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陕西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最新备考资料:第四章 学习心理(二)

合集下载

2015陕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5

2015陕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5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5 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

(10.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

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11.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

焦虑症是一种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12.1)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如果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

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预期。

对所学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

知识领会过程中的转换,即指用自己的话或用不同于原先表达方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4中学生学习心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4中学生学习心理

教育基础知识4中学生学习心理一、感觉与知觉概述感觉:人脑对于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于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和知觉的分类(一)感觉的分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二)知觉的种类1.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不同,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

2.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①空间知觉:既对事物的空间特性的知觉,又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②时间知觉:即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及周期性的反映。

③运动知觉:即对物体在空间的位移和知觉。

社会知觉即对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①第一印象②晕轮效应③刻板效应④近因效应⑤投射效应3.根据知觉对象的准确性,可将知觉分为错觉与幻觉。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

幻觉: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时而产生的一种虚幻的知觉。

三、感觉与知觉的特点(一)感觉的特性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就叫绝对感觉阈限,人刚刚能觉察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差小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刚刚能觉察出的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异叫差别感觉阈限。

2.感受性的变化感觉适应相同刺激持续作用于某一特定的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明适应:环境刺激有弱向强过渡时,由于一系列的强光刺激,导致对后来的强光刺激的感受性不断降低的过程。

暗适应:环境刺激由强变弱时,由于一系列弱光刺激导致对后来弱光刺激的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

感觉对比同一感觉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又分为:①同时对比:同一感觉器同时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山青花更艳,水碧鸟愈白。

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四章 学习心理

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四章   学习心理

第四章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第一节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概述(一)含义&分类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填空)。

前者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内驱力也是一种需要,但它是动态的。

后者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

学习期待所指向的目标可以使成绩,也可以是奖品、教师的赞扬、名誉、地位等。

学习期待不等于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的方法:1)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2)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知道,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4)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简答题、填空题1. 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3.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4. 根据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

5. ★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填空认知内驱力:指要求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

此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

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习看做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属于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

附属内驱力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2015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全面复习资料

2015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全面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实施的过程,它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所以,主要研究的内容是要素和过程。

(1)学习与教学的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的过程)②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其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影响学与教的过程)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等,也可将其划分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和心理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方法、认知发展过程以及教师的教育观、教学风格、工作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2)学习与教学的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管理、调节教学的过程。

涉及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四个变量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3)学习与教学的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也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课程主要知识点梳理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课程主要知识点梳理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课程主要知识点梳理一、单项选择题1.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 .学习需要B .学习期待C .学习动机D .学习态度2.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称为:( )。

A.认识动机B.成就动机C.赞许动机D.交往动机8.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B.自我归因感C.自我预期感D.自我效能感9.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学家是:()。

A.班杜拉B.斯金纳C.布鲁纳D.维纳二、填空题1.直接引起、维持和指引个体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是____。

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____和____。

3.奥苏伯尔把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归结为____、____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4.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____和____。

5.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____和____。

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____和____。

7.学习动机理论主要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____、成败归因论、____。

8.根据马斯洛的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____、审美和____的需要。

9.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____和____。

10.班杜拉的动机理论把强化分为____、____和自我强化。

11.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____。

12.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形成的途径主要有____和____。

l3.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称为____。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掸题1.C 2.A 3.B 4.D 5.B 6.A 7.B 8.D 9.A 二、填空题1.动机2.学习需要学习期待3.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4.高尚的动机低级的动机5.近景的直接性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动机6.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7.成就动机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8.认知创造9.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10.直强化替代性强化11.成败经验12.直接发生途径间接发生途径13.问题情境。

2015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备考:第四章 学习心理(四)

2015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备考:第四章 学习心理(四)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第四节知识与技能一、知识学习(一)知识概述1.含义&分类知识是指: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组织。

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安德森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形式,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前者亦称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直接描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程序性知识亦称操作性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后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另外,有一类与程序性知识相似又存在区别的知识,成为策略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2.知识的表征知识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存储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

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都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不同表征而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应用方式的。

不同知识类型在头脑中具有不同表征方式: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路的形式进行表征,表象和图示也是其表征的重要形式;程序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

★(二)知识学习的类型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名词解释、填空(1)符号学习。

又称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不管何种言语,词汇所代表的事物和观念是约定俗成的,所以个体在获得陈述性知识时,首先要掌握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2)概念学习。

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其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

(3)命题学习。

是指获得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实质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的判断(如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名词解释、填空(1)下位学习。

