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案 6. 1 基本概念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教案全套第一课:地理知识概述教学目标- 了解地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掌握地理学的分类和研究领域- 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运动规律教学内容1. 地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地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地理学的分类和研究领域- 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地形、气候、水文等3. 地球的基本结构和运动规律-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外部结构与地表特征-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地理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

2. 研究地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3.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它们的研究领域。

4. 探讨地球的内部结构,通过图示和模型展示地球的不同层次。

5. 观察地球的外部结构与地表特征,了解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 解释地球的运动规律,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季节和时间的影响。

7.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资源- PowerPoint课件:包括地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的解释、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示等- 地理杂志、地理书籍和地理模型课堂互动- 提问学生关于地理学定义和基本概念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模型来展示地球的运动规律,并与同学分享。

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地理杂志或书籍,了解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2. 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地理学的文章,包括其定义、研究方法等内容。

***Note: This document is a sample lesson plan for teaching the first lesson of "Geography Elective 1" in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high school curriculum. The content, teaching steps, and resources can be customiz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teacher's preferences.。

高二地理教案

高二地理教案

高二地理教案
高二地理教案1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二地理教案篇1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引入新课)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联。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

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

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有哪些地理特征?。

地理课程教学教案

地理课程教学教案

地理课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 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 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发展地理学科的调查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 地理学科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地理学科的分支和研究领域;3. 地球的结构和地貌形成;4. 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5. 人口分布和城市化;6.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7.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起坚实的学科基础。

2. 实践:组织地理考察和实地调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地理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 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研究成果,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 课堂作业:通过书面作业评估学生对地理学科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和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课堂讨论和小组项目报告: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评估学生对整个地理学科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供学生在课堂外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复。

2. 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用于辅助地理数据的展示和分析。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地理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六、教学安排具体教学安排将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以下是一个示例的教学安排:- 第一周:介绍地理学科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第二周:讲授地球的结构和地貌形成;- 第三周:介绍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 第四周:讨论人口分布和城市化;- 第五周:实践地理考察和实地调查;- 第六周:讲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第七周:介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第八周:组织小组项目报告和总结。

地理教学论 第六章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论 第六章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二、分析教学内容的关系(微观分析)
1、微观分析——了解教材逻辑结构
认识区域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
区域的定义 区域的特征
区域的类型
区域的分析
区 域 的 含 义
“日本”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
多火山地震 东 西 方 兼 容 的 文 化
地狭 人稠 岛国
多港湾、海上航运
丰富的人才资源
加工贸易发达
原料、燃料缺乏

案例:美国6-8年级地理课—— 中东地区的石油和水
学员活动: 与附近的学员自由组合,讨论: 您将如何设计“中东地区的石油和水”这个 主题的教学? 为什么?
讲解—接受地理教学模式程序
复 习 旧 课
导 入 新 课
讲 解 新 课
巩 固 新 课
检 查 反 馈
自学—辅导地理教学模式程序
提 出 要 求 独 立 自 学 讨 论 交 流 启 发 指 导 联 系 总 结
引导—发现地理教学模式
发 现 问 题 提 出 假 设 验 证 假 设 提 高 总 结
咨询—研究地理教学模式
认知水平: 与了解有关的 行为动词有: 说出、背诵、 描述、辨认、 列举、复述。
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说出
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
区域的定义 区域的特征 重要的区域 常见的区域
了 解
描述 辨认 列举
区 域 的 含 义
二、重构合理明晰的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运用可观察、可测量 的具体行为动词,在一定的行为条件下,指出 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
第一步:分析课标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陈述方式:“结果性目标”
句型结构:“基本结构:行为表现” 行为主体:略 行为条件:无 行为标准——行为动词:“了解” 行为指向——核心概念:“区域的含义”

2019统编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全章节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及答案)

2019统编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全章节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及答案)

【2019统编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全章节教案6.1《气象与水文灾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介绍有关自然灾害知识,本章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感触较多的,每年度会有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但学生对自然灾害的了解只限于现象,而对灾害的形成、危害和防治没有系统的了解。

高一学生已经掌握部分地理基础知识,有了较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此阶段正是学生求知欲旺盛、参与意识强的时期。

