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方法

合集下载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危险源是一切生产、操作、运输、储存过程中能够导致伤害、损毁人员、设备和环境的条件和因素。

企业必须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并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源。

下面介绍几种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方法:1.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HAZOP是英文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的缩写,它是应用最为广泛、应用最为成熟的危险性分析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对每个元件、每个部位的功能、形式、位置、材料等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可能的危险源,并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HAZOP是一种定量化、系统化的方法,其研究对象主要为:1)化工生产过程2)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计3)装置的更新与改造4)质量保证和检查HAZOP的步骤包括:1)定义过程:确定研究的系统范围2)划分要素:将系统分为若干元件3)推演:通过分析每个元件的功能、形式、位置、材料等,找出可能的危险源4)控制措施: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2.风险矩阵法风险矩阵法是以某种方式将可能性与严重程度相乘来计算某个事件的风险,并将其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

常见的风险矩阵以可能性分为五个等级,从1(极小)到5(极大),严重程度分为五个等级,从1(轻微)到5(极大),将可能性与严重程度相乘,得出的数值落在图表中特定的格子内,就确定了该事件的风险等级。

风险矩阵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风险评价方法,适用于小规模的项目和单一场所。

但它可能会因为有些重要的问题未能被考虑、计算方法较为简单等原因而导致评估结果偏差。

3.危险辨识与评估矩阵法危险辨识与评估矩阵法是一种将危险源按照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的方法。

它将危险源分为高危、中危、低危三种,每种危险源根据其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点数打分,然后计算总分,以判断其等级。

危险辨识与评估矩阵法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具有简单易行、操作可实现、能全面反应危险源的特点。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正确地辨识危险源,并对危险源进行全面、准确、科学的评价,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保障生产安全。

下面将介绍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的方法。

一、危险源辨识1.检查法检查法是一种直接检查设备、环境、工艺等情况,较直观、实用的方法。

通过检查,能够发现设备的缺陷、设施的问题、人员的操作不当等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一种将问卷发放给工人、操作人员等询问情况的方法。

通过问卷,可以了解工人的安全意识、操作习惯、知识水平、安全培训等情况。

根据问卷结果,能够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3.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是一种通过集思广益,开展讨论,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的方法。

通过全面、深入、系统地思考,能够识别出在安全生产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险源。

这种方法虽然效果不如其他方法,但是集思广益,可以减少盲点,提高辨识的准确性。

二、危险源评价1.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一种数学模型计算的方法,通过计算可以直接得出危险源的危险程度指数,以便对其进行系统的评价。

这种方法依赖于大量数据的支持,并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定量评价的优点是可以让评价结果更为准确。

2.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方法,通过专家的经验和判断,对危险源产生的可能限制因素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应用广泛,适用于复杂的、难以量化的危险源。

但是,定性评价容易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评价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半定量评价半定量评价是介于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之间的一种评价方法,既考虑主观因素,也考虑客观因素。

半定量评价方法在评价危险源时需要制定评价指标,以指标化的数量反映危险源的危险程度。

半定量评价在危险源综合评价中应用广泛,适用于较为复杂的危险源辨识和评价。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是安全生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需要科学的分析和定量、定性、半定量等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取得最优的评价效果。

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

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

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一、危险源概念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包括职业危险因素和职业危害因素两个方面。

职业危险因素是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职业危害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

广义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可引起工伤事故的职业性危险因素和可引起职业病变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狭义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指职业性有害因素。

二、危险源的分类(一)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安全科学理论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

1、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

因此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例如:某工程项目隧道施工涉及爆破工艺,该项目设置炸药库,炸药库中储存的炸药和雷管则是第一类危险源。

2、第二类危险源。

正常情况下,施工过程中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一事故。

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则将发生事故。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因素三个方面。

