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之水:宋人与花与香与瓷器

合集下载

南宋 瓷 古诗

南宋 瓷 古诗

诗·瓷器一.关于瓷器的诗句1、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进艇》唐代:杜甫释义:把煮好的茶汤和榨好的甘蔗浆,用瓷坛来盛装也不比玉制的缸来得差,放在艇上可以随取随饮。

2、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

——《天香·咏龙涎香》宋代:王沂孙释义:龙涎装入红瓷盒后用文火烘焙,又巧妙地制城经营的指环。

3、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唐代:皎然释义: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

4、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秋日三首》宋代:秦观释义:碾好的月团用茶碗泡着,喝完后,让孩子背诵楚辞。

5、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唐代:杜甫释义:大都邑烧制的瓷碗,既轻且坚固,敲之音响如玉声凄清,美名传遍锦城。

另外整理关于瓷器的诗句有:1、《题与陶瓷馆》郭沫若后来居上数东洋,夺取万邦瓷市场;年进美金七千万,数逾赤县十番强。

花纹形式求新颖,供应需求费数量;国际水平应超越,发扬光烈陈堂堂。

2、《题与艺术瓷厂》郭沫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宋代以来传信誉,神州而外有均输。

贵逾珍宝明逾镜,画比荆关字比苏。

技术革新精益进,前驱不断再前驱。

3、《初到景德镇》董必武昌南自昔号瓷都,中外驰名誉允孚。

青白釉传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珠;艺精雕塑神如活,绘胜描摹采欲敷;技术革新求实用,共同跃进是前途。

4、《游景德镇》谢觉哉配料调色细且精,塑形绘影艺超群;方知日用寻常品,曾费劳工无限心。

风格"四如"传古代,车轮载誉越重瀛;瓷都跃进今方始,量质都须加倍成。

5、《咏景德镇兀然亭》明·缪宗周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

郭沫若(1892一1978),男,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二.赞美宋瓷的名诗句1、赠昊十九明·樊玉衡宣窑簿甚永窑厚,天下知名昊十九;更有小诗清动人,匡庐山下重回首。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1、《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爱莲说》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4、《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宋代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送东阳马生序》明代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乾隆御制咏陶瓷诗

乾隆御制咏陶瓷诗

乾隆御制咏陶瓷诗御制诗初集巻十一咏挂瓶官汝称名品,新瓶制更嘉。

随行供啸咏,沿路撷芳华。

挂处轻车称,簮来野卉斜,红尘安得近,香籁度帷纱。

巻二十咏花瓷书灯谁将大邑瓷,相并九华枝。

继昼明为用,无尘静与宜。

消闲觅句际,伴影读书时。

何必昭阳殿,徒夸金玉为。

巻三十一白瓷枕枕石不如流,潄流不如石。

瓷枕坚且洁,堪赠如兹客。

既质玉之质,复白雪之白。

磨湼不磷缁,拂拭多光泽。

恍挹神仙人,精神盎内积。

岂伴窈窕女,粉黛污颜色。

可荐床之东,亦宜牖以北。

张氏榴应羞,钱家石岂特。

虚堂夏午闲,松涛泛幽席。

朅此梦羲皇,古风如可即。

巻三十三瓷枕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

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

僧榻雨花乱,客衾霜月寒。

卢生如识此,岂复叹邯郸。

宋瓷琴龈额恢恢太古器,形模不假雷霄制。

易漆以陶岂无为,我于重华窥其义。

谏者十人争小事,不如渭汭初所试。

焦尾断纹浑可弃,五弦七弦惟汝置。

元音澹泊従兹嗣,譬如佺羡面之粹。

况以内飬无火气。

巻四十瓷雁好在沙头溪觜,那劳月宿霜征。

有质奚忧矰缴,不材无虑炰烹。

二集巻三十一古陶缶歌鸟卵其形口在腹,腹椭口弇徳能畜。

制贻太古匪今俗,坎离既济质惟朴,用缶鼓缶羲经卜,浑仑善好无薜暴(叶),土蚀万年黝以穆,寿逾金石贵珠玉,簠簋敦彛下风伏,徒纪癸丁及仲叔,陶于河濵此其躅,承浆酌酒来百福。

宋瓷鼎见说轻坚大邑瓷,几曾髻垦匠师嗤。

瓶盆徒供家人馈,均汝遥传修内司。

无益害功伊古戒,大烹飬圣系吾思。

穆然葆采陈棐几,介绍鳬罇与鸟彛。

巻三十四宋瓷臂搁铜之寿者三代遗,宣和博古曾辨之。

是时设有修内司,官汝均定精为瓷。

火父水母相济资,因成器用罇瓶罍。

何来臂搁制雅宜,色古质朴非新奇。

兼絶髻垦薜暴疵,瘦金健笔凭尔为。

未闻贵重等夏彛,金坚土脆阅歳时。

敦卣富有似此希,物以少贵固如斯,名以久彰更可思。

巻三十七宋瓷胆瓶芝为华彩玉为肌,火气全无古气披,恰似白描吴道子,观音妙相手中持。

巻六十六咏龙泉盘子乾隆二十年五月平定伊犁,其明年,侍卫哈青阿自军营归,携古瓷盘,一云得之吐鲁蕃,葢宋龙泉窑也。

赞美陶瓷茶具的句子

赞美陶瓷茶具的句子

赞美陶瓷茶具的句子1. 形容陶瓷的句子有哪些1. 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2. 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

修内器犹在,阅年六百余。

虽输铜晕绿,漫拟玉无暇。

3. 鲜明艳似美人霁,热烈真如火焰红。

何止珠山留劲腕,早传春色满人间。

4. 柴窑为魁,世不一见。

问其制: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未知然否?5. 泥土在炉火高温中中羽化自己,只为熔炼变成陶瓷让人们另眼相看。

6. 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泥土演变而,可看到光鲜美丽的外表下,很少能想起它们曾经受过多大的苦难。