通过认识发生在身边的自然灾害,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兴趣。

在教材中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对概念进行说明,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自然灾害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对本节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能增强他们的生活和生存能力。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核心要点:1.洪涝灾害的定义、影响因素、分布地区、主要危害2.干旱灾害的定义、影响因素、分布地区、主要危害3.台风、寒潮灾害的定义、源地、影响地区、主要危害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灾害发生原因、危害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区域的图文材料,分析区域内自然灾害类型,分析成因、危害地理实践力:结合当地图文材料,了解当地自然灾害类型,发生时间,并分析成因、危害人地协调观:掌握涝、干旱、台风、寒潮灾害发生原因和规律,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

2.难点:洪涝、旱灾、台风灾害、寒潮灾害成因分析。

课前准备:多媒体自制教具教学过程:导入[导入新课]《管子·度地篇》中提到,故善為國者,必先除其五害。

水,一害也。

旱,一害也。

風霧雹霜,一害也。

厲(瘟疫),一害也。

蟲,一害也。

此謂五害。

五害之屬,水最為大。

可以看到五害中,气象灾害占了很大比例,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气象灾害》。

教师板书:气象灾害教师补充: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

高中必修课地理教案范本

高中必修课地理教案范本

优秀高中必修课地理教案范本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的构造等。

2. 熟悉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种类、地图的阅读方法、地图的绘制等。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讲解地球的椭圆形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

2. 地球的构造:介绍地壳、地幔、地核等地球内部的结构。

3. 地图的基本知识:讲解地图的种类、地图的阅读方法、地图的比例尺等。

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地图、模型等教具,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2. 讲解地球的形状与运动,结合地球模型进行演示。

3. 讲解地球的构造,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

4. 介绍地图的基本知识,讲解地图的种类和阅读方法。

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描述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2. 绘制一幅简单的地图,并标注比例尺。

第二章:气候与天气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气候和天气的概念,区分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熟悉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了解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

二、教学内容1. 气候和天气的概念:讲解气候和天气的定义,区分二者之间的关系。

2. 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介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3. 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讲解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气候和天气的实际例子,进行生动讲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和天气的区别。

2. 讲解气候和天气的概念,区分二者之间的关系。

3. 介绍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结合地图进行讲解。

4. 讲解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分析各气候类型的特点。

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描述气候和天气的区别。

2. 绘制一幅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并标注各气候类型的特点。

新高二地理教案范文5篇

新高二地理教案范文5篇

新高二地理教案范文5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高二地理教案范文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高二地理教案范文1【教学重点】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教学手段】土壤标本【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考)什么是土壤?(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考)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观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考)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①_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3.人类活动的影响【设计思想】由于学生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利用学生对土壤的感性认识,并迁移已有的关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知识,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中通过对土壤标本的观察,或实地土壤剖面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高二地理选修教案(精选5篇)

高二地理选修教案(精选5篇)

高二地理选修教案(精选5篇)高二地理选修教案(精选5篇)地理学(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层空间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收集整理了高二地理选修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您,欢迎借鉴学习!高二地理选修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二)展示目标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1.日本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②纬度位置③海陆位置2. 日本的领土范围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3. 日本的地形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③日本的平原是什么?4. 日本的气候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5.日本的资源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四)合作探究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2. 展示材料,日本20XX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XX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自然资源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1.1.1 细节说明:通过展示自然景观、资源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对自然资源有直观的认识。

1.1.2 细节说明: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1.3 细节说明:通过讨论方式,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有限性。

二、知识点讲解2.1 自然资源的定义:介绍自然资源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和特点。

2.1.1 细节说明:解释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经济价值。

2.1.2 细节说明: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种类,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2.1.3 细节说明:强调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

三、教学内容3.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讲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属性。

3.1.1 细节说明:介绍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3.1.2 细节说明:讲解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3.1.3 细节说明:分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分布规律。

4.1.1 细节说明:能够准确描述自然资源的定义和特点。

4.1.2 细节说明:能够分析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4.1.3 细节说明:能够了解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

5.1.1 细节说明:讲解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5.1.2 细节说明:讲解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5.1.3 细节说明:分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5.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

