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

合集下载

分级诊疗制度最全

分级诊疗制度最全

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国际分级诊疗的实践经验
英国模式
英国实行家庭医生制度,通过全科医生作为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提 供者,实现了疾病的分级诊疗和社区首诊。
美国模式
美国实行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通过多学科协作的方式, 实现了疾病的综合诊疗和分级管理。
日本模式
日本实行以疾病为中心的分级诊疗制度,通过医院和诊所之间的协作 关系,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该市通过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服务范围,建立了分级诊疗制度,有效推动了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 和利用。
详细描述
该市在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过程中,重点加强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和建设,强化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 。同时,通过建立上下联动、双向转诊机制,实现了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有效协同和资源共享。该制度的实施, 不仅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也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01
制定严格的分级诊疗标准和程序
通过制定详细的分级诊疗标准和程序,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
职责,确保患者能够根据病情需要得到及时、合理的医疗服务。
02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水平、人才队伍素质,以及对其开展特色
专科、康复、护理等医疗服务给予政策倾斜,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案例二:某省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总结词
该省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建设了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实现了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 同。
详细描述
该省在建设分级诊疗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患者 信息、诊疗记录、检查结果等数据的共享和业务协同。通过该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 诊疗水平,也方便了患者就医和转诊。

分级诊疗政策体系

分级诊疗政策体系

分级诊疗政策体系是指通过建立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引导患者合理就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和上下联动的一种医疗管理模式。

在我国,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举措。

建立分级诊疗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层首诊: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实现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合理分配。

2. 双向转诊:完善转诊程序,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实现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

3. 急慢分治:完善亚急性、慢性病服务体系,将度过急性期患者从三级医院转出,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

4. 上下联动:在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分工协作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5.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布局合理、层级优化、功能完善、协同联动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6. 服务网络:通过统筹城乡医疗资源,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职责分工,完善医疗服务价格机制,改革医保支付制度等,实现医疗服务体系的优化和整合。

7. 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运行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解读

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解读

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解读近年来,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大医院过度拥挤、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推出了医院分级诊疗政策。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带您了解这一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意义。

一、什么是医院分级诊疗?医院分级诊疗是指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疗需求,将医疗服务分为不同级别,患者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有序转诊和就诊。

具体来说,就是将医疗资源分为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各级医院承担不同的医疗服务功能,实现患者合理流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二、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1.基层首诊: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基层医疗机构负责初步诊断和治疗。

如果病情需要,基层医疗机构会向上级医院转诊患者。

2.双向转诊: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后,如有需要,可转诊至上级医院。

而在上级医院治疗结束后,患者应返回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康复和后续治疗。

3.急慢分治:将医疗服务分为急诊和慢性病治疗两部分。

急诊服务主要由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慢性病治疗则由上级医院负责。

4.上下联动:建立上下级医院之间的联动机制,上级医院要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培训和指导,基层医疗机构要为上级医院提供患者信息和服务反馈。

5.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医院分级诊疗,实现医疗资源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合理分配,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三、医院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的意义1.缓解大医院拥挤:通过引导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减轻大医院的就诊压力,提高大医院的服务质量。

2.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基层医疗机构将成为患者就诊的首选,促使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患者需求。

3.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医院分级诊疗有助于医疗资源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合理分配,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4.降低患者医疗负担: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费用相对较低,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

5.促进医疗质量提升:各级医疗机构将根据自身功能定位,专注于各自领域的医疗服务,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

医院分级诊疗制度

医院分级诊疗制度

医院分级诊疗制度一、前言为了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医疗服务的质量,我院特订立本《医院分级诊疗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的分级诊疗工作,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医患良好互动,予以患者最合适的诊疗服务,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

二、等级划分依据医院综合实力和医疗技术水平,我院将医院分为三级,具体划分如下:2.1 三级医院三级医院是我院具有国内领先的医疗技术水平和专科服务水平,医疗设备齐全,综合实力较强的医疗机构。

三级医院承当重点疑难病症的诊治,具备较高的医疗科研和人才培养本领。

2.2 二级医院二级医院是我院具备较强的基础医疗服务本领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医疗机构。

二级医院能够供应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服务,并开展肯定范围的专科诊疗。

2.3 一级医院一级医院是我院基层医疗服务网络的紧要构成部分,重要承当社区卫生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工作,具有基本的医疗资源供应及转诊服务本领。

三、医院分级诊疗具体要求为了落实医院分级诊疗制度,供应适合患者就诊的医疗服务,我院订立如下具体要求:3.1 三级医院•三级医院要配备国内领先的医疗技术和专业设备,承当重点疑难病症的诊治任务。

•三级医院要设有相应的疑难病症诊治专科,建立完善的医患协作机制,供应个性化、综合化的医疗服务。

•三级医院要加强与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的合作,推动医共体建设,优化患者的转诊和转诊回转服务。

