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与发展魏晋至隋唐阶段提升练 岳麓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3 能力提升训练(三)(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3 能力提升训练(三)(

能力提升训练(三)(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汕头模拟)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文书,用楷书书写,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还涉及《战国策》《史记》等典籍。

这反映了当时( )A.大一统王朝的权威不断加强B.政治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C.中央王朝对边疆实施直接管理D.陆上丝绸之路仍然保持通畅解析:选B。

由材料“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文书,用楷书书写,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还涉及《战国策》《史记》等典籍”可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中原汉族文化典籍,说明分裂状态下已出现了国家统一的因素,故B项正确。

2.(2019·重庆模拟)南朝齐武帝宠信出身寒微的纪僧真,纪僧真想获得士大夫身份,齐武帝让纪僧真去拜见当时的士族领袖。

可在见面后,士族领袖竟命人把纪僧真赶了出来。

这反映了当时( )A.皇权与士族特权相依仗B.士族把持官吏的任免权C.士大夫自立于皇权之外D.社会等级制度十分森严解析:选C。

由材料中齐武帝让纪僧真去拜见当时的士族领袖却被赶出,可知士族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自立于皇权之外,故C项正确。

3.(2019·衡水中学模拟)A.三省制只存在于唐太宗时期B.中书省、尚书省长官方为宰相C.行政权力逐渐向尚书省集中D.中枢权力体制整体相对稳定解析:选D。

根据材料可知紫微省和西台是中书省的别称,东台和黄门省是门下省的别称,中台是尚书省的别称,故高宗和玄宗时都是三省制,故A项错误;据所学中书、门下、尚书省长官都是宰相,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尚书省的官员设置和职权并未发生巨大改变,不能说明权力向尚书省集中,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从太宗到高宗、玄宗,三省的职权、人数设置并未发生较大改变,整体相对稳定,故D项正确。

4.(2019·济南针对性练习)唐代官吏选定后,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__魏晋至隋唐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课件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__魏晋至隋唐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课件
③唐代官营手工业出现雇募制。
4.商业
(1)发展①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商业恢复发展,洛阳成为重要的 历程 ②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_丝__绸__之__路__繁荣
①县治以上的城市,允许设市。 ②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 (2)城市的繁荣③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④唐长安城实行_坊__市__制____。
①魏晋:汉字发展成为_自__觉___的书法艺术;“书圣”_王_ (2)书法②《隋兰唐亭:序张》旭被、誉怀为素“狂天放下不第羁一的行_书_草__”书__。_;欧阳询、颜真
权等注重__规__范__法__度___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①魏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画出现,代表人物是__顾__恺__之__ (3)绘画理 ②论 唐是 代“ :画以家形们写创神制”法。度,绘画艺术体现盛唐气象, 代表人物吴道子,被誉为“吴带当风”。
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
1.经济:(1)魏晋时期农耕技术(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土地制度(均田 的农耕技术进步与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的南移)。(3)魏晋至隋 发展。(4)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
2.思想:(1)道教、佛教冲击儒学。(2)唐代的“三教合一”。 3.科技文化:(1)唐代火药的应用。(2)南北朝农书——《齐民要术
(4)梨园春秋: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 戏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图证历史] 曲辕犁
[巧学妙思]
★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和成熟,曲辕犁可以 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图证历史] 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布局
★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用 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加控制。
①唐代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 (3)商业都会②由于海上贸易的兴盛,广州、泉州、明州、杭州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 第1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 第1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

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清华大学附中测试)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

这反映出当时( )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解析:选A。

“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反映了司马家族与地方世家大族控制朝政,体现了豪强大族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故A项正确。

B、C、D 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2.(2020·中原名校质评)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

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强调察举制是门第社会的主要起因B.认为察举制比九品中正制好C.肯定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D.认为科举制要优于察举制解析:选C。

根据材料“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

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钱穆先生在这里对察举制的实行初衷持一种肯定的态度,肯定了察举制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故C项正确。

3.(2020·某某三模)521年,梁武帝曾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

”并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使“孤幼有归,华发不匮”。

这反映当时政府( )A.采取无为而治保护弱势群体B.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C.重视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D.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解析:选C。