5.2.1 细节说明:强调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

5.2.2 细节说明: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对环境的影响。

5.2.3 细节说明: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高二地理教案【三篇】

高二地理教案【三篇】

高二地理教案【三篇】导读:本文高二地理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案频道免费为中小学教师、学生提供教案、教学设计、学案以及导学案相关内容。

以下为高二地理教案【三篇】,供大家学习参考。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引入新课)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联。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

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

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有哪些地理特征?【板书】一、区域的含义1、区域的概念: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⑴层次性。

即区域是有等级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又如漳州市既是福建省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芗城区、龙文区等。

(2)差异性。

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

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简单,区域内同一性大,区域间差异也小。

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跨纬度广,内部差异明显,根据气候等要素的区别,又可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3)整体性。

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并经过这种长期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区域的这种整体性是形成区域同一性的原因。

(4)可变性。

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

高二上学期地理教学概述

高二上学期地理教学概述

高二上学期地理教学概述1. 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 了解和理解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 教学内容- 地球与地理思维- 自然地理系统- 人文地理系统- 经济地理与可持续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3. 教学方法- 探究式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和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 群组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索和解决地理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地图、图表、影像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

- 讨论和辩论:通过课堂讨论和辩论,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思辨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 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实验报告、项目作业等。

-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 强调过程评价,注重学生的研究过程和思考能力,而非纯粹的答案正确与否。

5. 教学资源-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多媒体设备和软件- 实地考察和实验器材- 互联网和在线地理研究资源6. 教学安排- 每周两节地理课,每节课45分钟。

- 定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

- 每个学期结束进行综合性的地理项目作业。

以上是高二上学期地理教学概述,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地理研究平台,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对地球环境的认识和关注。

高二地理教案

高二地理教案

高二地理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励志名言、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地理教案高二地理教案优秀5篇本店铺精心整理高二地理教案,希望这份高二地理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2024年高二地理教学计划(4篇)

2024年高二地理教学计划(4篇)

高二地理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经过去年的地理教学,三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从上个学期期末检测的成绩来看,三个班在全县名列前茅,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划分的标准。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其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划分标准及行政区划构成。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本章的内容较多,包括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

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

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

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学习它们的分布及特点。

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对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资源的分布。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如煤碳、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的分布。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中国四大地区的概况和自然地理特点。

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中国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线,尤其是秦岭-淮河线在中国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

其次是四大地理区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

教学难点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线两侧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措施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地理学》教案(全套)

《地理学》教案(全套)

《地理学》教案(全套)1. 教学背景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本教案适用于中学地理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

2.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 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表面的构造和地理过程。

-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意识和地理技能。

3. 教学大纲3.1 第一节:地理学导论- 引入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 分析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探讨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3.2 第二节:自然地理学- 探索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现象。

- 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板块运动和地震活动。

- 分析天气、气候和气象现象的形成原因。

3.3 第三节:人文地理学- 了解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活动和影响。

- 分析人口、城市和农业等人文地理现象。

- 研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3.4 第四节:地理信息系统- 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应用。

- 研究如何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图制作和数据分析。

- 实施地理信息系统项目。

4. 教学活动- 进行地理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感受地理现象。

-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

- 进行地理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理图像和数据。

- 安排小组项目,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教学评估- 设计地理学测试和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评估学生的地理思维、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 对学生的小组项目和实地考察进行评估。

6. 教学资源- 地理学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 多媒体设备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 地理实验设备和实地考察场地。

以上是《地理学》教案的简要内容,适用于中学地理学课程。

希望本教案能帮助学生在地理学学习中建立坚实的基础,培养对地球的探索和保护的意识。

高中地理必修二说课稿

高中地理必修二说课稿

高中地理必修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的课程内容。

高中地理必修二主要围绕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主题展开,涵盖了地球与地图、地球上的大气、水文循环、地貌的形成、人口与城市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地球环境的基本认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将从“地球与地图”这一章节开始。

在这一部分,我们会介绍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球的运动,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并掌握它们对季节变化、昼夜更替等自然现象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会讲解地图的基本概念、种类和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图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接下来,我们会进入到“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节。

