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件(含考点)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课件ppt

大学语文课件ppt

06
大学语文的案例分析
如何鉴赏一首古诗
总结词
了解背景、分析意象、体会情感、比较 异同
VS
详细描述
鉴赏古诗需要先了解诗人的背景和时代背 景,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 情感和思想,最后可以将多首诗进行比较 ,深入理解其异同和特点。
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结词
深入了解、积极传播、创新发展
详细描述
大学语文课件

CONTENCT

• 大学语文概述 • 大学语文的核心内容 • 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 大学语文的应用领域 • 大学语文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大学语文的案例分析
01
大学语文概述
大学语文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大学语文是一门针对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引入文化元素
结合课程内容,引入相关 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故事, 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 趣。
鼓励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等 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
如何平衡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
强化基础知识
确保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有扎实的掌握,为能力 培养打下基础。
注重能力培养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 、表达等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跨文化交流技巧, 提高在跨文化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跨文化沟通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跨文化沟通技巧,更好地 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理解。
05
大学语文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01
02
03
创新教学方式
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等 手段,使课程内容更加生 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大学语文ppt课件

大学语文ppt课件

写作特点
(四)运用比喻句、排比句、反诘句以增强说理的力量。
1、比喻句——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的比喻,说 明冉有、季路辅佐季氏的失职。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的比喻, 这一比喻有双重语意。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 龟玉。“虎兕出于柙”比作季氏攻打颛臾。“龟玉毁于椟 中”比作颛臾被消灭,这是一层语意。第二层语意是将冉 有、季路比作虎兕、龟玉的看守人。“虎兕出于柙”行凶, “龟玉毁于椟中”,看管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比喻 含义丰富,非常形象地批评了冉有、季路的失职。
冉有曰:“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 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 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 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 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 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 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
课文第一段结构
首先交代了季氏将伐颛臾的背景。 后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起此事。 后孔子陈述了讨伐颛臾是错误的理由。
①以为东蒙主——不可伐 ②在邦域之中——不必伐 ③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是时,四分鲁国,季氏有二,孟孙、叔孙各一。独附 庸之国尚为公臣,季氏欲取自益。故孔子言颛臾乃先 王封国,则不可伐;在邦域之中,则不必伐;是社稷 之臣,则非季氏所当伐也。朱熹《论语集注》
课文第二段结构
冉有、季路推脱责任。 孔子进行反驳。
①先是引用周任的话。 ②然后运用两个比喻反驳冉有和季路的错误。
第三段课文结构
冉有、季路表明自己的观点。 孔子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
“丘也闻……既来之则安之。” 季路、冉有违背了这些原则。 孔子指出了季氏“忧”之所在。

大学语文全套课件PPT课件

大学语文全套课件PPT课件
大学语文全套课件ppt
• 大学语文概述 • 大学语文基础知识 • 大学语文阅读理解 • 大学语文写作技巧 • 大学语文实际应用 • 大学语文案例分析
01
大学语文概述
大学语文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人文性的学 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 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 化素养。
特点
大学语文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审美 性等特点,通过学习大学语文,学生 可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增强对中 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大学语文的重要性
培养综合素质
大学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包括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阅 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化 素养等,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传承中华文化
大学语文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 载体,通过学习大学语文,学生 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 历史,增强文化自信。
详细描述
通过对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引导学生关注 文学的创新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和 审美能力。具体案例包括莫言的《红高粱家 族》中的乡土文化表达、余华的《活着》中
的生命意义探索等。
外国文学案例分析
总结词
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认知
详细描述
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解读,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 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学传统,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 化认知。具体案例包括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的 历史观、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的现代人困境等。
外国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
总结词
外国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是大学语文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外国文学作品,可以了 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特点和风格。
详细描述
外国文学流派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 然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代表作品有《哈 姆雷特》、《悲惨世界》、《百年孤独》等。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和学习,可以拓宽视 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发展状况。