由材料内容可知梁政府要求郡县“置孤独园”,重视基层治理,“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说明不是无为而治,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调节社会贫富差距,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涉及收养孤儿与单身老人,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备,故D项错误。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3能力提升训练(三)(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3能力提升训练(三)(

能力提升训练(三)(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汕头模拟)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文书,用楷书书写,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还涉及《战国策》《史记》等典籍。

这反映了当时( )A.大一统王朝的权威不断加强B.政治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C.中央王朝对边疆实施直接管理D.陆上丝绸之路仍然保持通畅解析:选B。

由材料“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文书,用楷书书写,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还涉及《战国策》《史记》等典籍”可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中原汉族文化典籍,说明分裂状态下已出现了国家统一的因素,故B项正确。

2.(2019·重庆模拟)南朝齐武帝宠信出身寒微的纪僧真,纪僧真想获得士大夫身份,齐武帝让纪僧真去拜见当时的士族领袖。

可在见面后,士族领袖竟命人把纪僧真赶了出来。

这反映了当时( )A.皇权与士族特权相依仗B.士族把持官吏的任免权C.士大夫自立于皇权之外D.社会等级制度十分森严解析:选C。

由材料中齐武帝让纪僧真去拜见当时的士族领袖却被赶出,可知士族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自立于皇权之外,故C项正确。

3.(2019·衡水中学模拟)A.三省制只存在于唐太宗时期B.中书省、尚书省长官方为宰相C.行政权力逐渐向尚书省集中D.中枢权力体制整体相对稳定解析:选D。

根据材料可知紫微省和西台是中书省的别称,东台和黄门省是门下省的别称,中台是尚书省的别称,故高宗和玄宗时都是三省制,故A项错误;据所学中书、门下、尚书省长官都是宰相,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尚书省的官员设置和职权并未发生巨大改变,不能说明权力向尚书省集中,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从太宗到高宗、玄宗,三省的职权、人数设置并未发生较大改变,整体相对稳定,故D项正确。

4.(2019·济南针对性练习)唐代官吏选定后,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

【精品】历史专题整合3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专题三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 ——魏晋至隋唐)

【精品】历史专题整合3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专题三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 ——魏晋至隋唐)

解析 据 表 格 信 息 可 知 , 宋 代 前 期 至 后 期 , 入 传 官 员 北 方 逐 渐 减 少 , 南 方 逐 渐 增 多 , 迁 移 宋 代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特 征 分 析 , 这 实 质 上 反 映 了 随 着 经 济 重 心 的 南 移 , 南 方 参 加 科 举 的 士 人 越 来 越 多 , 说 明 了 经 济 发 展 对 人 才 教 育 的 影 响 , 故 答 案 为 D。A、B、C 三 项 皆 与 题 干 材 料 不 符 。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通史版)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1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通史版)
专题三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 ——魏晋至隋唐
2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通史版)
专题整合 备考提能 知识网络/通史思想/素养培优
3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通史版)
知 识 网 络 建 构
4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通史版)
12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通史版)
4. 继 承 和 发 展 对 待 历 史 文 化 遗 产 应 该 是 批 判 地 继 承 , 在 继 承 中 发 展 。 第 一 , 批 判 不 等 于 对 历 史 文 化 遗 产 的 全 盘 否 定 。 之所以要批判地继承,是因为历史 文 化 遗 产 往 往 存 在 时 代 和 阶 级 的 局 限 。 第 二 , 继 承 是 为 了 发 展 , 批 判 地 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遗产与外来文化,推陈出新;第三,以古鉴今。总结历史,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联 系 现 实 , 面 向 未 来 , 发 展 民 族 文 化 ; 第 四 , 反 对 绝 对 的 否 定 与 绝 对 肯 定 。 5. 原 因 和 结 果 1 ( ) 一 因 多 果 : 即 一 种 原 因 引 起 多 种 结 果 。 如 明 清 君 主 专 制 制 度 引 起 多 种 结 果 : 主 义 萌 芽 的 成 长 ; ②科 学 技 术 的 落 后 ; ③批 判 现 实 主 义 文 学 兴 盛 。 2 ( ) 一 果 多 因 : 即 一 种 结 果 是 由 多 种 同 时 起 作 用 的 原 因 所 引 起 的 。 如 明 清 时 期 我 国 科 技 落 后 的 原 因 。 3 ( ) 互 为 因 果 : 即 同 时 存 在 历 史 整 体 中 的 多 种 因 素 的 互 相 作 用 , 更 多 地 存 在 于 历 史 的 横 向 联 系 中 。 如 北 魏 孝 文 帝 改 革 在 民 族 融 合 的 背 景 下 产 生 , 改 革 后 又 促 进 了 民 族 融 合 。 ①阻 碍 商 品 经 济 和 资 本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 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5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 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5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1
0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三 中华文明 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 课时2 魏
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
6









