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详解版 第四单元第4课《阿房宫赋》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4阿房宫赋教案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阿房宫赋》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首先,在课前自主探索阶段,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自主阅读和理解课文方面存在困难,这可能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有关。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其次,在课中强化技能阶段,我组织了一些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但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我需要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其次,我会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我会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对于不积极参与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
最后,我通过测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结束前,我会设计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我可以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文学鉴赏能力。对于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我会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阿房宫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文言文,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学生对古代历史和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阿房宫赋》这样的华丽辞藻和丰富意境的文章,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课文的文学美感,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阿房宫赋》的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课文中的阿房宫是怎样的一个建筑?它代表了秦始皇的哪些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在线平台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完成了预习任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阿房宫赋》教案4
一、激趣导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PPT、练习册、学案等
教 学 过 程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教师如何教
备注
一、入题解题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
三、自学第一段
1、初读,整体感知,读通读顺,读准字音
2、再读,结合注释,逐句翻译;
3、研读,提要钩玄,归纳意思
8 歌台暖响 响:声响,指歌声和乐声。
9 而气候不齐 而:然而。气候:天气(风雨晴雪),指情况。齐:相同。
(二)分析内容:
1 前四个3字句:写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
2 第二句:从全景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3 第三四句:写阿房宫依山水而建,突出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
二、点拨,答疑,纠错
三、指导背诵
补充解释:
1 六王毕,四海一 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 骊山北构而西折 而:表顺接的连词。北、西:名词作状语。走:达。
3 各抱地势 抱:适合,随着。
4 盘盘焉 焉:……的样子。
5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落:量词,座,所。
6 复道行空 行空:横跨半空。
7 不知西东 西东:互文见义,指各个方向。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作者及背景介绍1.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_________,号_________,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_________”,以别于杜甫。
与_________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_________”,著有_________。
2. 阿房宫(ēpáng gōng)是秦朝的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212年。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在消灭六国统一全国以后,在都城咸阳大兴土木,建宫筑殿,其中所建宫殿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宫。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认为都城咸阳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宫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丰、镐之间渭河以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筑之精英灵秀,营造一座新朝宫。
这座朝宫便是后来被称为阿房宫的著名宫殿。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
由于工程浩大,秦始皇在位时只建了一座前殿。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
”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
工程未完成秦始皇死了,秦二世胡亥调修建阿房宫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后继续修建阿房宫,但秦王朝很快就垮台了。
古有童谣唱道:“阿房,阿房,灭始皇”秦末项羽入关,付之一炬,化为灰烬。
汉代属上林苑而得以利用、扩建,汉末废毁;南北朝时这里建有佛寺;宋代演为农田。
3.《阿房宫赋》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
这时的唐王朝,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
唐敬宗李堪年少即位,好游乐,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本文就是作者23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目的是借古讽今,劝谏当朝统治者以史为鉴,不要劳民伤财。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阿房宫赋》【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毕、走、举”等文言实词的意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等文言现象,归纳虚词“之、焉”的意义与用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激情诵读,用心鉴赏,总结出本文的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的作用。
3.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学习,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今的目的。
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对照注释研读课文,并借助“教材助读”,能大致翻译课文,能准确断句和用情诵读。
2.完成“整体感知”和预习自测题目:学习小组长督促检查,完成所有书面题目和整体感知第1题、第4题。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20分钟完成)、独立完成,书写认真、规范。
【教材助读】一、走近作者杜牧(803~853),字牧之。
晚唐杰出诗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而称之“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辞。
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人们将他和相比,称他为“小杜”,又把他与并称,称“小李杜”。
古文方面,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在“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形成了区别于“汉赋”、“骈赋”和“律赋”的独特文体“”,《阿房宫赋》被人们视为其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
二、了解背景阿房宫是秦始皇和儿子胡亥的离宫(帝王在都城之外的宫殿),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宏伟建筑。
秦始皇建都咸阳后,感到那里人口众多,宫殿狭小,于公元前212年动员数十万民工,在渭河的南岸上林苑营造阿房宫。
宫殿还未建成,西楚霸王项羽入关后,一把火烧掉了阿房宫,据史书记载,大火三月不灭。
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三、整体感知1.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全文,标出重要文言知识(重点实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与个人疑难。
2.试着梳理文章,反复读文中议论的句子,找出揭示作者写作的意图的句子并翻译。
3.概括段意,梳理文章思路。
4.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并力争背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四单元第4课阿房宫赋课件 (共10张PPT)
阿房之宫,其形可谓雄矣, 其制可谓大矣,宫中之女可 谓众矣,宫中之宝可谓多矣, 其费可谓靡矣,其奢可谓极 矣。其亡亦可谓速矣!嗟乎!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悲 矣!
