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10种课型基本流程1
小学数学几种课型的基本模式及流程设计
小学数学几种课型的基本模式及流程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课型很多,有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
每一种课型都有其主要的教学目的,如传授新知、巩固强化、归纳梳理、检测反馈等。
本文试就练习、复习及试卷讲评几种课型,浅谈自己的一点感触。
一、上好练习课,促进学生解题技能的提高学生解题技能的提高主要是凭借练习课上的训练来实现的。
练习课作为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课型务必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尤其要注重过程性的指导,彰显出练习的层次性、综合性及拓展性,进而焕发学生探究热情,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练习课的设计流程一般来说是这样的:明确目标,焕发热情→基础训练,查漏补缺→综合训练,拓展延伸→检测评价,反思总结。
在“基础训练,寻漏补缺”这一环节,教师要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生生交流,为学困生指点迷津、树立信心。
在“综合训练,拓展延伸”环节,教师要善于设计综合性的练习,让知识纵横联系,考查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反思、总结,进而发现规律,强化认识。
在“检测评价,反思总结”环节,教师要注重及時反馈练习效果,给予学生个人或小组恰如其分的评价,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比如,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回顾梳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周长和面积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基础练习,引导学生对比梳理。
为此,教师可出示下面的练习——1.算一算:①这两个图形认识吗?(图略)从图l中你知道了哪些条件?②你能求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吗?2.理一理: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这样做旨在引导学生从意义、算法、单位等方面进行区别)最后进行小结。
接下来则进行“综合练习”,可以设置诸如“拼拼算算”的练习——现在老师把这两个图形拼起来,得到了一个比较大的长方形(图略)。
你会计算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吗?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算法。
教师还可以围绕一些典型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动态演示拼图的过程,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
数学各课型及流程
课型一:单元整体感受课一、单元整体感受课得定义单元整体感受课就是“单元目标尝试教学”课改实验得一种全新课型,它就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育理念得重要体现。
单元整体感受课就就是体验式学习、活动式设计,这种在“做中学”得方式,能够将学生得潜能真正发挥出来,就是提高学习效率得有效方式、感受课得设计通常就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得,即针对某一个单元或某一部分得内容,设计一系列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鼓励学生“在做中积累经验”,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并尝试运用经验与直觉猜测进行描述与交流,从而大大拓宽学生收集、呈现、交流、讨论与思考得空间,达到对整个单元得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得初步感知。
三、单元整体感受课得实施(一)教学设计应包括得内容1、明确课标对本单元内容得要求。
2、单元内容教材分析、3、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4、确立本单元得教学重点与难点。
5、确定单元整体感受课教学目标。
(二)教学流程设计单元整体感受课教学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课前准备(即基于单元整体感受思路下得尝试小研究得设计)2、体验式活动1、2、3、4……3、我得发现(学生得初步感知,可以有收获,可以有疑问;可以就是文字、可以就是自出习题、可以就是知识树……)课型二:尝试研究课这种课型得核心就是“尝试”与“研究"。
它将学生推向前台,即每一节新授课前,要求学生在“尝试小研究"得引领下,先独立进行自主探索,尝试研究,然后带着问题与发现来到课堂,通过与本组同学,或者就是其她小组同学以及老师得再次交流讨论,产生思维碰撞,进而达到自主构建新知,积累数学经验与方法,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目得。
尝试研究课得教学流程(一)炫我两分钟所谓“炫我两分钟"就是指上课开始后,讲授新课之前得两分钟时间,就是学生用来展示能力、体验成功、炫我风采得舞台,争取让每一个生命都能绚烂绽放。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展示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但内容、形式均由学生自主设计为主,可以就是数学古诗、数学家得故事、数学要闻等等。
小学数学12种课型的流程
小学数学12种课型教学的基本流程1.概念教学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提供素材→分析素材,理解概念→借助素材,总结概念(→适当外延,深化概念)→巩固拓展,应用概念”2. 计算教学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算法交流,分析比较→沟通优化,促进发展→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3. 规律性质教学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感知规律→研究素材,猜测规律→讨论交流,验证规律→巩固拓展,应用规律”。
4.解决问题教学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方法,建立模型→应用模型,解决问题→引导总结,构建网络”。
5.图形测量教学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提供素材→积极思考,引导猜想→操作验证,总结公式→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6.统计教学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方法→自主练习,应用方法→总结全课,整理方法”。
7.图形的运动教学流程:“提供素材,感知现象→研究素材,掌握特征→模拟运动,探究方法→拓展创新,体验应用”。
8.图形与位置教学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直观感受,探究新知→实践操作,积累经验→拓展应用,发展思维”。
