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主义发展观与非理性主义发展观探索
西方非理性主义
第十一章 西方非理性主义西方哲学自文艺复兴以来呈现出三个发展阶段,即近代哲学、现代哲学和后现代哲学。
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是这三个哲学发展阶段的重要表征。
由理性主义向非理性主义的演变及其向反理性主义的演进,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
本章主要对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演变进行逻辑的分析和揭示。
非理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思潮,是与理性主义根本对立的。
现代西方不少哲学家一反西方理性主义传统,把哲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转向非理性问题,宣扬非理性主义,形成了较全面和系统的非理性主义思潮。
一、 西方非理性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西方非理性主义从19世纪初兴起,20世纪中叶达到鼎盛,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后现代主义哲学中得到了延伸和发展。
这种社会思潮与传统哲学思想、时代背景都有着直接的联系。
由理性主义向非理性主义的逻辑演变,体现了哲学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方向转换和主题转换,深刻揭示了西方现实社会及处于那个时代的人的心理状态,当然现代西方哲学家个人对人生的透视和对生活的体验也会融合在这种理论思潮的发展中。
1.西方非理性主义的产生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实质上是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危机在哲学上的折射和反映。
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是当时社会历史和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当时影响颇大的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
(1)非理性主义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非理性主义的普遍确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至此开始,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出现高度激化,两次世界大战正是这种矛盾激化的产物。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暴露了某些人以强凌弱、称霸世界的野心,从而使人们对用理性和科学建立起来的现代社会文明产生了怀疑。
不但如此,人们还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惨状:流血、牺牲、毁灭、无家可归……它使人们看到,社会的表面稳定、安全和物质进步,同一切人间事物一样,都是建立在空无的基础之上的,以至于欧洲人像面对一个陌生人一样面对自己。
经济危机和精神危机的双重袭来,特别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变化,引起了人们在精神和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不仅削弱了人的理性信念,而且在一些具有忧患意识的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形成了非理性主义的认识和心理基础。
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异同
前言纵观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从古希腊哲学时期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理性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进步,直到19世纪的下半叶开始,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对理性主义进行了反驳。
并由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尼采以及柏格森等所继承和发扬。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后现代主义运动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掀起了新的高潮。
虽然后现代主义是对非理性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它比非理性主义走得更远,对于理性主义的批判更加激烈。
由理性主义到现代非理性主义再到后来的后现代非理性主义的演变,必然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性,但是它们在认识论、价值观、本体论以及人性论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观点。
故而,寻求西方哲学史中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并进行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非理性主义的源与流非理性主义一直处于理性主义的附加位置,直到19世纪的下半叶才得到了改变。
叔本华的生存意识对非理性主义进行了开创,他认为对生存意志的认识与把握主要是依靠生存意志的本身,即非理性的“直觉”和“感觉”;柏格森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一种非理性的生命变得;尼采则把理性比喻为耀眼且明亮的太阳神,把情感、意志等非理性主义比喻成沉醉于狂灌的酒神;萨特认为人的发展与进步都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对自由有着绝对的责任。
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西方社会,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由于各种运动的掀起,例如妇女解放运动、学生造反运动、黑人民权运动等的影响,西方社会产生了比较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比非理性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反驳更加猛烈,发扬的是一种流浪天涯、飘忽不定的哲学观。
认为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无论是理性还是非理性,都没有确定性的本体论。
其中最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者包括有拉康、福柯、罗蒂、德里达等,其哲学思想都对传统哲学进行瓦解、反对和解构,他们推崇的是一种模糊不清、破碎而又多元化的哲学思想。
