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的结束与增值税改革的继续
“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和财税体制改革的策略分析
“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和财税体制改革的策略分析引言财税体制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营改增”税制的推行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引发了对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本文将围绕“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以及财税体制改革的策略分析展开探讨。
一、“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1. 营改增的原理和作用“营改增”是指将原来的营业税和增值税两个税种合并为适用于增值税的税制,旨在降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税负,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改善税制,提高企业效率和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健康竞争,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营改增税制的实施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一方面,因为增值税是中央和地方分成的税种,营改增将增值税归并为一种税种,将税收的分成比例固定为75%(中央)和25%(地方),中央对地方的财政预算收入的分成比例从75%提高到了100%,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减少。
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税负结构发生调整,减轻了生产和服务业的税负,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从而增加了税收收入。
3. 地方财政收入的变化趋势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自营改增以来,地方财政收入整体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减变化。
一方面,由于税制调整,地方财政收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部分地区的财政收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随着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合并,生产和服务业的税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减轻,企业盈利和税收收入也出现了增加。
二、财税体制改革的策略分析1. 加强财税体制的整体规划和统筹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引导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需要加强财税体制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形成完善的财税政策体系。
不仅要考虑税收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作用,更要充分考虑税收在产业发展和社会公平中的作用,做到税收调节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有机结合。
2. 完善税收体系,促进地方财政均衡发展应当完善税收体系,合理确定税制结构和税率水平,通过税收调节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促进地方财政的均衡发展。
浅析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历程
浅析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历程
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经历了从试点、全面推开、率先扩面等不同阶段,这一过程中中
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政策推进、减税降费、税制革新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7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值税试点,逐步将增值税税制改革扩展开来。
2012年,全面推出增值税改革,降低增值税税率,减轻企业税负。
2016年,国务院宣布率先在广东、深圳、宁波等14个试点城市扩面开展增值税试点,实施以增值税为主的“营改增”,用以替代之前的营业税,使税制更为简单化、透明化。
2018年起,我国又对增值税进行了进一步改革,取消了一系列中央和地方税费,引入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为压减成本、优化企业环境提供了支持。
总的来说,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是为了降低企业税负,培育增长动力,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政策设计方面,中央政府主导、地方政府具体实施,多次出台惠企政策,推进税务
改革。
在措施落实方面,通过改革增值税税制、扩大纳税人范围、实施留抵退税等多种方
式支持企业稳定发展。
未来,在保持现有制度稳定的基础上,加强税费管理、推动税收透明化、普及电子发
票等,可以更好地发挥增值税改革的引领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我国“营改增”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展望
我国“营改增”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展望“营改增”是指营业税改为增值税。
自2008年开始,我国开始试点将部分行业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到2016年4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
这一改革的历史演进以及发展展望,都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历程,也为未来的改革方向指明了方向。
一、历史演进1.试点阶段2008年5月1日,我国启动营改增试点工作,涉及三项行业,分别是建筑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
