂肪酸(PUFAs )的能力。

其中二十碳五烯酸[20∶5(n -3),EPA ]和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 -3),DH A]都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在营养强化、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预,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减轻炎症等有明显疗效[1—2],在水产养殖上,EPA 和DH A 又是水产经济动物幼体生长发育所必需,微藻在饵料的强化方面起了直接或间接作用。

目前国内外对微藻脂肪酸作了大量研究,但报道较多的是小球藻(Chlorella sp 1)、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 2cornutum )等[3—12]。

五种微藻中性脂与脂肪酸组成及同位素组成研究

五种微藻中性脂与脂肪酸组成及同位素组成研究

五种微藻中性脂与脂肪酸组成及同位素组成研究五种微藻中性脂与脂肪酸组成及同位素组成研究摘要脂类化合物作为海洋生物标记物,被广泛应用于地球化学研究。

从浮游植物合成到埋藏于沉积物中,脂类化合物的存在形态和含量等都受到很多因素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五种海洋微藻的实验室培养,测定了这几种藻在不同生长期的主要的脂类化合物组成;比较了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细胞膜与细胞内脂类化合物组成的异同;分析不同时期的碳同位素组成,讨论不同生长期碳同位素的分布变化。

主要结论如下:1. 五种微藻不同生长期的脂肪酸与中性脂组成五种微藻主要含有的脂肪酸是:14∶0、16∶3、16∶2、16∶1、16∶0、18∶3、18∶2、18∶1、18∶0、20∶5、22∶6。

青岛大扁藻,盐藻,塔玛亚历山大藻指数生长期的脂肪酸含量都多于稳定期,其中16∶0,18∶0,22∶6变化范围最为显著,从几倍到几十倍;三角褐指藻和聚球藻的16∶0,16∶1,20∶5在稳定期的含量则是指数生长期的两倍左右。

植醇主要存在于细胞膜物质中;聚球藻的烷烃只是作为能量储存物质存在。

2. 细胞膜与细胞内脂类化合物组成的异同无论是指数生长期还是稳定期后期,胞内物质的脂肪酸含量明显要低于细胞膜组分,16∶0、18∶0脂肪酸是二者的主要组成脂类;14∶0在二者中也可以测出,但含量相对较低。

指数生长期,细胞膜组分的脂肪酸种类要多于胞内物质;二者在指数生长期以饱和脂肪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种类及含量都相对较少。

进入稳定期后期,五种微藻体内脂肪酸种类明显增多,藻体内可以发现很多不饱和脂肪酸。

藻体细胞膜脂类的脂肪酸以16∶0 及C18系为主,其中,以16∶0,18∶1含量较高。

胞内物质的脂肪酸种类增多,不饱和脂肪酸浓度要高于饱和脂肪酸,但胞内物质的脂肪酸整体浓度分布仍要低于细胞膜脂类。

3. 同位素组成变化青岛大扁藻、盐藻的胞内物质上,同种脂肪酸的δ13C值在指数生长期要高于稳定期后期;塔玛亚历山大藻、三角褐指藻和聚球藻中,同种脂肪酸的δ13C值在指数生长期要低于稳定期后期。

饵料脂肪酸组成与鲍鱼生长的关系

饵料脂肪酸组成与鲍鱼生长的关系

饵料脂肪酸组成与鲍鱼生长的关系黄鸿洲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61005)piratehhz@摘要:本文从对鲍鱼生长有重大影响的脂肪酸出发,总结和归纳了多种情况下脂肪酸对鲍鱼生长的影响。

根据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归类总结,认为对稚鲍和成鲍有影响作用的脂肪酸组成不同,C20:5-对稚鲍的生长发育有比较大的影响,而脂肪酸C20:5、C20:4、C18:2和C18:3-对成鲍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

关键词:鲍鱼;脂肪酸1.引言鲍鱼是名贵的海珍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

由于鲍鱼的天然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人工养殖鲍鱼已经在世界范围迅速发展起来,鲍鱼养殖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