关于秦灭亡的议论,本文 与《过秦论》有哪些相似 之处?它们的立论角度又 有何不同?
• 相似: • 1.都肯定了秦朝的强大,都强调秦朝灭亡是毁于自己, 都说明了秦朝灭亡的迅速,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不施 仁政。 • 2.都受到赋的影响,使用了大量的铺排 • 立论不同: • 1.《过秦论》以先后对比的角度说明“仁义不施而攻守 之势异也”的道理;《阿房宫赋》以“秦爱纷奢”的角 度指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 • 2.《过秦论》以秦的兴盛反衬它的灭亡;《阿房宫赋》 以对阿房宫寓言式的描写,表明秦朝必然灭亡的结局, • 3.《过秦论》作为政论文重在说理,《阿房宫赋》作为 一篇赋重在讽喻现实。
• 任务分配: • 第一组同学看看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阿房宫其形 的雄伟壮丽,规模的庞大; • 第二组看看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宫中之女的众, 第三组看看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宫中之宝的多; • 第四组找一找“其费可谓靡矣”; • 最五之成败,成, 人也,非天也;败,亦人 也,非天也。成败得失, 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 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惑 矣!
《阿房宫赋》
高二语文选修 人教版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 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 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 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 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地总结 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 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 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
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 1.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2.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 珠砾 •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4.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第4课 《阿房宫赋》 教案
阿房宫赋知识目标: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载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识记和理解“毕、兀、构、缦、霁、杳、逦迤、纷奢、匀、庚、举、族、念、哀”等文言词语,了解文中词语活用的现象和文言句式。
4、背诵课文,归纳“焉、而、夫”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能力目标: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
德育目标: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1、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内容,掌握赋体“体物写志”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解题1、杜牧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
唐文宗大和二年报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
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
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二樊川”。
杜牧工诗、赋、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情致婉约。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导学案设计
学生版《阿房宫赋》导学案三维目标1、知识学习点: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掌握“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能力训练点: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3、德育渗透点: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作者:杜牧(803-852年),字牧之,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
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
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
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
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
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2、阿房宫:早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在攻灭一国之后,即令绘制该国宫殿的图样,在咸阳北阪及泾水、渭水流域,逐一仿照修建了各国宫殿。
全国统一后,他又进一步加以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宫殿群。
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从公元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一座规模更为宏伟的朝宫在渭南破土动工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阿房宫赋》教案4.doc
三、指导背诵
补充解释:
1六王毕,四海一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而:表顺接的连词。北、西:名词作状语。走:达。
3各抱地势抱:适合,随着。
4盘盘焉焉:……的样子。
5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量词,座,所。
6复道行空行空:横跨半空。
7不知西东西东:互文见义,指各个方向。
8歌台暖响响:声响,指歌声和乐声。
科目:语文授课时间:第周星期三
单元(章节)课题
散文之部四单元
本节课题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
3.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提炼的课题
结合注释独立翻译文本,培养语感
5第六句:用夸张、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来陪衬它的宏大宽广。
课堂检测内容
背诵第一段
课后作业布置
完成《新新学案》“提能.精学精练”A
预习内容布置
“新新学案.预习新知”1.2.3题
4、美读,反复吟诵,直至会背。
一、激趣导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散文之都第四单元自主赏析阿房宫赋
附表1教学设计表一、基本信息学校课名《阿房宫赋》教师姓名学科(版本)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章节第四单元学时第三课时年级高二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感受赋体特点,学会鉴赏分析“赋”的手法;2、通过作者对阿房宫描写,归纳出秦“不爱人”而亡的观点,理解作者选材组材的精妙,体会“赋”对于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运用旁批法,分析“赋”的特点;2、在反复诵读点评中,加深对赋的表达效果的理解——明写君奢暗写民苦,体会“赋”对于表达文章“以史为鉴”主旨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探究,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爱纷奢苦生灵的暴政。