这里,我们将深入探讨大气的组成、大气层的结构以及大气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学生将会学习到气候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此外,我们还会讨论气候变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潜在影响。

在“水文循环”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环节。

通过对水文循环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会探讨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地貌的形成”是另一个重要的章节。

在这里,我们会介绍不同类型地貌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如山脉、平原、沙漠、河流等。

通过对地貌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表形态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

此外,我们还会讨论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地貌环境。

在“人口与城市化”这一章节,我们将关注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等社会现象。

学生将会学习到人口分布的地理特征,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城市化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全套)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全套)一、教学目标1. 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思维方法。

2. 了解地球的基本地理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地球的运动和地球上的自然环境。

3. 理解地球上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 属于太阳系的一部分;-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2.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的变化。

3. 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大气环境;- 水环境;- 陆地环境。

4.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农业活动与自然环境;- 工业活动与自然环境;- 城市活动与自然环境。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地球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40分钟)1. 导入:通过观看地球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地球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入地球的概念:给出地球的定义和地球与太阳系的关系。

3.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介绍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以及地球的尺寸和地球由内核、地幔和地壳组成的结构。

4. 概念讲解:讲解地球的平均直径、周长、面积等概念。

5. 小结与作业布置:总结地球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并布置学生自主研究地球的相关知识。

第二课时: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40分钟)1. 前导讨论:复前一节课地球的基本概念,引出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的话题。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讲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概念,以及自转的影响。

3.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的变化:介绍地球的倾斜对季节的影响,以及不同季节的特点。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

5. 小结与作业布置:总结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的内容,并布置学生完成相关练题。

第三课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40分钟)1. 课堂导入:通过观看影片和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思考。

2. 大气环境:介绍大气环境的组成、分布和功能,以及不同层次的大气特点。

高二年级必修一地理教案

高二年级必修一地理教案

高二年级必修一地理教案【导语】高二变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选三)。

在对各个学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后,学生们需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科目有所挑选、有所侧重。

这可谓是学生们第一次完全自己掌控、风险未知的主动挑选。

作者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年级必修一地理教案》,助你金榜题名!1.高二年级必修一地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述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形状。

2.绘制褶皱构造的示意图,判定褶皱的基本类型。

3.描写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4.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进程与方法:1.浏览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状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初步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探究: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散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和“板块学说”教学,建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山地势成的学习,建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山地的类型的判定。

2.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教学难点】正确判定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进程教学进程设计【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状的两大气力,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态趋向于平缓。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以山岳为例来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状的塑造和影响。

一、山地的形成与分类【导学与自主探究】请大家认真浏览教材P73页内容,结合学案分析摸索下列问题(一)山地与陆地的关系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陆地的骨架。

山的形成和发展与内力有关。

(二)山地的分类: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二、褶皱的形成和基本情势【互动讨论】请视察褶皱形成中岩层形状产生了什么变化?有几种类型?【总结分析】(一)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产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曲折。

高二地理教案模板

高二地理教案模板

高二地理教案模板教学目的:1、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发展变化,学会动态地认识人地关系。

3、培养读图分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能力重点与难点:认识在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因素的变化。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阅读[探索]材料,思考问题:1、墙壁厚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这个案例说明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何影响(欧洲传统民居墙壁厚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

欧洲处于中高纬度,冬季寒冷,冬季气温自西向东递减,在没有普遍使用保温材料的时代,只能依靠增加墙壁厚度来防寒。

这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对民居建筑的影响,说明了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新课讲授: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体有哪些影响呢(在认识这种影响前首先认识两个概念:1、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包括自然和人文环境。

2、区域地理环境:一定区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总和。

)——区域地理环境是一成不变的吗(区域地理环境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人类依赖于自然环境而生存,所以区域地理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人类的发展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分为两大方面,即陆地地理环境与海洋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板书: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各时期人地关系不同,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板书:1、采集和狩猎阶段:(读图1-2-2人类早期的采集和狩猎)——影响这一时期人类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这一时期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少数气候温暖湿润、动植物资源丰盛的地区)——这一时期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人类依赖自然、崇拜自然)板书:2、农业社会阶段:(此时人类活动主要为农业生产)——影响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因素有哪些呢(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生产力)——读图1-2-3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回答:人类早期农业起源地区有哪些地区这些地区具有哪些相近的地理特征(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这些条件是农业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