鲍鱼体内脂肪含量较低,食物中脂肪的含量一般不宜超过10%。

但脂肪酸对鲍鱼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和其他海洋渔业不同,鲍鱼体内,C22:6的含量很低,以往的研究认为C20:5对鲍鱼的生长有着重大的影响。

但是否食物中其他脂肪酸组成对鲍鱼的生长也有影响,人们还没有一致的意见。

本文通过,对不同的鲍鱼饵料进行总结分析,比较鲍鱼不同生长阶段食物的脂肪酸组成,试图寻找出其中规律,指出其他脂肪酸组成对鲍鱼生长的影响。

2.鲍鱼生长所需的脂肪酸鲍鱼对脂肪的需求量较低,但其中的必需脂肪酸(EFA),尤其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幼鲍发育至关重要,必须脂肪酸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并在动物生长中作为前列腺素和其他花生酸的前体而发挥作用(杜少波,2000)[2]。

Dunstan等(1996)结合前人的研究认为鲍鱼体内的主要脂肪酸包括C16:0,C18:0, C18:1,C20:4,C20:5,C22:5[3],其中C20:5n-3(EPA)对鲍鱼的生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显著提高鲍鱼的生长和饲料的转化率,改善鲍鱼的繁殖能力[3 4]。

Mai等(1996a)进一步分析了5种天然藻类的脂肪酸组成,并与鲍鱼的生长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指出皱纹盘鲍与大多数海洋动物在必需脂肪酸需要方面的不同,C20:5n-3(EPA)对鲍鱼的生长,繁殖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其它系列的不饱和脂肪酸也有一定的协同作用[5]。

中国黄渤海常见大型海藻的脂肪酸组成

中国黄渤海常见大型海藻的脂肪酸组成

第33卷 第2期海 洋 与 湖 沼V ol.33,N o.2 2002年3月OCE ANO LOGI A ET LI MNO LOGI A SI NIC A Mar.,2002 中国黄、渤海常见大型海藻的脂肪酸组成3李宪璀 范 晓 韩丽君 严小军 娄清香(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 266071)提要 对中国黄、渤海沿岸的17种红藻、12种褐藻、7种绿藻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和渤海的绝大多数红藻都富含二十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碳四烯酸,AA),一般都占总脂肪酸的40%以上;仙菜目的松节藻、细枝软骨藻,隐丝藻目的亮管藻、海萝、海膜、蜈蚣藻中的EPA含量均超过40%,其中海萝达到58%;杉藻目扁江蓠中EPA含量很低,但花生四烯酸含量达到58%。

褐藻中16∶0、18∶1(n29)、20∶4(n26)和20∶5(n23)含量占绝对优势,十八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PUFAs)和二十碳PUFAs是主要的脂肪酸。

在每种褐藻中还含有一定量的14∶0、18∶2(n26)、18∶3(n23)和18∶4(n23)。

褐藻中的十八碳PUFAs含量比红藻高,而二十碳PUFAs比红藻低。

绿藻中的主要脂肪酸是16∶0、十六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16∶4(n23)和16∶3(n23))、18∶1以及C18PUFAs(主要包括18∶2(n26),18∶3(n23)和18∶4(n23)),绿藻的C16、C18PUFAs含量较高。

关键词 红藻,褐藻,绿藻,脂肪酸中图分类号 Q941946近几年来,由于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生理活性如抗动脉粥样硬化(Mehta et al, 1987)、血栓(Urakaze et al,1986)、高血脂(Phillips on et al,1985)和高血压以及消除炎症(R obins on et al,1986)等使人们对脂化学研究产生高度重视。

由于海洋藻类与陆地植物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与陆地植物相比更富含长链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各种脂肪酸在海藻中分布的不均衡性,引起了化学分类学家极大的兴趣。

5种贝类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研究

5种贝类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研究

收稿日期:2000207203作者简介:劳邦盛(19742),男,硕士,电话:(020)85290196,传真:(020)85290706,E 2mail :laobs @ 。

