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唱片业商业模式的颠覆与再造_罗天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结构上看,网络空间通过电脑并建立网站,使分散在各地的 人们连接起来所形成的一个既可独立又可串联的传输与接受信息 的网络系统;从特征上看,它跨越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所指涉的不 只是来自网络所形成的那个看不见但却感觉出来的空间,而且也包 括所谓“虚拟实在”这种人为创造的情景;从作用上看。网络空间 作为一种新型的相互影响和交流的空间,在不断地扩大和延伸。在 这个空间里,人们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构建共同的世界和可供选 择的身份。网络空间拓展了人类的交往范围,同时深刻地改变着人 与人、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社会的交往无论在广 度还是在深度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媒介上看,网络交往具有 信息传播快、获取信息量大、交往成本低的特点;从参与者来看, 网络交往的主体和对象均是以网络作为交往媒介的特殊群体;从信 息传播过程来看,网络交往的可选择性和匿名性大大增强。因此, 网络正在改变整个人类,且改变的程度和速度都将超出我们的想 象。
到上世纪末,每年全球唱片业总产值超过15000亿美元,其中美 国占据其中的约30%-40%,而五大唱片集团占全球唱片业总产值的 50%-70%,其中华纳、Sony是美国的公司或以美国为基地,BMG约 50%,EMI约40%的业务额在美国。亚洲唱片业日本占大头,韩国、 香港、台湾紧随其后,中国唱片业由于后发劣势,产业链不完整,商 业模式偏离唱片产业主流模式。加上盗版严重,正版产值不高。
网络时代改变了唱片业从业人员的结构,业余爱好者参与了过 去只有专业人员才进行的创作和制作,甚至业余爱好者创作的歌 曲还很有市场,普通网民可以绕开唱片公司自己通过网络发布歌 曲,IT技术让众多爱好者可以自己录音制作歌曲,编曲、收音、伴 奏可以远距离分别进行,相隔千里从未谋面的合作者可以通过网络 连接完成歌曲制作。演唱者和录音者可以远距离完成录音。技术 性人员比艺术性人员在网络空间完成音乐的创作、制作更加得心 应手。由于普通网民的参与,音乐内容更趋平民化和通俗化。这种 现象既使得业界精英焦躁不安,又被业界精英所鄙视。一直到现在 很多人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两只蝴蝶》、《你到底爱谁》等一些 所谓的“农民歌”曾经那么火?其实这既不是文化的倒退,也不是 艺术的悲哀!而是网络状态下凡人走进象牙塔的新奇,满足了部分 消费者平民化的娱乐需求。新技术、新传媒在改变既有业态时,消 费者、参与者的相互作用相互改变总在发生令人惊诧的事情。
国际唱片协会发布的2013年《唱片业统计数字》显示,全球录 制音乐贸易额在2012年增长了0.2%,这是自1999年以来的首次增 长。除实体销售外,IFPI跟踪的所有收入来源(实体、数字、表演 权和同步收入)在2012年均有所增加。2012年共有22个国家实现了 市场增长,包括全球排名前20的市场中的9个。由于持续15年的衰 退,2012年的贸易额只有1999年的42%。
一、唱片业传统商业模式
唱片业是诞生于工业时代并成熟于工业时代的产业,其核心盈 利的元素经历了四个阶段的进步与变革:唱机诞生初期,主导盈利 的核心元素是这个会唱歌的机器,属于典型的工业盈利模式;第二 阶段,唱机的市场占有变为消费的前导和基础,为唱机配套的唱片 成为可以理论上无限生产和销售的商品,唱片成了盈利的核心元 素;第三阶段,当人们不满足于听得到音乐,而要选择自己喜欢的音 乐或者歌曲,唱片的内容取代了唱片载体成为盈利的核心元素。这 一阶段发生两个本质性的变化。1是消费者由过去完全的被动,变 得有一定主导权了,业者可以为其制作消费者喜欢的音乐。2是盈 利核心由物质元素转变为了非物资元素,虚拟价值创造成为唱片业 的主流。已经具有由工业模式向信息时代过渡的特征。第四阶段 是唱片业发展的成熟阶段,包装打造艺人,以艺人为核心,以唱片为 载体,跨界整个娱乐行业和衍射多个生活行业的盈利模式。这一阶 段的特征:1、技术飞速进步,由机械记录转为非机械记录,非机械 记录中又由磁记录进步到光记录再进步到数据流记录;2、市场细 分和个性化消费成为业者的朴素追求,为不同喜好的人群打造不同 的艺人,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艺人成为消费旗帜;3、在艺人撑杆 效应下,扩展到演艺、广告、代言和衍射到服装、道具等生活娱乐 用品,实现了跨行业盈利能力;4、从满足消费过渡到引导消费,创 造了一次又一次的消费浪潮。
简单地看是网络改变的唱片的传播渠道,数据流替代了物质唱 片。实际上网络对唱片业的影响绝不仅仅在下游的传播和销售,而 是对整个产业网状结构全方位颠覆。
在此之前,一个普通人要想成为歌手,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去 挤唱片公司这根独木桥。现在做网络歌手成了进入娱乐圈的一条 捷径。网络给了广大默默无闻的音乐人登上舞台的机会,标志性事 件是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峰》靠网络走红。回顾进入21世纪 以来的15年,从唱片公司渠道推出的好歌却没有几首,网络歌曲反 而大行其道。网络也成为唱片公司的市场试金石。网络歌手在网 络上先推出自己的音乐,先有了歌迷,有了点击率,唱片公司再把他 们签下来发行唱片。在摸不准流行歌坛脉搏的情况下,这种办法无 疑是个保险的策略。就连盗版商也会根据网络歌曲的流行程度来 选择对象,网络歌曲曾一度占据了无线音乐销量排名前10名的大多 数位置。
