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原始文化的高更_若琦[1]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高更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1897年141X377这是一幅充满哲理性的大型油画,据画家自己说,这是他以最大热情完成的作品。
因为此前,高更迫于贫困交加,绝望到了自杀的地步,被救之后,产生出强烈的创作欲望。
他把在梦中的幻想与在塔希提生活的感受综合为这样的构图,并以《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为题,构思成这件巨作。
画面色彩单纯而富神秘气息,平面手法使之富有东方的装饰性与浪漫色彩。
在斑驳绚丽、如梦如幻的画面中,暗寓着画家哲理性的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高更把大溪地岛那未经开发的,充满原始生命力的土地看作是人类的"乐园",当他面对着大溪地岛上那些未失去原始面貌的大自然风光,面对那些肤色黝黑,体格健壮,显示着原始人的野性美,心地善良,面孔笃诚,因思想简单淳朴而格外虔敬的土蓍人时,他为此激动不已,认为这正是他所追寻的"乐土"。
为此,他画了一批如梦如诗,带点儿神秘意味的画作。
1897年,高更49岁。
得知女儿阿莉妮去世的消息,他深为悲痛与绝望,加之这段时期画家贫病交近,心情沮丧,极端愤世疾谷,决定在自杀前绘制这幅绝命之作。
为此他曾说过:“希望能在临死之前完成一幅巨作。
在整整一个月内,我几乎不分昼夜地以我前所未有的热情从事创作。
我完全不用模特儿,在粗糙的麻袋布上直接作画,以至于看来十分粗糙,笔触相当草率,恐怕会被认为是未完成的作品。
确实,我自己也无法十分明确地断定。
可是我认为这幅画比我以前的任何作品都要优秀。
今后也许再也画不出比它更好的或同样好的作品了。
我在死之前把我全部精力都倾注在这幅作品中了。
在恶劣的环境中,以痛苦的热情和清晰的幻觉来描绘,因此画面看起来毫无急躁的迹象,反而洋溢着生气。
没有模特儿,没有画技,没有一般所谓的绘画规则。
”高更自己说他在画这幅画时是:“不加任何修改地画着,一个那样纯净的幻象,以致不完满地消失掉而生命升了上来,我的装饰性绘画我不用可以理解的隐喻画着和梦着。
高更论文:高更综合主义野性原始主义塔希提圣像响
高更论文:高更综合主义野性原始主义塔希提圣像【中文摘要】对后印象派的源头和代表人物之一——高更的研究举不胜数,但这些研究大多忽视了作为雕刻家的高更,而且没有对高更的雕塑与其前后期的绘画做一个系统的分析。
本文将高更作为绘画艺术家同时,也对高更的雕塑家身份进行重新定位,并将高更的雕塑与绘画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发现雕塑在高更前后期绘画转变中起着不可被忽视的作用。
文章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讲述高更的早期绘画风格的形成,以及印象派画家对高更的指导性影响。
这一时期作为通往高更自己绘画道路的铺垫期,使得高更最终在毕沙罗的引导下,开始尝试去突破印象派的禁锢。
1886年高更首次去布列塔尼,虽然创作经历获得丰富发展,但其作品风格始终属于印象派的范畴。
1887年,高更在马丁尼克岛找到最初的原始尝试,并终于与印象派决裂。
其作品不再拘泥于对瞬息万变的自然效果的表现,而是追求画面的思想深度,为自己的象征主义探索打下伏笔。
次年,高更回到布列塔尼之后,受到贝纳影响,运用“景泰蓝画法”,并融合多种元素将其综合为自己的风格,形成典型的“综合主义”风格。
他此时期的作品不再追求空间的深度,而是让作品的象征性,神秘和宗教色彩占据主导地位,以强调作品的精神性。
至此,高更的美学思想渐趋成熟。
文章的第二部分则是着重分析高更成熟期的作品,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主观的意识在他的作品中变得更为自由和无拘无束,画家彻底成为了自己绘画的主人。
虽然这段时期高更对自己的绘画没有十足的肯定,但是他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自己的意向世界,发掘出塔希提的原始野蛮气息,成为一个真正的“野蛮人”。
通过重现调子上的耀眼的黄色以增加画面的张力和神秘气息,但这似乎还不能达到高更内心的对塔希提的狂热。
他在后期的绘画中加入了大量的塔希提圣像,让塔希提的神秘和象征意味暴露无疑。
后期绘画中塔希提圣像的出现成为高更神秘的原始绘画的一个标志。
所以,研究高更的后期绘画及对其前后期绘画进行比较时,绕过塔希提圣像是妥当的。
回归原始的艺术—保罗·高更
回归原始的艺术—保罗·高更作者:蒋辉来源:《东方教育》2013年第06期高更与梵高、塞上其名,是法国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出生于 1848年的高更,早年在还轮上工作,后服务于法国海军,还当过股票经纪人。
35岁时他辞去了银行的职务,致力于绘画,并在三年后与家庭断绝关系,过起了离群索居的生活。
高更起初沉浸于印象派的世界,但后来他放弃了纯印象派的画法,开始走上了反印象派之路,追求日式绘画的线条及明丽了色彩,并试图从他所钟爱的自然生活当中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画风。
高更总是向往着远方,他对异国情调着迷,迫切要抛弃现代文明和古典文化的束缚,回到简单质朴原始生活方式当中去,他不介意过鲁宾逊的生活,带着这样的梦想他上路了,足迹满布四方。
1891年,43岁的高更远离巴黎喧嚣,来到了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岛,一座位于夏威夷和新西兰之间的法属小岛,塔西尼岛。
在岛上,他与当地土人一同生活,并与土人的女儿同居。
在这座小岛上,沐浴着南太平洋的灼热阳光和大自然的芬芳。
高更被这种原始牧歌式的自然生活深深触动。
高更主张舍弃细节与特征的绘画,把感受加以压缩,强烈而集中地表现印象、观念和经验的三者的综合。
从而使艺术具有力感、率直性,具有普遍的象征主义。
高跟的艺术活动的表现说明了当时欧洲艺术回归原始、最求表现生命的源泉。
