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资料_绝对精华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是初中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下面将为大家总结初三化学全册的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构成的物质,如金属铜、氧气等。

2. 混合物: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盐水等。

二、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1.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新的物质变化,如燃烧、酸碱中和等。

2. 物理变化:物质只是在形态、状态上发生改变,如固体溶解于水中、水的沸腾等。

三、原子与分子1.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具有质量且带有电荷。

2.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金属铁等。

3.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粒子,若原子间是不同的则称为化合物,如水分子(H2O)等。

四、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以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包括反应物、产物以及它们的配比关系。

五、常见化学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有氧化剂和还原剂参与的反应,如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火焰燃烧等。

2. 酸碱反应: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等。

3. 酸和金属反应:酸与金属发生反应生成气体和盐,如盐酸与锌反应等。

六、离子理论1. 正离子:失去电子后带正电荷的离子,如氢离子(H+)。

2. 负离子:获得电子后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离子(Cl-)。

3. 离子化合物: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

七、溶液和溶解度1.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如盐水。

2.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溶解的溶质数量已达最大值的溶液。

3.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八、常见化合物1. 重要无机化合物:如氯化钠、氧化铜等。

2. 重要有机化合物:如甲烷、乙醇等。

九、化学实验常见仪器1. 锥形瓶:用于反应时的混合溶液的容器。

2. 密封瓶:贮存气体或固体试剂的容器。

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资料绝对精华

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资料绝对精华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有什么区别?【化学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但只有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要表现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但有的需要发生物理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如熔点、沸点等),有的不需要发生物理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如颜色、状态、形态等)。

】(4)变化与性质有什么区别?【性质是物质本身具有的属性,而物质的变化是物质的运动过程。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而物质的变化也反映出物质的性质。

描述物质的变化时,就像英语中的“过去时”和“正在进行时”;而在描述物质的性质时,用的是“将来时”,常在动词前加上“可以”“能够”“容易”等词。

例:铁能在氧气中燃烧描述的是铁所具有的性质,但还没有燃烧,是化学性质。

】二、探究空气中CO2含量及与CO2相关的问题(1)怎样检验CO2?【CO2+Ca(OH)2=CaCO3↓+H2O】(2)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则说明生成物中有水生成,即蜡烛组成中含有氢元素。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生成物中有CO2生成,即蜡烛组成中含有碳元素。

】三、药品的取用(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镊子或药匙】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药匙或纸槽】如何取用液体药品?【用量筒或滴管】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固体药品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药品取用1—2ml】(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瓶盖倒放在实验台上,标签正对手心,瓶口与试管口紧贴,试管倾斜450】(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先用量筒量取比给定体积小1-2ml的液体,不足部分用滴管补加】(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先在两盘上放一张等大的纸片,后调节平衡螺母至平衡】或易潮解的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称量】?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先将物体放在左盘,再加砝码和移动游砝】或定质量固体【先在右盘放好砝码和调好游码,再向左盘放物体直至平衡】?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加砝码时先大后小,再调游码】?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能,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四、物质的加热(1)如何正确地点燃【用火柴去点燃】或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外焰】怎样证明这一点?【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s取出,观察到外焰部分先被碳化】(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①加热前要擦干容器的外壁;②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要先预热,后加热;③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底部接触灯芯;④加热后的玻璃仪器不能骤冷;⑤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向下倾斜;⑥给液体加热,液体量不能超过容积的1/3,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他人,应与水平桌面成450。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精华)初中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 银Mn锰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OH-NO3-CO32-SO4 2-PO43-NH4+2、化合价口诀(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五氮磷三价铝;铜汞一二铁二三;二、四、六硫四价碳;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 ===2H2O+O2↑(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初三化学上册复习资料

初三化学上册复习资料

九年级化学期末复习资料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宏观)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微观):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宏观)由一种物质组成,(微观)只由一种分子构成6、混合物:(宏观)由多种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微观)由多种分子构成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即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钟的质子数)在地壳中含量由高到低的前五位是O、Si、Al 、Fe 、Ca8、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化学系数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

15、化学式量又称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原子为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从而得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的粒子,即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则是阳离子;若质子数﹤电子数则是阴离子)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的两种: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19、氧化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 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定律之一。

4.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 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反应条件。

5.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6.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能够反映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7. 化学反应类型- 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 每种反应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8.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氧化态发生变化的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反应。

9. 酸碱盐的性质- 酸是能够释放氢离子的物质,碱是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 盐是由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10. 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比例。

