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功能.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教育功能

教学目标:

1、识记教育功能的含义。

2、了解不同维度教育功能的类型。

3、举例说明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表现。

4、分析教育负向功能的表现、成因及可能消除的对策。

5、依据对教育功能的理解,分析我国确定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依据。

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概念

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在与其内外环境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反应能力。教育功能主要由教育的内部结构和属性决定,但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在系统内部,教育功能表现为教育对受教育者发展的影响作用,它由教育者借助教育中介影响受教育者,从而促进其发展。从宏观角度考虑,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与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等其他系统共同构成完整的社会结构,教育通过对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等的作用而表现出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

二、教育功能的分类

(一)依据教育作用的对象,可分为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1.教育的个体功能。又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育要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教育要素相互作用的性质影响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方向和性质;教育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影响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可能达到的程度和水平。

2.教育的社会功能。又称为教育的工具功能,指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可以是教育直接对社会各子系统的影响,也可以是教育通过培养人而对社会各子系统产生间接的影响。

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社会功能的依据,没有教育的个体功能就谈不上教育的社会功能。

(二)依据教育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1.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积极促进作用。通常我们所说的教育功能主要是指教育的正向功能。

2.教育的负向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所产生的阻碍作用或消极影响。教育的负向功能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表现,如因教育结构失调而造成的学生学非所用或大材小用;因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造成的学生负担过重等。

从正负这两个方向来划分教育的功能是对就功能认识的深化,有利于提醒或引导人们更科学更全面地对待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世界上最早提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这一对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R.K.merton)。他认为正向功能有助于一个系统的适应或顺应,而负向功能则会削弱系统的适应或顺应。

(三)依据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1.显性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任务和价值,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如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

2.隐性功能。是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如不公正的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

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

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就转变成了显性教育功能。

日本学者柴野昌山运用默顿关于功能划分的理论,提出了学校教育功能的理论分析框架。把学校的教育功能分为四大类,既显性正向功能、隐性正向功能、隐性负向功能、显性负向功能。柴野昌山还举例说明了这四类功能现象的存在,比如,他认为,考试及成绩报告单作为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的工具,具有显性正向功能。但是若教师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便会导致学生产生书呆子型成就中心的偏向,此可谓隐性负向功能;又如学校中的表扬制度及晨会之类的仪式性活动的本来目的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区分正误,但作为副产品,也可能会出现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意识、促进群体整合之预料外结果,这种结果便是隐性正向功能;至于显性负向功能,学校一开始就竭力避免,但由学生群体的反学校、反教师的亚文化而导致的各种不良行为或越轨行为则属于显性负向功能。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实施时必须考虑教育功能的各种可能性,努力争取正向的教育功能,并避免出现负向的教育功能。

(四)从教育作用的性质看,可分为自我保存功能和自我更新功能

对教育功能作自我保存与自我更新功能的划分,最早见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一书。该书指出:“教育能使自己再现,也能使自己更新。”①在该书看来,教育具有传递传统价值的功能,它倾向于构成一种时间上和空间上密封的体系。其基本特征是重复,即重复地把上一代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知识经验传递给年轻一代。有人从三方面分析了教育的自我保存功能:一是就教育的源泉来讲,教育作为传递社会文化的工具,自身不能不落后于它所传递的文化本身。二是就教育的过程来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相对固定,它倾向于形式化、公式化,教育的微观结构不能不具有相当大的稳固性,并影响到教育的中观、宏观结构的稳固性。三是就教育的结果来讲,教育“产品”的检验过程复杂而漫长,这不仅由于教育活动的周期长,而教育活动的成效要在活动周期结束后较长时间才能充分显示出来;而且因为个人的成长受到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从一个人的成长中把教育的功效所占比重精确计算出来。教育成果检验不易,可能成为教育保守的正当理由。但是,与此同时,教育也能使自己更新。它一方面附属于社会,反映着那个社会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它也受外部压力的影响,从而不断改革和更新自身。相比之下,教育由于其自身具有保守倾向,其自我保存功能一般要强于自我更新功能。

三、教育功能的特征

(一)客观性

任何系统都有其功能,只是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存在逐步深化和拓展的问题。自然生物界和社会中的各系统都呈现这个趋势。事实上,没有功能的系统不可能存在,也没有必要存在。教育作为一个系统,也必然具有其自身的功能。教育功能是客观存在于教育这一事物之中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另外,教育功能不同于教育价值和教育目的。教育价值和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好”教育的一种期待,它反映了人们认为的“教育应该干什么”;而教育功能是指教育的实际效果,它反映的是“教育已经干了什么”和“教育能够干什么”。如果说教育价值和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应然”表现的话,那么教育功能则是教育的“实然”表现,它是教育实际上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因此,教育作为系统,必有功能存在,教育功能具有客观性,并非主观的期望,而是客观的结果。

(二)整体性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