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专题八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专题八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名师指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迅速发展。
经济建设、民族、外交、国防建设等方面的成就,令世人瞩目。
本部分知识点,在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多有体现,试题形式多样,选择、材料分析、时政结合问答等,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理解: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属于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革命取得胜利,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次飞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找到属于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指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胜利前进。
2.、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农业、农村政策:(1)土地改革: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农业合作社:1953年开始农业改造,促进农村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农村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失误。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积极性,农业产量连年丰收。
认识:从农民利益出发,是党制定农业、农民政策的出发点。
3.、中国改革开放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比较:都是成功的改革,都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大胆创新,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启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专题知识综述:(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红星照耀中国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红星照耀中国第十九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红星照耀中国,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伟大胜利的充分肯定。
自1949年以来,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断取得重大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下面,本文将从经济建设、科技创新、民生改善和综合国力四个方面介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一、经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之一在于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的经济从上世纪的闭塞与贫困逐渐迈向现代化。
中国连续40多年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00多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4.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9%。
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得益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创新驱动。
中国相继进行了农村改革、城市改革、企业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实现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高度契合。
中国全面开放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此外,中国还通过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为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加大投入,引进和培养一批顶尖科学家和科研团队。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
在航天事业上,中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如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登陆月球和火星等。
中国还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三、民生改善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中国在民生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完善。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将数以亿计的人民从贫困中解放出来。
中国还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现了全民受教育的目标。
中国的义务教育覆盖率达到100%,高等教育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一、专题一: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1.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成就。
(2)掌握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及其影响。
(3)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
2. 教学内容:(1)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起与发展。
(2)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等。
(3)古代文明交流的影响:文化的融合、科技的传播、宗教的传入等。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
(2)难点:古代文明交流的影响及其对后世的作用。
二、专题二:中古时期的世界1. 教学目标:(1)了解中古时期的世界格局及其主要特点。
(2)掌握中古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2. 教学内容:(1)中古时期的世界格局: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的历史发展。
(2)重要历史事件:欧洲的封建社会形成、伊斯兰教的传播、印度的莫卧儿帝国、中国的唐朝和宋朝等。
(3)中古时期的历史特点:封建制度的巩固、宗教的影响力、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古时期的世界格局,重要历史事件。
(2)难点:中古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专题三:近代化的探索与实践1. 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化的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及其主要成就。
(2)掌握近代化的主要标志:科技、经济、政治、文化。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2. 教学内容:(1)近代化的探索: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的启蒙运动、美国的独立战争等。
(2)近代化的实践: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殖民主义的扩张等。
(3)近代化的成就:科技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政治的进步、文化的影响。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近代化的探索与实践,近代化的主要标志。
(2)难点:近代化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专题四:20世纪的世界格局变动1. 教学目标:(1)了解20世纪的世界格局变动及其主要原因。
专题八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 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 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 A.17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期 【答案】 C
2、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 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这里的“武器”是指 ( ) A.暴力革命B.代议制民主C.先进的生产力 D.科学社会主义
(2)社会经济
①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②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4.结果:1871年5月,巴黎公社失败。 5.失败原因 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不具备推翻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条件 主观原因: 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没有乘胜追 击、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没有建立工 农联盟,孤军奋战 客观原因: 敌人力量过于强大,普法联合镇压 6、意义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 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D
(二)十月革命:第一次取得胜利(理想——现实)
1.条件
①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沙皇专制制度阻碍了 客观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矛盾尖锐复杂(根本) ②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③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主观条件: ①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
②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主义的正确领导 ③广大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
5、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 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 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 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 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 )
A.俄国共产党 沙皇政府
B.俄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采取保护中农 和小土地出租 者,稳定民族 解放了农村生 资产阶级,废 产力,为农业 除地主阶级的 生产的发展开 封建剥削的土 辟了道路 地所有制,实 行农民的土地 所有制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原因 (1)小农经济难 以满足国民经 济发展的需要 (2)革命时期的 成功经验证明 依靠合作社的 统一经营可以 形成新的生产 力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 观调控下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