大学语文(蒋雪艳)课件

大学语文(蒋雪艳)课件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其审美水平和人 文情怀。
教材使用及参考书目
教材
《大学语文》(蒋雪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国当代文学概观》等。同时 鼓励学生阅读各类经典文学作品,以丰富个人的阅读体验和知识储备。
02
古代文学经典选读
《诗经》选读
比较文学研究前沿动态关注
01
比较文学理论创新
关注比较文学理论的新发展,如跨文化比较、文学人类学、生态批评等

02
跨文化对话与互译
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对话与互译,探讨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
用和影响。
03
文学经典与当代文化关系研究
关注文学经典与当代文化的关系,探讨经典在当代文化中的传承与创新

07
唐宋诗词鉴赏与创作技巧探讨
唐宋诗词背景
唐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诗词创作达到巅 峰。
重要作家及作品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唐代诗人,苏轼、 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宋代词人,及其代表作 品如《将进酒》、《春望》、《念奴娇·赤壁怀古 》、《如梦令》等。
代表性文体
唐诗、宋词。
创作技巧探讨
意象运用、意境营造、音韵格律、修辞手法等。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 子于归,宜其室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 谓伊人,在水一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 窕淑女,君子好逑。
01
03 02
《楚辞》选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汉乐府民歌及古诗十九首
汉乐府民歌
《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 飞》等,表现了汉代社会的风土人情 和爱情婚姻观念。

大学语文课件

大学语文课件

大学语文第一讲远古神话教学重点1、关于神话2、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异同3、了解并掌握希腊神话的异同4、《荷马史诗》的思想艺术成就分别有哪些5、掌握《世代如落叶》以及《西西州的神话》的中心远古文学:原始歌谣、远古神话为什么要了解神话《中西文化分野的历史反思》:每个民族的精神都可以看作是该民族文化的精神原型,它以朦胧的朴素的形式表现了一种文化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审美态度。

各种神话所反映和面对的问题是普遍性的,然而它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却互不相同。

正是从这些殊异的回答中,我们可以追寻到各种文化最初的分野。

1、内容是关于神或神化了的英雄的故事2、以记叙为主要的表现手法叙人叙事3、具有浪主义风格——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神话的分类:创世、始祖、洪水、战争、英雄、爱情、发明创造;中国、外国……评析:思想内容:首先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其次折射了先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艺术特点:首先,语言简练、质朴、篇幅短小精悍;词语以单音节为主、句子整齐而富有变化;音韵和谐、便于传诵;其次,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英雄有形象。

古希腊神话(一)神族(二)古希腊神话产生的原因首先古希腊神话也起源于对自然力的崇拜。

通过简单的类比,把自然物拟人化,认为“人死为鬼,树木成精;顽石能思,鸟善会语;物无不神,无鬼不灵。

”;其次还反映了人类氏族社会的发展。

如阿玛宗人的神话、俄狄浦斯的神话标志着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转变。

另方面还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取材于历史故事。

例如特亚战争所引发的一系列神话故事。

(三)古希腊神话的主要内容《古希腊神话》主要包括《荷马史诗》以及别奥提亚诗人赫西俄德的《农作与日子》和《神谱》。

诸神起源普罗米修斯阿耳哥船的英雄们(伊阿宋和美狄亚)忒修斯俄狄普斯杀父娶母七雄攻忒拜特洛伊战争俄底修斯……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比较(1)从外貌特征来看,神皆具有人兽杂糅的形体特征。

