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课 应用问题(一)(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5应用问题(一)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5应用问题(一)冀教版

【精品】第5单元第5课时(教案)冀教新课标版(2014秋)-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内容:应用问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通过具体操作,探索并掌握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增强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法相结合。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师:同学们这节课之前,老师要提问你们几个问题。

1、___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__、__、__。

3、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____。

生: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3、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探究新知教师:人们存放东西的地方有哪些?生:地窖,冰箱,仓库,冷库,地下室。

师:在没有冷库之前,人们常把水果和蔬菜,放到地窖里保存,因为地下温度比较低,这样存放也可以更好的保持水果和蔬菜的新鲜。

师:看下面这个问题。

李大伯要计划挖一个长2米、宽1.6米、深1.5米的地窖。

要挖出多少立方米的土?师:生活中,计量沙土石子等的体积时,常常把“立方米”简称为“方”。

生:这样计算:2×1.6×1.5=4.8(立方米)生:答:要挖出4.8立方米的土。

教师:某村修一条50米长的拦河坝,拦河坝的横截面时一个梯形,尺寸如下图。

修这个拦河坝一共需要多少立方米的土石?生:横截面的面积:(8+3)×4÷2=22平方米土石体积:22×50=1100立方米答:修这个拦河坝一共需要1100立方米的土石。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应用问题 冀教版 (3)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应用问题 冀教版 (3)

第五节简单的土石方计算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5-66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方”,并解决土石方计算问题。

2、了解方的含义,能灵活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了解方的含义,能灵活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土石方计算问题。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2、通过复习谈话,引出课题:今天一起解决有关挖地窖的问题。

二、探求新知1、挖地窖问题出示教材例题:李大伯计划挖一个长2米,宽1.6米,深1.5米的地窖,要挖出多少立方米土?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要挖出的土与地窖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体验地窖的大小。

学生尝试解题,并交流计算方法。

教师介绍“方”。

使学生了解生活中计量土、沙、石子等体积时,人们常常把“立方米”简称为“方”。

2、拦河坝问题出示教材例题学生读提并观察示意图,了解图中信息。

了解修拦河坝一共要土石多少方和拦河坝体积的关系,然后讨论怎样计算拦河坝的体积。

教师板书:拦河坝体积=横断面面积×长让学生正确理解横断的意思,并尝试解决问题,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三、课堂练习1、下面是一个喂马的木槽,横断面为梯形,上底0.36米,下底0.5米,高0.32米,长1.5米,如果把这个木槽中装满饲料,饲料的体积是多少?(木槽厚度不计)2、下面是1根混凝土的铁路轨枕,横断面为梯形,上底16厘米,下底28厘米,高16厘米,长1.8米求它的体积。

3、一块长方体钢材,它的长是80厘米,宽是50厘米,厚是2厘米。

如果这种钢材每立方厘米重7.8克,这块钢材重多少千克?4、旺山乡计划挖一条5千米长的水渠,水渠横截面是一个梯形,上底2米,下底5米,高1.5米,(1).已经挖了20米长,挖出多少方土?(2).如果按每天挖土200方计算,修这条水渠大约用多少天?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5.5简单的土石方计算问题长方体体积公式正方体体积公式生活中计量土、沙、石子等体积时,人们常常把“立方米”简称为“方”。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应用问题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应用问题

应用问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并用方程解答简单分数除法问题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能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认识到许多分数除法问题可以借助方程来解决,能够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 5 x=534x=6 3x=9105x=101112x=8923x=672.口答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式。

⑴某数的35 是36。

⑵全厂人数的58 是210人。

⑶完成了300个,刚好是计划的14 。

⑷一个数的3倍是1225。

3.解答:小营村全村有耕地75公顷,其中棉田占35 。

小营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顷?生练习,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把谁看作单位“1”? 二、探究新知师:请看黑板,同学们开联欢会布置会场,用的红气球占气球总数的49 。

一共用了多少个气球?师:指名读题,谁能找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师:题中“总数的49 ”这个条件你是怎样理解的?师:边画图边理解师:请同学们看图说说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观察图示,你发现数量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

师:你是根据什么列出等量关系的?(同桌讨论)师:在这个等量关系中,哪个量是已知的?哪个量是未知的?师:未知的可以设为x ,根据等量关系我们可以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同学们自己能解答吗?(指名板演,其他自练,并提醒学生做完要检验。