描写青花瓷的优美句子:1. 我是一尊传世的青花瓷!我是泥土和清水的凝合,是釉料与烈火的升华,是唯美与坚强的交融。

毛笔在宣纸上走出笔锋的浓淡,瓶身的釉料染成浓艳的牡丹,高远宁静的泼墨山水轻轻地绘在我身上,镂花的香炉升起的檀香的白烟萦绕在我的周围。

我就是这样,富有灵气的出生。

那似乎是诗人在用妙言佳词制造一个梦,一个轻柔飘逸的美梦,正是那些唯美与浪漫让我拥有了注定不一样的命运。

2. 执一盏茶,细品,面对着素白玉胚的青花瓷,我的思绪开始瓢远。

素白玉胚如你素面无华,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

侧锋勾勒的玄青色牡丹如你回眸一顾的盈盈笑靥,含蓄美丽如含苞未放的花蕾。

3. 先是一个瓶子,一只碗……一个个典雅的瓷器从方文山的歌词里跳出来,浮现在我的眼前。

原本雪白的瓷胚上,慢慢现出了一朵朵,一束束簇拥的青花,它们尽情地盛开在素胚上,它们生长地很快,一片连着一片,将整块素胚快占满了,只留下一点点空隙,青色的牡丹,青色的葫芦叶,无风却飞扬着张开怀抱,迎接我惊诧的目光。

牡丹的花瓣慵懒地张开着,花藤拥抱着牡丹,小小的牡丹叶随水波轻轻荡漾,在静止的青花瓷瓶上,飞扬着、轻舞着、荡漾着。

4. 青花瓷,那一缕晨光中盈盈郁郁的花草,那绿瓦飞甍下倚栏遐思的女子,那山林野湖间飞旋鸣叫的鸟雀……一切都是栩栩如生。

仿佛那一只玉壶,一尊梅瓶也是一个独立的世界。

扬之水谈宋元金银酒器——果盘

扬之水谈宋元金银酒器——果盘
留红脸 , 点透 胭脂颗。 盘盛 处, 金 恍然天上新堕 ” 郑域《 ( 壶
能会得此 中玄机。以后裴航 促装往京师 , 途经一地名 蓝桥
驿, 方值 口渴难耐, 适见茅 屋三 四间, 老妪在焉。生因施礼
求 浆, 于是得遇 前番舟 中女 子赠诗 中提到 的云英。 后再 其 历周折, 终遂 良缘, 夫妻二人同登仙籍。 裴航故事 自问世后即被不 断复述和演绎, 笔记、 小说 之 外, 宋元 已有据此 改编 的戏 剧 。 又马致远 [ 吕] 四块 南 《 玉・ 蓝桥驿》 “ : 玉杵 闲。 玄霜尽。 何敢 蓝桥望行云。 裴航 自 有 神 仙分。 是个窃玉人。 了个 赏月人。 原 做 成就 了折 桂人。 ” 此 故事 深为人们爱赏 , 大约 即因它 一举 占得两项 好处, 其
例引 事林广记 把官 员盏 ” “ 条所谓 “ 人持酒瓶 居左, 一 一
1 此系绍兴二十六年交趾所进。 《 宋会要辑稿》 ,册八, 页 7 6 83
人持果盘居 右” 大致 说来 , 。 碟总要 比盘要 小一 点, ——宋 人又 有“ 金大 果子揲” 说 , 之 或许 此碟仍 是未及盘之 大。
为 了表 述的方便, 姑且把 l 厘米 以上者称作盘 ,1厘米 今 5 5
以下者称作 碟。 而又有 一类尺寸更 小者, 是用作奁具 中 却
的妆盘。
临澧柏枝 乡錾花银盘一 组十枚, 口径 1. 5 厘米不 5 ~1 6 4 等。 盘心 分别錾刻 团窠式造型 的各 式折枝花——牡丹 , 芍 药, 菊花 , 莲花 , 一把莲 , 茶花, 芙蓉, 木 木槿 , 栀子 , 四照

中天》 , ) 等等。 果盘装 饰纹样 的选用 也或与席间常 见的果 品颇有 关联, 比如泰宁窖藏中的这一件。 银盘高 l 厘米, 4 口 径1. 6 厘米 , 8 底径 l厘米, 2 浅浅 的盘心打造 出仿佛浮雕一般 的瓜 、 桃和 石榴 , 果之 间点缀三对并头荔枝。 三 瓜连着花和 蔓, 果连着 枝叶和花, 牵起满溢着的一盘清鲜与色泽。 与它 尺寸、 纹样十 分相近 的一例 , 出 自 阳平桥南宋金银器 有 溧 窖藏中 的一件银盘“ 而两处窖藏酒 器的类型和式样也 多 。 很相似, 见时风。 可

宋人的「花」事与「画」事,有多讲究?

宋人的「花」事与「画」事,有多讲究?

宋人的「花」事与「画」事,有多讲究?宋人的“四般闲事”,讲过了“焚香、点茶”,今儿来说说“挂画、插花”。

01不禁想起前一阵看过的一部电影——《日日是好日》。

电影改编自茶道教授森下典子的茶人笔记《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而且被评为2019年度的十佳日本电影,小众而文艺。

电影画面电影主题是现代日本茶道,但依季节变化而改变的茶室场景,却意外的让我印象深刻。

主角每次学习茶道的地方,都是这一间和室,不大,正对一个小小庭院,推开室门就看得见四时的风景,听得见自然的声音,闻得到四季的花香。

电影场景和室一侧有一处壁龛,墙上总是悬着一副挂轴,而壁龛内也总是放置着一件插花。

挂轴内容和插花及花器都会依时节,或依人事心情,而变化:比如,在主角去出版社的应聘考试之前,进门就看到墙上挂轴换做了达摩的画像。

老师笑着走过来:“明天你有重要的考试,达摩象征百折不挠以及开运,那么,应该有旗开得胜的意思吧。

”女主顷刻间感受到老师的心意,也为自己鼓起了勇气。

再比如,有雨的季节会有“听雨”的挂轴,而梅花飘香的季节就会挂起“梅花薰彻三千界”了。

挂轴前的插花也是依季节变化而时时不同。

有时兰草,有时月桂,有时也许是枯枝一角,有时又是胜芳几朵,静静地立在一边。

有书画而没有花,似乎少了情趣;有花而缺少书画,则少了灵魂;两者彼此呼应,缺一不可。

从电影的场景变化中,我第一次很直观的感受到了挂画、插花,以及它们和自然更替的关联:很温暖,也很震撼。

电影场景“日日是好日”,这句话本身是有几分禅意的,据考证,出自禅宗云门宗大师云门文偃之口,见《云门匡真禅师广录》。

如何日日可以是好日?怎样的日子算是好日?在电影的末尾,女主经过二十多年的茶艺学习,说出了自己的感受——“雨天听雨,运用五感,用全身品味那个瞬间。

下雪天观雪,夏天体验酷暑,冬天感受彻骨寒冷。

日日是好日,原来是这样的意思啊。

”用女主的话来讲,这世上的事情分为“立刻就理解”和“无法立刻理解”两种:而“日日是好日”几个字的意涵,显然属于后者,也许需要用一生的体验才理解得深刻。

宋人碗里的春天

宋人碗里的春天

/优品/宋人碗里的春天文\刘万祥春光易逝人易老。

宋人的碗,是把春天捧在手心里,珍重最寻常的日子,也认真爱自己。

春天,谁不想对着三月的春盛繁花说一声:“快到我碗里来!”在寻常的烟火日子里,碗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有各种花纹和款式,四季皆可用。