从性格特征来看,中国神话的发展过程不是单纯的美化,而是伦理化,中国神比人具有更高的道德品行。

大学语文教学ppt课件

大学语文教学ppt课件
巷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和愁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的快乐。 颜回多么有修养啊!”
19
颜回与过劳死
20
范仲淹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断 齑 画 粥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 在其中。那些用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富贵,对我来讲 就像是天上的浮云。”
新 程中,有 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
老师了。”
10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经典原意】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 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 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 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11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
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 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 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 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择善而从: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追随,引申为做事或学习。指 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55
垂拱而治:出自《尚书•武成》:“谆信
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垂拱:垂 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
56
正本清源:最早出于《汉书·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
43
“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
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
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 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44
文章结构: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人君当思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大学语文第9讲长恨歌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大学语文第9讲长恨歌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尽”对“天长地久”否 定 ——“恨”之永
“此恨绵绵无绝期” ——愿之虚妄
46/59
生者相思
第四部分:思恨无期
道士觅魂
死者相思
点题结篇
天人永隔之长恨
47/59
三、思想主题
“长恨歌”即歌“长恨”,然所“恨” 者何?
讽谕说
爱情说
双重主题说
➢ 讽其重色 ➢ 叙其婉曲 ➢ 咏其深情 ➢ 歌其憾恨
殷勤状: “排”、“驭”、 “奔”、“升”、“入”、 “求”。
碧落: 道家所称东方第一层 天,为碧霞满空状。这里泛 指天上。
黄泉: 人死后埋葬地穴,借 指地府。
——否定与绝望语气 37/59
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肤花貌参差是。
24/59
第二部分:兵谏妃死
弃都避难
兵谏妃死
征途断肠
悲剧直接原因 悲欢荣辱极端对比
25/59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秋乃万物凋零、生机消歇 之节, 也乃生命悲季。
由春到秋--李杨爱情也。
“无光”与“薄”互文, 渲染气氛, 以衬人心。
26/59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难过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新唐书·后妃·杨贵妃 传》
5/59
初,安禄山有边功,帝宠之,诏与诸姨约为弟兄, 而禄山母事妃,来朝,必宴饯结欢。禄山反,以诛国忠为 名,且指言妃及诸姨罪。帝欲以皇太子抚军,因禅位,诸 杨大惧,哭于廷。国忠入白妃,妃衔块请死,帝意沮,乃 止。及西幸至马嵬,陈玄礼等以天下计诛国忠,已死,军 不解。帝遣力士问故,曰:“祸本尚在! ”帝不得已, 与妃诀,引而去,缢路祠下,裹尸以紫茵,瘗道侧,年三 十八。

《大学语文》课件 大学语文2

《大学语文》课件 大学语文2
跳移,是指情节在连接和运行的过程中,某一个 重要的情节环节挪移出来放到情节结尾时才快速补出。
02 小说的美学特征
23
2.2 小说的情节美 2.2.1 小说情节的安排与表现
2
省略与延宕
省略是从“用与不用〞情节组合的角度来构建的 情节模型。在情节组合的过程中,某些情节有意地被 省略、制造一定的情节空白,激发读者结合自己的知 识和经历来补充与完善。
巧合也是这样,小说作者有意识地将两个互不相 关的事情碰撞组合在一起,让它们发生一种误会与巧 合。
02 小说的美学特征
25
2.2 小说的情节美 2.2.2 小说情节的安排与表现
1.分解 生活事件中,有些有较高的审美价
值,有些是无意义的琐事和一般性的事 件,那么小说作家就要根据表现主题和 塑造人物的需要,把生活素材中的精粹 内容分解出来,把那些不能表现生活本 质的假象或一般化的素材剔除出去,这 就是通过分解方法使情节典型化。
01 小说根本常识
13
1.3 小说的开展 1.3.3 当代小说的开展
第二阶段〔1978—1989〕
十年文革使当代小说受到致命的打击,第二 阶段之所以是从1978年算起而不是“文革〞结束 的1976年,因为就小说的真正“复苏〞来说,是 以这一年8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的。这 就决定了80年代的小说历史充满了过渡时期的特 点:新的以和平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标准诞生 以前,必然会经历痛苦的文化蜕变和自我斗争。 在小说创作和小说理论方面,几乎从“伤痕文学 〞起,每一次新的创作和理论的探索都会引起强 烈的反响甚至争论,总的说来,80年代的小说充 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泼气氛。
02 小说的美学特征
21
2.2 小说的情节美 2.2.1 小说情节的安排与表现