试点的初衷是优化税制结构,降低企业负担,提高市场活力和竞争力。
2.逐步推广阶段2009年5月1日,营改增试点扩展到六个省市,新增了机械、电子、信息技术和文化传媒行业。
2012年8月1日,试点又扩展到全国的124个城市。
此时,“营改增”逐渐成熟,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进一步推广的基础。
2016年4月1日起,全面推广“营改增”改革,原来的营业税废止。
此次改革涉及所有行业和企业,但为了避免影响到营业税的税源,对一些敏感行业和特定产品品种,制定的过渡期更长。
二、发展展望1.进一步优化税制“营改增”改革是优化税制的重要一步,但税制优化是长期的过程。
未来,我国可以继续优化增值税的税率和税制结构,降低企业的税负和社会总体税负,提高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2.推动“营改增”与其他改革密切衔接税制改革是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要将“营改增”与地方税制、个人所得税制、房地产税制等其他税制改革密切衔接,构建更加完善的税制体系。
3.加强税制管理和监管随着税制改革的深入,税收的规模和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为了避免不合规避税行为,必须加强税制的监管和管理。
同时,也要保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避免税务机关的滥用权力。
4.强化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在税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未来,我国可以探索增值税与其他税种的组合应用,尝试建立全面纳税制度,切实保障纳税人的权益,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营改增”改革应该成为税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契机,也应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
浅议增值税的改革历程与发展方向
Value Engineering1增值税的改革历程增值税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增值税的引入阶段、生产型增值税阶段、消费型增值税阶段和营业税改增值税阶段。
1.1增值税的引入阶段经过调查研究,我国于1980年在柳州市、长沙市、襄樊等城市的的机械设备和农业机2个制造行业试点开征增值税。
经过五年试点的不断扩张,于1984年确定在全国范围内对机器机械、汽车、钢材等12类货物征收增值税。
但此时的增值税征收率级别很多,征税范围不包含所有的商品和全部阶段,只有增值税的记税方式,并无增值税的实质。
1.2生产型增值税阶段生产型增值税,指计算增值税时不允许扣除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有的增值税税款。
1994年全面改革流转税,增值税制度全面引入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领域,包括生产加工、维修机电维修劳务和进口货品;取消产品税,统一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内外资企业实行简单统一的税率,包括基本税率17%和低税率13%,小规模纳税人适用6%和4%的征收率;实行发票注明税额抵扣制度,用于生产经营的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等物质资料的进项税可以从销项税中扣除。
1.3消费型增值税阶段消费型增值税,指在计算增值税时允许一次性扣除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有的增值税税款。
2003年,我国开始对增值税进行改革,在原有的增值税进项税可抵扣项目中,增加了外购除不动产之外的其他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抵扣的规定。
但是由于外购不动产和接受外部劳务的进项税额仍然不可抵扣,此时的增值税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消费型增值税,只能算是“准消费型增值税”。
2004年,我国正式开始推行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发展试点。
首先在东北三省的黑龙江省、山东省和大连推行扩张增值税抵税范畴的试点,并于2009———————————————————————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人文社科):营改增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税制保障研究(2018WQNCX264)。
我国增值税的改革历程及其意义
我国增值税的改革历程及其意义增值税是我国税收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的改革历程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里,我国增值税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税收体系的完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文将从我国增值税的改革历程和其意义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改革历程我国增值税制度的改革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试点阶段1984年,我国在部分地区进行了增值税试点,以替代原来的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使得税收体系更加科学和合理。
2. 全面实施1994年,我国正式全面实施增值税,逐步废止了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这一改革标志着我国税收体制的重大调整,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税收支持。
3. 政策调整2008年,我国进行了增值税政策调整,包括调整税率和优惠政策等。
政策调整的目的在于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保障税收的稳定和适度。
4. 深化改革2016年,我国进行了增值税深化改革,主要包括调整税率结构和改革税制设计等。
这一深化改革使得增值税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和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改革意义我国增值税制度的改革不仅在技术层面有所调整,更重要的是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税收体系的意义。
