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精品教案及反思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精品教案及反思 (新版)新人教版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2、反复朗读,体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长的艰难历程,整体把握地下森林的特点和品质3、感悟地下森林给我们的人生启迪,并将它化为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等。

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深挚的感情。

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体昧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在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一个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单元,它选取四篇描写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现象、探究生命的一般进程的抒情性或议论性散文。

《地下森林断想》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是篇自读课文。

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作者——我国著名女作家张抗抗展开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

教学教程一、导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一提到森林,我们便不由地联想到那雄伟壮丽,遮天蔽日的景象。

然而,你们见过地下森林吗?在那遥远的年代,火山爆发后,留下的死火山口里,长出了一棵棵参天大树,连成了一片地下森林。

那种蔚为壮观的景象真是震撼人心。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著名作家张抗抗的笔触,一起走进地下森林,共同去感受那非同寻常的生命力吧!二、整体感知:谈谈对本文的初步印象过渡:刚才几位同学说得很好,本文是一篇语言精美,饱含感情,蕴含哲理的散文,现在,我们就从品味语言的角度来学习这篇文章。

三、从表情达意的角度品味语言(一)浏览课文,找出九个问句(二)品味前三个问句: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1、提出品味要求2、听3—7段课文范读影片3、学生活动4、点拨:(1)是因为什么,地下森林长在这峡谷里?(参考答案:火山爆发,制造了峡谷、深渊,没有留下任何生命)(2)“你从哪里飞来?”这个问,还要留待下文才能得到解答。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课件

主旨归纳
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作者展开
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过程, 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对孕 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
拓展延伸
“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
子,谢谢你的启迪。”
地下森林给了作者什么“启迪”?(请你代作
者写几句格言警句。)
逆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坚忍终会造就成功。 优秀的种子,在贫瘠的土地里也能生长。 黑暗,更加使人追寻光明。 小草得阳光关爱,也没有成为森林。 ……
11 地下深林断想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把握地下深林的特点和品质,体会作者深挚的感情。 (重点) 2.感受地下深林成长的艰难历程,学习本文叙事和抒 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重点) 3.体会作品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它化为自己心中的 理想、信念、精神力量。(难点)
植物世界骄傲的代表。
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 ! 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 “种子”。愿
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
讲授新课
为什么文章在快要收尾时才描写地下森林 的蔚为壮观? 为了突出地下森林在黑暗中艰辛、险恶的 经历; 更能突出它的“品格”,读者读来也更觉 新奇。
课堂小结
吝啬(lìn sè ) 柞木( zuò )
讲授新课
解释词语
瘠薄: (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 不肥沃。 孱弱: (身体)瘦弱。 沉湎: 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阳。 浩瀚无垠: 形容广大,没有边际。
讲授新课
文章结构
按照下列提示将课文分为三段
1.
2.

探访地下森林所产生的疑问。 ——前2自然段 地下森林形成的过程。 ——3~20段 地下森林的蔚为壮观。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 课《地下丛林断想》教课设计内容预览:11地下丛林断想教课目的知识目标1.累积词语,掌握“瘠薄、沉沦、孱弱、铺天盖地、浩大无垠、山崩地裂”等词语的语义并学会运用。

2.认识张抗抗其人及作品。

能力目标1.品尝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

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学习咏物抒怀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渐培育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领会作品引出的深刻真理,并把它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

教课要点、难点1.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怀不分彼此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体昧作品写景语言精华、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成效。

3.着重挖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领会深刻而广泛的真理意蕴。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课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方才我们看到的是镜泊湖的地下丛林,又称火山口原始丛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 50 公里的张广才岭东南坡的深山中。