3.2 二级医院•二级医院要配备较强的基础医疗服务本领和医疗技术水平,供应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服务。

•二级医院要设有多个专科门诊,开展相应的专科诊疗服务,供应疑难病症的咨询和转诊服务。

•二级医院要加强与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沟通协作,优化患者的就诊路径,鼓舞适度分级就医。

3.3 一级医院•一级医院是基层医疗服务的紧要构成部分,要保证基本的医疗资源供应及转诊服务本领。

•一级医院要供应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工作。

•一级医院要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协作,推动分级诊疗工作,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减轻三级医院的就诊压力。

分级诊疗政策解读

分级诊疗政策解读

分级诊疗政策解读分级诊疗政策是指根据疾病的种类、病情的轻重缓急等不同情况,将医院、医务人员和医疗资源分为不同层级,使患者能够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和医生进行就诊。

这种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分流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是中国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分级诊疗政策的背景分级诊疗政策的出台有其深刻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传统的医疗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此外,大城市医院人满为患,挂号难、看病难的问题愈发突出,矛盾逐渐暴露,急需改革医疗保健模式。

因此,中国政府开始实施分级诊疗政策,并逐步推广。

二、分级诊疗政策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要以科学的医疗理念为指导,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合理分流医疗资源,保证患者的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2.公平公正原则分级诊疗政策应当保证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保障患者的医疗权益,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

3.知情权原则分级诊疗政策要求医生在为患者就诊前,应当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的严重性,以便患者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当的医疗机构和医生进行治疗。

4.就近原则分级诊疗政策要尽量让患者就近就医,减少患者的奔波就医时间和花销,提高医疗效率。

三、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1.确立分级诊疗政策的目标分级诊疗政策实施的目标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为了实现分级诊疗政策的目标,需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提高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3.完善医保政策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必然需要配套的医保政策支持,以保障患者的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这就需要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

什么是分级诊疗?你了解吗

什么是分级诊疗?你了解吗

什么是分级诊疗?你了解吗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号难求,而基层医疗机构和一些小医院却门可罗雀,难以维持。

为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分级诊疗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医改深化的关键词。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申要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这一硬性指标。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2017年将在85%地市级城市全面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

1、分级诊疗分级医疗,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治疗,疑难病、危重病在城市大医院治疗,各有所长,逐步实现专业化。

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旨在扭转当前不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格局,解决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围绕城乡协同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依托广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探索合理配置资源、有效盘活存量、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架构,推动党和政府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所做出承诺的实现。

分级诊疗制度显著特点分级诊疗的显著特点是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新格局。

基层首诊是什么基层首诊是指当地群众看病时,就近选择居住地或发病时地域所在地的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就医。

实施基层首诊有什么意义实施基层首诊是进一步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民生工程,有利于方便居民就近就医,有利于推进合理诊疗,有利于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有利于确保城乡居民医保基本金安全。

双向转诊制度双向转诊制度,简而言之就是“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

是指对于只需进行后续治疗、疾病监测、康复指导,护理等服务的患者,医院应结合患者意愿,宣传、鼓励、动员患者转入相应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下级医院完成后续康复治疗。

分级诊疗ppt课件

分级诊疗ppt课件

建立统一的电子病历系统,实现患者 信息的共享和传递,提高诊疗效率。
开发移动医疗应用,方便患者随时随 地获取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服务可及 性。
健康信息平台
建立区域健康信息平台,整合各类健 康数据,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支持 。
04
分级诊疗的效果评价
分级诊疗的效果指标
诊疗效率指标
衡量分级诊疗体系中各级医 疗机构的工作效率和诊疗质 量,包括平均住院时间、平 均处方费用等。
能够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分级诊疗的背景
总结词
分级诊疗制度的提出和实施,是基于我国医疗资源分 布不均、医疗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的现实背景。
详细描述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较为突出,大医院拥有 丰富的医疗资源和优秀的技术人才,而基层医疗机构 则相对薄弱。这导致许多患者盲目涌向大医院,不仅 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使得基层医疗机构 得不到有效利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提出了分 级诊疗制度,旨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 效率和质量。
提升患者满意度
通过优化就诊流程、提高医生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等措施 ,分级诊疗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 和忠诚度。
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分级诊疗能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床位使用率和设备配 置效率,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和过度集中,促进医疗服务 的公平可及。
05
分级诊疗的挑战与对策
分级诊疗面临的挑战
分级诊疗的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化医疗服务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 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
动分级诊疗的智能化发展。
跨区域医疗联合体
通过建立跨区域的医疗联合体, 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提升分级诊疗的整体效果。