研究简报5种贝类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研究劳邦盛1, 盛国英1, 傅家谟1, 闻克威2, 张 干1, 闵育顺1(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1)摘要:用氯仿2甲醇法测定了广州海鲜市场上棕带仙女蛤、波纹巴非蛤、文蛤、栉孔扇贝和园华扇贝等5种贝类的脂肪含量,并用GC 2MS 法测定了它们的脂肪酸组成。

5种贝类鉴定出的脂肪酸都在99%(质量分数)以上。

它们的脂肪含量都大于1%(质量分数),园华扇贝的脂肪含量最高。

它们的ω2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ω2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基本上都大于2。

两种扇贝的廿碳五烯酸(EPA )和廿二碳六烯酸(DHA )含量都比较高。

分析结果表明,园华扇贝不仅脂肪含量高,而且EPA 与DHA 的含量也比较高,是EPA 和DHA 理想的提取原料。

关键词:气相色谱2质谱;贝类;脂肪;脂肪酸中图分类号:O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713(2001)022*******1 前言 海洋生物中含有丰富的ω23多不饱和脂肪酸(PU FA ),其中廿碳五烯酸(EPA )与廿二碳六烯酸(DHA )的含量较高。

EPA 与DHA 对促进生长发育、癌症及心脑血管病的预防等均具有特殊的作用[1,2]。

有关贝类脂肪酸的研究很少有报道,且报道[3~5]中或脂肪含量数据缺少,或鉴定出来的脂肪酸少,或贝类具体种属的鉴定缺少等,这大大地阻碍了贝类深加工的发展。

贝类深加工发展的滞后反过来又影响了贝类养殖业的发展。

我们用气相色谱2质谱法(GC 2MS )对广州海鲜市场上棕带仙女蛤、波纹巴非蛤、文蛤、栉孔扇贝和园华扇贝等5种贝类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并用氯仿2甲醇法[6](即Bligh &Dyer 法)测定了它们的脂肪含量。

东海海域中各类营养物质含量表

东海海域中各类营养物质含量表

东海海域中各类营养物质含量表东海海域中不同类型的营养物质含量表东海海域是中国最重要的渔业生产区之一,其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给中国渔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在东海海域中,不同类型的营养物质含量也各不相同。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东海海域中各类营养物质的含量表。

1. 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也是海产品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

据研究显示,东海海域中不同种类的海产品蛋白质含量各异,其中最高的是海参,其含量可达到80%以上;其次是海藻和虾类,含量分别在20%左右和16%左右;鱼类和贝类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一般在10%左右。

2. 脂肪含量脂肪是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同时也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必需物质。

东海海域中的海产品中,含脂肪量最高的是鲸脂和鱼油,其含量可达到60%以上;其次是鱼和虾类,含量分别在10%左右和7%左右;贝类和海藻的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一般在2%左右。

3. 碳水化合物含量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东海海域中的海产品中,含碳水化合物量最高的是海藻和贝类,其含量分别在40%左右和30%以上;其次是鱼类和虾类,含量分别在10%左右和8%左右;海参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只有2%左右。

4. 矿物质含量矿物质是人体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元素,东海海域中的海产品中,含矿物质量最高的是贝类和海藻,其中贝类中的钙、铁、锌、铜等矿物质含量较高,海藻中的碘、钙、镁等矿物质含量也较高;其次是鱼类和虾类,含量相对较低。

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东海海域中不同类型的海产品含有的营养物质差异很大,其中海参和贝类是最为丰富的营养来源,而鱼类和虾类则相对较低。

