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高职教育领域,计算机基础教学一直是备受关注和争议的焦点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面对新形势下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和不足。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际操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往往只是死记硬背,缺乏对计算机技术的真正理解和运用能力。
随着社会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社会需求,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
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使教育教学更加贴合实际,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00字】1.2 问题概述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与实践。
主要问题包括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方案与措施,并以实践成效评估和案例分析为基础,展望未来发展并提出建议与启示。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促进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1.3 研究目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旨在深入探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改革方案与措施,并通过实践成效评估、案例分析等方法验证改革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提纲:1.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2.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3.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目标与内容4. 如何实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措施5.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成效和前景提纲一: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计算机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类生活的变革,同时也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改革。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和杰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
在信息技术不断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计算机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远。
国家对于计算机基础教育也越加注重,将其列为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化融合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
高校是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能够为学生塑造优秀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和就业市场的对接,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提纲二: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大致存在以下问题:1. 教材陈旧,更新不及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过时的教材已不足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2. 基础薄弱,缺乏深度:由于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许多学生进入高校之前对计算机应用知识或者基本编程能力的掌握较为欠缺。
3. 缺少实际操作经验:计算机基础课程多数是以理论授课为主,缺少必要的实践环节,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缺乏使用场景:教育部门多数情况下注重对计算机基础技术的传授,但缺乏对于实际应用的讲解,难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应用在不同行业的使用场景。
提纲三: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目标与内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因应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浪潮。
改革的内容包括:1. 推动教材革新,提高其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加强教材定期编辑与更新,使其符合最新技术发展水平,实现“科技与教育同步发展”。
基于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计算机实践课改革研究
2 大学生信息素质 的现状 随 着 信 息 社 会 的 发展 及 生 活水 平 的 提 高 , 部 分 家长 从
教学质量 , 更好地 实现课堂 教学与 社会 需求接轨 , 成了目 信息素养不在一个水平线 上。其 次, 学生在 中小学时期 虽 前 实 践 课 教 学 改 革 的重 点 与难 点 。 与 此 同 时 , 大 学 生 理 应 然也接受 了信息素养 的培 养 , 但是 因学生 自身知识和 能力 很 多 的学 生 都 只 是 具 备 信 息素 养 中 的 低 层 次 能 掌握基本 的信息 处理 能力 , 并对获得 的信 息进行辨别和 分 上 的制 约 ,
中图分 类号: G 5 5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 4 3 1 1 ( 2 0 1 4) 0 7 - - 0 2 9 5 — 0 2
O 引 言
信 息 能力 和 自主学 习 能力 去解 决 问题 , 而信 息 道 德 贯 穿 以
正视严峻 的就业形势 , 高校 教育模 式脱离社会 需求是 上 三 个 层 次 。
关键词 : 信息素养; 计算机 实践课; 教 学改革
Ke y wo r d s :i fo n r ma t i o n l i t e r a c y ; c o mp u t e r p r a c t i c a l c l a s s ;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m r
摘要 : 为 了改善高校计 算机 实践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 更好地向社会 输送计算机人 才, 特此对 大学生信 息素养标准判定进行 了梳理 , 分析 高校 学生信 息素质 的现状 , 从培 养大学生信 息素 养的角度 , 进行计算机 实践课 改革 的分析和探讨 。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教师 、课 堂为 中心 ,以教代 学 ,重 在教 授。在讲 授理论
课 时 ,教 师一 般 都 采 用多 媒 体 教 学 手 段 ,照 “ 片” 宣 科 ,过分 依赖电子教 案 ,教学 方法 单一 。教学 过程仍 以 教师讲课 为主 ,缺少教 师和 同学 的互动交 流。此种教学
陈旧,迫使我们必须对其 进行 相应 的改革 ,并 根据 新形 势新要求构建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 。 2 教 学方 法单一 .
能说 出许 多专业 名词 ,却对 计算 机无从 下手 的学生 ,更 谈不 上让学生 利用 计算机 工具 解决 实践 问题 。但 目前大 学计算机基 础教 学普 遍存 在 教师 对 实践 教学认 识 不高 ,
教育的逐步普及 ,高校 网络教学 平 台的初 步形成 ,计算 机技术与其他课程 教学 的 E趋融 合 ,这 些都对 普通高 校 t 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提 出了挑 战。改革 教学 内容 ,完 善课
方法使课 堂教学气氛显 得 十分沉 闷 ,没 有充 分调动学生
的 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 的积极性 ,严重影 响教学效果。
重理论教学 而轻实践教 学 的问题。 即使 在极其 有限 的实 践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 的教学 要求 也不高 ,只要学生完
成教师布置的实践作业 就万 事大吉 ,缺 乏创新 精神 的激
励 ,抹杀了学生的创 造性 。因而 ,教学 效果难 以达到 理 想的境界。
4 评 价 方 式 不 合 理 .