了解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体会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高尚情怀。
三、学习者分析在之前的课程中,第一课时,学生关注“文言”理清字句,完成了解“写了什么”这一任务:疏通文意,概括主要内容,结合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归纳主旨。
第二课时,学生鉴赏“文章”,完成分析“怎么写的”这一任务:梳理结构层次,分析修辞格和手法及其作用效果。
本节课前,学生借助老师自己录制的微课学习了“赋的知识”对于赋的一般特点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们对如何具体鉴赏赋的手法缺乏实际的操练,作者对塑造的华美、富丽的阿房宫到底蕴含什么样的感情似懂非懂,进而对于作者精妙的选材、组材——为什么选用“赋体”写讽谏性质的文章,难以理解。
因此本课将从学情出发,指点迷津,学习鉴赏赋的特色,体会作者选材行文的匠心。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格物致知,分析鉴赏《阿房宫赋》对阿房宫富丽奢华形象的塑造,体会作者明铺其华,暗控君暴的创作意图。
学习鉴赏赋的特色,体会作者选材行文的匠心(为什么选用“赋”表达文章主旨,“赋”对表达主旨起到作用)。
注:此模板可另附纸,为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的发表奠定基础。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四单元第4课《阿房宫赋》教案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课题:《阿房宫赋》科目:语文教学对象:高二(1)班课时:3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文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我们高中语文课本教材最后一册,通过几乎两年的文言文知识积淀,同学们已基本具有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阿房宫赋》属于一篇赋文,富有节奏,读来朗朗上口。
二、教学目标认知与能力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理解课文中形象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3、了解赋的特点。
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了解“赋”的语言特点2、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们死活的罪恶。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
2、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高二学生不管是从纪律上、学习刻苦上、学习方法上,还是学习效率上,都比高一好很多,学习古文时,加上课文注解,要理解起来不会那么费劲。
但是遇到一些典故要详讲,帮他们疏通。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3、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1、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陕西省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阿房宫赋》教案2
单元(章节)课题
创造形象 文言
本节课题
阿房宫赋
三维目标
1、自读浅易文言的能力,善于推敲常用词义,发现辨识语言现象,通畅地翻译
2、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会导致覆亡的道理;写法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问题
导入
小笑话导入
读法
相关知识
讲解介绍、PPT
听、记
读一读
1、正音
2、诵读方法
3、试读,体会
1、PPT正音
2、引导朗读,体会味道
体会,关了PPT后将《学案》预习部分注音完成
自主
学习
一、二段内容:文字学习整理
内容概括
技巧赏析
让学生自学,标注
放PP检查,对照
常用词落实
进一步夯实概括能力
3、感受并理解本文丰富瑰丽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4、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
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提炼的课题
化实为虚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文字理解,文章源自法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资源选择
学案、PPT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课堂检测内容
学案“预习”部分10分钟,B、C档发布
拓展
理解
预习内容布置
熟读成诵
高中语文 4.4《阿房宫赋》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阿房宫赋》【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2. 体会赋体的特征。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二.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依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2.加强朗读。
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体会课文精彩的描写艺术及思想感情,基本背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批判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横征暴敛、劳民伤财的罪恶。
【学习重难点】1.感受课文中语言的描写艺术。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知识链接】“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
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自主学习】一、关于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文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
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
二、关于“阿房宫”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
里面道路纵横交错,宫殿屋宇林立。
其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高达十数丈,可以容纳万人。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阿房宫赋》教案2 Word版含答案
第二层(覆压三百余里……不知西东)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宏伟瑰丽。
第三层(“歌台暖响”到段末)宫中人物活动
(4)学生再读,试背本段课文。
第二段: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15分)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第2段。
(2)小组合作探究,疏通重点字词:
文章表面写秦因营造阿房宫,挥霍奢靡,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借古讽今,意在规劝唐敬宗李湛不可淫奢极欲,重蹈秦之覆辙。国之兴亡尚且如此,何况个人,请以千古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来自勉吧!
