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函数的思想观点思考问题
数学中的五大主要解题思路
数学中的五大主要解题思路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讲数学中的五大主要解题思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函数与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是指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方程组)或不等式模型(方程、不等式等)去解决问题。
利用转化思想我们还可进行函数与方程间的相互转化。
数形结合思想中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
它既是寻找问题解决切入点的“法宝”,又是优化解题途径的“良方”,因此我们在解答数学题时,能画图的尽量画出图形,以利于正确地理解题意、快速地解决问题。
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用这种思想解选择题有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一个命题在普遍意义上成立时,在其特殊情况下也必然成立,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直接确定选择题中的正确选项。
不仅如此,用这种思想方法去探求主观题的求解策略,也同样精彩。
(某些选择题的最佳方法) 极限思想解题步骤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1)对于所求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2)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3)构造函数(数列)并利用极限计算法则得出结果或利用图形的极限位置直接计算结果。
分类讨论思想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解到某一步之后,不能再以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式子继续进行下去,这是因为被研究的对象包含了多种情况,这就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归纳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
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很多,数学概念本身具有多种情形,数学运算法则、某些定理、公式的限制,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性,变化等均可能引起分类讨论。
在分类讨论解题时,要做到标准统一,不重不漏。
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函数思想是对函数内容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概括与提炼,在研究方程、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等其它内容时,起着重要作用;方程思想是解决各类计算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培养运算能力的基础,高考把函数与方程思想作为重要思想方法重点来考查.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主线,它用联系和运动、变化的观点研究、描述客观世界中相互关联的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形成变量数学的一大重要基础和分支. 函数思想以函数知识做基石,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研究数学对象间的数量关系,使函数知识的应用得到极大的扩展,丰富并优化了数学解题活动,给数学解题带来很强的创新能力. 因此,函数思想是数学高考常考的热点. 函数思想在高考中的应用主要是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图像的应用.方程的思想,就是分析数学问题中各个量及其关系,运用数学语言建立方程或方程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或构造方程或方程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通过求方程或方程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的解的情况,使问题得以解决.函数思想与方程思想的联系十分密切,解方程()0f x =就是求函数()y f x =当函数值为零时自变量x 的值;求综合方程()()f x g x =的根或根的个数就是求函数()y f x =与()y g x =的图像的交点横坐标或交点个数,正是这些联系,促成了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互化互换,丰富了数学解题的思想宝库.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在解题应用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 借助有关初等函数的图象性质,解有关求值、解(证)方程(等式)或不等式,讨论参数的取值范围等问题;(2) 通过建立函数式或构造中间函数把所要研究的问题转化为相应的函数模型,由所构造的函数的性质、结论得出问题的解.由于函数在高中数学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对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要牢固掌握,另外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在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数列等知识中的广泛应用也要重视.一、函数思想的应用1.显化函数关系在方程、不等式、数列、圆锥曲线等数学问题中,将原有隐含的函数关系凸显出来,从而利用函数知识或函数方法解决问题.【例1】已知,,若点在线段上,则的最大值为()(2,5)A (4,1)B (,)P x y AB 2x y -A.−1B.3C.7D.8【分析】本题是解析几何问题,由所在直线方程可得x 与y 的函数关系,转化为函数求值域的问题。
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
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在掌握各种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要领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是初中数学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思想之一。
它的核心在于将一个陌生的、复杂的问题转化为一个熟悉的、简单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在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们会通过配方法、公式法等将其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
再比如,在计算图形的面积或体积时,我们常常会将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规则的图形,或者将一个复杂的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图形来计算。
例如,求一个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可以通过连接对角线,将其分割成两个三角形,然后分别计算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最后相加得到四边形的面积。