1. 支持经济发展2.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值税制度可以通过税率的调整和政策的优化,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质量提升的投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国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3.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增值税制度的改革和调整,可以有效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引导企业加大对环保、节能和绿色产业的投入,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也更好地保护环境和资源。
4.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在增值税改革中,我国也对小微企业实施了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了其税负压力,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就业提供了更多动力。
5. 提升国家整体税收水平增值税制度的改革可以有效提升国家整体的税收水平,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提供了更加充足的财政支持。
2023年营改增推行对会计与税务筹划影响
2023年营改增推行对会计与税务筹划影响2023年营改增推行对会计与税务筹划影响营改增是指在营业税的基础上,将增值税作为一种税收方式进行征收。
营改增的推行意味着在中国境内经营的企业只需要缴纳增值税,而不再需要缴纳营业税。
这对会计与税务筹划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将对营改增推行对会计与税务筹划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会计影响1. 税收核算方式的变化。
营改增后,企业的税收核算方式将发生变化,增值税成为企业必须纳税的税种。
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和会计凭证的编制都需要按照新的税收核算方式进行调整和规范,以便正确计算纳税义务和申报增值税税务申报表。
2. 会计制度的更新。
营改增后,现行的财务核算体系将不再适用,需要对会计制度进行更新和改革。
企业需要根据新的税收政策调整相关的财务制度,重新划分会计科目和调整会计制度,以适应新的税收核算方式的要求。
3. 审计工作的变化。
营改增实施后,审计工作的重点也会发生转移。
原来审计的营业税征收情况将转变成增值税税务申报表。
因此,企业的财务报表审核程序也需要相应地调整和补充。
二、税务筹划影响1. 税务筹划的目标调整。
营改增实施后,企业的税务筹划目标和策略也需要进行调整和重新制定,以适应增值税税收政策的要求。
企业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减税优惠政策,优化企业财务结构,创造更多的税收优惠空间。
2. 税负的变化。
营改增后,企业缴纳的税额会有所增加或减少,这会对企业的整体税负产生影响。
因此,在税务筹划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营改增后的新税种计算企业税负的变化情况,合理地规划企业的税收结构和财务策略。
3. 税务合规的要求。
营改增的实现对企业税务合规性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
企业需要积极了解新的税务政策和规定,及时调整和完善税收制度和流程,确保企业能够满足税务合规性的要求。
三、结论综上所述,营改增的推行对会计和税务筹划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企业需要根据推行营改增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会计和税务筹划策略,确保企业能够有效地适应新的税收制度和对税务合规性的要求。
营改增的发展历程
营改增的发展历程
营改增是指将营业税和增值税相结合的一种税制改革措施,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稳步推进。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试点阶段,从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
部分地区开始试点营改增。
试点过程中主要围绕一些行业和地区进行,通过摸索和总结经验,为后续的全面推开做准备。
第二阶段是全面推开的阶段。
2016年5月1日起,我国正式
实施全面营改增。
在此阶段,营改增已经覆盖了所有行业和地区,取代了营业税,实现了从税源多、税负高的营业税向税源广、税负相对较低的增值税转变。
第三阶段是优化完善的阶段。
2018年5月1日起,我国进一
步推进营改增工作,对税制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和完善。
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增值税起征点政策,进一步减轻小微企业的税负。
第四阶段是深化改革的阶段。
从2021年起,我国开始加大营
改增的深化力度,通过改革完善增值税制度,进一步降低税负,优化税收结构,推动经济发展。
这也是营改增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营改增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试点、全面推开、优化完善和深化改革等阶段。
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我国成功实
现了从营业税向增值税的转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税收支持和激励。
“营改增”下增值税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以前会计 人员对营业税和增值税 区分很 严明 ; 对原有增值税 核算 已根深蒂 固, 而“ 营 改增” 试 点方案 突破原有 营、 增 范围, 实务上 的处理会 遇到不少难题 , 给会计 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
关键 词 : “ 营改增” ; 增值税会计 ; 出 口退税
中 图分 类 号 : F 2 3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3 — 0 4 9 6 ( 2 0 1 4 ) 0 1 — 0 0 5 7 ~ 0 3
的可抵扣进项税额 , 一 定程度上可减轻增值税税负 。 ( 2 ) 一般纳税人标准 因行业 而异 。原 有一般 纳税人认 定 标准为工业年 应税销售 额 5 0万 以上 , 商业年 应税销售额 8 0 万以上 , 新增 的 1 +6服务的标准是应税服务年销售额为 5 0 0
1 “ 营 改增 " 改革 对 增 值 税 的影 响