分级诊疗工作制度内容包括

分级诊疗工作制度内容包括

分级诊疗工作制度是指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将医疗机构进行分级,使各级医疗机构分工明确,各自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工作,从而实现患者到基层首诊和上下级医院双向转诊的合理就医格局。

分级诊疗制度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以下是分级诊疗工作制度的内容详述。

一、基层首诊1. 基层医疗机构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负责为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疾病患者提供基础性医疗服务。

2. 基层医疗机构应配备相应的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具备基本的诊断、治疗和转诊能力。

3. 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首诊负责制度,对首诊患者进行全面的诊疗和评估,确保患者得到合理、及时的救治。

4. 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与上级医疗机构的联系和协作,对诊断不明确或治疗难度较大的患者,应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

二、双向转诊1. 双向转诊是指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后,如需要进一步检查、治疗或康复,可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患者在上级医疗机构治疗稳定后,可转回基层医疗机构继续康复治疗。

2. 双向转诊应遵循患者自愿、保证安全的原则,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应密切合作,确保患者转诊过程中的安全和便利。

3. 基层医疗机构在转诊患者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转诊必要性,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4. 上级医疗机构在接收转诊患者后,应尽快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在病情稳定后,将患者转回基层医疗机构。

三、急慢分治1. 急慢分治是指根据疾病的急慢程度,将患者分别安排在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就诊。

2. 基层医疗机构主要负责慢性疾病、常见病的诊疗和康复,上级医疗机构主要负责急性病、重症患者的救治。

3. 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急性病发作应急预案,对急性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必要时立即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

4. 上级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急性病的救治能力,提高救治水平,确保患者得到及时、高效的救治。

四、上下联动1. 上下联动是指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分级诊疗制度(最全)

分级诊疗制度(最全)

分级诊疗2014年9月17日,四川省卫计委、省发改委等6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2014年10月起全面实施。

目标是将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宣传等手段,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力争在2015年实现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1名全科医生。

实施路径:在医疗服务方面,将双向转诊作为关键环节,明确了9种可转往上级医院治疗的情况。

新农合政策方面,完善县外转诊和备案制度,除急诊外未履行转院手续的越级诊治原则上不予报销。

城镇医保政策方面,对于按规定履行了转诊手续的参保人员转诊后住院报销比例提高3%~5%。

一、分级诊疗的含义所谓分级医疗,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各有所长,逐步实现专业化。

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新格局。

大医院由此可“减负”,没有简单病例的重复,可将主要精力放在疑难危重疾病方面,有利于医学水平的进步。

基层医疗机构可获得大量常见病、多发病人,大量的病例也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好的为人们的健康服务,步入良性循环。

具体措施如下:1、加快县、乡、村三级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改革,要做到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群众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建立健全社区卫生中心、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理顺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鼓励大医院与区县医院协作联合。

2、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大医院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加大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医院分级诊疗方案例文(四篇)

医院分级诊疗方案例文(四篇)

医院分级诊疗方案例文____年医院分级诊疗方案的制定,旨在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实现分级诊疗的目标。

根据国家卫健委关于分级诊疗制度的相关政策文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参考方案。

一、分级诊疗标准:1. 一级医院:提供全科诊疗服务,能够对常见病、多发病给予诊断和治疗。

2. 二级医院:在一级医院的基础上,增加了专科医疗服务,可对专科疑难病症进行诊断和治疗。

3. 三级医院:在二级医院的基础上,增加了高级专科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可处理罕见病、疑难病症及各类急危重症。

二、分级诊疗流程:1. 患者可根据病情自行选择就医医疗机构,也可按医生建议进行就诊。

2. 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就医流程,明确诊疗等级,及时转诊。

3. 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机制,实现患者的无缝转诊,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分级诊疗服务内容:1. 一级医院:提供门诊、住院、体检等基础医疗服务,能够基本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2. 二级医院:在一级医院的基础上,增加了专科门诊、手术等服务,提供更专业化的医疗服务。

3. 三级医院:在二级医院的基础上,增加了重症监护、介入治疗等高级医疗技术服务,能够应对各类疑难病症。

四、分级诊疗的优势:1. 可有效分流患者,减轻了大医院的就医压力,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

2. 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让患者得到更加合理的医疗服务。

3. 可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误诊漏诊的风险,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综上所述,____年医院分级诊疗方案的参考内容应当包括分级诊疗标准、流程、服务内容以及分级诊疗的优势等方面,以实现医疗服务的高效优质化,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提高就医体验。

医院分级诊疗方案例文(二)第一章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医疗资源面临巨大压力,传统的就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就医效率和医疗质量,我国决定推行医院分级诊疗制度。

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一、引言分级诊疗工作是指根据医疗资源和疾病诊疗的需要,将医疗机构按照不同层次和功能划分,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分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为了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顺利实施,本文将介绍分级诊疗工作的目标、原则以及具体实施方案。