大学语文课件讲解

大学语文课件讲解
专插本复习考试科目
《大学语文》(Ⅱ)
第20篇《世说新语》(P128-130)
过江诸人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 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 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注释: 1、辄:(zhē) 2、.愀:(qiǎo) 3、戮:(lù)
的东西来装饰车辆、衣冠。武帝,是王恺的外甥, 常常帮助恺。他曾经把一株高二尺左右的珊瑚树 送给王恺。(这株珊瑚树枝)叶繁茂,世上少有 能与之相类的。王恺把它拿给石崇看。石崇看过 之后,用铁如意敲击它,手一挥起,珊瑚树就碎 了。王恺感到惋惜,又以为石崇妒忌自己有这样 的珍宝,声音和脸色都十分严厉。石崇说:“不 值得懊恨。现在我就还给你,”于是吩咐身边的 人把自己的珊瑚树全都拿出来。有高达三四尺的, 枝条美丽,世间绝无仅有,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株, 与王恺那株不相上下的珊瑚树有很多,王恺不由 得感到怅惘,心中若有所失。
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 李广将军。
评析:
高适曾三次奉命出塞,所作边塞诗约二十余首,最著名的 是这首《燕歌行》。诗的思想内容很丰富、复杂、深刻:
1、歌颂爱国将士英勇抗敌,艰苦征战;
2、谴责边防失策、将帅无能,致使战争旷日持久;写军 中苦乐不均,令战士心寒,讽刺将帅骄奢,不恤士卒;
译文:
到江南避难的那些人,每逢风和日丽的日 子,总是互相邀约到新亭去,坐在草地上 喝酒作乐。一次,武城侯周颌在饮宴的中 途,叹著气说:“这里的风景和中原没有 什麼不同,只是山河不一样了!”大家都 你看我,我看你,凄然泪下。只有丞相王 导脸色变得很不高兴,说道:“大家应该 为朝廷齐心合力,收复中原,哪里至於像 囚犯似的相对流泪呢!”

大学语文课件

大学语文课件

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 乃字。
《贲》六四: 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妻 安 孟 弃
3、商、周彝器铭文 早期铭文只记作器者之名或族名;后为颂扬祖先功德,昭 示子孙,永保政权代代相传。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主要样式 诗歌和散文是先秦文学作品的主要样式 诗歌:《诗经》和“楚辞”代表着先秦诗歌的最高成就。
九、魏晋南北朝文论 • 刘勰《文心雕龙》
• 司马谈有志于“史记”,未就而卒,时司马迁三十 五岁。司马谈临终执司马迁手而泣曰:“……余死, 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 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 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又说:“幽厉之后,王道 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 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 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 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 废天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 司马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 旧闻,弗敢阙!”继承父志,发扬《春秋》史学传 统。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 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山才蘼芜》 《陌上桑》
《孔雀东南飞》
2.文人五言诗
代表汉时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汉末的《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魏晋南 北朝的文化思想与文学艺术,却是中国历史上极 活跃、极富于创造精神的时期。 • 建安文学 • 正始文学 • 两晋文学 • 晋山水田园文学 • 齐梁陈文学 • 北朝文学 • 南北朝乐府民歌 • 魏晋南北朝小说 • 魏晋南北朝文论

《大学语文》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课件-散文-怀鲁迅

《大学语文》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课件-散文-怀鲁迅

关于鲁迅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 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 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 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 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 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怀鲁迅
郁达夫
郁达夫简介
郁达夫(1896-1945) 原 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 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 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 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 小说《迟桂花》等。
郁达夫简介
1910年考入杭州府中学堂(与徐志摩同学),后又到嘉兴 府中学堂和美国教会学堂等校学习。 1921年10月,出版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 集《沉沦》。由此奠定了郁达夫在新文学运动中的重要地 位。 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1945年8月,在苏门答腊的一个小市镇失踪(后来默 认45年为其卒年)。9月17日遭日本宪兵杀害,终年四十 九岁。
郁达夫作品中的感伤情调
在郁达夫散文中,其强烈的伤感情绪表现为两 种形式:一是颓废,一是憎恨。郁达夫主要是以 这种病态来发泄一个从封建礼教羁绊中觉醒了而 又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的苦闷。这种不健康的色彩 下面仍有着五四“人的发现”所寄寓的积极的意 味。
郁达夫评价
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 神支柱。 ——夏衍
——郁达夫的好朋友、艺术大师刘海粟
作者轶事
郁达夫与钱的故事 郁达夫有一次请一位在军界做事的朋友到饭馆吃饭。饭毕,饭馆侍 者到他们饭桌边收费,他就从鞋垫底下抽出几张钞票交给他。他的朋 友很诧异地问:“郁兄,你怎么把钱藏在鞋子里呀?”郁达夫笑笑, 说:“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现在我也要压迫它!”

