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负效应探微
自我教育的负态效应定义论述
自我教育的负态效应定义论述思想政治教育负态效应概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负态效应是指大学生自我教育活动并未实现教育者预设的教育目标,反而使教育结果表现负效果。
大学生通过自我内部的因素,未自觉接受先进准确的教育影响、抵制和克服消极影响,使自我发展目标的实现受阻,并产生很多消极的负面影响,而这些消极影响是由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负效行为所导致的。
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误区1、“教”的误区思想政治教育者普遍认为,要克服思想政治教育负态效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应该从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育体制等方面入手,殊不知这些仅仅从形式上改善思想政治教育,而未深入到产生思想政治教育负态效应的本质。
“进课堂、进教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途径和手段,是外部灌输。
不过,“进头脑”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这是一种理论的内化。
同时,还要求大学生将内化的理论转化为自身的行为表现和习惯,即外化,内化与外化的共同作用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
存有这个误区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育与学生缺乏即时有效的沟通,教师并不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进而无法唤起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六个方面: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
部分教师仅仅强调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教育,而忽视法纪、心理和职业规划教育。
其实后者才是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
当前大学生都是80后、90后,而且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其心理承受水平差,思想不太成熟,因为教育者忽视了大学生的利益需求,不能给以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力,产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负态效应。
2“、学”的误区随着经济世界化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持续推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表现出很多新的特点:他们个性增强、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增强、开放性和包容性也相对增强等。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他们思想中存有的问题,例如:极端的个人主义、趋于功利的价值取向、务实的人生态度以及政治理想、传统美德相对缺失等。
小学语文教学“负效应”的思考与对策
是“ 字旁 ,眼睛” 日” “ 的睛是 “是不厌其烦地唠叨几句 , 很多遍, 但不少学生还是分不清。而另一位教师教这两个 甚至几十句 , 同学们坐好” “ “ 、 同学们注意听讲” 。其实 , 字 时 , 巧妙地 问学 生 , 们 说 晴天 与 太 阳 有关 呀 ?还 是 与 你 这种做法的本身就干扰 了学生的学习情绪 , 影响了学生的 眼 睛有关 呀?“ 阳” 学生 抢 着 回答 , 师 风趣 地 说 :凡 太 , 教 “
乏 , 白无力 , 苍 词不达 意 。
时课 堂一 片 沉寂 , 有学 生 的 面 目表情 一 片茫 然 , 知所 所 不
有些 课堂 显得平庸 , 主要 原 因是 教师 教不 得 法 。特 其 别 在创设 教学情 境上把握 的不 够充 分 , 能 巧妙 地 以情境 不
( ) 学情绪乏味 二 教
教师 的语 言艺术 如 何 , 能否 说 的 有序 有 理 , 到点 子 效果 。但 是这样 虚假作 弊 的行 为 , 学生 幼小 心灵 造 成 的 说 给 上 十分重 要 , 直接影 响着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和课 堂 的学 习氛 危 害 , 影 响到他们 的一生 。 会
围。如某教师在教《 小白羊和小黑羊》 一课 , 本来这篇课文
思维发 展 。
收稿 日期 :0 9—1 20 2—2 9
是 明 白这 个道 理 的 同学 , 区 别 ‘ ’ ‘ ’ 不 难 了 ” 再 晴 、睛 就 。
( 主 体意识 淡漠 四)
的内容很丰富 , 如果教师认真设计和组织教学语言, 这堂 目前 ,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 的共性 问题仍 是教师讲授 课一 定会 上 的 很 生 动 。可 是 由于 教 师 在 讲 课 时 , 言 拖 多 , 语 学生参与少, 脱离实 际、 脱离生活 的空洞 说教时有发 拉, 重复 哕嗦 , 不达 意 , 词 干扰 了学 生 的思 维 , 挫伤 了学 生 生 。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教 学模式 与方 法 , 没有 在 教学 实 还
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改进策略研究-文档资料
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改进策略研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功能”一词被人们普遍认为是正向的、积极的,应用到教育上,则自然而然关注教育的正向功能。
直到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提出了功能具有正向和负向,隐性和显性两大维度,这种一元论思维才得以化解,教育的负向功能才逐渐被研究者重视。
认识到“教育具有培养创造精神和压抑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那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减少学生心理压抑感、过度紧张感等消极情绪成为研究的重点。
本文尝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降低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提出合理化改进策略。
一、学校教育负向功能的理论框架分析日本教育社会学家柴野昌山在默顿的正向和负向功能、隐性和显性功能两大维度基础之上,构建了学校教育功能的理论与分析框架。
“柴野昌山将学校的教育功能看作一种具有自身逻辑结构的系统,力图在这种逻辑结构中同时找到正向功能、负向功能的位置。
”事实上,柴野昌山分析的理论框架已从逻辑上说明了学校教育具有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照贝塔朗菲的系统论思想,就是整体与组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教育的正向与负向功能构成了整个教育功能系统。
美国教育家伊利齐提出了“学校消亡论”,认为学校是社会神化的收藏者,产生矛盾的承担者,以及实施这种神化的场所。
“所以伊利奇主张取消现行学校制度,代之以各种‘学习网络’,诸如教育(学习)用品服务网络、技术交换网络、伙伴选配网络及教育工作者信息网络等。