二、目标1. 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分级诊疗工作旨在将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到基层医疗机构,方便病患就近就医,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得性。

2. 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分级诊疗工作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引导患者就医行为,推动医疗机构提供更加规范、科学、高效的医疗服务,提高诊疗质量。

3. 控制医疗费用: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合理引导患者就医行为,减少过度就医和不必要的住院,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三、实施原则1. 分级划定原则: 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设备设施、人员队伍等因素,将医疗机构划分为不同的级别,确定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范围和功能。

2. 推动科学诊疗: 科学诊断是分级诊疗工作的基础,医疗机构应按照规范化诊疗流程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3. 强化医联体建设: 建立医联体,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4. 引导就医行为: 通过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规划和导诊制度,引导患者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就医,减少过度就医和门诊住院转化。

5. 完善医保支付机制: 与医保部门合作,建立分级诊疗工作的医保支付机制,鼓励患者就近就医,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四、实施方案1. 制定分级诊疗指南: 在全国范围内制定统一的分级诊疗指南,明确不同医疗机构的诊疗范围和功能,建立医疗机构分级划定标准。

2. 完善医学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医学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基层医疗人才,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和服务质量。

3. 推广电子病历系统: 在医疗机构推广应用电子病历系统,方便医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协同性。

4. 加强宣传教育: 加大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患者对分级诊疗工作的认知度和理解度,引导患者主动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就医。

分级诊疗的政策

分级诊疗的政策

分级诊疗的政策
分级诊疗是一种医疗服务管理和组织的方法,目的是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医疗服务的分发,并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分级诊疗通常包括三个层次:基层医疗服务、县级医疗服务和专科医疗服务。

以下是分级诊疗的一般政策和原则:
基层医疗服务:
基层医疗服务通常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和社区诊所等提供。

患者首先在基层寻求医疗服务,基层医生通过初步诊断和治疗,解决常见病、常见症状。

基层医疗服务也包括健康宣教、疫苗接种和慢性病管理等。

县级医疗服务:
对于一些疾病和症状,需要更专业的医疗服务,患者可能会被引导到县级医疗服务机构,如县级医院。

县级医疗服务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和更全面的医疗服务,包括住院治疗和手术等。

专科医疗服务:
针对一些特殊疾病或需要更高水平专业治疗的情况,患者可能会被推荐到专科医疗服务机构,如大型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

专科医疗服务提供高度专业化的医疗服务,涉及不同医学领域的专科医生。

医保政策:
分级诊疗与医保政策密切相关。

政府通常通过医保政策来支持和鼓励患者按照分级诊疗的原则就医。

在医保范围内,患者可以享受不同层次医疗服务的费用报销或减免。

信息技术支持:
分级诊疗需要有良好的信息技术支持,以确保医疗信息的共享和医疗服务的协同。

电子病历系统、健康信息交换平台等技术工具通常用于支持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服务主题宣传手册

分级诊疗服务主题宣传手册

分级诊疗服务主题宣传手册1.分级诊疗的含义。

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治疗,疑难病、危重病在大医院治疗。

2.分级诊疗的转诊流程。

常见病、多发病鼓励在基层就医,危急重症可逐级或越级转诊。

当患者在基层就医病情发展,需向上转诊时,结合自主选择和就近原则,乡镇卫生院一般首先转诊到县级医院,县级医院可视病情转往县级以上医院,若病情趋于稳定,鼓励患者转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首先转诊到二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可以视病情转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病情平稳后鼓励患者转回社区服务中心。

3.分级诊疗的好处。

通过分级诊疗服务,一是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医疗服务价格更低、起付线更低、报销比例更高,可极大地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二是对于疑难病、复杂病通过大型公立医院与基层联动的预约挂号、预约床位及绿色转诊通道,可明显缩短在大医院住院候床时间,节约患者时间和费用。

4.新农合报销政策。

基层医疗机构门诊统筹、住院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县以下基层医疗机构与省、市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差距进一步扩大。

要求完善县外转诊和备案制度,越级诊治未履行转院手续原则上不预报销(急诊除外)。

参保人员从下级医疗机构转向上级医疗机构,住院起付费按两级医疗机构起付标准的差计算;从上级医疗机构向下级医疗机构不再计收起付费,直接纳入医保报销。

各级医疗机构新农合起付线和补偿比例指导方案如下(当地宣传采用本地补偿方案):5.基层医疗机构能力。

各基层医疗机构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本单位诊疗范围和诊疗能力,包括本单位重点专科建设情况、专家简介(含上级医院对口帮扶专家)、医院检查项目范围、基本药物配置情况、医院与其余大型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情况、本单位远程服务平台建设情况、与上级医疗机构对口帮扶结对情况、医务人员参与免费定向医学生培养、全科医师培训、骨干医师培训、住院医师培训情况等内容(此部分内容由基层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加)。