)师:做完的同学把书打开76页,对照例题检查自己做对了吗?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检验的?师:同学们是用把原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的方法检验的,其实还可以根据题意进行检验,我们可以计算28是不是占x 的49 ,如果是就说明你的方程不但列对了,而且解对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解决实际问题|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解决实际问题|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 解决实际问题|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题为“解决实际问题”。

主要包括理解问题的类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掌握问题分析的方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分数、小数、百分比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提高其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问题识别:学生往往难以准确识别问题类型,特别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 数学模型应用: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应用于具体的实际问题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材: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多媒体:PPT展示实际问题的案例。

3. 练习册: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问题分析:讲解如何识别和分解实际问题。

3. 数学模型应用:演示如何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4.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案。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中心:实际问题案例分析左侧:问题类型识别右侧:数学模型应用步骤作业设计1. 课后习题:完成教材后的相关习题。

2. 实际问题解决:选择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并写下解决过程。

课后反思本节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效果,特别是学生在问题识别和数学模型应用方面的掌握程度。

同时,收集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此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严谨的教学设计和流畅的段落衔接,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传达。

教学过程详细说明1. 导入(约10分钟)生活实例引入:选择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购物找零、分配任务等,通过这个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实际问题。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正方体的体积 第三课时 精品教案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正方体的体积 第三课时 精品教案

5-3正方体的体积第三课时精品教案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能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吗?为什么?(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3×3×3=27(立方厘米)··答: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27立方厘米。

(3)自己总结一下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3、用字母表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如果用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那么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a×a=a·a·a可以写成:3av3a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二、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统一的体积单位。

1、议一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有什么相同点?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可以这样计算: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3a千万不要理解成3个a相加呀!都是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相乘的积。

“长×宽”是长方体底面长方形的面积,“棱长×棱长”是正方体底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在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中,学生相互交流,引发思维碰撞,进而使得不同层次学生的新知得到不断更正与整合。

新知识的学习,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增强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有什么相同点,使学生找出规律,知道。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1 应用问题|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1 应用问题|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1 应用问题|冀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应用问题的概念和特点;2.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应用问题;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应用问题的概念;2.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1.掌握通过应用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2.能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应用问题。

应用问题是指预测、解决和评估实际问题、情境和情况的能力。

学生通过应用问题的学习,可以培养出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应用问题的特点1.本质上是解决实际问题,情境和情况;2.要运用数学知识,如四则运算,面积、周长、体积的计算等;3.与生活常识有关,需要掌握生活常识。

二、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法1.确定问题;2.分析问题;3.制定计划;4.解决问题;5.对解决问题提出建议或进行评估。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例如:小明买了一箱苹果,一箱有20个,但他发现了有2个是坏的。

请问小明买到多少个好的苹果,应该怎么算?第二步:学习应用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结合上一步的练习,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问题的特点,并向学生展示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三步:应用问题解决以班级卫生为例,让学生通过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法制定计划,解决问题。

具体流程为:1.确定问题:班级一共有30个学生,每天都需要进行打扫,但是用手工打扫很费时间,需要考虑如何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2.分析问题:通过加大力度,可以提高效率,但是如果打扫不彻底,又没有意义。

3.制定计划: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将班级学生分为几组,每个小组负责打扫一部分区域。

需要指定负责人,制定计划。

4.解决问题:根据制定的计划,学生进行相应的打扫和清理,完成卫生任务。

5.提出建议或进行评估:评估学生打扫的效果和时间,提出学习总结和改进意见。

第四步:复习总结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实践,引导学生对应用问题的概念、特点和解决方法进行总结。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 解决问题|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4节“解决问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问题的类型,运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并通过实际例题来加深理解。

学生将通过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并分类不同类型的问题,运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述问题,并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面对挑战的态度。

教学难点1. 问题类型的识别:学生需要能够准确识别问题的类型,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 策略的选择:根据问题类型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不同类型的问题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识别和分类问题。

2. 学具:每组一份问题卡片,用于小组讨论和解决。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

2. 问题分类:让学生小组合作,对问题卡片进行分类,识别不同类型的问题。

3. 策略选择: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讨论并决定最适合的解决策略。

4. 问题解决: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 成果展示:每组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1. 问题类型:列出本节课讨论的主要问题类型。

3. 例题展示:展示一个具体例题的解题过程,包括问题表述和解决步骤。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家庭作业: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家中解决,并记录解题过程。

课后反思本节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问题识别能力、策略选择和问题解决能力是否有提高。

