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育的负向功能及其原因初探教育管理

教育的负向功能及其原因初探教育管理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认为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除了其正向功能外,教育也可能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将初步探讨教育的负向功能以及其原因,并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教育的负向功能1. 产生压力和焦虑尽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现实中,教育往往过度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
这种过度强调成绩的教育环境容易使学生承受巨大的压力和焦虑,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2. 推动社会分化教育的过分竞争导致了教育资源的稀缺性,进而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由于条件不同,家庭背景和资源的差距,一些学生更容易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其他学生则可能陷入较低质量的教育环境中。
这种分化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3. 培养缺乏创造力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强调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则相对较少。
这使得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局限了他们的发展潜力。
二、教育的负向功能的原因1. 评价制度的影响传统的教育评价制度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对学生进行排名和选拔。
这种制度导致教育机构、教师及学生为了追求好成绩而牺牲了其他重要的教育价值,陷入了功利主义的怪圈。
2. 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较大差距。
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和学校可能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导致教育质量低下。
同时,社会的资源分配不均也进一步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3. 教育体制的僵化过去长期以来的教育体制的固化使得教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变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培养,增加了教育的负向功能的可能性。
三、教育管理的解决方案1. 推进综合评价制度改革考试制度,发展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
除了考试成绩,还应该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等纳入评价的范畴,从而减轻学生的压力和焦虑。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是一种被忽视的教育问题,它指的是教育给个体带来的不仅仅是正面的发展,还可能会对个体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这种负向功能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压力导致的负向影响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考试成绩,许多学生因此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在课堂上,老师经常强调“要考试”,演讲比赛、数学竞赛、英语四六级考试等活动也不断出现,这让学生感到极大的压力。
因此,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焦虑、忧虑、担忧、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精神障碍、自杀等问题。
二、教育刻板印象对个体的影响教育的重点从来都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但这往往会让个体陷入刻板的思维模式。
比如,音乐教育只强调古典音乐,而忽略了其他类型的音乐,历史教育依然停留在传统之中,而不关注当代的世界历史等等。
这样的教育让个体丧失了思考能力,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定势,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个体的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
三、教育对人格价值观的影响教育的任务是为个体提供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但实际上,教育往往只强调道德准则,而忽略了文化和价值观的多样性。
例如,教育强调要恪守“法律”和“规则”,但却不注重培养个体的自我探索和创造性思维,这可能导致个体的人格成就缺乏自我领悟。
四、教育产生的成果强调狭隘的标志性价值目前社会对教育成果的评价过于单一,往往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和证书,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发展表现。
这使得很多教育机构更为关注教育产生的成果,而不是关注个体的发展。
因此,有些教育机构会放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所谓的“名次榜”和“优生榜”上,这严重限制了个体综合发展的机会。
五、教育体系的不健全与不公平性教育资源和机会的不健全和不公平性也是教育对个体发展产生负向功能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非常匮乏,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也会影响个体的教育发展,这些因素可能造成个体生活中的困难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态度,从而对个体产生负面影响。
第五章--教育的功能

第五章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概述1.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指教育活动的功效和职能,是教育活动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即教育能够发挥的作用。
⑴从作用的对象上看,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⑵从作用的方向上看,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⑶从作用的呈现形式上看,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来决定的。
⑴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①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
②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教育促进人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观能力的发展;)(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⑵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①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着眼于社会生产和职业生活对职业生活对职业人的专门知识技能的要求,是成“才”教育,是“人力”的教育。
②教育的享用功能是教育个体发展功能的必然延伸。
⑶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
影响因素: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
⑴教育的政治功能:①维系社会政治稳定(培养各种政治人才;)(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的社会公民。
)②促进社会政治变革(教育的普及化推进社会政治变革;)(教育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弘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③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⑵教育的经济功能①促进经济增长(教育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通过教育培养、训练生产所需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业人才。
)②促进科技发展(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促进科技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⑶教育的文化功能①传承②创新③融合⑷教育的人口功能①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②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教育的个体功能,要转化成政治、经济功能,首先要通过(提高人口素质)来实现。
个体与教育的关系

