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功能.doc

合集下载

教育学第三章教案

教育学第三章教案

第周星期第节(课时)年月日第1章教育与人的发展课时2第1节人的发展的含义第二节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识记人的发展、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年龄特征的概念。

2.描述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阐述人的发展的规律及其教育意义。

应用本章所学原理,结合本校实际,探讨如何发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理论课教学方法讲授、自由讨论、教案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运用第一节人的发展的含义一、人的发展的一般概念人的发展是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经衰老至死亡的身心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具体指人作为生命个体从出生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增加而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过程。

生理方面,包括人的各种组织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及其机能的成熟;心理方面,它包括各种心理(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的发展,也包括个性的形成。

二、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发展的统一性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身体的正常发展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基础,特别是大脑及神经系统的发展,制约着心理发展的过程;人的心理的发展反过来也影响着身体的发展。

(二)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发展的过程和特点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

第二节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人的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

一、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又称遗传素质,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方面的生物特点。

它包括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结构与机能特征,运动器官、感觉器官、语言器官等方面的结构与机能,以及肌体结构、形态等方面的特征。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二)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阶段所谓生理成熟指的是个体受遗传素质制约的生理机能和构造的变化在一般的年龄阶段所达到的一般程度。

【文学概论 课程笔记】文学的教育功能

【文学概论 课程笔记】文学的教育功能

【文学概论课程笔记】文学的教育功能第二节∶文学的功能总述: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

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一、文学功能的整体性1、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文学社会功能的传统。

孔子关于诗歌“兴、观、群、怨”说;近代梁启超关于小说“熏、浸、刺、提”论。

(《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翻译∶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

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2、文学的功能基本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其他功能∶凝聚功能、益智功能,心理补偿功能3、文学功能整体性的表现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功能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具有整体性,体现在文学对人的情感、理想、信念、道德、人格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

①优秀文学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对于陶冶情操、鼓舞士气、提升境界,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②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文学繁荣与否,实际上是其“文化软实力”强弱的一种表现。

4、伟大的文学作品从来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骄傲和灵魂①我国先秦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②从五四时期兴起的新文化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文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优秀作品(这些优秀的文化作品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文学的认识和教育功能1、文学的认识功能文学的认识功能是指文学具有帮助人获得社会和人生知识、加深对人和社会理解的功能。

①文学是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百科全书”,是人们获得间接知识的重要渠道。

②文学可以帮助人们观风俗,晓人情。

《中学教育学》教育的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中学教育学》教育的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最主要地表现在教育功能的发挥上,即教育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

这种积极的反作用可能表现为教育的正向功能,即积极地、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积极地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

也可能产生负效应,体现教育的负向功能,即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的作用,对人的成长发展起着消极阻碍的作用。

例如旧的政治经济制度消亡之后,与之相应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可能残存一个时期,这种旧的教育思想和内容不适应于新的政治经济的发展要求,甚至对社会进步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我们要改革“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和僵硬的教学方法”,就是因为它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

“灌输、注入式的教育,窒息人的智慧。

”日常所见某些教育方式实际上起着摧残青年、摧残人才的作用。

这些均属教育的负功能。

《教育概论》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概论》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的任何一种社会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受教育者个体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如果不研究教育与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关系,不按这种关系中存在的客观规律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再美好的教育设想也不能变为现实。

一、人的发展的概述(一)人的发展的内涵1 、人的发展是个体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连续不断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教育学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研究以青少年时期的发展为主。

(教育学不可能研究一个个独特的个体、具体的个体,它是从抽象、共同的角度来研究)2 、人的发展是指身心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

和谐共进、协调发展(二)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所谓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方面。

1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开展的。

因为人的生理成熟程序由基因控制。

生理影响心理。

2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每一发展阶段经历着一定的时间,在一段时间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就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这种阶段以年龄为标定,就有不同年龄阶段的年龄特征(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婴儿期(0 -1 、1.5 岁)幼儿期(1 、1.5 -6 、7 岁)童年期(6 、7 -11 、12 岁)少年期(12 、13 -15 、16 岁)青年期(16 、17 -25 、30 岁)成年期(26 、31 -55 、60 岁)老年期(55 、60 -死亡)注意各年龄阶段既是相互关联的,又是有区别的。