9.可能性教学的基本流程是:“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运用素材,直观感知→合作交流,建构概念→巩固拓展,应用知识。
10.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分析主题,制定探究方案→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展示成果,进行总结评价”。
11.练习课教学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回顾整理→深化练习,巩固拓展(巩固新知——基本练→克服定式——变式练→串联成网——综合练→拓展延伸——发展练)→回归情境,总结提升”12.复习课教学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引领回顾→梳理归网,主体内化(回顾知识,自主梳理→交流展示,引导建构→提炼方法,认知内化)→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小学数学教案分为几步
小学数学教案分为几步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5分钟)
教师用举例法引出加减法的概念,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步骤二: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逐步介绍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解释其中的规律。
步骤三:练习(20分钟)
1. 让学生进行课前复习,并进行口头练习;
2.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算术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并进行交流讨论;
3. 小组合作练习,让学生进行互相纠错和解释。
步骤四:操练(10分钟)
通过游戏或实际情境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步骤五:总结(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并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和调整,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发展。
上小学数学课的流程
上小学数学课的流程一1、新授课流程:一、复习:(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复习已学知识,既巩固前面所学知识,又为当天所学的新知识做铺垫。
二、授新课:(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般以例题为主。
教学设计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小组学习,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是学习的目标,学生要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
并根据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交流的过程中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调、合作的群体协作精神。
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4、汇报成果,解决问题。
要求:(1)老师在课堂中要起主导作用。
(2)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
(3)教材要起到示范作用。
(4)学生间要有相互作用。
三、练习。
(时间大约10分钟。
)1、基本练习。
2、变式练习。
要求:老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做到课堂上让学生精练。
四、当堂练习。
也就是课堂作业。
时间大约5分钟。
五、布置家庭作业。
2、复习课流程。
1、创设情境,整体回顾。
2、梳理知识,主体内化。
(1)回顾知识,自主梳理;(2)交流展示,引导建构;(3)提炼方法,认知内化。
3、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3、练习课流程:1、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2、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1)巩固新知——基本练。
(2)克服定势——变式练。
(3)串线成网——综合练。
(4)拓展延伸——发展练。
3、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复习课和练习比较枯燥,老师要注意以各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整堂课基本要求:1、老师要有条理地板书。
2、学生要板演。
3、教师要有小结。
4、学生要有交流。
5、课堂要有反馈练习。
上小学数学课的流程二一、课前三分钟课前三分钟是孩子们展示的舞台,在这短短的三分钟时间带给自己快乐、自由和成长。
这个环节是师生的最爱。
学生自信的主持,精彩的展示,内容的丰富,真可谓色、香、味俱全的大餐。
数学教学的基本课型、教学流程及教学设计
第一模块数学教学的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概念课教学一、教学流程对于教学内容中的概念课,往往与前面学过的概念有关,可以类比前面的概念应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去自主学习。
经常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课堂形式。
二、环节解读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分为三部分:一是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围绕本节课的有关概念,结合以前学的知识与方法,设计一个知识链接的前期台阶;二是为了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根据本节课的需求所做的课前准备;三是有效的课前自主学习(预习)活动。
2. 课上探究课上注重课堂教学的四个重要环节,也就是课堂教学的十六字方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环节1:自主学习学生预习前要给学生明确的要求,即预习的时间、内容要求、预习方式等。
(一)预习探究概念与性质 1.学生先独立预习课本(或学案),遇到问题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可到其他组讨论解决。
2.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通过预习发现或探究问题的所在,可以借助图形或实际例子,归纳总结出概念以及性质等。
(二)巩固与运用概念,以夯实双基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设臵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选择、填空或叙述等方式来运用概念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可让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两两相互检查,错的组内同学帮助解决。
