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当远离功利
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应远离功利性
不懂教育规律的嫌疑 ; 如果校长不将 教学管理放在第一位 , 就会 走入本末 倒置 的误区 : 如果校长对抓教育教学
不 感兴 趣 , 者 不 够 凝 神 、 有 旁 骛 、 或 心
的需求有机统一起来 , 这是校长办学 深层 次的思考和 内涵。 在教育责任上 能否超越功利性 , 回到教育的本质上
展的一部分。 黄石市马家嘴小学 的办
学 理 念 为 :让 每 一 个 学 生 都 学 会 负 责 , 每 一 个 学 生 都 得 到发 展 。 办 学 让 理 念 中 的 “ 每 一 个 学 生 都 学 会 负 让 责 ”就 是 以 学 生 的责 任 心 为 突 破 口 ,
将学生培养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要
超越 功 利 性 , 须 让 教 育 着 眼于 人 的 必 全面 发展 和 社 会 的 和 谐 发展 , 进 把促 人 的 全 面 发展 与 办 好 人 民 满 意 教 育
学在 2 0 0 7年承 担 了湖北 省 教育 科 学规划“ 十一五” 重点课题《 小学生责 任教育研究》推行责任教育 , , 就是解 决“ 为什 么学” “ 和 想不想学 ” 的问题 ;
38 湖北教育・ 时政新闻
来 。 考 验 一 个 校 长是 否 具 有 正 确 办 是
向洋 思 中学 、 郎1 杜 : 3中学 、 庐 中学 东 等学校学 习。 革新教法 、 学法 , 就是解 决“ 会不会学” 的问题 ; 培养学生端正 的态度 、健康 的情感和 正确的价值 观 。 是解 决 “ 不能 坚持学 ” 问任 ,
牢 牢 树 立科 学 的教 育 质 量 观 , 长 才 校 能 真 正 成 为 学校 的灵 魂 , 为学 校 高 成 质 量 教 育 的标 志和 旗 帜 。 让 每 一 个 学 生 的 身 心 都 得 到 发 展 。 生 的 学 习成绩 并 不 等 于 教 育 质 学 量, 学生 成 绩 所 反 映 的仅 仅 是 学 生 发
小学教师教育反思摒弃功利,慢下来
小学教师教育反思摒弃功利,慢下来微信上跟旧日同事兼老友艳敏姐谈天,她女儿今年参加中考,在焦作已经考上市一中了,还想去省会郑州再试试,想进更好的高中。
聊着聊着,我俩不离老本行,又开始探讨现今小孩们的压力太大,教师的压力更大,于是人们大多忘却了停下脚步,走向了急功近利。
此刻提倡素养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改是改了,可真正的成效如何?那仍是从成绩上见分晓。
很多人说,此刻的小孩,是被素养教育坑苦的一代。
何出此言?应试教育,最最少学生还有扎实的知识,而此刻的学生,成绩不堪入目,其他的也没进展好,倒多了“念书无用论”的思想。
尽管提倡素养教育,可哪个家长敢拿自己的小孩放手一搏呢?生命有限,时刻紧迫,一不警惕,小孩的人一辈子就成定局,一切都延误了。
因此,家长最看重小孩的成绩,似乎也情有可原。
众所周知,咱们想象的理想中的教育,最好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小孩们学习方式,比让他们天天死记硬背好得多。
可很多时候,教师等不及,家长等不及,学生也等不及。
那就显现了题海战术,显现了学生“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而成绩却不见转机。
此刻的教育要求立竿见影。
你期中考了多少分,那你期末就得有进步,不然你这半年就等于没有好勤学。
半年,就能够把一个学生定型,就能够把一个教师归类,实在是恐怖。
这种“只见树木,不见丛林”的教育,是片段化的,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健全的。
而教育的急功近利,也可能造成一部份学生永久见不到丛林。
什么缘故此刻的大学生自由了,反而无所事事,无聊至极。
因为他们在上大学前没有真正学会如何自我合理安排生活,如何计划自己的人一辈子。
从一个人的空闲时刻里看他的生活,最能看出一个人一辈子活的品质,的确如此。
在教育的路上,谁走得快,走得急,那谁就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又何谈受益于教育呢?因此,若是你再碰到小孩的教师跟你谈他的教育理念看重的是小孩健全的人格等等,请你先不要笑,而在内心庆幸,你的小孩遇上了一名好教师。
微信上跟旧日同事兼老友艳敏姐谈天,她女儿今年参加中考,在焦作已经考上市一中了,还想去省会郑州再试试,想进更好的高中。
教育的功利性
教育不要功利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觉现在的教育功利性太强了。
在社会大环境造就的权利,关系和金钱等外在影响之下,我们的教育功利性越来越强,似乎自上而下的我们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我们的教师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这种功利性精神在经济上大有裨益,但教育上却未免浮躁,因为我们培养的是人。
功利性使家庭和学校共同扼杀了许多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发展,家长、学校对分数的片面追求造成学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近年来,我们的教育迅猛发展,各种教育机构竞相大资本投入,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各种班的招生广告,这样做合理吗?特别是周六、周日,我们的家长还不消停,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陪孩子去上各种班,不管我们的孩子是不是这块料,反正那是我们家长和老师的希望。
孩子的天真烂漫被这些所取代。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重视的是考试分数,父母关心的首先是孩子的成绩,学校强调的是学习好。
我们的头脑中早为孩子设定了一条理想道路是:托关系上最好的幼儿园,在学校读好书,然后上理想的大学,能找到一个体面的工作。
学校、家庭、社会都忽视了我们首先是培养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
我们功利性教育没有重视情意的培养,没有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对人生负责,体悟生命的可贵可爱,从而由珍惜生命转向追求生命意义,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
培养的学生仅仅会机械地背诵一些死的东西,却不懂得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尊严,丢失了应有的人文精神,同时也失去了人生的乐趣。
教育的功利取向封杀了多少个体生命情感的应然生成。
回想起我上学的时候,就是那种所谓应试教育的时期,虽然我们现在“减负”好多年,素质教育也轰轰烈烈地搞了好多年。
