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五数下第七单元 14周 导学案
上秦镇中心学校导学案教学课题数学好玩练一练单元/周次第14周学习目标1.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2.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重点难点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课时1课进导学设计学案添补【导入】(行动吧,学习才会更有力)一、导入新课1.复习概念提问:分数混合加减的方法是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要先通分,把分数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数再加减。
【自学】(认真学习,我就能很好的完成)学生问学,教师指导阶段。
第1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进行计算注意:同分母分数可直接加减,异分母分数要先通分,后加减。
第2题指导学生作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
学生对作图分析分数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有一定的基础了,所以让学生先做图再进行解答。
第3题指导读题了解题意,让学生填表解决问题。
讨论:为什么行一段山路?山路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与所行时间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一样吗?【展示】(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学生评说,教师精讲。
选做题第4题学生读题后老师提问:1.有哪些数学信息?2.问题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逆向思考。
【拓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练一练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才能节约包装纸?教后反思上秦镇中心学校导学案教学课题八、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平均数的再认识认识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单元/周次第八单元第14周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再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运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重点难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资源Ppt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导学设计学案添补【导入】(行动吧,学习才会更有力)人数相等的投篮比赛(课件出示三(2)班学生投篮成绩)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上周,我们班男生队和女生队进行了一场投篮比赛,每队选出4名选手作为代表,看,这是男生队和女生队每个人在相同时间内投中篮球个数的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比一比)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2)让学生读出统计图的数据:女生队几个队员,各投中几个,男生队几个队员,各投中几个,你觉得这两个队哪个队实力强,说说你的理由女生队:4+5+4+5=18(个)男生队:7+3+5+9=24(个)设计意图:在真实的情境中,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导学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第七单元总复习(一)复习内容:复习因数与倍数。
(教材103页第1、2题,练习二十八第1题)课型:复习课。
复习目标:1.归纳整理“倍数和因数”单元内的所有知识,理解并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2.经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
3.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辩证思想。
复习重点:熟记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的概念。
复习难点:知道2、5、3倍数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求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主整理自主检测1.3×6=18,()和()是18的因数;18是()的倍数,也是()的倍数。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几?有最大倍数吗?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吗?3.什么叫做质数、合数?4.什么叫做奇数?什么叫做偶数?5.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6.举例说明什么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合作交流1.分组交流检查自主复习导学情况;2.组长收集各组检查情况,记录学生的错误点、困难点;3.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收集错误点、困难点,优秀的学生作品,以备展示。
展示点拨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并点拨。
2.要点提示:(1)因数与倍数的意义及关系。
(2)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3)2、3、5倍数的特征。
(4)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意义。
(5)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6)公因数、公倍数。
①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公因数,公倍数。
②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本节改编:刘清花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分层训练(一)单元达标1.找一找、填一填,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45 24 25 60 90 38 21偶数有(),奇数有(),2的倍数有(),3的倍数有(),5的倍数有(),2和3的公倍数有(),3和5的公倍数有()2、3和5的公倍数有()2.下面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把合数写成几个质数连乘的形式。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设计 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
1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转化”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难点:
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1。
五数下第七单元 15周 导学案
上秦镇中心学校导学案 教学课题 总复习单元/周次 第 单元 第15周学习目标 系统整理复习全册内容重点难点 综合能力培养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教学课时 四课时导学设计 学案添补 一、基础过关(能简算的要简算)2567⨯ 21435⨯ 15141625⨯ 74141621⨯⨯ 5386135⨯⨯ 5386135⨯⨯ 758121425⨯⨯ 392650÷ 144215÷ 13262127÷ 23464949÷ 351436÷ 17371718÷ 200120012008÷ 55381313⨯+ 35135138⨯⨯ 8921516-⨯ 11251217⨯⨯922533⨯- 752110823⨯÷ 918920÷ 133434⨯÷÷17128126⨯二、强化训练(能简算的要简算) 12317()23469+⨯-÷6621()7739-⨯+ 5121()6436-⨯÷ 7354[()]2485÷-⨯ 15553()161288÷÷+ 227[1(1)]3318--÷⨯ 64417979⨯+⨯ 775()24836+-⨯77110()889--⨯ 111110100100010÷÷⨯ 63551()5886÷⨯+÷ 56131()773-÷+⨯2319342⨯-÷ 1612515[()]55884÷-+÷ 1211[()]53513÷+⨯ 7552()()81693-⨯+ 9537()146424÷-⨯ 0000500 2.25(120)⨯⨯- 4518584⨯⨯⨯0035.13 