五、布置作业:整理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小结
反思
(5)作者认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段意。
明确:原因都是不爱其民;段意是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6)学生齐读,背诵本段
三、巩固提升(10分)
(1)学生齐读本文,总结稳重文言现象,再次体悟
(2)学生散背
(3)各组选派代表,开展诵读竞赛
四、课堂小结(2分)
(1)学生集体朗读第3段。
(2)小组合作探究,疏通重点字词:
1、秦爱纷奢 2、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3、可怜焦土古:可惜,值得惋惜/今:可怜,值得怜悯
(3)分组讨论第3段的内容及层次。
明确:本段由描写转向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可分三层:
第一层(嗟乎……用之如泥沙)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
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5)学生集体朗读,试背本段文字。
四:作业:背诵一、二段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阿房宫赋 学案
【教学目标】1、了解杜牧及赋的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
3、3、背诵文中重点段落,准确记忆文中的名言名句。
4、【学习重难点】如何通过对事物生动形象的描绘来揭示事理的方法。
【学法指导】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导入新知】杜牧工诗、赋、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
著有《樊川文集》。
【自主学习】仔细阅读课文及书下注解思考以下问题:(1)阿房宫的来历。
(2)宫人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3)“秦爱纷奢”的具体表现为什么?(4)秦亡的教训是什么?(5)找出文中的对称语句以及反问句、感叹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合作探究】1.作者写《阿房宫赋》,其目的是给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提供历史教训。
这个历史教训应该怎么理解?2.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3.3.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课堂小结】描写:雄伟外观,宫人珍宝议论:1.奢靡生活,滥用民力导致灭亡2.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存亡手法:借古讽今,铺叙渲染,想象夸张,比喻【达标检测】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过骊山作杜牧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1)请分别从贾谊的《过秦论》和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划线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2)(2)简要概括分析本诗的主旨和立意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阿房宫赋》教案3
单元(章节)课题
创造形象 文言
本节课题
阿房宫赋
三维目标
1、自读浅易文言的能力,善于推敲常用词义,发现辨识语言现象,通畅地翻译
2、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会导致覆亡的道理;写法
3、写法上有哪些值得借鉴?
1、学生联系类比,形成规律
2、第二题要让学生说
3、第三题要让学生去发现,并说出了处
联系,类比,参与讨论
课堂检测内容
学案“探究”部分1、3题,10分钟,B、C档发布
拓展
理解
预习内容布置
背诵,课后练习
3、感受并理解本文丰富瑰丽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4、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
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提炼的课题
化实为虚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文字理解,文章写法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学案、PPT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教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诵读
导入
让A、C同学朗读
点评,范读三、四段
体会味道
文字
学习
10分
1、状语后置
2、几个活用
3、翻译
检查学习情况
让C组学生发布
落实简单的文字,不放过,不马虎
合作
探究
1、一二段与三四段的内容有何不同?这种写法我们还过哪些文章?
2、关于秦朝灭亡有很多原因,为什么作者只说奢侈?对你有什么启发?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四单元第4课《阿房宫赋》优选教案 (5)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深情诵读,疏通和落实本文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2、品味语言,理解和学习本文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及写作特色。
3、把握文意,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点】1、疏通和落实本文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教学难点】1、理解和学习本文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及写作特色。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
帝王若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
”这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一首咏史诗。
诗人借阿房宫的兴废告诫君王要爱惜百姓,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而与胡曾处于同一时代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则也选择了阿房宫作为他讽时刺世的一把利刃,那么在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一文中,杜牧又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观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杜牧,学习《阿房宫赋》。
二、初读文本,解决字音。
要求:1、学生自由朗读,通过工具书解决都不准的字音。
2、让个别学生朗读,教师做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3、教师范读、播放录音,个别学生再读。
最后全体学生齐读。
三、再读文本,疏通文意。
要求:学生六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根据课文下方的注释,利用工具书逐段疏通文意。
六人分工合作,找出并解释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最后整合翻译整段文意,同时提出疑难点,寻求教师帮助。