但要是和现在的孩子比起来感觉真的很幸福,可能那个时候老师没有评定职称之挣,没有绩效工资之拼,没有不排名的素质测试之累……所以老师脸上的笑容多,老师的耐心多,老师能够按部就班的进行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们至少没有像现在的中小学生们那样,我们没有沉重的课程和作业重负,我们不知道各种补习班,我们不在各种竞赛和考试中玩命!那时的我们真正拥有自己广阔的生活空间,现在和同学聚会还都能说起自己的儿时的欢乐,引得聚会的同学开心。
教育的功利化现象与去功利化建议
而正常发展的社会是充分尊重人的价值的发挥,集合每一个个体的力量形成整体的发展实力。这样的社会充分尊重知识和教育的强大作用,尊重高学历人才而又不“惟学历论”,更加讲求人们能力(特别是潜能)和素质的发挥,视人才为社会的宝贵资源和强大财富,使人才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因此,不懂得尊重知识、珍惜人才的人或组织注定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中被淘汰,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说:知识的闲置时最大的闲置,人才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当社会惟知识和能力识人用人时,知识的价值才得以凸现,人才的效用才得以发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景象才可以蔚然成风,得到全社会的宣扬和倡导。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评判体系才是公平合理的,才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因此,我们应当明确和清醒地意识到:教育和读书功利化只是对知识的效用的暂时蒙蔽,功利化对于汲取知识、人类科技进步和社会文明发展都是有害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现实面前找准自己的人生航向,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国家的各级教育部门在这个方面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应该正确引导教育倾向,转换教育模式,在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式转变、教育氛围营造、教育方法更新和教育水准提升上下功夫,在引进教育人才上下功夫,在破解欠发达地区教育难题上下功夫,使教育去功利化,走上科学的发展道路。
教育功利化和读书功利化的结果是形成了社会的功利化思维。厦门大学打破教育体制常规、打破“非博士不纳”的怪圈,破格聘请只有大专学历的谢泳为文学院教授一事,迅速引起了国内学界的高度关注和国内舆论的广泛讨论,本来应该以才能和学识为准绳任用教授,以“不拘一格降人才”和惟才是举为准绳,就因为谢泳先生的“大专”学历,使这件事广惹争议,闹得沸沸扬扬,不能不说是社会“惟学历论”的流弊,这是社会功利化思维的体现。教育和读书功利化是造成社会功利化思维的罪魁祸首,现实社会经过这些林林总总功利化思维的浸淫,就会发生价值观的偏离和扭曲,社会原有的价值判断体系、是非评判体系和道德伦理体系就会发生偏移,接着人们的行为活动失去了准则,最终形成一个失去规范的人类社会,导致人类社会关系和生存环境的恶化。
功利化教育要不得范文
一、教育不能功利化800字议论文现在,有一种倾向,即把教育简单地定位于所谓人力资源开发,知识及技能的取向被推向极端与绝对,出现教育功能和价值工具化、功利化的倾向:以教育为手段,以学校为场所,以学生为对象,从小学到大学,教育体系俨然成了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线。
功利化、实用化的倾向给教育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弊端,主要表现为:一,选拔竞争日趋激烈,现今我国的学校体系,与其说是一种教育制度,还不如说是一种以考试为基础的选拔制度更为确切,以就业生存为基本诉求而展开激烈的竞争角逐。
高等教育现在是大众化了,但是大众化后好像竞争非但没有减少,而且还愈演愈烈。
二,负担压力日益沉重,升学压力、就学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都非常大。
三,教育质量水平日渐严峻,过于功利化、工具化,必然要丢失很多东西,比如,教育与教养脱节,“有教育没教养”;知识与素质脱节,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本来是教育的基本诉求,但在激烈的竞争下,原本属于素质范畴的东西也都外化为竞争的条件,如各类艺术考级等;学历与学问脱节,目前,高学历特别是博士学历需求旺盛,动力主要在于如企业高管、政府官员等成功人士,原因不言自明。
诚然,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教育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旨是理所当然的,不去掌握知识和技能,不去开发人力资源,教育的价值是无法凸显的。
但是,仅仅掌握知识和技能,教育的目的只实现了一半不到,教育的社会责任没有这么简单,不应该到此止步。
不能因为现实的需要就不顾长远,不能忘了教育的理想和灵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是要强调“好”字当头。
化解教育发展中功利化、工具化倾向,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促进教育全面、协调与可持续的发展。
应十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正确处理教育发展当前急需和长远目标的关系。
近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照搬了近代西方的学校教育制度,信奉工具理性和纯粹的科学实用主义,是世俗的,也是功利的。
勿用“功利”评价教育,强化教育“责任”意识
业教育做大的口号, 各中职学校不顾 自身的师资与 办学 条件 , 都在 招 生上 卯足 了劲 。
教 育追 求功 利 、 淡化 责 任 ,
民族 就 没有未 来
体力 , 未能 打牢思 想 道 德 基 础 , 学 习 目的 不 明确 , 动
力不足 , 前进方向不明, 影响其终身发展。 3 . 中学教育 : 中高考是惟一 目 标
数、 参加 各种 校外 培训 班 、 考各种 证 书 。孩 子们 虽然
・
方 教 育有较 高 的升学 率 、 较 高的就 业率 、 足 够大 的
一 7 ・
教 育科学文摘
2 0 1 4年第 1 期
教育思想与理论
身“ 正气” , 但却没有儿 童的朝气 , 过早地失去 了 童真, 在 五花 八 门繁重 的学 习 中 , 透 支孩子 的智 力 和
的影 响 , 需要 合理 引导 和调 适 。
勿用“ 功利" 评 价教 育 , 强化 教 育“ 责任 " 意 识
吴 维 煊
宿迁 经 贸高 等职 业技术 学校 , 江苏 沭阳 2 2 3 6 0 0
《 现代教育论丛} 2 o 1 3年第 5期 , 约9 0 0 0字
学 习不是教 育 的全 部 , 教 育 也 不 是 学 习那 么简 单, 教 育事 关下 一代 的价 值 观与世 界 观 。而 今 , 教育 的全部 内容浓缩 在 学 习上 , 变 成 单 一 的将 人 知识 化
教育所要承担的 , 已经不仅限于教育任务 , 还有 沉甸 甸 的社 会 责 任 。教 育 的 核 心是 培 养 人 , 而 中 国