环节2:合作交流(一)组内交流:组内每个成员把总结出的概念或结论写出来,两两对照各自所列,仅保留相同的,或两人认为最恰当的,然后组内两对同学再同上进行,把所得结论进一步归纳。
要得出图形的性质,或由概念引发的结论等。
可采用“前进的雪球”方式来进行:在小组内,每个小组成员独立列出自己得到的图形特征或结论,然后两个人对照各自所列,查漏补缺。
同样组内两对同学在如上进行,就可使问题更具体且进一步细化,从而更加完善。
比如,在学“平移”这节课时,要得出平移的特征,就可以让每个同学结合实际问题写出平移的特征,然后两对同学对照各自所列,相互补充,之后,组内两对同学再如此进行———如此交流合作,学生便可概括出多个不同特征。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基本流程与课型
聘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健康体检制度、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制度、校园安全保卫制度等制度环境因素,也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风险因素。
此外,校外环境中的交通状况、学校外来流动人口和构成情况以及学校周边的治安状况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体育安全工作。
4.高校体育安全风险中的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主要指不可避免的风险因素和不可预计的偶发事件,还有不可抗力的自然环境因素等。
尽管这些因素无法避免,但只要在体育课程教学或活动之前,做好充分的识别和应急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避免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高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对策1.提高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意识。
风险因素是体育活动中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因素,但这种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防范和避免的。
高校体育工作相关人员必须首先树立安全防范和管理风险的意识,主管领导对学校体育安全问题要足够重视,制定完善的安全制度和监督机制,各个体育工作的执行者也要把体育开展中可能遇到的危险给予充分的评估,时刻把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好充分的应对办法。
2.加强体育教师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一切活动开展的执行者和亲身参与者,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也是防范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关键。
体育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业务能力,还应该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了解一定的法律法规和学校体育法规常识,树立一定的法制观念,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给学生更多的安心和关怀。
除此之外,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体育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如有能力的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上若能合理和更加科学,则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伤害。
3.加强高校体育工作中物质要素建设。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扩建和修建合格的体育场馆,以保障学校扩招后人数发展的需求。
作为学校,要对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给予定期的维护、维修和保养,在新设备的购买上,要严格执行学校的相关规定,防治不合格体育器材流入校内。
小学数学各课型基本教学环节及实施建议
小学数学各课型基本教学环节及实施建议想法,其他同学补充;组际间交流完善:以一个学习小组的汇报为主,其他小组完善;教师重点补充提示:就同学们没有考虑到的方面,新知识的重点、易错点,与旧知识的混淆处,教师做精要讲解提示,并辅之于关键词板书。
“思考探究”和“交流共享”表达上的分列,并不表示这两个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分开实施。
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更多情况下,两者是融合在一起的。
备课时,如果融合在一起,标题可以为“探究交流”。
反馈完善:必要的练习对于学好数学是必不可少的,要保证一定题量的练习,但要提高练习的效能,其一要有反馈,要着力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据此判断教学的状况,为教学的调整和补救提供依据;其二,比纯粹的做题更重要的是题与题之间的比较、题组的组织、做题后的总结,做题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发展能力,这就是完善。
完善的内容还可以包括全课的学习体会,也就是原先的“全课小结”。
为此,备课中要预先明确总结什么,引导学生反思什么。
时间安排上,一般不少于5分钟。
练习课知识再现:相关数学知识的再现,也可以通过做了最基本练习之后通过交流来呈现。
一般通过做最基本练习之后的“为什么这样做”追问来完成,教师可以做相关板书。
但这里一二个题的基本练习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再现知识,所以,此环节不可少。
基本练习:可以是运用所学的最基础练习,以及所学新知重难点的针对性专项练习。
书上习题的运用:认真根据本班学情,对练习题在讲解的时候注意详略,对大多数学生能解决的交流后就放,对一些多数学生存在问题,在学生间交流的基础上要讲透、讲清。
备课中要明确各类题练习的目的所在和总结要点。
针对性专项练习:所学的新知识中将学生已经掌握的技能剥离后,剩下的难点所在,应该要设计和组织专项练习,让学生通过新技能的专项训练,尽快掌握新知识。
类似于除法中判断第一位够不够商,乘法中得数的对齐等练习。
综合练习:此阶段应是练习课的主体,此处的“综合”更多地是指各种练习侧重点的综合,不仅仅是练习题的综合性。
小学数学教案整体流程
小学数学教案整体流程教学内容:加减法运算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简单的算术计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帮互助的精神,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境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介绍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分别通过例题和操作演示给学生讲解,并引导学生理解运算符号和计算步骤。
3. 练习巩固(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计算,然后相互核对答案,巩固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技能。