这种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的方法,就是转化思想的具体应用。
二、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是根据问题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然后分别对每一类情况进行讨论和求解。
在初中数学中,很多问题都需要用到分类讨论思想。
比如,在绝对值的计算中,需要根据绝对值内的值的正负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在函数问题中,常常需要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域等进行分类讨论。
以等腰三角形为例,如果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 和6,求其周长。
这时就需要分类讨论,当腰长为 3 时,因为 3 + 3 = 6,不满足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这种情况不成立;当腰长为 6 时,三角形的周长为 6 + 6 + 3 = 15。
三、方程思想方程思想是通过设未知数,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求解未知数。
方程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非常有用。
比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等都可以通过建立方程来解决。
假设一个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我们可以设两人合作需要 x 天完成,根据工作总量等于工作效率乘以工作时间,可以列出方程:(1/10 +1/15)x = 1,然后解方程求出 x 的值。
用方程(函数)思想审视一个问题的流行解法
用方程(函数)思想审视一个问题的流行解法
廖兴建
【期刊名称】《中学数学研究》
【年(卷),期】2017(000)001
【摘要】问题1已知1≤x+y≤2,=2≤x—y≤1,求5x—y的取值范围.问题1
是线性规划问题,用现行教科书的图像(几何)解法可解,除教科书的图像(几何)解法外,还有一个比较流行的二元函数值域法,即下面的解法1.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廖兴建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县二中 64610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类二元函数方程的常微分方程解法 [J], 王喜斌
2.一种随机特殊函数方程的解法及定常风险厌恶效用函数的导出 [J], 姜青舫
3.用数学思想引领高三复习教学--以“函数与方程思想”破解“函数零点与方程的根”为例 [J], 吴洪生
4.Griffith裂纹积分变换解法中对偶积分方程的简单解法:形式函数待定法 [J], 王维;肖芳淳
5.用方程思想审视并医治抽象函数方程数学病题 [J], 翁文建;熊福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及反思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新林三中尹春霞一、教材分析:《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及其相关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继续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教材通过小球飞行这样的实际情境,创设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对应了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有两个相等实根、没有实根的三种情况。
这样,学生结合问题实际意义就能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有很好的体会;从而得出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这也突出了课标的要求:注重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本节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2.理解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3.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数学思考: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2.经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的过程,获得用图象法求方程近似根的体验.3.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解决问题: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通过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进一步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提高估算能力。
情感态度:1.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让学生亲自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通过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培养大家的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高中数学函数论文
高中数学函数论文函数是高中数学第一个比较抽象,难理解的概念之一。
下面店铺给你分享高中数学函数论文,欢迎阅读。
高中数学函数论文篇一【摘要】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许多更为复杂的数学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对于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函数是引进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这一模型在其他学科或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深远的影响,尤为重要的一点,函数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是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重点之一.因此,本文重点阐述了在进行函数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以及如何利用函数的图像去解决问题.【关键词】高中数学;函数;函数图像;解题应用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到函数这一数学思想的时期,此时的函数思想是较为简单,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当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新的函数概念逐渐增加,内容较为复杂,主要以映射的观点来阐明函数.这就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理解提出更高的要求,深入理解函数的内涵,熟悉并应用之解决问题.