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名师推荐】2015-201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 课时提升作业(十四) 4.4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 课时提升作业(二) 1.1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B.扭曲变形C.打磨后铝箔变亮D.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铝【解析】选D。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氧化铝,说明有新物质生成,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故选D。
2.氯酸钾是一种白色晶体,加热到400℃以上,可缓缓分解放出氧气,在军工企业,常用来生产炸药。
上述对氯酸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A.物理性质B.制法C.用途D.化学性质【解析】选B。
白色晶体属于氯酸钾的物理性质;所给信息中没有涉及氯酸钾的制法;在军工企业,常用来生产炸药,属于氯酸钾的用途;加热到400℃以上,可缓缓分解放出氧气,属于氯酸钾的化学性质。
故选B。
3.(2013·娄底中考)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解析】选C。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冰雪融化、干冰升华及菠萝榨汁的过程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西兰,部分奶粉被曝含二聚氰胺残留物。
下列关于二聚氰胺的介绍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棱形结晶性粉末B.可溶于水和酒精C.水溶液在80℃以上时会慢慢分解产生氨气D.加热至260℃时熔化【解析】选C。
二聚氰胺的颜色、状态和溶解性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水溶液在80℃以上时会慢慢分解产生氨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加热至260℃时熔化属于物理变化。
5.一种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气态,则这种变化( )A.一定是升华B.一定是化学变化C.不可能发生,固态物质要先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解析】选D。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 课时提升作业(九) 3.2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九)原子的结构(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下列粒子不显电性的是( )A.质子B.电子C.原子核D.分子【解析】选D。
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由于原子不显电性,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整个分子也不显电性。
2.(2013·重庆中考B卷)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构成B.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原子的知识。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分子和原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故选A。
3.(2013·龙东中考)下列结构示意图中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1)(2)B.(2)(3)C.(3)(4)D.(2)(4)【解析】选C。
决定原子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A中(1)和(2)虽然最外层电子数都为2,但(1)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化学性质稳定,故与(2)中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B和D中两组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C 中两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4.(2013·达州中考改编)最近,“镉大米”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据了解,含镉的大米对人的肝危害比较大。
镉(Cd)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8,中子数为6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B.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 gC.镉(Cd)原子属于金属原子D.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解析】选B。
原子中的相等关系为: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选项A、D正确,金属原子一般都带“钅”字旁(汞除外),可判断C选项正确,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其单位与质量单位不同,因此选项B错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 课时提升作业(三) 1.2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小华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石灰水可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假设B.交流评价C.设计实验D.进行实验【解析】选C。
本题考查考生对科学探究步骤的判断。
小华同学的建议是实验探究前的实验设计。
【方法归纳】实验方案设计的常用方法(1)对比实验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设计的一种基本思路,有利于实验现象观察对比,有利于推理论证结论。
(2)控制变量实验设计: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为保证实验的客观性,设计实验时必须明确:①实验目的,即想探究的问题是什么;②实验自变量,即需要改变的因素是什么;③实验因变量,即需要观察测量的因素是什么;④控制变量,即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什么。
这种实验设计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这种方法思路清晰,便于我们设计与验证。
2.以下是观察水的三态变化的探究活动步骤,其中没有体现化学学习特点的是( )A.常温下,观察水的颜色和状态B.用托盘天平称量一杯水的质量C.将水放入冰箱中冷冻,观察水的状态D.将壶中的水煮沸后在上方放一块干冷玻璃片,观察现象【解析】选B。
化学学习的特点有:①关注物质的性质,如A中观察水的颜色和状态;②关注物质的变化;③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如C中水的状态的改变和D中玻璃片上有水雾生成;而称量水的质量不能体现化学学习的特点。
3.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D.蜡烛燃烧是液体石蜡的燃烧【解析】选D。
蜡烛燃烧的火焰分三层;蜡烛燃烧的过程中伴随有石蜡的熔化,故产生“烛泪”;蜡烛燃烧会产生水蒸气,故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蜡烛燃烧是石蜡蒸气的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 课时提升作业(四) 1.3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四)走进化学实验室(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在化学实验中,对于用剩下的化学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为节约药品倒回原试剂瓶B.带回家做家庭小实验C.倒入下水道以防止污染环境D.倒在指定的容器中【解析】选D。
倒回原试剂瓶,将会污染瓶内药品;带回家中,可能会造成污染或中毒等事故;随意倒入下水道中,可能会腐蚀下水道;应将用剩下的化学药品倒入指定容器中。
2.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 )【解析】选C。
使用胶头滴管时先挤压胶头,再伸入溶液中吸取,图示A做法错误;胶头滴管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防止污染药品;将洗净的滴管放入洁净的烧杯中是可以的;为防止残留试液的滴管污染胶头,取液体后的滴管不能平放或倒置。
3.(2013·苏州中考改编)下列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烧杯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没及时盖瓶塞C.将玻璃管一端润湿后,旋转着插入橡胶塞D.取用试剂后将滴管清洗再放回原滴瓶【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常用仪器的基本操作。