共8 省 市 陆续 开 展 “ 营改增 ” 试点 。 自2 0 1 3年 8月 1日起 , 营 改增 在 全 国范 围 内推 行 。
括鉴证咨询服务 、 有形 动产租赁服务 、 物流辅助 服务 、 文化创 意服务 、 信息技 术服 务 、 研 发 和技术 服务 。增 值税适 用范 围
的扩大 , 使企业 费用中部分原本营业税应税 项 目变 为增 值税 应税 项 目, 倘若收 到 的发 票符 合抵 扣规定 , 企 业会拥 有更 多
nd a t h e V T a A c c o nt u i n g wa s i n g r a i n e d .Th e p i l o t p r o g r a m o f s u c h r e f o r m b r e a k t h e o i r g i n a l s c o p e o f b o t h V T a A nd B T ,c au s i n g p r a c t i c a l a f f ir a s a l o t o f t r o u b l e nd a b i r n g i g n b i g c h a l l e n ge t o t h e a c ou c nt i n g s y s t e m. Ke y wo r d s : t h e r e f o r m o f BT t o VAT ;VAT a c c o u n t a n t s e x p o r t t a x r e f u n d
我国增值税改革成效、存在问题及完善建议——基于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分析
我国增值税改革成效、存在问题及完善建议——基于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分析张若丹/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马智勇/保利(北京)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自2012年开展营改增试点工作以来,我国经历多轮增值税改革,减税政策不断推行,对企业及消费者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增值税变迁的背景及历程,概括总结了增值税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果,分析了税改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经济环境,提出了增值税税率、营商环境、业务人员财税能力、信息化应用等方面的建议措施,切实提高各方的利益“获得感”,确保减税红利普惠化,对促进和完善我国增值税税制改革作出贡献。
一、增值税变迁背景及历程增值税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一个新税种,它是税收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与其他事物一样也经历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
我国于1979年起开始试行增值税,随着经济的发展,增值税政策也在不断变化,到现在增值税不仅成为我国主体税种,而且也成为我国最大的税种。
增值税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试点起步阶段(1979—2003年)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行各业催生了不同程度的“投资饥渴症”,非理性投资行为频发,固定资产投资高速提升,我国的经济呈现过热状态。
为促使社会经济理性发展,我国开始试行增值税。
1979年7月,我国增值税试点工作率先在湖北襄樊开展,随后推广至全国,拉开了我国增值税体系的序幕。
1984年,政府部门将机器机械、钢材钢坯等12类商品纳入增值税的范围,标志着增值税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税种。
此时的增值税还不是西方国家广义上的增值税,而是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增值税,但是仍存在税基确定刚性不足等弊端。
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改革,对增值税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增值税征收范围不断扩大,外资企业由征收工商税改为征收增值税,工商业和进口环节产品业开始征收增值税,增值税在全国逐步确立起自身的重要地位,也向着统一和简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1]。
我国“营改增”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展望
我国“营改增”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展望我国“营改增”是指将原先的营业税和增值税两个税种由营业税转变为增值税的一种税制改革。
这一改革的目的是调整现行税制,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本文将通过对“营改增”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展望的探讨,来分析这一税制改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营改增”税制改革始于2009年政府《关于逐步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的意见》,这是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推出的一项紧急措施。
从2009年开始,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增值税试点工作,逐步将营业税改征为增值税。
根据试点结果,从2012年起,“营改增”实行于全国范围内。
在“营改增”实施初期,主要目的是减轻企业税负,提高企业竞争力,激发市场活力。
之后,国家陆续对增值税的税率和政策进行调整,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
2013年,国家确定了不同行业的增值税率差异政策,将不同行业的增值税率分为17%、13%和11%三档,以更加公平合理地分摊税负。
随着“营改增”持续推进,我国经济获得了明显改善。
企业税负大幅减轻。
由于增值税是按价差征税,相比营业税,增值税可以减少对企业流转资金的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
增值税的改革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
营改增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的税负,提高了研发投入能力,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增值税的改革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支持。