还需明确的一点是,函数的思想来源并不抽象,它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人类社会一直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主要是以量的变化为主要的呈现方式,为了解决社会中各个变量间关系的问题,函数的思想应运而生,被人类运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一、进行函数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函数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学阶段包括初中与高中,并且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主线作用.教师的教学应着重这一点.1.初始阶段:兴趣为先,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教师应在学习的每个学习阶段把握好侧重点.在学生刚开始接触到函数思想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先导.通过日常生活的一些例子和提问的导入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与此同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正确把握函数的定义式,抽象概括函数的数学定义.函数关系是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如何阐释得更为具体一些,函数的图像则是函数的直观展示.尤其在直角坐标系中,函数图像就能形象生动地把变量x和y展示出来.2.深入学习阶段:建立模型,使知识具体化随着函数学习的深入,学生不可能长期处于抽象的讨论中,必须佐以重要的实习模型.这些实习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和其他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关于指数函数的单调性这一性质,指数的底数相同,那么值的大小就可通过函数的单调性来判断.但是必须注意的一点是有一些函数的单调性是有区间的,不能一概而论.教师还需多指导学生认识一些具体的函数模型,比如幂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等.三角函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范围相当广泛.3.应用阶段: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由于上文所述,我们了解到,函数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随着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必然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了.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很多场景都有函数规律或是函数应用的存在,如机场、酒店等.一个酒店的采购部采购物品包括食物的数量都是有严格规定的,他们是如何界定的呢?他们会根据客流量的多少来确定应采购物品的种类及数量,那么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函数关系.二、利用函数图像解决问题函数的图像犹如砍柴的柴刀一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因此,以图像作为教学辅助,帮助学生们深入了解数学思想是相当科学的.利用函数的图像解答填空、选择题,所用时间较为简短,学生在考试中可尽量使用这种方法.2.利用函数图像解答应用题举例说明有一座抛物线形拱桥(如图),正常水位时桥下河面宽20 m,河面距拱顶4 m.(1)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出抛物线解析式;(2)为了保证过往船只顺利航行,桥下水面的宽度不得小于18 m.求水面在正常水位基础上涨多少米时,就会影响过往船只.分析根据抛物线在坐标系的特殊位置,本题可以设抛物线的顶点式、交点式或者一般式,求出抛物线解析式,再运用解析式解决实际问题.解首先要画出抛物线的图像(有了直观图像就能够明了解题思路).三、结束语综上所述,数学思想中的函数思想是较为重要的,因此,教师与学生都应当高度重视.教师在仔细梳理教学重点之后,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阶段,采用不一样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函数的思想,并且让学生学会利用函数图像去解答不仅是考试中还有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高中数学函数论文篇二数学是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
巧用函数的思想解决不等式问题
例 2 方程 x+x b O : 2 +=, a 有两根 一。 1
求证 : 14 2 l + 。 I< ,1< b b a4
且I1 , 22 x< i1 , 1 2 x<
例 1 已知 aO 解不 等式 : / 二 : >, 、 I
分析 : 本题是含 参变量的无理 不等式 , 常规 的解
此题 用不等式两边 “ 求差” 的方法 构造辅助 函
数。
证: 由已知 条 件得 a a b c < , a与 a b c (+ + )0 则 + +
三 、巧 用 函数 的 单调 性 函数 的单调性 是函数最重要 的一个性质 ,有 着
广 泛 的应 用 ,巧妙地 利用 函数 的单 调性解 不等 式 、 证 明 不等 式 , 有 独到 之处 , 具 往往 能起 到 出奇制 胜
问题 是非常有效 的手段 。 数形结合 时常将对称轴 、 判 值恒成立 , 的取值 范围 。 求 分析 := x—x m l y m 22 — + 是二次 函数 , 求解起来 较麻 烦, 注意到题 中给 出 的 m是一 个 范围 , 若将 m看 做 自变量 , 看做 常数 , 则此 函数是一 次函数 。 解: 由题 意得 : x- x m+ < , f( = 一 ) m 22 — l 0 令 m) (。 1
二 、巧 用 函数 的奇 偶 性
利用 函数 的奇偶 性 不 仅 能解 决 函数 的有 关 问 题, 而且还 能处理一些有 关的非 函数 问题 , 这就需要
(— , 2 , 根据题 设条件 巧妙 地构造 一个 奇 函数 或偶 函数 , 然 m+ 1 2 )一 ≤m≤2
后借助 函数 的奇偶性使 问题 简捷 、 明快地 得以解决。
用函数思想解决方程或不等式中的参数问题
m= 一 +1而求 解 函数 . )=一 一 +1在 一 . 厂 (
且对任 意 , Y∈R 都 有 f +) , )+ (,. ( , )= ( , ) 若 ) 间上有解 , 而求f ) 这个 区问上 的值 域的问 从 ( 在 - ・ + 一 2 0对任意 ER恒成立, 厂 3) 3 9 一 )< ( 题. 当然要进行这个转化的第一步必须是分离参数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 . n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可将原不等式转化 类题练 习 1 已知关 于 的方 程 0 : h+t n ・ +1 为3 一( + )・ 2 0对任意 E 1 后 3+ > R成立 , 等价 0 有实根 , 求实数 t 的取值范围. 于 t一( ) + 0 令 3 ) 任 意 t 0恒成 1+ t 2> ( =£对 > 点拨 : 本题很 自然的会 把 0 作为一个整体换 立. 将左 边视 为关 于 t 若 的二 次 函数 z t一( )= 1+ 元, 令 =口 , > 将原 问题 转化 为 关 于 u的方 程 0,
侈 已知集 合 A:{ , ) +, 一,+ 0 1 ( Y I 眦 , 2= 0}集合 B={ ,) ~ , ( y I Y+1 0,≤ = 0 ≤2}又 An , B≠f , 2 求实数 r的取值 范 围. j r / , 分 析 : AnB≠0两 集合 的交集 非 空转 化 为方 将 程 +懈 一 +1=0在 [ , ] 有 实 数 解. 大 多 02 上 绝
是gu ( )=一 一 在 ( , 0 +∞ ) 的值 域. 上
“
类 题练 习 2 已知 方程 2i : s x+CS +2 3= n O 口一 0 在 [ ,盯] 0 2 内恰 有 两 个 不 同 的实 根 , 。的取值 范 求
围.