代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在这幅画里面充满了高更对生命的思考,这是高更以最大的热情完成的作品,在这之前他贫困交加,处于去生活的压力高更走到了自杀的地步,在被救之后产生出极大的创作欲望。
面对死亡高更并不恐惧在他的美学观点中死亡成了他梦幻的一部分,他把梦中的想象加上他对塔西尼的感受综合成这副画的构图,画出了这样一幅传世名作。
画面色彩单纯而富有神秘气息,平面的造型手法使得东方的装饰性和浪漫色彩显得更浓。
在绚丽的画面中,暗寓这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性的追问。
高更有着被外人看来特立古怪的人生,据说就连梵高丢掉的耳朵都跟他有关系,离经叛道的天才有着自己对于艺术独特的感悟和追求,要不然他怎么舍得抛弃凡尘俗世的一切诱惑和束缚,去过与世隔绝的海岛生活呢。
初中教师(笔试)_新章节练习_外国美术史
1.如图2所示。
该建筑是由( )设计的。
(2.0分)A.约翰·伍重B.贝聿铭C.梁思成D.王澍参考答案A解析图示作品是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由丹麦建筑师约翰·伍重设计,是一座水上综合建筑。
悉尼歌剧院的贝壳形屋顶下方是剧院和厅室。
2.在西方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后印象派主要代表人物是( ):(2.0分)A.高更B.塞尚C.毕加索D.达利参考答案B解析塞尚是后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毕生追求表现形式,对运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创造,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高更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对现当代绘画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毕加索是立体主义画家。
达利是超现实主义画家。
3.浮雕《垂死的母狮》是下列哪个地区的作品( )(2.0分)A.古代非洲B.古希腊C.古代两河流域D.古罗马参考答案C解析《人首翼牛神兽》《垂死的母狮》是古代两河流域亚述时期的著名雕塑代表作品。
4.毕加索的作品( )被誉为立体主义的开山之作。
(2.0分)A.《梦》B.《亚威农少女》C.《哭泣的女人》D.《朵拉玛尔像》参考答案B解析毕加索是西班牙画家,立体主义画派的主要代表。
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
5.《斜倚的人体》是英国雕塑家( )的代表作品。
(2.0分)A.亨利·摩尔B.康定斯基C.毕加索D.达利参考答案A解析《斜倚的人体》是亨利·摩尔的代表作。
康定斯基是俄国画家,他的代表作有《即兴28号》等。
毕加索是法国画家、雕塑家,他的雕塑作品有《牛头》等。
达利是西班牙画家,他的代表作有《记忆的永恒》等。
6.美国现代建筑家赖特提倡“有机建筑”的设计思想,下列选项中属于他所设计的著名建筑是( )(2.0分)A.悉尼歌剧院B.流水别墅C.爱因斯坦天文台D.芝加哥百货大厦参考答案B解析赖特的代表作为位于美国匹兹堡市的流水别墅。
7.“我们宣告,由于一种新的美感,世界变得更加光辉壮丽了。
原始主义画家:保罗·高更人物简介
• 与当地土著居民建立友谊 • 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 • 过上简朴而充满创作力的生活
高更的重要作品解析与赏析
《布道后的幻象》
• 描绘布道后的宗教幻象 • 强烈的色彩和线条表现 • 富有原始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
《自画像》
• 表现艺术家的自我形象 • 强烈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 • 富有个人特色和原始主义风格
DOCS SMART CREATE
保罗·高更人物简介:原始主义画家的艺术生涯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保罗·高更的早期生活与艺术启蒙
保罗·高更的出生背景与成长经历
1848年出生于法国
• 父亲是一名律师 • 母亲是荷兰后裔
成长于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家庭
• 对宗教艺术产生浓厚兴趣 • 培养了严谨的思维方式 -年轻时成为 一名股票经纪人 • 收入稳定,生活富裕 • 对艺术保持热爱和追求
• 对印象派绘画技巧的不满 • 对现代社会的堕落和虚伪的批判
寻找原始和纯粹的艺术表达
• 1888年离开巴黎,前往塔希提岛 • 寻找新的艺术灵感和创作环境
高更在塔希提岛的创作与生活
创作具有原始主义特色的作品
• 如《塔希提女人》、《布道后的幻象》等 • 强调色彩和线条的表现 • 富有原始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
高更早期的艺术启蒙与绘画风格
受印象派画家影响
• 克洛德·莫奈、爱德加·德加等 • 学习印象派绘画技巧 • 创作风景、肖像画等作品来自具有个人特色的绘画风格
• 注重色彩和线条的表现 • 强烈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 • 富有原始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
高更与印象派的交汇与分歧
与印象派画家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参与画展
艺术作品
寻找失落的家园——高更与原始神秘
牡 丹 江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OURNAI OF M UDANJANG I COlLEGE OF E DUCATI ON
N O.5 , 0 2 09
Se il ra No.1 7 1
寻 找 失 落 的 家 园