可对于宋人而言,却不是这样的。

他们的碗,仿佛只属于春天,有春风拂柳的淡淡色泽,有春水游鱼的灵动花纹,也有盛满春菜的简淡清欢。

宋人的春天,在碗里。

马未都说:“宋瓷,是中国美学的顶峰。

”宋人崇尚青色与白色,落到一个个碗中,便是青瓷如玉,白瓷胜雪。

这种美最动人的地方,或许就在于那份淡淡的素雅之色,如春日薄雾,如春水初生,如江南三月的拂堤春晓。

而且光是宋瓷的青色,就有天青、粉青、梅子青、影青……似乎就连春天的时间流动感都拉长了。

特别是宋人最有代表性的汝窑,釉色天青,又名雨过天青。

第一次看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那只汝窑天青釉碗时,忽然懂得,宋徽宗梦里的天空,分明就是江南三月的杭州:雨后初霁,一抹天青随风缓缓游动,带着淡淡的绿,淡淡的白,淡淡的粉。

若不是传说中那样以玛瑙入釉,或许不会有这般“似玉、非玉、而胜玉”的质感和色泽。

陆羽的《茶经》里讲过,青瓷类银类雪,白瓷类玉类冰,是最适合喝茶的“冰瓷雪碗”。

虽然我们如今经常说,宋人点茶喜欢用黑色的建盏,但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廖宝秀发现,爱喝茶的宋人,平时仍会沿继唐代使用这样的冰瓷雪碗。

把春天的团茶碾成茶末后,投入青瓷茶碗中,一边注水,一边用茶筅用力转圈击打,直到将茶汤打出犹如雪浪般的泡沫。

端起那个天青色的茶碗,仿佛能看见春江浮沫、疏星淡月。

这是宋人的碗,是宋人心中永不消逝的春天,也是宋人所崇尚的生命之色:纯洁、素净,质本洁来还洁去。

没有哪个朝代像宋朝一样,用单色釉把春天演绎得那么极致。

但端庄内敛的宋人也有调皮的时候,既然不喜欢太绚丽庸俗的美,那就在花纹上做文章。

对于北宋时期的越窑碗,有人曾感慨:一碗春水。

那份诗意确实让人心中一颤,碗身盈盈流动的线条,有深有浅,仿佛淡淡的江南烟波。

瓷器的文言文翻译

瓷器的文言文翻译

瓷之起源,远在商周之际。

彼时,先民以陶土为器,尚简朴,无华丽之饰。

至汉,制陶技艺渐精,然瓷器尚处于萌芽阶段。

迨唐宋之际,瓷器始见辉煌。

唐之青瓷,色泽如玉,光可鉴人;宋之白瓷,洁白如雪,薄如蝉翼。

此二者,皆瓷之瑰宝也。

宋室南渡,瓷器工艺更上一层楼。

哥窑、汝窑、定窑、钧窑,四窑争奇斗艳,各具特色。

哥窑之美,在于冰裂纹;汝窑之雅,在于天青色;定窑之巧,在于薄如纸;钧窑之奇,在于窑变釉。

此四窑之作,皆瓷器之精品。

明清之际,瓷器工艺更趋成熟。

宣德年间,青花瓷盛行,色泽清雅,纹饰精美。

成化年间,斗彩瓷兴起,色彩斑斓,宛如锦绣。

嘉靖、万历年间,五彩瓷崭露头角,色彩艳丽,形象生动。

此时,瓷器工艺已达到空前的高度。

瓷器之制作,非同小可。

先取优质高岭土,经过研磨、淘洗、揉捏、塑形、晾干、烧制等数十道工序,方能成器。

烧制之时,火候需恰到好处,否则瓷器易碎。

故而,瓷器制作之艰辛,可见一斑。

瓷器之美,在于其质地、色泽、形态、工艺。

质地细腻,触之如玉,令人陶醉;色泽光亮,观之如镜,映照人心;形态各异,或圆或方,或高或矮,各具特色;工艺精湛,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瓷器之用途,亦颇广泛。

可作饮食之具,可作观赏之品,可作收藏之宝。

饮食之具,如碗、盘、瓶、罐等,造型优美,便于使用;观赏之品,如花瓶、香炉、笔筒等,造型独特,富有艺术气息;收藏之宝,如官窑、哥窑、汝窑等,价值连城,传世之宝。

瓷器,国之瑰宝也。

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形态各异,用途广泛。

自古以来,瓷器便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媒介。

如今,瓷器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人类共同的瑰宝。

总之,瓷器之美,美在质地、色泽、形态、工艺;瓷器之用,用之饮食、观赏、收藏。

瓷器,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匠心,是我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愿瓷器之美,永传于世,照耀千古。

学者扬之水、画家子聪 读扬读董

学者扬之水、画家子聪 读扬读董

42学者扬之水◆唐吟方(北京)读扬读董宁文兄发来一批扬之水女史题他的画作,作为第一个读者,我除了艳羡,大概还有点兴奋,期待中的二位名手终于肯联手,一展珠联璧合之兴。

宁文是书香世界有名的推手,而扬之水则是学术界的常青藤。

一位名编辑、一位名学者,合作一套册页,自然亮点多多,美意绵绵。

逐一拜读,画笔纯朴,见情见性;扬之水的小字清隽,雅意拳拳。

我同二位都是老朋友。

和宁文由《开卷》结缘,认识超过二十年。

和扬之水认识更早,已越三十年。

当初,他们都还是编辑,后来熟悉了才知道,编辑只是他们诸多身分中的一个,譬如二位写字画画都在行,各有特点。

扬之水的一手簪花小楷经张中行先生推介,早就誉满文林。

宁文作画,事先并不知道,只晓得他爱重名人的手迹,得编刊物之便,广交天下名流,收藏不菲。

在一个偶然机会获悉他也画画,一交谈时间还挺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在皖南服役时就涉足书画,算起来是资深画家了。