这里林木蔚然深秀,云烟缭绕,阵阵冷气夹着幽香迎面袭来,令人神志飘忽,不知是在天上,仍是在地下。

初唐诗人宋之间有诗曰:“两岩天作带,万壑林披衣。

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晖。

翳潭花似织。

绿岭竹成圃。

”今日我们学习的文章,就是一首对火山峡谷和地下丛林的赞歌 --《地下丛林断想》。

二、资料助读张抗抗,杭州人。

1963 年考入杭州一中。

在黑龙江一国营农场生活了 8 年。

1972 年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布第一篇小说《灯》。

1975 年第一版反应边境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限》。

1977 年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

1979 年发布短篇小说《爱的权益》,反应新的历史期间,青年们对不一样的婚姻爱情的认识与追求。

1986 年第一版长篇小说《隐形伴侣》,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现一代知青展转矛盾的心路历程。

三、朗诵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示范朗诵录音带,学生听读,累积词语。

多媒体显示瘠薄 (j bīó):土地缺乏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

九年级语文下《地下森林断想》概括

九年级语文下《地下森林断想》概括

《地下森林断想》概括
《地下森林断想》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地下森林的描述和思考,表达了对恶劣环境中挣扎成长的生命的崇敬和赞美,同时也反思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掠夺。

文章首先描绘了地下森林的特点和形成历史,展现了地下森林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生命力。

接着,作者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地下森林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恶劣环境中挣扎成长的生命的崇敬和赞美。

同时,作者也反思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呼吁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语言上,作者采用了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方式,使得文章读来令人感动。

在结构上,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使得文章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在情感上,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地下森林的敬仰之情和对生命的崇敬和赞美,情感真挚、感人肺腑。

综上所述,《地下森林断想》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不仅在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都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而且对于我们认识自然、反思人类行为、追求和谐共生都有着深刻的启示和意义。

九年级语文下册 11《地下森林断想》阅读练习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1《地下森林断想》阅读练习 新人教版

《地下森林断想》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各题。

峭壁上的树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

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脊的泥土养育了你。

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

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

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

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

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

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性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

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

酸枣树默默地兀立着,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

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

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

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

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

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

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棵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1.选文前四段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通过描写“地下森林”这一奇特的景观,并展开丰富的想像,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不屈的生命力,抒发对恶劣环境中挣扎成长的生命的礼赞,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

课文题目“断想”,意即“片断感想”。

感想虽呈片段,但作者感受强烈,主题开掘得深,蕴含哲理,具有感动人心和启人深思的魅力。

而且本文精心构思,描写细致生动,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因而成为作者的代表作。

(二)学法引导1、本文是一篇思想深刻的散文,课文描写地下森林,其实是想引出深刻的普遍的哲理,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既要读懂和品味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情感,又要将它们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等,例如领悟到顽强忍耐的可贵,领悟到坚守信念、坚信未来光明的重要性。

2、本文语言规范而优美,作者的丰富感情贯穿于课文中,通过多朗读,来体会这种感情及其变化,尤其要认真体会九个问句的含义和感情分量,并对优美的语句进行积累。

(三)审美鉴赏深邃的立意美。

本文虽是咏物的,但是它的意义却远不止于此。

作者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化物事为人事,峡谷的深沉与坚韧,长风、清泉的理解与帮助,鱼鳞松、白桦、青杨、黄菠萝的仗义行侠,阳光的无情与偏私,地下森林对生命热烈真挚的爱和它的坚硬、挺直……无不都是人的品格与禀性。

读者可以把这里所述写的“物事”当“人事”来读。

然而,虽然是写人意,但文中没有用作来比拟的部分,不同于同类散文的先是咏物抒情,所咏之物具有这样那样的品格,赞美一番,最后歌颂一通具有那些品格的人或事。

用意十分明白,但后边一部分总难免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

唯其这样,才使本文越发意蕴深长,饶有余味。

(四)重点难点突破1、读课文,结合作者对地下森林的描写,简要说说地下森林有怎样的“品格”?再说说作者由地下森林升华出一个怎样的主题?[析]此题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资料]九年级语文下册 11《地下森林断想》字音字义总结 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九年级语文下册 11《地下森林断想》字音字义总结 新人教版