关联性:1 、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

2 、前一个阶段与后一个阶段并无截然的清晰的界限。

(前一个阶段的后期出现后一个阶段前期的特点;后一阶段的前期还保留着前一阶段的特点。

)区别:身心在发展水平上有本质的差异3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A 、从个体的身心状态的总体层次上看,人的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两大方面在发展过程中并非齐头并进的。

教育学基础(第三章)

教育学基础(第三章)
的分配问题。 我们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但教育不是万能的。
第 第 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流动功能的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不断强化,是一种历 三二 区别和联系 章 节 史进步的表现。当代,教育能否从发地发挥这一 区别 教育的社会 教育的社会 功能,成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教 教 育 变迁功能 流动功能 育 的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对社会整体而言 对社会个体而言 与 社 1.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 会 人作为工具 人即目的 社 功 2.教育是现代社会流动的主要通道; 推动社会的存续、演 促进个人生存和发展境 会 能 3.教育的流动功能关乎人的发展权利的教育资源 变和发展 遇的改善 发 的分配问题。 展 联系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为其社会流动功能的产生奠 我们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但教育不是万能的。 定客观基础,为社会流动的实现开拓可能空间;教育 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实现程度,既是衡量社会变迁的价 值尺度,又是推动社会变迁的动力。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流动功能的 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第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 二三 区别和联系 节章 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 区别 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自己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教育的社会 教育的社会 教 表现: 变迁功能 流动功能 育教 1.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 的育 对社会整体而言 对社会个体而言 用于社会; 社与 (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发挥都要基于它“培养人” 会 人作为工具 人即目的 的本体功能。) 功社 推动社会的存续、演 促进个人生存和发展境 2.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和原理; 能 会 变和发展 遇的改善
第 三 章 教 育 与 社 会 发 展
第 第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 三 二 节 节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 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自己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教 教 育 育表现: 与 的1.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 我 社用于社会; 国 会(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发挥都要基于它“培养人” 社 功的本体功能。) 能2.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和原理; 会 3.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和连续性。 主 (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 义 建 设 正确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本质与功能

教育的本质与功能

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教育本质的多重审视(1)内涵。

所谓教育本质,就是指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它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即“教育是什么”的问题。

它反映出教育活动固有的规定性也即其根本特征。

(2)关于教育本质的四种观点: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特殊范畴说;多重属性说。

(3)关于教育本质的第五种观点“意识替代说”:唐震认为,文化教育的本质也许可以概括为:用我们已经掌握了的关于我们的对象及对象关系的知识,教给新的个体以应付对象的方式方法。

它以一种意识改变另一种意识,以意识之间的碰撞、磨合、渗透及变革为目的,是一种意识覆盖以至消除另一种意识的、令个体可能产生痛苦的过程。

由于任何两个个体所面临的对象均有不同,从不同对象中得来的意识之间就具有差异性或冲突性,文化教育活动的受体也就具有一定的排斥性。

现实社会中,人们为了减弱受体的排斥心理,一是让教育活动主要在长幼之间进行。

年长者(或者先得知识者)一般居于教育者地位,年幼者知识匮乏,象个白板,因而是被教育者。

二是通过功利等方式加以诱导。

比如古代有“学而优则仕”,今天有“知识就是财富”等教育目标的召唤,使得教育活动能够正常地开展下去。

显而易见,文化教育在增强个体的选择特性方面具有工具的意义。

教育者把前人与对象界进行斗争的经验概念化、知识化,并把它们传授给个体。

个体在还没有介入所指对象之前就已经获得了关于对象的意识。

个体是准备进入这些对象,还是另选对象?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已经给他们作出了回答。

文化教育通过改变个体的意识空间来改变个体的选择指向。

人类通过文化教育增大了个体的意识空间,从而找到了教给个体选择对象的方式方法的捷径。

人类的文化成果通过教育者附着在个体的意识当中,塑造了新的个体,为个体关于未来的指向提供了透视器和显微镜。

(参见唐震《接受与选择》“科技与文化携带了新指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教育功能所谓教育功能,即指教育活动的功效和职能。

就是“教育干什么”的问题。

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不是一种自在的自然存在,而是为培养人而人为构建的社会活动系统,教育因满足人与社会的需要而产生,也随着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同时,教育也是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方面,教育被社会发展所制约。

主要表现在: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另一方面,教育业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

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系统,它首先承担育人的功能,并通过育人功能进而实现其社会功能,影响和保障社会的延续与发展。

教育的社会功能,说的就是教育在社会发展、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其主要的社会功能就是推动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流动,实质是通过教育培养的人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的作用。