德里达认为自己无论是空间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一个流浪家,它将非理性主义的理性方法和理性主义的中心理性传统都进行了全盘扫荡;福柯利用对思想教材的分析,认为理性的标准在于社会实践和政治力量,并不是靠自身的权威性;罗蒂则主张摒弃一切的“无镜哲学”,解构传统哲学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主张哲学应该与艺术、政治、文学及其他领域和谐共处、相互平等。
自考公共政策简答题资料
公共政策(简答)1.简述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答:(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
(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2.简述中国古代政策研究发达的原因?答:(1)我国古代一个有一个王朝赓续相传,但在政权更迭中宗教不能为一个政权的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提供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又强烈地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政治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为政策建议、政策选择、政策评估、政策咨询做了一定的安排。
(2)我国古代早在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度。
一代又一代读书人怀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热切期望,踏上“读书做官”的人生历程。
知识分子既然以读书为做官的准备阶段,所以很自然的就会关注政府的运作,热衷于“议政”;另外朝廷在读书人做官的入口处还注重考核他们的对策和施政能力。
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府政策的强大动力。
3.简述克劳塞维茨对政策研究的主要贡献?答:(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认为应当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一条完全由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锁链,并把每一个战斗都看成这条锁链中的一个环节。
(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克劳塞维茨所做的战略要素分析为正常研究中的因素分析提供了一个典范。
(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4.简述马克斯•韦伯对政策研究的主要贡献?答:(1)他的理论中的文化解释、价值关联和价值分析对公共政策学的后行为主义时期研究中唱到的价值分析和伦理考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2)他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含两个基础因素:动机和目标。
理性与非理性
如何理解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知识点: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参考答案: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是人类认识活动结构中不可分离的两个部分。
“非理性”是相对于理性而言的。
理性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理性是指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认识形式;狭义的理性则是指作为认识过程高级阶段的理性认识,仅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
狭义的理性与感性相对;广义的理性包含狭义的理性,它与非理性相对。
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
非理性因素,本身并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动和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这些非理性因素给人的认识活动、认识过程提供了动力、动因和调节控制的机制。
理解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关键是理解它们之间所存在的辩证关系。
在认识过程的辩证内容的理解上,曾经出现过忽视或者否认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过分地强调理性认识和理性因素的作用的倾向。
但是近年来随着哲学认识论研究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潮的传播和影响,又出现了过分地强调非理性因素作用,从而淡化理性因素地位的倾向。
这两种倾向都是片面的,其特点是割裂了理性认识因素与非理性认识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但承认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不否认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在对待非理性因素问题上,既看到了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也看到它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
同西方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理性认识的因素和直觉、灵感、顿悟等非理性认识因素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演变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演变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的演变文兵(中国政法大学北京102249)[摘要]西方哲学自文艺复兴以来,呈现出三个发展阶段,及:近代哲学、现代哲学和后现代哲学。
本文认为,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是这三个哲学发展阶段的重要表征。
本文认为,由理性主义向非理性主义的演变及其向反理性主义的演进,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
本文对这种演化的逻辑进行了分析和揭示。
[关键词]理性、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反理性主义西方哲学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发展,因其不同的表现形态和理论内容,呈现出三个阶段,一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十九世纪中叶的近代哲学,二是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现代哲学,三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哲学,即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哲学。
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irrationalism)和反理性主义(anti-rationalism)是这三个哲学发展阶段的重要表征。