小初高学习+试卷+教案+学案
小初高学习+试卷+教案+学案《地下森林断想》字音字义总结
1、生字注音
浩瀚无垠hàn yín 袅袅niǎo 鼎盛dǐng 沙砾lì万籁俱寂lài 啾啾jiū镜泊湖pō嶙峋lín xún 瘠薄jí郁郁葱葱cōng 沉湎miǎn 吝啬lìn sè徘徊pái huái 窥测kuī愤懑mèn 孱弱chán 簌簌sù崛起jué
2、词语积累
浩瀚:形容广大,繁多。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沉默寡言:不爱说笑。

山崩地裂:山塌下来地裂开来。

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万籁俱寂:形容一点声音都没有。

万籁,各种声响。

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瘠薄:(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不肥沃。

愤懑:气愤。

郁郁葱葱:(草木)苍翠茂盛。

沉湎: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孱弱:瘦弱。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

隐姓埋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地下(dìxià)森林断想
张抗抗
第一页,共16页。
字词知识 (zhī shi)
1.字音字形
浩瀚(hàhoàhnàn)(
) y黑ǒu黝黝(
)niǎ袅o袅 (
)
瞬息( shùn ) 嶙峋( xún ) 万籁俱寂( lài )
狼嗥虎啸( háo xiào )
沉湎( miǎn )
炫耀(xuàn ) 怜悯( mǐn ) 孱弱( chán)
愤懑: 气愤;抑郁不平。
孱弱:
①(身体)瘦弱。②软弱无能。③薄弱;不充实。
岑寂(cénjì寂): 静;寂寞。
寡不敌众: 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蔚为壮观: 汇聚成盛大壮丽的景象。
第六页,共16页。
作者 (zuòzhě) 作品
张抗抗,生于1950年,浙江杭州人。19 72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 反映边疆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 《分界线》。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爱的 权利》,反映新的历史时期,青年们对不同的 婚姻爱情的认识与追求。1986年出版长篇 小说《隐形伴侣》,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bèijǐng)下, 展示一代知青辗转矛盾的心路历程。
第十三页,共16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沙砾( lì )
沉湎( miǎn )
孱弱( chán )
愤懑(mèn )
2.解释( jiěshì)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
(1)浩瀚无垠: 形容广大(guǎngdà),繁多。
(2)万物鼎盛: 正当兴盛。
第十四页,共16页。
3.文学常识(chángshí)填空。 《地下森林断想》的作者是 张抗抗,她的长篇小说代
第七页,共16页。
理解(lǐjiě) 文题
课文题目中的“断想”,意即“片断(piànduàn)的感想” 感想虽呈“片断(piànduàn)”,但作者感受强烈,主题开掘得深 蕴涵哲理,具有感动人心和启人深思的魅力。

语文: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课件

语文: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课件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体会作者 的感情及其变化。
①请谈一谈文章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 什么。
②摘录一句你最欣赏的文句,并说说为 什么摘选它。
③针对这篇文章,谈谈你领悟到的深 刻哲理
交流阅读感受
大家回答得很好,谈到了这篇文章艺术特色 的方方面面,触摸到了这篇文章的灵魂,感 受到了作者情感的流动。如果用几个词组来 概括的话,那就是语言精炼、情感浓烈、哲 理深刻
二、知人释文,晓事明理
张抗抗,浙江杭州人。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 在黑龙江一国营农场生活了8年。1972年在上 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灯》。 1975年出版反映边疆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 长篇小说《分界线》。1977年入黑龙江省艺 术学校编剧班学习。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 《爱的权利》,反映新的历史时期,青年们 对不同的婚姻爱情的认识与追求。1986年出 版长篇小说《隐形伴侣》,在更广阔的社会 背景下,展示一代知青辗转矛盾的心路历程。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 词话》里说的“一切 景语皆情语”,我们 在读这篇散文时,给 人的审美感受是非常 强烈的,会惋惜、会 不平、会激动、会亢 奋,会敬佩,会赞叹!
体会文章的哲理美
提问:本文不是简单的咏物之 作,而是想借地下森林来抒发 感情,引出深刻普遍的哲理。 请同学们试着概括地下森林的 品格。
教师课堂用语辑录(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对提问思考学生激励性语言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0、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教案5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教案5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教案5篇Lesson 11 of the ninth grade Chinese Volume II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教案5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地下森林断想范本2、篇章2:地下森林断想例文标准版3、篇章3:地下森林断想范文4、篇章4:地下森林断想模板5、篇章5:地下森林断想模板篇章1:地下森林断想范本【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瘠薄、沉湎、孱弱、遮天蔽日、浩瀚无垠、山崩地裂”等词语的语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张抗抗其人及作品。