风景澈来自。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__魏晋至隋唐阶段提升课件岳麓版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__魏晋至隋唐阶段提升课件岳麓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再见
第三步:紧扣图文信息,论证说明。迁移所学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对 响,论证说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原因及影响等,注意论据准确, 为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参考答案] 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 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 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 提供了条件。
【对点训练1】 (2018·河南濮阳模拟)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 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 这种“宰相一致原则”( ) A.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B.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 C.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 D.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
解析 据题干材料,可知“宰相一致原则”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 与材料“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不符,故A项错误; 体现了相权相互制约与平衡,而不是削弱,故B项错误;C项与“ 不符,且唐代实行群相制,是为了限制相权加强皇权,故C项错误 答案 D
【对点训练2】 (2018·四川成都模拟)北朝时,州郡察举士子,试
(品级较低的官服),象征他们已经具备入官的资格。唐朝时规定
不得假以公服”,士子一般都着白色麻布袍衫,及第者故有“白
白衫”的称呼。这反映出唐代( )
A.纺织技术取得显著进步
B.“只重衣冠不重人”的官场陋习
C.士子入仕前景更为黯淡
D.人才选拔制度与观念发生重大
解析 题干说明北朝时期与唐代时期应试之士子的服装有所不同 的变化有关,故选D项。 答案 D
突破高考压轴大题——观点提炼类开放探究题 (2016·课标全国Ⅱ,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__魏晋至隋唐第1讲魏晋至隋唐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__魏晋至隋唐第1讲魏晋至隋唐

预测2 关注热点——唐代社会阶层的流动 史学家许倬云在《历史分光镜》一书中探讨了中国历 失,列出了下面的一系列标题:西周的包容——上层的坚 ——中层与下层的疏离;宋代的养士——中层的扩大。那 标题最有可能是( ) A.中层的变化 B.中下层的整合 C.上层的分裂 D.上下层的缓和
答案 A
解析 唐代科举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大量的社会中层 入国家政权中,所以唐代最恰当的标题是中层的扩大,故
答案 C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历史解释
解析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 加强皇权的色彩,而与此同时,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 更好地控制中央的官员,以加强皇权,故选C项。材料并未 职权扩大,排除A项;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只是 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这样的官员并未得到晋升 中参与议政的宰相数量增多是在弱化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 排除D项。
预测3 完善学科主干知识考查唐朝兵制改革 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 卫士。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的建议,募兵13万,充 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召募丁壮,长充边军,增 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这一变化( ) A.适应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B.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了隐患 D.削弱了当时唐朝的边防实力
2.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打破世袭模式,促进社会阶层转化,加速社会流动, 等、竞争等理念。 ②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儒学发展。 ③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了 ④选官方式为其他国家借鉴,推动世界文明发展。
(2)消极影响 ①重才轻品,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 ②促成“官本位”思想。 ③禁锢思想。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 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回顾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阶段提升教案 岳麓版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回顾 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阶段提升教案 岳麓版
阶段提升(三)
模块
命题角度
(2017·全国Ⅰ,26)唐代历史事实的史料辨析
政治 (2017·全国Ⅱ,25)魏晋以后官修史书的特点 文明 (2016·全国Ⅱ,25)唐代科举制的作用
(2013·全国Ⅰ,41)汉、唐地方行政变迁的趋势
经济 文明
(2017·全国Ⅱ,26)唐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7·全国Ⅲ,26)唐代土地制度与自耕农的关系 (2015·全国Ⅱ,26)考查农业技术与唐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因果关系
——据袁行霈等主编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 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解答模板] 第一步:判断题型及特点。本题为图文类观点论述型,且为求同 题眼是“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 第二步:紧扣题眼,概括观点。根据材料中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 交往推动了世界的发展;按照从“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 “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的中国古代史实及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对 论证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原因及影响。
主题一 从位高权重到分散相权的中央中枢机构的演 【主题综述】 (1)秦始皇创立三公九卿制度,丞相作为百官之首,
事;汉初丞相地位进一步提高,同时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 (2)皇权与相权矛盾激烈,汉武帝开始设置内侍机构,作为皇帝 相权。 (3)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制,隋唐发展成为三省六部 为宰相,实质是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4)封建社会中央中枢机构的变化,围绕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进 于防止专权、惩治腐败。
【对点训练2】 (2018·四川成都模拟)北朝时,州郡察举士子,试 (品级较低的官服),象征他们已经具备入官的资格。唐朝时规定 不得假以公服”,士子一般都着白色麻布袍衫,及第者故有“白 白衫”的称呼。这反映出唐代( ) A.纺织技术取得显著进步 B.“只重衣冠不重人”的官场陋习依旧 C.士子入仕前景更为黯淡 D.人才选拔制度与观念发生重大变化