初中数学-函数思想
运动与变化--函数思想阅读与思考所谓函数思想,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函数的形式,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运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函数思想在解决问题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利用函数图象解决问题;2.用函数的观点研究方程(组)、不等式(组)的解; 3.建立目标函数,运用函数的性质去解决问题.例题与求解【例1】 同学们都知道,一次函数()0≠+=k b kx y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可以表示许多实际意义,比如在图1中,x 表示时间(小时),y 表示路程(千米).那么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某人出发时(x =0),离某地(原点)2千米,出发1小时,由x =1,得y =5,即某人离某地5千米,他走了3千米.在图2中,OA ,BA 分别表示甲、乙两人的运动图象,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用t 表示时间,y 表示路程,那么甲、乙两人各自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甲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2)甲的运动速度是______千米/时;(3)甲、乙同时出发,相遇时,甲比乙多走______千米.图1 图2解题思路:本例采用新视角将行程问题用图示法表示,解题的关键是领会“一次函数”表示行程问题的意义,从图象获得与行程问题相关量的信息.对于某些从正面直接求解比较困难的数学问题,通过对题设与结论的观察与分析,构造辅助元素,使问题结构更加清晰,解题过程更加简化,目标结论更为明确,这种解题方法称为构造法.构造法的基本形式是以已知条件为“原料”,以所求结论为“方向”,构造出一种新的数学形式,常用的构造方法有:①构造实例; ②构造反例; ③构造方程; ④构造函数; ⑤构造图形.【例2】对于方程222x x m -+=,如果方程实根的个数恰为3个,则m 值等于( )A .1B C .2 D .2.5解题思路:可将m 值一一代入原方程,逐一验证,直至筛选出符合条件的m 的值.本例的另一解法是把讨论方程解的个数转化为讨论函数222y x x =-+与函数m y =图象交点,利用函数图象解题.【例3】已知b ,c 为整数,方程052=++c bx x 的两根都大于-1且小于0,求b 和c 的值.解题思路:解本例的基本思路是利用求根公式,通过解不等式组求出b ,c 的值,显然较繁.可以构造二次函数,讨论二次函数c bx x y ++=25与x 轴交点在-1与0之间时所满足的约束条件入手.【例4】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以A (-1,-1),B (1,一1), C (1,1),D (-1,1)为顶点的正方形,设它在折线y x a a =-+上侧部分的面积为S .试求S 关于a 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它们的图象.解题思路:CD ,AB 平行于x 轴且与x 轴的距离为1,就a ≥1,0≤a ≤1,-1≤a <0,a <-1四种情况讨论.【例5】如图,公园要建造圆形的喷水池,在水池中央垂直于水面处安装一个柱子OA,O恰在水面中心,OA=1.25米.由柱子顶端A处的喷头向外喷水,水流沿形状相同的各条抛物线落下,为使水流形状较为漂亮,要求设计成水流在离OA距离为1米处时距水面最大高度为2.25米.(1)如果不计其他因素,那么水池的半径至少要多少米,才能使喷出的水流不至落到池外?(2)若水流喷出的抛物线形状与(1)相同,水池的半径为3.5米,要使水流不落到池外,此时水流的最大高度应达多少米?(精确到0.1米)O解题思路:以OA所在的直线为y轴,过点O垂直于OA的直线为x轴,点O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解题的关键是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随着近年中考和竞赛试题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应用题已不再停留在“列方程解应用”的层次上,其内容繁多,题型多变,解法灵活,函数应用题的广泛出现是近年中考的一个显著特点.函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以函数的形式出现,解题的关键是建立量与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运用相关函数的性质解题.【例6】某商场促销方案规定:商场内所有商品按标价的80%出售,同时,当顾客在商场内消费满一定金额后,按下表获得相应的返还金额.注:“300~400”表示消费金额大于300元且小于或等于400元,其他类同.根据上述促销方案,顾客在该商场购物可以获得双重优惠.例如,若购买标价为400元的商品,则消费金额为320元,获得的优惠额为400×(1-80%) +30=110(元).(1)购买一件标价为1000元的商品,顾客获得的优惠额是多少?(2)如果顾客购买标价不超过800元的商品,要使获得的优惠额不少于226元,那么该商品的标价至少为多少元?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分段函数的应用问题,在解答过程中要体现分类讨论的思想.。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思想方法诠释】函数与方程都是中学数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而函数与方程思想更是中学数学的一种基本思想,几乎渗透到中学数学的各个领域,在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
1.函数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是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函数思想是对函数概念的本质认识,用于指导解题就是善于利用函数知识或函数观点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经常利用的性质是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图象变换等。
2.方程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就是分析数学问题中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或者构造方程,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运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获得解决。
方程的教学是对方程概念的本质认识,用于指导解题就是善于利用方程或方程组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方程思想是动中求静,研究运动中的等量关系。
3.函数思想与方程思想的联系函数思想与方程思想是密切相关的,如函数问题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来龙去脉解决;方程问题也可以转化为函数问题加以解决,如解方程f(x)=0,就是求函数y=f(x)的零点,解不等式f(x)>0(或f(x)<0),就是求函数y=f(x)的正负区间,再如方程f(x)=g(x)的交点问题,也可以转化为函数y=f(x)-g(x)与x轴交点问题,方程f(x)=a有解,当且公当a属于函数f(x)的值域,函数与方程的这种相互转化关系十分重要。