以后看到他的山水,那山间林梢的一弯明月、青草池塘静泊的小舟、田埂边一间东倒西歪的老屋……原是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风景,一拿起笔,那些风景便如秋天的落叶扑簌簌地坠在纸上。

纵横笔触间,依稀还能看到他同宗欣宾的笔意。

扬之水何尝不是如此,那管既写文章又写字的笔伴随她逶迤走过了几十年,时间甚至超过她治学、做编辑的年龄。

他们在笔墨上花了这么多时间,我问过宁文,当初是想当画家么?宁文说身在江南画屏中,情不自禁就画上了。

后来是舍不得编书编杂志间歇零敲碎打的时间,聊借图画遣兴,岂止是你恋笔墨,画兴一开,笔墨也缠人,于是江南一片,互生互发,一发不可收拾。

不知哪个好事者劝宁文,你积攒了若许画稿,办个展览吧!从此南天北地到处留下宁文携画走天下的扬之水,原名赵丽雅,1954年生于浙江诸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6年就职于《读书》编辑部。

1996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曾任古典文献研究室主任,专业领域为文学与名物研究。

安徽广德发现的宋代窖藏

安徽广德发现的宋代窖藏

2013年4月,安徽广德工会巷地下管网施工时发现了一处窖藏,出土33件(套)文物和大量唐宋时期钱币。

所有器物均放在一个倒扣的大铜缸里,铜缸周围没有发现墓葬或建筑遗迹,故推测应是一处窖藏遗址。

窖藏器物分为铜器和石器两大类。

铜器23件(套),器形有鼎式炉、簋、簠、镂空熏炉、狮形熏炉、净瓶、兽面纹贯耳壶、斝、花觚、甗(仅存下半部分)、盆、镜、暖、镇尺、笔架和缸等。

石器有端砚4方,歙砚4方,小石磨2合。

广德工会巷出土的窖藏器物经鉴定有国家一级文物13件,数量之多、级别之高、保存之完整为近年来罕见。

器物风格秀丽温润,造型丰富,种类繁多,基本是文房清供类用品,有些器形在宋代器物中较少见,如铜簋、铜簠等。

文 图/刘政 宋黎藜安徽广德发现的典型器物兽足鼎式炉,平口,两侧口沿各有一个圆角长方形立耳,颈部有一圈蟠螭纹,腹部有一圈回纹饰带,纹饰带分别以两道凹弦纹分隔,四只狮形兽足较高并微向外弧。

鬲足鼎式炉,整体呈鬲形,平口,口沿上有两个绞丝绳纹立耳,颈部两两一组分布八只凤鸟纹,并以回纹为底,鼓腹,腹部、足部相连。

圆柱形足,内底有四字铭文。

簋,敞口,腹部微内凹,有三个脊,一圈乳丁纹带,以菱形回纹为底,腹部纹饰带上下均有弦纹,下腹部下垂,高圈足,圈足上是一圈横夔龙纹。

内底有两字铭文。

簠,器身为方形,缺盖,直腹,腹部转折后下收,上腹部饰一圈夔龙纹,下腹部是以回纹为底纹的菱形纹。

两侧有两个龙首形耳鋬,饰铜兽足鼎式炉,口径10.5厘米,通高11.5厘米云纹。

四只云纹的如意形足,上饰卷云纹和菱形纹。

镂空熏炉,筒形,直口(推测有盖),肩部有一圈波浪纹加草叶纹,上腹部有菱形回纹带,中部为两圈横向回纹,下腹部是回纹带和山字形镂空,肩部以及腹部纹饰分别以两道凹弦纹分隔。

下腹部近底有三只狮形兽足。

狮形熏炉,下部是由三只兽足支撑的圆形承盘,盘上放置一只狮子,狮爪遒劲有力,右前腿高高抬起,颈部鬃毛竖立,张口吐舌,尾巴翘起,憨态可掬。

头部颈下有一搭扣,可以将头掀起,把香料置于体内,口部为熏香烟雾的出口。

千年前的宋式美学,美到骨子里

千年前的宋式美学,美到骨子里

千年前的宋式美学,美到骨子里2022-05-31 15:58·热爱生活的某某某没有一个朝代,比宋更懂美。

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中曾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此便是文人“四艺”的雅致生活。

宋代生活史学者吴钩也曾说:“我觉得,恐怕再没有一个时代的居民比宋朝人更热爱鲜花了。

”宋代,插花的花瓶已是专门造型,各大窑口几乎都有生产花器。

可以说,上至皇室贵胄、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在宋朝人的生活里,插花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生活时尚。

宋徽宗《文会图》(局部)宋式插花注重内涵,要求花与人合二为一,外表讲究清美,如此雅致,即便放至今日,仍是美丽依然。

可插花之诀窍非一日能成,若想习得精髓,得先从挑好花器开始。

我想,没有什么比汝瓷更适合的了。

天青釉色,细润光亮,仅是摆着,就足以赏心悦目,若是插上插花,于疲惫之中一瞥,立刻心有喜悦。

插花,让生活多一些仪式感,让平淡的日子,多一些惊喜。

传说800多年前,宋徽宗曾做了一个梦,醒来后对梦中纯净透澈的天青色念念不忘,遂命汝州匠人烧造天青色的瓷器。

汝瓷视如碧玉,扣声如馨,有“似玉非玉而胜似玉”之说,色泽素雅自然,温润古朴。

帝王的一场梦成就了汝窑的诞生,也让我等后人有幸欣赏到,这芙蓉出水般的素雅之美。

01汝瓷,宋代五大名窑之首青如天,面如玉,蝉如翼,辰星稀,古语云:家有万贯,不如汝窑一片,这足以说明汝瓷的珍贵。

▲ 北宋汝窑天青釉玉壶春瓶-大英博物馆所藏北宋期间,汝窑的火仅仅烧了20余年便绝迹。

时隔800多年建国后50年代初,在周恩来总理的呼吁下,国家开始对汝瓷技艺的研究与复兴,但根基不稳的汝窑文化现在仍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02宋式美学巅峰之作,经典复刻2015年9月30号,北京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院庆,举行了“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特展”。