”显然,“非学校化”的教育方式固然有有益的一面,但废除学校的极端方式是不可取的。
如何能用积极心理学寻求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的二元统一,以降低教育负向功能是本文所要讨论的。
我国关于学校教育功能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教育的正向功能和显性功能上,而忽略了教育的负向功能和隐形功能。
首先明确提出应对教育的负向功能进行研究的是张人杰先生。
在张老先生之后吴康宁、王等等、李秀芬、董昭江等为数不多的人也在进行研究。
因此,由于教育现象、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复杂性,如果无法正确认识教育功能,很容易在满足于教育表面上的成就感的同时忽略了潜藏的危机。
浅谈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的负效教学熊永兰
小学数学负效教学之探究泸州市自强学校熊永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没有科学地把握学生心理、生理、思维变化以及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因势利导,努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负效教学:一、学生练习过少很多教师都在叫,课堂上我努力去讲,作业我认真去批改,差生认真去辅导,为什么教学效果不明显呢?本人认为你们的练习题太少,数学教学与其它科的教学不一样,一节新课教学如果你把教学方法交给学生但没有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从练习中掌握你交给的解题方法那也是徒劳。
如果你上完一个小节你不去把这个小节的内容加以整理,并把这个小节的内容以练习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了解学生对本小节内容的掌握情况,那你也是徒劳。
教学效果当然不佳。
二、教师没有很好地交给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比如在讲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有的教师只让学生读题,找出问题和条件然后随便讲讲,就让学生练习就这样让学囫囵吞枣的吸收新知识,一节课的时间就这样荒废了。
这就是一学期过后教学质量仍然不能提高的重大因素。
那究竟该怎样教学小学数学应用题呢?我的教学方法是首先在黑板上呈现应用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在让学生与教师一起用不同颜色粉笔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一一勾画出来。
这时我就特别注重条件的剖析,例如在讲小敏是小芳的1/3这个条件时我告诉学生这个条件中小敏占1份,小芳占3份,让学生用份数去解决问题,如果还有学生都不能理解就改用找等量关系如:小敏=小芳的1/3,如果告诉小芳是多少求小敏=小芳的1/3小敏=20×1/320=小芳×1/3小敏是多少,就用乘法,反之用除法,还可以用方程解答,这里还要交给学生对号入座的方法如上图。
另外一道应用题有多种解法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高年级应用题分几步解答,很复杂,我们可以帮助学生用分苹果之类的简单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来解决,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的探究
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的探究负效应(Negative Effect)指的是某个因素或行为对个体或群体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在语文学习中,负效应可能是指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负面情绪逐渐增多,对学习失去兴趣等。
本文将探究初中语文学习中可能存在的负效应,并提供相关解决方法。
对于学习方法不当所产生的负效应,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尤其突出。
有些学生可能因为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他们可能过分依赖记忆或死记硬背,而没有进行思考、理解和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是没有深度和广度的,无法真正掌握知识。
这会导致学生在考试中得分低,进而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和消极态度。
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要加强灵活的思维方式,注重理解和应用的训练,而不是单纯依赖背诵。
要培养阅读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还要注意整理和总结自己的学习内容,形成思维导图或笔记,帮助加深记忆和理解。
对于学习压力过大所产生的负效应,初中语文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很多学生因此感到压力重重。
他们可能面临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面压力,例如学业压力、升学压力等。
过大的压力会导致学生的情绪紧张和焦虑,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情绪调节机制。
学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学习任务,避免过度压力。
要注意及时寻求帮助,与老师、家长和同学进行沟通,分享压力和困扰,寻求解决办法。
还要学会放松自己,培养爱好和兴趣,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对于教育不合理或方式不当所产生的负效应,也是初中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问题。
有些学校或老师可能过分强调分数和应试成绩,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只注重应试技巧,而忽略了对语文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运用。
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会降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生和教育机构共同努力,改变目前应试教育的倾向,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的探究
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的探究负效应是指在做某项任务时,过多的反复练习,反而增加了错误的数量和准确率,出现负效应。
尤其是在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初中语文练习中负效应的成因和对策。
一、成因1.缺乏动力和兴趣学习语文需要兴趣和动力,如果学生没有归属感或兴趣,做语文练习就变得乏味和无聊。
这样一来,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可能只是想赶快完成任务,而没有充分理解题目的含义和背后的知识。
这种状况下,反复练习同一类型的题目,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丝毫没有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无意识地犯错另一个导致负效应的原因是学生在做语文练习时,可能无意识地犯错。