4.函数与方程思想解决的相关问题(1)函数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借助有关初等函数的性质,解有关求值、解(证)不等式、解方程以及讨论参数的取值范围等问题;②在问题研究中通过建立函数关系式或构造中间函数;把研究的问题化为讨论函数的有关性质,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核心要点突破】要点考向1:运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解决字母或式子的求值或取值范围问题例1:若a、b是正数,且满足ab=a+b+3,求ab的取值范围。
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与不等式教学设计
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与不等式教学设计观美中学张少青函数和方程,函数与不等式,它们是几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个函数若有解析表达式,那么那个表达式就可看成是一个方程;一个二元方程,两个变量存在着对应关系,假如那个对应关系是函数,那么那个方程能够看成是一个函数。
许多有关方程、不等式的问题能够用函数的方法解决;反之,许多有关函数的问题也能够用方程和不等式的方法解决,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与不等式,是学生应该学会的一种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1、明白得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依照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方程与不等式的求解问题。
2、学习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与不等式的方法,初步感受用全面的观点处理局部问题的思想。
3、经历方程和不等式与函数关系问题的探究过程,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数学问题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方程组的关系的明白得。
【教学难点】对应关系的明白得及实际问题的探究建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熟悉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请一学生简述)请看屏幕,从图象上看出这是几百米赛跑?表示兔子的图象是哪一条?兔子什么时候开始睡觉?什么时候乌龟追上了兔子?由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来确定相应的两个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实际上,一次函数是两个变量之间符合一定关系的一种互相对应,互相依存。
它与我们往常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有着必定的联系。
今天我们将研究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与不等式。
(设计意图;一、以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故事引入,然后用函数图象形象说明了它们赛跑的过程,把一次函数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二、点明学习本节内容的必要性:(1)函数与方程、方程组、不等式有着必定的联系;(2)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方程组、不等式是我们学数学应该把握的思想方法。
)二、探讨1、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1)解方程2x + 20 = 0.(2)当自变量为何值时,函数y = 2x + 20的值为零?问:①关于2x + 20 = 0和y = 2x + 20,从形式上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点?②从问题的本质上看,(1)和(2)有什么关系?③作出直线y = 2x + 20,看看(1)与(2)是如何样的一种关系?(设计意图:用具体的问题作对比,关心学生明白得;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两个问题的同一性。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也是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
初中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有: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转化思想、类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
1、整体思想整体思想是从问题的整体性质出发,通过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整体与局部的内在等,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2、分类讨论思想当一个问题因为某种量或条件的改变,而引起演变结果的改变时,我们就需要对问题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或分类讨论加以解决。
3、函数思想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函数的形式,把这种数量关系用函数表示出来。
4、方程思想方程思想就是从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通过设定未知数,把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方程或方程组,然后利用方程的理论和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5、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是将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一个或几个已经解决的简单问题。
6、类比思想类比是根据两个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事物之间进行比较,从而找到另外一些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事物。
7、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是根据所研究对象的差异,将其划分成不同的种类,分别加以研究,从而分解矛盾,化整为零,化一般为特殊,变抽象为具体,然后再一一加以解决。
分类依赖于标准的确定,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总之数学思想方法是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也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
一、引言在现今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导引》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剖析,成为了初中数学教师的重要参考书籍。