生 命 是 什 么 ? 生命 的 目的 与 意 义是 什 么 ?生 命 的 来 源 与 归宿 又是 什 么 ?这 些 迫 问与 迷 惑 让 亘 古 以 来 的人 们 永 远 苦 索追 求 。 寻找 答 案 。也 许永 远没 有 确 切 的 答 案 . 这 些 艰 但 难 的 问题 深 深 影 响 了 一批 对 生 命 和 生存 问题 有 着 深 刻 体 悟
的西 方 后 印 象 主 义艺 术 家 。梵 高 和 高更 对这 些 问 题 如 痴 如 迷, 并倾 注 了一 生 的 精 力 去 苦 索 追 问 , 们 用 磨 砺 的 生 活 , 他 燃 烧 的激 情 , 色 彩 斑 斓 的 画笔 威 出 自己 对 生 命 意 义 的 追 用 问、 理解 和 感 悟 。 高 更 更 是 把 他 的 全 部 艺 术 生 涯 凝 结 在 1 9 年 自杀前 所 作 的大 型 油 画 作 品 中 , 取 了一 个 尖 锐 犀 87 并 利 驱 使 人 类 对 自身 生 命 意 义 紧 迫 不 舍 的 名 字… 《 们 从 我 哪 里 来 ? 我 们 是谁 ?我 们 往 哪 里 去 ? 上 图 )。 》(
童 年 生活 在 高 更 整 个 生 命 的 进程 中 留下 了不 可 磨 灭 的 印 象 , 南 美 利 马生 活 的 所 见 所 闻 竞 成 了高 更 生 命 中 的 整 在
个世 界 。利 马 色 彩 斑 斓 的 人 文景 成 了他 绘 画 艺 术 一 生 追 求 的梦 境 , 至 成 为一 种 神 秘 而 不 可 思 议 的 力 量 在 冥 冥 之 甚
塔希提岛—高更的艺术创作之源
塔希提岛—高更的艺术创作之源作者:王一涵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23期摘要:保罗·高更作为后印象主义大师,为了寻得艺术的真谛,他勇敢地脱离文明社会,而到塔希提岛的土著居民中去生活,追求至纯至美的艺术境界,塔希提不仅是大自然中一个小小的自然地,更是更高生命的象征,是他绘画自然表现的天堂,是圣母般、人性化的理想世界。
关键词:高更;塔希提岛;绘画理念;绘画风格“我想过死,在这种绝望的境况下,我一口气画成了这幅画。
我匆忙签上了姓名,然后吞下了大量的砒霜。
”这就是《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何去?》这幅画背后的心声,也正是这幅画,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叛逆的、浪漫的艺术家——高更。
他的画充满了神秘色彩,又流露出强烈的哲学思想,塔希提岛给高更带来了多少能量与灵感,创作出如此伟大的作品。
1891年4月,高更为了追求心中理想的艺术王国,舍弃巴黎的高收入职业与世俗幸福生活,乘船渡海63天到达了塔希提岛。
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生活的归宿与乐土。
他曾说过:“我是野蛮人,也是小孩。
野蛮人比文明人更优秀。
我的画虽然不蓄意使人震惊、让人张皇失措,但是人人看了之后,都为之张皇失措。
这都是我的血液里的野蛮人性格所造成的。
”在他看来,法国的文明是颓废、堕落的,而塔希提岛,因地处偏僻而未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入侵。
海岛上的浓郁色彩和人们淳朴的劳作生活激发了高更的创作热情,塔希提的自然风光也丰富了他的调色板。
在塔希提岛,高更主要留下两类作品。
一类是表现当地妇女闲适朴实的生活,人物粗壮而细腻,充满了健康、温暖之感。
如1899年的《塔希提少女》,描绘的是岛上妇女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画面中两个青年女子半裸着丰满的上身,丝毫没有色情之感,而是犹如大地母亲般的温暖;在一片浓郁的树荫下,一位少女手捧着鲜花,一位端着新鲜的水果,她们窃窃私语着。
笔触上,画面以大面积的平涂色塊手法;在用色上,他考虑利用颜色对比体现出空间感,使画面充满表现力。
高更简介
保罗·高更(Gauguin, (Eugene-Henri-)Paul,1848-1903年)与塞尚、梵高同为美术史上著名的“后期印象派”代表画家。
他的绘画,初期受印象派影响,不久即放弃印象派画法,走向反印象派之路,追求东方绘画的线条、明丽色彩的装饰性。
他到法国西北部突出大西洋的半岛——布尔塔纽(Bretagne),与贝纳、塞柳司尔等先知派画家一起作画,成为这个“综合主义”绘画团体的中心人物。
他也到过法国南部的阿尔,与梵高共同生活两个月,但却导致梵高割耳的悲剧。
这位充满传奇性的画家,最令我们感动的是他在1891年3月,厌倦巴黎文明社会,憧憬原始与野性未开化的自然世界,向往异乡南太平洋的热带情调,为追求心中理想的艺术王国,舍弃高收入职业与世俗幸福生活,远离巴黎渡海到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岛(Tahiti夏威夷与新西兰之间的法属小岛),与岛上土人生活共处,并与土人之女同居。
在这阳光灼热、自然芬芳的岛上,高更自由自在描绘当地毛利族原住民神话与牧歌式的自然生活,强烈表现自我的个性,创作出他最优异的油画,同时写出《诺亚·诺亚》名著,记述大溪地之旅神奇的体验。
1889高更自画板画现藏华盛顿美国国家画廊高更一度因病回到法国,1895年再度到塔西提,但因殖民地政府腐败,南海生活变调,高更梦寐以求的天堂不复存在,他在190 1年8月移居马贵斯岛。
当时法国美术界对他的画风并不理解,高更孤独病困,加上爱女阿莉妮突然死亡,精神深受打击而厌世自杀,幸而得救未死。
晚年他画了重要代表作《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反映了他极端苦闷的思想。
后来他在悲愤苦恼中死在马贵斯岛。
英国名作家毛姆,曾以高更传记为题,写了一部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以艺术的创造(月亮)与世俗的物质文明(六便士=金钱)为对比,象征书中主角的境遇。
高更起伏多变的生活境遇和他同现实不可解决的矛盾,又由于受当时象征派诗人的影响,使他作品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罗为难于理解。
高更全集(高清500张)