高二地理教案

高二地理教案

高二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和组成;掌握地球上的大地形特征和水文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和组成;大地形特征和水文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地理教科书和课件。

2. 地球模型和世界地图。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话题,问学生地球是什么形状的,有多大。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向他们介绍地球是椭球形,直径约为12756km。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展示地球模型和世界地图,向学生讲解地球的结构和组成,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 讲解地壳的结构和特点,包括大洲、海洋和岛屿。

3. 讲解地球的大地形特征,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

4. 讲解地球的水文特点,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和冰川。

三、互动讨论(20分钟)1. 提问学生关于地球形状、大小、结构和组成的问题,并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回答问题。

2. 提问学生关于地球上的大地形特征和水文特点的问题,并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回答问题。

四、小组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球的大地形特征或水文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2. 每组成员根据自己选取的特点,分工合作收集相关资料,并准备展示。

3. 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其他小组的提问和回答。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综合学生们的研究成果,总结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和组成,以及大地形特征和水文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和组成,以及大地形特征和水文特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和组成”或“地球上的大地形特征和水文特点”为题目,撰写一篇500字的小论文。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自行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扩展。

教学反思:1. 教学中引入地球模型和世界地图,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的结构和组成。

高二地理教案万能(通用7篇)

高二地理教案万能(通用7篇)

高二地理教案万能(通用7篇)高二地理教案万能篇1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将到来的下学期,新课改尚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却又颇感任重道远。

要正确引领并促进自己教育教学技能的专业成长,必须不断突破旧的思维方式和个人时间管理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加强日常工作的归纳、总结与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76和80班及高一106和107班地理课的教学工作任务。

首先,在高一,在本学期初,我主要抓高一地理的基础知识部分,规范学生上课纪律及完成作业,纠正学生学习地理沿用初中的方法。

高二由于有全市统考,所以,在赶教学进度的同时,渗透高一两册必修的内容,进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由于学生在本学期只有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没有平时成绩,我马上做了补救措施:要求学生用3周时间完成练习册,改好、讲评月考试卷。

在接手高一地理教学任务以后,我发现学生普遍有上课纪律散漫、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应付测验、月考不认真等情况,导致了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

因此,针对这些普遍现象,我制定了下学期的工作方向为纠正地理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提高课堂效果这三大方面。

对做得好的班级、个人及时表扬和鼓励;每次测验、月考之后进行全级排名,务求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各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总复习过程中特别强调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运用图导法建立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选择题进行换向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法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题型训练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海洋权益6.1 基本概念[教案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等基本概念。

2.区别沿海国家从内水到公海,各部分管辖海域的范围以及法律地位的变化。

3.加强对基本概念的对比、分析,增强综合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领海与专属经济区”示意图,加深对领海、专属经济区等概念的理解。

2.完成“领海基线的绘制”作业,增强观察思维能力和绘图能力。

3.剖析“日韩竹岛 (独岛>之争”、“日俄北方四岛问题”、“冲鸟争议”等案例,开拓视野,增强对海洋权益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b5E2RGbCAP<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有关海洋权益的基本概念,关注海洋权益,增强海洋主权意识,树立正确的海洋资源观和权益观。

2.学习有关海权之争案例,激发爱国情感、增强全球观念以及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3.通过学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增强海洋权益意识。

[教案重点]领海和专属经济区[教案难点]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公海、大陆架的范围[教案媒体与教具]课本插图、各种景观图片、四则案例[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案例一】俄日争议的四个岛屿,日本称为“北方四岛”,俄罗斯称为“南千岛群岛”,属于千岛群岛的一部分,位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和日本北海道之间,是原属于日本的择捉、国后、色丹、齿舞群岛,总面积5036平方公里,二战后被前苏联占领。

p1EanqFDPw 北方四岛问题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而直接的起源则是1945年。

当年,美英为了请前苏联对日作战,将当时日本所占的千岛群岛和库页岛的南半部让给了前苏联。

这使得前苏联有理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占据北方四岛。

战后日本要求前苏联归还上述岛屿,“北方四岛”争端由此缘起。

DXDiTa9E3d【新课导入】“北方四岛”总面积只有5036平方公里,为什么日本一定要俄归还?难道看重的只是领土面积增大了一点点吗?RTCrpUDGiT不是的。