一.理性主义走向非理性主义转变传统理性主义向非理性主义的转变,有其社会历史的背景和科学发展的背景,但也有传统理性主义自身的局限。
传统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理论逻辑。
理性主义的理论内容较为丰富,但其核心观念则是肯定认识的确定性,肯定价值的普遍性,肯定历史的进步性。
但这种肯定中却存在着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却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新的情况下,为非理性主义所用。
1.传统理性主义的缺陷传统理性主义的缺陷之一是在认识论中坚持绝对的真理观。
传统理性主义坚信人们凭借着理性之光能够认识外在的世界,他们对达到知识的确定性是深信不疑的。
应该说这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往往把这种确定性又加以绝对化。
这种绝对化主要体现为,传统理性主义都把真理加以永恒化,认为对真理的认识过程不受任何客观的和主观的条件的制约。
例如,洛克认为意识犹如一面镜子,“不能改变,不能涂抹它面前各种物象在它以内所印的各种影象或观念似的”1。
洛克既排除了在认识过程中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又把真理看成了一次完成的。
从理性与非理性的整合来建构新的发展观
值之上 , 使理性成为不受 约束 的绝对原则 . 成为 自然 界、 社会 乃至人生 的惟一 的、 独断的诠 释方式 , 并力 图把 社会一切 生 话都理性化 、 技术化 这样 , 理性就从 人类肯定 、 发展 自身的
一
种 手段 变 成 为 目 的本 身 和 不 受 人 的 价 值 取 向约 束 的 力 量 {
关键 词 : 理性 ; 非理性 ; 理性主义发展 观 ; 非理性主艾发展观 ; 整合
中图分类 号 :8 0 文献标 识码 : B 2~ 5 A
文 章 编 号 :0 1 5 8 (0 2 0 0 2 10 9 2 0 )2— 0 6一O L 4
义. 就无 准作 为实践观念被纳人实践 的构成要件之 中 理性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2蚺
20 0 2年 3月
湘
潭
大
学
社
会
科
学
学
报
V- 2^ N ! J l M l 2I 2 _ r ) 0
S ca S in eJ u a l fXi1 tn Unvri o il c c o r a 。 a ga iesr e ] y
l 理 性 及 其 偏 弊
理 性 (ai a t, esn 哲 学 史 上 通 常 用 “表 示 推 出逻 rt a[y ra ) o i o 辑 结 论 的 认 识 的 阶 段 和能 力 的 范 畴 , 源于 拉 丁 文 rt 一 般 ai o 指概念 、 判断 、 理 等 思 维 活 动 . 区别 于 感 觉 、 志 、 推 以 意 情感 等 心 理 活 动 。在 欧 洲 中世 纪 . 督 教 束 缚 了 人 民 的 思 想 , 成 基 人 了“ ” 奴 隶 . 失去 了尊 严 、 神 的 人 自由 , 的理 性 没 有得 到 应 有 人 的发 挥 在 人 类 历 史 上 真 正 颂 扬 理 性 是从 启 蒙 运 动 开 始 , 在
非理性主义
非理性主义摘要:非理性主义是一种关于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哲学观点,拒绝了对人类行为的完全理性解释。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非理性主义的概念、起源和影响,并讨论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思想的意义。
1. 非理性主义的概念非理性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类行为的观点,认为人的思维和行为不总是完全由理性和逻辑所驱动。
相反,非理性主义主张,人类的决策和行为受到情感、直觉和习惯等非理性因素影响。
这种观点挑战了传统的理性主义观点,强调人类是情感和理性交织的存在,且非理性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非理性主义的起源非理性主义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心理学和哲学领域。
一些重要的思想家如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中存在潜意识的冲动和欲望,这些非理性的因素决定了个体的行为。
在后续的研究和思考中,非理性主义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思想流派,影响了哲学、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等领域。
3. 非理性主义的影响在当代社会,非理性主义的观点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在经济学中,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就部分基于对非理性因素的研究和理解。
人们的消费决策、投资行为等都受到情感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而非理性主义为解释这些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4. 现代社会中非理性主义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中,非理性主义的观点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复杂性。
它提醒了人们在决策和行为中要考虑非理性因素的存在,不仅仅依赖于逻辑和理性思考。
此外,非理性主义也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情感、直觉和个体差异等方面,在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结论非理性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哲学观点,强调了人类行为中非理性因素的存在和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加细致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复杂性,非理性主义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思考框架。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非理性主义的概念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进一步推动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科学的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的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的发展观是指科学的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向,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 实证主义原则:科学的发展观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以实证为基础,即建立在实际观察和实验数
据的基础上,追求客观真实性和可验证性。