那么,教育的社会功能具体有哪些呢?从社会有机体构成要素的角度来谈教育的社会功能,也是几个主要的教育社会功能,即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从教育推动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流动的方面看,教育的社会功能也可分为两大部分,即,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其中,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一、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领域。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促进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改变;可以帮助劳动者形成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观点、态度、行业习惯。

教育通过选择、传承与发展生产经验、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知识,培养能够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使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得到发展。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三章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三章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身心发展的涵义。

2.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以及各自的发展规律。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4.认识人的可教育性和人对教育需要性的意义。

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一、人的身心发展的涵义(识记)★★★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

1青少年身体的发展变化,是就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而言的。

2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两个方面,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的和谐的发展。

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相互联系。

一方面,由于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身体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支配着心理的发展;另一方面,身体的发展也受到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特征的影响,其中,尤其是情感对人的身体发展影响最大。

人的身心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简要地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1)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关系身体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制约着心理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也受到认识、情感、性格等心理过程和特性的影响。

(2)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的关系知识技能的掌握有利于思想品德的提高。

这就是《中庸》讲的“尊德性而道问学”。

思想品德的提高也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

二者不一定成正比,但从概率统计优势来看,二者是一定成正相关的。

(3)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与认识能力、心理特性发展的关系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心理过程和认识能力基础上进行,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心理意向或特性。

人的认识能力,心理特性或意向也要在掌握知识技能和培养思想品德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二、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1.“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836—1934)早年曾专门研究过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维果茨基所谈到的人的发展,主要是就儿童的心理和智力而言的。

教育功能案例及其案例分析

教育功能案例及其案例分析

关于教育功能案例及其分析09汉本一班李瑞2009163126周洁2009163261沈君2009163209时刚2009163160谢丽敏2009163108李铁娟2009163142鲁兴美2009163118陈玉梅 20091631272011/10/22教育功能: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从不同角度上分为主体功能与派生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教育的功能即是教育对社会个体以及社会整体产生的所有影响和作用。

这里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来谈谈教育功能的影响与作用。

教育功能案例及其分析:个人亲身案例:1:家庭教育:这里我要说的是我的表姐对孩子的教育。

我表姐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这一点在她教育孩子的身上显得特别突出。

我侄女今年五岁,我表姐首先在物质上对她造成一个极大的误导,在吃的上,我表姐家里面最多的就是零食。

只要我侄女看到什么好吃的都买,但是买与不买都随我表姐的心情,心情好,就给买,反之,就拉倒。

在穿的上,可以说小小的一个女孩子,比谁穿的都时髦。

经常是皮衣,皮裙,皮靴。

在精神上,心情好,就对我侄女好,心情不好,就是骂。

我很喜欢小孩子,可是我却不喜欢亲近我的小侄女。

我不能对别人妄加揣测,可是在我的眼中,我的侄女已经不能被称之为天真烂漫可爱的孩子,我看到的是她不准任何人动她的任何东西,不懂礼让,不管对自己同龄的还是自己的长辈都不尊重,你跟她玩,她会故意刁难你,你不陪她玩,她要给你白眼。

也要找你麻烦,不准你坐凳子上啊什么的。

而且喜欢指使人。

现在,我表姐又生了个小妹妹,我的侄女性子越怪了,总是喜欢在众人面前撒娇啊什么的想引起别人注意,小小的一个人儿让人看着觉得那么攻于心计。

我个人认为小孩之所以称之为小孩,就在于他们的天真,可爱,善良,原始的同情心,或者是人性本善中的那些美好的东西存在。

他们最开始接受的教育就是来自父母,他们对外界的认识很大一部分来自对身边亲近的人的模仿,如果你给他们传达的是快乐健康的东西,那么他们的心也会朝着那种方向发展,反之,亦然。

教育的功能有哪些

教育的功能有哪些

教育的功能有哪些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可以培养人的素质和能力。

以下是教育的主要功能:1. 促进个人的认知发展:教育是培养人们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学习者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对自己和周围事物的理解和智力水平。

2. 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教育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还可以促进人们的创造力发展。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学会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创造出新的东西。

3. 培养个性:教育不仅培养人们的学术能力,还可以培养人们的个性和特长。

学院教育和职业培训都提供机会,以帮助学生发展出他们的兴趣、天赋和个性。

4. 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教育不仅针对学术知识,还包括传授道德和社会价值观。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国家、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并学会尊重和理解周围的人和事物。