《大学语文》PPT课件

《大学语文》PPT课件

58
PTP课件
59
PTP课件
60
PTP课件
61
PTP课件
62
PTP课件
63
PTP课件
64
PTP课件
65
PTP课件
66
PTP课件
67
PTP课件
68
PTP课件
69
PTP课件
70
PTP课件
71
PTP课件
72
PTP课件
73
PTP课件
74
PTP课件
75
PTP课件
76
PTP课件
PTP课件
1
PTP课件
2
PTP课件
3
PTP课件
4
PTP课件
5
PTP课件
6
PTP课件
7
PTP课件
8
PTP课件
9
PTP课件
10
PTP课件
11
PTP课件
12
PTP课件
13
PTP课件
14
PTP课件
15
PTP课件
16
PTP课件
17
PTP课件
18
PTP课件
19
PTP课件
20
96
PTP课件
97
PTP课件
98
PTP课件
99
PTP课件
100
PTP课件
101
PTP课件
102
PTP课件
103
PTP课件
104
PTP课件
105
PTP课件
106
PTP课件
107
PTP课件
108
PTP课件

大学语文ppt课件

大学语文ppt课件
和社会现象。
总结词
分析《围城》中独特的语言表达 技巧与艺术风格
对话技巧
《围城》中的对话设计巧妙,通 过对话展现了人物性格和情节发 展。
叙事风格
《围城》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方式 ,以第一人称叙述展现了故事情 节和人物形象。
《百年孤独》的写作风格与技巧
01
总结词
解析《百年孤独》的写作 风格和文学技巧
02
03
04
价值观念
《水浒传》中的故事和人物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 念,如忠诚、义气、勇敢等。
05
历史背景
《水浒传》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围城》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心理描写
《围城》中的人物心理描写细腻 入微,深入挖掘了人物内心的矛
盾和挣扎。
讽刺幽默
《围城》中的语言幽默诙谐,通 过讽刺的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03
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讲解内容
老师在课堂上对课文进行深入 的讲解,包括背景、作者、主 题、语言特色等。
目的
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掌握 基本知识点。
注意事项
讲解内容应详略得当,避免过 于繁琐或过于简略,同时要注 重启发学生思考。
小组讨论
讨论主题
老师设定主题或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目的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促进课堂互动。
06
大学语文的经典案例分析
《红楼梦》鉴赏
总结词
人物塑造
情节安排
语言艺术
思想内涵
深入挖掘《红楼梦》中的 文学价值与思想内涵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丰满、性格鲜明,反映了 当时社会的各种人物特点 。