当一项任务变得乏味和无聊时,学生在某些练习题目时可能会变得不细心、不认真,以致忽略了某些重要的信息。
此外,当学生注意力被分散时,也容易造成类似的状况。
3.不适宜的学习方法在语文练习中,许多学生采用的学习方法并不适当。
例如,对某一种类型的题目,同学们只是在机械地套用公式而不思考这个公式的含义,最终收效甚微。
还有些学生会一味地背诵标准答案,这虽然可以提高做题的准确率,但却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对策1.增加学习乐趣为了避免学生出现负效应,教师可以从多种方式来为他们增加学习语文乐趣。
例如,掌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由拓展信息,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等等。
在做练习题时,给学生制定小型竞赛、分类比赛等活动,这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做题的乐趣。
2.提高细节处理的技能学生在做语文练习时应该加强细节处理的技能,注意力集中,细心分析每个问题的要素,消除回避一块或几块问题的倾向。
而且,学生应该分仔细区分每个词语和短句的含义,在做题时更好地理解题目,从而避免无意识地犯错。
此外,认真审题,正确理解题意也是学生提高细节处理的技能的关键。
为了避免负效应的出现,教师要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
例如,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一道题目,找出不同的策略,提高综合性思考的水平。
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的探究
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的探究负效应,即逆向效应,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追求一种效应时,却产生了相反的结果。
在语文学习中,负效应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反倒陷入了负效应的困扰中。
一、多种多样的负效应1. 厌学情绪负效应:由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兴趣不高,产生了厌学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2. 被动学习负效应: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过于依赖教师指导和讲解,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不能主动掌握学习内容。
3. 分数导向负效应:受到学习成绩的影响,一些学生只关注分数,而忽视了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4. 学习环境负效应:学习环境不佳,例如噪音干扰、学习空间杂乱等,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5. 时间管理负效应:学生无法合理安排时间,导致学习过程不充分,效果不佳。
6. 学习方法负效应:学生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盲目背诵和死记硬背,无法理解和运用知识。
二、探究负效应产生原因1. 学习动机不足: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充分的认识和动力,缺乏学习的目标和积极性。
2. 学习方法不当:学生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掌握好学习的技巧和方法,致使学习效果不佳。
4. 学习态度消极: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持消极态度,认为学习语文很难或者无用,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三、解决负效应的方法3.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和家长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安静、整洁、秩序良好的学习空间。
4.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要积极向上,对于学习持有正确的态度,要主动思考和参与学习过程,积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
5.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生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做到高效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负效应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要从多个方面来解决。
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远离负效应的困扰。
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的探究
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的探究负效应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不正常的行为或结果不仅无法达到目标,反而会产生反作用。
在学习语文时,负效应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有关负效应的探究。
一、过度纠错过度纠错是一种常见的负效应。
当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过度修改时,可能会让学生产生两种不良反应。
一方面,过度纠错会让学生失去撰写作文的兴趣,因为他们会觉得写作文是无益的。
另一方面,学生会变得过于依赖老师而丧失自信心。
因此,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纠错的尺度。
老师可以给出指导性意见,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改进。
这样,学生可以保持自信心,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提高知识水平。
二、刻意模仿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刻意模仿可能会让学生陷入负效应。
发现自己的学习效果不如同学,有些学生会选择从别人那里“抄袭信息”来升华自己的作品。
但是,如果学生一直依赖别人的思路和语言来写作,他们就无法发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
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应当抛弃刻意模仿的行为,而应该从别人的作品中吸取精华,找到自己薄弱的环节,然后加以改进。
三、不积极思考不积极思考也是一种负效应。
在语文学习中,不少学生习惯性地背诵而不是理解。
虽然背诵对于提高语文成绩有所帮助,但是如果没有思考和理解,干记硬背的方法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而且也不能真正掌握知识,加重学习负担。
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应该始终保持积极的思考态度,用自己的方法深入理解知识,而非机械记忆。