本书主要介绍了初中数学中的各类思想方法,如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化归思想等,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他们的解题能力,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数学思想方法是一种对数学规律和数学本质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是对数学知识进行高度概括和抽象的结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解题黄金模板
数学解题黄金模板
一、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思想是指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函数关系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对方程进行变换求解,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是指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
三、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是以对数学对象的准确分类为基础,分别进行研究和推导,得出相应结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转化与化归思想
转化与化归思想是把待解决或难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以求得解决。
转化与化归是解决数
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就是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将繁琐的问题转化为简明的问题。
五、构造法
构造法是指通过构造一个与原问题性质不同的新模型,利用新模型去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构造法在解题中常常表现出奇妙的技巧,构造出一些特殊的函数、数列、图形等来解题。
六、反证法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方法,它先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已知条件或已知事实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原命题的正确性。
七、放缩法
放缩法是一种通过放大或缩小问题的规模来简化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一些难以直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通过适当的放缩,将问题转化为更容易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函数思想
什么是函数思想函数的思想方法就是运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集合和对应的思想去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通过类比、联想、转化合理地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使问题获得解决。
函数的思想方法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6]。
这说明了数学思想方法对小学数学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虽然在小学数学中没有正式引入函数概念与函数关系式,但这不等于没有函数的雏形、没有函数思想的存在。
在小学阶段渗透函数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懂得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而且是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从而了解事物的变化趋势及其运动的规律。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函数思想教师澄清了对函数的认识,知道了什么是函数思想及其教育价值,有利于教师站在函数思想的高度审视教材、设计教学。
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在探索“数与运算”的规律中渗透函数思想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0页中安排了以下练习。
有些老师让学生计算完毕、答案正确就满足了。
如果我们以函数思想的高度来设计教学,则可以这样做:先计算,后核对答案,接着让学生观察所填答案有什么特点(找规律)并思考这个特点是怎样引起的,然后再出现教科书第24页的如下练习。
虽然学生还没有学过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但可以根据前一题得到的规律加以解决。
这种整合不光是能解决一两个练习的问题,而是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当一个数变化,另一个数不变时,得数变化是有规律的”这种朴素的函数思想,同时为六年级学习正、反比例做了很好的孕伏。
这样做可以把商不变的性质、小数除法、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使知识脉络化,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而这种“得”归根到底是依赖于函数思想而实现的。
导数与函数的哲学与心理学思考
导数与函数的哲学与心理学思考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定义了一种规则,将一个集合的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的元素上。
导数是函数的一种特性,描述了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率。
导数与函数之间存在着哲学和心理学上的联系和思考。
本文将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导数与函数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人类思维和理解的影响。
一、导数与函数的哲学观点1. 无限分割的哲学思考导数的概念来源于对函数的极限的研究,而极限的方法之一是无限分割。
哲学上,无限分割代表了对实际世界的抽象和思考。
通过将函数的自变量进行无限细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函数的特性和性质。
导数的定义正是在这种思考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描述了一个点上函数值的极限与自变量变化量的比值。
2. 变化与不断追求的哲学思想导数是对函数变化率的描述,它描述了函数的瞬时变化情况。
从哲学上来看,变化是世界的本质特征之一。
导数将这种变化以数学的方式精确地表示出来,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变化的本质。
导数的概念体现了人类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断追求更准确、更精细的描述和理解。