《大学大学语文教案》课件

《大学大学语文教案》课件

《大学大学语文教案》课件第一章:诗歌欣赏1.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培养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定义和特点诗歌的语言和形象诗歌的情感表达诗歌的欣赏方法1.3 教学步骤引入诗歌的概念和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和形象探讨诗歌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欣赏1.4 教学活动诗歌欣赏讨论诗歌朗读和解读诗歌创作练习1.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第二章:散文阅读2.1 教学目标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分析和欣赏散文的语言和形象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的兴趣2.2 教学内容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的语言和形象散文的情感表达散文的欣赏方法2.3 教学步骤引入散文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散文的语言和形象探讨散文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散文欣赏2.4 教学活动散文欣赏讨论散文朗读和解读散文创作练习2.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第三章:小说欣赏3.1 教学目标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分析和欣赏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环境培养阅读和欣赏小说的兴趣3.2 教学内容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的情节结构小说的人物塑造小说的环境描写小说的欣赏方法3.3 教学步骤引入小说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探讨小说的人物塑造引导学生进行小说欣赏3.4 教学活动小说欣赏讨论小说朗读和解读小说创作练习3.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小说创作的质量第四章:戏剧欣赏4.1 教学目标理解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分析和欣赏戏剧的情节、人物和对话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的兴趣4.2 教学内容戏剧的定义和特点戏剧的情节结构戏剧的人物塑造戏剧的对话艺术戏剧的欣赏方法4.3 教学步骤引入戏剧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戏剧的情节结构探讨戏剧的人物塑造引导学生进行戏剧欣赏4.4 教学活动戏剧欣赏讨论戏剧朗读和解读戏剧创作练习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戏剧创作的质量第五章:文言文阅读5.1 教学目标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阅读和翻译文言文培养阅读和欣赏文言文的兴趣5.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文言文的语言和语法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方法文言文的欣赏方法5.3 教学步骤引入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文言文的语言和语法指导学生阅读和翻译文言文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欣赏5.4 教学活动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练习文言文讨论和解读文言文创作练习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质量第六章:现代文学作品分析6.1 教学目标掌握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特点学会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形式培养对现代文学的欣赏能力6.2 教学内容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形式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批评方法6.3 教学步骤介绍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形式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批评方法深入解读现代文学作品6.4 教学活动现代文学作品讨论现代文学作品朗读和解读现代文学作品的批评练习6.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文学作品的批评质量第七章:古代文学作品鉴赏7.1 教学目标理解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意象和风格培养阅读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7.2 教学内容古代文学作品的定义和特点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古代文学作品中意象的创造与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风格分析7.3 教学步骤引入古代文学作品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探讨古代文学作品中意象的创造与运用引导学生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风格7.4 教学活动古代文学作品鉴赏讨论古代文学作品朗读和解读古代文学作品的模仿创作练习7.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第八章:外国文学作品探讨8.1 教学目标理解外国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探讨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和主题思想培养对外国文学的跨文化欣赏能力8.2 教学内容外国文学作品的定义和特点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形式特点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批评方法8.3 教学步骤引入外国文学作品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探讨外国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形式特点引导学生运用翻译和批评方法阅读外国文学作品8.4 教学活动外国文学作品探讨讨论外国文学作品朗读和解读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批评练习8.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第九章:比较文学研究9.1 教学目标理解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文学作品培养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9.2 教学内容比较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比较文学研究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步骤介绍比较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教授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文学作品9.4 教学活动比较文学研究讨论比较文学案例分析比较文学研究练习9.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比较文学研究的质量第十章:文学批评与写作10.1 教学目标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10.2 教学内容文学批评的定义和特点文学批评的写作步骤和方法文学批评的案例分析10.3 教学步骤介绍文学批评的定义和特点教授文学批评的写作步骤和方法10.4 教学活动文学批评写作讨论文学批评写作工作坊10.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文学批评文章的质量第十一章:现代诗歌创作11.1 教学目标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创作现代诗歌的基本技巧培养创作现代诗歌的兴趣和能力11.2 教学内容现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现代诗歌的创作技巧现代诗歌的鉴赏和批评11.3 教学步骤介绍现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教授现代诗歌的创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现代诗歌的创作和鉴赏11.4 教学活动现代诗歌创作讨论现代诗歌朗读和解读现代诗歌创作练习11.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现代诗歌创作的质量第十二章:现代散文写作12.1 教学目标理解现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写作现代散文的基本技巧培养写作现代散文的兴趣和能力12.2 教学内容现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现代散文的写作技巧现代散文的鉴赏和批评12.3 教学步骤介绍现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教授现代散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现代散文的写作和鉴赏12.4 教学活动现代散文写作讨论现代散文朗读和解读现代散文写作练习12.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现代散文写作的质量第十三章:现代小说创作13.1 教学目标理解现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创作现代小说的基本技巧培养创作现代小说的兴趣和能力13.2 教学内容现代小说的定义和特点现代小说的创作技巧现代小说的鉴赏和批评13.3 教学步骤介绍现代小说的定义和特点教授现代小说的创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现代小说的创作和鉴赏13.4 教学活动现代小说创作讨论现代小说朗读和解读现代小说创作练习13.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现代小说创作的质量第十四章:现代戏剧创作14.1 教学目标理解现代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创作现代戏剧的基本技巧培养创作现代戏剧的兴趣和能力14.2 教学内容现代戏剧的定义和特点现代戏剧的创作技巧现代戏剧的鉴赏和批评14.3 教学步骤介绍现代戏剧的定义和特点教授现代戏剧的创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现代戏剧的创作和鉴赏14.4 教学活动现代戏剧创作讨论现代戏剧朗读和解读现代戏剧创作练习14.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现代戏剧创作的质量第十五章:文学综合实践15.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文学知识和技巧培养文学作品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升文学鉴赏和创作的综合素养15.2 教学内容文学综合实践的项目和目标文学综合实践的步骤和方法文学综合实践的评估和反思15.3 教学步骤介绍文学综合实践的项目和目标教授文学综合实践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综合实践并进行评估和反思15.4 教学活动文学综合实践讨论文学综合实践项目实施文学综合实践成果展示和评价15.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实施的情况学生文学综合实践成果的质量学生对文学综合实践的评估和反思深度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文学体裁的定义、特点和欣赏方法。