个体与教育的关系首先,教育对个体的功能有正向和负向之分。
正向功能有促进个体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促进个体个性化)和促进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负向功能有是学习者身心健康受损、给受教育者负担、是受教育者形成职业局限性等等其次,教育与个体发展关系: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向变化的过程,它包括两方面,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最后,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遗传的概念遗传是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2.遗传的意义(1)遗传素质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人的发展总是要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的。
没有这个前提,任何发展都不可能。
如色盲是由遗传而来的,后天不能补救;所以色盲不能成为画家,也不能从事需要辨别颜色的工作。
(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人与人之间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
由于遗传素质上的差异有的使人易于发展成一个善于思辨的科学家,有的易于使人发展成一个有才能的音乐家,有的易于使人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体育运动员。
由于遗传素质的差异,不同的民族、种族、性别之间产生的区别通常不是靠简单的后天努力可以补救的,这要通过遗传的缓慢进化才能实现。
(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所谓生理成熟指的是个体受遗传素质的生理机能和构造的变化在一般的年龄阶段所达到的一般程度。
教育学B第二章重难点解析(专科专用)

第二章教育功能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一、教育的功能的含义1.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这一作用有两个方面:第一,它在该活动或系统内部所具有的特定作用,这完全由该事物的结构所决定;第二,它在更大的系统中或整个社会结构中所具有的特定作用,即该事物对其他事物的作用,这是由该事物的结构和外部事物的结构共同决定的。
2.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和作用不只是正向的促进,也有负向的阻碍。
教育功能不是主观的期望而是客观的结果。
教育功能不仅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而且还具有方向性和多方面性。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一)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目的和价值的追求,这种理想追求在教育实践中运行的实际表现构成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
2.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它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这构成了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不是无限的,而要受到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性质所制约。
教育在不同的社会表现出社会功能的重点不同、方向不同。
(二)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1.正向功能是那些有助于一个特定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
正向功能是“贡献”性功能。
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2.负向功能是不利于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
负向功能是“损害”性功能。
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3.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之分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功能分析的—个维度。
(三)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与隐性也是默顿分析功能的一个维度。
1.显性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完整版详解)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详解)《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规律1.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 P3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教育的要素:2.1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P32.2三者关系:学校教育教育活动的三个要素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可以构成多种结构。
(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2)二者具有互为主客体的关系。
教教为主,学受教为主。
(3)二者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教育内容,共同的教育目的,促进受教者素质的全面发展。
3.教育的形态:①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实体教育与虚体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P4②教育的形态: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实施机构和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可以将教育的形态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
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
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划分的教育形态。
按照教育的实施机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种教育形态在实体化教育产生以后,就同时并存于不同的社会之中。
4.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高等教育哲学