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汇总(4~6章)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汇总(4~6章)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汇总(4~6章)第四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动机及其功能1、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功能:激活、指向、强化二、基本结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2.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

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3、种类:①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按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②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按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③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按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三、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惟一条件。

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强化理论1、提出者: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2、观点: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3、评价:该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需要层次理论1、提出者: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观点: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关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最新《教育心理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最新《教育心理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各章主要知识点(初中)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二章:1. 心理发展的概念与基本特征2. 我国对心理阶段的划分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名称、年龄范围)4. 人格的概念5. 爱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名称、年龄范围)6.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7. 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发展阶段8. 认知方式的差异9. 求智商的公式10. 性格的概念、性格的特征差异第四章:1.动机、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学习期待的概念。

2.学习动机的种类。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第五章:1. 学习迁移的概念。

2. 迁移的种类。

3. 影响迁移的因素。

4. 心向或定势。

5. 促进迁移的教学。

第六章:1.知识的类型2.感知规律3.变式4.知识直观的类型5.知识概括的类型6.记忆的三个子系统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其规律8.遗忘理论9.过度学习10.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1.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12.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第八章:1.学习策略的概念和特征2.学习策略的分类3.认知策略4.元认知的概念和策略5.资源管理策略第九章:1.问题和问题解决2.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4.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5.创造性的概念6.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7.影响创造性的因素8.创造性的培养第十章:1.品德的概念2.品德的结构3.品德的培养第十一章:1.心理健康的概念2.心理健康的标准3.学生中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类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两个目标第7章热辐射基本定律及物体的辐射特性作为热量传递的一种重要方式——热辐射在过程的机理上与导热、对流换热是根本不同的。

在导热与对流换热部分,研究的是由于物体的宏观运动和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所造成的能量转移,而在热辐射中关心的是由于物质的电磁运动所引起的热能的传递,因而其研究方法与思路与导热及对流换热部分的讨论有很大的区别。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整理二 -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整理二 -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整理二-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个体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劳伦兹首先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4.差异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1.童年期。

2.少年期。

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3.青年初期。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瑞士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

人类所有的心理反映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在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中。

通过这一过程,主体才能对新刺激做出反应,动作也得以加强和丰富。

顺应是: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他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此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分化,只能靠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环境中的刺激;思维开始萌芽,并获得“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此阶段,儿童思维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早期的符号功能;b.自我中心性;c.思维的片面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此阶段,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群集运算,但仍局限于具体事物,缺乏抽象性。

该阶段的标志是儿童获得了长度、面积、体积和质量的守恒概念(儿童认识到即使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特有的属性不变)。

2015陕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

2015陕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1、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D]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 [B]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9.1)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A]4、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D]5、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C]6、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10.1)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D]7、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D]8、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价值体系 [D]9、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D]10、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A]11、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B]12、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A.态度的核心成分 B.动力性成份 C.非智力成分 D.内化了的成份 [A]13、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B]14、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11.1)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A]15、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A]16、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B]17、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D]18、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地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地惧怕 [C]19、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A.不容易矫正 B.容易矫正 C.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D.也属于心理障碍 [C]20、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12.1)A.思维品质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 [C]21、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A.若干等级 B.五个等级 C.三个等级 D.四个等级 [B]22、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动 C 信息输入 D.心理变化 [D]23、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A.各种智力活动 B.各种子目标C.各种课堂行为 D.教学阶段 [B]24、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A.信息加工 B.学习活动 C.复杂记忆 D.理解 [D]25、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策略 [A]26、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A.有所不同 B.相类似 C.有一定联系 D.没有必然联系 [B]27、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A]28、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C]29、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A]30、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C]31、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A.迷失方向 B.错用方法 C.措手不及 D.产生焦虑 [A]32、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13.1)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B]33、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A.一定的帮助 B.较弱的影响 C.间接的影响 D.直接的影响 [D]34、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C]35、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A]36、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最高阶段 [D]37、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小集团意义C.依赖兴趣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 [A]38、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A.极大的影响 B.不大的影响C.积极的影响 D.消极的影响 [A])。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知识点考点梳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知识点考点梳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知识点考点梳理专题九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伴随:注意◆考点1:注意1.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2.注意的分类种类目的性意志努力产生的条件或者规律无意注意无不需要主客观条件有意注意有需要目的、间接兴趣、组织和意志力有意后注意有不需要直接兴趣、熟练和系统化3.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注意的范围(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考点2:感觉1.感觉的特性(1)感觉适应:暗适应和明适应(2)感觉后象:正后象、负后象(3)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4)感觉的相互补偿(5)联觉◆考点2:知觉1.概念: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2.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考点3:记忆1.概念: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分类按内容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按保持时间分为:瞬时记忆(1秒以内)、短时记忆(1分钟左右,7±2)、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按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3.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与遗忘、回忆或再认。