4.63605⨯-⨯53124()684⨯--54163511675716⨯+÷+⨯ 740258497-⨯- 3511()()4823-÷-43720()5415⨯-⨯ 4352.9(3.8)()588⨯-÷+ 11(1009)()713-⨯- 4221()5353÷-+ 11314444⨯+⨯ 572()4824123+-⨯ 239271051059⨯+÷ 8172()()93183-÷⨯112()63793-⨯- 8371[()]154164⨯+- 3311(33)774466+÷+-⨯÷⨯ 75(2)514+⨯25()9175118+⨯⨯ 5121()6436-⨯÷ 33(111999)[56()]78+÷⨯- 4221[()]9392÷-⨯三、能力提升(能简算的要简算)57.8[32(1) 3.6]8÷⨯-+11110.42(25)2234⨯⨯⨯+ 3323[(1)]4558÷+⨯- 1211[()]53513÷+⨯ 1321[()]7432⨯÷+ 4113[()]9364÷+⨯253749517191334455÷+÷+÷ 1139[1()2]()12151025-+⨯÷+125[5 1.04(1)] 2.9236-⨯+÷ 176167(915)(962)987978+--+111111(1)(1)(1)(1)(1)(1)6789118119+⨯+⨯+⨯+⨯⨯+⨯+四、解决问题1、水果店里有240千克水果,其中苹果占3/8,苹果有多少千克?3天卖出全部苹果的5/6,还剩多少千克苹果?2、校园面积的3/4是空地,空地的1/3准备铺草坪,铺草坪的面积占校园总面积的几分之几?3、五年一班和五年二班同学在学校操场上打扫卫生,每班负责打扫整个操场的一半,五年一班完成了本班任务的3/5,五年二班完成了本班任务的4/7,两个班分别打扫了操场的几分之几?4、五年三班有学生35人,其中男生占4/7,男生有多少人?男生中近视的人数占1/10,近视的男生有多少人?5、小军过生日,妈妈买来一个蛋糕,切了1/4给小军,小军只吃了其中的1/3,小军吃了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6、食堂买来一桶油,每天约用这桶油的1/7,4天大约用了这桶油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7、小华攒了40元的零用钱,他拿出其中的2/5捐给地震灾区的希望小学,小华还剩多少钱?8、光明小学有学生800人,五年级学生数是全校学生总数的3/8,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五年级的女生数是本年级学生数的2/5,五年级有女生多少人?9、黄豆中蛋白质含量约占9/25,如果有黄豆4/5吨,能从中提取多少千克的蛋白质?10、桂兰家新装了一部电话,买了一根30米长的电话线,实际只用了它的2/5,还剩多少米?11、一个长方体饮料盒,它的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3.2厘米、9.5厘米,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是多少?12、某型号洗衣机,高90厘米,底面长50厘米,宽45厘米,要给洗衣机做一个布罩,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布?13、一个无盖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为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玻璃?14、小兰的房间长5.5米,宽2米,高3米,除去门窗6.5平方米,房间的墙壁和房顶都贴上墙纸,这个房间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墙纸?15、将一个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20厘米的工具箱表面涂上油漆,需要涂漆的面积是多少?(底面不涂)16、一个实验室长10米,宽7米,高4米。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2010年春学期五数教学案第七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周次:第十二、十三周课时安排:分数的基本性质 6课时练习 2课时球的反弹高度 1课时主备人:周丕2010年5月5日第七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它改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而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等。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重点:从相等的分数中看出变与不变,观察、发现、概括其中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例1种中的四幅图。
看图写出哪些分数?你是怎样想的?二、操作感受1、教学例1观察这个式子,4个分数有什么不同?你知道其中那几个分数是相等吗?你是怎样知道这几个分数相等的?和它们相等的分数还有没有?2 、教学例2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的纸,指出:这些正方形纸都一样大。
你能先对折,并涂出它的1/2吗?(学生折纸。
涂色。
)交流后,追问:你能通过继续对折,找出和1/2相等的其他分数吗?学生操作。
组织交流。
注意让对折方法不同的学生充分展示,引导发现:只有对折次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就相同,涂色部分就是相等的。
三、发现概括1、请大家观察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分数,它们的分子。
分母是怎样变化的?学生观察、思考,完成课本上的填空,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交流后,教师集中指导观察。
2 、先从左往右看,是怎样变为与它相等的2/4的?(分母乘2,分子乘2。
)(1)根据分数的意义,"1/2"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而现在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原两份中的每一份又平均分成2份,所以现在平均分成了2×2=4(份),现在要得跟原来的同样多,必须取几份?即原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1份,现在把平均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都扩大2倍,就得到2/4。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模板第七单元2课时
价
一、学生自评☆☆☆☆☆
二、学生互评☆☆☆☆☆
三、教师总评☆☆☆☆☆
整理导学案
(图星)
总结反思Fra bibliotek作好记录
难点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
学习
流程
学案
导案
导学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自
主
合
作
学
习
自学课本106至107页,独立完成下面问题。
乐学一:
1.说说你认为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2.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
3.通过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
乐学二:
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xx小学“四环一体·全人课堂”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
班级:姓名:组名:
温馨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收获!2018年月日
主备人
xxx
课题
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型
新授课
参备人
五年级数学老师
审核人
课时
学习
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
学习
目标
1.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
重点
展示
分享
提升
评学
全班交流成果:
1.认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如有不同意见,等同学发言结束后补充。
2.汇报时请说出自己的算法
3.组织学生评出最优算法。
三、探索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适时点拨、点评。
达
标
检
测
1.练习二十六第4题。
2.练习二十六第5题.
四、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七、八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折线统计图课时第七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主备人审核人执教人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我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做出合理推测,发展我的统计意识,提高我的统计能力。