2. 理性主义原则:科学的发展观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以理性思维为基础,注重逻辑性和思维的合
理性,避免片面主观的观点和情感偏见。
3. 进步性原则:科学的发展观认为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过程,追求知识的积累和理论的创新,不
断提高对世界的认识和改进人类生活。
4. 开放性原则:科学的发展观认为科学研究应该开放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合作,借鉴不同领域
的知识和方法,追求更综合和全面的认识。
5. 思辨性原则:科学的发展观认为科学研究应该具有思辨性,即要勇于挑战已有的观点和理论,敢于提出新的假设和解释,通过批判性思维来不断推进科学的进步。
总的来说,科学的发展观强调科学研究的实证性、理性性、进步性、开放性和思辨性,以促进
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理性主义史学浅论
理性主义史学浅论理性主义史学作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理性主义史学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深入理解这一史学流派的影响与价值。
背景介绍理性主义史学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时期,是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的产物。
这一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德国的赫尔德和法国的伏尔泰等,他们通过理性的方法对历史进行研究和解释,反对以往神学和形而上学的历史观。
在此背景下,理性主义史学成为了现代历史学的开端。
主要内容1、理性主义史学的理论主张理性主义史学主张将历史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强调运用理性思维和方法对历史进行研究。
这一学派认为,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规律,而人们可以通过对这些规律的揭示来理解历史的本质。
此外,理性主义史学还强调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的分析,以避免片面和主观的结论。
2、理性主义史学的研究对象理性主义史学的研究对象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这一学派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探究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以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此外,理性主义史学还注重对各种史料进行批判和考证,以确保历史研究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理性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理性主义史学在欧洲启蒙运动时期达到了巅峰,其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史学领域,还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然而,随着19世纪后半叶实证主义史学的兴起,理性主义史学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然而,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新文化史和后现代主义史学的兴起,理性主义史学得以重新被审视和研究。
结尾理性主义史学作为现代历史学的开端,其理论主张、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都体现了人类对历史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虽然理性主义史学的影响力在某些阶段有所减弱,但其价值与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当今多元化的历史研究中,理性主义史学所倡导的理性思考、全面分析和客观考证的原则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一、科学的定义和意义科学是一种以观察、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知识体系,通过研究现象和规律来揭示自然界的真相。
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学的发展模式2.1 经验主义模式经验主义模式是科学发展的最早阶段,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积累经验,从而逐步建立科学知识体系。
这种模式的代表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
2.2 理性主义模式理性主义模式强调通过理性思考和推理来发展科学。
代表性的科学家是笛卡尔,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理论,强调人类的理性思维能力。
2.3 实证主义模式实证主义模式强调通过实证研究来发展科学。
这种模式的代表是19世纪的自然科学家,如牛顿和达尔文。
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理论,并根据实证结果进行修正和发展。
2.4 综合主义模式综合主义模式是科学发展的现代模式,它综合了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的优点。
这种模式强调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复杂问题。
三、科学发展的动力3.1 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发展的动力之一是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人类天生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通过科学研究可以满足人们对世界的探索和理解的需求。
3.2 实用性需求科学发展的另一个动力是实用性需求。
科学研究的成果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人们面临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
3.3 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科学发展还受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驱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知识和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从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3.4 竞争和合作科学发展的动力还来自于科学界内部的竞争和合作。
科学家之间的竞争可以激发创新和进步的动力,而合作可以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四、科学发展的挑战和展望科学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伦理道德问题、资源限制和科学研究的复杂性。