服务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改增”之前,服务业的发展受到了税制限制。
而增值税的改革使得服务业的税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虽然“营改增”税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增值税的税率和政策仍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由于我国不同行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税率和政策的精细化调整是必要的。
增值税的改革需要更多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
尽管增值税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可能导致一些企业过度依赖政府支持,产生市场扭曲。
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的加强是必要的。
营改增制度
营改增制度营改增制度是指由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一种税收制度改革。
营改增制度于2012年试点,2016年全面推开,旨在减轻企业税负,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这一制度改革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营改增制度可以减轻企业税负,增加企业盈利能力。
营业税是以销售额为基础的税收,往往导致企业税负过重。
而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基础的税收,相对于营业税来说税率较低,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经济效益。
通过营改增制度,企业可以在税负减轻的情况下增加盈利,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其次,营改增制度可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营业税存在重复征税和多层次征税问题,给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通过营改增制度,实体经济可以减少税负,提高盈利能力,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此外,增值税是以商品流通环节为征税对象的,对于服务业等非制造行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产业升级。
再次,营改增制度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增值税可以根据税额抵扣原则进行抵扣,企业可以将采购进项税额抵扣销售增值税额,减少纳税金额,提高企业竞争力。
此外,增值税在征管方面更加规范和透明,可以减少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的纠纷,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营改增制度还可以推动税收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营改增制度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税收为主要资源配置方式的传统模式,倡导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
这一制度改革可以推动税收体制的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营改增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税收制度改革,对于减轻企业税负、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税收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营改增制度的推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有助于构建更加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格局。
营改增政策的措施
营改增政策的措施引言营改增是指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
它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税费负担,减轻企业经营成本,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本文将介绍营改增政策的主要措施。
措施一:税制范围扩大营改增政策的第一项措施是将增值税纳入到更广泛的范围内。
原来,营业税只针对一些特定行业的企业征收,如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
而增值税则涵盖了所有企业的销售环节,包括生产、流通和服务业等。
这样一来,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需要缴纳增值税,税基更广。
措施二:税制结构调整营改增的第二项措施是对税制结构进行调整。
营改增政策将原先的三档税率调整为两档税率。
其中,一般纳税人适用17%的税率,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的税率。
通过减少税率档次,能够有效简化纳税人的申报程序,降低纳税负担。
措施三:进项税额抵扣营改增的第三项措施是进项税额抵扣。
在原有的税制中,企业需要将支付的进项税额纳入到成本中,最后由消费者承担。
而在营改增政策下,企业可以将之前支付的进项税额从应交的增值税中抵扣。
这样一来,企业每期应交的税额就减少了,可以减轻企业的经营负担。
措施四:完善退税机制营改增政策的第四项措施是完善退税机制。
在原来的政策中,一些出口型企业可以享受出口退税的政策。
而营改增后,这一政策被保留并进一步完善。
出口企业可以向税务部门申请退还已支付的增值税,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增加了出口竞争力。
措施五:简化征收环节营改增政策的最后一项措施是简化征收环节。
在原有的营业税制度中,征收过程复杂,涉及到营业税的核定、清算、缴款等多个环节。
而在营改增政策下,征收过程更加简化。
企业只需要按照固定比例缴纳增值税即可,大大减少了税费征收的程序。
总结营改增政策的措施包括税制范围扩大、税制结构调整、进项税额抵扣、完善退税机制以及简化征收环节。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税费负担,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要充分了解和适应这些政策,合理规划自己的财务状况,积极应对营改增政策的变化。
新形势下企业增值税税务风险及管控措施