同时,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难点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问题类型的识别难点分析:学生往往在识别问题的类型上遇到困难,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问题的本质理解不够深入,缺乏足够的练习和经验。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 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4节,主题为“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本节课在学生已掌握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理解并识别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 应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分析并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运用四则运算解决这些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正确识别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 灵活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PPT。

2. 实际问题案例。

3. 小组讨论表格。

4. 白板和笔。

教学过程导入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新课导入通过PPT展示具体的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识别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讲解并演示如何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实际问题案例。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并记录解决过程。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学生分享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感受和收获。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实际问题案例、解题步骤、关键公式和概念。

作业设计分配实际问题案例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写出解题过程。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效果,特别是学生对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程度。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还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课后反思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优化教学方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 粉刷墙壁|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4节“粉刷墙壁”。

本节内容旨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际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1. 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理解与记忆:学生需要理解长方体各个面的关系,并记住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2. 实际问题的应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如计算粉刷墙壁所需的涂料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体模型、粉刷墙壁的实际案例图片或视频。

2. 学具:直尺、计算器、练习本。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利用长方体模型和粉刷墙壁的案例图片,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提问:如何计算粉刷这样一个长方体墙壁所需的涂料量?第二阶段:新知学习讲解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第三阶段: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分析粉刷墙壁案例。

每组提出解决方案,并计算所需涂料量。

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粉刷墙壁案例的计算步骤。

练习题及答案。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计算给定长方体的表面积。

2. 应用题:设计一个类似粉刷墙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计算所需材料。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案例引入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和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课后反思中,应关注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情况,以及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根据学生的反馈,适当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

教学难点的详细补充和说明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理解与记忆1. 直观教学:使用长方体模型进行直观展示,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长方体的各个面,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 解决问题|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选自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主题为“解决问题”。

本课主要围绕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分析、推理和计算来解决问题。

内容涉及基本的数量关系、四则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问题解决策略的探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掌握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和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理解问题背景:学生需要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问题的背景和需求。

2. 运用数学知识: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能够选择合适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3. 问题解决策略:学生需要掌握并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如画图、列式、假设等。

教具学具准备1. 教科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

2. 练习册:配套的练习册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问题和案例。

4. 白板和笔: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问题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取关键信息,理解问题的背景和需求。

3. 解决方案探讨: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选择最佳方案。

4. 解题实践: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5. 成果展示:每组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价。

板书设计1. 问题展示:在白板上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2. 解题步骤:逐步展示解题过程,包括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和计算过程。

3. 关键知识点:强调解题过程中的关键知识点和解题策略。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2. 实际问题解决: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解决问题|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1.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2.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3.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1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1.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难点2.1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

2.2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那么你们知道如何运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解决问题。

2.学生讨论: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实际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小明想买一本书,这本书的价格是12元,他手里有20元,请问他还需要多少钱?2.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3.教师引导: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减法来解决,即20元减去12元,得到的结果就是小明还需要多少钱。

4.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其他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36页第1题。

2.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

3.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2.学生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小华家离学校3公里,他每天步行上学,每分钟走80米,请问小华上学需要多少时间?2.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3.教师引导: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除法来解决,即3公里除以每分钟走的距离,得到的结果就是小华上学需要的时间。

4.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其他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38页第2题。

2.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 简单的实际问题|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4节“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实际问题的概念,学习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信息,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如何验证解答的正确性。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实际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信息的方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1. 问题理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实际问题的含义,能够准确提取问题中的关键信息。

2. 解题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验证解答:培养学生检验和验证解答的习惯,确保解答的正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实际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1. 实际问题的概念和特点。

2. 提取数学信息的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4. 验证解答的方法。

作业设计1. 练习题:设计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思考题:提出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究。

课后反思本节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学生理解实际问题的深度、解题方法的掌握程度等,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改进和调整。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学过程详细说明1. 导入生活实例选择:选择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购物找零、物品分配等,以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感知。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4 解决问题 |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4 解决问题 |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4 解决问题|冀教版一、教学内容1.知识点本节课主要讲解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目标、方法和步骤。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步骤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勤于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步骤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步骤解决实际问题。

2.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我们经常在哪些场合会需要解决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解决问题?”2.讲解1.解决问题首先需要确定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即目标。

2.确定目标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3.根据所选的方法,进行具体的步骤操作,最终解决问题。

3.练习让学生分为小组,针对教师提供的几个问题,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解答,并在最后汇总各组得出的结果。