教育最 大 的 问题 是 不知道 如何 培养 人 , 各学 校之 间 、 各教 育学 段之 间 , 井 水 不犯 河 水 , 各 扫 自己 门前雪 ,
教育“功利化”之思考 (1)
教育“功利化”之思考太原市外国语学校李梦云教育的功利化问题已经提了很多年了,人们普遍认为现在教育上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这个“功利化”有关,抛弃了“教育功利化”教育上的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抛弃教育功利化成了解决很多教育问题的“一抓就灵”的灵药。
事实真是这样吗,笔者不敢苟同。
首先,教育应不应该讲功利呢?笔者认为应该,原因有二。
一、从宏观的角度看,教育的功利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马克思、恩科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表述过这样的观点:“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它一些东西。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所以人类活动的真实内容和本质与功利是分不开的。
教育这一特殊的社会活动也自然无法与功利划清界限。
现实中,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制定教育方针的时候虽然各有不同,但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储备人才等功利性的观点却多见于各国的规定中。
同时当代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它的生产性,突出功能是它推动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功能,其表现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教育趋向,由此可见,教育的功利性是客观存在的。
二、教育如果完全不讲功利性就有可能犯错误。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一书里面说:“思想一旦离开了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这就是告诫人们在进行任何活动时都应该重视其行为的物质效果,重视其行为的利益,否则就有可能出丑。
教育不讲功利,脱离学生和社会的物质诉求,把诸如“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等也当做知识传授,不仅得不到学生的认同,还会被社会所抛弃,这是鲁迅先生早在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就批判过的。
在开展教育时,我们首当其冲得知道社会发展需要什么,学生发展需要什么,我们的教育才能配套地对应什么,只有这样我们开展的工作才会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将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有时甚至还有可能起反作用。
励志教育要防止功利主义的倾向
摘要:文章对励志教育功利化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励志教育;功利主义;成功;奉献;竞争励志教育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远大志向、刻苦努力的奋斗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为人类作贡献的奉献意识。
应该说,在这几点中,奉献意识应该是终极目标,其它几点只是达到这一终极目标的条件。
当前,我们的励志教育中,对前面提到的几点是特别关注的,但是对于奉献意识的关注就存在一定的问题的,甚至出现了一种倾向,就是用功利主义的意识取代了或者部分取代了奉献意识。
在励志教育中,我们一般都会为学生选定榜样。
通常,我们选择的榜样不外乎两类人,一类是握有重权的人,另一类是拥有巨大物质财富的人。
由于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太注意强调奉献意识,往往只是强调上两类人获得社会地位和财富的结果。
这样就会给学生留下一个印象,我们给他们的榜样就是高官或者巨富。
比如我们在用林肯的事迹激励学生时,故事往往是这样讲的:1832年失业,接着自办公司倒闭;1835年未婚妻去世,林肯得了精神衰弱症;1838年竞选州议长失败;1843年竞选国会议员失败;1854年竞选参议员失败;1856年竞选副总统提名失败;1858年竞选参议员失败;1860年当选美国总统。
前不久,网上热传一件事:某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说该大学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如果他说的这种现象存在的话,板子是不该全打在大学身上的,因为这种现象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甚至包括幼儿园都一定程度的存在着。
在社会生活中,这种现象就更是严重,比如商家在宣传某项为幼儿设计的教育产品时,总是告诉家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句口号触目惊心,具有惊人的震撼效果。
但这种观念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它把人生等同于竞技场,最大的目的就是击败对手,让自己胜出。
其实人在社会的生存中更需要的应该是协作,是互助,因为这样才能使社会和谐。
如果竞争仍不可避免的话,那也应该追求多羸而不是己羸人输。
如何避免素质教育被功利化?
如何避免素质教育被功利化?尽量减少素质教育功利化:回归初心,最终形成良性生态学校教育强调全面发展,培养训练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和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但当前全面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功利化的倾向日益明显,十分严重地干扰了其健康发展。
如何尽量减少全面素质教育被功利化,回归其本真意义,是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功利化倾向的根源探析全面素质教育功利化的根源在于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功利性理解。
社会竞争压力:高考、升学压力,以及社会对高学历、高收入人才的追捧,令家长和学校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应试教育,遗漏了素质教育的本质。
功利化评价体系:以分数、排名、证书等单一指标评价学生,轻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
“赢在起跑线”的焦虑:家长为了让孩子在竞争中“赢在起跑线”,不惜代价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将孩子送去各种培训班,过度压缩了孩子自主活动和独立思考的时间。