- 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或摩尔浓度来表示。

1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包括称量、溶解、过滤、蒸发、蒸馏等基本操作。

- 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

12. 化学安全知识- 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正确使用化学药品和仪器。

- 学会处理化学实验中的意外情况,确保实验安全。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非常详细)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非常详细)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非常详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现代化学的基础是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它们认为物质由原子和分子构成,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等。

化学变化是指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如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铁生锈、食物腐败等。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研究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以蜡烛燃烧为例,燃烧前蜡烛为黄白色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燃烧时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其中含有H和C元素。

水可以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中验证,二氧化碳可以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验证。

④在白瓷板上发现黑色粉末,表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⑶燃烧后,有白烟产生并能重新燃烧。

这说明蜡烛燃烧是由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下面是实验探究的步骤、观察到的物质性质、变化和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和解释。

化学复习资料九年级上册

化学复习资料九年级上册

化学复习资料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资料包括:
1. 元素周期表:包括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等信息;
2. 元素的性质:包括金属性、非金属性、半金属性等;
3. 元素的价态:包括氢、氧、碳、氮、氯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4. 元素的原子结构:包括电子排布、外层电子数等信息;
5. 化学反应方程:包括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等;
6. 离子和离子化合物:包括阳离子、阴离子、离子之间的配位关系等;
7. 酸和碱:包括酸碱的定义、酸碱指示剂、酸碱反应等;
8.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包括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9. 溶液浓度计算:包括质量浓度、摩尔浓度等计算;
10. 天然气和石油的利用:包括煤气、液化气、汽油、柴油等的制备和利用;
11. 化学能的转化:包括化学能、热能、电能等的转化;
12. 金属和非金属:包括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性质对比等。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的一些复习资料,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上学期复习资料

初三化学上学期复习资料

初三化学上学期复习资料基本概念一、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催化剂及催化作用(一变,两不变)2、判断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物理性质一般包括:挥发性,吸附性,溶解性,延展性,颜色,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酸性,碱性,毒性等3、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4、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注意:易燃易爆物不仅仅指物质本身能够燃烧或爆炸,而且那些能帮助其燃烧或爆炸的物质也算是易燃易爆物,比如氯酸钾或者高锰酸钾,都属于易燃易爆物5、质量守恒原理的应用,原因①质量守恒的是“总质量”,是指已参加反应的所有反应物的质量与所有生成物的质量,或者是指反应前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所有得到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②质量守恒原理成立的原因:微观上,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宏观上,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某种元素的总质量没有改变③而对于分子来说,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个数不一定改变练习:1、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B. 酒精挥发,湿衣服变干C. 汽油燃烧,轮胎爆炸D. 菜刀生锈,牛奶变质2、某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则该反应()A. 可能是化合反应B. 不可能是分解反应C. 一定是置换反应D. 可能是分解反应3、“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

下列反应中,可以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A. 分解反应B. 置换反应C. 氧化反应D. 化合反应4、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A.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B. 元素的种类C. 原子的总数D. 分子的数目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4g氢气和8g氧气混合,点燃后充分反应生成12g水B.3g碳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1g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gC.煤燃烧后,煤与氧气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气体质量相等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一定等于镁带的质量6、已知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的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任何其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汇总一、走进化学世界1. 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就像一个超级侦探,专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比如说水,化学要搞清楚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它为啥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还有它怎么从液态变成气态(蒸发)或者固态(结冰)的。

2.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这就像是给物质化个妆,外表变了,本质可没变。

像把冰融化成水,水再变成水蒸气,虽然状态变来变去,但它还是水,没有变成别的东西。

- 化学变化:这个就比较酷了,是物质彻底改头换面,变成了新的物质。

就像木材燃烧,最后变成了灰烬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回不去原来木材的样子喽。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一些特殊现象,像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或者生成沉淀。

不过要注意哦,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比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3.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药品取用- 固体药品:块状的要用镊子夹,就像夹菜一样,把它放到试管口,再慢慢竖起来让它滑下去;粉末状的就用药匙或者纸槽,把它送到试管底部。

- 液体药品:如果是少量的,就用胶头滴管,垂直悬空滴加,可别伸进容器里面,不然就像乱闯禁区一样不礼貌啦。

大量液体就直接往细口瓶里倒,标签要朝着手心,防止液体流下来把标签腐蚀了,就像给标签穿个防护服。

- 物质的加热- 加热用酒精灯,灯帽要正放,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得用灯帽盖灭,就像给它戴个小帽子让它安静睡觉。

加热固体的时候,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就像给试管里的固体一个小斜坡,让水顺利流走。