3、我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复式统计图中图例的作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学习难点认识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ppt、学案师导案生学案自主学习︵约7 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堂及时辅导学困生。
自主学习教材第104、105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教材第104页的统计图叫统计图。
教材第105页的统计图叫统计图。
2、这两种统计图的横轴都表示,竖轴都表示。
3、统计图通过折线的起伏,来反映出数量的。
它不仅能够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直观地看出。
4、请你把教材第105页的“做一做”完成。
合作探究︵约10分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106、107页内容。
1、教材第106页中分别画出了2001-2002年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要想更方便的比较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情况,我们应该用统计图来比较。
2、小组合作探究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3、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07页的统计图。
4、在小组内说说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它与单式统计图有什么不同?5、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能说说上海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吗?6、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汇报展示︵约10分钟︶课堂上老师尽量多让学生汇报、展示学习情况,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个人或小组解决的问题,丰富学习的方式和途径,丰富学习的经验。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1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1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卧龙寺小学五年级第七单元数学课导学案年级五年级下册课题扇形统计图备课教师张国锋执教备课日期XX.3.9学习目标1.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导入新课5分电脑呈现全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及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表格,并提问此图、此表中能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吗?从而引出我们应该运用、学习用统计图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有利于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二、探究新知:20分1.先计算每种食物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2.可运用两种统计图表示上题所算的数据。
3.并在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中,认识扇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每组只算一种食物的百分比,全班集体订正)速度快的给予奖励。
2.读懂条形统计图,组内交流条形统计图可以反应什么样的信息,优生帮助弱生。
3.组内进行学习和讨论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与作用(以组为单位讨论出结果后在全班展示,语言精练,概括性要强,大家都能听明白。
三、当堂检测: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10分1.说一说。
显示四幅扇形统计图。
(课本85页)2.引导学生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试一试。
(课本85页)读懂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学生自己读图,再组织交流,主要说一说获得了那些信息,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四小结与评价5分会看扇形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讨论学习效果很佳五.布置作业课堂堂练习册板书设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直观的反应出各数和总数量的百分比。
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导学案通道县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学案(学生用)研究内容课前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P104页例1及做一主备人审核人执教人研究时间做阶段生学案【研究目标】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能读懂折现统计图,并能根据折现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研究重点】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能制作折线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分析。
【研究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并进行合理推测。
【预要求】1.预课本并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和课本中的简单练。
2.在不懂处、重难点处做上记号。
课中一、挑战记忆挑战开始了,加油!我们以前研究过哪些统计图?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挑战新常识1、教材104页这个统计图是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条形统计图。
这个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条形的()来表示数量的(),优点是便于()数量的多少。
从图中可以发现()年的参赛队伍数量最少,()年的参赛队伍数量最多。
2、教材105页上面这个统计图是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单式折线统计图。
这样的统计图叫做()统计图。
我发现这个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但能反映数量的(),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
3、从这个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的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逐年(),()年和()年略有减少。
说明了()。
我会归纳总结: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数量的(),而且能清晰地反映出数量的()。
挑战练一练:完成在课本105页上做一做,在小组内交换。
恭喜你挑战成功!三、挑战知识应用1、填空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数量的(),而且能清晰地反映出数量的()。
2、某小学一至六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学生人数如下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1)四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是()。