4. 合作探究(15分钟)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加减法运算来解决,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5.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道有挑战性的综合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答,拓展他们的思维和能力。
6. 总结复习(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强化加减法运算的基础知识。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巩固学生所学内容,提醒学生及时完成,并提醒学生要注意问题的解法和逻辑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教学手段: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实物道具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课堂表现、练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
教学反思: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本节课教学效果,根据反馈情况对下节课进行调整和改进。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流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流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学设计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小组学习,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是学习的目标,学生要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
3.协作交流,释疑解难交流的过程促进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群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
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4.汇报成果,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交流、达成共识后,由各组组长汇报学习的成果。
学生的回答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不合理之分,教师可提出适当的建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课外延伸,实践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
所以课后要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地运用。
引用紫藤花园的小学数学情景串教学法(教学流程)一、.复习课教学1、创设情境,整体回顾。
2、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1)回顾知识,自主梳理(2)交流展示,引导建构(3)提炼方法,认知内化3、综合应用,整体提高二、练习课教学1、创设情境,回顾疏理。
2、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1)巩固新知——基本练(2)克服定势——变式练(3)串线成网——综合练 .(4)拓展延伸——发展练3、回归情境,总结提升三、综合与实践教学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分析主题,制定探究方案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展示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四、可能性教学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运用素材,直观感知合作交流,建构概念巩固拓展,应用知识五、图形与位置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直观感受,探究新知实践操作,积累经验拓展应用,发展思维六、图形的运动教学提供素材,感知现象研究素材,掌握特征模拟运动,探究方法拓展创新,体验应用七、统计教学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解决问题,探究方法。
数学教案小学形式
数学教案小学形式教学目标:1. 认识数字1-10的写法和读法。
2. 掌握1-10的顺序排列。
3. 能够用手指、物品和计数棒等具体物品进行简单计数。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认识数字1-10的写法和读法。
2. 掌握1-10的顺序排列。
教学难点:1. 能够用手指、物品和计数棒等具体物品进行简单计数。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10。
2. 计数棒、小球、玩具等具体物品。
3. 黑板、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展示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认识并念出每个数字。
2. 通过数字游戏或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逐个介绍数字1-10的写法和读法。
2. 让学生跟读数字,边写边读,巩固记忆。
三、示范与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用手指和具体物品进行1-10数字的计数练习。
2. 练习1-10数字的顺序排列。
3. 老师示范后,让学生自己练习。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1-10数字的顺序和特点。
2. 给学生一些数字小游戏,让他们动手实践。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数字认知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再次强调数字1-10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家长和孩子一起复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完成数学练习册上关于1-10数字的练习。
2. 提醒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发现学生在数字1-10的认知方面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加强练习和巩固。
下节课将继续巩固1-10数字的认知,并引导学生进行更多形式的实践,提高数字认知和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步骤分类
小学数学教案步骤分类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数学知识。
2.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学习加减法运算。
教学步骤:
1. 热身环节(5分钟)