分级诊疗制度(3篇)

分级诊疗制度(3篇)

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治疗,疑难病、危重病在大医院治疗。

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分级诊疗是为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范运行,切实减轻城乡参保居民医疗费用负担,引导城乡居民根据病情需要,合理、有序地选择医疗机构就诊的一项制度措施。

1.广泛宣传,开展健康知识教育。

要向民众广泛宣传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服务内容、服务项目、诊疗病种、专科开展情况、双向转诊制度等相关知识,转变居民就医观念,合理引导民众分级诊疗。

要向民众广泛宣传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常识和日常生活健康知识,争取心中有数,遇事不慌,选择有度,有序就医。

避免“全省人民上省立,全国人民去协和”的现象。

2.加强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的培养,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

分级诊疗成败的关键在于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的强弱,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直接决定居民分级诊疗的信心,因此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分级诊疗的核心内容。

(1)引进人才。

根据国家规定,每万名居民配备____名全科医师,____名公共卫生医师。

我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人员配置严重不足,难以完成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疾病管理等大量社区入户随访工作,这也是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信任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2)培养人才。

省市级医院有指导、培养基层卫生人才的义务,要主动接受基层医院人才的进修培训。

要建立基层医院人才与省市医院人才轮转培训机制,缩小基层人才与省市人才的水平差距。

(3)稳定人才队伍。

政府要加大投入制定基层人才优惠待遇政策,在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创业基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要强化对人才的规范化管理,完善人才流动约束机制。

防止在合同期内人才单方违约。

(4)加强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

要落实省市医院扶持基层卫生政策,派出的医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

分级诊疗名词解释

分级诊疗名词解释

分级诊疗名词解释
分级诊疗是指通过科学、合理地划分医疗资源和分级管理的方式,根据病情轻重、诊断难易、治疗复杂度等因素,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医疗服务需求层次,提供贴近患者需求的医疗服务,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保障人民健康的目的。

分级诊疗一般由基层医疗机构、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组成,基层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一般病症的诊治和疾病的早期筛查工作,综合医院则负责较为严重病症的医疗服务,专科医院则主要负责对某一特定疾病进行深度治疗。

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

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

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什么是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是一种医疗服务分类管理制度,旨在通过对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缓解大医院的压力,让群众能够更便捷地得到适宜的医疗服务。

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的分类标准按照卫生院的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分类,卫生院分为以下四个级别:一级卫生院一级卫生院是乡镇卫生院,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一级卫生院能够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例如初步治疗、诊断、检验和预防接种等。

二级卫生院二级卫生院是县级卫生院,能够开展一般病的诊治,并且在医疗设备和技术方面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例如X光和B超等。

三级卫生院三级卫生院是地市级、省级卫生院,配备了高水平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人才,能够开展更高水平、更复杂的医学服务,例如大型手术、肿瘤治疗等。

四级卫生院四级卫生院是国家级大型综合医院,是国内医疗水平最高的卫生单位,能够提供最全面、最复杂的医学服务。

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义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对于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提高群众就医便捷程度、缓解大医院压力、改善分级诊疗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能够让医疗服务资源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之间得以合理配置,从而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提高群众就医便捷程度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让一些轻微病症的患者能够在乡镇、县级卫生院得到较好的治疗,减少了患者到大型医院就医的需要,缩短了患者就医时间和就医路程。

缓解大医院压力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就医需求量不断增大,大型医院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可以将一些轻微病症患者引导到乡镇、县级卫生院就医,缓解了大型医院的压力。

改善分级诊疗服务质量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技术和人员水平,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的应用和展望卫生院分级诊疗制度在推行过程中需要理顺市场机制、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保障医护人员工作待遇等问题。

国内外分级诊疗的概念

国内外分级诊疗的概念

分级诊疗是指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医疗机构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提供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不同难易程度和专业化程度的疾病诊治服务,它是医疗服务体系中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有序、协同提供服务的结果。

国内对分级诊疗的定义主要是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由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程度的治疗,以此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国外对分级诊疗的定义与国内相似,也强调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但更加强调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以提供更为高效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国外也注重家庭医生的作用,强调通过家庭医生来提供初级医疗服务,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并在需要时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

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即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

分级诊疗的好处有哪些?通过分级诊疗服务,一是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医疗服务价格更低、起付线更低、报销比例更高,可极大地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负担;二是对于疑难病、复杂病通过大型公立医院与基层联动的预约挂号、预约床位及绿色转诊通道,可缩短在大医院住院候床时间,节约患者时间和费用。