(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阶段优化提升学案人民版

(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时期阶段优化提升学案人民版

阶段优化提升主题一隋唐时期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的五大变化1.中央机构的变化:三省六部制取代了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完善了封建王朝的中央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2.选官制度的改革:科举制终结了九品中正制等选官制度,既扩大了统治基础,稳定了政局,又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3.土地制度的变化:唐朝初期,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均田制逐渐崩溃,地主土地所有制得到空前发展,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4.赋税制度的发展:唐初的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

唐朝中期以来的两税法使极度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5.军事制度的改革:唐初的府兵制有利于巩固边防、加强中央集权。

唐玄宗以来的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拓展训练——对接25分综合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故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

会议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

……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

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

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

……在唐代,也并无皇帝不经中书、门下而径自颁下诏书之规定,事实上,唐代也确有不经中书、门下而皇帝随便下命令的。

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

因此中国皇帝不致如英国国王般被逼上断头台。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阶段三 文明的曲折与发展——魏晋至隋唐 课时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阶段三 文明的曲折与发展——魏晋至隋唐 课时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

(通史版)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与发展——魏晋至隋唐课时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练习人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史版)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与发展——魏晋至隋唐课时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练习人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史版)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与发展——魏晋至隋唐课时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练习人民版的全部内容。

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与发展——魏晋至隋唐课时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练习人民版一、选择题1.(2017·新疆模拟)《颜氏家训》中曰:“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寄居异乡),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

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拨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馀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材料反映的是( )A。

士族不学无术腐朽无能的现象 B.庶族逐渐崛起而替代士族地位C.士族可凭借门第世代把持政权D.士族阶层由兴起到消亡的过程解析材料“安识世间馀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体现了士族腐朽无能,故选A项。

答案A2。

(2017·河北邯郸模拟)唐代以前,官舍(官员及其眷属住宿、生活之地)通常位于官署之内,官员一旦卸任或调离岗位,则要搬出官舍.唐代官员住房形式日渐多样化,以租赁或借居为主,官舍与官署逐渐分离。