上例中如果该项目制定危爆物品管理办法或其他管理制度,规范人的行为、物的状态和环境因素,控制爆炸事故的发生,这些办法或制度则是限制措施。

但如果作业人员在炸药库内动火,可能发生爆炸事故,作业人员违规作业就是第二类危险源。

3、事故起因分析。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危险源识别和评价方法

危险源识别和评价方法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评价方法1.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1.1.初始环境调查1.1.1.初始环境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明确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评价环境现状与上述要求的符合程度,包括污染物排放、化学品使用、资源能源消耗情况等;●对以往不符合要求的事件调查所取得反馈意见的评价,包括对环境事故、环境处罚等的调查;●公司用地及所在工业区的相关背景资料,包括用地使用历史沿革、污染物排放管网位臵分布、功能区域划分等;●相关方提供的报告、记录等背景资料,包括环境报告、三同时验收报告等;1.2.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1.2.1.环境因素的识别要求各部门、各公司在识别环境因素时,要考虑本部门活动的全过程服务。

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地面运输服务和地面保障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相对应地面运输服务和地面保障全过程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方要求;●环境因素的三种状态:正常状态、异常状态和紧急状态;●环境因素的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环境因素的八种类型: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废物管理、能源消耗、资源消耗、能量释放、其他。

1.2.2.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本部门环境因素进行排查,并通过调查法和现场观察形成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调查表》(编号)。

1.2.3.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采用综合打分法和直接评价法。

综合打分法对环境因素调查表中的环境因素根据实际情况,从下列一个或多个评价因子上分别进行打分,根据评价的项数n,取各项评价因子评分值之和:∑=A+B+C+D+E+F式中A、B、C、D、E、F分别为:环境影响发生的频次、法律法规符合程度、环境影响程度、环境影响的恢复能力、公共及媒介关注程度、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和经济承受能力,且每个因子分值为1—5分,具体见下表。

A(环境影响发生的频次)BCDE(公共及媒介关注程度)F根据上述方法进行评价。

填写《环境因素识别汇总评价表》(编号),若∑≥15时即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并制定控制计划,形成《重要环境因素及控制计划表》(编号)。

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

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

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采取控制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以下是关于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的详细介绍。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

危险源包括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危险源和人为危险源等。

辨识危险源的目的是为了及早发现潜在的危险,进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1.物理危险源辨识:包括电气设备、机械设备、高温、噪音、射线等各种物理因素的危害。

对于电气设备,要检查其是否有漏电、短路等问题,避免火灾和触电事故的发生;对于机械设备,要检查其是否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如防护装置是否完善、运行稳定等。

2.化学危险源辨识:包括有毒有害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品等。

需要对储存、使用化学品的过程进行安全评估,确保其不会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3.生物危险源辨识: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传染疾病的传播源。

对于接触或处理这些生物危险源的工作岗位,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感染和传播疾病。

4.人为危险源辨识:包括工人自身的行为和习惯带来的安全隐患。

要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减少工作中的安全事故。

二、危险源控制危险源控制是指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潜在危险对工作环境和人员的伤害风险。

1.物理危险源控制:对于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物理危险源,可以采取隔离、封堵、加固等措施进行控制。

2.化学危险源控制:可以采取替代、封闭、通风等措施控制化学危险源的释放和扩散。

3.生物危险源控制:可以采取隔离、消毒、防护等措施控制生物危险源的传播和感染。

4.人为危险源控制:可以采取管理制度、安全培训、员工监管等措施控制员工的行为和习惯,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已经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以确定其对工作环境和人员的伤害风险。

1.定性评价: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班组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

班组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

班组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是指在工作班组中,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以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班组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以下将对该主题进行论述。

一、班组危险源的辨识班组危险源的辨识是指在工作班组中,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分析。

辨识危险源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法:通过对工作场所的观察,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如设备故障、不安全的操作行为等。

2. 咨询与交流法:通过与工作人员、经验丰富的员工等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的看法和观点。

3. 资料查询法:通过查询相关的安全生产法规、安全生产资料等,了解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4. 数据分析法:通过对历史事故数据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危险源。

5. 现场评估法: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检查,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对班组工作中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为进一步评价和控制危险源提供基础。

二、班组危险源的评价班组危险源的评价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和可能的事故发生概率。

评价危险源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事故树分析法:通过构建事故树模型,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

2. 危险作业分析法:对涉及危险作业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3. 危险源辨识矩阵法:使用危险源辨识矩阵,根据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发生频率,对危险源进行评价和分类。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对危险源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和预测,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三、班组危险源的控制班组危险源的控制是指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和减少危险源的风险。

控制危险源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环境或工作设备,减少危险源的产生或减轻其对员工的损害。