(2)XXX所在的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排第2位,XXX是()个年级。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四、拓展提升下面是我国农村居民2005年—2011年年人均收入情况统计图。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能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和推测。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单式和复式);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教材合理利用迁移规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新知。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的价值,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能根据需要绘制折线统计图,能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单元课时分配(1)单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2)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3)练习课(1课时)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单元教法与学法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和衔接。
学习过程中,尽量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5.讨论:在实际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折线统计图?6.探究提升。
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体会?三、巩固训练,提升能力。
1.完成教材第10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题。
3.填一填。
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出数量的(),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而且能够清楚地反映出()。
4.王叔叔连续喝下2瓶啤酒后,每隔0.5小时测量一次他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得到的数据见下表。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卧龙寺小学五年级第七单元数学导学案年级五年级下册题中位数和众数备教师张国锋执教备日期学习目标1在丰富的现实背景中,理解并体会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能够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并能够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2 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特征。
3 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体会数学服务于生活。
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难点:根据需要找出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和众数。
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导入新分1、教师讲述一个应聘的故事:大学毕业生想到北京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他到处找寻信息,终于发现两则极富吸引力的招聘广告:电脑公司现有员工9名人均月收入200元,欲招一名会制作电脑动画的大学生,有意者请光临加盟。
软公司:现有员工10名,人均月收入2000元,欲招一名能力强,绘画水平高的大学毕业生,有意者欢迎前洽谈。
2.师提问:你同意他去哪家公司,为什么?3.讨论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意见。
虚拟的招聘信息中融入了学生的真实信息,让学生能积极投入到问题中能全身心投入思考,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任务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愿望。
二、探究新知:20分一、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1、教师出示两家公司的具体工资资料:2、教师提问,请学生讨论分析。
(1)对比、分析上面两个公司的工资情况,你认为应该去哪个公司?(2)电脑公司的月平均工资怎么会比软公司的月平均工资高呢?3、教师小结:中位数就是一条分界线,把这些数分成数量相等的两个部分,而且数要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师:在这些人的工资中,挣1900元的人数最多。
我们给这个工资数起个名字,叫做众数。
二、深入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感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不同作用1、师:你认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哪个更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出员工的工资情况呢?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导学案5
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
二是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三、教学重难点: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理解众数的含义。
2、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3、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四、教学措施: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
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在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
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五、课时划分共2课时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是如何制作的?【评价提升学习】1、完成课本P105做一做和P108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2、下面是一个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图。
(正常人体温为37摄氏度)(1)该病人的体温最高是( )摄氏度,最低是( )摄氏度。
(2)他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得最快?哪段时间比较稳定?(3)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如何变化的?学案整理:本节课我学会了:还有疑惑的问题是:教学反思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
【K12学习】XX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表格式导学案(北师大版)
XX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表格式导学案(北师大版)叉车厂子校五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导学案年级五年级下册课题扇形统计图备教师执教备日期3月5日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渗透健康饮食的教育。
重点难点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导入新学过的统计图有那些?有什么特点?什么时候用到他们?举例说明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二、探究新知:分一、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认识扇形统计图。
先出示“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有宝塔各层的位置和面积,引导学生比较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再出示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的统计表。
完成统计表。
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算一算每种食物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运用统计图表示上表中的数据。
同时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读懂统计图,并在与条形统计图对比中,认识扇形统计图。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二、体会扇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说一说:观察下面的统计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出示教科书第85页四幅扇形统计图。