新形势下企业增值税税务风险及管控措施在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增值税的变化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2015年“营改增”的深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根据“营改增”的要求,做出内部财政工作相应的调整与变革。
同时,市场机制在逐步规范,市场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
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企业的发展日益受到一定的冲击,企业增值税的税务筹划是否能够做到规范有效,可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基于此,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要逐步转变工作重心,不断提高其内部控制与管理的效率,以合理地处理增值税税务风险,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
一、新形势下企业增值税税务风险企业在“营改增”增值税政策改革后,也在税费核算、发票管理、税收筹划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税务风险,企业如何按照新政策,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税务风险防范已经是摆在我国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企业的增值税税务风险可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一)税费计算风险、税收核算与纳税申报风险在营改增之后,越来越多企业经营管理者将工作重点从外部扩张转移到内部管理效能提升层面,增值税已经变成了大部分企业的重要税种,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计算直接影响到增值税的实际缴纳情况,例如,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风险点:一是计税核算依据不正确,含税价未转化为不含税价计算;未按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计缴增值税;二是税率未分开核算风险:一项业务中如果含有多项税率业务,则应分别开票、分别核算,那么应分别进行纳税申报,以免被认定为混合经营核定重高税率计税。
三是特殊业务未做销售处理:首先,视同销售行为未视同缴纳增值税,比如无偿地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服务、无偿转让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等未视同缴纳增值税(但用于公益事业或者以社会公众为对象的除外)或是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等;其次,手续费返还未缴纳增值税:“营改增”后所获得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委托代征三种费用的退还所得,未按6%的服务业增值税税率计缴增值税(比如个税手续费返还)。
一文读懂建筑业“营改增”及此次建筑业增值税率由11%调为10%的变化
一文读懂建筑业“营改增”及此次建筑业增值税率由11%调为10%的变化根据3月28日晚各主流媒体报道,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确定,5月1日起制造业等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交通运输、基础电信等增值税率将从11%降至10%;将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由50和80万上调至500万元。
因为造价工作主要在投标报价阶段需要考虑税务成本的问题,而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公司相关报税工作由专业的财务人员进行,所以很多造价人员对实际工程中分包单位的实际税务成本并不了解。
本文将根据我在日常工作中接触的税务方面的问题以及经验,结合我的一些思考,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建筑业纳税流程和知识、营改增前后企业税负变化、以及国务院宣布下调增值税税率的一些看法,不一定对,但确实是我自己对建筑业相关税务问题的看法和经验。
(一)营改增之前1.1印花税(地税)印花税是一个很古老的税种,甲乙双方一旦签订施工合同,就必须到税务局缴纳印花税,相当于双方到税务局备案。
建筑业合同印花税税率为合同额的万分之三,甲乙双方均需要缴纳。
印花税由地税局征收。
目前印花税的法律依据是国务院的一个暂行条例,对于缴纳地点,也留有伏笔:印花税可以在订立合同地点或工程所在地缴纳。
条例中的这一规定在实际执行中会带来哪些问题,可以自行体会。
1.2营业税、教育费附加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地税)营业税、教育费附加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由于工程所在地地税局针对某一具体项目进行征收,营业税税率为3%,根据双方结算额计算,全国统一标准。
教育费附加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根据所在区域不同,税率有所不同。
还有一些地方根据省级人大立法征收水利基金等,这个具体不一而足。
1.3企业所得税(国税)企业所得税为针对整个公司进行征收的税种,一般是在企业所在地国税局进行征收。
所得税计算办法为,公司当年营业收入-成本,计算所得的利润,按照25%进行征收(为便于理解,把利润的计算简单化,实际很复杂)。
对于一些高科技企业或者其他符合国家相关减免政策的可以减免征收,高新科技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
2024年全面营改增后重点明确的适用税目总结
2024年全面营改增后重点明确的适用税目总结截至2024年,中国全面实施营改增已经进一步完善。
营改增是中国税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全面营改增后,税制的适用税目明确重点如下:1. 增值税增值税是营改增的核心税种。
全面营改增后,增值税适用范围扩大,包括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同时,增值税税率有所调整和分类,根据不同行业和商品的特点设置不同税率,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消费升级。
增值税税目包括商品销售、加工修理修配、餐饮服务等。
2. 资源税资源税是针对自然资源开采与利用行为征收的一种税种,全面营改增后,资源税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在税率机制上进行了调整。
资源税税目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稀土等自然资源的采掘和开采活动。