要克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关 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 第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人是目的,是能动的具体生命,人格需要 尊重,学生的需要是学校里的第一需要。 第二,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差 异化管理、差异化考试,尊重差异。
第三,教育行为纠偏。提高素质、课
程改革、教法学法改革、和谐师生关系、 实现学生主体自由。
青春是一场相逢,忘不掉了。
个体社会化的作用: 1、它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 2、社会化使个体在适应社会的基础上,获得改造社会 的能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3、人的身心发展的本质即是人的社会性的培养,它是 个体的社会学习过程,也是社会对个体的能性
2、社会强制性 3、个体的能动性 4、终身持续性 个体社会化的内容: 1、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 2、社会规范的内化 3、生活目标的确立 4、社会角色的学习。
二、负向功能
1、增加受教育者的负 担。 2、由于教育不当,使 受教育者身心不能健康 发展。 3、影响受教育者的个 性发展。
青春,将逝未逝
教育异化 第一,过重的学业负担、唯智是举,造成学生压力过 大,体质下降,心理问题大量出现。 第二,管理上只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主体性的发 挥和创造性的培养。 第三,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教 育把生命工具化,忽视学生的生命呼唤,学生感受到的 不是幸福和欢乐,而是恐惧和痛苦。
2、个体享用功能
教育为我们提供了精神粮食,是幸福 的源泉,它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是 人性成长的追求,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培 养人们感受幸福、追求幸福的能力。幸 福是完善人性的展示和表现。这种人性 融智慧、情感、道德与一体,教育通过 使受教育者人格的提升和完善,使他们 体验到精神的幸福。心理学人本主义代 表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为我们建 立了一个人性需要金字塔,位于塔顶的 正式自我实现,也就是说当人通过教育 来得到自我完善,从而实现自我,人的 需要得到了极大地满足,这一刻,我们 是无比幸福的。
调查分析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调查分析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调查分析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表现、原因、对策)人类个体的发展,既表现为一个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身心发展方面自然生长、发育、成熟的过程,又是个体逐步承担社会角色,不断增强自我意识,丰富人生世界的过程。
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增强个体享用意识和能力的功能。
但教育在促进个体发展的同时,又体现出了它的负向功能。
标准化的教学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
过重的学业负担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校管理模式对学生管得过宽、过严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和创造性培养。
我们时常从新闻媒体上看到,某老师让学生口含已经扔到厕所里的塑料袋;某老师强制学生用小刀刮自己的脸;某老师让全班学生轮流扇犯错误同学的耳光。
太多太多的诸如此类的“教育惩罚”,显示着现实中的教育并非都是“善”的,它造成儿童太深、太多的心灵伤害。
例如,有一次,小芳的语文作业出了两处错误。
这两处错误是这样的:“题目要求,根据句子意思写成语”。
一个题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女儿填了“齐心协力”,老师判错。
老师的标准答案是“同心协力”。
另一个题是:“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女儿填“栩栩如生”,老师又判错。
老师的标准答案是“惟妙惟肖”。
真可怕,不知曾几何时,具有丰富词汇的中国语言,竟变得比数学还精确。
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如,“看图写话”。
图上画的是:一个小朋友在金黄色的麦田里捉蝴蝶。
老师的答案是“小朋友捉蝴蝶”,若有同学的答案是“庄稼丰收了”,老师就判错。
语文教学中,全国数以万计的老师在教同一篇课文、一样的段落大意、一样的中心思想,这一思想,不是每个教师的思想,也不是每个学生的思想,而是编写教参的人的思想。
([资料来源]邹静之:《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女儿的作业》,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在应试教育下,为了追求高分数,特别强调标准化教学。
标准化的教学、考试如同温柔的陷阱,过于追求客观化,规范化而束缚了人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成为扼杀创新精神的最大凶手。
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的例子

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的例子教育,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承担了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塑造人格等使命。
教育对人的成长影响极大,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
下面我们来分别看一下。
正向功能1.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教育可以使个人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
比如,经过20年的教育,大学毕业生不仅从书本、文献中掌握了大量知识,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分析和创新能力,在解决各种问题时显得游刃有余。
2.促进社会进步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手。
通过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学术、科技、经济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
如果没有教育,无论是现代医学、科技都无从谈起。
3.塑造优秀品质教育也是塑造人的内在品质的一个过程。
在教育中,会对学生的品德和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学生顺应学校的规定,形成强烈的道德约束,让人们保持良好的行为和品质。
负向功能1.压抑个人发展与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相反,教育也有可能成为压抑个人发展的工具。
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都是固定的,有可能会强迫个人适应这一刻板的教育方式,并不断消磨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培养盲目从众者教育可能会培养出一些盲目从众、毫无主见的人。
由于强制性的教育、规定性的行为,有些人会形成盲目的从众心态,缺乏对世界的独立思考和对自己的真实认识。
3.传递不正确的价值观念教育所传递的价值观念对人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教育传递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就会导致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出现严重错误,例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攀比心理等等。
总结教育既有正向功能又有负向功能,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挥其优越性。
教育应该尽可能发挥其正向功能,同时也应该注意引导儿童、青少年正确看待教育所承担的责任,积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良好的价值观念。
2016教育学原理考点整理