加热烧杯需要垫上石棉网,A不正确;为了防止药品污染,试剂瓶取完药品后要及时盖瓶塞,B不正确;将玻璃管一端润湿后,旋转着插入橡胶塞,是为了减小摩擦,C正确;滴瓶的滴管不能清洗,D不正确。
4.下面关于药品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向试管中加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只需盖满试管底部②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2~3 mL③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量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④要量取8 mL液体需选用10 mL的量筒量取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④D.②③④【解析】选C。
在化学实验中,如药品没有具体说明用量时,液体取1~2 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量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为了减小误差,应在能一次量取的前提下,选用小量程的量筒。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 课时提升作业(十二) 4.2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二)水的净化(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取水B.过滤C.吸附D.消毒【解析】选D。
取水,一般是用水泵将河水输送至水厂,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过滤,能将难溶的固体物质除去,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故B错;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是活性炭,能吸附有色有异味的物质,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故C错;消毒,一般消毒剂能破坏细菌中的物质,从而使细菌失去活性,在该过程中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
2.向过滤器内倾倒待过滤液体时,若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引起的后果是( )A.液面高将滤纸压破B.液体会溢出漏斗C.液体从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空隙流入接收器D.滤纸被压过紧,不能起过滤作用【解析】选C。
向过滤器内倾倒待过滤液体时,液面应该低于滤纸边缘,若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则液体会从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空隙中流过,造成滤液仍然浑浊。
【知识拓展】过滤的原理大部分滤纸由棉质纤维组成,按不同的用途而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
由于其材质是纤维制成品,因此它的表面有无数小孔可供液体粒子通过,而体积较大的固体粒子则不能通过。
对于水中可溶性杂质,由于在水中是以体积特别小的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的,因此无论滤纸规格如何,都能够通过,因此过滤不能将水中可溶性杂质分离出来。
3.如图是一个简易的净水器,从上面缓缓地注入滴有红墨水的水,净水器的下端流出的水变为无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炭能与红墨水反应,使之褪色B.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C.木炭多孔,可吸附红墨水中红色物质的分子D.该实验原理与过滤完全相同【解析】选C。
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将水中有色物质吸附到自己的表面,因此流出的水变为无色,但木炭与有色物质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过滤则利用的是水中较大的固体颗粒不能透过滤纸,水和可溶性的物质能透过滤纸的特点,因此两者原理不相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 课时提升作业(十) 3.3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元素(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氦是太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其元素符号为( )A.HB. HeC. ND.Cl【解析】选B。
元素符号用两个字母表示时,第一个字母应该大写,第二个字母应该小写。
氦的元素符号为He。
2.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A.中子数不同B.电子数不同C.质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解析】选C。
元素的种类取决于原子的质子数。
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则不同。
3.(2012·南宁中考)2012年1月,广西龙江河发生镉(Cd)污染事件,造成柳江上游非饮用水保护河段轻度污染。
元素符号“Cd”不能表示( )A.镉元素B.金属镉C.一个镉原子D.一个镉分子【解析】选D。
元素符号可表示一种元素或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像金属和稀有气体这些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物质,故Cd可表示镉元素、一个镉原子、金属镉;金属镉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存在分子。
4.(2013·黔东南中考)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B.元素名称C.元素符号D.中子数【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每单元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的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D不正确,其他各项都是正确的。
5.硒被誉为“抗癌大王”。
根据如图提供的硒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硒属于金属元素B.硒的原子序数是34C.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4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g【解析】选B。
由硒元素的表格信息可以确定,硒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单位为1,根据硒元素元素名称可以确定其属于非金属元素;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由此可以确定x=6。
故答案为B。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 课时提升作业(十五) 5.1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五)质量守恒定律(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B.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D.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解析】选A。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及质量不变,A说法不正确,其他各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2.(2013·福建中考)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分解,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A.CuOB.H2OC.CO2D.HCl【解析】选D。
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可以看出,碱式碳酸铜含有铜、氢、碳、氧4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也只含有这4种元素,因此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可能是生成物,而氯化氢中含有氯元素,不可能是生成物。
3.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粉,发生的反应为3Fe+4H2O(气)高温X+4H2,则X为( )A.FeOB.Fe2O3C.Fe3O4D.Fe(OH)2【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以确定X 中含有3个铁原子和4个氧原子,所以选C 。