加热液体呢,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不然液体就像调皮的孩子容易溅出来伤人。

二、空气1. 空气的组成空气就像一个大杂烩,里面有好多成员呢。

主要是氮气,占了大约78%,氮气就像个低调的大哥,虽然含量多,但不怎么爱出风头。

氧气占了大约21%,这个氧气可就厉害了,是我们呼吸离不开的东西,就像我们身体里的小燃料,让我们能有活力。

还有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虽然含量少,但每个都有自己的小作用。

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初三化学上册知识1常见物质俗称1、氯化钠(NaCl):食盐;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4、氧化钙(CaO):生石灰;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7、氢氯酸(HCl):盐酸;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10、甲烷(CH4):沼气;11、乙醇(C2H5OH):酒精;12、乙酸(CH3COOH):醋酸;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14、汞(Hg):水银;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2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响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8、搜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响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12、三大化学肥料:N、P、K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复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资料汇集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资料汇集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资料汇集下面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知识点复习资料汇集:
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
2. 元素的周期性和性质:
- 同一周期内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 同一族元素的共同性质
3. 化合物和分子:
- 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规则
- 分子的组成和化学式
4. 化学方程式:
-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
5. 元素的化学性质:
- 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反应
-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反应
6.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7. 酸碱与盐:
-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 盐的定义和性质
8. 酸碱中的离子反应:
- 酸碱中的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 酸碱中的离子反应的应用
9. 能量和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 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转化
10. 化学实验与大气的污染:
-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 大气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知识点复习资料汇集,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上册化学资料

九年级上册化学资料

九年级上册化学资料一、走进化学世界。

1. 化学研究的对象。

-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例如,研究水(H_2O)的组成,发现它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研究铁(Fe)生锈的变化规律,了解到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氧气和水发生反应而生锈。

2.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其化学性质也不变。

-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如镁条燃烧(2Mg +O_2{点燃}{===}2MgO),镁条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有新物质生成,并且反应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吸热、放热、发光等。

3.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例如,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这是它的物理性质;铁的密度是7.86g/cm^3,这也是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2H_2+O_2{点燃}{===}2H_2O),这是氢气的化学性质;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C +2CuO{高温}{===}2Cu+CO_2↑)。

4.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药品的取用。

- 固体药品: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操作是“一横二放三慢竖”,例如取用大理石块;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是“一斜二送三直立”,如取用碳酸钠粉末。

- 液体药品:较多量液体用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滴管要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定量液体用量筒量取,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 物质的加热。

初三化学上学期复习资料

初三化学上学期复习资料

缓慢氧化 氧化反应 (放热)剧烈氧化 (燃烧) 条件: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影响因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氧气的浓度类型:一般:安静的燃烧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爆炸一般情况下:呼吸,金属生锈,食物腐败变质自燃: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扩散,达到着火点初三化学上学期复习资料基本概念一、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催化剂及催化作用(一变,两不变)2、判断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物理性质一般包括:挥发性,吸附性,溶解性,延展性,颜色,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酸性,碱性,毒性等3、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4、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注意:易燃易爆物不仅仅指物质本身能够燃烧或爆炸,而且那些能帮助其燃烧或爆炸的物质也算是易燃易爆物,比如氯酸钾或者高锰酸钾,都属于易燃易爆物 5、质量守恒原理的应用,原因① 质量守恒的是“总质量”,是指已参加反应的所有反应物的质量与所有生成物的质量,或者是指反应前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所有得到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② 质量守恒原理成立的原因:微观上,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宏观上,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某种元素的总质量没有改变 ③ 而对于分子来说,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个数不一定改变 练习:二、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团的概念①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能量低的靠近原子核;第一层(K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L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先排满内层,在排外层;原子团在化学变化中,有可能改变②硝酸根离子NO3-;氢氧根离子OH-;碳酸根离子CO32-;硫酸根离子SO42-;锰酸根离子MnO42-;高锰酸根离子MnO4-;磷酸根离子PO43-;铵根离子NH4+③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之间的区别:判断元素种类,根据核内质子数;判断是离子还是原子,根据核外电子总数与核内质子数④地壳中含量前四位:氧(O)硅(Si)铝(Al)铁(Fe);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N);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O);太阳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氢(H)⑤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分类,元素的化合价2、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概念、区别、联系;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分子)质量3、化合价,化学式三、物质的分类和命名1、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比较2、单质与化合物的比较3、识记:①某些物质的学名、俗名和化学式②金属分类:黑色金属(铁、锰、铬),有色金属四、溶液1、温度、压强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①一般固体物质....受压强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初三上册化学复习资料