大学语文课件-第五单元(一)——《天论》

大学语文课件-第五单元(一)——《天论》

一、文本义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译文:用合理的措施适应它就吉祥,用不合理的措施对待它就凶丧。
应:适应,对待。 之:它,指代自然规律。 以:用。治:指合理的措施。 治:合理的措施。 乱:指不合理的措施。
思考:结合文章谈谈合理的措施是什么?不合理的措施又是什么?
一、文本义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夫:语气助词。 是:代词,这。 之:助词,无意义。 谓:是。
译文:不去做就会成功,不追求就能获得,这就是自然的职能。
一、文本义
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 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
深:指自然的职能深奥。 其人:至人,修为极高的人。 能:力,这里指用力干预。
译文:象这样的情况,虽然深奥,那至人对它不加思虑;虽然广


单 元

Hale Waihona Puke 关 论 天行有常爱 自

制天命而用之
然节


目 录壹贰 叁
文背读 本景者 义义义


本 义
一、文本义
自主阅读文章, 回答问题:
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观点?
天 重
论 点 1.祅怪:祅[yāo],古同 字 “妖” ,凶恶的妖怪。 读 音 2.递炤:炤[zhào],同 “照”,照耀。递炤:交 替照耀。
荀子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和自己的学术 思想,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体系,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 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
二、作者义
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
战国中后期,一方面人们观测天象的科学技术水平已有所提高,但同 时又对于自然现象缺乏足够的了解,占星术(神秘主义)和“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等理论十分盛行。在此背景下,“天”富有神秘性和无 可比拟的控制地位,唯心主义下的“天”成为当时的主流。荀子“继承以 往‘天’论中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因素,批判盛行的宗教唯心主义‘天’ 论 ,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迈出了了不起的一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该是
“新”,即是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使人 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至善:是指心灵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达到 自然与事物发展相统一的境界。“明明德” 和“亲民”的一切方向是“止于至善”。以 “止于至善”为方向或目标,等于是永无止 境的期许。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完美的德行,在于使

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 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 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 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 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 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 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明,只被 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现在逐渐擦去灰尘,使恢 复光明,有了真知。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言, 知既至,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 中了然。物格而后知至。
4、时代背景:《大学》成书的年代,正是仁
治演变为“智治为主、刑治为辅”管理社会 模式逐步形成的年代,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 转折时期。《大学》就诞生在这个时代。所 以《大学》里重在强调道德,这是在当时的 离道失德、丧仁弃义、礼德也无法维持的时 候,一批有识之士,分析了当时的社会历史 背景现象,提出来的一个教育方案。“大学 之道”,就是教人知书达礼。这个“知书达 礼”,不是人们粗浅的那种认识,而是一种 更深刻、更广泛的“知书达礼”。
本课结束!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
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 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阐明于天下的
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 自己的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 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 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 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自 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诚实,就要先获得 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 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3、基本情况
全文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 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 生曾子纪录,是《大学》全文的提要,也是 全文的纲领;“传”十章,是曾子对“经” 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纪录。是中国 古代阐释道德文化和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三纲领和八条目是儒家实现“内圣外王” 的根本方法。“内圣” 意即“内求于己”, 也就是“八条目”所说的“格物、致知、诚 意、正心、修身”;“外王”表示 “外用于 世”,指的是“八条目”中的“齐家、治国、 平天下”。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兼善天下”,正是表达了“内圣外王”的精 义所在。其主要的思想源自于《大学》的经。
研究了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就
会拥有知识;拥有了知识,心意就会诚实; 心意诚实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内心端正 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庭就 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 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
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其所薄 着厚,未之有也。
教学目标
四书对中国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
影响。 学习《大学》的现代意义。 “三纲”: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 “八目”: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一、《大学》基本知识介绍
1、作者