4.(2013·淄博中考)下面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观点不符合...事实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解析】选B 。
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重新结合的过程,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化,由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所属元素也不变化;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 课时提升作业(十七) 5.3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七)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铝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氧化铝。
在该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 A.27∶32∶102 B.27∶24∶43C.4∶3∶2D.108∶96∶204【解析】选D。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根据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求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08∶96∶204。
2.在反应2A+B====2C中,1.6 g的A完全反应生成2 g C,又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8B.64C.44D.80【解析】选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0.4 g,设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因此可列比例式:32∶2x=0.4 g∶2 g,x=80,所以选D。
3.(2013·泉州期末)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
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Al2O3+N2+3C 一定条件2AlN+3CO,若要得到41 kg的氮化铝,则至少需要参加反应的氧化铝的质量为( )A.51 kgB.18 kgC.24 kgD.68 kg【解析】选A。
根据题给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氧化铝与氮化铝的质量比为102∶82,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铝的质量为x,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可列比例式为102∶82=x∶41 kg,x=51 kg,所以选A。
4.相同质量的下列可燃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质量最大的是( )A.红磷B.硫黄C.氢气D.铁丝【解析】选C。
根据四种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2P2O5,S+O2点燃SO2,2H2+O2点燃2H2O,3Fe+2O2点燃Fe3O4,设四种物质的质量分别为m,可以计算它们完全反应时消耗氧气的质量分别为40/31m、m、8m、8/21m,故消耗氧气质量最大的是氢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 课时提升作业(十一) 4.1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一)爱护水资源(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2013·百色中考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是蓝色透明的纯净物B.淡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用节约用水C.陆地淡水大部分可被直接利用D.水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解析】选D。
海水中含有盐,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淡水资源紧缺且分布不均,所以应该节约用水,故B错误;陆地淡水只有30.4%可被直接利用,故C错误;水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故D正确。
2.(2012·大连中考)下列做法能够保护水资源的是( )A.生活垃圾深埋地下B.用喷灌方式浇灌农田C.使用含磷洗衣粉D.用化肥代替农家肥【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两方面的知识,保护水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生活垃圾深埋地下、使用含磷洗衣粉、用化肥代替农家肥都会对水产生污染;而用喷灌方式浇灌农田,可以节约用水,故符合题意。
3.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给人类造成灾难。
为了防止水污染,下列各项: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其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选D。
水污染途径有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任意使用,所以防治方法是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
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是错误的,有的动植物对水体具有净化作用;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影响农业植物的正常生长。
4.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但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所以在生产和生活中应该( )A.减少饮水量,以节约用水B.减少植树造林面积,因为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C.将洗过菜、洗过衣服的水用来冲洗厕所D.将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凭借水体自净能力重复使用【解析】选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 6.1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金刚石、石墨和C60(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碳单质存在形式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
下列各图中体现活性炭用途的是(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
活性炭的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吸附性吸附物质。
净水器中用于净水体现了活性炭的用途。
2.(2013·邵阳中考)竹炭制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
则竹炭不具有的性质是( )A.黑色固体B.吸附性C.易溶于水D.能燃烧【解析】选C。
竹炭的主要成分是碳,是一种黑色固体、具有吸附性和可燃性、不易溶于水,所以应选C。
【知识归纳】碳单质结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1)金刚石具有正八面体形状的结构,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可用来生产钻头等。
(2)石墨是层状结构,质软,具有导电性和润滑性等,因而可用来制铅笔芯、作电极、作润滑剂等。
(3)木炭、活性炭均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因此可用作吸附剂等。
3.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黑色固体②是同一物质③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④物理性质相似⑤化学性质相似⑥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A.①②③④B.⑤⑥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选B。
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碳元素有多种不同的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比较大,化学性质相似。
4.如图所示,先在a、c两支相同的大试管中充满红棕色的NO2气体,然后分别向a、c试管中加入质量相等的足量的石墨和活性炭并塞紧胶塞,经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A.c试管中的颜色消失,水往c试管流,a试管无明显变化B.a试管中的颜色消失,水往a试管流,c试管无明显变化C.a、c两支试管中的颜色都消失,水往两支试管流D.a、c两支试管都无明显变化【解析】选A。