- 初步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通过口算游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敏捷度。
2. 导入新知识(10分钟)
- 通过示例讲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 与学生共同探讨不同数字间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 操练练习(15分钟)
-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题。
- 教师巡视学生答题情况,及时纠正和指导。
4. 巩固拓展(10分钟)
- 组织学生进行互相验证答案,并展示优秀解题方法。
- 带领学生进行思考拓展题,拓宽数学思维。
5. 总结反馈(5分钟)
-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做好教学调整。
6. 作业布置(3分钟)
- 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积极互动,学生参与热情高涨。
但在操练环节有些学生仍存在计算错误,需要加强个别学生的指导和复习。
下节课将引入更多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掌握。
数学10种课型基本流程
二、情境串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基本流程(一)基本流程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们构建了情境串理念下概念教学的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概念教学是较为枯燥、抽象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
我们在教学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为学生理解、总结概念奠定基础。
2、分析素材,理解概念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结果。
当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和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基础之后,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让学生经历独立观察思考、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对素材的分析,形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
3、借助素材,总结概念概念的形成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多层次的比较、分析与综合,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结构,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
作为具有丰富个性的能动主体,小学生会对新概念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建构,因此,教师要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后,让小组选代表借助素材,介绍自己组的成果。
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争辩,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使错误的认识得到纠正,正确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共同揭示出概念。
4、巩固拓展,应用概念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目的是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设计应用概念的问题时,要注重创设情境,在丰富的素材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概念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体现出相对完整及其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体验概念学习的科学研究过程。
当然,根据具体的概念,有时在第三个环节总结出概念之后,还要结合概念的外延做进一步探索。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那一类事物。
如“三角形”概念的外延,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在学习了三角形概念的内涵是“由不在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所围成的封闭图形”之后,还要适当对三角形概念的外延做介绍,以期深化概念。
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这个结构不是机械和僵硬的,要因人、因材、因时等客观因素而合理、灵活运用,可进行必要的调整、增删、穿插、渗合。
小学数学各课型基本教学环节及实施建议
小学数学各课型基本教学环节及实施建议小学数学各课型基本教学环节及实施建议一、新授课1、情境导入:其要义是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旧知。
要起到的效果是激起学习疑问,焕发兴趣。
贴切的情境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情境对于课堂学习来说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情境的要点是:有数学问题蕴藏其中;信息比较集中,可能干扰学习的无关信息尽量剔除;简洁明了,利于教学,一般耗时不应多于5分钟。
创设情境的方法和形式:数学问题情境可以简单地分为基于现实问题的情境,基于直观形象的情境,和基于抽象知识的情境,所以,可以对应地运用视频、回顾调查情况、挂图、操作、虚构的故事、直接面对数学问题等方式。
2、探究新知:(1)思索探究:其根本的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其要义是学习方式的多样,其最终的出发点是促使孩子思考,经历学习的过程。
在课堂情境中,并不唯一地崇尚探究式学习方式,更科学更贴近小学生年龄特点及知识能力的发展状况的,应该是思索、操作、探究、听讲等多种方式的综合,绝对不应该是单一学习方式把持课堂的始终。
实施要点:提出问题。
由前述的情境出发,由教师或学生提出明确的数学问题,或分析激发疑惑,引发思考。
自主思考。
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自己尝试运用旧知解决问题。
适时引领。
根据实际情况,教师给予点拨或提示:或组织操作,或引发相互间讨论,或精要讲解,或题组引导…(2)交流共享:其要义是课堂成员间(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互动,要达到的效果是把握和完善思考探究的数学结论、技能要点。
数学学习经历思考过程重要,掌握数学结论也重要。
可以运用的形式:个人展示大家补充:请个别学生汇报想法,其他同学补充;组际间交流完善:以一个学习小组的汇报为主,其他小组完善;教师重点补充提示:就同学们没有考虑到的方面,新知识的重点、易错点,与旧知识的混淆处,教师做精要讲解提示,并辅之于关键词板书。