四、错误评价错误评价也是造成负效应的原因之一。
当老师过分注重学生的得分,而忽视了作品的构思、文采等方面时,不仅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进而产生不良的后果。
因此,老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不应仅仅以分数为重点,也应加强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总之,学习语文需要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学生和老师都应该抓住机会,追求真正的学习乐趣,同时要注意避免各种负效应的产生。
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的探究
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的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是指学生在进行语文练习时,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初中阶段尤为普遍,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一定的困扰和挑战。
研究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的背景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现象的成因和影响,为学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在当今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对考试成绩的追求也日益强烈。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会通过大量的语文练习来提升自己的成绩,以达到应试的目的。
随着练习量的增加,一些学生发现自己的成绩并没有明显提高,反而出现了疲劳、厌学等现象。
这种现象表明了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的存在,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通过深入研究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的背景,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地对待语文练习,避免陷入负效应的困境。
也可以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的研究背景是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深入研究并找到解决办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究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的产生机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从而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
通过研究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避免陷入练习负效应之中。
深入研究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的案例分析,可以为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探讨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的深层原因和提出避免策略,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未来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的实现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1.3 意义与价值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其涉及到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学业成绩等方面。
对于初中生而言,语文练习既是提高写作能力和语文理解能力的有力工具,同时也可能成为他们学习的一种负担。
教育对社会负向功能的原因
教育对社会负向功能的原因教育啊,在咱们的印象里那可一直是个好东西,就像明亮的灯塔照亮人们前行的路。
不过呢,这事儿也有另一面,就像再好的药也可能有点副作用一样,教育有时候也会有负向功能。
咱先说说这教育内容的事儿。
有时候啊,教育内容可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像穿着老古董的衣服去参加现代的时尚派对。
比如说一些学校里教的知识,可能在社会上已经不那么实用了。
学了一堆理论,到了实际生活里,就像拿着一把打不开门的钥匙,干着急。
像以前可能很注重那种死记硬背的知识,可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那些老套的知识塞在学生脑袋里,就像把旧家具堆在新盖的房子里,占地方还没啥用。
这时候教育就没起到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反而有点拖后腿了。
再讲讲教育制度。
有些教育制度就像个大笼子,把学生和老师都框得死死的。
比如说那统一的考试模式,一考定终身这种事儿可不少见。
这就好比大家都在一条很窄的路上挤,有些人可能本来有其他的才华,就像一只鸟有飞翔的天赋,可在这个制度下,只能在地上和别人挤着走。
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让很多人失去了发展自己独特才能的机会。
这对社会多不好啊,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就像一个大花园需要各种不同的花一样。
要是都按一个模子培养人,那社会就像一个只有一种颜色的画,多单调啊。
还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个大问题。
这就像老天爷不公平地撒雨水,有些地方涝得不行,有些地方旱得冒烟。
大城市的学校可能有各种先进的设备,优秀的老师就像不要钱似的往那涌。
可小地方呢,别说好设备了,连个合格的老师都不好找。
这造成的结果就是教育出来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
那些接受了良好教育资源的人,就像开着豪车在平坦大道上跑,而那些资源匮乏地区的学生,就像骑着破自行车在崎岖小路上艰难前行。
这样的差距在社会里,就像一道深深的鸿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啊。
社会本来应该是大家一起手拉手往前走的,可现在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就像一群人里有的腿长有的腿短,怎么能走得整齐呢?那这教育的负向功能到底该怪谁呢?是教育本身不好吗?也不是。
规避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负效应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科技发展十分迅速,进而使教育应对时代发展发生了较大改变。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在相关技术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负性效应。