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几乎百分之百依赖进口。

日本盼望早日收回北方四岛,重要的是不愿放弃北方四岛地下的矿产资源。

对日本而言,如果得到四岛,则等于得到近5000平方公里的优良港湾和丰富的渔业资源。

因此,在此问题上,日本抱定“寸礁必争”的决心。

5PCzVD7HxA那么,国际上是如何界定蓝色国土的呢?【板书】第六章海洋权益【复习提问】尽管地球上海洋面积广大,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濒临海洋。

你能例举世界上哪些国家是临海国?哪些国家是内陆国?哪些国家是岛国吗?jLBHrnAILg【学生回答】内陆国:蒙古、老挝、哈萨克斯坦、卢森堡等;岛国: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古巴、英国等临海国:中国、朝鲜、法国、德国、美国、智利、阿根廷。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临海国。

【讲述】不同类型的国家有不同的领土构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蓝色国土方面的基本概念。

【板书】第一节基本概念【案例二】中国的领土面积是多少?相信大部分国人都会回答是960万平方公里,其实这只是中国的陆地面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我国有着37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内水和领海;另据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家管辖海域除内水、领海外,还包括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这些置于国家主权和管辖下的地域空间的海上部分称为“海洋国土”,照此算法,我国实际拥有海洋国土面积应为300多万平方公里。

xHAQX74J0X【提出问题】<1)什么是领土?一国的领土包括哪些范围?<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是如何划分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领土是在一国主权管辖下的区域,包括一国的领陆<国家疆域以内的全部陆地),领水<国家的内水和领海的总称),领陆和领水之下的底土,以及领陆和领水之上的领空。

因此,内海和领海及其底土和上空为一国的海上领土。

LDAYtRyKfE 【阅读探究】结合课本阅读材料,阅读下图,探究以下问题:<1)什么是领海基线?划定领海基线的方法有哪些?<2)根据图示,如何划定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点拨】 <1)领海基线是测算沿海国家领海宽度的起算线,也是该国领海与内水的分界线。

划定方式:①正常基线,即以海的低潮线作为领海的基线<当海潮退潮时退到离岸最远的那一条线),然后从这条基线向外测量出领海的宽度。

Zzz6ZB2Ltk②直线基线,即连接岛岸基点的直线。

在大陆沿岸上和沿海岸外线岛屿上先选定某些点作为基点,将这些基点的每两个邻近基点之间连成直线。

以这条直线为基线向外划出一定宽度的海域作为领海。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海岸线比较曲折的国家。

我国领海基线采用的是直线基线法。

dvzfvkwMI1③混合基线,即兼容上述两种方法划定的基线。

<2)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公海的划分内水:国家领陆内以及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港口、内海、封闭性海湾等。

领海:从领海基线起不超过12海里毗连区:指邻接沿海国领海的海域。

其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

专属经济区: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划定的一个区域。

介于领海和公海之间。

但其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rqyn14ZNXI公海: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

【讨论】我国东部沿海哪些是内水?哪些是领海?【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我国东部有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其中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水。

黄海、东海、南海从领海基线量起12海里的范围是我国的领海。

EmxvxOtOco内水和领海属于海上领土。

【承转】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的范围不同,拥有的权益也不相同,《联合国海洋权益法》是如何规定他们的权益呢?SixE2yXPq5【讲述】内水:是领水的一部分。

完全享有主权。

领海:是沿海国领土的一部分,沿海国对其领海、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享有主权。

但沿海国应允许其他国家的非军用船舶无害通过或在指定的航道上无害通过。

6ewMyirQFL毗连区:毗连区的划定旨在对违反沿海国有关安全、海关、财政、卫生或者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行使管辖权。

毗连区的类型有:渔区、海关区、移民区、卫生区、要塞区、中立区、军事警戒区、刑事管辖区、防污染区等。

kavU42VRUs专属经济区:沿海国享有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以及对于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与使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的管辖权。