先让学生自己读图,再说一说,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白了什么?有何想法或感受?试一试:看图回答问题。
出示教科书第85页一年级和五年级两幅作息时间安排统计图。
第题让学生读图后交流。
第题引导学生用“24乘每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计算。
第题引导学生利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仿照上面的统计图,自己画一幅扇形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
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体会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与作用。
三,当堂检测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3分1、仔细想,认真填。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导学案
01 单式折线统计图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
二是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测。
项目 内 容1.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统计一些数据进行分析。
如何去分析这些数据呢?方法很多,其中一种就是画( )。
2.(1)折线统计图有( )、( )、( )和( )等要素。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 )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看出( )的变化情况。
(3)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先确定( ),再( )写上( ),然后再将各点依次连成( )。
3.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量的( ),又能表示数量( )的情况。
4.绘制折线统计图时,一( )、二( )、三( )。
5.下表是小丽2009~2013年收发电子邮件的数量表。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电子邮件/件 110 118 123 140 146根据上表制成折线统计图。
温馨提示学具准备:直尺。
知识准备: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等相关知识。
参 考 答 案1.统计图2.(1)标题 横轴 纵轴 单位长度(2)数量 数量增减(3)横轴和纵轴表示的意义 描点 数据 线段3.多少 增减变化4.描点 写数 连线5.略2 复式折线统计图项目内 容1.填空。
( )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
2.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1)写出统计图的( )。
(2)画横轴和纵轴,横轴表示( ),纵轴表示( )。
(3)确定每格表示的单位,用一格表示( )万人。
(4)统计图右上角画出的图例中,实线表示( ),虚线表示( )。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两组数据各自的( )变化情况,还可以更方便地( )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4.观察新课先知中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能说说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吗?温馨知识准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五年级下册第一、七单元导学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从某个角度观察多个物体教学内容:教材P2例1及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
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图的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察物体(三)。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学生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师: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2.探究结果汇报。
(1)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剩下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
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学生接着展示: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
3.学生探究。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
(导学案)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1)-五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导学案: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2.掌握使用“猜想-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3.熟练掌握“猜想-验证”解决问题的相关技巧;4.通过实例,培养学生用“猜想-验证”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1.猜想和验证的方法;2.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学习难点1.猜想之后如何进行验证。
学习方法1.相互讨论、解释、交流;2.通过具体例子练习。
学习时长本单元总时长约为 8 课时,其中理论知识部分约为 2 课时,实践部分约为 6 课时。
学习内容第一课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1.观察问题;2.分析问题;3.猜想解法;4.验证解法;5.总结。
第二课猜想解法1.猜想的方法;2.猜想的特点;3.猜想的技巧。
第三课验证解法1.验证的方法;2.验证的特点;3.验证的技巧。
第四课实例练习:从问题到解答本课程将使用具体实例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第五课实例练习:用“猜想-验证”解决问题本课程将使用具体实例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用“猜想-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第六课总结与回顾1.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2.总结“猜想-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3.回顾本单元的重点、难点。
学习反思1.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能够快速掌握,但实践练习不够,需要加强;2.需要更多的具体实例和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通过反馈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和疑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K12学习】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导学案金河中心小学数学课导学案年级五年级下册课题分数乘法备教师巨文芳执教巨文芳备日期26学习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导入新分一、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预习教科书第5页情境图。
互相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然后同桌同学互相讨论,如何求淘气有多少个苹果?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6÷2=36×1/2=3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求6的1/2是多少。
继续让学生求出笑笑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独立试布置课前预习页。
二、探究新知:分2、练习:教科书第5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教科书第6页“试一试”第2题。
组内先说说“九折”是什么意思?然后独立计算以小组为单位:订正,教师评价。
在以上有困惑的题目后面标上★,并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