(1)识记: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2)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压抑说(弗洛伊德)、提取失败说(舌尖现象);(3)遗忘的规律由艾宾浩斯提出;(4)回忆:不在眼前;再认:再度出现◆考点4:思维1.概念: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3.分类思维的凭借物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思维的逻辑性直觉思维、分析思维思维的指向性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思维的创新性程度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4.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流畅性(数量)、变通性(类型)、独创性(新奇独特)。

xch2015陕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 2

xch2015陕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 2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p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2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关系。

它重点研究人类学习与教育,特别是学校情景在促进个体心理发展变化中的心理问题,包括:受教育者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道德品质的形成、心理的个别差异等重要问题。

教育心理学不仅研究人们如何有效地学习,同时也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即它既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也研究老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包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效能的评估等。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p2-3桑代克奠定了教心理学研究体系,他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确立为四个板块:人性问题、动物学习心理、教学测量评估、个别差异。

国内学者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提出研究内容的“五要素”“三过程”学说。

所谓“五要素”是指①学生②教师③教学内容④教学媒体⑤教学环境;三过程”是指:①学习过程②教学过程③评价过程3.当前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主要六种:①学习心理学②教学心理学③学校心理学④学科心理学⑤教育社会心理学⑥教师心理学4、教育心理学具有什么样的学科性质?它的研究范式是什么?性质①教育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因此可以将教育心理学称之为一门交叉科学,边缘科学;②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因此,教育心理学也具有实验科学和应用科学这样两方面的科学性质。

教育心理学有两种研究范式:一种是外推的基础研究范式,即将心理学的原理和学说直接用来设计学习条件和课堂教学实践,强调实验室研究结果和有关抽象理论概念的直接应用;另一种是具体学科教学范式,如语文教学心理学等。

5、教育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关系?p6-7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2015陕西教师招聘心理学资料

2015陕西教师招聘心理学资料

2015陕西教师招聘心理学资料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心理学创始人)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3、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心理测验法。

5、美国心理学史家加德纳-墨菲说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故乡在中国。

6、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学派(铁钦纳);2)机能主义学派(美国詹姆斯);3)行为主义学派(旧行为主义——华生,新行为主义——斯金纳);4)格式塔心里学派(德国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6)人本主义学派(美国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思潮);7)认知学派(美国奈瑟、西蒙)。

7、神经元也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部分,分为树突和轴突两部分。

8、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主体部分,包括脑和脊髓。

9、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脑,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逻辑推理;右脑主要负责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

10、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分式是反射。

11、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2、巴甫洛夫两种信号系统:具体事物刺激产生的条件反射为第一信号系统,语词刺激产生的条件反射为第二信号系统。

13、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第二章小学生的认知发展1、感觉和知觉: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

2、感觉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和内部感觉(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

3、知觉的基本特征:整体性、选择性、理解学、恒常性。

4、小学生观察力及其培养:1)明确观察目的、提高观察效果;2)制定观察计划,提高观察的条理性;3)观察过程中要进行指导。

2015年陕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

2015年陕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两大方面:1)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2)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3、1877年俄国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4、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3年),被尊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5、1868年俄国乌申斯基出版《人事教育的对象》,他被称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6、1908年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7、1980年,“文化大革命”后潘菽的《教育心理学》反映了现在教育心理学的某些成就,也反映了我国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观点和研究成果。

8、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9、教学环境既是课堂管理研究的范畴,也是学习过程和教学设计研究不容忽视的内容。

10、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过程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2、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前提)、环境、成熟、学习(决定性作用)3、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水平(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4、皮亚杰(瑞士)认知发展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延后模仿)2)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知觉集中倾向、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注意)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思维的具体性、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失去自我中心)4)形式运算阶段(11—成年,特点:假设演绎推理、命题推理、组合推理)5、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为基础):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6、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受皮亚杰观点影响,被称为皮亚杰在道德发展领域的继承人,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道德两难法,人的道德判断三种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a.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b.相对功力的道德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c.寻求认同的道德定向阶段;d.尊重权威及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e.社会契约定向阶段f.普遍伦理的道德定向阶段)7、影响个体社会化因素:家庭教育模式(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学校教育、同辈群体8、一般认知能力就是智力,表现为智力发展水平差异、表现早晚差异、智力结构上的差异。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点复习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点复习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第一节认知过程一、感觉(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种类根据感觉所接受信息的来源和感受器在个体身上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类:1.外部感觉外部感觉是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