3. 联系与整体的哲学思维函数是一个整体,而导数描述的是函数在各个点上的变化率。
导数的思想要求我们将函数看作一个整体,通过研究整体的变化率来认识函数的本质特征。
这种整体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哲学中的整体主义思想,要求我们把握事物的全貌,而不仅仅局限于局部的细节。
二、导数与函数的心理学思考1. 视觉与感知的心理学思考导数的概念对于视觉和感知的理解有深远的影响。
我们的视觉系统通过感知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形状的变化来获取信息。
而这种变化正是通过导数来描述的。
导数的概念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
通过对导数的研究,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类视觉和感知的能力。
2. 联想与思维的心理学思考导数的计算需要通过数学公式和符号进行,这要求我们进行联想和思维。
导数的概念让我们学会运用符号来表示和计算变化率,让我们在脑海中进行抽象和演算。
2022年职业考证-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剖析B卷(带答案)第65期
2022年职业考证-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剖析B卷(带答案)一.综合题(共15题)1.问答题简述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特征。
【答案】玛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情绪耗竭情绪耗竭是职业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主要表现在生理耗竭和心理耗竭两个方面,如极度的慢性疲劳、力不从心、丧失工作热情、情绪波动大等。
(2)去人性化去人性化是职业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
教师对待学生的表现是以一种消极的、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
(3)个人成就感低个人成就感低是职业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自我效能感下降。
贬低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版画作品的是()。
问题1选项A.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B.蒋兆和《流民图》C.李桦《怒吼吧!中国》D.徐悲鸿《愚公移山》【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作品的表现形式。
《怒吼吧!中国》是李桦创作于1935年的木刻单色版画,画面中象征中华民族命运的青年壮士被捆绑在木桩上,眼睛也被蒙住的他正在怒吼,一只手伸向触手可及的匕首,寻求解放的姿态呼之欲出。
C项正确。
A项,《放下你的鞭子》是司徒乔于1940年创作的一幅油画。
1940年司徒乔在马来西亚期间,著名导演金山等为筹集抗日经费来到此地,为侨胞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画家深受感动,抱病进行创作。
画中以演员为模特,并以扔在地上的皮鞭、纷乱的道具和强烈的色彩,映衬了这一戏剧冲突,表达了画家对祖国深深的怀念和对敌人的刻骨仇恨。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流民图》是近代画家蒋兆和历时两年创作的纸本水墨设色中国人物画。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愚公移山》,中国画,徐悲鸿创作于抗日战争最艰难的1940年。
作者以古代愚公移山的传说为内容,并借用西方的写实主义造型来表达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C。
3.单选题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举例说明一些字词的使动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函数的思想观点思考问题
抽象概括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抽象能力的培养,有
利于学生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的概念、命题、结构和系
统,有利于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化繁为简,理解该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本质特征.
问题1:设a R ∈,若0x >时,均有[]2(1)1(1)0a x x ax ----≥,则a 的值是多少?
分析:思考本题的主要数学观点就是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函数,用函数图象及其性
质解决.将看似不等式计算的问题抽象为函数问题,这是对学生的思维逻辑的考验,也是考查
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否形成的好问题.
将不等式左端看成一个函数:设[]2()(1)1(1)f x a x x ax =----,其中10a -≠(否则
是二次函数,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不符合题意).因此这是一个三次函数.三次函数的变化状
态一般来说有两种:要么两增一减、要么两减一增.对于本问题中的三次函数,其变化状态
是确定的吗?因为0,()0x f x >≥这个条件,我们知道函数y =()f x 的变化趋势是增减增,
故3x 的系数大于零,所以有10a ->;又由()0f x =知函数()f x 一般有三个零点,由
(1)10a x --=,得11x a =
->0,是一个正零点;由210x ax --=还可以得到两个零点.设零点为12,x x ,由12,1x x =-知为一个正零点,一个负零点,不妨设10x >,那么如果1x 与
11x a =
-是两个不等零点,显然与0,()0x f x >≥不符,故111
x a =-,即两个正零点是相同的.将11x a =-代入210x ax --=解得32a =.
如果将不等式左边看成两个函数:分别是一次函数
1(1)1y a x =--(此时,10a -=不符合题意)和二次函数
221y x ax =--,则两个函数图象过同一个点(0,1)-,而图2-28
221y x ax =--又有正负两个零点,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因此
1(1)1y a x =--的图象特征是分析重点.
如图2-28所示,若1y 单调减,则10a -<,显然与120y y ≥,
0x >不符合题目的条件.图2-29
如图2-29所示,所以1y 必单调增,为了满足120y y ≥,0x >时,1y 的图象还要过2y
的图象与x 轴正半轴的交点.因为10y =时,得11x a =-,代入210x ax --=,解得32
a =. 对于数学素养还没有形成,思维逻辑的确立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学生来说,他们面对不等式
[]2(1)1(1)0a x x ax ----≥首先反应出来的是如何解这个不等式,甚至利用两个因式同号的想
法,列出两个不等式组去解;还有的学生不对不等式做任何的理解,仅仅是因为式子中有字
母a 和x 就条件反射似的要将它们分开,用所谓“系数分离法”.暂且不谈这样的做法能否
解决问题,就是这种不理解问题的套用“题型解法”的所谓方法,就是和数学素养的要求背
道而驰的.