初三上册化学复习资料

初三上册化学复习资料1、构成物质的微粒特点:微粒是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温度升高,运动加快;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有空隙。

2、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氧气和液氧都有助燃性是因为他们都是由氧分子构成;氧气、氢气、水的性质不同是因为他们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

3、原子:化学变化中不容再分的一种微粒。

原子就是由拎正电荷就是原子核和拎负电荷的核外电子形成。

二者电量成正比电性恰好相反,因而原子呈圆形中性。

4、离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通常由原子得失电子而形成。

原子得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失电子成为阳离子。

5、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称作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2。

6、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7、元素:同一种原子的总称。

用元素符号则表示。

8、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包括金属单质,如cu、hg、al等;非金属单质,如o2、n2、c、p等。

9、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共同组成的清澈物。

如mgo、fe3o4、kmno4等,自然界中的物质大多数就是化合物。

1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纯净物的式子。

一种纯净物只用一个化学式表示。

单质除了o2、、n2、cl2、、h2外,大多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他们的化学式如fe、cu、mn、zn等;化合物的化学式要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书写,一般办法是:正前负后,交叉约简。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12、元素的存有:地壳中前四位o、si、al、fe;物质知识要点:1.空气的主要成分:体积分数:n2约4/5,o2约1/5空气中各组分气体体积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数体积分数大约是:n278%,o221%,he氦、ne氖、ar氩等稀有气体0.94%,co20.03%,水蒸气和其他气体0.03%初中化学基础知识2.重新认识氮气和稀有气体对人类生活的关键促进作用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初三总复习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

初三总复习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

初三总复习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 (1)化学常见物质颜色汇总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注: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注:硫磺:淡黄色。

4、溶液的颜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液);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空气、稀有气体注: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即醋);氨水;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6、有毒的:气体:CO。

初中化学必备化学反应方程式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5、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Cu+H2O6、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7、碳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8、铁和硫酸铜溶液:Fe+CuSO4=Cu+FeSO4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 (2)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铁在氧气中燃烧:3.铜在空气中受热:4.铝在空气中燃烧: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一氧化碳燃烧:2.甲烷燃烧3.酒精燃烧:4.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5.过氧化氢分解: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7.生石灰溶于水: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9.镁燃烧:1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11.氢气还原氧化铜12.镁还原氧化铜13.碳充分燃烧:14.木炭还原氧化铜:15.焦炭还原氧化铁:1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1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1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2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2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2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24.锌和稀盐酸25.铁和稀盐酸2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 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4、硫:淡黄色5、(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6、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三、化学之最1.地壳中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有什么区别?【化学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但只有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要表现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但有的需要发生物理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如熔点、沸点等),有的不需要发生物理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如颜色、状态、形态等)。

】(4)变化与性质有什么区别?【性质是物质本身具有的属性,而物质的变化是物质的运动过程。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而物质的变化也反映出物质的性质。

描述物质的变化时,就像英语中的“过去时”和“正在进行时”;而在描述物质的性质时,用的是“将来时”,常在动词前加上“可以”“能够”“容易”等词。

例:铁能在氧气中燃烧描述的是铁所具有的性质,但还没有燃烧,是化学性质。

】二、探究空气中CO2含量及与CO2相关的问题(1)怎样检验CO2?【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因此检验二氧化碳时,可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2) 怎样判断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中CO2、O2、H2O含量的高低?【判断CO2: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根据石灰水的浑浊情况判断CO2的含量。

判断O2: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呼出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

根据木条燃烧的情况判断O2的含量。

判断水蒸气: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其中的一块呼气。

根据玻璃片上水雾情况判断水蒸气的含量。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则说明生成物中有水生成,即蜡烛组成中含有氢元素。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生成物中有CO2生成,即蜡烛组成中含有碳元素。