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2.原因: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
的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目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过程 (1)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 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2)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业失去了活力。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 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 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 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
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 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
外国经验,决定对工业经济体制进行
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
2013年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八第16讲
人民群 人民 众的生 “一 公社 产积极 大二 化运 性受到 公” 动 严重挫 伤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事件 特征
影响
教训
(1)现代化建设必须从 中国的实际出发 (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 “以 国民经 十年 阶级 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 济受到 首位(3)经济建设要遵 “文 斗争 严重影 革” 为纲 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 响 求快(4)要坚持民主集 ” 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 主,坚持群众路线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
1956~1976年社
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和教训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事件 特征
影响
片面 追求 经济 建设 的高 速度
教训
(1)现代化建设必须从 中国的实际出发 (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 首位(3)经济建设要遵 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 求快(4)要坚持民主集 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 主,坚持群众路线
【归纳概括】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
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关系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 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 础。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三大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的重要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 要条件。因此,只有两者有机结合, 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 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两者是变革生 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 互关联,不可分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解析:选C。中共中央发动“大跃 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建设中 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违背了客 观经济规律,③排除,反映了人们缺 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对国情认识 不足、急于求成等问题,故选C项。
毛概专题八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科学 内涵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 社会主义的本质,揭示了社会主 义与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是 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手段和基础,是社会主义的 根本要求。 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 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 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 的一个创造,也是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具有 更高概括性范畴的重要原因。
• 离开本质谈基本特征,就不能深刻地反映社会主 义的内在要求;离开基本特征谈本质,就不能很 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 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社会和谐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的重大判断。
•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 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得 出的重要结论,也是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等等。
• 列宁:落后国家建设 社会主义,首要的任务 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 实践: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新经济政 策”,充分运用商品、市场和经济手段建 设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
• 部分国有制 • 发展商业允许私商存在和一定范围的贸
易自由
• 国营企业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给企业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
义
理论意义
第一,社会主 义本质理论把 我们对社会主 义的认识提高 到了一个新的 科学水平 。
在社会主义
思想史上,第 一次提出了社 会主义本质的 科学论断,把 我们对社会主 义的认识,由 特征层面进一 步深入到本质 层面。
中考历史 1.专题八 中外历史上的思想演变与中国近代进步思潮
五四 运动
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前 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 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思想 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适应中国国情的、 科学的指导思想。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 大会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现 真理标 1978年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 代 准问题 的严重束缚,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 大讨论 和组织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线索三 中外思想文化的关系
(1)对亚洲的影响:唐朝经济文化发达,对外交往频繁,形 成唐文化圈,对邻国影响深远,如日本大化改新;以“四大 中国古代 发明”为代表的先进科学技术的外传对世界影响深远。 思想文化 (2)对欧洲的影响:从17世纪开始,中国古代文化,如儒家 对世界的 经典《论语》《大学》等,通过法国传到了欧洲其他国家, 影响 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利用中国古代文化的某些观点抨击教会神 学和反对封建统治。
专题八
中外历史上的思想 演变与中国近代
进步思潮史上的思想演变与近代进步思想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促进了思想觉醒。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
百家 争鸣
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 批学术大师,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相互 切磋辩驳,又相互影响、相互激荡,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
(1)维新变法思潮: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中国为救亡 图存,开始学习和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维新变法思潮在中国 世界先进 广泛传播,促进了西学的传播和人们的觉醒。 思想对中 (2)民主与科学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派引进西方“民主”与 国的影响 “科学”思想,使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制度层面深入到 了思想文化层面,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推动了中国自然
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原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为社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 消除贫困: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农村绝对贫困现象的历史性终结,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3. 社会保障:建立健全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4. 教育发展: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提高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了全民教育水平和素质。
5. 文化繁荣: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加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 生态文明: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好的生态环境。
取得这些重大历史成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为社会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 坚持改革创新: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4.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5.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在推进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