然而,科学的未来仍然充满希望。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跨学科研究的发展,科学将能够更好地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什么是理性主义
什么是理性主义,我们如何理解理性主义理性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人类知识的来源主要来自于理性。
在理性主义中,真理和知识是通过纯粹理性的思考和推理得出的。
理性主义认为人类的知识和理解过程是通过理性思辨或推理得出的,而不是通过感官观察或经验得出的。
本文将从理性主义的历史背景、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理性主义的批判和理性主义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理性主义的历史背景理性主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认为真理和知识是通过纯粹理性的思考和推理得出的,而不是通过感官观察或经验得出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和知识是通过经验和感官观察得出的,但他也承认理性在认识和推理中的重要性。
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和哲学家如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也提出了关于理性主义的观点。
他们认为真理和知识来自上帝的启示和纯粹理性的思考。
在17世纪,理性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探讨。
主要的理性主义哲学家包括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人。
他们提出了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并且对存在论、认识论、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指理性主义所坚持的关于知识、真理和认识的基本原则。
以下是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1. 真理和知识是通过纯粹理性的思考和推理得出的,而不是通过感官观察或经验得出的。
2. 真理和知识是普遍的、必然的和不可否认的,它们是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
3. 真理和知识是可证明的,它们可以通过逻辑和推理来证明和验证。
4. 真理和知识是独立于经验的,它们是先验的,而不是后验的。
5. 真理和知识是有层次和结构的,它们可以通过逻辑和推理来建立和组织。
三、理性主义的批判尽管理性主义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贡献,但是它也受到了一些批判和质疑。
以下是一些对理性主义的批判:1. 理性主义无法解释一些经验和感官观察的知识,例如自然科学中的实验和观察。
2. 理性主义无法解释一些文化和历史差异,例如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理性主义知识点总结
理性主义知识点总结一、理性主义的起源和发展理性主义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认为真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且是超越感知经验的,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推理才能够获得真理。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等方面的理论,为后来理性主义哲学家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等人将基督教信仰与理性主义哲学相结合,发展了基督教理性主义学派。
这一时期的理性主义主要表现为探讨上帝和信仰问题,试图通过理性的探究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和上帝学的真理。
17世纪以后,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理性主义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哲学学派,代表性的哲学家有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兹等人。
这些哲学家试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推理,寻找宇宙的基本结构和法则,建立起一个纯粹的理性体系,从而解释世界的运行规律和存在意义。
18世纪以后,理性主义在德国达到了巅峰,康德、黑格尔和费希特等哲学家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理性主义的相关理论。
康德提出了批判哲学的观点,认为理性有其局限性,需要经验的支持才能够得出真实的知识。
黑格尔则在康德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思维体系,试图通过辩证法来解释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费希特则进一步拓展了黑格尔的思想,提出了精神和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并将自由意志与理性结合起来,对人类自由的概念进行了阐述。
二、理性主义的代表性人物1.柏拉图(约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哲学家,代表作品有《理想国》、《斐多》等,认为真理存在于理念之中,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推理才能够获得真理。
2.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古希腊哲学家,代表作品有《论语录》、《形而上学》等,提出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等方面的理论,为后来理性主义哲学家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3.笛卡尔(1596-1650年):法国哲学家,代表作品有《第一哲学沉思》、《梦想论》等,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思想,主张通过怀疑和推理来寻找真理。
论理性和非理性的辩证统一
论理性和非理性的辩证统一论理性和非理性的辩证统一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理性和非理性是辨证统一的,理性在二者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人的各种活动都需要理性的指导,同时也不能忽视非理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处理问题解决事情时,既要重视理性也要重视非理性。
关键词:理性;非理性;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有认识能力,而认识能力主要有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两部分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理性和非理性是辩证统一的。