其他国家则享有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等自由。

y6v3ALoS89公海: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任何国家不得有效地声称将公海的任何部分置于其主权之下;公海只应用于和平目的。

M2ub6vSTnP【案例三】“冲鸟礁”是一片珊瑚,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1.7公里,位于东京正南偏西约1740公里处的海中。

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海平面升高,该礁群逐渐沉入海下,涨潮时仅有高约70厘M、面积不到10平方M的两块岩礁露出水面。

为避免这个礁群完全沉入海下,日本在1987年投入285亿日元,使用钢筋混凝土立起了十几根桩子。

此后经过不断加固,终于在礁盘上建成了离海面约7M高的平台,上面建有供观测用的设施。

从此以后,日本加固、扩展“冲鸟礁”的工作便一直没有停止。

0YujCfmUCw2005年6月17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在礁群北部的混凝土制护堤上安装了地址标牌,并公布了照片。

标牌是钛制的,高1M,宽1.5M,上书“东京都小笠原村冲之鸟岛一番地”、“日本国最南端的岛”、“冲之鸟岛由国土交通省管理”等字样。

2005年8月29日,日本海上保安厅宣布,准备在礁石上设置太阳能灯塔,试图表明该礁群为“岛”。

同月,日本水产厅作出计划,于2006财年拨款4亿日元作为调查费用,准备在礁石周边海域进行珊瑚养殖。

由于礁群的开发、加固与维护费用十分昂贵,因此早在1999年日本建设省便决定,管理资金由国库负担。

eUts8ZQVRd为扩展“冲鸟礁”,日本技术专家过去采用的是将珊瑚的一部分切下来移植到礁群周围的办法,因为受伤的珊瑚很难成活,成活了也很难长大,所以不见成效。

东京海洋大学一位名誉教授经过18年研究,发明了培育珊瑚虫并将其移植繁殖的技术,被日本水产厅采用。

2006年5月,日本将从“冲鸟礁”附近海域采集20万至30万颗珊瑚卵,准备经培育后,于明年夏天移植到该礁群周边的海底,期待这些珊瑚苗长大后能增大礁群的面积,并增高露出水面的岩礁。

sQsAEJkW5T【探究】日本不惜代价在“冲鸟礁”上做文章,其目的是什么?【点拨】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一个四面环水在海水高潮时能高于水面的自然小岛,只要它可以维持人类居住或本岛的经济生活,就可以同领陆一样拥有自己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即使这个岛礁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经济生活,尽管它不能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但是也可划出自己的领海和毗连区。

这样,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岛瞧,也可获得1500多平方千M<相当于3个新加坡)面积的领海,4600多平方千M的毗连区,或者还可获得43万平方千M<相当于浙江省的4倍)面积的专属经济区。

GMsIasNXkA 日本不惜代价在“冲鸟礁”上做文章,最直接的目的是想让礁群变成事实上的岛屿,然后再师出有名地将“岛”周围200海里的水域划定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

经过换算以后便可得知,一旦此事变为现实,那么这一专属经济区的面积超过40万平方公里<约12.6万平方海里),比日本的国土面积起码要多出两万平方公里。

TIrRGchYzg 【案例四】独岛,由两个小岛和34块岩礁组成,总面积18.6平方公理。

距韩国郁陵岛49海里,距日本最近的隐岐诸岛86海里。

韩国称其为独岛,日本称之为竹岛。

2月23日,日本岛根县议会强行制定“竹岛之日”法例,宣示对独岛的主权。

消息传出后,韩国朝野震惊,韩国政府24日接连出招,要求日方立刻废除该条例案,并称这是侵犯韩国主权的行为。

韩日这场独岛之争有愈演愈烈之势。

7EqZcWLZNX【探究】当海岸相向国家之间的海域宽度小于4OO海里时,如何划定两国的专属经济区?【点拨】划界应协议划定,公平解决。

【课堂小结】列表比较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第六章海洋权益第一节基本概念国土一、海上领土1.内水(1>概念(2>我国的内水2.领海(1>概念(2>领海权二、毗连区1.概念2.类型与权益三、专属经济区1.概念2.海洋权益(1>资源管辖权(2>其他权益四、公海1.概念2.公海自由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