高更全集(高清500张)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陶艺家雕塑家及版画家“我立于深渊旁但却不跌入其中”与凡高、塞尚并称后印象派三大巨匠各自走上自己独立的人生和艺术道路高更厌倦欧洲文明和工业化的社会对传统艺术的优美典雅也相当反感向往原始和自然的生活希望在原始民族东方艺术和黑人艺术中寻找一种单纯率真的画风创造出既有原始神秘意味又有象征意义的艺术他把绘画的本质看作是某种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东西当成记忆中经验的一种创造而不是一般所认为的那种通过反复写生而直接获得知觉经验中的东西和大多数同时代艺术家相比他的探索更大程度上受到原始艺术的影响特别是他对南太平洋热带岛屿的风土人情极为痴迷这似乎要从他的家族背景和成长经历中追根溯源了看高更那蔑视众生的眼神和混搭西服配开衩下装,与其说他厌世,不如说他根本不屑于这浮世对艺术创作的禁锢。
公开声明中铿锵有力地写着“逃离欧洲文明世界与一切人造和约定俗成的东西”,高更死后,作品渐渐被人们认可与赏识,他所为大众欣赏的更多是通过大胆色彩表现出的现实批判与艺术抽象的完美结合,以及作品给人带来的不羁却纯粹,奇幻却真实的强烈视觉冲击与内心感受。
英国作家毛姆曾以高更的经历为蓝本写过一部著名小说《月亮和六便士》其中虽然对高更生平与人格多有歪曲但也正是这部小说让高更出众的才华与过人的勇气得到世人关注而高更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的画作体现出对于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也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18486月7日,出生于巴黎父亲克罗维斯是撰写报纸专栏自由主义激进家母亲亚莉妮是作家佛洛拉·翠斯丹的女儿前一年姐姐玛莉出生◈1849高更举家逃离法国乘船移居秘鲁利马航海途中父亲猝逝母亲带着两个女儿继续航程到达利马◈◈1855祖父吉姆·高更去世保罗·高更继承遗产母亲带高更和女儿从利马回到法国住在奥勒安◈1859进入奥勒安神学中学校◈1865实习当船员乘鲁兹达诺号从卢阿瓦港到巴西里约热内卢首次体验航海经验◈186610月担任智利号船二等驾驶航海世界一周◈18677月,母亲亚莉妮去世12月驾驶智利号船航海回到法国◈Art is either revolution or plagiarism. ◈1868入伍海军当三等兵加入杰洛姆·拿破仑号舰队从6月到7月巡航东地中海、黑海、爱琴海9月至伦敦◈18695月至7月巡航地中海与爱琴海◈◈18707月在杰洛姆·拿破仑号舰上担任水兵参加普法战争巡航北海9月同舰改名杜塞号出入大西洋◈18714月,从杜塞号退伍下船监护人亚罗沙为高更找到巴黎一家股票经纪商工作与同事艾弥·叔福奈克一起开始学画◈◈187311月20日与丹麦籍女子梅特苏菲·嘉丝结婚熟练的工作处事经验使高更在此时已成为证券经纪公司交易的专家ClearingIn the forest Saint Cloud IIIn the forest Saint CloudThe Forest PathWorking the land18748月,长男艾弥尔出生经常参观巴黎的画廊与展览会在杜朗·里埃及贝尔·坦基的画廊开始购藏印象派画家的作品I shut my eyes in order to see.他拥有毕沙罗(Pissarro)、马奈(Manet)雷诺阿(Renoir)、莫奈(Monet)希斯里(Sisley)及塞尚(Cezanne)等人的作品Tree in the farm yard1875Cail Factories and Quai of Grenelle Chicken CoopLandscape with PoplarsMette asleep on a sofaPears and grapesPort de Grenelle冬天描绘《伊埃纳桥的塞纳河》The Seine at the Pont d'IenaThe Seine in ParisThe Seine opposite the wharf de passyThe Seine, Pont d'Iena, Snowing 1876Bouquet of Peonies on a Musical Score China Asters, Hat and BookDaisies and peonies in blue vaseMan with a ToquePort de JavelStill life with oystersStill life with red mullet and jug油画作品《威洛里森林的风景》入选沙龙展会见毕沙罗高更越来越专注于艺术创作他参加了后四届印象派画展1877长女阿莉妮出生作了第一件雕塑作品Autumn Landscape (Farm and pond) Portrait of a child (Aline Gauguin) Portrait of Claude Antoine Charles FavrePortrait of Ingeborg Thaulow1878The embroiderer or Mette Gauguin18794月到5月小立像参加第四届印象派画展5月,次男克罗维斯出生夏日休暇时同毕沙罗一起到庞达凡度假作画Apple-Trees in BlossomGeese on the farmRiverside (Breton landscape) Snow at VaugirardThe market gardens of Vaugirard Vaugirard churchWinter Landscape1880以油画7件、大理石胸像1件参加第五届印象派画展Clay jug and irin mugFlowers and carpet (Pansies) Houses at VaugirardMandolin on a chairStill life with fruit plateTo Make a Bouquet高更在1881年的“独立派”画家展览会上展出了一幅完全独创一格的画“裸体习作”。
高更,一位原始主义的现代开拓者
高更,一位原始主义的现代开拓者高更自画像2014年3月8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了一场名叫“高更:变形记”(Gauguin :Metamorphoses)的展览。