这是建国以后史无前例的一次汝瓷特展,从各个博物馆就借调了有29件北宋汝瓷“累世遗珍”珍品。

并从大英博物馆借调了3件,其中就有借调过来的“玉壶春瓶”。

扬之水丨宋人与花与香与瓷器

扬之水丨宋人与花与香与瓷器

扬之水丨宋人与花与香与瓷器“宋人与花与香与瓷器”,已经显得很啰嗦,其实这还是省略了的,说得齐全,该是“宋人与花与香与茶与瓷器”。

不妨先把南宋诗人葛绍体的几首诗引在这里:《韩氏与闲即事》堂深暑不到,闲意一炉香。

棋斗过河急,琴弹流水长。

古瓶疎牅下,怪石小池旁。

忠献画图在,英声不可忘。

《秋堂东轩》新糊窗纸旧胡床,铜鸭烟昏砚墨香。

淡翠屏风小瓶亚,芙蓉红軃菊花黄。

《洵人上房》自占一窗明,小炉春意生。

茶分香味薄,梅插小枝横。

有意探禅学,无心了世情。

不知清夜坐,知得若为情。

葛绍体并不是著名的诗人,也可以说是很没有名气的,他的作品,一般的宋诗选本都不会选。

但这几首诗却很有代表性,两宋士人的日常生活中几件互有关联、并且又都与瓷器相关的雅事,差不多都写在这里了,也正应了今天的题目,即宋人与花与香与茶与瓷器,不过因为时间有限,不仅茶事省略掉,香事恐怕也来不及细说了。

一、助成宋人之风雅的种种条件这里所谓的“花”,还有“香”、“茶”、“瓷器”,当然都不是宋人的创造,但它却是由宋人赋予了雅的品质,换句话说,是宋人从这些本来属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提炼出高雅的情趣,并且因此为后世奠定了风雅的基调。

为什么宋人会有、或者说能有这样的作为呢?原因可以有很多,单从历史背景来说,便有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

比如城坊制的解体,都市生活的发达,还有科举制的完全成熟,等等,而这些又互为因果,成为一种推动社会变化的合力。

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绢本设色,明,24.8 cm ×528.7 cm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院比如说,由于科举制完全成熟,使得整个社会可以按部就班的造就一小批进士和一大批预备进士,这一群真正可以称为文人的进士和预备进士于是成为风雅的渊薮:不仅培养,而且传播。

而宋诗与宋词的分工,使宋人可以方便完成士与名士的角色互换,或载道或言情的写作态度与方式的互换。

而城坊制的解体,加速了都市文化的发达,于是使得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趋向、生活方式能够以都市提供的娱乐场所而迅速流布。

宋人生活四艺:点茶、焚香、插花、挂画

宋人生活四艺:点茶、焚香、插花、挂画

宋人生活四艺:点茶、焚香、插花、挂画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宋人合称为生活四艺(亦有称“四事”者),是当时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

此四艺者,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且充实内在涵养与修为。

这与现代人追求的生活美学与讲究个人品味的生活态度极为一致,亦与当今的东方美学主流意识不谋而合。

点茶——一壶沉香好茶,款待远方友人。

宋代流行点茶法,将茶压辗成粉末后放入茶盏中以水注点,用力搅拌使茶水混合成乳状再饮用,日本抹茶道就是然自宋代的点茶。

中国茶道是一门饮茶艺术,深入日常生活诗词、绘画中。

乾隆帝曾曰:“君不可一日无茶”,此语成为了茶融入日常生活的最佳写照。

焚香——一缕沉馥馨香,舒缓俗世烦忧。

中国用的香历史可追溯至春秋之前,盛唐时期调香、熏香、评香已成为高雅艺术,香道文化俨然成形。

宋代发展更达到鼎盛,香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文人雅士相聚品香读书,一边享受氤氲香气,一边读经谈画论道。

历代不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皆惜香如金、爱香成癖,甚至有文人感叹“无香何以为聚”。

苏东坡晚年与弟子就是以沉香为伴,终日焚香作赋,度过晚年。

插花——一盆理念之花,品味百态人生。

中国插花艺术始于隋朝之前,主要作于祭坛佛前供花,唐代时花艺在宫廷内大受欢迎,到宋代更普及至一般文人雅士,发展极盛。

宋代插花艺术突破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风格,追求线条美,内涵重于形式,体现插花者得人生哲理与品德节操,被称做“理念花”,对后世的花艺风格影响颇大。

挂画——一幅行云字画,寓藏山水美景。

“挂画”最早是指挂于茶会座位旁的关于茶的相关画作,演变至宋代,挂画改以诗、词、字、画的卷轴为主。

文人雅士讲究挂画的内容和展示的形式,作为平时家居鉴赏或雅集活动共赏的重要活动。

焚香重嗅觉之美,品茶重味觉之美,插花重触觉之美,而挂画则重视觉之美。

四艺合一展现宋代文人雅士风雅,韵味的生活美学。

风靡世界的茶健康吸引越来越多人喜欢上习茶,喝茶可以美容、养生、静心…海大源茶艺培训部自2010年开始做海南茶文化传播,目前开设有:专业茶艺师、生活美学·茶艺空间、儿童茶艺等。

表达瓷器美的诗句

表达瓷器美的诗句

表达瓷器美的诗句有:1、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唐代杜甫《进艇》译文:把煮好的茶汤和榨好的甘蔗浆,用瓷坛来盛装也不比玉制的缸来得差,放在艇上可以随取随饮。

2、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

——宋代王沂孙《天香·咏龙涎香》译文:龙涎装入红瓷盒后用文火烘焙,又巧妙地制城经营的指环。

3、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唐代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译文: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

4、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宋代秦观《秋日三首》译文:碾好的月团用茶碗泡着,喝完后,让孩子背诵楚辞。

5、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唐代杜甫《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译文:大都邑烧制的瓷碗,既轻且坚固,敲之音响如玉声凄清,美名传遍锦城。

6、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唐代陆龟蒙《秘色越器》译文:九月深秋的晨风中,露水沾衣,越窑中烧制的瓷器出窑;颜色似青如黛,与周围的山峰融为一体,夺得千峰万山的翠色。

7、宣窑簿甚永窑厚,天下知名昊十九。

——明代樊玉衡《赠昊十九》译文:不管是宣窑还是永窑出产的瓷器,只要是昊十九做的那一定是精品。

8、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

——清代弘历《咏白玉金边素瓷胎》译文:素色的瓷坯,白玉一样的颜色镶着金色的边,雕镂龙纹画凤凰都设计的很巧妙。

9、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

——清代弘历《咏白玉金边素瓷胎》译文:结构新奇,精巧美观,各种样式都很好,画工的工整和栩栩如生的画技高超,静中能看见动态的青山迎面而来。

10、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宋代秦观《秋日》译文:碾好的月团用茶碗泡着,喝完后,让孩子背诵楚辞。