为了进一步提高有关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需要充分认识到常见的负效应所在,然后结合实际教学活动及教学工作情况,有效进行针对性规避与提高。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十分突出,所起到的作用也较为明显,但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应用此类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之处,会经常面临较多的困境,直接影响最终操作效果。
就目前综合情况来说,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的负效应相对较为明显,直接影响着整体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负效应分析(一)信息较多且较快多媒体技术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学课堂教学效果,所产生的价值和意义十分突出,但此类技术应用之后,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负性影响,主要体现在此类技术所承载的信息相对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的信息量较大,具体信息接收与处理就会面临较大问题。
所承载信息量较大,是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现象。
凡事有利有弊,此类技术应用之后,整体教学效果更加可观,学生能够接收到不同的信息和不同的知识。
但由于实际教学活动中呈现的信息较多,很容易让学生对其缺乏重点认识,印象也不深刻,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例如在《牧童和狼》这一课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学生展示有关牧童放牧以及大灰狼的图片和画面,但由于丰富多彩的图片与画面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往往会使他们缺乏对某些画面的重点认识和特殊记忆,进而影响其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如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舍本逐末的问题,对课件等过度关注,尤其是课件上的动画、视频和多彩的背景颜色,对学生是一种视觉刺激,但也很容易分散其注意力,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与重点知识记忆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问题,影响最终教学效果。
浅谈教育负向功能
浅谈教育负向功能,使课堂高效摘要:现行教育正在被低效或无效的现象所困扰,使教育的负向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教育不可避免的方面,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负向功能对我们的危害。
本文在分析教育的负向功能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倡导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和“教育即沟通”的理念,提出使课堂高效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教育负向功能人格本位教育沟通课堂高效作为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一项特质——教育的负向功能应当成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者关注的变项。
教育的负向功能在教育中的实际存在,是任何教育研究者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我们必须确切地认识教育的负向功能,才有可能正确地把握教育的功能本质,而只有在正确地把握了教育的功能本质之后,我们才能对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教育的负向功能及其特点1.教育负向功能的概念科学社会学的先驱者罗伯特·金·默顿认为:任何社会活动或文化事项对整个社会或文化体系的功能都呈三种功能形式,即正向功能、负向功能与非功能。
非功能或零功能即与此社会文化体系无关的后果。
我们只明确什么是教育的负向功能。
日本教育社会学家柴野昌山在罗伯特·金·默顿所提出的正向——负向功能、显性——隐性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教育功能的理论分析框架。
在这一分析框架中,柴野昌山所说的“负向功能”是指没有实现人们主观愿望的非理想功能。
在我国,真正开展对教育负向功能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1992年,张人杰教授指出“在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的研究成果中.另一个常见的理论缺陷是鲜见负功能的论述”,呼吁人们应重视教育负向功能的研究。
此后,教育的负向功能便以“负向功能”、“负效应”、“负效功能”等形式开始进人研究者们的视野。
尽管我国学者对教育负向功能的称谓不同,但对教育负向功能涵义的理解基本上一致。
他们指出,所谓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构成某一社会系统的要素对系统的维持和发展所产生的‘损害’性的作用和影响”;是“对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的功能;是“教育实施所产生的期望效应之外的不良功能”等等。
教育的负向功能
引言: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未必都是这样。教育对社会发展的
负向功能,是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出现的失调乃至冲突的状态,它是教育 外部的异常条件使教育正向功能的实现受到严重阻碍,结果派生出来多种 偏离行为,产生许多期望之外的不良功能,结果对社会维持和发展起到一 种“损害”性的作用和影响。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协调,是教育产生负向社 会功能的根源。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物质生产提供相应的基础条件,如果 超过物质生产所能提供的“底线”,就会出现教育的负向功能。
3、劳动者的素质应与生产中的技术水平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受教育水 平,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但如果生产力水平较低,则不需 要那么高的劳动者素质,而教育提供的高素质人才只能就低就业,这不仅是 人才的浪费,而且因为大批的高学历人才没有流向有限的高职位,而被迫在 一线消极的工作,则会有碍生产力的提高。 4、如果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过小、速度过慢,所培养的人才和劳动后备力 量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人力需求,必然会延误国民经济的发展。
总结