5. 促进社会发展: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技能和素质,从而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教育也可以培养领导者、发明家和创业者,促进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带动社会的发展。

6. 传承文化:教育是维护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核心。

它不仅帮助人们了解文化传统,还可以保持文化的完整性和活性,同时也让人们更加熟悉和理解人文科学文化的价值。

7. 帮助人们获得就业机会:教育必须为每一个人提供机会追求自己的职业梦想。

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职业竞争力和就业机会,帮助人们获得成功的职业,并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教育的功能是多元化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人的素质,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教育在为每一个人获得成功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同时,也是我们维护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核心。

第三章:德育的功能

第三章:德育的功能
当然,道德就其本质而言上是对个体无限 欲望及其可能导致的全面人际关系紧张的一种 超越性的价值系统和规范体系。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2020/5/16
(2)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主要是指对个体品德结构、对个体人格的促进功 能。应注意两个问题:
——充分尊重道德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通过必要的规范学习和价值学习已形成社 会理性。 (有才无德是坏才、有德无才是庸才,德才兼备是 人才)
怎么理解德育的教育性? 教育与教学的区别:教学主要指的是传授具体的知
识和技能;教育主要指对于学生价值追求的引导。 所以,德育的教育性就是德育的价值教育属性。 现代教育的弊病就是赫尔巴特说的“无教育的教
学”。德育的教育性功能的实现实质上是整个教育 活动精神本质的实现。
教育是应该包含有教导和学习的因素在内, 即教育本身也是一种价值的活动。在这个意义上 说,无完全脱离教育价值的教学,更无没有德育 任务的智育、体育和美育。德、智、体、美四育 的划分实际上是理论分析的需要和产物。在教育 实践上也许有工作重点和分工的必要,但从教育 活动的”教育性“意义上说德智体美诸育应是相 互融通一体的。
道德的高度与力量
道德,源自人们对美好心灵的守望 道德,富有感化人心的力量 道德,成就公民的精神高度
二、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二)政治功能
1.政治(阶级)关系的再生产。 2.政治意识观念与政治舆论的生产与传播。 3.政治行动的引导。
(一)经济功能
1.德育对生产领域的影响 2.德育对消费领域的影响 3.德育对社会分配领域的影响 4.德育对社会交换领域的影响
1、 什么是德育的功能?正确理解德育功能有何重要意 义?
2、如何理解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教育性 功能?

第三章 德育本质与德育功能

第三章 德育本质与德育功能

2、德性在生活中
(1)人的生活的双重性
人的生活分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意义生
活)
物质生活即生物性的生活,与动物相比只是
消费形式上不同,生化功能的本质却相同
意义生活是从物质生活方式的“文明”性开
始,人有不甘“物于物欲”的精神诉求。 (反映了人类及其生活的本质)
(2)德性生活
人的生活的实存状态,同人性相似,是 一元统一的。 物质生活与意义生活在不同人的生活中 含量不同的实存着,彼此内在的对立统一, 形成一定的张力并表现为统一的个体生活, 就是“德性生活”。
德性是人格的中介;德性生活是物质生活到
意义生活的中介。 “中介”的意味:人性中的兽性是基础 但只是人的工具性,神性是人的目的性;生 活中的物质层面是前提和生活的出发点,但 意义生活是生活的归宿。 神性与兽性,物质生活与意义生活要在人格、 生活中保持各自独立性和张力;同时又要通 过现实化了的德性、德性生活去实现人及其 生活的旨归。
育对象完成伦理。政治等方面的社会化,并 使之有伦理、政治文化等的创生能力。 学校德育通过文化功能去达成其他社会性功 能目标。
3.“适应性”
(1)“适应性”不是一对一的“尾随” 回顾:适应现实离不开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 前瞻:对现实的超越,吸收未来的道德文化 当前分析:结合两方面,分析判断道德内容
表现为一种自律。他律、自律的道德仍然是 共具一种外在性。 真正的道德应该是自由的,自由的道德发自 “本心”而非“良心”。 (孟子的“人皆有恻隐之心”,人有向善求 善的本能)
(3)享用功能(“苦—乐”的关系)
可使每一个个体实现某种需要、愿望(精
神方面),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幸福, 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其实质是让个体在道德学习与生活领会、 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崇高、人格尊严与 优越,因而具有审美的性质,同时践行道 德可看做道德人生的立美创造。