、
大学 计算机 基 础课 程教 学存在 的 问题
、
1 教 学内容 陈旧 .
过去 ,高校是计算 机教育 的起 点 ,教学 内容 主要是 以 Wi o 操作 、办公软件 和 Itre 应 用等知识 为主。 n ws d nent 进入 2 l世纪 ,当我们重新 审视计 算机基础教学 时,情况 发生了许多变化 。随着 全 国 中小学 信 息化 教 育 的普 及 , 高校的计算 机基础 教 育将 不再 是 “ 零起 点 ” ;计算 机科 学技术的发展 ,新 的知识 和技术 不断 涌现 ;用 人单位 对 大学毕业生 的计算 机能力 要求有 增无 减 ,计算 机水平 成 为衡量大学生业 务素质 与能力 的突 出标志 ,社 会 的信 息 化对大学生的信 息素质也 提 出了更高 的要 求。在这 种情 况下 ,大学计算 机基 础课 程原有 的教学 内容就 显得 过于
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
力 不强 , 不利于计算机基 础教育 的推进 ; 二是 由于
学 生来 自不 同地 区 , 不 同 的学 习条件 及家 庭 环 有
境, 造成大一新生计算机 基础水 平参差 不齐 , 给组 织 教学带来很大 困难 , 致教学 内容难 以控 制 ; 导 三 是 学生偏重上 网娱乐 , 用能力 欠缺 ; 应 四是学 时较 少, 教学信息 量 大 , 能训 练 机会 少 ; 是 传统 的 技 五
Oc..2 0 t 09 Vo . 8 Nn 12 5
第2 8卷
第 5期
基 于信 息 素 养培 养 的大 学计 算 机基 础 教 育 改革
— —
以重 庆 文 理 学 院 为 例
代 琴, 熊 瑜
计算机学院 , 重庆 永川 4 26 ) 0 10
( 重庆文理学 院
[ 摘
要 ] 当前 大学计算机 基础教 育现 状和信 息素 养培 养 的要 求 出发 , 从 结合 重庆 文理 学院的
了通用 性计 算 机 知 识 , 有 应 用 性 知 识 . 些 知 也 这
20 0 9年 1 0月
重 庆文 理 学 院 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 Jun l f hnqn nvrt o r n c ne N trl c n eE io ) ora o gigU i sy f t adSi cs( a a Si c dt n oC e i A s e u e i
目前 , 数 高 校 的 计 算 机 基 础 课 程 分 为 两 多 类: 一是 必修课 , 学生 必须选 修并 通 过考 试 , 第 在
一
学年完 成 ; 是选 修 课 , 二 由计 算 机 系 根据 当前
社 会 的发展 和学生 的要求 开设 , 各年 级 的学生 可 以根据 自己的 专业 和兴 趣 自 由选 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另外 , 系 各 在 高年 级还 结合 专 业 特 色 开设 了针 对 性较 强 的 计 算 机应用 课 程 , 由专业 教师 讲 授. 样 就 能保 这
高校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
高校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因此高校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变得至关重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少高校已经意识到了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并且积极进行了相关的教学实践和改革。
一、背景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许多专业的入门课程。
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过去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许多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陈旧、内容陈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日益显现,这就需要高校积极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调整课程设置,改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践措施1. 优化课程设置高校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首先要从课程设置上入手。
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将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突出实际应用,强化实践性教学。
新增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大数据等热门领域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
2. 强化实践性教学高校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还需要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开发。
要通过实验课、实习课、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实践性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真实案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引入新技术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还需要适时引入新的技术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虚拟实验室等。
这些新技术手段可以让学生在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开展教师培训高校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还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与实践
21 0 1年 1 0月
辽 宁工业 大学学报( 社会科 学版)
J u n l f a nn iest f e h oo yS ca S i c dt n o r a o i gUnv ri o T c n l g (o i c n e io ) o Li y l e E i
性 。这样才能适应今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 断发展 ,才能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标准 。 ( ) 二 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环境要求大学生具 备准确评价信息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 ,把人们带到信息爆炸
理信息的方式 ,不主动去学习新的知识提升 自己, 不去研究甚至逃避接受现代化的信息工具 ,始终坚
二是能使用各种信息工具有效地查找有用的 信息资源 ; 三是能甄别信息的来源及其好坏 , 并评估信息 的有用程度 , 把所遴选 出的信息有效地组织起来使
之能具有实用性 ;
四是能很好地利用组织生成的信息解决问题 ;
五是能意识到使用信 息技术可能会带来 的各 种问题 , 保证在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过程中遵守信息
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几点不足之处, 最后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实践, 提出一些
具体有效的措施 。
关键词 :高校教 学 ;信 息素养 ;计算机 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 :G6 2 4 文献标 识码:B 文章编号 :17 —2 X(0 10 —190 6 43 7 2 1)50 1・4
出的, 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 利用大量 的信息工具 及主要信息源使 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又在 ,
17 9 9年将其解释为“ 人们在解答 问题时利用信息的 技术和技能”l 【 J 。此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 ,
地方性综合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获取 过程 , 养 成 重视科 学 和创新 思 维 的 良好 习惯 , 必 将对 学 生 的一生 起着 十分 重要 的作 用 。 在《 可编程控制 器》 课程教学上 , 尤其是p l c 指令及应 用、 编 程 方 法 和实 际应 用 等 教学 内容 上 , 最 适 宜于 采取 “ 教
我校 计算 机 基础 教学 基本情 况 《 计算机基础》 是各高校面向全体非计算机专业开设 的 门公共基础课 , 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课程 , 具有 很强 的实践性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获得良好 的信息素
一
、
一
养, 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 , 为学习《 程序设计 基础》和其他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湖北文理学院( 原襄樊学院 ) 是设在鄂西北的湖北省 第二大城市中的一所综合型本科院校 , 有着文、 理、 工等8 大 学科门类 , 4 6 个本科专业 、 1 2 个专科专业 ,每年招收本专科 学生近4 0 0 0 人, 来 自全国2 O 多个省市 自治区。 我校计算机基 础课一直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 员会的要求进行设置 , 经历了从《 计算机应用基础》 、 《 计算 机文化基础》 、 《 计算机基础》 的变迁 。课程学时也经历 了多 次 变化 。 地方性 综合 型本科 院校 的生 源是 多种 多样 的。 大一 学 生 已有 的计算 机水 平 和专 业差 异为 计算 机基 础 的教学 组 织带来 了挑战。同时 ,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操作性很强 , 传统 的理论 与 实验 分开 的教 学方 式存 在很 多 弊端 ,已不 能 适应 《 计算机基础》 课程的教学需要。
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在将介绍该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目的。
在将对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教学改革的方向,制定实施策略,并评估改革效果。