1、第一自然段(1)重点实词①六王毕,四海一毕:完了,结束。
②骊山北构而西折构:动词,架木做屋,引申为建筑。
③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抱:适合,随着。
④盘盘焉焉:……的样子。
(2)古今异义①直走咸阳古义:跑,奔,此处解释为趋向;今义:多指行走。
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古义:座,所;今义:下降,衰败。
③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指宫室建筑结构错综复杂精密。
今义: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阿房宫赋》教案5
5、轻轻松松地习,轻轻松松地生活,做个充满自信的好孩子。
2020年精品试题
芳草香出品
科目: 教师: 授课时间:第周 星期年月日
单元(章节)课题
文言复习1
本节课题
《阿房宫赋》
三维目标
以点代面,翻译,语言现象,文化现象
提炼的课题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学案提升部分
教学过程
1、学生课复习,将本课字字过关,句句落实;
2、一个小组发布,翻译,指出语言现象。
同组帮助、集体评价(主动自由)补充(抽象至存在的问题)
3、老师引导分析近几年的考题,发现其中的变化;
老师引导梳理本篇的文化常识,会怎么考。
4、“能力提升”练习,15分之内完成
课后作业布置
复习《六国论》
预习内容布置
鼓励孩子学习进步的语句
1、成功是属于最有力量的人。在这里,"力量"是指有文化、有知识、有能力。
2、有了困难要寻找对策,这样才能迎刃而解。
3、你和书本一定是好朋友吧,要不你怎会知道那么多。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四单元第4课《阿房宫赋》教案6推荐
分析: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为而发
三、老师指导背诵
(二)分析课文:
1前四句:对比人心事理,质问秦统治者的贪婪与残暴。
2 第五句:比喻、排比,揭露了秦王பைடு நூலகம்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 第六七句:写“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
科目:语文授课时间:第周星期五
单元(章节)课题
散文之部四单元
本节课题
《阿房宫赋》(第三课时)
三维目标
1、赏析4段并背会
2、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
3、背诵全文
提炼的课题
如何快速并牢固的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PPT、练习册、学案等
教 学 过 程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7 戍卒叫,函谷举 举:被攻占。
课堂检测内容
背诵第4段
课后作业布置
完成《新新学案》“提能.精学精练”C
预习内容布置
《伶官传序》
一、复旧导新:抽查背诵(第3段)
二、老师点拨,答疑,纠错
(二)分析内容:
1 第二句: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2 第四句: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
3 第五句:用“后人”委婉地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意味深长。
4 小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五、总结全文
1 . 揭示主题:不爱人民的统治者必将导致灭亡。
4 小结:由描写转入本段的议论抒情,逐渐显示文章旨意。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第四课《阿房宫赋》教学课件
离开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名作状,乘辇车 唱歌;弹琴
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名作状,在早 上,在晚上
妃嫔媵 嫱,王子皇 孙,辞楼下 殿,辇来于 秦,朝歌夜 弦,为秦宫 人。
六国的妃嫔宫 女、诸侯王族的女 儿孙女,辞别了故 国的宫殿阁楼,乘 坐辇车来到秦国。 她们从早到晚唱歌 弹琴,成为秦始皇 的宫人。
涨腻,弃脂水也; 梳理发鬓;渭水涨起一层
烟斜雾横,焚椒 油腻,那是她们洗脸后泼
兰也。雷霆乍惊, 下的脂粉水;轻烟缭绕,
宫车过也;辘辘 远听,杳不知其
香雾弥漫,那是她们焚烧 椒兰。雷霆忽然震响,原 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
所之也。
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遥
遥地不知它驶向何方。
每一
姿态美好的 美丽 久立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
赋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 者,铺也;铺采chī摛 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chī摛文指 赋的形貌。 1、在形式上多用对偶、排比、比喻、夸 张等修辞手法,用华丽的辞藻描写事物。 2、在内容上多采用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的手法。
骊山 lí
金块珠砾 lì
缦回 màn
渭水和樊川两道河缓缓流 淌,流进了宫墙。五步一 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 腰带般的长廊迂回曲折, 屋檐高高翘起像鸟嘴向空 中飞啄;这些楼台亭阁, 各自凭借不同的地势参差 环抱,层叠的木拱中心勾 连,殿角相向对峙,好像 兵戈相斗。
……的样子 曲折回旋的样子
• 盘盘焉,囷囷焉, 名•作蜂状,房像水蜂房涡一,样矗,像不水知涡一其样几千万落。
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 悲哀;意动:以……为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
文章不仅有严谨巧妙的结构,而且还有绚丽华美的语言。
这优美的语言中既有堆红叠翠的亭台楼阁,又有百姓的叹息、宫女的啜泣、帝王的呵斥、戍卒的呐喊之声。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诗人。
因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故后世称他为“杜樊川”“樊川先生”。
京兆杜氏自魏晋以来就是名门望族,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
杜牧于唐文宗大和二年中进士。
后在江西、淮南等地军府任幕僚多年。
后任黄州、池州等地刺史。
在地方任职时,改革弊政,成绩卓著。
最后官至中书舍人。
杜牧的文学创作中,诗歌的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甫作比,称他为“小杜”;又将李商隐与他合称为“小李杜”。
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藩镇割据,矛盾异常尖锐,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
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既愤慨而又痛心的。
因此,杜牧写作《阿房宫赋》,欲借阿房宫来写秦始皇的荒淫奢侈,借写秦始皇的荒淫奢侈来劝告当朝统治者,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唐敬宗李湛能励精图治,富民强兵。
1.注字音
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
廊腰缦.回màn 直栏横槛.jiàn
媵嫱
..yìnɡ qiánɡ锱铢
..zī zhū
辘.辘lù庾.yǔ2.