此次展览展示了法国艺术大师保罗·高更(Paul Gauguin)创作的稀有版画和素描作品,探求了这些作品与高更在木材或瓷器上所创作的那些杰出油画和雕塑作品间的关系。
包括120件纸上画作,30余件油画及雕塑作品。
这是一次全面、深度解析保罗·高更艺术魅力的奇妙之旅,而随着对高更的全球式的深入研究,高更在美术史中的价值和地位也越来越显著。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与凡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对现当代绘画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高更早年在海轮上工作,后又到法国海军中服务,23岁当上了股票经纪人,收入丰厚还娶了一位漂亮的丹麦姑娘梅特·索菲亚·加德为妻。
可是高更在35岁时辞去了银行的职务致力于绘画,38岁时与家庭断绝了关系,过着孤独的生活,并通过毕沙罗卷入了印象主义的天地。
高更受到印象派朋友的影响后开始作画,还受到象征主义,日本版画以及文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高更总是向往着远方,留恋那些具有异国情调的地方,他要求抛弃现代文明以及古典文化的阻碍,回到更简单、更基本的原始生活方式中去。
海边两个少女出生于法国巴黎的高更把绘画的本质看作是某种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东西,当成记忆中经验的一种创造,而不是一般所认为的那种通过反复写生而直接获得的知觉经验中的东西。
和大多数同时代的艺术家相比,他的探索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原始艺术的影响,特别是他对南太平洋热带岛屿的风土人情极为痴迷。
高更作品1873 年高更开始绘画,并收藏画家作品。
他拥有毕沙罗(Pissarro)、马奈(Manet)、雷诺阿(Renoir)、莫奈(Monet)、希斯里(Sisley)及塞尚(Cezanne)等人的作品。
天边——高更画作欣赏
天边——高更画作欣赏作者:来源:《流行色》2018年第02期自然界中有一個大量消耗水的最基本的化学反应,水的分子式是H2O,水很稳定,组成水的H很稳定,很安静。
但在叶肉细胞中,当光合色素分子将吸收来的光能汇聚在一起,将水分解。
水中分离出的H,脱离了原有的束缚,变成了一个威力无比的强还原剂,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处在一个最高的能态。
它能做什么,它将去驱动最惰性CO2,让CO2分子一个一个连串起来,以此为构架,生成葡萄糖,合成生命必需的物质:淀粉、蛋白质、核酸等各种有机物。
没错,这个反应就是自然界里最基本的反应——光合作用。
正因为这个反应,我们才能看见一个纷繁复杂,又生机勃勃的美妙自然界,我们人类才能作为自然界中最具灵性的生命,屹立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
一个人生活的状态有安静、平和、从容的时候,那是生活基本的姿态;也有热情奔放的状态,那是生命强劲的高能状态。
只是大多数人处于基态的时间很长,处于较高能级:激情飞扬,神思飞驰的时间短暂。
但是,对于投身艺术的人来说,尤其是一生佳作不断,每一次都在原来基础上能自我突破的人,他的每一次创作,每一次灵感的爆发就如同处于高能级状态H,他被奇妙的幻想吸引,又被澎湃的热情催动,将自己的生命力一次次推进在高能艺术状态——生命蓬勃奔涌的能量阶段,一次比一次跃升得更高,超过自己前面的作品,笔法更精纯,意境更美。
还有一种艺术家,他走的更远,他的能量激发的更强劲,持续在高处不断跃升,他创作的艺术突破了当时的思维,当时的审美,他被这种激昂的能量推动着走得更远,远到没有人理解,没有人认识它的价值。
后印象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之一:高更就是这样的画家,他走在了世纪前面,他将生命勃发出巨大的能量凝聚在一起,明晰地抓住脑海中轻灵飘跃的思维,缥缈如云的幻梦……,画现实与幻影、幻想与幻梦的交叠交融;他不惜能量一再聚焦,将感受到的影像扩大,再扩大……,给我们呈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幻,幽幻梦影的重叠的画面。
史前人类的艺术与文化认同
史前人类的艺术与文化认同当我们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那是一个充满神秘与未知的世界。
在那个时代,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却以独特的方式创造了艺术,并形成了最初的文化认同。
史前人类的艺术形式多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洞穴壁画。
在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壁画。
这些壁画中的动物形象,如野牛、野马、鹿等,被描绘得栩栩如生。
它们或许是史前人类对狩猎场景的记录,也可能是一种祈求狩猎成功的仪式。
通过这些壁画,我们可以感受到史前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存的渴望。
除了洞穴壁画,史前人类还制作了各种雕塑。
这些雕塑通常以石头、骨头或泥土为材料,塑造出人像、动物像等形象。
例如,在奥地利发现的维伦多夫的维纳斯雕像,它以夸张的女性特征展现了史前人类对生殖和繁衍的重视。
这种对生殖的崇拜反映了当时人类对于族群延续的关切,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追求。
史前人类的艺术创作并非仅仅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化认同的重要表现。
在那个没有文字的时代,艺术成为了人类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
例如,同一地区的史前人类可能会使用相似的艺术风格和主题,这表明他们有着共同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这种共同的文化特征让他们在群体中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了群体的凝聚力。