结论部分将总结教学改革的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对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地方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现状分析、改革方向、实施策略、效果评估、启示、总结、展望、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地方高校作为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急需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研究背景部分将重点探讨当前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当前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部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已经过时,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具有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教师。
这些问题制约了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和进步,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
1.2 研究意义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教育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已成为高校学生必修课程。
通过对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可以探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
2. 推动学科发展: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可以促进学科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创新,推动学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基于能力培养导向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能力培养导向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摘要】本文围绕基于能力培养导向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展开讨论。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详细阐述了能力培养导向下的教学改革理念、基于能力培养导向的教学目标设定、课程教学内容结构调整、教学方法创新和评价体系建设等内容。
结论部分则对改革实践效果进行评估,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深入分析,有望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力培养导向,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目标设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建设,改革实践效果评估,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普遍,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着过分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的问题。
学生在学完课程后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往往难以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突出。
基于能力培养导向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显得尤为迫切。
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这种基于能力培养导向下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的研究与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1.2 研究意义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能力培养导向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能力培养导向的教学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综合能力。
基于能力培养导向的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未来展望。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分别分析课程现状,设计教学改革方案,评估实施效果,探讨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思考课程内容更新。
结论部分将强调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地方高校提供更有效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能力水平,同时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整体而言,本文旨在为地方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课程现状、方案设计、实施效果评估、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更新、重要性、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背景十分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成为各个领域学生的必备课程。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等,无法满足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
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普遍问题,比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不均衡等。
有必要对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1.2 研究意义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成为大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
而地方高校的教学水平和资源配置相对较为薄弱,需要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在未来社会和职业中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基于信息素养提升的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信息素养提升的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发表时间:2020-12-30T12:17:05.40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6期作者:徐金梅薛丽香[导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大学生的能力素养具有更高的要求,徐金梅薛丽香郑州科技学院河南郑州 450064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大学生的能力素养具有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能力,也成为了评断学生整体文化水平的指标之一。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构成,对于高校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成为了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对此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需要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转变,推动课程教学的改革,让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复合型人才。
本文主要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背景,探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有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素养;高校教育;计算机课程引言:信息素养指的是获取并处理以及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要求学生针对信息资源进行发现和分析,利用信息资源帮助自身学习和工作。
而信息素养并不仅仅包括对于信息资源的利用,也包含了对网络信息的判断,以及在应用网络、信息时遵守道德、法律的良好品质,所以信息素养一方面指的是能力,另一方面又包括了良好品德,这都是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多利用计算机基础课程完成,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课程体系存在一定不足,内容和方法也较为滞后,所以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是当下培养人才、推动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
一、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其一,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脱节。