4.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步骤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善于应用,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突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了解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举例、练习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然而,本节课中的“步骤”部分可能难以理解和操作,需要教师在后续教学中再次强调和拓展。

另外,在练习环节中,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总结能力需要再进一步培养和加强。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应用问题 冀教版 (1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应用问题 冀教版 (11)

容积问题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体积单位间的关系,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区别和联系。

经历容积概念的探究与理解过程,通过比较,明确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区别与联系。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小组合作意识,体会合作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体积单位间的关系,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区别和联系。

经历容积概念的探究与理解过程,通过比较,明确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区别与联系。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小组合作意识,体会合作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3. 教学用具长方体塑料盒、水、投影仪、量筒、课件4. 标签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口答。

(1)什么是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出示课件)。

3、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容积和容积单位(板书课题)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1、建立容积概念。

(1)分组操作。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长方体塑料盒、水。

利用学具,计算出长方体塑料盒的体积,在把水倒入长方体塑料盒中,把盒装满,计算水的体积。

学生按要求操作计算。

(3)集体汇报操作,计算结果。

(4)概括。

(5)归纳: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2、认识容积单位。

(1)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

(2)讲述:当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板书:升(l)毫升(ml)(3)出示实物,让学生感受1l、500ml、10ml的大小,想一想,1ml有多大。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应用问题教案 (1)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应用问题教案 (1)

《应用问题》教案第一课时《简单分数除法》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76~77页。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学会根据题意找准单位“1”的量,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初步知道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2)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能正确地解答分数除法的应用题。

(3)通过对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通过自学、画线段图等方法增强自学和实践能力。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通过探究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分析、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小黑板。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生:气球。

师:你最喜欢什么颜色的气球?指名回答。

师:气球有各种颜色,所以同学们开联欢会时,经常用各种颜色的气球来布置会场。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和气球有关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小黑板出示问题1。

问题1:同学们准备开联欢会,一共买来99个气球布置会场。

其中,红色的气球占总数的31,买来红色气球多少个?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题,看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读题、思考。

师:谁来说一说,在这个问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 生1:已知一共买来99个气球,红气球占31,求红气球有多少个。

生2:已知买来气球的总数和红气球占得份数,求红气球有多少个。

第二个学生的意见说不出,教师引导指出。

如:已知一共买来99个气球,也可以说知道买来的总数,红气球占31也可以说知道红气球占的份数。

师:“求红气球有多少个”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 生:99×31。

因为求红气球有多少个,就是求99的31是多少。

师:对!已知气球总数99和红气球占的份数31,求红气球有多少个,就是求99的31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应用问题 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应用问题 冀教版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

教学准备:橡皮泥、量杯、水、土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问规则物体体积的求法。

1、教师:同学们,我们上周已经学习了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求法,请问,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信息呢?怎么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呢?指名学生回答,回答出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文字表示和字母表示)2、教师:同学们答得很棒!现在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播放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同桌小声讨论二、探究合作,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教师:同学们刚才真聪明!发现蓸冲很聪明的利用了转化的思想,从而想出了方法。

2、教师:现在,请大家课件上的这些物体,它们都是什么?学生:橡皮泥、土豆、西红柿等。

教师:对,橡皮泥对我们来说很熟悉,大家手里都有。

土豆也是我们每个家庭常备的蔬菜。

这两种物体是不规则的,规则物体的体积我们会测量了,那么像橡皮泥、土豆这样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你们想测量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求法。

(老师板书课题: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3、展示求橡皮泥的体积求法。

(1)教师:请大家拿出你们手中的橡皮泥,昨天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让你们测量橡皮泥的体积,也可以利用转化的思想,把橡皮泥转化成什么再测量呢?请同学们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小学数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 五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应用问题容积问题》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师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  五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应用问题容积问题》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师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应用问题容积问题》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容积”并解决容积计算问题的过程。

2、了解容积的意义,知道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能解决容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间、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2学情分析在容积概念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容积和体积容易混淆,甚至认为容积就是体积。

在“升和毫升”的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这两个问题:一是机械记忆升和毫升的进率,对升和毫升的体验比较肤浅,认识也模糊;二是认为升和毫升只有在计量容积时才会使用,其实不然。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观念,能解决容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容积的含义,培养学生应用容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教师出示一盒牛奶,由牛奶盒的体积255立方厘米和牛奶包装上的250ml引入新课。