而且,史前人类的艺术作品往往与他们的宗教信仰和仪式密切相关。
比如,某些特定的动物形象在艺术中反复出现,可能被视为神灵的象征,参与相关的宗教活动。
通过参与这些宗教仪式和对这些艺术形象的尊崇,史前人类进一步强化了彼此之间的文化联系。
再看史前人类的装饰品,如用贝壳、兽牙制成的项链和手环等。
这些装饰品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可能象征着身份、地位或者特定的社会角色。
拥有相同或相似装饰品的人群,往往意味着他们属于同一个文化群体,遵循着相同的社会规则和价值观念。
史前人类的艺术与文化认同还体现在他们对居住环境的改造和利用上。
原始人类艺术的考古发现
原始人类艺术的考古发现原始人类艺术是指早期人类在文明与科技尚未发展的年代,通过绘画、雕刻、装饰等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思想、信仰和生活方式的艺术创作。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而且在今天对于了解人类文明的演化和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考古学家通过对原始人类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发现了许多关于原始人类艺术的珍贵遗迹。
考古学家在非洲、欧洲、亚洲等地发现了许多原始人类壁画和岩画,这些艺术作品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在法国的拉斯科岩洞,考古学家发现了一系列壁画,这些壁画描绘了早期人类的生活场景,如狩猎、战斗、舞蹈等。
这些作品所运用的颜料来自于当地的物质,如赭石、黄土、动物血液等。
这些岩画的年代可以追溯到距今约3万年前,为我们了解早期人类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除了岩画和壁画,考古学家还在原始人类居住地的遗址中发现了许多陶器和雕塑。
这些陶器和雕塑往往呈现出原始人类对于生活的驾驭和表达的意愿。
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经常可以找到原始人类制作的陶器,这些陶器在形状和装饰上表现出原始人类对于自然的崇拜和对于宇宙的神秘感。
同样,在美洲的玛雅文化遗址中,考古学家也发现了许多精美的雕塑作品,如神像、动物形象等,这些作品展现了玛雅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的审美观。
原始人类艺术的发现不仅是对早期人类文化的重要考古证据,同时也给了现代艺术家们灵感和启示。
许多当代艺术家从原始人类艺术中汲取创作的力量,创造出了许多富有原始人类特色的作品。
例如,法国艺术家毕加索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常常运用原始人类艺术的形式和象征,表现出他对于人类本源的思考和追求。
总结起来,原始人类艺术的考古发现为我们理解早期人类文化和艺术提供了重要线索。
岩画、壁画、陶器和雕塑等艺术作品揭示了原始人类对生活、宇宙和精神世界的认识和表达。
对于现代人类来说,原始人类艺术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更是对于艺术和人类文明的一次深刻思索。
通过研究原始人类艺术,我们能够更加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欣赏艺术的多样性和无穷魅力。
高更
个人概述高更是法国后期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
他起步较晚,早期的画追求形式的简化和色彩的装饰效果,但还没有摆脱印象派的手法。
1848年-生于法国巴黎。
1870年代-从法国海军退伍,回到巴黎经商。
1880年代-开始接触印象派画家,1884年随家人搬到丹麦的哥本哈根,经商失败后,在1885年搬回巴黎,此时他已经结婚,并试图从他所爱的自然生活中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画风。
1890年代-高更已搬去南太平洋的小岛-大溪地﹙Tahiti﹚居住。
1903年-高更死于疾病缠身。
在他搬到大溪地之后,他只回去过法国一次。
这位充满传奇性的画家,最令我们感动的是他在1891年3月,厌倦巴黎文明社会,憧憬原始与野性未开化的自然世界,向往异乡南太平洋的热带情调,为追求心中理想的艺术王国,舍弃高收入职业与世俗幸福生活,远离巴黎渡海到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岛(Tahiti夏威夷与新西兰之间的法属小岛),与岛上土人生活共处,并与土人之女同居。
在这阳光灼热、自然芬芳的岛上,高更自由自在描绘当地毛利族原住民神话与牧歌式的自然生活,强烈表现自我的个性,创作出他最优异的油画,同时写出《诺亚·诺亚》名著,记述大溪地之旅神奇的体验。
高更一度因病回到法国,1895年再度到塔西提,但因殖民地政府腐败,南海生活变调,高更梦寐以求的天堂不复存在,他在1901年8月移居马贵斯岛。
当时法国美术界对他的画风并不理解,高更孤独病困,加上爱女阿莉妮突然死亡,精神深受打击而厌世自杀,幸而得救未死。
晚年他画了重要代表作《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反映了他极端苦闷的思想。
后来他在悲愤苦恼中死在马贵斯岛。
英国名作家毛姆,曾以高更传记为题,写了一部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以艺术的创造(月亮)与世俗的物质文明(六便士=金钱)为对比,象征书中主角的境遇。
高更起伏多变的生活境遇和他同现实不可解决的矛盾,又由于受当时象征派诗人的影响,使他作品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罗为难于理解。
高更与现代原始主义
作者: 李军;宋玉成
出版物刊名: 美术大观