点拨自学交流解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点拨三,当堂检测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分练习1、P8页1,练习2、P8页2、练习3、P8页3、这个题的单位一什么?练习1、P8页4.补充:合作考试先独立答题组内交流师生交流四.小结与评价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更加努力的。
五.布置作业分课后2、3、4题板书设计整数乘分数,分母不变,分子乘整数作分子。
九折=9/10=0/9教学反思还是不能完全理解打折问题。
五数下第七单元 13周 导学案
教学课题练习六单元/周次第7 单元第13 周学习目标1.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解方程难点:正确列方程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导学设计学案添补【导入】(行动吧,学习才会更有力)一、导入新课你对方程是怎样认识的?既然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应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自学】(认真学习,我就能很好的完成)学生问学,教师指导阶段。
1.基础题:第2题。
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2.应用题:第1、3、4、5、6、、9、10、7题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根据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3.相遇问题:第8题。
练习时,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鼓励学生根据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第(2)题。
4.拓展题:第11题。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尝试让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
第(2)题,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都给予肯定。
教后反思教学课题数学好玩“象征性”长跑单元/周次第13周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经历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巩固学生的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2.在系统的调查活动中,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展示和交流,体会与他人合作求知的乐趣,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难点1.调查和收集与设计长跑活动方案相关的材料。
2.设计活动方案,并在活动中利用数的四则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课时1课进导学设计学案添补【导入】(行动吧,学习才会更有力)一、导入新课教师给出原始问题:为了增强体质,培养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月亮湾小学决定组织开展“跑向北京”的象征性长跑活动,学校向同学们征集活动方案,请你参与设计。
其中要解决的问题有:(1)调查你所在的学校到北京的距离约有多少千米。
(象征性长跑的总路程)(2)调查学校所在城市到北京沿途的主要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路程。
(3)确定每人每天跑的路程,如果全班用接力方式跑完全程,怎样设计合理的活动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卧龙寺小学五年级第七单元数学课导学案
年级
五年级下册
课题
中位数和众数
备
教师
张国锋
执教备
日期学习目标
在丰富的现实背景中,理解并体会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能够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并能够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2.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特征。
3.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体会数学服务于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难点:根据需要找出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和众数。
主要导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时间分配
活动内容
导学策略与方法
备注
一、
导入新
分1、教师讲述一个应聘的故事:大学毕业生想到北京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他到处找寻信息,终于发现两则极富吸引力的招聘广告:电脑公司现有员工9名人均月收入2500元,欲招一名会制作电脑动画的大学生,有意者请光临加盟。
软件公司:现有员工10名,人均月收入XX元,欲招一名能力强,绘画水平高的大学毕业生,有意者欢迎前来洽谈。
.师提问:你同意他去哪家公司,为什么?
.讨论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意见。
虚拟的招聘信息中融入了学生的真实信息,让学生能积极投入到问题中能全身心投入思考,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任务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愿望。
二、探究新知:
0分
一、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
教师出示两家公司的具体工资资料:
教师提问,请学生讨论分析。
对比、分析上面两个公司的工资情况,你认为应该去哪个公司?
电脑公司的月平均工资怎么会比软件公司的月平均工资高呢?
教师小结:中位数就是一条分界线,把这些数分成数量相等的两个部分,而且数要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师:在这些人的工资中,挣1900元的人数最多。
我们给这个工资数起个名字,叫做众数。
二、深入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感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不同作用
师:你认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哪个更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出员工的工资情况呢?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教师出示资料:XX年雅典奥运会女子气步枪冠军杜丽在射击比赛决赛时每枪成绩如下:
410.610.710.410.410.110.210.810.810.6
在这组数据中,众数是多少?这个众数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中位数、什么是众数?
此环节意在激起学生认知欲望。
学生在分析招聘信息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由于平均数受到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影响,容易产生偏差,在这种情况下,说明平均数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需要发明一个新的统计量:中位数或众数。
这样学生能够体会到中位数和众数产生的必要性。
同时,在比较中理解了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
这些都是学生自主生发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三,当堂检测
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
0分
学生自己分析数据。
小组交流你获得那些信息?
学生汇报并说说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适当提供一些日常能见到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四.小结与评价
分
在所有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众数。
把数据从大到小排列,位于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
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讨论学习效果很佳
五.布置作业
课堂堂练习册
板书设计
提供表格———分析数据----从数据中探求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