不同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平时的饮食中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海产品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32株海洋微藻总脂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32株海洋微藻总脂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32株海洋微藻总脂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的研究卢丽娜;孙利芹;田焕玲;任蒙;王长海【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09(034)011【摘要】对4个门 (金藻门、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 的32株海洋微藻进行特定条件下的一次性培养, 在指数生长末期采收, 对其进行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13株海洋微藻的总脂含量超过干重的10%, 达11.02%~29.27%, 其他19株在3.92%~9.72%之间.每一门的微藻脂肪酸组成都有各自特点,金藻门中含大量17∶0、14∶1、16∶1、22∶1n9、18∶2n6t、18∶3n6、20∶2、20∶4n6、20∶5n3、22∶6n3;硅藻门中16∶1、22∶1n9、18∶3n6、20∶2、20∶4n6含量较高;绿藻门中17∶0、22∶1n9、24∶1、18∶2n6t、18∶3n6、20∶2、20∶4n6、20∶5n3、22∶6n3含量较高,且基本都含有20∶5n3、22∶6n3;蓝藻门中的聚球藻富含23∶0、22∶1n9、18∶3n6、20∶2、22∶6n3.32株海洋微藻的长链脂肪酸的含量都很高,均在70%以上.【总页数】6页(P68-73)【作者】卢丽娜;孙利芹;田焕玲;任蒙;王长海【作者单位】烟台大学,海洋生化工程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5;烟台大学,海洋生化工程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5;烟台大学,海洋生化工程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5;烟台大学,海洋生化工程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5;烟台大学,海洋生化工程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42;S932.7【相关文献】1.海洋微藻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测定 [J], 王明清;迟晓元;秦松;杨官品;姜鹏;逄少军2.14种微藻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研究 [J], 蒋霞敏;郑亦周3.九种海洋微藻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J], 何瑞;徐宁;段舜山4.角毛藻属(7株)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英文) [J], 梁英;麦康森;孙世春5.10种海洋微藻总脂、中性脂和极性脂的脂肪酸组成 [J], 俞建江;李荷芳;周汉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冬、春季黄海不同粒级浮游生物的脂肪酸组成

冬、春季黄海不同粒级浮游生物的脂肪酸组成

冬、春季黄海不同粒级浮游生物的脂肪酸组成彭亮;左涛;时永强;王俊;吕末晓【期刊名称】《中国水产科学》【年(卷),期】2016(023)005【摘要】比较分析了2015年冬季1月和春末5月黄海不同粒级浮游生物的脂肪酸组成,旨在对不同粒级网采浮游生物营养价值进行评价,为海洋鱼类营养补充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冬、春两季,ω3多不饱合脂肪酸(ω3PUFA)、二十碳五稀酸(EPA)、二十二碳六稀酸(DHA)、20∶1+22∶1的相对含量以较大粒级浮游生物(500~2000 μm)较高;而16∶0、18∶0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以<500 μn粒级浮游生物较高.冬季各粒级浮游生物的总饱和脂肪酸(SFA)相对含量均高于春季相应值,但MUFA、PUFA、16∶1ω7、EPA、DHA、20∶1+22∶1的相对含量却低于春季.多元对应分析显示,环境因子中海水温度与100~1000μm粒级浮游生物的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PUFA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对比冬、春季浮游生物脂肪酸组成与黄海主要经济鱼类的脂肪酸营养组成,初步认为,在冬季,可为鱼类生长提供足够营养的浮游生物的粒级范围相对较窄,主要是>500 μm粒级的较大型的浮游生物,而在春季,该类浮游生物的粒级范围较广,100~2000 μm的浮游动物都可作为鱼类早期生长的有效饵料来源.由此初步推论,浮游生物食性仔稚鱼食物来源的粒级范围在春季比冬季更为广泛.【总页数】12页(P1205-1216)【作者】彭亮;左涛;时永强;王俊;吕末晓【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200;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200;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200;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2【相关文献】1.黄海中南部近岸海域春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空间格局研究 [J], 肖欢欢;张崇良;徐宾铎;薛莹;刘鸿;李增光;任一平2.黄海春季水华过程中微微型浮游生物的变化特点 [J], 赵苑;赵丽;张武昌;刘诚刚;魏皓;肖天3.大亚湾冬季不同粒级浮游生物的氮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与生物量的关系 [J], 柯志新;黄良民;徐军;马艳娥4.春季南黄海绿潮分布区浮游生物群落现状 [J], 朱旭宇;陈中伟;刘吉堂;丁言者;许海华;葛跃浩;杨华5.春季南黄海绿潮分布区浮游生物群落现状 [J], 朱旭宇;陈中伟;刘吉堂;丁言者;许海华;葛跃浩;杨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0种海洋微藻总脂、中性脂和极性脂的脂肪酸组成