目前需向上级医院转诊的9种情况:1、如果有涉及医疗服务内容超出医疗机构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具备相关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资质或手术资质的;3、各种损伤(工伤、交通事故、房屋倒塌、烧、烫伤等)伤情严重或较重,处理能力受限的病例;4、各种急性中毒(毒物、毒气、毒品等)症状严重或较重者;5、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或急、慢性疾病患者病情较危重以及需要进行高压氧等特殊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6、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明确诊断的疑难复杂病例,需要进一步诊治的;7、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需转入专业防治机构治疗的;8、精神障碍疾病的病情不稳定患者或病情基本稳定但基层医疗机构处理无效的;9、市(州)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情况,在遵循自主选择、方便快捷、全程无缝及区别对待的原则下,按照双向转诊制度,将患者转往二级以上医院。

分级诊疗体系的难点在哪里分级诊疗的执行必须在综合性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构建医疗联合体,建立多个基层卫生机构对一个三级医院的联合方式,制定分诊详规,编制标准化指南和流程,建立医疗联合体信息平台,才能真正落实到位,只有基层医疗系统的实力强大了,才能逐步完善“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分级诊疗模式,促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既能减轻大医院的压力,又能缓解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能让病人放心、老百姓得到满意和实惠。

强化分级诊疗应该从哪些方面切入推行分级诊疗制度需要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拉大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和跨统筹区域医疗机构就诊的报销比例,做到医保差别化支付。

分级诊疗病种范围指南

分级诊疗病种范围指南

分级诊疗病种范围指南1. 引言
1.1 目的
1.2 适用范围
2. 分级诊疗原则
2.1 基本医疗卫生机构
2.2 一级综合医院
2.3 二级综合医院
2.4 三级综合医院
3. 病种分级
3.1 基本医疗卫生机构
3.1.1 常见病和慢性病
3.1.2 部分急性病
3.2 一级综合医院
3.2.1 较为常见的疾病
3.2.2 部分复杂疾病的初诊和转诊
3.3 二级综合医院
3.3.1 较为复杂的疾病
3.3.2 部分罕见疾病的初诊和转诊
3.4 三级综合医院
3.4.1 危重疾病
3.4.2 罕见疾病
3.4.3 疑难复杂疾病
4. 转诊标准
4.1 转诊条件
4.2 转诊程序
5. 实施与监督
5.1 实施要求
5.2 监督管理
6. 附录
6.1 病种目录
6.2 相关定义
以上是一个分级诊疗病种范围指南的可能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分级诊疗工作流程

分级诊疗工作流程

分级诊疗工作流程1. 概述分级诊疗工作流程旨在规范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建立逐级转诊机制,将患者按疾病和病情的轻重缓急分流至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2. 流程步骤2.1. 患者就诊初级医疗机构患者在发生疾病时,首先前往就近的初级医疗机构就诊,如社区诊所或乡镇医院。

初级医疗机构将通过医生的初步诊断和治疗,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

2.2. 初级医疗机构转诊至中级医疗机构如果初级医疗机构无法满足患者的检查或治疗需求,医生将判断并决定是否将患者转诊至中级医疗机构,如区县医院或市级医疗中心。

该转诊需经过相应的流程和审批,并提供必要的转诊材料和医疗记录。

2.3. 中级医疗机构评估治疗需求中级医疗机构接收转诊患者后,医生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进一步评估治疗需求。

如果中级医疗机构无法提供必要的治疗或手术,医生将决定是否再次转诊至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

2.4. 高级医疗机构专业治疗如果患者需要特殊专业治疗或手术,中级医疗机构将进行进一步的转诊至高级医疗机构,如大型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

高级医疗机构将提供高水平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确保患者的疾病得到妥善处理。

2.5. 各级医疗机构协同合作在整个分级诊疗工作流程中,各级医疗机构应进行良好的协同合作,保证转诊和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医疗机构间应及时共享患者的医疗信息和转诊记录,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患者的连续治疗。

3. 目标与好处分级诊疗工作流程的目标是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

通过分级转诊机制,可以有效减轻高级医疗机构的压力,提高低级医疗机构的工作负荷,使患者能够更快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

此外,分级诊疗还有利于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专业能力,促进医疗质量的标准化和提高整体就诊体验。

4. 结论通过建立和推行分级诊疗工作流程,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协同合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疗,促进整个医疗体系的发展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医闹”暴力事件,已成为医疗行业挥之不去的梦魇。

中国医院协会发布的《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研报告》显示,2008年~2012年,发生“医闹”暴力伤医事件的医院从47.7%上升至63.7%,针对医务工作者的暴力袭击(包括口头辱骂、威胁、殴打甚至凶杀事件)每院平均数量从21起上升至27起,增幅几乎达到30%;因“医闹”暴力伤医事件造成财产损失的医院比例由58.0%升至68.2%,损失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医院比例也由8.0%升至11.8%。