2. 行政控制: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员工的行为,避免或减少危险源的风险。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一、引言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是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们对于预防事故和保障员工安全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危险源的辨识、分类以及风险评价和分级的方法和原则。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对企业内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发现、识别和记录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应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危险源种类。

危险源可以分为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危险源、机械危险源等。

通过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所涉及的危险源种类。

2. 辨识危险源。

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和辨识企业内存在的各类危险源,如高温、高压、有害气体、毒性物质等。

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危险源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可能的危险源组合作用。

3. 记录危险源信息。

对于每一个辨识出的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危险源信息记录表,详细记录危险源的名称、特性、危险程度等信息。

三、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估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确定各类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 危险源分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征,可以将危险源进行分类。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机械性质等进行分类。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2.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确定其对人员和环境的威胁程度。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估方法和定量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方法是通过专家判断和经验总结,对危险源进行主观评估,如利用风险矩阵、事件树等方法。

而定量评估方法则是基于数学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借助风险模型和风险计算公式进行风险评估。

3. 风险分级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危险源按照风险程度进行分级。

常用的分级方法有使用颜色、数字等符号来表示不同等级的风险,如红色表示高风险、黄色表示中风险、绿色表示低风险等。

安全生产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方法

安全生产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方法

4、作业人员没采取措施就在有害物质浓度超过国家标准1-3倍的 环境中作业,但此前没有发现有人员出现健康损害;
5、设备设施的定期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安全要求,且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没有进行整改的
6、设备设施没有经过专业检查;
7、使用长期没有经过检查的设备; 8、依靠人员的经验认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较大,目前没有发生只 是比较幸运或导致事故发生的其他条件没有具备; 9、一年内可能发生多次。
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方法
A)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会被预料到
判断标准
1、已经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且没有采取防护措施或采取防护 措施后依然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2、其他企业多次发生过类似的事故或事件,而本企业也明显存在 导致该类事故事件发生的条件的;
3、明显违反国家有关安全操作、设备设施安全性能要求等强制性 标准;
B) 人员暴露频繁程度(E)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判断标准
7 连续暴露
每日都会出现在作业现场,且累计时间超过4小时
5 较长时间暴露
1、隔日在工作现场工作超过四小时; 2、每日在工作现场累计工作时间少于4小时但超过1小时
3 较短时间暴露
1、每周或几周在工作现场暴露一次; 2、每日在作业现场累计暴露时间少于1小时
3 可能、但不经常
1、其它企业有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本企业也存在导致类似事 故事件发生的可能; 2、作业人员没采取措施就在有害物质浓度接近国家标准的环境中 作业,但此前没有发现有人员出现健康损害; 3、凭个人的经验,认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4、偶尔会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 5、危险的发生容易被发现; 6、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7、一年内可能发生一次。 1、危险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1.物理危险源:指那些由于物质或物理状态的特点而对人的生命和健
康构成的威胁,如高温、低温、高压、高音、高频、高脉冲电流等。

2.化学危险源:指那些对人体有毒、有害、刺激、腐蚀作用的化学物质,如有害气体、爆炸品、易燃、易爆物质等。

3.生物危险源:指那些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体引起的传染病、流行病等。

4.人为危险源:指那些由人的行为、活动等造成的危害,如动作不慎、操作失误、违章作业等。

5.自然灾害危险源:指那些由自然界的气候、地质、水文等变化引起
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火灾等。

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是指对不同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依据其危险性和
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分级
1.风险评估指标法: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和计算相应的风
险指标,如可燃气体的爆炸指数、有毒气体的浓度等,以评估其风险等级。

2.定性分析法:通过对危险源的观察和分析,结合相关的经验和常识,进行定性分析,将风险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3.定量分析法:通过对危险源的实验数据和统计数据的分析,运用数
学和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将风险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危险源
的性质和可能的危害程度,同时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相应的
防控措施和措施,确保工作场所和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1.评价目的识别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

2.适用范围评价适用于该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策划与更新。

3.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基本步骤图危险源识别准备收集国家、地方、行业关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等资料的现行版本,掌握相关的规定。

危险源的识别(1)危险源的识别范围。

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有漏项,应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3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3种时态,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资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应考虑以下范围:①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的抢修);②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③生产所有的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含自有的或租赁、分包商自带)。