10种海洋微藻总脂、中性脂和极性脂的脂肪酸组成

10种海洋微藻总脂、中性脂和极性脂的脂肪酸组成俞建江;李荷芳;周汉秋【期刊名称】《水生生物学报》【年(卷),期】1999(0)5【摘要】研究了10种海洋微藻的总脂、中性脂和极性脂的脂肪酸组成特征。

海洋微藻的脂肪含量均在15%以上。

极性脂一般为海洋微藻的主要脂类,是长链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提供者。

中性脂含短链脂肪酸较多,为主要的储存脂类。

绿藻纲可以将高含量的16:4(n-3)和18:3(n-3)作为化学分类的标记脂肪酸,小球藻和微绿球藻有丰富的20:5(n-3),与绿藻纲显著不同,可能属于大眼藻纲。

绿枝藻纲的脂肪酸组成与绿藻纲类似,绿胞藻纲以16:0、18:4(n-3)和20:5(n-3)为主要脂肪酸。

脂肪酸组成可用于海洋微藻的分类学研究,并能指导利用海洋微藻生产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总页数】8页(P481-488)【关键词】海洋微藻;脂肪酸组成;中性脂;极脂;化学分类学【作者】俞建江;李荷芳;周汉秋【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6【相关文献】1.32株海洋微藻总脂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J], 卢丽娜;孙利芹;田焕玲;任蒙;王长海2.海洋微藻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测定 [J], 王明清;迟晓元;秦松;杨官品;姜鹏;逄少军3.细胞生长时期对两种海洋微藻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J], 魏东;张学成;邹立红;徐年军4.九种海洋微藻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J], 何瑞;徐宁;段舜山5.海洋微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Ⅰ.几种常用海洋微藻的脂类和脂肪酸组成 [J], 李荷芳;樊云真;刘发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海海域数种海藻总脂质及脂肪酸含量的比较

南海海域数种海藻总脂质及脂肪酸含量的比较

南海海域数种海藻总脂质及脂肪酸含量的比较黄俊辉;曾庆孝;佘纲哲【期刊名称】《广东海洋大学学报》【年(卷),期】2001(021)002【摘要】研究南海海域盛产的四种褐藻(海带、裙带菜、昆布和亨氏马尾藻)、三种红藻(紫菜、沙菜和江蓠)及来自南海三个不同海区(南沙、惠来和南澳)亨氏马尾藻的总脂质及脂肪酸含量干重,并重点比较其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供试褐藻类海藻总脂质含量ω在1.81%~6.11%之间,红藻类海藻的总脂质含量ω在1.44%~3.96%之间;紫菜中含有7.548 mg/g(干重,下同)的亚油酸(C18:2);海带含丰富C18:1,达5.592 mg/g;花生四烯酸(C20:4)在裙带菜中含量为1.606 mg/g;在供试藻种中,昆布的EPA(C20.5)和DHA(C22:6)含量最高,测定值为608 μg/g和689 μg/g.【总页数】7页(P23-29)【作者】黄俊辉;曾庆孝;佘纲哲【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汕头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4.1【相关文献】1.乌骨鸡与非药用鸡种鸡肉总脂质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 [J], 田颖刚;谢明勇;吴红静;王维亚;唐永富2.我国海域大型藻类的详细图解——《南海常见大型海藻图鉴》和《黄、渤海及东海常见大型海藻图鉴》书评 [J], 程净净3.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总唾液酸和脂质结合唾液酸含量比较 [J], 余忠华;王镇南;陈梓宏;杨志雄;吴华;黎运元;胡郁华4.脂质类型对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猪肉中长链n-3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J], Morel P C H;Leong J;Nuijten W G M;Purchas R W;Wilkinson B H P5.饲粮中添加膨化苜蓿草粉-亚麻籽对母猪初乳成分及母猪、仔猪血清脂质代谢指标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J], 苏莹莹;潘培颖;刘旭乐;赵淑敏;王成章;焦喜兰;李振田;孙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20种海水鱼虾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研究