教育在社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是促 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发展经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越快、规模越大 就越好。因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到经济发展 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而且还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结构。 因此,只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与国民经济发展 的规模和速度相适应,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 展。
因此,我们小组就教育对经济的负向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关调查研究
美国学者亨利・列文的一项研究表明过度教育会对劳动生产 率产生负面影响。他把过度教育定义为工人受教育水平超过其工 作对教育水平需求之差,并运用美国22家电话公司1981年至1983年 间的有关资料,对过度教育进行了定量分析。这22家电话公司工人 平均过度教育2.2年。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过度教育每增加一 年,工人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下降3.3%;而工作满意程度每下降1%,劳 动生产率下降2.53%。这一研究表明,过度教育水平越高,工人对工 作的满意程度越低,劳动生产率越下降。喀麦隆从1967到1968年把 它的公共教育经费增加了65%,同时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只增加了 10%多一点,从而导致国民经济的失衡,工农业生产投入降低,反而抑 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浅谈教育负向功能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浅谈教育负向功能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摘要: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这一系统和文化活动在作用于社会和人(环境)时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即产生正向功能时,它对社会和人(环境)产生的消极作用。
在现实中,它表现为:传递保守的文化传统,造成人们唯科学主义思维模式,强化种族中心主义特定的范围和地区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这种消极否定作用普遍地客观地存在于各国教育的运作之中,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教育的这种消极否定作用尤为明显。
关键词:教育功能负向功能在汕尾地区,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引发的教育以及社会问题可谓是屡见不鲜。
人们对教育与社会发展以及人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严重不足,据调查,当地人们普遍认为干活比上学更重要,让女孩们呆在家里或去地里干活要比让她们去上学划算得多,因为家庭可马上受益。
这正如同教育学家布雷所指出的那样:“在不利地区实施的学校校舍的强化政策并没有足够地克服‘学校教育并不是非常有用的’的传统观念”人们对教育长远效益的漠视使这些国家教育的发展步履艰难。
因而,在这种发展背景之下,社会、人、教育自身出现弊端是必然之事,教育负向功能的出现不可避免。
迄今为止,各个独立民族国家的教育无不以塑造下一代的民族自豪感为己任,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各独立国家教育的基本法则。
然而这种教育的结果是造成种族中心主义,西方民族以其技术和富裕普遍认为他们处于优越地位,而非西方民族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智慧认为他们才真正优越,特定的政治集团和独立的民族国家则固执地强调自身的文化价值和道德准则。
毫无疑问,各个国家都在极其恰当地利用教育的正向功能,然而在教育的这一正向功能充分地发生作用时,它的负向功能却明白无误地显示了种族中心主义倾向。
其产生的后果是:一方面巩固了民族国家,另一方面却使人类社会走向逆向发展,造成分裂和蒙昧主义。
因此教育在传递以往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向后人传承着保守的文化因素。
虽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普及素质教育,意在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然而却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口外流,迫使落后地区经济更趋落后,不仅如此,发展中国家还在有限的财力状况下投入大量的资金发展高等教育,其结果引发了一系列负向效应,一方面极需人才,一方面又出现了教育过度和大量的教育浪费,并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的探究
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的探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负担逐渐减轻,但是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却出现了负效应,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理想等问题。
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这是一个需要引起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那么,到底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本文将深入探讨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的成因及对策,希望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是指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过多重复机械的练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适得其反,导致学习动力下降、兴趣减弱等现象。
刘庆教授在研究中发现,许多学生在面对大量的语文练习时,感到厌烦和枯燥,甚至产生学习消极情绪。
这就是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
那么,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练习内容的单一化。
传统的语文练习往往以填空、改错等形式为主,这种练习过于机械,缺乏趣味性,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是练习量的过大。
学校或老师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点,往往会布置大量的练习题,导致学生面对繁重的练习任务感到疲惫和压力。
是学生缺乏学习目标。
有些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对练习内容也没有太大的期待,这就很容易产生负效应。
既然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的成因可以概括为内容单一化、练习量过大和学生缺乏目标等方面,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练习形式,让练习变得更加有趣味性。