目前的医生和患者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

大部分医护人员和患者认为,医患之间的沟通一般或者基本上没有沟通。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医患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度,医护人员未很好履行告知、照顾义务,归结为双方信任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不论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不同程度的认为医患关系不和谐。

(一)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

政府对医院的投入严重不足,医院自负盈亏的体制,都促使患者承担了过多的诊疗费用。

同时,社会贫富分化,矛盾加剧的问题在费用高昂的诊疗过程中被激化。

(二)医患沟通不够、医疗纠纷增加,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

基层医疗资源不足,水平欠缺,经常发生误诊的现象,使得病人为寻求可靠的诊疗向大城市的三甲医院集中。

医生超负荷的工作使其无力完善与患者的沟通。

同时,医疗教育的制度并未在医患沟通技能中给予学生强化训练,使得医生缺乏良好的沟通技能。

(三)在医疗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加剧了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情况。

治病、救人原是一体的,但有些医生却只重视“病”不重视人。

(四)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直接原因。

我国虽已于几年前就施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发生医疗事故之后,光是事故鉴定费用就高达几千元,患者维护权益成本太高。

(五)医患之间缺乏信任,是造成医患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闻媒体不够详实的报道,促使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理解,不能换位思考。

部分医务人员没有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而是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

而有些患者对医务人员也缺乏理解,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

有专家表示,尽管在“医闹”暴力事件中医生认为自己是弱者,在目前的医患关系中,绝大多数患者依然是处于劣势的。

面对现在这样的局面,如果医生只是批判而没有反思,许多民众并不会接受。

更多反思的声音,指向了医疗体制。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章滨云曾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疗纠纷问题可以分为3层,从宏观层面看是体制问题,最主要是优质医疗资源缺乏导致看病难;医疗保险和保障水平不高,自付比例过高导致看病贵;中观层面是诚信在各行业缺失以致医患之间往往缺乏信任、医院收入支出分配制度、一些媒体不恰当引导、医院服务流程与诊疗规范;在微观层面是个体原因,包括医者技术、情商等,患者病情、情绪等。

除了医疗保障体制和医院以药补医带来患者就医经济负担加剧引发纠纷乃至暴力发生,医疗资源分配的畸形发展,使最优质的医疗资源集中于大城市的大型公立医院,以至于患者全部涌向大医院,就医的额外负担急剧增加,身处大医院的医生们也苦不堪言。

当疲劳的医生面对焦虑的患者,稍有冲突就可能演化为纠纷甚至伤害。

社会矛盾直接转化为医患矛盾,医生成为体制的替罪羊,根源在于不合理的医疗卫生体制和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问题的关键,首先是优质的医疗资源、卫生服务提供远远不足,这需要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困局。

另一方面,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完善医院补偿机制、提高医务人员合理收入,以及医师多点执业乃至自由执业。

“这将是一个长期但又必须经历的过程。

”一位长期关注医患关系问题的专家表示,一旦陷入“以暴制暴”泥沼之中,医患双方都没有能力扭转这一局面,“要解决这个问题,是社会多个系统共同调整才能做到的事情。

”XXX分级诊疗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医疗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暨“十大指标”,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的医疗服务模式,切实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院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坚持政策引导、上下联动、注重实效、保证质量、确保安全的原则,统筹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合理利用卫生资源,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二、基本原则(一)患者知情自愿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二)就近分级治疗原则。

根据病情需求,能在门诊治疗的不收住院;能在县级医院治疗的,不到市级医院治疗;能在市级医院治疗的,不到省级医院治疗;因病情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坚决按程序转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治疗;按规定需要转诊到定点医院诊疗的病种,坚决按要求转定点医院治疗。

(三)医技资源共享原则。

认真落实同级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相关规定,建立同级医疗机构之间和对上级医疗机构相关检查“直通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减轻参合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无缝隙”对接原则。

逐步建立上下协调、严密有序、高效实用的转诊渠道,为患者享受到分级诊疗带来的连续、完整、快捷、有效、价廉的医疗服务。

三、实施步骤(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分级诊疗实施细则,建立办事机构,明确具体责任人,2013年3月底之前完成。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分级诊疗制度的广泛宣传,要召开各种会议、印发宣传单向广大群众宣传分级诊疗的好处与做法,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2013年4月底之前完成。

(三)强化培训,稳步实施。

要分层次、分批次组织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认真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实施步骤、方法和要求。

2013年4月份起步,分别在5月1日、7月1日之前全面实施。

四、保障措施加强医务人员岗位培训,熟悉和掌握分级诊疗基本原则和要求,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诊疗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转诊会诊质量和效率,在有效保障公民隐私的情况下逐步实现患者健康信息的合理互联共享。