这一变化表明唐代()A。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__魏晋至隋唐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课件岳麓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__魏晋至隋唐课时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课件岳麓版
4.史料四主要说明唐代扬州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安定、地理 饶、交通便利。
┃运用史料┃
1.根据史料一、二、三,概括魏晋至唐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答案 (1)魏晋时期,商业发展一度中断;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商业 唐时期,商业繁荣,但商业活动受到限制,坊市分离;城市发展
2.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答案 唐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具有开放性、包容
①唐代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 (3)商业都会②由于海上贸易的兴盛,广州、泉州、明州、杭州
登州等港口城市也繁盛一时。 (4)“重农抑商”: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 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考点二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1.思想 (1)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形成“___三__教__合__一__”局面。
2.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①中原人口的南迁。
(1)原因②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过程
(3)意义:不仅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较为先进 术,促进了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3.手工业 (1)魏晋南北朝:成功烧制出白瓷。 (2)隋唐① ②陶 出瓷现工__缂_艺_丝_臻__于技成术熟。,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解析 南方人喝茶习俗在北方从“被嘲笑”到“‘道俗’皆饮”,体现了南 的影响,这说明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在逐渐上升,C项正确;材料 期南茶才开始北运,A项错误;南北方饮食习惯相差很大,只是某些 项错误;南方经济超越北方是在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项错误 答案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与发展——魏晋至隋唐阶段提升练岳麓版一、选择题1.(2017·湖北宜昌模拟)据《新唐书》记载,“今谋士劳臣以忠孝学艺从我定天下者,何容纳货旧门,买昏(通“婚”)为荣耶?……三品以上纳币不得过三百匹,四品五品二百,六品七品百,悉为归装,夫氏禁受陪门财”。

这一现象反映了( )A.门当户对的观念B.士族门阀的衰落C.君主专制的加强D.儒家思想受冲击解析不再以与士族通婚为荣,反映出士族门阀的衰落,故B项正确。

答案 B2.(2017·河南郑州模拟)有历史学家这样总结古代的选官制度:“(当)子弟孱弱(时),(君)擢才卒伍;道德沦丧,取诸孝廉;帝权危卵,联姻门阀;士族虚弊,科举大彰。

”这说明古代创新选官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统治基础B.完善政府职能C.提升官员素质D.维护统治解析据题干,君主需要“创新选官制度”,以此维护统治,与材料中“(君)擢才”“帝权危卵”相符,故选D项。

答案 D3.(2017·湖南永州调研)讼师,指古代中国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的人。

《唐律·斗讼》规定:“诸为人作辞蝶,加增其状,不如所告者,笞五十”宋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衙门每结案之前,几乎必先办讼师。

由此可见,讼师( )A.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民间侠士B.是处于边缘地位的司法从业者C.是政府部门专职司法的官吏D.是崇尚外儒内法的科举落魄者解析讼师是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的人,不一定维护公平正义,故A项错误;从《唐律·斗讼》规定看,讼师参与司法,但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处于边缘地位,故B项正确;讼师不是政府部门的官吏,故C项错误;从材料也无法推断讼师来自科举落魄者,故D项错误。

答案 B4.(2017·山东济宁模拟)唐太宗命高士廉以“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的原则,重新编订《氏族志》,“凡二百及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

《氏族志》的编订( )A.反映了封建专制皇权的强化B.凸显了儒家思想的影响C.进一步压抑了世家大族势力D.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唐太宗不能容忍山东士族凌驾于皇族之上,为此修撰《氏族志》,提高李氏皇族的地位,扶植了庶族地主,压制旧士族势力,与材料中“不须论数世以前”“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相符,故选C项。

答案 C5.(2017·湖北荆州模拟)八世纪初中期,唐朝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富。

”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背景是( )A.平定“安史之乱”的影响B.军政合一地方机构设置的影响C.对少数民族首领实行羁縻政策所致D.加强边疆地区军事防务所致解析据材料“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富”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设立节度使是为了加强边疆地区军事防务,故选D项。

答案 D6.(2017·四川德阳模拟)魏晋时期寺庙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

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离开。

“佛图户”的大量存在导致了( )A.政府赋役征发受到影响B.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C.农副业产品逐渐商品化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解析据题干中“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的介绍,可知“佛图户”不再向政府缴纳赋税,故A项正确。

答案 A7.(2017·吉林模拟)据《增订唐两京城坊考》,唐代洛阳南市有齐朗宅,北市有王孙宅、曹琳宅和曹义宅。

长安东市也有私人住宅。

这反映出唐朝( )A.市出现商住复合功能B.市的娱乐功能不断加强C.政府加强对市的监管D.城市布局强调天人合一解析“长安东市也有私人住宅”说明市出现商住复合功能,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市的娱乐功能,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政府对市的监管,故C项错误;“天人合一”体现天与人关系的相似之处,与材料唐代洛阳城市布局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A8.(2017·湖北荆州模拟)据研究,南北朝中期,政府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