11、景德产佳瓷,产瓷不产手。

——清代沈嘉征《民窑行》译文:景德镇能产出上等的陶瓷,但是本地的能手很少。

12、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

——清代沈嘉征《民窑行》译文:景德镇瓷业工匠手来自四面八方,瓷器做好了后就流传到了世界各地。

插花制俑翻译文言文

插花制俑翻译文言文

夫插花之艺,古已有之,乃我国传统技艺之一。

插花制俑,乃是以花为材,以俑为形,巧妙结合,匠心独运,别具一格。

今余试为《插花制俑术》一文,以述其妙。

插花制俑,首宜选材。

花者,天地之灵气,四时之精华,采摘之时,宜选晴朗之日,花气正浓。

花材之选,宜选用鲜艳、饱满、形态各异之花卉,如牡丹、莲花、菊花、梅花等,皆可入俑。

制俑之花,需先洗净,去其杂质,以清水养之。

养花之水,须用甘泉,不可混以泥沙。

养花之器,以瓷为佳,瓷质清雅,易于观赏。

养花之术,宜勤换水,常换叶,以保花之鲜活。

制俑之俑,须选质地细腻、色泽光润之陶土。

陶土之选,以红陶、白陶为上品。

制俑之器,以陶俑为最佳,陶俑形态各异,生动传神。

制俑之术,先以陶土塑形,而后以细线勾勒轮廓。

塑形之时,宜注重细节,使俑之形态栩栩如生。

勾勒轮廓,宜用细笔,以线条流畅为佳。

塑形勾勒既定,乃以细刀刻画,使俑之肌肤细腻,神态逼真。

插花制俑,花与俑之结合,乃为关键。

插花之花,宜与俑之形态相得益彰,花之色彩、形态、气味,皆应与俑之风格相协调。

插花之技,先选花之主次,以主花为中心,其余为辅。

主花宜选花朵硕大、色泽鲜艳者,辅花宜选花朵小巧、色彩柔和者。

插花之时,宜先插主花,再插辅花。

插花之法,宜以花枝为笔,以花叶为纸,以花瓶为砚。

插花之姿,宜高矮错落,疏密有致。

插花之味,宜清新淡雅,不妖不艳。

制俑之花,插花之艺,相得益彰。

插花制俑,乃是一种艺术,一种生活态度。

插花制俑之术,既可陶冶性情,又可美化环境。

插花制俑,实为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

插花制俑,其术虽繁,其乐亦甚。

余尝插花制俑,心旷神怡,乐在其中。

愿吾国之花,生于斯,盛于斯,以俑为伴,共赏繁华。

《插花制俑术》者,非徒技之传也,亦人心之寄也。

愿世人共赏此艺,共品此情,以花陶情,以俑寄意,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译文】插花之艺,古已有之,是我国传统技艺之一。

插花制俑,即是以花为材料,以俑为形态,巧妙结合,匠心独运,别具一格。

今我尝试撰写《插花制俑术》一文,来阐述其妙处。

出名的古文

出名的古文

出名的古文1. 《陋室铭》出处:唐代刘禹锡全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2. 《爱莲说》出处:宋代周敦颐全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 《湖心亭看雪》出处:明代张岱全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 《小石潭记》出处:唐代柳宗元全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 《岳阳楼记》出处:北宋范仲淹全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宋代古人对插花的热衷

宋代古人对插花的热衷

宋代古人对插花的热衷作者:***来源:《艺术研究》2020年第03期摘要:宋代古人爱花,以花为题作诗作画,插花亦是宋人喜爱雅事之一,花器逐渐成为插花必不可少的载器,宋代制瓷工艺发达,为花器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本文以宋代社会审美为背景,着手讨论宋人插花的原因,结合宋代出现功能性花器,通过对宋代青瓷花器实用特征的例证,分别阐述南北宋插花花器的特征,得出结论:宋人热爱插花,因为对插花赋予了插花者当下心境的情意。

宋代不同时期审美变化影响到花器的造型装饰,但花器的功能性一直被保留,宋代古人对插花一事的看重程度不亚于其余古人雅事。

关键词:宋代插花花器青瓷占景盘一、宋代社会审美背景及插花原由宋代是重视文化艺术领域的朝代,朝廷官员多兼具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画家等多重身份,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造就了宫廷之上下整体具有典雅的审美意趣。

古人喜爱将花拟人,跟随花草的时节、生存方式,结合自身内心的情景,寓情于景。

在理学的盛行下,宋代文人的精神与审美追求,在整体的插花风格中呈现出清俗高雅的自然气息。

宋代文人士大夫喜爱把思绪与花木、与大自然相联系,宋人爱花,乐趣插花,是自上而下刮出的审美意趣风潮。

宋代文人义士常以花材影射此刻心境,尤其喜爱梅花,常以梅花作诗。

如谢枋得(南宋文学家,字君直,号叠山)《武夷山中》诗云:“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诗人用梅花严寒、抗冰雪的品性来表达当下所处境地以及激励自身。

南宋晚期,元兵攻宋,宋战败,城陷宋亡,谢枋得因此隐居闽中。

元朝屡召谢枋得出仕,他坚决不应,终于被强制送往元都,他坚贞不屈,最后绝食而死。

诗人将梅花置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心境之中,使梅严寒、抗冰雪的品格与时代精神相契合,此间梅的形象具有了更深刻的意蕴。