二、能力目标1.品味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

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学习咏物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三、德育目标体会作品引出的深刻哲理,并把它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体昧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教学方法】1.朗读法,2.美点追踪法,3.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镜泊湖的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张广才岭东南坡的深山中。

这里林木蔚然深秀,云烟缭绕,阵阵冷气夹着清香扑面袭来,使人神志飘忽,不知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下。

九年级下册语文《地下森林断想》课文及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地下森林断想》课文及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地下森林断想》课文及教案每一份教案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掌控,对课堂教学的知道,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领会。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九年级下册语文《地下森林断想》课文及教案,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地下森林断想》课文森林是雄壮壮美的,遮天蔽日,浩渺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类,却已经造就了它,植物世界自豪的代表。

可是你,却为何长在这里?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

为了寻觅你,我爬上了高高的山岭,穿过了长长的石洞。

袅袅烟云在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气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不及山坡上小草儿高。

你好像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

虽然你具有宝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

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导致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潭,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那一定是遥远的年代了。

那时候这里也许是一片芳香的草地,也许是肥壮的湖沼,美丽的大自然,万物壮盛①。

可是突然一次庞大的火山爆发,瞬息改变了一切。

狂风咆哮,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顿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何要发那么大的脾气。

或许仅仅是由于它爱好运动。

啊,听苍郁的巨木在风暴中咔咔折断,见地心的“热血”喷射上天,气势之雄伟壮观,连太阳都要肃然起敬。

然而它终于息怒了。

于是一切都安静下来。

安静了,草地变成了明镜似的湖,往日的湖底成了奇形怪状的石山,它把岩石融化成沙砾,把峻岭劈成深潭。

一切都改变了:烧焦的石头取代了绿色的森林,黑色的岩浆覆盖了明艳的野花。

多么XXX的世界哟,鸦雀无声,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就像那一切火山爆发后留下的痕迹一样,在这里,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距镜泊湖180公里的山林里,早已沉寂的火山留下了7个不规则的深坑,四面均为悬崖,险岩峭立,怪石嶙峋②。

九年级语文下册《地下森林断想》课文原文及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地下森林断想》课文原文及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地下森林断想》课文原文及赏析《地下森林断想》课文原文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

为了寻找你,我爬上了高高的山岭,穿过了长长的石洞。

袅袅烟云在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不及山坡上小草儿高。

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

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

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那一定是遥远的年代了。

突然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瞬息改变了一切。

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火山制造了峡谷、深渊,却没有留下生命,山是光秃秃的,谷是光秃秃的,太阳依然高悬,可是山没有颜色,谷没有颜色……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

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于是,灰黑的火山石变绿了,悬崖上,山岭间,一片郁郁葱葱,鸟儿也回来,为的是歌唱生命。

然而那幽暗的峡谷,却依然如故。

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

杳无人迹,永远死去了一般,笼罩在繁密的雪被下。

那雪是白雪?是霜雪?还是我们已经很熟悉的雪被?只是那里没有飘动的雪花,也没有融化的滴水……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

孱弱的小苗曾在寒冷霜冻中死去,但总有强者活下来了。

长起来了,从没有阳光的深坑里长起来。

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时代。

终于有一天,人们在昔日的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奇迹,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幽暗的峡谷里竟然柞木苍郁,松树成林。