页码: 50-50页
主题词: 原始主义;高更;艺术形式;艺术家;生活事件;后印象主义;世纪初;艺术价值;生活经历;
现代社会
摘要: 高更一向被称为法国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其实。
在高更的艺术中,笃实体现了原始主义艺术的浓厚趣味。
迄今凡是谈论高更的论著中,似乎都有这样的倾向:对他的生活事件比对他的艺术更有兴趣。
这样不免在一定程度上损失了他的艺术价值。
在所有的艺术家当中,生活经历与其艺术的联系没有比高更更为紧密的了。
他不仅追求艺术上的原始主义,而且连同自己的生活也是原始化的,是一位坚定的原始主义艺术家。
原始主义一词是19世纪创造的词汇,它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
高更从原始中寻求归宿
摘要: <正> 1912年7月11日,鲁迅收到寄自绍兴的一个包裹,内有著名的后期印象派画家保 罗·高更的旅行记《Noa Noa》和德国心理学家威廉·马特的著作《心理学导引》,鲁迅连夜读了 高更这本书,“以为甚美”;所引起的浓厚兴趣,使他想到其他一些印象派画家的重要著作,“亦竭 欲见之”。这些著作,想必他也是设法购置过的:1913年8月8日,他就收到一本日本相摸屋书店寄 来的德文著作《印象画派述》。这使他的渴求之心暂时得到一些平息,但显然不能使他满足,
130张高更油画作品集,赶紧收藏吧!(高清无水印)
130张高更油画作品集,赶紧收藏吧!(高清无水印)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陶艺家雕塑家及版画家作品欣赏:ClearingIn the forest Saint Cloud IIIn the forest Saint CloudThe Forest PathTree in the farm yard1875Cail Factories and Quai of GrenelleChicken CoopLandscape with PoplarsMette asleep on a sofaPears and grapesPort de Grenelle冬天描绘《伊埃纳桥的塞纳河》The Seine at the Pont d'IenaThe Seine in ParisThe Seine opposite the wharf de passyThe Seine, Pont d'Iena, Snowing 1876Bouquet of Peonies on a Musical ScoreChina Asters, Hat and BookDaisies and peonies in blue vaseMan with a ToquePort de JavelStill life with oystersStill life with red mullet and jugAutumn Landscape (Farm and pond)Portrait of a child (Aline Gauguin)Portrait of Claude Antoine Charles FavrePortrait of Ingeborg Thaulow 1878The embroiderer or Mette GauguinApple-Trees in BlossomGeese on the farmRiverside (Breton landscape)Snow at VaugirardThe market gardens of VaugirardVaugirard churchWinter LandscapeClay jug and irin mugFlowers and carpet (Pansies)Houses at VaugirardMandolin on a chairStill life with fruit plateTo Make a BouquetBanks of the OiseCorner of the garden rue CarsalFlowers and carpetInterior of the Painter’s House, rue Carcel 4月,三男詹尔奈出生Party wallPissarro’s Garden, PontoisePond with Ducks (Girl Amusing Herself) 夏天与毕沙罗、塞尚在庞达凡度过River bank in winterStill life with OrangesStill life. Vase with flowers on the window 年底,决定专心作画The Queen’s MillYoung Girl Dreaming (Study of a Child Asleep)Bouquet of SunflowersAt the WindowAube the Sculptor and His SonBlue BargeBouquet of flowersFlowers and Japanese bookGratte roosters pathMountain landscapeQuarries at PontoiseAline Gauguin and one of her brothersDouble portrait of a young girl (Mademoiselle Lafuite)Farm in OsnyGarden In Rue CarcelHarbour Scene, DieppeIngeborg ThaulowMandolina and FlowersOsny, rue de Pontoise, WinterQuarry hole in the cliffStream in Osny。
高更想要的原始艺术——塔西提岛上的喜与悲
高更想要的原始艺术——塔西提岛上的喜与悲
肖莹;陈志成
【期刊名称】《广东经济》
【年(卷),期】2017(000)020
【摘要】现代人对现代生活大多追求的是一种安逸而健康的优越生活,却有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保罗.高更,1848年6月生,他放弃了一切的优裕生活,通过放归自己在原始返璞归真的热带海岛,两次到达塔西提的艺术之旅,把一切感觉合集哲学与宗教用绘画和雕刻综合表现出来,以寻求宁静超自然的原始艺术创作为喜乐,以宗教和丰富内涵隐喻不能改变现实的悲哀.