还应特别考虑如下的内容:①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②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和工程;③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④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⑤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⑥曾经发生和行业内容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和情况;⑦认为有单独进行评估需要的活动和情况。

可依据的有关法规有:《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2)危险源识别方法。

方法采用询问与交换、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事件树、故障树等分析方法。

危险源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法。

①风险分级。

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

分级的标准见表1:表1 风险分级②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2:表2 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③LEC法。

危险源辨识与评估

危险源辨识与评估

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潜在的危险。

为了保障个人和他人的安全,进行危险源辨识与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与评估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方法,并提示一些实用的应对措施。

一、危险源辨识与评估概述危险源辨识与评估是指通过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源,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的程度。

具体而言,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调查、观察和分析,找出可能引发事故或危害人员健康的地点、设备、材料或工作流程。

危险源评估则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价,以判定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二、危险源辨识与评估的步骤1. 收集信息:收集与工作或活动场所相关的信息,包括工程图纸、工艺流程、操作规程等。

同时,也要考虑过去事故的经验和教训,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 辨识危险源: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辨识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比如物理性的危险(如高温、高压、电击等)、化学性的危险(如有害气体、腐蚀性物质等)、生物性的危险(如病原体、有毒生物等)等。

3. 评估危险源: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潜在危害的程度。

评估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比如风险矩阵、故障树分析等。

4. 制定对策: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包括事故预防、应急救援和事故后处理等方面的措施。

三、危险源辨识与评估的方法1. 专家意见法:组织专家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查和评估,依靠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来判断危险源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2. 安全检查表法:制定相应的安全检查表,按照标准程序来检查和评估工作场所的安全状况。

3. 福尔摩斯法:模仿福尔摩斯侦探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推断出可能的危险源。

4. 事故故障树分析法:通过构建故障树,分析事故发生的各个环节和可能的原因,找出危险源的根本原因。

四、应对危险源的措施1. 风险防范措施:尽量消除或减少危险源的存在,比如更新和维护设备、改进工艺流程、提供个人防护装备等。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和确定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伤害或潜在危险因素的过程。

这些危险源可以是物理的,如噪音、高温、高压等;化学的,如有毒物质、化学品泄漏等;生物的,如病原体、昆虫等;以及人为的,如疏忽或错误操作、不当使用设备等。

危险源的辨识可以通过观察、检测,参考以往经验和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

风险评价是指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的潜在风险的程度。

风险评价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危险源:确认与工作环境或作业过程有关的危险源。

2.评估风险的概率:评估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包括频率和持续时间。

可以使用历史数据、统计数据或专业知识来评估概率。

3.评估风险的严重性:评估风险发生时可能导致的后果和影响的严重程度。

例如,可能的伤害程度、经济损失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

4.确定风险等级:根据风险概率和严重性的评估结果,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

5.采取控制措施:根据风险等级,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是预防性的(如改进工作环境设施、采取工程措施等),也可以是应急响应措施(如培训员工、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6.监控和评估: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持续性。

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对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及时识别和评估危险源,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员工免受潜在的危害。

此外,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还有助于加强工作场所的紧急响应能力,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时,应确保参与者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此外,需要充分了解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最重要的是,应将这一过程纳入日常管理,并定期进行复查和更新,以适应工作环境和作业过程的变化。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是指对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以确定其对工作人员和环境的风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

1.危险源辨识方法:(1)检查法:通过对工作环境的巡视和检查,发现潜在危险源的存在。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现有工作场所进行常规巡视和检查,可以通过目视观察、手触摸等方式,发现存在的危险源并记录。

(2)讨论法:组织开展专家讨论、员工参与的方式,通过集体智慧来辨识潜在危险源。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复杂、高风险的工作环境进行危险源辨识,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来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调查法:通过事故调查、工作场所调查等方式,了解工作环境中已经发生的危险源。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并从中找出事故的原因和潜在危险源。

(4)测量法:通过使用各种测量设备和仪器,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量化测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能够通过定量数据来判断危险源的存在与程度的工作环境,如噪声、振动、辐射等。

2.危险源评价方法:(1)风险矩阵法:将危险源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矩阵化,通过评估每个危险源的可能发生性和严重后果,确定其风险等级。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多个危险源进行评估和排序,优先处理高风险等级的危险源。