二、尽量避免学校教育功利化的策略1.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回归教育本质:特别强调教育的育人功能,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认可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帮助和鼓励他们积极地组织各种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2. 完善评价体系,打破唯分数论:构建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主导的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评价。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举: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累和发展,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勇于挑战。
3. 形成良性生态,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科学设置课程难度,合理分配学习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
鼓励和支持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勉励他们深入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鼓励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育一定要剔除功利人之为人 读后感
教育一定要剔除功利人之为人读后感《教育一定要剔除功利,人之为人》读后感读完关于“教育一定要剔除功利,人之为人”这个主题的文章后,我有很多感触。
读到这里我感觉教育的功利性确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时候教育被当成了一种获取成功的工具,何为成功呢?那往往就是赚大钱、有高的社会地位。
就拿我身边的例子来说,我的亲戚朋友经常会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这样以后才能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
这本身没错,但其中隐藏的功利性就是学习仅仅是为了以后职业的发展,并没有过多关注孩子自身的兴趣和人格的完整发展。
特别触动我的是文中对于人之为人这个本质的探讨。
我们作为人,不是一个只知道追逐功名利禄的机器。
在学校教育中,如果一味强调成绩和考上名校,那么可能会忽略学生作为一个独特个体的灵魂的培养。
我联想到高中时期,班级里很多同学只是为了高考而学习,日常的文学阅读、艺术欣赏等活动完全被忽略,因为这些事看起来对提高分数没有直接的帮助。
然而,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却恰恰是滋润灵魂,让人真正成为一个有修养、有内涵、有丰富精神世界的人的关键因素。
在教育功利化的环境下,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是应该要回归教育的本质。
教育应该是培养完整的人,它包括道德、情感、兴趣爱好、批判性思维等多方面的素质。
我们不能只看到学生的成绩,还应该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
后来我明白了,要剔除教育的功利性并非是容易的事。
这需要从整个社会的观念上去改变,不仅仅是家长,还有学校和教育部门。
学校要提供更多多元化发展的平台,而不是只看重升学率;家长也要从内心深处去理解孩子的需求,鼓励孩子去追寻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这让我想起我曾经看过的一个教育实验的故事。
在一个秉持自由和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学校里,学生们有大量时间参与各种艺术、体育和社区活动,刚开始他们的学术成绩并不突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孩子在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得非常优秀,并且在后期的学术发展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警惕功利主义侵蚀教育生态
警惕功利主义侵蚀教育生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功利主义的思维方式和做法也开始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之中,这对于教育生态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对功利主义侵蚀教育生态持警惕态度,及时加以纠正和改善。
我们需要对于功利主义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功利主义是一种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伦理学理论。
它认为,行为的价值仅仅取决于它们的结果或后果。
在教育领域,功利主义的侵蚀主要表现为以结果为导向,追求功利性的教育目标和手段,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涵养。
这种功利主义侵蚀教育生态的现象,已经开始在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中出现,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功利主义的侵蚀会对教育生态造成一系列不利的影响。
功利主义的侵蚀导致了教育目标的扭曲。
在追求功利性的目标时,学校和教育机构往往更加关注学生的分数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品德、智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样的教育导向,势必会阻碍学生的自由发展和全面成长。
功利主义的侵蚀会打破教育生态的平衡。
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学校和教育机构往往会过分追求名利和利益,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
这样的教育环境,难以培养出快乐、健康、和谐的教育生态。
功利主义的侵蚀也会导致教育价值观的扭曲。
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我们容易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使得教育变得功利化和功利主义化,丧失了教育的人文性和人格性。