九年级化学上课时提升作业(三) 1.2
课时提升作业(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小华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石灰水可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假设B.交流评价C.设计实验D.进行实验【解析】选C。
本题考查考生对科学探究步骤的判断。
小华同学的建议是实验探究前的实验设计。
【方法归纳】实验方案设计的常用方法(1)对比实验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设计的一种基本思路,有利于实验现象观察对比,有利于推理论证结论。
(2)控制变量实验设计: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为保证实验的客观性,设计实验时必须明确:①实验目的,即想探究的问题是什么;②实验自变量,即需要改变的因素是什么;③实验因变量,即需要观察测量的因素是什么;④控制变量,即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什么。
这种实验设计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这种方法思路清晰,便于我们设计与验证。
2.以下是观察水的三态变化的探究活动步骤,其中没有体现化学学习特点的是( )A.常温下,观察水的颜色和状态B.用托盘天平称量一杯水的质量C.将水放入冰箱中冷冻,观察水的状态D.将壶中的水煮沸后在上方放一块干冷玻璃片,观察现象【解析】选B。
化学学习的特点有:①关注物质的性质,如A中观察水的颜色和状态;②关注物质的变化;③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如C中水的状态的改变和D中玻璃片上有水雾生成;而称量水的质量不能体现化学学习的特点。
3.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D.蜡烛燃烧是液体石蜡的燃烧【解析】选D。
蜡烛燃烧的火焰分三层;蜡烛燃烧的过程中伴随有石蜡的熔化,故产生“烛泪”;蜡烛燃烧会产生水蒸气,故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蜡烛燃烧是石蜡蒸气的燃烧。
九年级化学上课时提升作业(二) 1.1
课时提升作业(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B.扭曲变形C.打磨后铝箔变亮D.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铝【解析】选D。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氧化铝,说明有新物质生成,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故选D。
2.氯酸钾是一种白色晶体,加热到400℃以上,可缓缓分解放出氧气,在军工企业,常用来生产炸药。
上述对氯酸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A.物理性质B.制法C.用途D.化学性质【解析】选B。
白色晶体属于氯酸钾的物理性质;所给信息中没有涉及氯酸钾的制法;在军工企业,常用来生产炸药,属于氯酸钾的用途;加热到400℃以上,可缓缓分解放出氧气,属于氯酸钾的化学性质。
故选B。
3.(2013·娄底中考)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解析】选C。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冰雪融化、干冰升华及菠萝榨汁的过程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西兰,部分奶粉被曝含二聚氰胺残留物。
下列关于二聚氰胺的介绍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棱形结晶性粉末B.可溶于水和酒精C.水溶液在80℃以上时会慢慢分解产生氨气D.加热至260℃时熔化【解析】选C。
二聚氰胺的颜色、状态和溶解性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水溶液在80℃以上时会慢慢分解产生氨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加热至260℃时熔化属于物理变化。
5.一种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气态,则这种变化( )A.一定是升华B.一定是化学变化C.不可能发生,固态物质要先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解析】选D。
物质的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 4.3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水的组成(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2014·丹阳后巷实验中学期中)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水通电分解时,发生改变的是( )【解析】选C。
水通电的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所以水通电分解时,发生改变的是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属于混合物B.点燃电解水产生的氢气时,不需要检验纯度C.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唯一产物——水,也能证明水的组成【解析】选A。
水是纯净物,只含有水这一种物质;电解水的装置中原来没有空气,不需验纯;氢气难溶于水,故实验室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实际上是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方法归纳】常见气体的检验(1)氢气:燃烧,在火焰上方套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则该气体为氢气。
(2)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3)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
3.(双选)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搭载着“嫦娥”三号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并准确入轨。
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氢气。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下列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 )A.产生黄色火焰B.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部有水珠生成C.接触罩在火焰上的烧杯感到发烫D.开始安静地燃烧,时间久了就会发生爆炸【解析】选A、D。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燃烧生成水,故在冷而干燥的烧杯内部会观察到有水珠生成;氢气燃烧放热,故触摸烧杯会感到发烫,氢气如果混有空气且达到爆炸极限,接触明火后会立即发生爆炸,不会一开始安静燃烧,时间久了就发生爆炸。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 课时提升作业(十六) 5.2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 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六)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3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下列关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以客观事实为基础B.只要不是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均要注明反应条件C.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生成物中的气体一定要标注“↑”【解析】选D 。
如果反应物与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标注“↑”,所以D 的说法不正确,其他各项说法都是正确的。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Mg+O 2 点燃MgO 2 B.2H 2O 24 KMnO2H 2O+O 2↑C.2P 2O 5 点燃4P+5O 2 D.2HgO△2Hg+O 2↑【解析】选D 。
A 中生成物的化学式写错,应为MgO ;B 中催化剂应为MnO 2;C 中反应物、生成物左右两边颠倒了,只有D 的书写是正确的。
【方法归纳】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点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点可以归结为“一角二平三条件,四要瞄准放暗箭”,具体内容如下:“一角”指写化学式要注意化学式右下角的角码;“二平”指写化学方程式必须要配平;“三条件”指要在化学方程式的等号上下注明反应条件;“四要瞄准放暗箭”强调要在生成物的化学式右侧适当标出气体或沉淀的符号,即“↑”或“↓”。