弄清楚二者的关系对于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要弄清楚二者的关系,首先要要清楚理性和非理性的内涵。
首先就理性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对它进行阐述:第一,在存在论意义上,理性或与物质性相对应,或与动物性相对应,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实体,这种实体具有非凡的特质。
第二,在认识论意义上,理性思维是摆脱了对象的感性具体性和形象性,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和感性认识相对应而存在,作为高级的认识形式,它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征。
第三,在人的行为方式意义上,理性表现为人的自我约束能力。
对于非理性我们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第一,在存在论的意义上,非理性与人们的理智性灵魂或理性实体相对应的,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实体,这种实体具有理智无法穿越的神秘性质。
第二,在认识论意义上,所谓非理性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狭义地说,精神要素一般不以理性思维为基础,在主体结构中属于非理智、非认知的方面,因而被称为非理性的因素。
广义的看,非理性因素还包括认识能力中不能被逻辑思维的概念所包含的主体心理形式,如幻想、想象、猜测、顿悟、直觉、灵感等,也包含在非理性因素中。
我浏览了很多资料发现目前学界对于理性和非理性的探讨的方法大体上是相似的,他们都没有纯粹的对理性和非理性两个概念进行纯概念的探讨,而是把他们放在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两个哲学思潮中去探讨二者的关系,从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斗争中去研究理性和非理性,在对二者关系探讨之后得出的结论中也可以发现很多相似之处,那就是不管是提倡理性的价值还是重视非理性的价值,他们都没有把二者绝对的对立起来,都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的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都认为二者是辨证统一的。
西方史学史 复习整理
西方史学的发展阶段、研究对象和内容发展阶段:1.古典史学时期(BC5世纪------5世纪):即古代希腊罗马史学。
特点是神话和史诗盛行,以及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等有意识地历史学者。
形成了西方史学优良传统,影响深远。
2.基督教史学时期(5世纪-----13世纪):即中世纪史学。
特点是古典史学传统中断,受基督教神学史观制约,史学发展缓慢。
3.近代史学时期(14世纪----19世纪):特点是发展进程加快,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浪漫主义、客观主义、实证主义相继发展。
并在兰克时代形成独立学科。
4.现代史学时期(20世纪以来):特点是新史学思潮萌发,冲击传统史学。
口述史学、影视史学等出现。
对象:史学史是研究历史科学发生发展历史,以历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
主要任务为探讨历史学。
西方史学史主要针对西方历代史家的史学思想、对历史进程的认识、史观及史学理论构成等。
内容:1.史学思想(史观和史学理论) 2.西方史家所处时代和历史环境以及史家作风。
(历史思想家、历史著作家、历史编纂家、历史文学家) 3.西方史学流派荷马史诗(名词解释)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古希腊社会情况,实质反映了迈锡尼文明。
特点为追求英雄主义和英雄史观,保留大量资料,反映了历史观念和人本主义观念。
希罗多德对西方史学的贡献及其史学特色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学家,西方首部史著《历史》一书作者,西方史学的奠基人,被誉为史学之父。
贡献:1.他创造了一种历史记述新体裁----历史叙述体。
其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核心,记事连贯,叙事生动,有较大灵活性。
这对于西方史学影响深远。
2.《历史》为西方最早的史书,在西方史学开创了作史传统。
他本人亦为史学之父。
3.创建了社会文化史传统。
其特点为宽宏丰富,广采博收,《历史》即西方史学最早的社会文化史著作。
4.对历史的探究、存疑和批判精神。
书中多为作者亲身调研,并初步运用历史批判方法,采用客观主义态度,辨别史料真伪。
浅谈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浅谈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摘要:从古希腊哲学开始,理性的概念就开始崭露头角。
理性主义作为西方哲学思想的主流一直持续发展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
但是从19世纪的下半叶开始,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对理性主义的主导地位产生了强烈冲击。
它在批判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且试图瓦解之前理性主义对西方哲学的主导。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之间必然存在着认识论、本体论、历史观等方面的不同,但是纵观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哲学态度由理性主义到现代非理性主义再到后来的后现代非理性主义的演变,其内在也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性。
关键词:西方哲学,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理性主义在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从哲学最早期的发源时期古希腊哲学到哲学思想繁盛的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理性主义的位置不断被推进,其理论也逐步被完善。
直至19世纪下半叶,理性主义仍居于西方哲学的主导地位。
在此之后兴起了非理性主义,冲击了理性主义的位置。
非理性主义不是无源之水,其理论主要是针对理性主义的观点进行批判、反驳,非理性主义在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等哲学家那里得到了发扬。
20世纪60年代末,后现代主义者再次掀起了批判传统理性主义的热潮。
后现代主义不单是对非理性主义的继承,而且它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加倍深入。
就此而言,后现代主义是非理性主义理论继续发展与延伸。
由理性主义处于哲学殿堂中高居不下的地位发展到非理性主义的出现冲击理性主义的地位,再到后现代主义猛烈批判理性主义的演进过程看,其内在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性和逻辑性。
而且,三者在本体论、认识论等方面的理解阐释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性。