(2)风险评估矩阵法:该方法将危险源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进行矩阵化,通过评估每个危险源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确定其风险等级。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特定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将风险等级与工作环境的风险接受能力进行比较,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

(3)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和加权方法,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复杂、多指标的危险源进行评价,能够考虑多个因素对风险的影响程度。

3.控制措施优选方法:(1)风险控制矩阵法:将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后果进行矩阵化,通过评估每个危险源的可能发生性和严重后果,确定其风险等级,并在矩阵中标示出可接受、须控制和需紧急控制的区域。

危险源辨识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评价方法一、引言在各行各业的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险源。

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以及避免可能的事故和伤害,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危险源辨识评价方法,包括任务分析法、风险矩阵法和层次分析法等。

二、任务分析法任务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析来辨识和评价危险源的方法。

首先,需要对工作任务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解,包括任务的具体步骤、所需的资源和操作要求等。

然后,根据任务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危险程度和风险等级。

最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三、风险矩阵法风险矩阵法是一种常用的危险源评价方法,通过将危险程度和可能性进行矩阵化的方式,来评估和分类危险源。

通常,危险程度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而可能性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根据危险程度和可能性所在的等级,可以确定出相应的风险等级,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各种因素进行权重分配和比较,来评价危险源的方法。

首先,将各种因素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确定权重。

然后,对每个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得出相对重要性的判断。

最后,将各个因素的权重和判断综合计算,得出危险源的评价结果。

五、其他评价方法除了上述介绍的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常用的危险源辨识评价方法。

例如,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法(FMEA)可以通过对系统故障模式和可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来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程度。

而事件树分析法(ETA)可以通过对事故发生的可能路径进行分析,来评估危险源的潜在风险。

六、总结危险源辨识评价是保证员工安全和健康的重要环节,采用合适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辨识和评估危险源。

本文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方法,包括任务分析法、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以及其他评价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确保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只有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危险源辨识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才能为员工营造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危险源的评价方法

危险源的评价方法

危险源的评价方法
危险源评价是指对工作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源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以识别、评价和控制可能存在的危险性。

常见的危险源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现场调查和观察法:对工作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记录下来。

2. 文件和记录法:分析企业现有的文件和记录,如安全事故记录、操作规程、工作票等,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 问卷调查法:编制调查问卷,由工作人员填写,了解他们对工作环境中潜在危险源的认识和评价。

4. 风险矩阵法:根据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将各危险源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以便确定哪些危险源需要优先考虑和控制。

5. 事件树分析法:将可能发生的危险事件进行系统性分析和描述,以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后果。

6. HAZOP分析法:通过专家小组讨论和系统分析,对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源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

7. 定性和定量评估法:使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对危险源进行评估,包括定性描述危险源的特征、对可能发生的损害进行定性评估,以及对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后果进行定量评估。

以上是常用的危险源评价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评估。

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

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

安全检查表--示例
防护栏杆安全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是否有缺陷 处理措施
1 栏杆根部有严重锈蚀吗?
2 栏杆有开焊、缺档的地方吗?
3 扶手、横杆、立柱有严重缺损吗?
4 端部无立柱的栏杆和建筑物连接的不牢吗?
5 吊装、检修用的活动栏杆不牢固吗?恢复后
有缺陷吗?
2024/5/23
20
第五章: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10
第二章: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分类方法4
GB/T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综 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 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16类 :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 电、淹溺、灼烫、火灾、意外坠落、坍塌、放炮、 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
2024/5/23
6
第二章: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分类方法1
安全科学理论(能量释放理论)分为两类:
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意外释放的 能量(这些能源或能量载体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 会发生事故),决定的严重程度后果。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 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的故障、人的 失误和环境因素),决定发生的可能性。
第五章: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一)安全检查表
❖ 列举需查明的所有会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采用提问的方式,要求用是、否回答,否表示 存在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 编制依据:
▪ 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 国内外事故案例
▪ 系统分析,确定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 研究成果
2024/5/23
17
第五章: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源,如安全事故、灾害风险等。