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2.内部感觉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

主要分为: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1)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是反映我们身体内部状况及各器官活动变化状态的感觉。

(2)运动觉:就是关节肌肉的感觉。

它传递人们对四肢位置、运动状态及肌肉收缩程度的信号。

(3)平衡觉:也叫静觉或姿势感觉。

这种感觉能够发出关于运动与头部位置的信号,反映运动速度的变化(如加速或减速)。

(三)感觉的特性感觉的特性指的是感觉的相互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象三种特性;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相互补偿和联觉两种特性。

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现象。

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2.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1)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同时对比。

(2)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继时对比。

3.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也叫做感觉后效。

感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

(1)正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象叫正后象。

(2)负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象叫负后象。

4.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2015年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最新备考资料:第四章 学习心理(二)

2015年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最新备考资料:第四章 学习心理(二)

2015年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最新备考资料:第四章学习心理(二)文章来源:天津教师考试网教师资格QQ直播课堂2015天津教师招聘信息天津市人才服务中心网第二节学习策略一、概述(一)含义&特点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

——名词解释特点:操作性和监控性(学习策略的基本特征)的有机统一;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

(二)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自我调节学习:指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的,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

学生要进行自我调节学习,必须具备四个条件:a.能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b.能够意识到自己拥有的学习策略并确信他对自己学习的价值;c.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自我调节学习;d.具有为自己学习的意识、愿望与动机,并把学业作为一个积极的过程去探究、追求与享受。

二、分类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认知策略是信息加工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则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填空题★★(一)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

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1.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言语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学习方法。

它是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常用的复述策略有:在复述时间上,采用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在复述的次数上,强调过度学习;再复述的方法上,包括排除相互干扰、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复习形式多样化等。

——名词解释、填空2.精加工策略——填空、名词解释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它常被描述成一种理解记忆策略,其要旨在于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

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集锦四:学习心理

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集锦四:学习心理

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集锦四:学习心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集锦四:学习心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学习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015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基础》考试辅导

2015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基础》考试辅导

2015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考试教育心理学基础》《教育心理学基础辅导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的核心)(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1、教学系统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2、学习与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内容3、学习与教学的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4、学与教过程的五因素和三过程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五种因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这些作用往往互相交织在一起。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创、发展、成熟、完善四个阶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也称为《教育人类学》),被誉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2)1877年,俄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者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这对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4)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陕西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最新备考资料:第四章
学习心理(二)
第二节学习策略
一、概述
(一)含义&特点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

——名词解释
特点:操作性和监控性(学习策略的基本特征)的有机统一;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

(二)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
自我调节学习:指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的,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

学生要进行自我调节学习,必须具备四个条件:a.能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b.能够意识到自己拥有的学习策略并确信他对自己学习的价值;c.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自我调节学习;d.具有为自己学习的意识、愿望与动机,并把学业作为一个积极的过程去探究、追求与享受。

二、分类
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认知策略是信息加工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则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填空题
★★(一)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

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1.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言语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学习方法。

它是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常用的复述策略有:在复述时间上,采用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在复述的次数上,强调过度学习;再复述的方法上,包括排除相互干扰、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复习形式多样化等。

——名词解释、填空
2.精加工策略——填空、名词解释
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它常被描述成一种理解记忆策略,其要旨在于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

联系越多,能够回忆出信息原貌的途径就越多,即提取的线索就越多。

精加工越深入越细致,回忆就越容易。

具体来说,精加工策略有以下几种: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

3.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指: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

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一种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

★(二)元认知策略
1.元认知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调节,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

2.元认知策略
学习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大致可分为三种: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三)资源管理策略
1.时间管理策略:应做到:a.统筹安排学习时间;b.高效利用最佳时间;c.灵活运用零碎时间。

2.环境管理策略。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具有重要作用。

3.努力管理策略。

为了使学生维持自己的意志努力,需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激励。

包括:激发内在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信念、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调节成败的标准、正确归因、自我奖励等。

4.学业求助策略。

学业求助不是自身能力缺乏的表现,而是获取知识、增长能力的一种途径,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

三、学习策略的训练
(一)学习策略的原则——简答题
1.主体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

3.特定性原则。

4.生成性原则。

5.有效监控原则。

6.个人效能感原则。

(二)学习策略的教学——简答题
1.注重对元认知监控和调节的训练。

2.有效运用教学反馈。

3.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

?wt.mc_id=bk105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