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3.辨活用 (1)朝歌.夜弦.
歌、弦:名词活用为动词,唱歌、弹琴 (2)楚人一炬.
炬:名词活用为动词,放火 (3)可怜焦土..
焦土:名词活用为动词,成为焦土 (4)骊山北.构而西.
折 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5)辇.
来于秦 辇:名词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工具,乘辇车 (6)朝.歌夜.
弦 朝、夜:名词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在早晨、在晚上 4
.分古今
5.(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判断句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判断句 (3)多于南亩之农夫 介宾短语后置句 6.积名句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层层递进,设置悬念,为下文蓄势
译文: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了,四川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
点评:文章开头以四个三字句发端,一句一意,层层递进,起笔雄健。
乍看似乎仅仅是叙事,实则于叙事中寓褒贬。
前两句极言秦兴之骤,实为下文议秦亡之速埋下伏笔。
“六王”为什么会“毕”?“四海”为什么能“一”?一亡一兴,关键何在?给读者以悬念。
这两句一抑一扬,而扬秦又是为了更有力地抑秦蓄势。
后两句“蜀山兀,阿房出”,反映了一苦一乐,六个字概括了无限深广的内容,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
气魄雄伟,意义重大!阿房宫的宏大,秦始皇的骄奢,人民的血汗和生命,均可由此想见。
时代的形势,帝王的奢侈和野心,一齐跃然而出。
这里面隐含着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讽刺。
2.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译文:唉!一个人的心思,也就是千万人的心思啊。
秦始皇喜爱豪华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
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点一滴都不放过,用起它来却像用泥沙一样呢?
点评:这几句从最普遍的人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害百姓以自肥作了有力抨击。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两句,把“秦”和“人”并提,说明并无高低贵贱的区别。
接着以“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的愤慨,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用“嗟乎”表感叹开头,继以“奈何”诘问相承接,揭露和控诉了秦统治者的自私残暴。
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提示: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
六国何以会灭?赋中说到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可见,六国灭亡,是不能爱民的结果。
从何看出六国之不爱民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秦之珍宝(财富之代称),来自六国;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者为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对百姓肆意搜刮,锱铢不留。
“六王”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致迅速灭亡。
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
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
开头12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罩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
描写奇丽议论深刻
《阿房宫赋》描写和议论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唐代文赋的特点。
课文从建筑之奇、美女之众、珍宝之丰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
写建筑,先用“覆压三百余里”,言其占地之广;“隔离天日”,状其楼阁之高;“骊山”两句,写其依山傍水,气势非凡。
接着写重楼叠阁、长廊高檐,不计其数;再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映衬宫宇之宏伟、楼阁之高大。
然后,作者的笔触又深入建筑内部,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
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倍加渲染。
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
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
然而上述铺陈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
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不“爱民”,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文章先写阿房宫的排场建筑及如云美女,暗示着秦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和他们的前途。
再写秦的纷奢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预示“火山即将爆发”的形势。
最后写秦不以六国为鉴,终于自食其果。
那么当时的统治者如不以秦为戒,又会有什么结果呢?环环相扣,真可谓“笔所未到气已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