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

只因为它集于井底一般的深谷之中,而又黑森森不见阳光,有人便为它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叫做地下森林。

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教案 新人教版

《地下森林断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掌握“瘠薄、沉湎、孱弱、遮天蔽日、浩瀚无垠、山崩地裂”等词语的语义并学会运用;了解张抗抗其人及作品。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品引出的深刻哲理,并把它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

二.教材分析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

文章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触,以强烈的感情打动了读者。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感知地下森林的形象,感受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体会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手法,探明课文的主旨;探究文章震撼人心的奥秘,品析鉴赏本文的语言美、哲理美。

三.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四.教学难点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五.教学准备(布置预习题)1.搜集作者资料。

2.给生字词语注音释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看到过地下森林吗?初唐诗人宋之间有诗曰:“两岩天作带,万壑林披衣。

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晖。

翳潭花似织。

绿岭竹成圃。

”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地下森林断想》,就是一首对火山峡谷和地下森林的赞歌。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出示课件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出示课件3)瘠薄愤懑孱弱孱头浩瀚无垠万籁俱寂沉湎词语积累。

(出示课件4)瘠薄: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

愤懑:气愤,抑郁不平。

孱弱:软弱无能。

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浩瀚无垠:形容广大;繁多。

万籁俱寂:形容非常寂静。

沉湎: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三)初读感知师:请同学们先标画出段落序号,大声朗读课文,在感知文章大致内容后,画出文章段落。

师:有谁愿意分享一下你初读的感受并分享一下你对段落的划分?请积极发言。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地下森林断想》内容主旨 鄂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地下森林断想》内容主旨 鄂教版.doc

《地下森林断想》内容主旨内容主旨: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作者展开丰富的想像,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不屈的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

整体感知:(简易版)着重把握地下森林的“品格”: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熬;沉着谦逊,拥有无比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乐观豪迈,自信生命力的强大,终究能战胜一切困难,任何时候都不悲伤或消沉;无私奉献,把伟岸的成材献给人类,用美丽的景色装点大自然。

从全文的写法和思路看:第一部分近于抒情,表达主观感受即观览地下森林的心情;第二部分纯粹描写,作者将主观倾向掩饰暗藏;第三部分复又抒情,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地下森林的赞叹和讴歌。

整体感知:(详细版)本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文章总起,点明地下森林的特点──奇特,表达作者的感受──惊讶。

作者连着发出三个疑问,表达对地下森林的景的惊奇、感叹。

第1段先写一般森林的概貌,突出其广袤盛大的特点,以此作为反衬,显出这一片奇特的森林生长在不受阳光照耀不受清风吹拂的黑暗幽谷的不同寻常。

作者有意地或情不自禁地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地下森林,使感情的抒发更加充沛。

仔细品味,还可以看出本文的一个构思机巧:三个设问是为下文埋下伏笔,即为展现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做一铺垫,使下文思路的展开变得顺理成章。

第二部分(3~20段):描写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突出其“艰辛”的特点。

这部分侧重于写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地火山爆发,地貌面目全非,所有生命毁于一旦(第3~8段);二是幽谷在千万年沉寂之后,暗暗生长出“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第9~20段)。