以往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多围绕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来建立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但计算机课程本身便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征,教学目标也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所以更加侧重于学生知识的应用,教学过程也更偏向于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必须要迎合社会对于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而非单纯的知识水平,所以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需要注重于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开展,侧重于知识教育并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其二,教学模式与内容需要完善。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设想及其实践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设想及其实践
###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设想及其实践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设想
1. 重视实践性教学: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相结合,将课堂改为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性学习的课堂,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加强参与意识、激发实践兴趣;
2. 注重培养学生编程能力:实践教学过程应精心设计,采用具备深度学习、娱乐性、实用性等多维元素,加以注重实践性编程,培养学生编程思维,积极思考、自主动手,注重培养学生编程能力;
3. 推广网络信息资源: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用手机等终端或软件客户端上学习开发,实现课堂上的创新
性教学活动;
4. 注重学生的学习导向: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掘自身潜能,积极钻研,勇于创新,推广学生主动学习,引导他们实效性和关键性思考,培养他们正确的学
习方法;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1. 重视实践性教学:在推行此改革之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首先对
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确定实践教学目标,并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实践。
同时,建立一种紧凑、易于理解、易于操作的实践教学系统,使学生了解具体实践技能;
2. 注重培养学生编程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编程能力,教师应采用问题引导、
问题解决方案对比分析、讨论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逐步掌握编程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编程技能;
3. 推广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移动学习设备与互联网资源,在课堂上或者课后利用计算机软件、网络信息资源实现手机、计算机等设备的应用;
4. 注重学生的学习导向:明确学习目标,由教师组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充分把握学习内容,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摘要】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能力是当代人必不可少的素质,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素质。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
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有自身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律,准确认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性质,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重点,学以致用才能充分展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价值。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价值引言计算机基础,其主旨在于强调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文化理念,营造一种计算机文化氛围。
21世纪以来,整个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条件又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①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等已向我们阔步走来。
②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有增无减,计算机技能成为衡量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社会的信息化对学生的信息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③如今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学校只是在形式上培养学生,使得许多学生根本不具备实践能力。
因此针对目前的发展形式。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尤其是实践教学有待更大的突破。
1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和审视现阶段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发现在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学生在计算机操作水平上的差异性。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是高考必考课程,加上城乡差别、地区差异,造成新生在计算机操作水平上的参差不齐。
(2)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没有充分体现。
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环境的昏暗加之长时间的视觉疲劳.讲课过程的机械化、程序化。
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大大降低。
(3)实验教学与就业需求有差异。
实验教学是根据课堂教学安排.要求学生完成课堂内容后并写出实验报告。
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2019年精选文档
高校高校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随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成了历史的必定。
但是城乡差别、城市差别及生源的差别,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也就必定有所差别。
依据教化部高等院校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1+X”课程设置模式,我校实行了“计算机文化基础”逐步过渡到“高校计算机基础”的模式。
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已经成为我校新生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也是我院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校生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其教学效果会干脆影响学生接着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爱好。
如何通过该课程使更多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产生爱好,成为该课程改革中探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课程定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首先要明确课程定位。
该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课程应当具有肯定的稳定性,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应用计算机先进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也为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应当具有基础性、先进性和应用性。
基础性。
“高校计算机基础”要和高校英语、高校数学一样要具有基础性,即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技术。
先进性。
“高校计算机基础”和其他基础课程有很大不同,这就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确定了计算机学问更新很快。
因此计算机基础课老师应当随时把计算机的新技术、新探讨成果等先进内容引入课堂,充分体现其先进性。
由于教材出版有一段周期,教材内容的更新很难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
因此,计算机新技术、新学问往往不能完全呈现在教材中,须要老师随时关注计算机发展动态、前沿技术和新成果等,把这些内容引入课堂,这就给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应用性。
计算机课程的特别性表现在它有很强的应用性。
改革后的“高校计算机基础”很简单从“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大量操作内容转化为全理论教学,从而转向重理论轻实践的方向。