阅读提示 | 在不久的将来,艾滋病感染者一经发现,国家即给予免费抗病毒治疗,改变此前感染者免疫力指标低于350才治疗的现状。

昨天,记者从省疾控中心了解到,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对艾滋病治疗进行改革,免费服药的人群正在逐步放开。

据了解,目前,在我省各地,有三类人不管免疫力指标高低,均可免费治疗。

为了缩短艾滋病病人从感染到服药的时间,我省平舆县率先实行“一站式”服务,大大缩短了病人奔波和等待的时间。

平舆成“一站式”试点作为一个艾滋病病人,从初诊、确诊到服药,有时需要耗时两个月以上,而一部分患者还没等到服药便已撒手人寰。

针对这个问题,日前,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河南、湖南等9省(自治区)12县市一站式服务试点工作启动会上,介绍了广西钟山、浦北两县实施艾滋病“全员治疗”和“一站式”试点的工作经验。

“一站式服务”模式,将疑似艾滋病感染者的诊断、咨询、治疗和随访服务,甚至民政局的低保申请等政府救助服务,全部集中在县定点医院完成,使患者尽快纳入抗病毒治疗,并维持在受关怀状态。

河南平舆被确认为我省“一站式”服务试点。

三类人可全免费治疗对于艾滋病病人的免费治疗,国家曾经是以CD4(代表机体免疫力的一种细胞)作为一个衡量标准。

“最早的时候,我国规定CD4小于200,可以免费服药,后来这个标准逐步放宽,变成了CD4小于350。

未来,这个指标还会继续放宽。

”省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除此以外,我省还有三类人,不管他的CD4是多少都可免费服药。

据了解,这三类人为:配偶中一方为阳性者,妊娠妇女,合并活动性肺结核、合并活动性乙肝或感染相关肾病的人。

国家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显示,今年1月至6月30日,我省累计抗病毒治疗42241人,正在治疗30741人。

其中2012年6月30日之前加入治疗目前仍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29450例(即治疗超过1年的患者)。

省传染病医院感染大科主任赵清霞说,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就给予抗病毒治疗,作用有两个,一是降低病毒在体内的存量和复制,降低死亡率,二是降低感染他人的风险。

比如,我国艾滋病疫情从传播渠道上看,68%仍是异性传播。

那么,如果能够让已感染艾滋病的暗娼、嫖客,以及单阳家庭中已感染艾滋病一方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降低他们身体中的病毒量,就不会把病毒传给其他人,从而降低艾滋病的新发感染。

刚刚过去的几个月,对于许多医务人员而言不是一段愉快的回忆。

上海新华医院10名医护人员受伤,广东东莞长安医院医生1死1伤,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受伤,北大人民医院医生被打,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医生被打,武汉协和医院心内科被冲击……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事件连续发生,令人震惊,更促人反思。

我们强烈谴责暴力。

无论基于什么理由,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在医院这种特殊的公共场合动用最原始的武力,这一行径已经超出了医患关系伦理范畴,是社会的耻辱。

暴力事件的发生,对医患双方利益都会造成损害,它不仅是对法律的公然挑衅,更是对医生和患者生命的极端漠视。

我们谴责恶,更要追究恶之源。

必须看到,暴力事件的发生绝不是单纯的医患之间恩怨,而是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资源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看病就医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强烈。

同时,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和利益结构也随之变动,人们的思想观念剧烈变化,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凸显。

而医院作为一个与公众切身利益最为密切相关的“窗口”,自然成为最容易引燃社会情绪的敏感场所之一。

医疗纠纷的出现是世界性难题,无法避免,但相关工作的滞后,造成了矛盾的激化。

纠纷出现后公正第三方的缺失和独立裁判机制的匮乏,使医患双方陷入相互猜忌、提防。

而对暴力行为的姑息态度,更是让那些以挑动医患之间纠纷、激化矛盾为牟利手段的医闹肆意猖狂。

我们需要警醒!医院暴力事件流露出的,是一种极端的社会情绪。

在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中,医生的角色至关重要。

当越来越多的医生因为暴力而恐惧退缩,因为伤害而丧失职业尊严的时候,这个社会的文明与秩序,也会逐渐动摇。

正因为如此,要根治暴力事件,需要社会多个系统的协调调整,需要各方力量汇集形成合力,从而根除暴力存在的土壤。

卫生部:全国推行先看病后付费面临三大难点晨报讯“开展先诊疗后付费模式试点”,2013年又一次被写入卫生部年度工作要点,但目前却难以在全国全面推行。

卫生部医政司医疗管理处处长焦雅辉昨天表示,这种模式要在全国推行,一些基本条件尚不具备。

率先推行这一模式的山东省兖州市中医院院长孔庆民也表示,“先看病后付费”更适合全国的二级和以下医院,三甲医院不太适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