这部分极写环境的恶劣和地下森林生长的艰辛,给人以沉重感、厚重感。

在写法上用的是插叙,似乎一半是写实,写得非常逼真,好像作者亲眼所见似的;一半是想像,作者不可能亲见几万年前的地质变迁,而纯粹是发挥想像写成。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 地下森林断想课件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 地下森林断想课件 新人教版
洞天福地 (dòng tiān
第一页,共26页。
世外(shìwài) 第二页,共26页。
苍山(cānɡ
第三页,共26页。
生 机 蓬 勃
第四页,共26页。
迷幻(míhuàn)
第五页,共26页。
谁持彩练(cǎiliàn)
第六页,共26页。
冰清玉洁 (bīng qīng
第七页,共26页。
地下(dìxià)森林
森林所迸发出的顽强生命力
第二十人生(rénshēng)的征途中,只 有矢志不渝的开拓,才能赢得光 辉的未来;只有坚忍不拔的进取, 才能到达幸福的乐园;只有顽强 不息的攀登,才能登临理想的颠 峰。
第二十五页,共26页。
1、终身性的作业:当你身处逆境、 遭遇不幸(bùxìng)之时,一定要做一 个坚韧刚毅的人! 2、 做阅读《秃的梧桐》
第十二页,共26页。
地下(dìxià)森林的形
成:火山爆发 峡谷幽暗
山岩风化 泉流成泥
树种献身 强者生存
突破黑暗(hēi àn) 蔚然成林
第十三页,共26页。
地下森林(sēnlín)具 有什么品格
第十四页,共26页。
文章抒发(shūfā)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
第十五页,共26页。
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景要 写好,并且还要饱含感情 (gǎnqíng)。再者要有感悟,要提 炼出精辟的语句,即 点睛之笔。 情从景出,议从景出,才是好文 章。

---肯尼迪
• 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途径

——拜伦
•幸运(xìngyùn)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 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培 根
•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阅读练习1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地下森林断想》阅读练习1

《地下森林断想》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各题。

峭壁上的树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

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脊的泥土养育了你。

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

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

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

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

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

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性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

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

酸枣树默默地兀立着,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

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

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

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

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

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

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棵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1.选文前四段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九年级语文下《地下森林断想》读后感

九年级语文下《地下森林断想》读后感

《地下森林断想》读后感
当我首次阅读《地下森林断想》时,我被这篇文章深深地吸引。

张抗抗以其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一片深藏于地下的森林,让我仿佛置身于那幽暗而神秘的世界。

地下森林,一个看似荒凉、死寂的地方,却孕育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无尽的生命。

张抗抗通过细腻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地下森林的壮丽和浩瀚,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文章中,作者通过对地下森林形成历史的描述,让我看到了生命在逆境中的坚韧和顽强。

火山爆发、土壤侵蚀,这些看似毁灭的力量,却孕育出了地下森林这一神奇的景象。

这些植物尽管身处黑暗,却依然向阳光生长,展现出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此外,文章中的语言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抗抗的文字简练而富有力量,她用词精准,语言生动,使文章充满了感染力。

她对地下森林的描绘,让我仿佛能够看到那幽深的森林,感受到那股从地底涌出的生命力。

然而,《地下森林断想》并不仅仅是对生命的赞美。

文章中还隐含着对人类行为的反思。

当我们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自然时,是否也曾想到过那些在逆境中依然顽强生长的生命?它们无声地诉说着生命的尊严和价值,提醒我们应当尊重和珍惜生命。