这种失衡,会对整个教育生态造成严重的影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
那么,面对功利主义侵蚀教育生态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和全面素质,而不仅仅是片面追求结果和利益。
教育是一种人文科学和艺术,应该具备人文关怀和人格塑造的功能。
在教育中,我们必须要坚守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涵养为根本目标。
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导向。
在教育中,我们不能过分追求功利性的目标和手段,而应该坚持学生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
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教育,作为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非单纯追求应试能力和功利利益。
然而,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了明显的功利化倾向,为了追求升学率和名利,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为了扭转这一现象,全社会都需要共同努力,从教育目标、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目标。
过去,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能顺利通过考试升学、求职。
然而,这种功利性的目标导向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具备创新思维、人际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因此,我们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等作为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
其次,我们需要转变教育观念。
当前,社会对教育的普遍认识仍然停留在“考试决定一切”的层面上,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和自主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发展空间。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擅长,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以便他们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展出特长。
第三,我们需要改变教育机制。
目前,应试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制度的主流,不仅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也让教育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灌输过程。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应该建立更加宽松和自由的教育环境,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我们可以引入项目制学习、问题解决和合作学习等多种教育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家庭和社会也承担着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的重要责任。
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以成绩论英雄,鼓励孩子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社会应该鼓励多元化发展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展自己的个性与兴趣。
淡泊名利,专注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淡泊名利、专注教案是我们必须拥有的品质和精神。
这不仅是教师的职业素养,更是我们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
本文将从淡泊名利、专注教案的意义、重要性和实践方法三个方面,阐述教师淡泊名利、专注教案的重要性。
一、淡泊名利、专注教案的意义与重要性淡泊名利、专注教案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职业素养。
淡泊名利指的是不以功利心为目标,不追求虚荣和名利,而是以实际效果和社会贡献为自己的追求。
教学工作是一项非常特殊的工作,其不仅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更需要思维的灵活和敏捷、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等一系列素质和条件。
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淡泊名利的态度让我们更专注于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实现自己作为教师的价值和使命。
同时,淡泊名利的态度也不会让我们因功利心作怪、迷失方向和庸庸碌碌。
专注教案则是深入实施淡泊名利的具体表现。
一份好的教案可以指引教师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深入专注教案,不仅可以让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还能让教师不断反思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管理能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专注教案的过程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更加努力奋斗,为学生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淡泊名利、专注教案,既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也是一种外在的职业素养。
它的意义和重要性不仅在于教育者的职业道德和修养,更深层的作用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
淡泊名利、专注教案的实践当中,教师们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关爱学生心灵的成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服务,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
