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道家的天道自然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原始道家的天道自然观

*导读:对道概念的诠释是原始道家生态哲学体系的起点,

整个哲学体系也是在道这个命题的统率下展开的。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1]。这一

讲话,是对近年社会各界普遍强调的重视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回应和重申,为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回顾历史,自产业革命以后,在人类经济社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生态危机正如同巨浪一般汹涌而来。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有识之士开始认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把这种思考延伸到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之中,企图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理论根据。1967年,林

恩怀特教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我们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一文,宣称基督教应当为出现的生态危机负责,因为基督教相信

上帝创造了人类并赋予人类主宰万物的特权[2]。该文引起了科学、宗教、哲学等各界的强烈反向,也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与生态问题相互关系的反思。在中国,讨论传统文化的现代生态意义的文章及著作亦已有不少。本文主要阐释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中国原始道家的天道自然观,并说明它对今天保护环境进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可能产生的有益启示。

一、基石:尊崇天道

对道概念的诠释是原始道家生态哲学体系的起点,整个哲学体系也是在道这个命题的统率下展开的。对于道这个命题,老子在《道德经》中明确地告诉人们: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第1章,以下凡引自《道德经》的均只列出章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25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21章)。在老子看来,道是可知的,它并不神秘,其中有象,其中有物。但由于道的权威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因而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恰当地称呼它,只好暂且称之为道。庄子也指出: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

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鬼神鬼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以下凡引自《庄子》的均只列出篇名),道者,万物之所由也(《渔父》)。庄子的这一思想与老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到毫不含糊地宣称:道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具有可知性。

至于道为何物,到目前为止依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南怀瑾先生的统计,道在传统古书中大约有三种意义与用法:一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二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三是形而上的道[3]。另外,在《辞海》中道有14种解释之多。近年来,不少学者也试图对道的含义做出新的诠释。但概括起来,他们的认识几乎没有能够超出南怀瑾先生的理解范围,亦即认为道是抽象的、形而上的规律或法则。虽然也有学者认为道还应该包含客观实体的意义,但这种看法谬如晨星,而且他们的论述也不是很深入。笔者认为,道在《道德经》、《庄子》中多处提到,而且根据不同的场合也可以作不同的解释。但是,道作为规律法则的意义已是很明确,这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认可;同时,既然我们承认道是一种规律、法则,我们就不应该否认道也是一种客观实存。因为,规律或法则本身就是一个客观存在。如果我们撇

开客观实在而大谈规律或法则,这个规律或法则就会失去其存在的载体而无法捕捉。这样一来,我们的认识就极有可能陷入神秘主义的泥潭而无法自拔。因此,大体说来,道可以理解为客观存在和自然规律。

首先,道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它可道、有象、有物、有情、有信、先天地生、自古以固存。不但如此,道在空间上还是一个整然有序的有机排列。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73章)自然的结构是一张由万物相应相求、相附相依联系而成的生态网,是环环相扣、疏而不失之网。世间万物之间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2章)的,是永恒而不失其秩序的,是损有余而补不足(77章)的充满活力和不断调适的过程。

其次,道是一种法则或规律。道是蕴藏在天地万物之中并成为制约其盛衰消长的规律,世间万物自然地形成、发展和消亡。同时,自然规律是永恒的、普遍的。老子说: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34章);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25章)。庄子说: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天地》);天地运而无所积

(《天道》)。自然规律装载、规范和统率着世界万物,不曾有过任何的停息。自然规律又是循返守静的,世上万物和生死变化是平静的、自然而然的,其动力来自万物本身。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16章)千姿百态的自然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但其最终的归宿还是平静地回归于自己的本源。这个规律,我们称之为返本复初规律、反者道之动(40章)规律,老子称它为静,归根曰静,是谓复命(16章)。自然规律又是辨证的、对立统一的。一方面,道的对立统一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老子认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58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交,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2章)。庄子也指出:物无非彼,物无非是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齐物论》)另一方面,道的对立双方之间是相互转化的。老子认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2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22章)。万物不仅回复本源,而且只有在矛盾对立双方之间的转化中才获得新生。只有尊崇天道,尊重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来发展经济社会,人与自热和谐相处的环境友好型社会才可能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