数学素养要求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数学概念、规则和命题;能够运用多种形式表
示数学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并建立相关命题的联系;能够理解和构建相关数学知识之间的联
系.
问题2:关于x 的方程()() 2 ()x a x b a b --=<的两实根为,αβ,且αβ<,试
比较,,,a b αβ的大小.
分析:这个问题是让学生理解方程与函数关系的一个非常好的素材,我们要引导学
生思考如何将方程问题转化为函数的问题来解决.
考虑函数:()()()2; ()()()f x x a x b g x x a x b =---=--.
如图2-30所示,()g x 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0)a ,(,0)b ;也可
以理解为函数()g x 的零点为,a b .而()f x 的图象是把()g x 的图象沿y
轴下移2个单位得到的. 图2-30
由已知条件知:关于x 的方程()() 2 ()x a x b a b --=<的两实根为,αβ,因此,函数
()f x 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0),(,0)αβ.由图得出.a b αβ<<<当然,也可以将方
程两端的式子设为函数1 ()()y x a x b =--和22y =,这两个函数交点的横坐标就是,αβ,
由图象易得大小关系.a b αβ<<<
从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可以启发我们,对于方程问题(包括不等式问题),我们都可以设法
转化为函数问题,这样就可以利用函数的图象来解决问题了.这种用不同的方式理解问题并
选择恰当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就是数学素养的表现,也是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逻辑培养的
要求.
问题3:设1a >,若仅有一个常数c 使得对于任意的[,2]x a a ∈,都有2[,]y a a ∈满足
方程log log a a x y c +=,求a 的值.
分析:正确理解本题的关键是如何看待条件中的,x y .实际上,这里的“任意的[,2]x a a ∈,都有2[,]y a a ∈”中的,x y 是相互依赖的两个变量,是不是函数关系呢?那就需
要我们找到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具体的关系式.由log log a a x y c +=得c
a y x
=,显然这就是它们的函数关系.其中,[,2]a a 是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但是条件中的2[,]a a 并不是这个函数
的值域,值域是由函数的定义域[,2]a a 及函数的解析式c a y x =决定的.因为c a y x
=在[],2x a a ∈上是减函数,可求得-1-12
c c a y a ≤≤,也就是函数的值域为-1
-1[,]2c c a a .为了满足条件“对于任意的[,2]x a a ∈,都有2
[,]y a a ∈”,函数的值域-1-1[,]2c c a a 一定是2[,]a a 的子集.由此求得2log 2a +3c ≤≤.因为常数c 是唯一的,故3c =,所以2a =.
在上述问题的理解和解决的过程中,函数的思维逻辑体现的非常明确:如何认识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2[,]y a a ∈?如何理解题目中的等式?在这里函数的学科思想观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上对这样的问题从如何理解的角度
与学生们一起讨论、研究,才能够在不断明确思维逻辑的基础上
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问题4:如图2-31,动点P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的对角线
1BD 上,过点P 作垂直于平面11BB D D 的直线,与正方体表面图2-31
相交于,M N ,设=BP x ,=MN y ,则函数=()y f x 的图象大致是
在引导学生理解上述问题的过程中,要能够始终坚持函数的观点.对于条件的解读要突出线段BP 长度的变化对线段MN 长度变化的影响.也就是函数的自变量x 对函数因变量y 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分析要有层次,由浅入深地进行剖析.如从动点P
在正方体
1111-ABCD A BC D 的对角线1BD
上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长度由小逐步增大,当增大到最大之后开始逐步减小.这个变化的过程从代数的角度看,就是当自变量x 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函数=()y f x 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后减.因而在四个选项中,A 、C 反映出来的变化趋势是不符合上述的分析的;那么是选B 还是选C ?这就要对题目的条件作进一步的分析,以确定函数=()y f x 的类型,但不一定要求出这个函数的具体解析式才能够做出判断.
实际上,从几何的角度看线段MN 运动所形成的轨迹
是一个过正方体顶点1,B D 及棱11,AA CC 中点的菱形.如图2-32,
在直角三角形PNB 中,=tan PN PBN PB
∠,而PBN ∠是一个确定的角,因此,线段PN 与线段PB 长度的比值是确定的,它们之
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故函数=()y f x 的类型应该是直线型的,图2-32
答案选B.
教学中,一定要克服以找到答案为目的的分析方法,如取特殊值等.要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到函数的观点所发挥的作用,要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去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