学生观察牛奶盒,结合两个数据,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

2【导入】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木箱图。

(1)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数据求出木箱的体积。

(2)交流学生计算过程。

2、认识容积。

(1)教师提问:如果在木箱里面装满小麦,木箱中小麦的体积与木箱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2)教师结合学生回答说明:木箱的板子是有厚度的,要计算木箱能装多少立方米的小麦,就是求木箱里面的空间有多大,也就去求出了木箱能容纳小麦的体积。

(板书:容纳)(3)教师课件出示容积的概念:在数学里,箱子、油桶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教师板书)(4)提问:谁能说一说什么是这个木箱的容积?3、计算木箱的容积。

(1)教师课件出示木箱的厚度及图片,提问:要想求出木箱的容积,需要哪些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如果单位“1”已知,用乘法计算;如果求单位“1”,列方程解答。
对本课的知识点加以总结,使学生更能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板书
教学反思
应用问题(一)
解:设一共用了x个气球。
答:一共用了63个气球。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课题,让学生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爷爷的年龄是单位“1”。爷爷的年龄× -3
=小明的年龄。
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练习,以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所学。
拓展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知识点。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1)可以借助线段图来理解分数除法的应用问题。
(2)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来列方程解答。
学生回答。
联系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课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这节课做好铺垫。1:同学们开联欢会布置会场,用的红气球占气球总数的 ,一共用了多少个气球?
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2、小组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气球总数× =红气球的个数。
解:设一共用了x个气球。
这条隧道的长度是单位“1”。
这条隧道的长度的 ,等于前两个月开凿的总米数。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可以列方程解答。这个数× = 。
小明的体重是单位“1”。小明的体重× =28千克。
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讨论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通过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应用问题(一)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学习
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用方程解答简单分数应用问题的过程。
2、能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问题。
3、体验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直观性,获得列方程解答求单位“1”问题的初步经验和方法。
答:一共用了63个气球。
4、用自己的方法检验一下。
二、总结方法。
1、小组讨论:怎样解答求单位“1”的问题?
三、试一试。
一个施工队开凿一条隧道,第一个月开凿了30米,第二个月开凿了24米,两个月完成了任务的 。这条隧道的长是多少米?
画线段图分析一下。
解:设这条隧道长x米。
答:这条隧道的长是180米。
四、做一做。
解:妈妈给了小林x元钱。
X=200
答:妈妈给了小林200元钱。
3、小明今年的年龄比爷爷的 还小3岁。已知小明今年15岁。爷爷今年多少岁?
解:爷爷今年x岁。
X=63
答:爷爷今年63岁。
水杉的高度是单位“1”。
把水杉的高度设为x米,水杉的高度× =银杉的高度。
妈妈给小林的钱数是单位“1”。
妈妈给小林的钱数×=买毛衣和裤子一共花的钱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快乐。
新知识的学习,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增强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意识。
在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中,学生相互交流,引发思维碰撞,进而使得不同层次学生的新知得到不断更正与整合。
用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掌握所学,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巩固练习,掌握新知识,培养思维能力。
1、列式计算下面各题。
(1)18的 是多少?
18× =15
(2)一个数的 是 ,这个数是多少?
解:设这个数是x。
2、根据测定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小明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解:设小明的体重是x千克。
X=35
答: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
五、小结:
布置会场用了28个红气球,占气球总数的 。
求一共用了多少个气球。
把气球的总数看作单位“1”,画出线段图分析一下。
28个红气球占总数的 ,也就是总数的 等于28。
方程两边都乘 的倒数。
个,经过检验,解答正确。
我是这样检验的:28÷63= ,红气球占气球总数的 ,解答正确。
可以列方程解答。
把要求的整体设为x,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来列方程。
重点
能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
难点
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气球)你最喜欢什么颜色的气球呢?
气球有各种颜色,所以同学们开联欢会的时候,经常用各种颜色的气球来布置会场。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和气球有关的问题。
对本节课知识加以总结,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能查漏补缺,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使学生有清晰的认识。
巩固提升
1、银杉和水杉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物种。一棵银杉的高度约是20米,是一棵水杉高度的 ,这棵水杉的高度约是多少米?
解:设这棵水杉的高度约是x米。
X=35
答:这棵水杉的高度约是35米。
2、妈妈给小林一些钱,小林买毛衣花了90元,买裤子花了60元,买这两样衣物的钱是妈妈给小林钱数的 ,妈妈给了小林多少元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