总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中国取得了重大历史成就,原因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创新,全面依法治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2023春期]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线形考专题检测八试题及答案
[2023春期]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线形考专题检测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3年5月13日,适用于2023年春期国开电大学员在线形考考试;学员必须刷完该课程视频才能进行在线形考考试;考试截止时间2023年7月2日23:59。
专题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判断题1.十八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A.对B.错[答案]B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
A.对B.错[答案]A3.党的十九大科学地把握住了中国发展的脉搏,作出了一个重大政治判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A.对B.错[答案]A4.党的十九大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明确提出和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把这一思想当作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
A.对B.错[答案]A5.党的二十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A.对B.错[答案]B6.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对B.错[答案]A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和原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取得的重大
历史成就和原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历史成就,其中的一些成就和原因包括:
1. 脱贫攻坚:中国在过去几十年成功实现了亿万人口的脱贫,通过实施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开展产业扶贫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措施。
2. 经济增长: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通过市场化改革、吸引外资、推动科技创新等手段,实现了国家经济的迅速崛起。
3. 科技创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参与者,这得益于对科研的大力支持和创新政策的实施。
4. 社会治理:中国在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方面取得了成功,通过强化法治建设、加强社区服务、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等措施,提升了社会稳定和治理水平。
5. 文化软实力:中国通过文化交流和传播,提升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推动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这些成就的实现离不开中国政府的坚强领导、改革开放的决策、广泛的社会参与以及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
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环境问题、社会结构调整等,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创新。
2020年高考天津版高考语文 专题八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专题八 辨析并修改病句挖命题【考情探究】年份题型题号和分值考点预测热度2018选择题3,3分辨析病句★★★★★2017选择题3,3分辨析病句★★★★★考题信息2016选择题3,3分辨析病句★★★★★2015选择题4,3分辨析病句★★★★★2014选择题4,3分辨析病句★★★★★分析解读 近五年的病句题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试题中的四个选项都是围绕着常见病句类型来考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考生应当能够辨析不同的病句类型以及熟悉相应的病句的典型特点。
【真题典例】【考点集训】1.(2017天津红桥区一模,3,3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评论界指出,根据“麦子”和“太阳”这两大核心意象看,诗人海子是用全新的生命体验激活了一组非古典的、有着巨大冲击力的诗歌。
B.自成立以来,天津自贸试验区自觉承担起“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的重任,金融改革创新举措频出,成为天津金融业发展的“新名片”。
C.团泊镇依托风光秀美的团泊湖,立足旅游休闲、生态宜居的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产业集群,逐步建成了多业态、多功能的生态居住区。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尊崇孝道”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又一次成了人们津津乐道谈论的话题。
答案 B 2.(2017天津南开区二模,3,3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前家庭教育有淡化的倾向,其主要原因是课外辅导班占据了孩子太多时间,留给家庭教育的时间严重不足所造成的。
B.那些只简单地把观众当成为影视产品贡献多少票房的数字的做法,不仅会对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产生污染,也将对影视产业造成致命的伤害。
C.到非洲打拼了近40年,胡介国不仅拼得了数亿身家,还成为中国和尼日利亚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尼日利亚成为名人。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样才能维护相关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专题八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专题八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包括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国际地位的提升等方面。
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国家在发展生产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使得国家能够有效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成就包括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成功、大规模的农村工业化、基本建成独立的工业体系、重点发展重工业和新兴产业、建设现代化的交通和通信网络等。
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社会主义制度为广大劳动人民提供了基本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推动了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社会主义国家注重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免费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普及文化和科技知识,提高了人民的素质,并使广大劳动人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福利。
在国际舞台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使得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关系中获得了更高的地位和声誉。
社会主义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正义,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独立和自主权利。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也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和支持。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在经济、社会和国际方面都非常显著。
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为其他国家在建设中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中国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
中国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中国社会主义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方面:
1. 经济发展:中国实现了长期高速经济增长,成功从一个相对贫困的国家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都大幅增加,减贫成果显著。
2. 教育与科技:中国致力于提高教育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供更多机会给广大学生接受全面的素质教育。
同时,中国也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强国之一。
3. 社会保障:中国建立了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为人民提供了更好的社会福利保障。
此外,还实施了农村扶贫政策,帮助减轻农民的负担和改善生活条件。
4. 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包括高速公路、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提升了交通和物流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5. 生态环境保护: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污染、治理环境问题,并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和推动绿色发展,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步与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步与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社会主义制度。
作为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历史状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追求幸福的意愿,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与成就。
一、经济建设方面的进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经济建设始终是发展的核心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成长迅速,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