为了确保人们的安全和保障社会的稳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

一、危险源辨识1.检查与观察法危险源辨识的第一步是检查与观察法。

通过仔细观察场所和设备,了解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火灾风险的辨识可以通过检查消防设备的完好性和使用情况、观察是否存在可燃物贮存不当等方式进行。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通过向相关人员发放问卷,了解他们所认为的潜在危险源。

例如,在一个工业厂房中,可以向工人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于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的风险认知。

3.多方参与法多方参与法是一种方法,通过集思广益,汇集多个角度和意见,辨识危险源。

对于某些复杂的危险源,如核能设备、高压电力线路等,可以组织一场专家讨论会或咨询会议,汇集各方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二、风险评价1.风险概率和影响风险评价的核心是评估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其带来的影响。

通过对危险源及其可能导致的事故进行概率分析和影响分析,得出一个综合的风险值。

例如,在评估交通事故风险时,需要考虑交通流量、道路条件、司机素质等多个因素。

2.风险矩阵风险矩阵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价工具。

通过在一个二维矩阵中标注事故概率和影响的等级,可以直观地评估风险的程度。

例如,将事故概率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将事故影响分为轻微、严重、灾难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的组合即可评估风险的大小。

3.剩余风险评估剩余风险评估是在采取控制措施后再次评估风险。

当采取一些控制措施后,风险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并不意味着风险完全消除。

剩余风险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做出相应调整。

三、控制措施1.技术控制技术控制是通过改造设备和场所,减少危险源的释放和风险的产生。

例如,在工地上设置防护栅栏,确保工人远离高空掉落的风险。

2.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是通过建立和落实管理制度,确保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常用方法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常用方法
和风险评估。
评价步骤:危险 指数评价法通常 包括危险物质识 别、危险工艺分 析、危险设备评 估、危险人员管 理以及危险管理
评估等步骤。
应用范围:危险 指数评价法广泛 应用于化工、石 油、燃气、电力 等行业,为企业 安全管理提供科
学依据。
03
风险控制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如安全装置、防护设备等,降低危险源的风险。
02
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矩阵法
定义:风险矩阵法是一种基于风险矩阵的风险评价方法,通过将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和后 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定量化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优点: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能够综合考虑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对 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缺点:评估过程主观性较强,不同人对危险源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判断可能存在差异,需要 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
应用范围:适用于对各种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尤其适用于对复杂系统进行风险评估。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定义:根据危险源在作业条件下可能导致事故的风险大小进行评价的方法 原理:基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来评估风险 实施步骤:确定危险源、识别可能导致的事故、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评估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计算风险等级 优点:简单易行,可用于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确保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避免误判和漏判。
注重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确保控制措施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定期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确保控制措施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出现无法实施的情况。 对于复杂或高风险的情况,应考虑采取多种控制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 更好的控制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办法
一、目的
为了准确的辨识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以便采取控制措施,确保职工职业健康和企业安全生产活动正常进行。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供应及相关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的作业场所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三、定义
危险源:可能造成危险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辨识:确认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四、职责
1、各厂点负责各自范围内生产(服务)过程中有关的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

2、安监站负责策划并组织公司内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更新,制度《内部危险源控制清单》,并监督实施。

3、本公司主要经营管理者负责审批公司《内部危险源清单》。

4、公司所有员工都有权提出修改公司的《内部危险源清单》。

五、危险源辨识范围和内容
1、公司常规的和非常规的活动过程,包括生产过程、辅助过程、服务过程及管理过程等;
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临时工、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
3、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4、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高温、有害物质、噪音、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局;
5、建筑物布局:安全距离、卫生保护距离等;
6、施工设备:高温、低温、高压、震动等关键部位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出现故障时的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错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操作和误运转;
7、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8、劳动者生理、心里因素等。

六、危险源辨识方法
1、危险源辨识要覆盖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在辨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存在什么危险源?谁(什么)会受到伤害?受到哪种类型的伤害?伤害是怎样发生的?
2、危险源辨识采用“安全检查表”+“现场观察”+“座谈”+“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等方法,在引入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系统时使用预先危险源分析法。