教育功能名词解释

教育功能名词解释

教育功能名词解释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和功能。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可以传承文化、培养人才,还能够塑造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下面将解释教育的几个重要功能。

1. 社会化功能:教育是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个体可以获得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从而适应社会并参与社会活动。

教育可以培养个体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促使个体以自我为中心向以社会为中心的转变。

2. 人力资源培养功能: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提高自我素质,从而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3. 个体发展功能: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培养个体的理智、感情、体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获得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的能力,进而实现人格的完善和价值的实现。

教育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促进个体的成长和进步。

4. 社会调整功能:教育可以通过传授和传承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教育可以传承社会各种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培养个体对社会和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缩小社会的差距和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团结。

5. 社会流动功能:教育可以为个体提供社会流动的机会和途径。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

教育可以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打破传统的社会等级和约束,促进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6. 个体满足功能:教育可以满足个体的知识需求、权利需求和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

教育可以提供丰富的知识产出和学习资源,满足个体的知识需求和智力需求。

同时,教育可以提供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满足个体在社会中的权利需求和人格实现的需求。

总之,教育具有多重功能,不仅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人才培养,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教育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的结构和功能

教育的结构和功能

教育学:详解教育的结构与功能2007年10月08日来源:百灵教育(一)教育的结构1.教育活动的结构(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教育主体)。

教育者通过自己的活动实施一定的教育影响,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发展。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制定者和实施者。

其基本特征是具有主导性和社会代表性。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教育个体)。

作为教育对象是在教育者的影响和指导下获得发展的,只有人才能成为教育对象。

(3)教育措施教育措施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手段和方法,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些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它包括教育工具、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2.教育系统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是指教育机构总体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组合方式。

教育系统的结构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面性:①教育层次结构。

由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组成。

②教育类型结构。

由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特殊教育组成。

③办学形式结构。

由全日制、半工(农)半读学校,业余学校,函授、刊授、广播、电视等学校组成。

④教育管理体制结构。

由公办、民办、社会团体办、企业事业办以及私人办学等组成。

(二)教育的功能1.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这是从教育作用的对象上进行分类的。

教育既具有个体发展功能又具有社会发展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作用。

社会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于维系社会运行、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作用。

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这是从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的,亦称为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

正向功能是针对教育作用产生的积极的良好的效果而言,负向功能是针对教育作用产生的消极的不良的后果而言。

最早提出这一对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

20世纪50年代。

默顿将社会功能按性质、形态加以划分,得出正向—负向功能这对概念,与此同时还得出另一对重要概念即显性——隐性功能。

第三章-教育功能

第三章-教育功能

第三章教育功能教学目标:1、识记教育功能的含义。

2、了解不同维度教育功能的类型。

3、举例说明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表现。

4、分析教育负向功能的表现、成因及可能消除的对策。

5、依据对教育功能的理解,分析我国确定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依据。

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一、教育功能的概念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在与其内外环境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反应能力。

教育功能主要由教育的内部结构和属性决定,但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

在系统内部,教育功能表现为教育对受教育者发展的影响作用,它由教育者借助教育中介影响受教育者,从而促进其发展。

从宏观角度考虑,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与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等其他系统共同构成完整的社会结构,教育通过对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等的作用而表现出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

二、教育功能的分类(一)依据教育作用的对象,可分为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1.教育的个体功能。

又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育要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教育要素相互作用的性质影响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方向和性质;教育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影响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可能达到的程度和水平。

2.教育的社会功能。

又称为教育的工具功能,指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可以是教育直接对社会各子系统的影响,也可以是教育通过培养人而对社会各子系统产生间接的影响。

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社会功能的依据,没有教育的个体功能就谈不上教育的社会功能。

(二)依据教育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1.教育的正向功能。

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积极促进作用。

通常我们所说的教育功能主要是指教育的正向功能。

2.教育的负向功能。

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所产生的阻碍作用或消极影响。

教育的负向功能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表现,如因教育结构失调而造成的学生学非所用或大材小用;因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造成的学生负担过重等。

教育功能与目的

教育功能与目的

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定义: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三、教育的个体功能: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题能力的发展;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开发人的创造力,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充分实现。

四、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2、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3、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4、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1)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2)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5、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6、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1)当社会发展处于负向时,教育对社会出现总体的负向功能;(2)当社会发展处于正向时期,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总体上是正向的,但也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教育与社会的外部关系失调,出现了局部的负向功能。

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按教育功能作用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的,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第三章 教育功能