“思考探究”和“交流共享”表达上的分列,并不表示这两个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分开实施。
数学课型教学流程
流涧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流程一、问题发现课“问题发现课”的任务是: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在小组讨论与小组间合作中生成小组问题。
鉴于以上目的与任务,“问题发现课”的课型流程是这样的:第一步:激情导入,呈现目标(4分钟)第二步:自主学习,问题发现(自主检测,提交问题)(20 分钟)第三步:对子组讨论,合作探究(提交问题)(5分钟)第四步:组内合作,展示交流(解决问题,整理学案)(7分钟)第五步:达标检测,学习评价(5分钟)第六步:问题生成,提交教师(4分钟)(提交新问题)注:要求学生带着学案中的全部问题读文本,并要求通过开放式的阅读文本寻求每一个问题的答案;要争取对学案上的问题通过对学、群学以及学生的课堂展讲得到真正“解决”。
(答案完整;有思路方法;有拓展延伸)二、问题解决课“问题解决课”的基本流程设置是:第一步:激趣导入,明确任务(3-5分钟)第二步:自主学习,解疑置疑(5-10分钟)第三步:小组合作,解疑问难(3-5分钟)第四步:全班合作,展示提升(6-10分钟)第五步:问题训练,巩固迁移(5-10分钟)第六步:归纳延伸,拓展提升(2-5分钟)注:这一课型应注意的首先是课堂任务要明确,任务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任务条,也可以以其它方式投放给学生。
其次是组间展示要恰当,学生展示的技能、展示水平、教师恰当的点拨、引领及拓展是实现三维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而在课堂上进行及时有效的针对性训练、综合性、拓展性的训练是实现巩固与迁移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三、问题拓展课以复习、巩固、拓展、提升为目的的“问题拓展课”。
“问题拓展课”是处于模式的最高层级的课型。
“问题拓展课”用于单元、章节复习教学,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提升、拓展,也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成功的愉悦,用于考前复习,则会实现最大限度的个人成绩的提升,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
“问题拓展课”的基本流程:第一步,营造创设,感知目标(2-5分)第二步,自主学习,建构网络(8-10分)第三步,合作交流展示提高(5-10分)第四步,问题训练,巩固迁移(8-10分)第五步,重点展讲,规范指导(3-5分)第六步,归纳提高,体验成功(1-5分)注:把相关内容有机串联起来,其知识内容的条理、内在规律分散在“杂乱”的教材中,较零碎,无系统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将大难点化成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然后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研修文档 小学数学常见课型的一般流程
小学数学常见课型的一般流程各位老师:现将小学数学常见课型的一般流程提供给大家,希望大家结合具体课例活学活用。
一、数的认识1.情境引入,激活经验2.自主探究,理解意义(1)动手操作(2)形成表象(3)建立模型3.应用深化,拓展丰富二、四则运算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尝试交流,探究算理3.体悟方法,归纳法则4.梯度练习,巩固运用三、混合运算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2.尝试探究发现,组织交流思辨3.再次尝试探究,比较提炼归纳4.分层递进训练,促进巩固提升5.趣味变式应用,激发后续探究四、估算1.回顾旧知,奠定基础2.质疑思辨,探索算法3.分层递进,灵活策略4.丰富情境,拓展深化五、量的计量1.激活旧知,引发冲突2.操作实践,引发探索3.形成表象,丰富认识4.建构体系,应用深化六、探索规律1.创设情境,感知规律2.主动探索,发现规律3.突出特征,应用规律4.启迪思维,深化规律七、图形的认识1.基于事实材料,经历适度抽象2.观察比较分析,提炼图形特征3.运用概念变式,提升学生认知4.设计梯度练习,适度拓展延伸八、图形的测量1.提供素材,引发猜想2.操作验证,感悟方法3.沟通关系,总结公式4.应用公式,解决问题九、图形与变换1.情境导入,直接感知2.自主探究,建立模型3.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十、简单数据统计1.精选素材,提出问题2.全程经历,丰富体验3.合理分析,推断决策十一、综合应用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2.实践体验,活动发现3.活动总结,交流收获4.深化发现,拓展延伸十二、解决问题的策略1.创设情境,理解题意2.活动体验,尝试归纳3.比较追问,凸显价值4.变化背景,丰富提升概念教学是以学生学习、探讨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为宗旨的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才能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作出正确概括和判断;才能正确掌握数学的性质、运算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正确合理进行各种运算,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它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治本”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情境串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基本流程
(一)基本流程
情境串理念下概念教学的基本流程。
二、情境串理念下的计算教学基本流程
(一)基本流程
情境串理念下计算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表述如下:
二、规律性质教学基本流程解读
(一)基本流程
情境串理念下探索规律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用如下图示来表述:
二、情境串理念下的解决问题教学基本流程
(一)基本流程
情境串理念下“解决问题”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表述如下:
——
二、情境串理念下的测量教学基本流程
(一)基本流程
情境串理念下“图形与测量”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表述如下:
二、情境串理念下的统计教学基本流程
(一)基本流程
情境串理念下的统计教学基本流程可以表述如下:
——
二、情境串理念下的“图形的运动”教学基本流程(一)基本流程
“图形的运动”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表述如下:
二、情境串理念下的“图形与位置”教学基本流程(一)基本流程
“图形与位置”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表述如下:
二、情境串理念下的可能性教学基本流程
(一)基本流程
可能性教学一定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在情境串理念下进行可能性教学,可参考以下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