中国20种海水鱼虾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研究

中国20种海水鱼虾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的食品安全审查制度的完善,补充营养品也越来越受到我国消费者的青睐。

作为一种健康食品,海水鱼虾都是我国消费者偏爱的非常重要的营养素摄入源,特别是年轻男女及老年人,更是把海水鱼虾作为健康食品的摄取重点。

因此,为了更深入了解中国海水鱼虾脂肪酸组成,为保证消费者安全和营养摄取提供有效保障,我们就海水鱼虾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

首先,我们采集了20种海水鱼虾,分别为大头虾、蛤蜊、海、虎头虾、牡蛎等。

然后,将其样品进行剥壳,取出肉,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其所含脂肪酸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凡是20种海水鱼虾中都存在脂肪酸,其中以月桂酸、棕榈酸、甘油三酯、花生四烯酸、油酸、亚油酸等脂肪酸含量较多,其中前五种脂肪酸在20种海水鱼虾中含量较为稳定。

其次,当我们计算20种海水鱼虾不同种类脂肪酸组成时,发现膳食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明显较多,其中亚油酸、花生四烯酸、月桂酸等均超过8%,而膳食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则低于14%,其中油酸、十三烯酸等的含量均不足2%,甘油三酯的体积分数仅为0.44%,而且在20种海水鱼虾中极具变化性。

最后,我们比较了20种海水鱼虾中不同种类之间脂肪酸组成的差异性,发现大头虾、牡蛎、斑节对虾中花生四烯酸的含量均超过11%,而月桂酸含量也达到8.15%;而虎头虾、鳕鱼、海中甘油三酯的含量较高,其中最高为2.05%;同时,棕榈酸含量在20种海水鱼虾中也有较大差异,从0.68%到32.16%,亚油酸含量也有较大差异,从5.5%到30.39%,斑节对虾中含量最多,达到30.39%。

综上所述,20种海水鱼虾的脂肪酸组成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明显较多。

另外,这一研究结果也可以作为我国海水鱼虾的质量检测的一项重要参考,以期能够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以及营养摄取。

3种海洋养殖贝类体内的脂肪酸组成

3种海洋养殖贝类体内的脂肪酸组成

3种海洋养殖贝类体内的脂肪酸组成
庆宁;林岳光;沈琪
【期刊名称】《热带海洋》
【年(卷),期】1999(18)1
【摘要】分析了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nobilis(Reeve)、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tensii(Duuker)、翡翠贻贝Pernavirldis(Linnaeus)的软体部、肝胰腺和生殖腺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3种贝的各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丰富,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相当高,占总脂肪的25.26%-27.21%。

3种贝中,翡翠贻贝的油含量最高(13.68%),软体部的EPA和DHA含量也较高(26.95%),最具开发利用价值。

【总页数】4页(P79-82)
【关键词】海洋;贝类;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作者】庆宁;林岳光;沈琪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215;Q542
【相关文献】
1.厦门贝类养殖区海水、沉积物和养殖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初步研究 [J], 阮金山
2.福建贝类养殖区底泥及养殖贝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与评价 [J], 阮金山;吴成业;罗冬莲;廖登远;许翠娅
3.福建省中东部海域贝类养殖区部分养殖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分析 [J], 祝立;林建杰
4.海洋微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Ⅰ.几种常用海洋微藻的脂类和脂肪酸组成 [J], 李荷芳;樊云真;刘发义;
5.福建主要贝类养殖区养殖贝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与评价 [J], 阮金山;吴成业;罗冬莲;廖登远;许翠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海生黄藻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