3. 企业所得税全面营改增后,企业所得税适用范围包括一般企业和小微企业。
企业所得税税基有所调整,包括扣除费用、折旧摊销等因素,以促进企业减税降费,激发企业投资和创新活力。
4. 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针对个人收入进行征收的税种,全面营改增后,个人所得税采取分类征收的原则,设置多档税率,根据个人收入水平分别适用不同税率。
个人所得税税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
5. 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是针对土地的增值所征收的一种税种,全面营改增后,土地增值税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在土地出售、转让、赠与等交易活动中产生的土地增值。
土地增值税税目的征收将有助于有效调控土地市场,防止土地过度投机。
6. 物业税物业税是针对不动产所有权人的一种税种,全面营改增后,物业税适用范围包括房地产、土地、设备等不动产的拥有者。
物业税税目的征收有助于优化不动产资源配置,调控房地产市场。
总之,全面营改增后税制的适用税目进一步明确,涵盖了增值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和物业税等。
这些税目的征收和调整将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并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营改增原理
营改增原理
营改增原理是指将原有的营业税和增值税相结合,企业只需向税务部门缴纳增值税,而不再需要缴纳营业税的一种税制改革措施。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税负转移:原来营业税是按照企业的销售额来征收的,而增值税是按照企业的增值额来征收的。
营改增将税负从销售环节转移到了增值环节,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这样一来,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只会缴纳相对较低的增值税,相对于营业税,税负降低了。
2. 税率优化:为了保持税收收入的稳定,营改增还对增值税税率进行了调整。
一般来说,营业税税率较高,而增值税税率相对较低,因此调整税率可使得企业在缴纳税款时也能享受到一定的减免。
3. 统一税制:在原先的税制中,营业税和增值税是两个独立的税种,需分别计算和纳税。
而营改增后,将两者合并为一种税种,简化了税制,降低了企业的纳税成本,也避免了重复缴税的问题。
通过营改增,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创新,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营改增也有利于优化税收结构,减少税收征管的复杂性,提升税收管理效率。
这一改革举措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和增强经济活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营改增”后我国增值税地区间横向分配原则研究
“营改增”后我国增值税地区间横向分配原则研究
“营改增”是指我国在2016年开始实行的增值税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将原来的营业税替换为增值税。
增值税是一种按照货物或服务的增值额来征收税款的税种,它通过从生产和交易环节逐级征税的方式,达到对商品和服务收费的目的。
在“营改增”之前,我国的地方税收收入主要通过营业税来实现。
营业税是按照销售额或者营业额来征税的,税率相对较高。
而增值税则是按照货物或者服务的增值额来征税的,税率相对较低,且可以抵扣前期环节的增值税。
通过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可以实现税负的逐级下降,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
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税收基数和税负水平也有差异,因此需要对增值税进行横向分配,以保证地区之间的公平性。
目前,我国的增值税地区间横向分配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增值税地区间横向分配原则要根据地区的税收收入情况进行调整。
即税收收入较高的地区应该适当减少分配,税收收入较低的地区应该适当增加分配。
这样可以实现地区之间的负担均衡。
“营改增”后我国增值税地区间的横向分配原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地区税收收入、经济发展水平、财政需求和税收贡献等多个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分配原则,才能实现税收收入的公平合理分配,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营改增”后增值税会计核算的变化
2019年第24期(总第240期)财税探讨“营改增”后增值税会计核算的变化周艳(重庆电讯职业学院,重庆402247)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同时也拉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其中,税收政策就改变了不少。
我们都知道,增值税是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我国的财政收入和国民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与我国人民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实行了“营改增”,又有哪些变化呢。
关键词:“营改增”;增值税;核算变化当前,“营改增”已经全面地在我国实施开来,它不仅能够让增值税的抵扣链条更加完整,也能够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让企业能够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这极大地改进了我国的税收体系,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
我国财政部也积极下发各种"规定"来使增值税业务更加规范,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营改增”后增值税会计核算的变化。
一、“营改增”实施以后增值税会计核算变化的整体状况目前,“营改增”在全国的实施遍及各行各业,财务部也通过下发《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设定了很多新的科目来规范增值税的各项业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会计准则和税法进行了足够的思考在以前,因为确认收入的时间和应该缴纳税款的时间有一定的出入,所以,财务部下发的《规定》中就添加“待转销项税额”科目,先核算好收入确认利得,然后再去履行增值税纳税的义务。