【总页数】2页(P279,278)
【作者】肖莹;陈志成
【作者单位】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更与他的塔希提情结 [J], 承梓惠;何建波
2.祟尚自觉精神追寻绘画的真实本质——高更塔希提之旅的美学解读 [J], 杨中华
3.来自塔希提的回声——高更和马蒂斯的艺术之旅 [J], 邱旻
4.试论高更对塔希提文化的解读与再创作 [J], 孙振燚
5.梦幻与真实:高更的塔希提欲望之旅——兼论19世纪末欧洲文艺的浪漫主义新思潮 [J], 靳宇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报/2008年/12月/18日/第008版
艺苑
追寻原始文化的高更
若琦
保罗・高更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他与塞尚、梵高同为美术史上著名的后印象派代表画家。
高更1848年生于巴黎。
在青年时期,高更当过海员,做过交易所的经纪人,闲暇时,他从事绘画和收藏。
1883年,他为了把全部精力投入绘画,辞去了工作,离开欧洲,与南太平洋岛上的土著人一起生活。
在那里,高更自由自在描绘土著人的神话与牧歌式的自然生活,强烈表现自我的个性。
他力求使自己画的土著肖像跟当地那种“原始”艺术协调一致,所以他简化了形象的轮廓,使用大片强烈的色彩。
同时写出《诺亚・诺亚》一书,记述了南太平洋之旅神奇的体验。
高更在1881年的“独立派”画家展览会上展出了一幅完全独创一格的画《裸体习作》。
画面上强烈的明暗对比,还带有素描比例不合理之处,这些不合常规的表现,都显露出高更的现实主义倾向。
1887年,高更在布列塔尼、巴拿马和马提尼克找到了天堂般的环境。
简化了的巨大形状,均匀单一的色彩,分割主义,无阴影的光,素描与颜色的抽象化,超脱自然,这就是高更所发现和创立的艺术“综合法”,也叫“釉彩派”。
这也是他走向平铺形象而不像塞尚的绘画那样表现空间与体积的相互关系,避免写实的刻画而集中注意力于艺术对象的第一步。
1888年,高更的《布列塔尼的猪倌》色彩画得更随意,虽然林子是紫色、橙黄和红色,山是紫褐色,石头是粉蓝色,房子是白色和蓝色,猪是黄色,放猪的孩子穿的是蓝色和紫色的衣服,但整体在形与色上是统一的。
1889年的《雅格与天使搏斗》、《黄色的基督》和《美丽的恩琪拉》三幅画,充分地、形象地说明了高更的象征主义范围与特点。
他希望表现出所画场面和他在现实中看见的情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更的象征主义仅仅是画家间接表现自己内心的一种手段。
日常生活场景只是他用以创造装饰性节奏和风景主题的媒介,而这种装饰性节奏和风景主题似乎始终都是伴随着宗教感情的那种忧伤的象征。
1891年高更创作的肖像画《塔希提少女》,是一幅真正的杰作。
他以综合的手法描绘对象,形象上没有丝毫抽象因素,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调子都充满着赞美和喜悦。
它展现了表现手法的新鲜和生动。
高更也创作了一些像这样美的作品,但比这更好的作品却从此未能再见。
高更认为《游魂》是他的优秀作品之一,而有人说它只是一幅笼罩在迷信恐惧的光环里的裸体习作。
1897年2月,高更完成了创作生涯中最大的一幅油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画面上整个风景完全是稳定的蓝色和韦罗内塞式的绿色。
所有的裸体都以鲜艳的橙黄色突出在风景前面。
这幅画,用他的话来说,“其意义远远超过所有以前的作品;我再也画不出更好的、有同样价值的画来了。
在我临终以前我已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这幅画中了。
这里有多少我在种种可怕的环境中所体验过的悲伤之情,这里我的眼睛看得多么真切而且未经校正,以致一切轻率仓促的痕迹荡然无存,它们看见的就是生活本身……”
高更起伏多变的生活境遇和他同现实不可解决的矛盾,以及受当时象征派诗人的影响,使他作品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让人难以理解。
但他画中那种强烈而单纯的色彩,粗犷的用笔,以及具有东方绘画风格的装饰性,与他在南太平洋岛上描绘原始住民的风土人情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具有一种特殊的美感。
20世纪以来,对原始艺术的再认识与研究极为盛行,更为艺术发展带来新活力,高更是先驱者之一。
他主观感受强烈、色彩浓郁的作品,影响了后来许多艺术家。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