3、安全检查表:剖析系统,将系统分成若干单元或层次,列
出各单元或层次的危险源,确定检查项目,按单元或层次的组成顺序编制表格,以提问或现场观察等方式确定检查项目的状况并填写到表格对应的项目上;
4、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或系统活动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工艺、设备运转、作业环境等存在的危险源;
5、座谈:召集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人员,集思广益、讨论分析作业活动或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可用于生产活动过程的危险源分析;
6、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在具有潜在风险性环境中作业,需要半定量评价风险性时采用此方法;
7、预先危险源分析:新系统、新设备或新工艺采用前,预先对存在的危险源类别、危险源产生的条件、事故后果等概略地进行类比分析和评价。

七、危险源辨识实施
各基层厂点组织具有现场安全管理经验、熟悉业务和工艺流程的专业人员组成辨识组,对本单位范围内的产品生产服务、活动、人员、设施等进行危险源排查,分析危险源事件发生的根源,确定存在的危险源。

将辨识出的危险源应用LEC评价的方法,确定风险等级,填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经汇总编制本厂点的《1、2、3级危险源清单》,经基层厂点主管领导审批签字后报安监站,安监站组织有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员工代表对各基层厂点辨识评价出的1、2、3级危险源进行汇总和综合评价,
初步列出公司级《1、2、3级危险源清单》。

八、危险源风险评价
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1、定性评价法:评价组对各基层厂点辩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根据运行经验及现有的控制能力定性判断该危险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一旦发生所带来的后果,并确定该危险源的风险级别。

2、定量评价法:公司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时,采用如下方法:
D=LEC(式中:D—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L、E、C三个因素的评价方式分别见表1、表2、表3,危险性分值D见表4;
表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表2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3、针对被识别的具体危险源,公司安监站组织相关人员,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以往发生事故的分析及操作工的操作经验等估定L、E、C的值,然后计算D值,最后得出D的平均值;
4、对1、2、3级风险,要制定运行控制程序,按程序进行管理。

九、危险源风险分级
根据市场实际,本公司风险评价结果分为不可容许风险、重大风险、中度风险、可容许风险、可忽视风险五级。

评价准则如下:
1、公司主要负责人特别关注的危险源事件评价为不可容许风险;
2、曾经发生过且无良好控制措施的事故或危险源事件,评为不可容许风险;
3、风险值D≥320时评为不可容许风险;
4、曾经发生过已制定有效控制措施的事故或危险源事件,评为重大风险;
5、违反法律、法规的,评为重大风险;
6、相关方强烈抱怨的事故或危险源事件,评为重大风险;
7、风险值160≤D<320时评为重大风险;
8、风险值70≤D<160时,具有一定风险,应努力采取控制措施的评为中度风险;
9、风险值20≤D<70时评为可容许风险;
10、风险值D<20时评为可忽视风险。

十、风险评价的步骤
1、安监处负责组成评价组,针对列出的公司级中度风险级别以上的危险源,分析、调查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和后果;
2、评价人员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的LEC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这种可能性和后果所带来的风险程度;
3、根据评价准则确认重大风险和不可容许风险;
十一、风险控制
1、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这些措施必须满足降低或使风险处于有效控制中,而且不会带来新的不可容许或重大的风险。

2、风险控制措施应首先考虑消除危险源的原则,其次考虑风险降低措施(降低风险概率、降低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程度),将使用个体防护措施作为最后手段。

3、公司安监站应监督协调各厂点对评价出的1、2、3级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对1、2级风险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控制:
(1)、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2)、制定管理程序;
(3)、培训与教育;
(4)、制定应急预案;
(5)、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4、各厂点应结合公司制定的《内部危险源清单》、《1、2、3级风险危险源清单》,制定本厂点的《1、2、3级危险源控制措施》。

安监站组织人员评价《1、2、3级危险源控制措施》的充分性:是否将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是否可行(从技术、经济和受影响人员方面考虑)。

并对其定期检查,做好记录。

5、员工参与:各厂点进行危险源辩识时,应尽可能做到全员参与,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风险控制措施
十二、危险源更新和调整
安监站应对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全过程进行监
测,执行《职业健康安全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并根据监测要求每年组织更新一次,通常在内审开始前实施。

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更新:
1、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发生变化;
2、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发生变化;
3、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更;
4、事故不符合整改要求;
5、研究、开发、引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6、其他情况需要时。

十三、记录管理
1、安监处负责保管公司的《内危险源清单》及《1、
2、3级危险源清单》;
2、各厂点负责保管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及其相关记录。

2013年1月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