比如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语文学习游戏,或者是以多种形式出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可以适当减少练习量,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来提高语文水平。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目标,让他们对语文学习充满期待和信心。
学校和老师也可以从课程设计上入手,引入更多互动性强、有趣味性的课堂活动,增加学生与知识的互动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注意在练习环节中加入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而不是一味地机械地做题。
信息网络“网”住了什么——网络教育负效应解析
信息网络“网”住了什么──网络教育负效应解析滁州师范专科学校宋德如作为“第四媒体”而存在的电脑和网络,现已演绎成信息时代的主角,并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向前拓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同时,信息网络也因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架构了世纪之交一大科技文化景观,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既带来了教育发展的无限生机和动力,也向教育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课题。
一、教育亮点:网络背景下的教育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扩延和网络时代的降临,我们所固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必然发生变化。
●学校、教室和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师之所存,道之所存”的传统教育时空观开始变迁,教学时空扩延至校外、家庭、社会以至超越国界。
电脑和网络的存在不仅使人们能随心所欲地读取信息,也使得受教育者心智结构变化因素复杂化。
●多媒体课件的启用,一改传统的“口语+粉笔+黑板”的传道授业范式,使教学情境发生改观,给受教育者带来全新的视听界域,对传统的教学传媒构成压迫。
●校园网或网络教学的运作,教育资源重新匹配组构,教学的组织形式有所变化,教学模式日趋多样化。
●受教育者的学习自主性加强,因获知路径的多样化,面对取之不竭的网络信息资源,受教育者可据个人的爱好兴趣和需求来择录信息,或择取课程内容,甚至受教方式。
●教师的职责日益重大,教师不仅要通晓计算机及网络知识,会制作CAI课件和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应是学生网络生活的导航者、心灵的守望者和时尚的引导者,这就是说,“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将受到冲击。
二、网络负效应:无法回避的教育现实信息网络为我们的教育展示了一方美好的数字化乐园,它的出现和在学校教育中的迁移运用,给教育添加了新的内涵。
伴随网络的进一步拓展,其负面效应也日渐凸显。
对个体而言,网络可能网住时间和情感,网住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力。
然而,就教育而言,信息网络“网”住的是什么,又表现出如何的负面效应?这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思索。
●由于媒体炒作张扬和网络话语的多重视听刺激,人们对电脑和网络形成了过分推崇的心态,甚至过分认为我们的教育已驶入无“网”不胜的时代,电脑可彻底改变我们现有学校教育的不良景况,并成为一校办学现代化的最主要指标或唯一指标。
班主任工作中常见的负效教育原因及对策分析
班主任工作中常见的负效教育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班级的管理也成为了学校管理中一个热门话题。
小学对于刚进入学校生活接受启蒙教育的小学生而言,是个十分重要的阶段,而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领导者和班级的管理者,是班级建设中的关键角色,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做好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学习成绩的必要内容,需要每一位班主任都认真对待。
关键词:班主任负效教育原因对策班级是一个集体,班主任面对的是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学生,在班级建设管理中,对班主任职业素养的考核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班主任不仅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方面、人际方面的问题,任重而道远。
由于班主任面临的工作内容繁多,加上一些教育方式的不完善,常常使得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造成了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本文针对一些班主任工作中常见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班主任工作中常见的负效原因1.优差生的区别对待。
传统观念是小学学生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部分小学班主任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局限于成绩上的优劣。
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受到班主任的重视,而成绩不理想、性格又调皮捣蛋的学生常受到忽略,使得班级的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小学生正处在贪玩的时期,学生叛逆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对于一些不听话的学生,班主任缺乏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没有了解到“差生”的心理诉求,导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受到阻碍。
2.忽视学生的品德教育。
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在校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对班主任教育工作能力的一项评价标准。
但部分小学班主任太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也与学生家长注重孩子成绩有关,因为如果学生成绩没有达到家长的期望值,或多或少会归责于班主任。
另外,学校每一年的期末考核也会对班级成绩作出对比,以此考量班主任一年来的工作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负效应探微
发表时间:2016-06-07T08:54:12.80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11期(上)作者:符怡[导读] 随着社会学的兴起,社会学家注重的是社会成分产生的效果,而不是人为规定要达到的目标。
(四川省武胜县职业中专武胜 638400)
在教育社会学产生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里,教育理论主要倾向以研究个体为主,作为教育者——教师,关心的只是“人”,并不太多关心教育对社会深层的影响问。