《大学》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学术史上一 直存有争论。旧说是曾参所作,也有人认为 可能出自战国晚期荀子一派儒者之手,还有 人认为出自于秦汉时期儒家修订的作品,这 一点还是比较可靠的。

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只有自 身的品德端正,无偏见,无邪念,才能为人民所 拥护。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功夫的落 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心正 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 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人民。


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 中。君主要像保护初生的小孩那样保护人民,以 至善之德教化人民,使人民除旧布新,日新又新。 统治者要使仁、敬、孝、慈、信的仁爱之风充满 全国,国治而后天下平。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知既尽,则意可 得而实,发于心之自然,非有所矫饰,自然 能做到不欺人,亦不自欺,严格要求自己, 修养德性,知至而后意诚。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 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意不自欺,则 心之本体,物不能动,而无不正。心得其正, 则公正诚明,不涉感情,无所偏倚。故意诚 而后心正。
研究了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就
会拥有知识;拥有了知识,心意就会诚实; 心意诚实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内心端正 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庭就 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 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
从天子开始,一直到普通百姓。一律都要把
搞好自己的修养作为根本。根本问题没有抓 好,而要把其他枝节问题解决好,那是不可 能的。他所重视的反而薄弱,他所轻视的反 而厚重,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

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 大方面:前面四级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 三纲“齐 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 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 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 “外治”项 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两千多年来, 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 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尽心下》),把生 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 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 列学说怯质的进修步骤, 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 了。它铸造了一代 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 然在我们 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 管 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 观念 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 使你最终 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 阶梯上或近或远 地展开。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 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 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 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庶人:平民百姓
壹是:都是。 本:根本。 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厚:重视。薄:轻视。 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做法、事情等)。
从天子开始,一直到普通百姓。一律都要把
搞好自己的修养作为根本。根本问题没有抓 好,而要把其他枝节问题解决好,那是不可 能的。他所重视的反而薄弱,他所轻视的反 而厚重,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阐明于天下的
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 自己的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 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 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 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自 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诚实,就要先获得 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 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人民受到教化,成为新人,在于达到善的最 高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 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 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 矣。

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得:收获
知道要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宁 静;内心宁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 安和,就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 能有所收获,达到至善的境界。天下万物都 有根本和枝叶,世间万物皆有开始和结束。 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那么就接近 于道了。
三、大学的现代解读
1、现代的大学教育 2、现代的家庭教育 3、现代管理理念
四、思考题
1、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之观念,对于一代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 心理的铸造有着重大的作用,你如何看待这 一问题? 2、《大学》中展示的儒家学说的这一思 想体系,对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
大学语文
主讲:孙小光
学习大学语文的目的
情感
(爱情、友情、亲情、大爱) 说话技巧与语言写作技巧 扶贫兴国 财富梦想与人生价值 修身养性,内圣外王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四书之《大学》
修身:加强自身修养 齐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
治国:治理国家
平天下:使天下太平
2、《大学》成书及地位
《大学》之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后经过北宋程颢、程颐的鼎力尊崇,又经南 宋朱熹作《大学章句》,最终与《中庸》、 《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在经历 宋、元以后,《大学》就成为学校官定的教 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道德人文 教育理论的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道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 国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 个体,一定的政治观和思想体系等,在不同 的上下文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
明明德:前一个“明”是使动用法,即“使
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 “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 的品德。
第一段参考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完美的德行,在于使人民受 到教化,成为新人,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知道 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 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宁静;内心宁静,遇 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够思虑周详; 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善的境界。 天下万物都有根本和枝叶,世间万物皆有开始和结 束。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那么就接近于 道了。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
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 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 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 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 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 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 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