这些制度的出现说明( )A.民间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B.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C.盐铁官营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D.官营手工业者由籍匠变为丁民解析材料“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说明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故B 项正确。

答案 B9.(2017·四川成都模拟)唐代后期盐铁使刘晏推行新盐法,只在产盐区设置盐官,收购盐户所煮成的食盐,“粜(转卖)商人,纵其所之”;在非产盐区设常平盐仓以调剂盐价。

这一改革( )A.取消了政府对盐政的监管B.导致了商人任意抬高盐价C.形成了官商分利经营机制D.增加了盐政机构行政成本解析据题干“政府设置盐官,收购盐户所煮成的食盐,粜(转卖)商人,纵其所之”可知,政府与商人都在经营盐的过程中获得利益,故选C项。

答案 C10.(2016·湖北省重点中学联考)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

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

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

造成这种文化特点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精神领域普遍出现了危机B.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大发展C.新兴门阀士族生存环境险恶,不得不依附某个政治集团D.魏晋时期佛、道盛行解析社会动荡不安,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因此“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故选A项。

答案 A11.(2017·四川绵阳模拟)唐法典《仪制令》规定:“行路,贱避贵,来避去,少避老,轻避重,违者笞五十。

”这表明唐朝时( )A.礼让行人是法律的强制要求B.法律制定凸显三纲五常思想C.严刑峻法是立法的指导思想D.社会生活全面体现等级观念解析据材料“行路,贱避贵,来避去,少避老,轻避重,违者笞五十”可知,礼让行人是法律的强制要求,故选A项。

答案 A12.(2016·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据《全唐文》记载:“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

”这说明( )A.雕版印刷技术已得到普遍使用B.活字印刷术方便了百姓生活C.政府垄断印刷技术D.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发展解析按材料信息“以版印日历”“满天下”,可知唐朝时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故选A项。

答案 A二、非选择题13.(2016·山西省第一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为了加深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理解,某同学尝试列出了下面的公式:决策的出台=三省会商+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批+尚书省执行+皇帝批示这个公式表明三省六部制下的决策是由多个部门和皇帝共同参与的。

运用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决策的出台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修改,补充、否定或者提出新的公式,但关键是要用史实论证说明,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是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诏令,审核通过,交由尚书省执行诏令,如若门下省审理不过,就需要交回中书省重拟诏令,皇帝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有权发布和修改诏令,但三省将原来一人独大的相权,一分为三,既有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也有助于群策群力,提高决策的正确性,该公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可做部分修改,如去掉三省会商,将皇帝批示置于尚书省执行之前等,关键在于用史实说明其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评分标准答案 (略)14.(2016·湖北黄冈质检)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请仔细阅读上面两图,寻找图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对图片进行解读。

(要求:列举信息符合史实,逻辑关系严密,论证充分合理,具备论从史出的基本特征)解析 第一幅图片农耕图反映的直接内容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情况;第二幅图片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反映的直接内容是中国古代建筑情况。

解答时需将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度分析,例如,城市设计中折射出来的是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等问题,再结合农耕经济对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就很容易找出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最后结合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状况进行解读。

评分标准第一等:能准确指出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蕴含的历史信息及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角度分析出图片实质反映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论证充分合理。

第二等:能指出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蕴含的历史信息及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角度分析,论证较为充分合理。

第三等:能指出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蕴含的历史信息,并能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角度分析。

第四等:逻辑关系不清,分析不准确或没有分析,论证不充分或没有论证。

答案示例农耕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而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整齐划一的规划,严整的布局无不体现着专制主义皇权的威严。

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皇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要维护专制主义皇权,就必须巩固小农经济,确保田赋的征收、徭役的征派。

而小农经济由于其自身的脆弱性,就必须依赖外来力量的保护才能生存发展,专制主义皇权正好提供了这种保护。

因此,农耕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反映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