3.(2013·武汉中考)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2X+Cl2↑,其中X的化学式为( )A.H2OB.H2O2C.HClOD.O2【解析】选A。
由题意知,反应前,有1个锰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氯原子,反应后已有1个锰原子、4个氯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还缺少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由于X前的化学计量数为2,故X的化学式为H2O。
九年级化学上课时提升作业(四) 1.3
课时提升作业(四)走进化学实验室(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在化学实验中,对于用剩下的化学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为节约药品倒回原试剂瓶B.带回家做家庭小实验C.倒入下水道以防止污染环境D.倒在指定的容器中【解析】选D。
倒回原试剂瓶,将会污染瓶内药品;带回家中,可能会造成污染或中毒等事故;随意倒入下水道中,可能会腐蚀下水道;应将用剩下的化学药品倒入指定容器中。
2.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 )【解析】选C。
使用胶头滴管时先挤压胶头,再伸入溶液中吸取,图示A做法错误;胶头滴管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防止污染药品;将洗净的滴管放入洁净的烧杯中是可以的;为防止残留试液的滴管污染胶头,取液体后的滴管不能平放或倒置。
3.(2013·苏州中考改编)下列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烧杯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没及时盖瓶塞C.将玻璃管一端润湿后,旋转着插入橡胶塞D.取用试剂后将滴管清洗再放回原滴瓶【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常用仪器的基本操作。
加热烧杯需要垫上石棉网,A不正确;为了防止药品污染,试剂瓶取完药品后要及时盖瓶塞,B不正确;将玻璃管一端润湿后,旋转着插入橡胶塞,是为了减小摩擦,C正确;滴瓶的滴管不能清洗,D不正确。
4.下面关于药品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向试管中加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只需盖满试管底部②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2~3 mL③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量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④要量取8 mL液体需选用10 mL的量筒量取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④D.②③④【解析】选C。
在化学实验中,如药品没有具体说明用量时,液体取1~2 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量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了减小误差,应在能一次量取的前提下,选用小量程的量筒。
九年级化学上课时提升作业(二十) 6.3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是( )【解析】选D。
蜡烛的火焰熄灭,是因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塑料瓶变瘪,是因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使瓶内气压减小;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以上都发生了化学变化,只有往纸袋里倾倒二氧化碳气体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2.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中不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O2B.CC.H2OD.Ca(OH)2【解析】选A。
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与氧气发生反应;在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与碳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3.下列有关一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能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体缺氧B.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C.一氧化碳燃烧时有蓝色火焰D.一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解析】选B。
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能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体缺氧,A正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炉火上放一盆水不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B 不正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有蓝色火焰,C正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D正确。
4.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③说明CO得氧后的产物是CO2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D。
结合装置图可以判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反应后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说明反应后有二氧化碳生成,把尾气再在酒精灯上燃烧,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同时也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所以以上四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四)
化学式与化合价
(3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2014·福州文博中学月考)白钨矿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 x),其中钨的化合价为+6价,则x为( )
A.2
B.3
C.4
D.5
【解析】选C。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钨酸钙(CaWO x)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得:(+2)+(+6)+(-2)×x=0,x=4。
故选C。
2.下列关于化合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Na2O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
B.在H2O2中氧元素显-2价
C.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总显负价
D.一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可能有几种化合价
【解析】选A。
在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应为-1价,故B不正确;非金属元素在与氢或金属元素化合时,一般显负价,但当其与氧元素化合时,则一般显正价,C项不正确;一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可以显示不同的化合价,如NH4NO3中氮元素分别显-3价和+5价,D项不正确。
3.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
A.氯化铝(AlCl3)
B.氧化镁(MgO)
C.硫酸亚铁(FeSO4)
D.氧化钠(NaO)
【解析】选D。
铝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是AlCl3;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是MgO;硫酸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是FeSO4;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是Na2O。
4.(2013·深圳中考)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意义正确的是( )
A.2O:2个氧元素
B.N2:2个氮分子