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经济改革,为中国经济的起飞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推动国有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其次,中国积极引导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经济组织体系。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仅带动了数以亿计的人民脱贫致富,也在国际上树立了中国的经济崛起。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也为全球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社会建设方面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还在社会建设方面实现了显著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积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教育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教育公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每个公民提供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使得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偏远地区的学生也有机会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得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日益完善。
专题八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跨世纪发展
三者的逻辑关系
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基础和前提。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 归宿。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 基本经济制度。
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
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这一奋斗目标是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的。
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 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 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始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 会主义文化。
3.必须弘扬民族精神。
4.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 中心环节。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
一 2.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必须进行是政治体制改革
5.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江泽民强调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 设,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 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跨世纪发展
核心观点
专题8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历程 3,20世纪 年代开始的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世纪30年代开始的 , 世纪 年代开始的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1)背景:德,意,日先后走上法西斯道路,世界 背景: 日先后走上法西斯道路, 背景 人民受到法西斯侵略和战争威胁. 人民受到法西斯侵略和战争威胁. (2) 重要斗争 1937年7月7日,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年 月 日 1942年1月1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年 月 日
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历程 1 ,17世纪到 世纪初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 世纪到19世纪初的 世纪到 世纪初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 洲独立革命 (1)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 年的美国独立战争 (2)拉美独立革命 拉美独立革命 领导人:玻利瓦尔, 南美的解放者" 领导人:玻利瓦尔,"南美的解放者", 解放了西班牙在拉美的殖民地. 解放了西班牙在拉美的殖民地.
�
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历程 2,19世纪中期到 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 世纪中期到 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1)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2)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 章西女王 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 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 章西女王)
一,国际工人运动 2.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诞生的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诞生的标志: 诞生的标志 年 共产党宣言》 (2)创立人: 马克思,恩格斯 创立人: 马克思, 创立人 (3)意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 意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 意义 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就。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方面:
经济发展:中国实现了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中国的经济从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变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扶贫减贫:中国成功实现了绝对贫困的消除。
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和产业扶贫计划,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脱贫,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水平。
教育发展:中国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
基础教育覆盖率普遍提高,高等教育机构数量大幅增加。
中国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并成为全球领先的研究和创新中心之一。
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做出了巨大投资,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高速公路、高铁、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和支持。
社会保障体系:中国构建了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保障等,为广大人民提供了健康、安全和稳定的社会保障。
这些成就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体现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和发展道路。
然而,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比如环境保护、收入分配问题、社会公平等。
中国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就
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就引言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阶段。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科技、教育、卫生、环保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全球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经济领域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367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4.72万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2%。
中国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从不足2%增长到17%以上。
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不断升级。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制造业国和外汇储备国。
科技领域的伟大成就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例如,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了月球采样返回;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成为世界第三个在火星着陆的探测器;中国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网络,实现了独立组网和全球最大规模商用。
此外,中国还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生物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教育领域的伟大成就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截至2020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4182.1万人,毛入学率达到54.4%。
中国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普及率均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教育网络,为全民学习提供了便利。
卫生领域的伟大成就近年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中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卫生资源总量迅速增加。
2019年,中国的卫生总费用达到7.2万亿元,人均卫生费用达到534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85.7%和78.9%。
此外,中国还成功防控了多次重大疫情,如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手足口病、2013年的H7N9禽流感等,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环保领域的伟大成就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八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名师指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迅速发展。
经济建设、民族、外交、国防建设等方面的成就,令世人瞩目。
本部分知识点,在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多有体现,试题形式多样,选择、材料分析、时政结合问答等,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理解: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属于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革命取得胜利,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次飞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找到属于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指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胜利前进。