】三、药品的取用(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镊子或药匙】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药匙或纸槽】如何取用液体药品?【用量筒或滴管】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固体药品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药品取用1—2ml】(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瓶盖倒放在实验台上,标签正对手心,瓶口与试管口紧贴,试管倾斜450】(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先用量筒量取比给定体积小1-2ml的液体,不足部分用滴管补加】(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先在两盘上放一张等大的纸片,后调节平衡螺母至平衡】或易潮解的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称量】?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先将物体放在左盘,再加砝码和移动游砝】或定质量固体【先在右盘放好砝码和调好游码,再向左盘放物体直至平衡】?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加砝码时先大后小,再调游码】?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能,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四、物质的加热(1)如何正确地点燃【用火柴去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只灯】或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去吹熄】?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外焰】怎样证明这一点?【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s取出,观察到外焰部分先被碳化】(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①加热前要擦干容器的外壁;②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要先预热,后加热;③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底部接触灯芯;④加热后的玻璃仪器不能骤冷;⑤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向下倾斜;⑥给液体加热,液体量不能超过容积的1/3,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他人,应与水平桌面成450。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见上面(2)中的前四点)五、药品和仪器的处理(1)认识常见的仪器【量筒、(长颈)漏斗、集气瓶、试管、水槽、锥形瓶、酒精灯、铁架台、(平底)烧瓶、燃烧匙等,不可加热的玻璃仪器:量筒、(长颈)漏斗、集气瓶】(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如何放置?【倒插在试管架上】(3)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的组成: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N2、O2、CO2、稀有气体等】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氧气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氮气与稀有气体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作为保护气、电光源等领域】?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红磷】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过量】目的是什么?【使瓶内的氧气全部参加反应】(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不能,因为生成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不能,因为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如用木炭、硫磺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集气瓶内盛少量的澄清石灰水】(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4)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5)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耗尽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与外界大气产生压强差,导致水被吸入集气瓶内大约1/5体积】(6)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a.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b.瓶塞未塞紧,是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7)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有;原因:红磷在氧气含量过低的实验条件下不能继续燃烧】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1)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有害气体(CO 、SO 2、NO x )和烟尘】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2)空气污染指数和绿色化学的相关问题【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 、SO 2、NO x 、O 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3)空气污染的来源:(1)化石燃料的燃烧(主要是含硫燃料燃烧产生SO 2、燃料燃烧排放的粉尘、CO 等);(2)工厂废气的排放(主要是NO x 、SO 2等酸性气体的排放);(3)汽车尾气的排放(主要是NO x 、CO 等有害气体的排放);(4)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如裸露地表、工地粉尘;燃放烟花爆竹等引起的SO 2等气体).(4)酸雨的危害:主要为腐蚀建筑设施(如大理石雕像,钢铁设施等);影响植物的生长,使农作物减产;土壤及水体的酸化;影响人体的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等。

四、能从宏观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由一种组成的是纯净物,纯净物有固定组成,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混合物无固定组成,无固定性质】(2)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空气、溶液、矿物、合金;注意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五、探究C 、S 、Fe 的燃烧有关问题(1)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木炭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将点燃后的木炭缓缓插入集气瓶中,是防止氧气受热膨胀,将未反应的氧气排除到集气瓶外】(2)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提高铁丝局部温度,便于铁丝在氧气中持续燃烧】?集气瓶底为什么要放一些细沙或水【防止高温溅落物使瓶底炸裂】?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温度不够,氧气不纯,铁丝太粗,铁丝生锈等】?分别应如何改进【温度不够改进是盘成螺旋状,氧气不纯收集时注意,铁丝太粗改用细铁丝,铁丝生锈时要除锈等】?(3)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燃烧的现象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木炭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利用这点可检验氧气) C + O 2点燃CO 2 硫在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 +O 2 点燃 SO 2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4P + 5O 2点燃2P 2O 5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Fe + 2O 2点燃Fe 3O 4蜡烛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4)Al 、Mg 、H 2、CO 、CH 4、C 2H 5OH 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l+3O 2点燃2Al 2O 3 ;2Mg+O 2点燃2MgO;2H 2+O 2点燃2H 2O;CO+O 2点燃CO 2;CH 4+O 2点燃CO 2+H 2O;C 2H 5OH+O 2点燃CO 2+H 2O 】六、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催化作用】如果要证明MnO 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探究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及化学性质是否发生变化】七、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是什么?【2H 2O 2MnO2 2H 2O + O 2↑、2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2KClO 32MnO 2KCl+3O 2↑】 (2)用KMnO 4或KClO 3与MnO 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固体△气体;B 、C 或D 】?用H 2O 2和MnO 2的混合物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固体+液体不加热气体;A 、C 或D 】?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握紧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

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臵不漏气。

操作要点:先放后握看气泡】? (3)用KMnO 4制取氧气时,棉花的作用【防止加热时KMnO 4颗粒进入导管】?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瓶口有较大的气泡外逸时】?为什么【开始时,试管、导管中有一定的空气】?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4)基本操作步骤是什么?【①检查装臵的气密性;(查—茶)②装药品(装—庄)③固定试管;(定—定)④点燃酒精灯并加热;(点—点)⑤收集气体(收—收)⑥取出导管;(离—利)⑦熄灭酒精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