2016教育学原理总结1.教育的个体功能反映在哪些方面?【a】教育的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育活动的内容结构决定的。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教育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中的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个体的社会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人不可能孤立存在在这个社会上,“狼孩”“熊孩”就足以说明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个性是人性的表现,是人类社会长期追求的目标,所以也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
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教育的直接结果是个体的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生活,并通过个体生活促进社会的发展。
教育对个体生活的两大功能是:谋生和享用。
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育在促进个体发展的同时,又体现出了它的负向功能。
比如:标准化的教学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重的学业负担,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校过严或过宽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和创造性培养等等。
【b】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者称为教育自身的职责和能力。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旨在成“人”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1)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社会化(2)促进个体行为社会化(3)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1)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2)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3)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1,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着眼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对人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传授使人生存的本领,教人学会生存,是人力的教育。
在这个意义上,教育是个体生存的工具和手段。
2,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不是指为了达到外在目的而受教育,而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个体需要满足的过程,个体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2)

知识点1.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可以将教育形态分为“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
2.教育的起源(1)深化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3.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人文要素。
4.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5.中国,苏联是分支型学制;美国是单轨学制;西欧是双轨学制。
6.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与结果。
7.我国古代的课程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欧洲中世纪的课程有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音乐、天文学“七艺”。
8.王策三人为,“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统一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9.教育与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也要完成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10.《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教学思想的专著。
11.古希腊柏拉图在讲学中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产婆术。
1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3.课程论(理论、实践)。
14.《学记》是最早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古代教学思想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15.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学设计(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败。
16.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
17.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18.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名词解释教育者:简而言之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教育影响:既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势与内容的统一。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教育的认识教育概念: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对“教育”定义的理解:首先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
其次,这个定义把“教育”看做是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性化”。
再次,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最后,该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教育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教育的形态(一)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非制度化: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教育形式的教育制度化: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撞门的教育人员、机构以及与性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一)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工业社会的教育特征: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4.教育的复杂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有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三)信息社会的教育特征: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的理解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4.教育的终身化合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原始教育,指教育产生的最初阶段,或者说原始社会最初阶段的教育。
特点:1. 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教育对个体发展有哪些正负向功能汇总

教育与人的发展学习目标:1、记住个体发展的含义,识别不同的关于人的发展影响因素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把握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2、理解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理解教育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把握个体发展的教育意义。
4、基于当代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5、应用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基本原理,尝试分析和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一具体现象或问题。
一、人的发展的概述(一)人的发展的内涵1、人的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连续不断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教育学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研究以青少年时期的发展为主。
2、人的发展是指身心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所谓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方面。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与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是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开展的。
因为人的生理成熟程序由基因控制。
生理影响心理。
人的身心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每一发展阶段经历着一定的时间,在一段时间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就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这种阶段以年龄为标定,就有不同年龄阶段的年龄特征(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婴儿期(0-1、1.5岁)幼儿期(1、1.5-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2、13-15、16岁)青年期(16、17-25、30岁)成年期(26、31-55、60岁)老年期(55、60-死亡)注意各年龄阶段既是相互关联的,又是有区别的。
关联性: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
前一个阶段与后一个阶段并无截然的清晰的界限。
(前一个阶段的后期出现后一个阶段前期的特点;后一阶段的前期还保留着前一阶段的特点。
)区别:身心在发展水平上有本质的差异个体发展顺序性与阶段性的教育意义顺序性——循序渐进阶段性教育意义(1)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适合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
教育功能与目的

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定义: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三、教育的个体功能: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题能力的发展;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开发人的创造力,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充分实现。
四、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2、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3、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4、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1)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2)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5、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6、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1)当社会发展处于负向时,教育对社会出现总体的负向功能;(2)当社会发展处于正向时期,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总体上是正向的,但也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教育与社会的外部关系失调,出现了局部的负向功能。
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按教育功能作用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的,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功能