C.Fe2+: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D.O: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解析】选D。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N2中的“2”表示1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O中的“2”表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知识归纳】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我们学过的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共有四种,出现在四个部位:
(1)正上方: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正上方,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如表示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2)右上角: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如Mg2+表示镁离子,“2+”表示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3)右下角: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里含该原子的个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
(4)前面: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分子、原子、离子),如3N2表示3个氮分子。
5.(2014·苏州立达中学模拟)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
下列关于“相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
B.MgO和NaOH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C.SO3和Na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相等
D.一氧化碳分子与氨气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解析】选D。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A说法正确;根据MgO和NaOH的化学式可知两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B说法正确;依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以计算SO3和Na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都是+6价,C说法正确;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8,N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3=17,D 说法不正确。
6.(2013·南宁中考)据报道,毒品K粉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氯胺酮(化学式为C13H16ONCl),它对大脑会造成永久性损害。
下面是四位同学对盐酸氯胺酮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D。
盐酸氯胺酮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盐酸氯胺酮中碳、氢、氧、氮、氯5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3×12)∶(1×16)∶(16×1)∶(14×1)∶
(35.5×1)=156∶16∶16∶14∶35.5,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盐酸氯胺酮是由碳、氢、氧、氮、氯5种元素组成的;盐酸氯胺酮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6)∶(16×1)=1∶1。
故选D。
7.(2014·临沧勐捧中学期中)某氧化物化学式表示为R2O3,经测定其中R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则该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80
B.102
C.160
D.320
【解析】选C。
某元素R的氧化物R2O3中R的质量分数为70%,则氧元素占30%,设该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16×3/x=30%,解得x=160。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2分)
8.(8分)(2013·兰州中考)如图表示一瓶氯化锌溶液,请用正确的化
学用语填空:
(1)写出溶质氯化锌中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_______。
(2)写出氯化锌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的符号__________。
(3)标出溶剂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
(4)写出图中标签的横线上氯化锌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化学用语的掌握能力。
氯化锌溶液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Zn,存在的阴离子是Cl-,H2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化合价应标注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氯化锌的化学式为ZnCl2。
答案:(1)Zn (2)Cl-(3)O (4)ZnCl2
【知识拓展】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
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钡钙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价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化合价要记清,莫忘单质价为零!
9.(6分)形象的微观示意图有助于我们认识化学物质和理解化学反应。
(1)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下列方框中,符合“2H2O”所表示意义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最近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的物质是________。
【解析】(1)2H2O表示两个水分子,根据水的化学式“H2O”,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且氢、氧原子是按一定角度排列的,所以选C。
(2)该反应微观过程示意图中从左到右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Cl2、NaClO2、ClO2和NaCl,由于氧化物中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有一种是氧元素,可知只有ClO2属于氧化物;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的原则以及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可计算出氯元素在四种物质中的化合价依次为0、+3、+4和-1。
答案:(1)C (2)ClO2NaClO2
10.(8分)(2014·南京三中期中)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每天需要摄取足量的蛋白质,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尿素。
若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经体内新陈代谢后完全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每人每天相当于排出尿素30 g。
尿素是一种优质的氮肥,其化学式为[CO(NH2)2],据此能计算:
(1)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其中碳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30 g尿素中含氮元素________g。
(3)已知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则每人每天至少应从食物里摄取的蛋白质为______g。
【解析】(1)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12×1)+(16×1)+2×(14×1+2×1)=60;其中碳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4)=3∶1;(2)30 g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
量为:30 g××100%=14 g;(3)设每人每天至少应从食物里摄取的蛋白质的质量为x。
则x×16%=14 g,解得x=87.5 g。
答案:(1)60 3∶1 (2)14 (3)87.5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