故而,根究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对西方哲学研究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西方哲学的研究者和学习者而言也是一项要务。
一、理性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理性概念在西方哲学发展进程中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
在那个哲学之源的最初阶段,理性主义便有了全面发展,成为西方哲学理性思想取之不尽的源泉。
其间逻各斯和努斯两大概念的提出,是理性思想的彰显,为理性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的思考方向;苏格拉底对善的追问,对灵魂的思考是以理性为根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人的灵魂包括理性、勇气和欲望三个部分,灵魂特有的和基本的东西正是理性。
西方哲学史中的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探究
西方哲学史中的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西方哲学史中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之间的关系。
首先从古希腊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对立开始讨论,然后探讨启蒙运动对理性主义的推动,接着分析存在主义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想。
在现代哲学中,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辩证关系成为重要议题。
最后对西方哲学史中其他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进行探讨。
通过总结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发展与交融,以及对今日的启示,本文呼吁读者反思并尊重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共存和对话。
【关键词】古希腊哲学,启蒙运动,存在主义哲学,现代哲学,非理性主义,理性主义,交融,发展,探讨,对立,辩证关系,启示。
1. 引言1.1 西方哲学史中的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探究在西方哲学史中,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这两种哲学思想代表了对于人类认知和理解世界的不同方式,也体现了人类在思考和探索之间的不同取向。
非理性主义强调直觉、情感和信仰等非理性因素在认识和思考中的重要性,而理性主义则主张逻辑、证据和理性推理在思考和认识中的至关重要地位。
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对立在古希腊哲学中便有所体现。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代表了理性主义的观点,认为通过逻辑和理性推理可以获得真理和智慧;而诸如毕达哥拉斯和赫拉克利特等非理性主义哲学家则更加关注直觉和神秘经验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启蒙运动对理性主义的推动使得理性主义在17世纪和18世纪达到了巅峰。
启蒙运动强调人类理性的自主性和重要性,呼吁人们通过理性思考解决问题和追求真理。
存在主义哲学的兴起又重新引起了对非理性主义的关注。
存在主义哲学家如基尔凯郭尔和萨特主张人类存在的本质是荒诞无常的,理性无法全面解释人类的存在和行为,因此非理性主义在现代哲学中重新获得了一定的地位。
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中交互影响、相互补充,二者的辩证关系展现了人类对于认知和理解世界的多元思考方式。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从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互补关系中找到一定的启示,以更全面的视角来理解人类认知和行为的本质。
西方认识论传统的发展趋势
西方认识论传统的发展趋势西方的认识论传统源远流长,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演变。
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论的核心问题和观点也有所变化。
以下是西方认识论传统的主要发展趋势:第一阶段:古代哲学和中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认识论的贡献是西方哲学和认识论传统的重要基石。
柏拉图认为,真理是通过理性推理和直觉来获得的,而非通过感觉经验。
亚里士多德则将重点放在经验和感觉的重要性上,认为感官是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
在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对认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神秘主义者贝尔纳丁、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等人提出了通过信仰和灵感来获得真知的观点。
第二阶段:现代哲学近代哲学家笛卡尔的“怀疑主义”和他的“方法论怀疑”对西方认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笛卡尔认为,只有通过怀疑所有已知的事物,然后逐一推导,才能确定真理。
休谟的经验主义成为认识论的另一重要理论。
休谟认为,人的知识和经验是通过感官经验积累的,并且所有的知识都来自感觉和经验,因此没有固定的、不变的真理存在。
康德试图解决笛卡尔和休谟的观点之间的矛盾。
他将精神活动分为经验性的事物和理性的事物,认为我们在感知经验世界的同时,也用理性活动对其进行解释。
第三阶段:现代科学和后现代主义科学的发展成为认识论的重要推动力。
科学方法强调通过实证研究和验证来寻求真理,这对认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休谟的经验主义也对科学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科学实证依赖于感官经验的观察和实验。
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的思想风潮兴起,对传统认识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现代认识论过于关注确定性和客观性,忽视了主观和文化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他们提出了相对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观点,强调知识是社会和语言的产物。
第四阶段: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近年来,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对认识论传统产生了新的挑战。
认知科学试图解释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的本质,神经科学研究人脑的功能和结构,这些都对我们对认识和思维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管理的理性和非理性