这是淡泊名利、专注教案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二、淡泊名利、专注教案的实践方法淡泊名利、专注教案是一种精神追求,也是一种职业素养。
要想实现淡泊名利、专注教案的目标,需要怎样的实践方法呢?以下是具体的建议:1、教师要注重教育自己的思想观念,将实际效果和贡献作为自己的追求,不以名利为终极目标。
教育一定要剔除功利人之为人 读后感
教育一定要剔除功利人之为人读后感《“教育一定要剔除功利,人之为人”读后感》读了关于“教育一定要剔除功利,人之为人”这个观点的文章后,我有了非常多的感触。
读到这里我感觉,现在的教育环境中功利性确实太严重了。
就拿升学来说,太多的家长和学生们都在盯着分数、排名和升学的目标。
我记得周围那些孩子还在上小学的家长,他们早早地就给孩子报各种奥数班、英语培训班,目的就是为孩子能考上一个好初中。
孩子每天除了完成学校作业还要做大量培训机构的习题,小小年纪就被书山题海淹没。
这种现象很常见,大家似乎忘记了教育原本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升学。
特别触动我的是,作者提出教育应该着眼于让人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
这让我想起我曾经遇到的一个支教场景。
在偏远山区的小村子里,那里的孩子并没有很好的教学条件,但是他们对知识的渴望纯粹而热烈。
老师们教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还有如何有礼貌、有爱心,如何尊重长辈,如何与小伙伴们和睦相处。
这些孩子可能在成绩上没有城市里孩子那么耀眼,但是他们懂得分享,懂得感恩,有着最纯真的笑脸。
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啊,让人心存善念,知礼仪廉耻,有独立的人格。
然而,在现实的大部分教育里,功利性常常掩盖了这些本质的东西。
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好像在推着大家向分数看,向最后的升学或者找个好工作的目标不断冲刺。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是我们应该停下来反思一下教育的目的。
后续我明白了,如果教育一直被功利性所绑架,那么培养出来的人很可能是缺乏灵性,缺乏真正人性光辉的。
就像机器一样,只会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完成任务,而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对生活真正热爱的情感。
这也让我联想到自己的读书时代,当时就是为了高考而拼命读书,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热爱知识而是为了应付考试。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的教育能更多地剔除功利因素,让我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能更加全面地去塑造自己的人格,可能我会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对于未来的教育,我们真的需要重新审视。
如果教育者们都能从这个观点出发,从幼儿园、小学就开始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去除功利性的环境,那我们的下一代或许会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为有血有肉、充满人性光辉的人。
教师功利性教育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站在三尺讲台上,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
然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功利性教育的弊端,并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
以下是我对教师功利性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功利性教育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精神。
在功利性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在追求高分的过程中,忽略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其次,功利性教育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在功利性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关爱。
这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关系紧张。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再次,功利性教育容易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在功利性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和家庭过分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导致教育资源向高分学生倾斜。
这使得低分学生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帮助,加剧了教育不公。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
为了改变功利性教育的现状,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确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追求学生的成绩。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美育等方面的发展,让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尊重他们的个性,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4.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
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警惕功利性教育的弊端,努力践行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教育不要太功利
教育不要太功利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教育中追求功利,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追求能够带来直接经济收益的能力和能力。