品性不同的花让文人士大夫有情可托,插花一事得到文人士大夫的青睐。

插花之事同样活跃在宋代平民生活中。

宋代手工业发达,商业经济色彩浓厚,百姓娱乐生活多样,南宋时期,插花不仅是宫廷文人的雅趣,更是平民的生活乐事,民间也将时花作为商品买卖,吴自牧(南宋,钱塘人)的《梦粱录》卷十三“诸色杂货”中写道“四时有扑带朵花,亦有卖成寞时花,插瓶把花、柏桂、罗汉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花瓶在形象设计上并没有全新的创造,只是选择了造型优美的几种,使它从古已有之的瓶罂样式中独立出来,而给了它比较固定的用途。如果作一个很粗略的区分,那么可以说,设于厅堂的大花瓶,造型来自粮罂食瓶的成分为多,而设于几案的小花瓶,式样多取自于上古青铜礼器。
最能代表士人好尚的花瓶是插花的小瓶,见于诗人题咏者,最常见的便是胆瓶、小瓶、小壶(壶可以说是瓶的由古称而变成的雅称)。而花瓶的造型也反映着士人的审美情趣。比如仿古一类的贯耳瓶,琮式瓶,尊式瓶,花觚,蓍草瓶,等等(香炉则是鬲式炉,鼎式炉,奁式炉,等等)。实物中,有一组很好的例子,即四川遂宁金鱼村窖藏。龙泉窑各式小瓶在这里占得多数,胆瓶,瓜棱瓶,贯耳瓶,管耳瓶,弦纹瓶,高差不多都在十几厘米,这正是最宜于几案陈设的尺寸。琮式瓶,出自龙泉窑者为一对大瓶,小瓶则有青石制作的一对。它后来成为明人眼里花器中的雅品,名作蓍草瓶,而赏鉴的品味当是遥承宋人。两件景德镇青白瓷印花双凤纹碗碗心图案中装饰着插花的弦纹瓶,而它与窖藏中的龙泉窑弦纹瓶式样完全相同,那么后者是花瓶,这自然是最为直接的证据。铜瓶数件,都是宋代花瓶的常见样式。窖藏中制作精好的龙泉窑仿古式青瓷小香炉,屡见于宋人题咏的蟾蜍砚滴,与各式小花瓶正是当日几案陈设最为常见的组合。总之,这批窖藏中的花瓶不仅品类丰富,而且集中体现了它所属时代的雅尚,可以视作记述了宋代瓶花故实的一批珍贵标本。
二、桌子的特殊意义
可以说宋代花事是依凭着此前的蓄势而呈现一派新局面。但是我这里要说的一个特别的原因,是家具变革所起的作用。
书案,汉代也已经出现,不过尺寸很小,同时又有同样形制的奏案,都是用作临时置放图籍、文书之类,而二者并没有很严格的区别。南北朝至隋唐,书案的这种样式便一直延续下来,北齐崔芬墓屏风画,唐真子飞霜镜镜背图案,都有栅足书案的形象。屏风画中,书案上放着笔格,铜镜的书案上边除笔格外,又有多足砚即辟雍砚和里边包着卷轴的书帙一裹。由图像显示出来的比例,可以看出书案依然不大。
一、助成宋人之风雅的种种条件
这里所谓的“花”,还有“香”、“茶”、“瓷器”,当然都不是宋人的创造,但它却是由宋人赋予了雅的品质,换句话说,是宋人从这些本来属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提炼出高雅的情趣,并且因此为后世奠定了风雅的基调。为什么宋人会有、或者说能有这样的作为呢?原因可以有很多,单从历史背景来说,便有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比如城坊制的解体,都市生活的发达,还有科举制的完全成熟,等等,而这些又互为因果,成为一种推动社会变化的合力。
作为市声之一的卖花声大约最易牵动思绪,诗词咏及者因此最多,这里呈现的细节便更多一点诗心烛照下的体验和品味。如孙惟信《禅寂之所有卖花声出廊庑间清婉动耳》:“曲巷深房忆帝州,卖花庭宇最风流。窗纱破晓斜开扇,帘绣笼阴半上钩。少日喜拈春在手,暮年羞戴雪盈头。泉南寺里潇潇雨,婉婉一声无限愁。”(《全宋诗》,册五六,页35148)又蒋捷《昭君怨?卖花人》:“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卖过巷东家。巷西家。帘外一声声叫。帘里鸦鬟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桃花。”
唐宋时代室内格局与陈设的不同,由传世绘画和近几十年发现的墓室壁画可以看得很清楚,这里不必细论。花瓶成为风雅的重要点缀,是完成在有了新格局的宋代士人书房。它多半是用隔断辟出来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宋人每以“小室”、“小阁”、“丈室”、“容膝斋”等等为称,可见其小。书房虽小,但一定有书,有书案,书案上面有笔和笔格,有墨和砚,砚滴与镇尺。又有一具小小的香炉,炉里焚着香饼或香丸。与这些精雅之具相配的则是花瓶,或是古器,或式样仿古,或铜或瓷,而依照季节分插时令花卉。这是以文人雅趣为旨归的一套完整的组合。花瓶作为要件之一,已在其中占得固定的位置。
又陈棨的一首《店翁送花》也很有意思:“店翁排日送春花,老去情怀感物华。翁欲殷勤留客住,客因花恼转思家。”旅店用日送鲜花的方式慰藉客中情怀,大约也已成为当时一种日常化的服务。
五、宋代花瓶的大和小
宋代瓷器就器型来说,一个可以算作“事件”的大变化,是陈设瓷的出现,原因即如上述,便是由家具史中一个革命化的变革所引发的。因此我不能不再次强调桌子的重要。因为桌子的出现,整个室内格局都变了,即居室陈设的以凭几和坐席为中心而转变为以桌椅为中心。高坐具的发展和走向成熟,使精致的雅趣有了安顿处。瓶花史与家具史适逢其时的碰合,使鲜花插瓶顺应后者的需要而成为室内陈设的一部分,并与同时发达起来的文房清玩共同构建起居室布置的新格局(如果不是与家具史的线索相交汇,瓶花的发展很可能会是另外的面貌,比如东瀛花道与茶道的结合,以此形成的花事,不仅风格不同,甚至内涵也不很一致)。
卖花也是都市一景。北宋都城汴京和南宋都城临安都有卖花风习。陆放翁的名作《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小楼”二句从陈与义“杏花消息雨声中”化出(《怀天经智老因访之》)。欧阳修《六一诗话》记载北宋汴京流行“卖花担上看桃李”的诗句,宋徽宗《宣和宫词》有“隔帘遥听卖花声”,可见这一种“清奇可听”的市声是宫廷里也要捕捉的风雅。与陆游同时的王季夷《夜行船》句云“小窗人静,春在卖花声里”。晚于陆游的史达祖《夜行船》云“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张炎《端正好》“深巷明朝休起早,空等卖花人到”,又都是化用陆诗意境。