老师特别讲到了手机和电脑,要求家长别给孩子准备电脑和手机。”发帖 的网友表示,能够理解学校这样做的出发点,尽量杜绝外界干扰,让孩子 把心都放到学习上来,可是其方法值得商榷。
家长表示“我们要培养书呆子吗?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育我也明白,但是老 师哪来这些奇奇怪怪的要求?这样压榨式教育不是没有用,我只是觉得不 人道。快乐是很重要的,即使念好了书,孩子心理扭曲了,不快乐了,你 们还会被孩子爱戴吗?” 目前,我国还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一个转变过程,学校这样的 行为是不是转变得有点不靠谱了呢? 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的口号一直都在高喊着,但“应试教育”的 路还在踏踏实实地走着,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了“应试教育”弊端颇多: 以成绩取人,伤害了学生,伤害了老师。有的学生本来在其它方面还是 很有特长的,因为学习成绩低,所以被任课教师视为“差生”,因为这些 学生被视为“差生”,他们对教师失去了信心,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有的 老师虽然工作做了不少,但因为没有成绩而被否定,评优选先都没份,所 以心理感到不平衡,使一些本来勤奋的教师会产生一种“反正干了也是白 干,不如不干或少干”的心理。
文化消极面通过教育对个体产生消极影响
. 小强、17岁、初中二年级,属于外地借读的学生,性格偏外向,爱交朋
友,好胜心强但同时也有一定的自卑感。初一学习成绩中等,对学习数 学很有兴趣。到下学期成绩开始下降并结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学 会了抽烟,被老师批评处分过,从那以后就认为老师对他有成见了,因 此经常犯些小错误,对学习数学也有了很大的抵触情绪。到初二这种现 象就更加严重,在课上不仅不爱听课、不发言、还故意接老师的话音, 故意说话,甚至顶撞老师。同时在同学之间也加强自己的“形象”树立, 拉帮结火,让同学给他做各种各样的事情,随便动同学的东西,随意骂 同学,还召集校外的人来学校打架,同学都怕他。初二上学期11月份, 他带了一把长刀到学校,在学校放了几天,被同学发现,告诉了班主任, 经了解,他说是为了报复老师、吓唬老师的。老师对他太不公平,总是 找他的“茬”对他有成见,总是讽刺、挖苦他,不让同学和他在一起玩。
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育活动的内容结构决定的,如师资水平、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新旧、教育物质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及其运用,都构成影响个体发展方向及其水平的重要因素.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地表现在教育能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各种思想观念,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活得社会生活必需的只是、机能和行为要求,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个体的社会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人不可能孤立存在在这个社会上,社会化是其生存和参与正常社会生活的必要途径.“狼孩"“熊孩”以及在被隔离情况下长大的孩子就是因为脱离人的生活环境而不能有人的思维、意识、行为方式。
这充分说明了社会化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社会化的内容大致说来包括四个方面:学习生活技能、内化社会文化、形成社会性的发展目标以及学会认同身份和在每一场和下自己所处的角色,自觉按照角色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办事。
这里的规范主要是指在法律以及道德上的。
而个体社会化的场所就是学校,途径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从思想意识、行为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并且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人是社会性和个性的矛盾统一体,人的发展过程是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对立统一的过程。
人与人之间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相同的一面表现为人的社会性,社会性反映的是人对社会的适应,是社会化的结果;不同的一面表现为人的个性,个性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它就是个体个性化的结果。
生命的独特性为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提供了潜在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必然能够培养出个性化的人。
众所周知,整齐划一的教育五一是扼杀个性的元凶.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必须以生命独特性为基础,为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
教育学基础-第二章

(二)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
、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结构 B 、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的质量
A
四、教育对社会人口的作用
2、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
人口质量是指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 身体素质:遗传素质和健康状况 文化修养: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程度、劳动技术水平 道德水平: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和合于社会规范的社会品质。 人口质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直接方面,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间接方面,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从 而影响以新生一代为对象的学校教育质量。
2、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 3、教育可以完善人口结构 4、教育可以促进人口合理流动
第二章 教育功能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教育功能的概念、类型; 2、了解教育功能的形成和释放; 3、理解并能举例说明教育对人和社会的发展的正、 负向功能的表现及原因。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 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
二、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着眼于人自
身的发展的需要,是成‚人‛的教育)
(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个体社会化(P35) 社会化的具体内容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的表现: 1、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个体个性化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第一,过重的学业负担、唯“智”是举的做法,使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到了不能忍受的边缘,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学生体质的普遍下降和心理问题的大量出现。
第二,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
第三,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
克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
首先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其次,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如整齐划一的管理制度、扭曲的考试制度等,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再次,要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如教师素质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当、师生关系不民主,压制学生的主体自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