第三章 教育功能

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指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他 们谋生创造条件。其不同于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是组织内在的规定和要求,是一种“应然”的职责。
②功能: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是事物或方
法实际产生的(“所发挥的”)且是有利的作用,带有
价值评判上的肯定。强调对外产生的效用,是一种“实 然”的效能。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2)教育功能: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 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2.教育功能的分类 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作用的对象)
第三章
教育的社会功能
5.劳动力市场理论 代表人物:皮奥雷、多林格、戈登等 基本观点:劳动力市场是由两个不同部分组成的,即 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故称“二元劳动力 市场” 主要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工作具有工资高、工作 条件好、就业稳定、有晋升机会、管理有程序等特点; 而次要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工作则往往是工资低、待遇差、 就业不稳定、要求苛刻、晋升机会少的工作; 一个人的工资水平主要取决于他在哪一个劳动 力市场工作,而这又取决于他的性别、年龄、种族以及 受教育水平等,因此,工资水平与教育程度本身并不直 接相关,教育只是决定一个人在哪一个劳动力市场工作 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章
4.筛选假设理论
教育的社会功能
代表人物:伯格、斯蒂格利茨等
基本观点:教育是一种表示个人能力的工具,它提示 了内含于人的未来的生产特征,表明了一个人固有的生 产力,从而为雇主识别、选拔不同能力的求职者提供依 据,起到筛选作用。

第三节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

第三节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

第三节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现实生活中的人,既是社会的人,又是个体的人。

人的发展一方面表现为个体的社会化,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表现为个性,满足一个人成为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个人的需要。

因此,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就表现为教育对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的促进作用。

为实现教育的这一功能,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个体从自然生物体到社会活动主体的变化,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对人类社会而言,社会化使社会能够在社会学和生物学意义上进行繁殖,从而确保它世代延续下去。

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人的行为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思想意识是支配人行为的内在力量。

意识虽然为个人所具有,但它不是个体思维的产物,而是社会价值规范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教育代表一定社会的要求,传播社会中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受这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学生就易于形成与主流社会文化要求一致的思想意识,从而认可并自觉维持现存社会的种种关系。

而且,由于教育所传播的文化价值观念的系统性和深刻性,还由于教育活动组织的计划性和严密性、教育形式的活泼性和多样性,就易于使学生接受这种价值观念,并形成完整的思想观念体系。

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人的行为要符合所属群体或社会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社会规范。

教育通过社会规范的传递,使人们认识社会规范的意义和内容,认识到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从而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个体行为偏离社会的轨道。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还具有生活指导的功能,它授予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需的知识技能,如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帮助人们学会协调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使人们首先学会生活,适应生活。

3、教育培养个体职业意识和角色。

职业是社会化的集中体现。

教育功能主义

教育功能主义

教育功能主义(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弱化)功能主义的理论认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会结构越来越趋向开放和平等,教育作为超越父母社会地位的最重要的社会机制,通过绩效原则为每一个人提供实现社会流动的平等机会。

学生通过在教育中所获的成就,而不是按照社会出身,取得相应地地位。

这种“选贤任能”(meritocracy)制度不仅使较低阶层的学生获得了向上社会流动的阶梯,同时使每个社会成员按照自己所具有的知识、技能等资格进入适合自己的职业社会角色中。

冲突论则认为,学校教育是各“身份团体"用以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

这些特殊身份团体控制着教育,向学生们传授本集团的身份文化,以便既培养一些具有优秀身份团体文化的领袖成员,同时又能使下层或中层成员对优秀文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及领导他们的领袖予以尊重。

优势阶层依靠自己固有的文化资本、社会权力等资源,通过教育实现文化再生产,并进而实现社会地位的再生产,因此,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圈,通过教育再生产和复制了原有的社会不平等。

在经典的功能论者看来,教育主要功能表现在促进社会化,社会控制,筛选和分配,对外来人员的同化,社会革新和变迁等方面。

学校教育本身是一部平等化机器,它提供了“公平竞争”的阶梯,不管社会背景如何,人人都可以凭自己的才智和努力,在这个阶梯上往上爬,接受教育越多,今后的经济成就和社会地位就越高。

帕森斯认为,教育具有选拔的功能,这种功能是基于学习成绩和能力类型来进行的,其结果是使人们产生分化.“对于教育程度低的学生,能力类型的分化将导致不同的职业类型;对于教育程度高的学生,能力类型的分化将导致大学里明显不同的角色”。