2.、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农业、农村政策:(1)土地改革: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农业合作社:1953年开始农业改造,促进农村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农村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失误。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积极性,农业产量连年丰收。
认识:从农民利益出发,是党制定农业、农民政策的出发点。
3.、中国改革开放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比较:都是成功的改革,都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大胆创新,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启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专题知识综述:(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
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
2.内容:思想上: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3.伟大的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改革开放1.对内改革:农村:1 时间:从1978年开始2.形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开端: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农民喜获丰收。
4.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城市:1.时间:从1983年开始。
2.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3.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等,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了步伐。
2.对外开放:⑴.时间:1980年开始。
⑵.目的:为了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⑶.第一批开放的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深圳在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⑷格局:后来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三)“一国两制”的构想:1.目的:谋求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
2.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评价:这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4.香港回归祖国: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5.澳门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6.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中国人民的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四)新中国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国防与外交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2.、国防建设⑴海军海军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成立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海军建设: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了导弹驱逐舰。
不久,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
海军军种:90年代后,海军以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⑵人民空军:成立时间和方式:建国初期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空军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战绩辉煌。
空军英雄:蒋道平。
空军建设:1956年,成功仿制歼5型歼击机⑶导弹部队:成立时间:1957年主要任务:进行战略威胁,担任核反击任务。
发展:1964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实验成功,1966年,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成立。
主要装备:多种型号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战斗力大大增强。
(五)、外交成就1.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50年代外交成就:⑴.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印、中缅领导人会见时,周恩来再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⑵.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
3.70年代外交关系:⑴.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⑵.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⑶.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4.新时期外交成就:⑴.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为亚太地区经济的合作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⑵.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
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⑶.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六)新中国的科技:1.两弹一星;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6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2005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2008年9月27日4点30分,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飞船把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并首次实现太空行走。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灿型杂交水稻: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灿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他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863计划: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很快作了批示。
后来形成了《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作为我国发展高科技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科技列为第8个领域。
4..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20世纪末,人类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
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互联网已渗透到人民生活各个领域。
(七)新中国的教育:1.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
2.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义务教育作为奠基工程。
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4.高等教育大发展,高校科技成果显著。
专题八名师诠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教育意义,近年来,各地中考题涉及到本单元的知识点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改革开放的内容。
.籼性杂交水稻和863计划,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性。
国企改革成为我国对内改革的关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本部分一般考查的题型为单项选择、识图题、材料解析、列举题、简答活动与探究题等。
本单元在中考中考查的热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格局、民族、国防、外交成就等。
中考真题:1.(陕西省)某校九年级(2)班的同学以“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他们搜集到这样一则资料:这次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该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遵义会议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通过题干“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可知为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答案:D2. .(河南省)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索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
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①马文革②刘援朝③张跃进④季开放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解析:解答此题先将名字所折射的事件列出,再看事件发生的时间,将按时间的先后排列即可,答案:B3.(徐州市)一个外国旅游团到我国广东省旅游观光,要求参观在该省设置的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
假如你是这个团的导游,你不应带他们去下列哪个城市A.深圳市B.珠海市C.汕头市D.厦门市解析: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做此题首先要掌握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然后再看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广东的城市,D为福建省,不合题意思。
答案:D4.、下列不属于的是邓小平理论重要内容的是()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坚持改革开放分析:此题考察的是:邓小平理论重要内容。
据选项可以用排除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提出的。
故答案为B5..(2008年·孝感市)1980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刊登了邓小平的肖像。
标题上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这幅照片和文字的寓意是()①美国新闻界希望中美关系尽快实现正常化②中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③中美关系已经正常化④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有题干可知时间为1980年,当时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中美关系在1972年已经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