但是,我认为教育不应该过于功利化,而应该注重全面发展和人的精神层面。
首先,过于功利化的教育会导致教育的质量下降。
许多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只关注该专业的未来收入和就业前景,而忽视了该专业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特点。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如果学生仅仅是为了将来的经济收益而学习某个专业,那么即使他们能够找到相关工作,也会感到无聊和失落。
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兴趣和热情来推动自己的发展,只是在教育体系中机械地学习和工作。
其次,过于功利化的教育忽略了思维的创新和发展。
在追求功利的教育体系中,学生只被教育了如何习得相关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创新和发展的能力。
在如今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创新和发展的能力。
过于功利化的教育体系实质上是条严峻的限制,给人们的思维带来灾难性的压抑。
第三,过于功利化的教育会产生社会分化。
教育应该是社会发展的普惠性公共资源,但是,功利的教育体系会导致某些富有的学生能够获得教育的好处而荒废了教育资源。
这将会导致社会增长更大的贫富分化。
最后,过于功利化的教育会让人失去灵魂。
培养灵魂不应该是教育体系的首要目标。
灵魂体现在人类文化、艺术和创造性思维中。
过于功利化的教育体系没有时间、精力和资源来培养这种灵魂,并可能压制本来就具备这种灵魂的学生。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抵制过于功利化的教育体系,并努力追求教育发展的全面性和全人性,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兴趣和精神层面等。
教育应该是一个有价值、有意义而不是仅仅追求经济收益的过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展出更多高质量、有创造性和有意义的人才,同时增强社会的公平性和共享。
高中优秀作文远离功利教育,创造美好未来
高中优秀作文远离功利教育,创造美好未来2019.3孩子,作为受教育者,如果坐上功利化教育的大船,在各种没有意义的竞赛中感受到波澜壮阔的景象,就会失去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天真。
这种教育,夹杂了太多的功利色彩,让多少孩子迷失了未来?不得不说,国内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心情很复杂。
一方面,他们期待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另一方面,他们又怕孩子吃苦太多。
在这份纠结与矛盾之中,他们开始寻求一些“捷径”――用奖牌与证书为孩子劈开一条成功之路。
然而,他们可能想不到,这条路上的鲜花和掌声并不是真实的,而是充满了虚荣的水分。
或许有人会说,有一个清楚的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不是很好吗?可是,我们的目标如果建立在功利之上,如果心里只想着荣誉和证书,其他内容,如艺术等,都不会成为关注的对象,那么,我们的目标本身便带有一种短视。
要知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用的、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而这种人才最基本的素质就应该是懂得奉献,不计名利。
细数中外历史上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物,无一不是具备这种品质的。
功利性的教育,恰恰与奉献精神背道而驰。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透过这一传统教育思想,我们不难发现自古以来畸形的教育目标。
鲁迅先生在分析了中西文化后发现,西方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的是探索和实践,而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则是金榜题名、升官发财。
这一鲜明的对比,让他清楚地意识到中国教育的功利性,发出改造中国人的梦的口号。
那种传统教育理念,培养出的人才,只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可能是无私的奉献者。
功利,让年轻的心失去了释放年轻活力的机会。
看着各种山寨竞赛的怪象频出,不得不让人反思家庭教育是不是真的已经脱离了正轨。
席慕蓉说:“每条走过来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
”如果选择的是功利性教育思想,那么,当我们从校园里走出来,便会成为利己主义的代表,而不会成为利他主义的楷模。
教育不要太功利
教育不要太功利教育不要太功利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智力,使人生活更加有意义与完整,然而在现代社会,教育却因为太过于功利化而走向了偏差,成为单纯追求“上进与成功”的载体。
教育不要太功利,需要深入探讨,以期在教育的发展中回归本质。
教育不要太功利的原因教育的功利化是现代社会的实际现象,因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人们则对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人们往往被迫或自愿地追求功利化的教育。
教育的功利化从经济上考虑,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产值,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因此,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生们被要求不仅要有较好的文凭,还需有好的工作和高收入。
而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会根据这个需求来制定政策,以此不仅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教育的过度功利化的影响非常不利,会导致学生沉迷于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潜在的机会和能力的发展。
教育的重点并不是单纯地为了通过考试,而是为了提高人类素质及影响下一代人发展。
若本质被削弱,其实教育的发展将是一个空洞无物的发展。
教育应该如何回归本质教育不要太功利,这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有意义的发展,是当前教育的主要任务。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在教育中更加注重人的发展,而不是功利性目标的实现。