书案小,容物自然不多,文具的陈放也不宜散漫。两汉常用的文具,不过板砚、墨丸、砚子、砚滴,简、帛,书刀和笔。墨锭普及以后,墨丸、砚子可以不必了。纸的广泛使用,便又省却了简和书刀。平壤彩箧塚出土一具乐浪时代的漆砚盒,盒里放着板砚、砚子,两侧各置鎏金笔插,下边又设一个内分六格的小屉,合各种功能的器具为一,集中而省便。湖北省冶金建筑公司鄂州工地七号墓出土的西晋青瓷圆砚,砚盖顶端的捉手作成蛙形的小水盂。江西丰城县洪州窑址出土的唐辟雍砚,砚的边缘处作出两个插管,兼作笔架。隋唐以前,书案上面放置的差不多都是书写时候的实用之具,二合一的精巧也使它不过多占据有限的空间。高坐具尚没有完全取代席坐的时候,似乎还没有一张足够大的书桌或书案来安排各色文房用具和诸般清玩。
扬之水:宋人与花与香与瓷器
题目叫作“宋人与花与香与瓷器”,已经显得很罗嗦,其实这还是省略了的,说得齐全,该是“宋人与花与香与茶与瓷器”。不妨先把南宋诗人葛绍斗过河急,琴弹流水长。古瓶疎牅下,怪石小池旁。忠献画图在,英声不可忘。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成为描绘临安都市风情的名句,而它实在又是北宋都市情景的南移。《东京梦华录》卷七云季春时节,“万花烂熳,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晴帘静院,晓幙高楼,宿酒未醒,好梦初觉,闻之莫不新愁易感,幽恨悬生,最一时之佳况。”在《清明上河图》中早已绘出这样的情景。前面说到的孙羊正店旁边就正是一个用马头花篮卖花的花摊。
四、宋人花事是很商业化的,但不妨碍它浸润诗意
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酒肆”一节举出临安各种类型的特色酒店,比如包子酒店,专卖鹅鸭包子,肠血粉羹之类。宅子酒店,是门面装修得如同仕宦宅舍,或者干脆就是仕宦宅子改作的。庵酒店,内有娼妓,可以就欢,门前有红栀子灯,不分晴雨,总蒙着箬叶做的罩子,以作为标识。《清明上河图》里就画出这么一座酒店,便是孙羊正店。又有一种,名字叫作“花园酒店”,说是“城外多有之,或城中效学园馆装折”。城外闲地多,自然更方便布置为花园,若在城里,大概就要很费一番纳须弥于芥子的心思。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分茶酒店”条说到当日临安“诸店肆俱有厅院廊庑,排列小小稳便阁子,吊窗之外,花竹掩映”,似乎也略存一点“花园酒店”的意思罢,“小小稳便阁子”,即如今天的雅座包间。当然酒店用各种心思巧置花木都是一种商业行为,即为了招徕顾客,和当时的酒店风行挂卷轴画是同样的性质。
此外还可以说宋代出了一位十分懂得风雅的皇帝,自己能诗会画,又抚琴焚香点茶都来得,还直接领导兼指导了一个画院,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直接贯彻和指导画家的实践(此前有一位李后主,但李后主应该说是文学家,宋徽宗则是艺术家)。
又有关于花事本身的,比如花卉新的发现和空前规模的引种,对古老品种的选育和栽培以及相关技术的长足的进步,又众多花谱的问世,等等,这都是人们已经谈论很多的话题。总之,宋代花事是由大的背景推送出来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的一大特点便是日常化和大众化。宋人对花的赏爱,很少再有狂欢式的热烈,而是把花事作为生活中每一天里的一点温暖,一份美丽的点缀。
比如说,由于科举制完全成熟,而使得整个社会可以按部就班的造就一小批进士和一大批预备进士,这一群真正可以称为文人的进士和预备进士于是成为风雅的渊薮:不仅培养,而且传播。而宋诗与宋词的分工,使宋人可以方便完成士与名士的角色互换,或载道或言情的写作态度与方式的互换。而城坊制的解体,加速了都市文化的发达,于是使得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趋向、生活方式能够以都市提供的娱乐场所而迅速流布。
都城商业繁盛,人口密集,民居、商家、官署不免要争夺空间,因此房屋是非常紧张的,并不是家家能够造园,或者应该说,平常人家难得能够造园,哪怕是很小的园。南宋姜特立《因见市人以瓦缶莳花屋上有感》即有一个难得的细节可见都城花事:“城中寸土如寸金,屋上莳花亦良苦。因思离宫与别馆,南至九嵕北鄠杜。东西延袤八百里,桥梁褭空七百柱。伤哉好大荒主心,岂识世间蓬筚趣。一邱一壑吾辈事,随分园池何用许。我今度地山一隅,栽柳栽花已无数。大虽不足小有余,便可终身为老圃。”诗人的别有寄慨且不去论,诗中记述的“世间蓬筚趣”,却正可见出宋代花事的特色之一。苏东坡《黄州春日杂书四绝》之一:“病腹难堪七椀茶,晓窗睡起日西斜。贫无隙地栽桃李,日日门前看卖花。”这是几乎没有花的空间了,但仍不妨“日日门前看卖花”啊,依然有那么大的空间。
三、留给花的空间很大,也很小
前面说到助成宋人风雅的种种条件,宋代花事的空前发达是一定的了,所以这里说留给花的空间很大。宋人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把花作为日常生活中风雅的点缀。
唐代是万人空巷去看花,宋人大概更多的时候一面是买了花来插瓶,——这是后面要说到的;另一方面是自己栽花莳草,宋诗中关于买花栽、朋友间交换乃至索求花栽的作品,简直不胜枚举。对于栽花莳草,宋代士人好像特别有一种躬身实践的热情,甚至是“从小做起”。杨万里有一首诗题作《幼圃》,题下自注道:“蒲桥寓居,庭有刳方石而实以土者,小孙子艺花窠菜本其中,戏名幼圃。”诗云:“寓舍中庭劣半弓,燕泥为圃石为墉。瑞香萱草一两本,葱叶蔊苗三四丛。稚子落成小金谷,蜗牛卜筑别珠宫。也思日涉随儿戏,一径惟看蚁得通。”蒲桥寓居,是作者在杭州为官时候的寓所,地在当时的兴福坊东,桥不通水,只是一座旱桥。半弓,两尺半(五尺为一弓,也称作一步)。燕泥,形容少,以见出花圃的小。墉是墙。蔊苗即蔊菜,可以吃。这一个太小太小的花圃,但对蜗牛来说,已经如宫殿一般,那么在小儿看来,也就像是晋代石崇的金谷园一样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