当企业在出现有融资业务的现象时,若是企业收纳了在发出货物时的销项税额,但是增值税纳税的义务却是需要在以后进行的,这个时候企业就要在收纳税款时做好备注。
此外,因为现在实行的增值税制度认为一般纳税人不动产具有分期抵扣增值税的现象,《规定》也因此设立了“待抵扣进项税额”科目来核算这些数据,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很明显地反映了行业的差异在全面实施“营改增”以后,增值税纳税的领域也得到了一定的扩大,新加入了服务类和旅游类的行业。
例如建筑行业,由于建筑需要长时间进行,而且合同数额也很大,应当缴纳税款的地方也与其企业的所在地不一样,所以为了确保他们及时依法纳税,《规定》新设立了“预交和应交增值税”科目来解决这个问题。
营改增新老项目的界定
营改增新老项目的界定第一,营改增过渡期执行的原则是:新项目新政策,老项目老政策。
新项目按增值税率处理,老项目继续按照营业税处理。
第二,新项目老项目的划分:新老项目划分为四种情况:o第一个标准是以工程施工许可证为标准的。
营改增之前签订的建筑施工合同,但没有办理施工许可证,工程未动工,5月1日后才办理施工许可证,工程正式动工的项目,叫做新项目。
o第二个标准是以合同为准。
5月1日后签订施工合同的项目叫做新项目。
o5月1日前未完工、营改增之后继续施工的项目,叫做老项目。
o“先上车后买票”的行为,5月1日之前没有签合同,包括工程施工许可证等法律手续,但已正式动工了,5月1日后补办手续的工程,还叫做老项目。
第三,必须明白的六种情况:o5月1日前采购的建筑材料已经用于工程项目但拖欠材料款,5月1日后才支付材料款而获得了供应商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可以抵扣增值税的进项税。
o5月1日前购买的办公用品、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及其他存量资产,但未获得发票,5月1日后才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样不可以抵扣增值税的进项税。
o5月1日前已完工但未结算,5月1日后结算并收到工程款,继续按3%交营业税,继续开建安营业税发票。
o5月1日前完工而且进行了结算,但业主一直拖欠工程款,5月1日后业主才支付工程款,施工企业继续按3%交建安税,开建安发票。
o5月1日前已经完工以及营改增之前未完工的施工项目,营改增之后继续施工的项目,可能有两种方法处理,第一,继续按照老政策执行,就是按3%上建安税,第二,执行3%的税率简易增值税.这两种到底是哪一种?以相关文件出来为准。
o5月1日后,新老项目交替出现,共同经营、共同生产的情况下,必须要分开采购,分开核算,分开决算.5月1日后老项目产生的增值税的进项税,不可以在新项目进行抵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改增”的结束与增值税改革的继续
营改增培训|营改增课程|营改增政策解读
自2016年5月1日起,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行,营业税成为历史,自2012年1月1日开始的“营改增”也随之结束。
“营改增”是增值税改革的重要内容,“营改增”尽管结束了,但是增值税改革远未完成。
从增值税内在要求和目前两套税法并存的现状看,增值税改革还需完成以下四项任务:简并税率、扩大抵扣、统一税制、完成立法。
一、简并税率
增值税是公认的中性税种。
所谓中性税种,是指税收不影响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和消费者的消费选择,便于保证不同投资的公平竞争,不同消费的公平待遇。
税率越少,越能起到税收中性的作用,税率越多,选择越多,税收中性越难以保证。
因此,增值税一档税率,一直是一些学者推崇的理想状态。
当然,实行增值税的国家,很少有设置一档税率的,但是也很少有国家设置超过两档的多档税率。
目前增值税的税率有4档:17%、13%、11%、6%,如果加上0税率,有5档。
还有两个征收率:3%和5%。
过多的税率,不但导致税收扭曲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选择,造成不公平竞争,也影响税收的征收。
“营改增”的许多增值税纳税人,适用税率是6%,但是进项税率可能是17%或11%,低征高扣,有可能长期不缴税。
税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保证收入,在税务局分别有征收任务的情况下,如果其负责的纳税人长期不缴税,对正常的征纳关系,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的多档税率,也可以说是营改增过程中的权益之计,从增值税自身的内在要求看,应简并税率,将目前的4档合并成两档,一档基本税率,一档低税率,是比较理想的一种状态。
二、扩大抵扣
目前的增值税,还有许多不能抵扣的项目,尤其是贷款利息不得抵扣,几乎影响所有一般纳税人。
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增值额,从理论上分析,在消费型增值税的情况下,增值额就是工资加利润,除人工成本外的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支出,都应纳入抵扣范围。
当然,出于保证收入的考虑,在税率不方便调整的情况下,适当限制抵扣项目,也是现实的选择。
但是,利息等重大支出项目不让抵扣,相当于把利息成本计入了增值额,征收增值税,很不合理。
因此,完善抵扣项目,尤其是允许利息支出,房地产企业的拆迁支出等,纳入抵扣范围,应该是完善增值税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统一税制
目前的增值税实际是两套法规,一套是适用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增值税条例,增值税条例是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一套是适用营改增服务的财税[2016]36号文件,36号文件属于法律级次更低的部门规章。
今后应将两套法规统一成一套适用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增值税法规。
四、完成立法
增值税一直是第一大税种,营改增后,第一税种的地位进一步强化,作为处理政府和纳税人分配关系的最大税种,应提高法律级次,由目前部门规章、行政法规的层级,上升到法律,由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充分体现“税收法定”原则。
立法的前提是税制的完善,应该在增值税制成熟完善后,再制定增值税法。
目前多档税率,限制抵扣,两套税制并行的局面,不宜长久,“营改增”的推行,加大了增值税进一步改革的迫切性。
在“营改增”运行相对平稳后,进一步深化增值税改革,就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
作者:王冬生
声明:本资料只是对有关法规的一般性讲解,并非为特定单位和(或)个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意见,欢迎批评指正。
请注意法规的时效性,而且个案的具体情况也将影响法规的适用,对因不当使用本资料而导致的不良影响,我方不予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