’因为这种选拔是依据共同的标准进行的,通过这种分层和选拔,学生都安于自己所处的位置,进而可以缓解分化所带来的紧张,失败者可以心甘情愿地接受自己在教育中的失败,并依此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他们认为学校教育是对未来成人社会进行人力资源筛选和分配的基本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教育功能教学目标:1、识记教育功能的含义。

2、了解不同维度教育功能的类型。

3、举例说明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表现。

4、分析教育负向功能的表现、成因及可能消除的对策。

5、依据对教育功能的理解,分析我国确定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依据。

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一、教育功能的概念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在与其内外环境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反应能力。

教育功能主要由教育的内部结构和属性决定,但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

在系统内部,教育功能表现为教育对受教育者发展的影响作用,它由教育者借助教育中介影响受教育者,从而促进其发展。

从宏观角度考虑,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与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等其他系统共同构成完整的社会结构,教育通过对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等的作用而表现出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

二、教育功能的分类(一)依据教育作用的对象,可分为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1.教育的个体功能。

又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育要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教育要素相互作用的性质影响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方向和性质;教育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影响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可能达到的程度和水平。

2.教育的社会功能。

又称为教育的工具功能,指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可以是教育直接对社会各子系统的影响,也可以是教育通过培养人而对社会各子系统产生间接的影响。

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社会功能的依据,没有教育的个体功能就谈不上教育的社会功能。

(二)依据教育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1.教育的正向功能。

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积极促进作用。

通常我们所说的教育功能主要是指教育的正向功能。

2.教育的负向功能。

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所产生的阻碍作用或消极影响。

教育的负向功能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表现,如因教育结构失调而造成的学生学非所用或大材小用;因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造成的学生负担过重等。

从正负这两个方向来划分教育的功能是对就功能认识的深化,有利于提醒或引导人们更科学更全面地对待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世界上最早提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这一对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R.K.merton)。

他认为正向功能有助于一个系统的适应或顺应,而负向功能则会削弱系统的适应或顺应。

(三)依据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1.显性功能。

是依照教育目的、任务和价值,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如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

2.隐性功能。

是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

如不公正的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

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就转变成了显性教育功能。

日本学者柴野昌山运用默顿关于功能划分的理论,提出了学校教育功能的理论分析框架。

把学校的教育功能分为四大类,既显性正向功能、隐性正向功能、隐性负向功能、显性负向功能。

柴野昌山还举例说明了这四类功能现象的存在,比如,他认为,考试及成绩报告单作为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的工具,具有显性正向功能。

但是若教师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便会导致学生产生书呆子型成就中心的偏向,此可谓隐性负向功能;又如学校中的表扬制度及晨会之类的仪式性活动的本来目的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区分正误,但作为副产品,也可能会出现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意识、促进群体整合之预料外结果,这种结果便是隐性正向功能;至于显性负向功能,学校一开始就竭力避免,但由学生群体的反学校、反教师的亚文化而导致的各种不良行为或越轨行为则属于显性负向功能。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实施时必须考虑教育功能的各种可能性,努力争取正向的教育功能,并避免出现负向的教育功能。

(四)从教育作用的性质看,可分为自我保存功能和自我更新功能对教育功能作自我保存与自我更新功能的划分,最早见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一书。

该书指出:“教育能使自己再现,也能使自己更新。

”①在该书看来,教育具有传递传统价值的功能,它倾向于构成一种时间上和空间上密封的体系。

其基本特征是重复,即重复地把上一代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知识经验传递给年轻一代。

有人从三方面分析了教育的自我保存功能:一是就教育的源泉来讲,教育作为传递社会文化的工具,自身不能不落后于它所传递的文化本身。

二是就教育的过程来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相对固定,它倾向于形式化、公式化,教育的微观结构不能不具有相当大的稳固性,并影响到教育的中观、宏观结构的稳固性。

三是就教育的结果来讲,教育“产品”的检验过程复杂而漫长,这不仅由于教育活动的周期长,而教育活动的成效要在活动周期结束后较长时间才能充分显示出来;而且因为个人的成长受到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从一个人的成长中把教育的功效所占比重精确计算出来。

教育成果检验不易,可能成为教育保守的正当理由。

但是,与此同时,教育也能使自己更新。

它一方面附属于社会,反映着那个社会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它也受外部压力的影响,从而不断改革和更新自身。