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计算机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旨在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现阶段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一、基础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让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原来的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此外,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但是基础教学的缺陷也导致了一部分技术人才的素质和实践能力较差。
因此,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是总的来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计算机基础教学是计算机专业的根基,想要能够进行更高深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是必须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的。
其次,针对现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能够督促学生更快适应IT时代的需求,并且培养他们针对社会发展具有长远的思辨性和解决基础问题的能力,使其为IT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现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问题1、缺乏案例教学在现阶段计算机基础教育中,教师大多讲解基础概念和理论,从而忽略了实际应用。
这样教育让学生无法将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应用能力,无法感受到计算机技术的魅力和实用性。
2、重视理论,忽略实践在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过多重视理论知识的传递,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可以理解计算机概念,但是不能真正领悟计算机技术的实际使用场景。
因此,要想通过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考虑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课程设置的普及度不高现在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主要是通过统一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
但是,不同地区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情况的差异非常明显,地区差异化的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可以充分满足教育需要,能够大大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改革方案案例教学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计算机技术和实际应用,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对于现实生活带来的影响。
地方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探索与实践1加强计算机教育基础建设,为计算机基础教育建立坚实基础(1) 建立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机构。
2000年初,为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学校成立计算中心,明确计算中心的任务是承担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承担全校各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的上机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上机,为学生课外上机学习提供条件和环境,开展计算机教育与教学研究。
建设目标是把计算中心建设成为计算机教学基地、实验基地和科研基地。
计算中心下设办公室、二个教研室、三个实验室、三个研究室。
(2) 我校分布在三个校区,分别在三个校区建立了满足教学要求的计算机教学实验室。
(3) 计算中心制定了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条件和环境建设、教材建设等建设规划。
2落实计算机教学建设与改革规划,计算机教学稳步发展(1)学校于2000年4月召开“首届昆明理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会”,并行文《昆明理工大学关于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意见》,确定我校计算机教育的建设和改革方案,确定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为:开展“三个层次”教育,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教育,并确定以第一层次(计算机文化基础)为教学重点,逐步加大第二、三层次教学的力度。
把第一层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和第二层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设置为校级主要公共基础课程、必修课,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课。
(2) 2001年制定了《昆明理工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教学改革方案》,方案明确规定:逐步将教学的重点从现行第一层次推向第二、三层次;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内容;采用“精讲多练、重引导、强实践、课内课外结合、严格考核”的教学模式等。
2001级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采用三种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各种模式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一致,但教学学时分别为84学时、48学时、24学时,由各学院选择前二中的任一种模式,学生可自由选择24学时的模式。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基础教学不断出现新的问题。
本文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和近几年我院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从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论述了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现代信息社会,计算机技术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应用计算机获取、表示、存储、处理、控制和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已成为衡量个人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增强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要求。
搞好计算机基础教学,首先要把握其涉及面大、层次不一、发展迅速和实践性强等特点。
涉及面大是指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都要开设计算机基础课;层次不一是指学生因来自城市、农村等不同地区,进入大学前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较大;发展迅速是指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硬件系统不断更新换代、软件系统不断升级完善,因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内容需要随之不断更新;实践性强是指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重点、着眼信息素养培养”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如何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水平谈几点看法。
1处理好“基础性”和“应用性”之间的关系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础性”是指学生能较为全面地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原理,具备初步操作计算机的技术和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乃至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应用性”是指人们借助计算机技术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及日常事务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基础”,突出“应用”,强化“技能”。
结合学生的特点,我们在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习题练习等方面不断改进,例如介绍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力求贴近实际应用;解决常见问题,完善教学方法,方便教与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本文提出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以学生信息素质培养作为目标,并结合地方高校特点,从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信息素质培养的环境建设及应用、信息素质培养的实施过程等方面作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信息素质;网络教学
1引言
信息素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素质。