论管理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原文出处】改革与战略【原文页号】67~72【原文日期】1996年02月00日【作者】都星汉【纲目号】思维的方法与艺术一、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经历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科学、企业文化等阶段,从本质上讲,管理理论和实践可归纳为二类,一个是“理性管理”,一个是“非理性管理”。
两者在管理的前提、管理的内容和管理的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对立或较大差距,二者是此一时,彼一时,不同时期管理的重心往往倾向一边,理性管理和非理性管理很难统一。
科学管理——理性管理。
本世纪初出现的泰勒“科学管理作为一种系统的管理体制,是由(1)时间和动作研究,(2)任务管理,(3 )职能化管理这三部分构成的”〔1〕。
科学管理法强调“效率的决定因素不是经营者的个人经验和感觉之类的人的因素,而是形成基于科学原理的系统的管理体制”〔2〕。
与泰勒并驾齐驱的经营管理论的创始人昂里·法约尔不仅将经营活动中管理与其它职能(技术、营业、财务、保养、会计)区分开来,而且明确将管理职能规定为计划、组织、指挥、调节、控制。
这种古典管理理论前提是假定人是有理性的。
即:追求最大限度利润的企业家和争取最大限度工资收入而出卖劳动力的工人都是“经济人”。
事实证明,古典管理理论通过将生产技术的合理化、管理机构和管理程序公式化等手段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开创了理性管理的先河。
行为科学——非理性管理。
梅奥以霍桑实验的结果向泰勒主义发出诘难,认为“经济人”假设并不全面,经济动机并不是人的行为唯一动机,并提出“社会人”的假设:在社会上活动的人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一集团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是社会存在,“社会人”不仅要求在社会上寻求收入的源泉,而且作为人,他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定和归属感,所谓社会人,是指作为集团的一员而行动,以这种人类的社会需要动机的有关人的假设,霍桑实验表明:尽管工资和休息时间等作业条件发生了变化,但生产效率仍然继续提高,这种现象只有根据把组织中的人不是作为“经济人”而是作为“社会人”这种新的假设才能得到解释,西方学者注意到了人除了物质需求之外还要其它诸如情感、友谊、自尊等非理性需求,人际关系论首次将非理性纳入经营管理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 y i al s s on Raton i m ev opm en d Non— aton i m i al s D el t an r i al s D ev opm en i poi t el tV ew ns
ZH U Chu n hui
( n tt t f M a x s io o h n i a S M o e n z to I s iu e o r i t Ph l s p y a d Ch n ’ d r ia i n, Zh n s a n v r i y, u n d n u n z o 0 7 o g h n U i e s t G a g o g G a g h u 51 2 5,Chi a n )
维普资讯
20 0 2年 第 3期 第 1 0卷 ( 2 总 7期 )
上 海 交通 大 学 学报 ( 科 版 ) 社
J OURN Al OF S TU ( c a c e c ii n) J So i lS i n e Ed .No U .2
理 性 主 义 发 展 观 与 非 理 性 主 义 发 展 观 探 索
朱 春 辉
( 山大学 马 克思 主 义哲 学 与 中国现 代化 研究 所 , 东 广州 50 7 ) 中 广 1 2 5
摘 要 : 性 主 义 发 展 观 与 非 理 性 主 义 发展 观 有 明 显 的 偏 见 。 只 有 把 理 性 主 义 发 展 观 和 非 理 理
性 主 义发 展 观 整 合 才 能 建 构 出我 们 时 代 新 的发 展 观 。新 的发 展 观 是 一 种 以 人 为 中心 的 、 经 济 发 以 展 为 关 键 的 、 持 续 的 、 放 的 、 样 性 的 发 展 观 , 一 种 创 新 的 发 展 观 。 它 强 调 人 与 自然 、 与 社 可 开 多 是 人
i e e o m e t v e p i t w ih a c n e fp r o s,a s s e i e e o m e t v e p i t t e f sad v lp n iw o n t e t r o e s n y t m cd v lp n i w o n s wi h a k y o
Abst ac r t:R a i tonals dev opm e vi wpoi s i m el nt e nt an non r t ona i m ve opm ent i d ai ls de l v ewpoi s l o nt a s hav t m s l es e he e v ’obvi ous di a s dvan a s O nl o t ge . y c oper i atona im ve opm ent vi w poi s and aton of r i ls de l e nt non r tonals de l ai i m ve opm ent vi wpoi s an c e nt c ons r c t u t our tm e ’and ne dev opm e e poi s I i s w el nt vi w nt . t
会 、 自身的 协 调 发 展 。新 的 发展 观 是 马 克 思主 义社 会 发 展 理 论 的 具 体 应 用 。 人
关 键 词 : 性 主 义 发 展 观 ; 理 性 主 义 发 展 观 ; 合 ; 克 思 主 义 发 展 观 理 非 整 马 中 图分 类 号 : 2 K0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7 9 2 0 0 —0 20 1 0 0 5( 0 2) 3 0 6 — 4
e ono i de l c m c ve opm e nt,a us a nabl d el s t i e ev opm e v ewpoi nt i nt,bei g n a ope a r ous vi w p nt,a n nd va i e oi n i nnova i ve opm ent vi wpoi . I e phas z s an i por a r e on r ony de l ton de l e nt t m ie m t nt ol ha m ve opm e be w e n nt t e pe s r ons and nat e,pe s ur r ons nd s i t a oc e y,pe s r ons an pe s d r ons. T he new de el v opm e vi w p nt e nt e oi s ar i ogr di aphi pplc ton oft he y of M a xi t s ci ve opm ent i ca i a i he t or r s o alde l v ewpoi s. nt Key w or ds:r i als ve opm e e aton i m de l nt vi wpoi nt;non— atonals de r i i m vel m e e poi op ntvi w nt;c oope a r ton;M a xi t de l i r s ve opm ent i v ewpoi s nt
亮 一 切黑 暗 角落 , 除与 自己相矛 盾 的存 在物 , 清 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