相比之下,教育由于其自身具有保守倾向,其自我保存功能一般要强于自我更新功能。

三、教育功能的特征(一)客观性任何系统都有其功能,只是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存在逐步深化和拓展的问题。

自然生物界和社会中的各系统都呈现这个趋势。

事实上,没有功能的系统不可能存在,也没有必要存在。

教育作为一个系统,也必然具有其自身的功能。

教育功能是客观存在于教育这一事物之中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另外,教育功能不同于教育价值和教育目的。

教育价值和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好”教育的一种期待,它反映了人们认为的“教育应该干什么”;而教育功能是指教育的实际效果,它反映的是“教育已经干了什么”和“教育能够干什么”。

如果说教育价值和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应然”表现的话,那么教育功能则是教育的“实然”表现,它是教育实际上所发挥出来的作用。

因此,教育作为系统,必有功能存在,教育功能具有客观性,并非主观的期望,而是客观的结果。

(二)整体性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5页。

教育功能的整体性是指教育功能中的各种效应总是相互关联并综合地产生作用。

教育的个体功能有其整体性,教育的社会功能也有其整体性。

而且,从总体上来说,教育功能是一个有机构成的复合体。

各种功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因此,如果只是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的功能,以为借此可保证愿望得到实现,其结果将适得其反:不仅被忽视的功能没有得到实现,就是被强调的这一方面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育功能中任何一方的残缺都会造成另一方以至整体性的损失。

当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也要主要合理地调节教育功能的价值取向,使教育功能适度偏重于某一方面,以此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

对中国的教育来说,根据历史的经验,要特别注意防止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之间的极端性摇摆,要警惕有意无意地把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对立起来的倾向。

(三)层次性教育功能的层次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从作用对象来看,可将教育的功能分为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

直接功能是在具体教育过程中直接表现出来的教育作用,间接功能则是产生在教育过程之外的由直接功能引起的效果。

就教育在同人的关系及同社会的关系中表现出的功能而言,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直接功能,而教育的社会功能则是间接功能,后者是前者的间接效果。

从教育功能产生效果的持久程度来看,可分为长期功能与短期功能。

前者的功效是长期的,后者则相对是短期的。

实际上,这两种功能是相互关联的。

多次的短时功能的效果可积累成为长时功能所具有的影响力。

长时功能的实现,可视为许多具有短时功能的教育行为汇集而成,往往依赖于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四)迟效性教育功能的迟效性体现在个体功能上,也体现在社会功能上。

从个体功能来看,个体对于教育所提供的外部影响需要经历一个吸收、消化,从而向自身素质转变的过程。

因此,对个体的教育难以一蹴而就,表现为实现一个完整的教育目标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

教育社会功能的迟效性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一般要经过较长的人才培养周期之后才能得以显现教育,与其是基础性、普通性和理论性的教育,更具有周期长的特点其社会功能具有明显的迟效性。

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是不符合教育功能的这个特点的。

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教育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自发地进行的,并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形态,而是处于“不知而行”的状态,当然也就更谈不上有意识地发展个体。

但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单个人显得比较全面,那正是因为他还没有造成自己丰富的关系,并且还没有使这种关系作为独立于他自身之外的社会权利和社会关系同他自己相对立”。

在教育成为一种独立形态的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的功能主要是为巩固政治制度服务的,教育为个体发展服务的功能是附属的,并为统治阶级利益所制约。

近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把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对立起来,把促进个体身心潜能的发展,培养敢于蔑视社会成规,具有独立、自主、自由的反叛精神的人,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但他们的理想是乌托邦式的,因为这一时期社会的发展是以牺牲个人的发展为前提的。

在当代,社会发展的根本是为了人的发展,二者不存在根本的对立和冲突。

正如马克思所期望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因此,现代教育的本质才回归到人自身。

促进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所预期的正向功能,即显性正向功能。

这一功能是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的体现,因此也被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成为派生其他功能的源泉,在教育功能系统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他既是社会的人,又是个体的人,教育使其与他人不同,也使其接受的教育前后不同。

前者表现为人具有社会性,它追求个体的共同性;后者表现为人具有个性,它追求个体的独特性。

社会性和个性是相互对立而又矛盾统一的,人是社会性和个性的双重统一体。

个体发展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包含着两个矛盾方向的变化,而又重新系统化的过程。

教育就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的个性化,促进一个生物体的自然人成为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的人。

因此,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个体从自然体到社会活动主体的变化,就是通过个体社会化过程来实现的。

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