概括地讲,信息素质就是有效地按照社会、文化和哲学意识发现和发掘信息资源、处理和利用信息资源、评价和传播信息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构成了终生学习的基础,是各门学科和所有层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之一。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任务应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定位于信息素质的培养,即在教育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探索目标与信息资源的联系,准确理解并正确获得信息资源,判断信息资源的有效性,有效地整理、利用并转化信息资源,从而在了解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基础上总结、评价,表达和发布信息资源,达到信息资源创新的目的。
所以,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既是强有力的文化基础教育和技术基础教育,又是人才的素质教育。
由于受到设备、人才及教学理念的限制,以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完整、教学内容过时、教学方法落后等弊端,基本上只是将计算机基础教学看作简单的计算机知识的传授,没有意识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在信息时代对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性。
从2001年初开始,我校加大了计算机教学设备的投资和人才的引进力度,并开始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持续的改革。
根据我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从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信息素质的角度,制订了我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加强了实验室建设和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2 基于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2.1重新设计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
我校是一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的“培养具有引领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专多能’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主要来源于珠江三角洲,就业的方向是在基层单位从事较具体的工作。
珠三角地区的信息化程度较高,因而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计算机技能要求较高。
所以,在课程体系和各课程教学大纲制订过程中,我们强调地方院校特色,坚持应用导向,并考虑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不同需求,注重学生整体信息素质的培养。
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从原来的偏重分散的知识点、方法、技巧变为注重软件的综合、整体运用,注重能够提高实际工作效率的综合性技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技能背后隐含的概念和原理,以有助于进一步的学习。
我们设计的“三个层次的必修+选修”课程体系在2001年2月初步建立,后来经过不断地修订完善,形成了如表1所示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
在构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后,我们重点建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Internet及多媒体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这三门计算机基础课程。
目前,这三门课程都是学校的精品课程或重点课程。
2.2全面改进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互动式教学。
在教学环境上,从简单的多媒体教学过渡到基于多媒体及网络环境的互动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系统分析,针对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差异,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如信息化意识、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评价和传播能力上。
结合网络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引导性的、采用案例或情景教学及任务驱动教学等方式,注重实验教学环节,构建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探索和加强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模式。
(1) 案例与情景教学
首先通过展示精心设计的反映多个知识点的教学案例,介绍学习目的并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介绍或引入学习情景,介绍所使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及课后完成整个学习过程,达到案例的要求。
课堂讲授不求大而全,而求少而精。
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满堂灌”的情形。
课程的全部细致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通过教材、实验指导书及教学网站查漏补缺。
(2) 任务驱动法
对学生提出反映多个知识点的教学任务或从实际课题中归纳出的任务,提出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思路和知识要求,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后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总结文件展示或发表作品。
把学习过程完全融入完成任务的过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并转化知识、收集与利用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学习与协助学习的能力。
根据学生差异,设置不同的任务(大作业)级别,以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并激发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性。
任务(大作业)完成后,将学生作品在网上展示,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学习积极性。
同时,由于作品全部上网展示,有效地杜绝了抄作业现象,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认真努力去完成作业。
(3) 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并对学生在网络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由于学时数的限制,学校不可能给计算机基础课程很多学时,所以必须在有限的学时内,尽量让学生真正学会和掌握尽量多的信息技能,学会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使得他们能够在今后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并运用信息技术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
(4) 改革课程的考试方法和学期成绩计算方法
改革课程的考试方法,理论与实际技能并重,使得课程的评价方法真正能够体
现出学生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
平时成绩及学生作品的比重占学期成绩的40%~50%,使得学生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一直不断努力,避免以往学生只要在期末临时突击即可通过课程考试的弊病。
3建设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教学环境
3.1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在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上,我们做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
主要包括:
(1) 建立网络化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
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建立网络化的管理信息平台。
该管理平台包括用户管理、机房管理、机时预定、收费管理以及相关汇总、查询等各项管理功能。
(2) 实现开放式运行
在网络化的管理信息平台支撑下,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对全校学生全天开放,学生只要刷卡即可上机,这样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使用效率,方便学生上机学习,使得学校的投资效率极大化。
(3) 提供多样化服务
采用先进的硬盘保护卡的多引导分区技术,将硬盘划分成多个分区,安装不同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操作系统、不同软件环境的需求,提高硬盘的利用率,实现一机多用。
并对某些特定分区开放,方便学生自主探索相关的软硬件技术。
(4) 利用淘汰设备建设教学资源
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已经淘汰报废的微型计算机及其配件和部分外部设备收集、整理并配以文字说明,以实物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不仅是计算机发展史的生动体现,也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生动教材。
3.2网络教学环境和资源建设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从2000年开始建设,初期就为全校每个学生提供虚拟Web和FTP目录,并开始建设网上资源。
目前除了自建的网站外,
还在学校统一建设的BB教学平台上进行内容和资源建设,实现了“用网络教计算机、用网络学计算机、用网络考计算机”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