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制定出更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让教育更完善,才能使教育回归本质。
其实,教育不要太功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 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教育不应该仅仅为了学生的考试成绩,更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掘更多的问题,挖掘出自己的潜在能力。
现如今,课堂教学局限性过高,师生之间往往缺失了有效地沟通交流,因此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相较而言较为薄弱,我们需要从课堂教学加强探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掘他们的才华。
2. 强化教育的文化和人文素养文化和人文素养是教育重点培养的方面之一,但由于功利性导向,这些方面经常被忽略、被降级。
去功利化教育目的重新定位
去功利化教育目的重新定位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活动的设想和预期,对教育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是教育的核心,其定位对课程的结构与功能及教学内容产生直接的影响,更关系到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在科学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教育目的定位的功利化,是导致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越来越狭窄的原因。
只有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去除教育目的的功利性,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决定了教育目的从一开始就带有功利性自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出现后,其目的的价值取向就具有明显的社会本位的功利性。
这是由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决定的。
无论是古希腊时期的“七艺”教育还是我国差不多同时期的“六艺”教育,无不是当时功利主义思想的印证。
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就出现以斯巴达为代表的以培养体格健壮的武士为唯一目的的和雅典为代表的以培养“智者”为目的的两种不同风格的教育,以服从当时斯巴达人的军事统治及雅典人适应城市政治生活的需要。
至中世纪的西方,教育为宗教组织所垄断,于是教育的本质也是神性的,使人具有基督精神是当时教育的最高的、唯一的目的。
以反对神权的盲目崇拜、讴歌人的能力和作用及人的价值的文艺复兴运动后,人们开始关心起日常生活及其利益,人文主义者从培养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角度出发,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一种明智和雄辩的虔诚行为”[1],设想“通过教育来消除邪恶无知和冲突的世界秩序”[2]。
无疑,这种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目的对促进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教育愈显其功利性,是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和繁荣,人们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科学技术的要求日益增强,崇尚“知识就是力量”。
以夸美纽斯等为代表的唯实主义教育家认为“教育应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的人”。
工业社会的另一特征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使人被限制在愈为狭小的领域里,把人分割成片面的异化的活动,为适应这一需要,教育无可争议地成为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应当远离功利
山东省梁山县韩垓镇初级中学侯宪清邮编:272616 某日,我在办公室看数学课本(高中的),同时,我的一位同事正在练字,他突然问我,“你看这些,有什么用啊?!”我回答说:“在社会中,我们一直在用,只不过我们没注意罢了。
”在回答完他的问题后,我当时没觉得什么。
可是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萦绕。
是啊,学习数学有什么用呢?不就是日常生活的的算算帐吗?这只需要小学生的知识就够了。
孰不知,教育,是应当远离功利的,如果带着功利去教学,恐怕一千年这样的教育也不会出多少真正的科技人才,我们中国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英国的数学家布尔创立逻辑代数的时候,它能有什么用呢?但是现代的计算机离开了布尔代数,几乎是寸步难行,现在大学的那个计算机系,不教学生布尔代数呢?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时候,它有什么用呢?但是如果不是他发现了电磁感应,我们现在的社会就不会是一片光明,现代社会离开了电,大家想想还能做什么。
麦克斯伟发现电磁波方程的时候,它能有什么用呢?但是,在现代社会,谁又能否定了它的作用呢。
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时候,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的时候,它们能有什么用呢?但是如果没有他们的发现,如果没有他们的学
说,现代的一些科技几乎无从谈起。
是啊,当初的发现,学习的知识,他们都有什么用呢?可是,人们不知道,有些知识,等用的时候再去学,恐怕是太晚了,永远是太晚了。
由此想到我们近代中国科技的落后,难道仅仅是由于闭关锁国的原因造成的吗。
我想,这和我们社会的功利性教育是分不开的。
一开始学习,许多人都会问,“学习这些有什么用,它能帮助我挣多少钱?”其实,许多知识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更不是财富所能容纳下的。
法拉第当初发现电磁感应时,英国财政大臣问法拉第:“你发现这些东西很有趣,但是,它能有什么用呢?”法拉第则回答道:“哦,阁下,也许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对它收税了。
”诚如法拉第所言,现在,那个国家不对电厂收税。
那么,教育应当远离功利,那我们教师的职责是什么呢。
我觉得,我们教师的职责,应如爱因斯坦所言,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公民。
这才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