所以,教育负效应虽然作为一个客观问题早已存在,但并不惹人注目。
随着社会学的兴起,社会学家注重的是社会成分产生的效果,而不是人为规定要达到的目标。
社会学家看到,社会成分除了预期要发挥的作用之外,还可能产生其它功能,并非社会体系中所有成分在任何时候都能发挥协调作用,有的部分可能会破坏社会平衡,从而破坏社会功能,导致功能失调。
这一观点纷纷被教育社会学家所接受,并引起人们对教育问题的极大兴趣和思考。
较早对教育负效应进行象征性探讨是默顿,他将教育的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作了区分,强调教育存在着未必为人们所追求又未必为了们所认识的功能,但他并没有直接明确指出教育具有负效应。
而后,有关这方面问题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兴起,并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事实充分表明,“教育”这一词在今天已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动听,它的实际效果也已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如愿以偿,人们需要对“教育”重新加以深刻的思考。
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文献中对有关“教育浪费”、“教育危机”、“教育失效”、“教育误区”以及“教育病理”等一系列耸人听闻的问题加以探讨,在很程度上,都是对教育负效应这一问题的不同侧面的探讨。
教育与经济发展不和谐导致的负效应。
首先,教育总开支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有相关,但人们看不到教育究竟对经济发展作用有多大,提不出因果关系。
在六、七十年代,英国大学生人数的增加诚然同它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一致,而联邦德国与英国在高等教育人数增长方面做出的努力可以匹比,但却比英国有更高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同一时期,日本在高等教育中作出的努力,在发达国家中只居于中等水平,可是以生产发展中却占有领先地位。
因此人们的结论是:一个国家教育与经济的纵向相关性方面很高的相关系统是迷惑人的,经不起国与国之间的横向比较。
其次,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对发展教育与发展经济相关性问题所得出的结论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或其他地区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第三,提高教育水平对减少失业方面的作用,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积极,有时提高教育水平却似乎在延缓就业率的提高。
特别是,毕业生的人数远远超过了失业现象,这方面的弊端造成了广泛的心理和社会的损害,破坏了社会的平衡。
如果一个国家培养了过多的比业生,而又无法分配,或无法让毕业生适合特定的职业,而又无法分配,或无法让毕业生适合特定的职业,这时的教育不但对经济发展没有大的作用,造成人力、物;和和财力的极大浪费,而且还造成社会上就业等各种压力,更重要的是,有时还得再次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之进行二次培训,以使适合市场经济需求。
第四,人们普遍认为,提高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质量,就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
其实不全这样。
当社会劳动力市场不需要相应的劳动力素质时,如果把劳动力素质水平一味提高,不但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时还会降低经济效益,甚至造成社会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
就企业而言,需要的是更多能在第一线进行技术革新的人才,但高学历势力促使们们向高层次、高职位流动,而有限的高职位却不能满足大量涌现的高学历人才。
其结果是,相关一部分高学历的人被迫仍在第一线消极地工作,有碍于劳动生效率的提高。
所以,学校在为社会劳动力市场提供素质教育时,不能盲目地、无计划地、不顾国情地一味去追求这种教育。
扩充教育不当所产生的负效应。
今天,一个国家,教育规模发展之大,教育速度发展之快,恐怕是前所未有的。
我们常看到的是,教育扩充迅速,导致教师人数激培,素质不齐。
如果扩充教师队伍忽视质量严格把关,必然造成数量越多,素质越参差不齐,越发产生教育质量下降。
从表面上看,似乎已解决了教师供应数量上的问题,但素质方面却难免参差不齐,产生恶性循环,导致不合格教师教出不合格学生。
产生恶性循环,导致不合格教师队伍,在社会上形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在积极扩充教师队伍时,把好教师质量关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还注意到,当今教育出现繁荣,差生却在增多。
国家为了尽快普及义务教育,使许多不合格儿童升学,遂使跟不上学业的儿童随年级递升,自然,无目的升学者和非本意的就学者在学校中大大增多,造成“潜在辍学”现象严重,一些优秀生也因学校差生增多而不同程度影响了学业成绩。
教学失当所产生的负效应。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培养社会人才的一条基本途径。
人们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智力获得发展,这一点不会有异议。
但认为只要有教学就能帮助学生获得发展,这一观点却值得怀疑。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教学都有助于人们发展。
如果教学只是以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为目标,这种教学,从学生一般发展角度来看,是没有积极作用的。
另外,强制性的教学泯灭多数人独立学习的愿望,从而造成对学生自身发展的不利。
这种教学还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托付给了教学,从而丧失了自学能力。
学生处延长希望教师给以指导,希望能撞上所谓“好教师”,希望教师能在课堂上把每一问题讲清讲透,手把手教给他们,然后死记硬背教师塞给他们知识。
结果是,教师做得越多,学生却思考得越少,学生习惯于接受“灌输”而不喜欢思考得越少,另一方面,由于强制性教学,学生的主体自由被不同程度地剥夺了,致使在课堂上经常处于被动状态。
迷信考试产生的负效应。
考试作为检查和评价学生学业成就业的一种手段,起到甄别学生能力高低的作用。
但时至今日,对许多学生来说,考试已成目的,相反掌握知识却成了争取考试合格的手段,这种考试给教育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
学生为了通过考试,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考试成了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学生成了背诵工具。
结果,学生学会了应付考试,却学不到真正的知识,甚至为了通过考试不惜采取一切手段。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考试又象过鬼门关。
一些学生厌学、学业荒废,甚至由于考试压力而造成神经衰弱、学力下降、体力下降等,有的甚至轻当。
当前,我们要重视研究教育负效应,减少教育负效应的产生,更好地推进教育向最优化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