总的来说,《地下森林断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我更加敬畏生命,也让我更加珍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我们能够更加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让生命在地球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森林景观的惊奇与感叹。
初读课文
2.地下森林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地下森林形成的过程:
(1)火山爆发,所有生命毁于一旦。
(2)大风将石块碾成粉末,山顶有了泥土。各种树 木奉献自己的种子。 (3)适应性强的种子成长起来。 (4)柞木苍郁,松树成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形成 地下森林。
初读课文
3.眼前的地下森林是什么样的? 眼前的地下森林:(1)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
预习诊断
3.走进作者
张抗抗,女作家,浙江杭州人,1950年生。1977年到
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一年,1979年调到黑龙江 作协从事专业创作。作品《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 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 奖。1988年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将其收入“世
界名人录”。
文题背景
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这句话连用几个短语,把当时火山爆发的壮观景象描绘得淋 漓尽致,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品析语言
学生C:我喜欢第五自然段中“一切都改变了:烧焦的石头
取代了绿色的森林,黑色的岩浆覆盖了娇艳的野花。多么宁静 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这段 话写出了火山爆发后的景象,万事万物失去了生命,一切都死气 沉沉的,突出地下森林生存环境的恶劣,以及它不屈不挠、顽强 生长的品质。 学生D:我喜欢第八自然段“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
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
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 (2)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愉悦而 又深沉的低吟。 (3)干枯的小草儿在我脚下发出簌簌的响声。
初读课文
4.理解文章结构。 结构: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交代了地下森林奇特的特点,表达作 者的感受。
第二部分(3—20自然段):描写地下森林的形成历史,突出了
文章主旨 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作者展 开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地下 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地下森林的 顽强不屈的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 谷的无限敬仰之情。
初读课文
1.说说第二自然段“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
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 过那漫长的岁月?”一段的作用。 一连串的疑问,为下文埋下伏笔,为展现 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做铺垫,表达了作者对地
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
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 出风的乐于助人,写出了雨后种子萌发的过程,生动形象。
品析语言
学生E:我喜欢第十自然段“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 里却不,不!它沉湎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 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即使夏日的 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 有几丝暖意”,这几句话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写出了阳光的
无情与不公,反衬了地下森林的乐观、顽强和坚韧。
品析语言
学生F:我喜欢第十三自然段中“它悄然无声地躺在这断
壁底下,并不急于到世上去炫耀自己;它隐姓埋名,安于这荒僻 的大山之间,总好像在期待着什么,希望着什么”,这句话运用 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峡谷甘于寂寞,不炫耀自己的品格。
学生G:我喜欢第二十二自然段中“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
品析语言
2.地下森林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1)坚忍顽强,不怕苦难险阻。(2)沉着谦逊,拥
有无比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3)乐观豪迈, 自信生命力强大,任何时候都不悲观、不消沉。 (4)无私奉献。
布置作业
1.摘抄句子,积累词语。 2.以“我眼中的地下森林”为题 写一段话。

) )
狼嗥虎啸( háo ) 怜悯( mǐn
预习诊断
2.掌握词语的含义
(1)瘠薄: (2)沉湎: (3)孱弱: (4)愤懑: 缺少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分;不肥沃。 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身体瘦弱。
气愤,抑郁不平。
(5)浩瀚无垠: 形容水势盛大,没有边际。
(6)隐姓埋名: 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 (7)万籁俱寂: 一切声音都停息了。形容四周非常寂静。
“艰辛”的特点。 第三部分(21—27自然段):描写了作者眼前的地下森林的状 貌,突出“自豪”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敬仰”之情。
品析语言
1.你喜欢文中哪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试着分析。 学生A:我喜欢第二自然段中“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 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这句话运 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地下森林的沉默寡言,与世无争。 学生B:我喜欢第三自然段中“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
【文题解说】
文章题目中“地下森林”点明了写作的主 要事物。“断想”是片段感想的意思。题目点 明了作者主要是对地下森林的片段感想,满怀激 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
文题背景
【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正值文革结束不久, 国家刚刚经历过一场巨大的浩劫,人们回首往事既 痛心疾首,又对未来充满希望。文中正体现了一种 时代精神。历经浩劫大难不死,重获新生而百业待 兴,这种社会变迁与本文中的地下森林的历史和现 状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文学总是仿拟现实,本文对 “文革”后的社会现实就有很大的仿拟性。
九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地下森林断想
张抗抗
背景导入
本文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正值文革结束
不久,国家刚刚经历过一场巨大的浩劫,人们回
首往事既痛心疾首,又对未来充满希望。文中
正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
预习诊断 1.积累字词 黑黝黝( yǒu ) 孱弱( chán ) 钦佩( qīn 簌簌( sù ) ) 袅袅( niǎo ) 沉湎(miǎn ) 愤懑( mèn ) 瘠薄(
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 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地下森林的美丽。
品析语言
学生H:我喜欢第二十六自然段中“大自然
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
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地
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 谢你的启迪”,这段话写出了地下森林带给作者的 启迪,表达了作者对地下森林的敬仰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