一种海生黄藻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

一种海生黄藻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
胡晗华;戴玲芬;戴和平;张宪孔
【期刊名称】《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年(卷),期】1999(5)5
【摘要】对一种海生超微型藻类,品系PP983,的分类学地位、生长和生化
组成进行了研究.形态学观察和色素分析表明,PP983是一种黄藻.在25℃和100μmolm-2s-1的条件下,PP983的生长速率为1.15divd,其对数生长期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质量分数分别为干重的40.2%、25.0%和11.1%;共检出了17种氨基酸,其总量为干
重的27.8%.PP983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占总可提取脂肪酸的26.4%,其中主要是EPA,占干重的4.6%,而DHA未检出.结果显示,PP983不仅可作为海生动物的优良饵料。

【总页数】4页(P487-490)
【关键词】黄藻;超微型藻;氨基酸;多不饱和脂肪酸;EPA
【作者】胡晗华;戴玲芬;戴和平;张宪孔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9.251
【相关文献】
1.黄颡鱼繁殖期主要组织器官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 [J], 姚俊杰;姜海波;胡先成;安苗;李川
2.多甲藻素在一种海生黄藻中的存在 [J], 胡晗华;戴玲芬;戴和平;张宪孔
3.一种海洋席藻淡化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应急变化 [J], 徐继林;严小军;周成旭;马斌;王晓申
4.一种海生超微型黄藻的色素蛋白复合体 [J], 胡晗华;戴玲芬;戴和平;张宪孔
5.海洋微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Ⅰ.几种常用海洋微藻的脂类和脂肪酸组成 [J], 李荷芳;樊云真;刘发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藻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烟台大学

海藻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烟台大学

海藻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烟台大学烟台大学第一章测试1.海藻是种类繁多的单细胞微藻以及肉眼可见的海带、紫菜等大型海藻的总称,是植物界的()。

答案:隐花植物2.海藻()捕光系统光合效率最高。

答案:叶绿素a+b系统3.原绿藻的发现被看作是藻类进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原因在于它是介于蓝藻和绿藻的中间生物,既继承了蓝藻类的叶绿素(A),又产生了叶绿素(),为绿藻类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答案:b4.海藻从生活方式上可分为()。

答案:浮游类和底栖类5.海藻胶包括()。

答案:琼胶;褐藻胶;卡拉胶6.海藻被誉为“海中森林”,也有“海洋生态系统工程师”之称,原因是海藻能够()。

答案:提供海洋无脊椎动物产卵孵化及栖息的场所;调节海洋生态平衡;净化海洋环境7.紫色硫细菌是一种光合细菌,既能够获得光能,又能够放氧。

()答案:错8.真核寄主细胞与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蓝细菌,内共生,导致叶绿体的形成。

()答案:对9.日本人对海藻的关注是作为食物,而在中国,海藻最初被当作药物。

()对10.温暖的日本洋流和寒冷的鄂霍次克洋流环绕着狭长的日本岛链,形成了从亚北极到亚热带的各种营养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因而海藻种类繁多,为悠久的日本海藻饮食文化提供了基础条件。

()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藻类储存物质有的是高分子质量化合物,有的是低分子质量化合物,属于高分子量的是()。

答案:多糖2.多数海藻兼具有性和营养两种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在保持和增加现有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提高或维持种群的进化能力以及长距离的空间拓展方面具有优势;()在短距离的空间拓展、种群扩大上起主导作用。

答案:营养繁殖3.海藻休眠的形式多为()。

答案:4.光照决定了海藻的垂直分布,()决定了海藻的水平分布。

答案:水温5.大多数海藻进化了浓缩二氧化碳的能力,可以保证碳同化的充足供应,其中的关键酶是()。

答案:碳酸酐酶6.海藻对外界盐度变化的渗透适应机制有哪些?( )答案:无机渗透剂短期渗透调节;有机溶质平衡长期渗透胁迫;合成和积累多元醇作为“保水”物质;厚的细胞壁以避免快速水分流失7.海洋大型藻类需要水流就像陆地植物需要风一样重要,水流对海藻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