二、信息时代对唱片业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
网络通过改变音乐载体和传播渠道、改变创作、改变制作、 改变从业者、改变销售模式和销售渠道、改变消费者进而颠覆了 唱片产业的原有商业模式。逻辑上推理,唱片业的传输依赖特性在 插上信息网络的翅膀后会直冲云霄,再现辉煌。严酷的现实刚好与 此相反,信息网络的兴起让唱片业迅速坠入严酷的寒冬。
源自文库
计算机和网络正在开启人类社会一个全新的时代,世界面临着 五千年之巨大变革。这个以计算机、信息和通信技术为支撑的信 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改变着人类生活的各 个方面。网络在改变我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的同时, 也改变着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如果说手推磨是农业 社会的标志,蒸汽机是工业社会的标志,互联网则是信息时代的标 志。在由互联网连接起来的社会里,一个超时空的高度交往化的网 络时代正在茁壮成长,人类创造、生产和消费都冲破了工业社会的 限度,向更广、更新、更深的层次发展。社会价值创造正在超越实 体价值,虚拟价值创造如火山喷发。
唱片产业本身具有虚拟价值因素和信息特征的产业,与网络运 行的信息特征高度契合,势必要迎接网络信息浪潮的第一波冲击。
一百多年来建立完善的唱片业的商业模式正面临着被根本颠覆, 这个曾牵动全人类的产业只有在新商业模式再造成功才能得以延 续。唱片业者似乎不愿轻易接受将被新时代终结的宿命,努力寻 求其传统商业模式被颠覆后与网络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新的商业模 式。再造商业模式是令整个唱片业界头疼而又兴奋的课题。也是 公众好奇和关注的话题。
中国唱片产业的商业模式。中国唱片诞生于1904年,上世纪 30、40年代已经初具市场规模和与世界接轨的商业模式。50年代 以后的计划经济时期唱片公司属于事业单位,主要任务是发掘和保 存中国民族音乐资源,全国只有一家国营的唱片公司。改革开放后 各级文化、广播系统纷纷成立音像出版社,全国音像出版社达到 380多家,唱片市场空前繁荣。上世纪90年代大量的民营文化传播 公司经营唱片,中国实际从事唱片经营的企业达到几千家。从这 个发展轨迹不难看出,中国唱片企业的规模小、市场化运营起步较 晚,最火红时期最火红的唱片企业的竞争核心几乎都是购买版权, 只是为境外成熟唱片公司的下游业务覆盖中国大陆提供合法通道 和挣得一点边际收益,中国唱片企业的主要经营获利被压缩在出 版、生产、销售环节,实际上只是唱片业商业模式的一个组件。即 使在中国唱片市场最繁荣的时期,唱片业的核心——版权并没有受 到足够重视和保护,虽然有的唱片企业自己培养歌手或者歌手自己 组建唱片公司也有自主版权的掌握,但在整个市场中显得微不足 道。曾经是中国唯一的唱片公司——中国唱片总公司积累有大量 的自有版权资源,但对上游艺人和艺人综合开发的盈利主体却无法 企及。总体来说,中国唱片业的商业模式和世界成熟的商业模式相 比较并不完整,中国的唱片市场是在实用主义思维支配下富足市场 土壤上急功近利孕育的怪胎,中国的唱片企业多数先天残疾。
在中国,中国移动于2003 年5 月17 日电信日那天推出彩铃业 务,到2005 年底,全国彩铃用户已经突破6000 万,市场容量达到20 亿人民。2005年中国数字音乐销售总额达36亿元人民币,2010年达 到127亿元人民币。与数字音乐市场的迅猛发展相对应的是,中国 传统音像产品市场已连续15年下滑。称为中国唱片业晴雨表的广 东音像城,2000年四层楼400多家音像批发企业,每天人头攒动,货 如轮转。2013年底,经营面积收缩到原来的15%,蜷缩在最高一层的 角落,场面清冷。
我们正在跨出工业时代迈向信息时代,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正 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工业时代的产物唱片业以精神创造——物质 载体——作用于人类社会精神层面的链条构建起独特的商业模式, 且以传播为其核心价值实现路径。在信息时代的网络空间里,呈现 出一种全新的功能强大的传播方式。信息时代通过网络间的混合 纤维、同轴线缆、蜂窝系统及通信卫星为信息传播构建了一个全 新的领域,网络的实质是一种联结不同网络终端的人脑思维的虚拟 化、数字化的交流与互动,这种交往形式具有一种精神的内在化特 质,网络和IT技术使过去那种“电脑一服务器”模式正在向“网络 一用户”模式切换,形成了庞大而独特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高效 运行和功能开发对存在传播依赖的唱片产业的商业模式形成颠覆 性的冲击。
50 现代商业 MODERN BUSINESS
产业研究 | The Industrial Study
质的商业模式。不同唱片公司的表现手法、具体方式可能多种多 样,其共同的商业模式是:以艺人为旗子、以版权为核心、以满足 人们精神多层次需求为路径、以音乐歌曲为主要承载形式的综合 投资收益模式。这种商业模式不同于工业企业产业价值链的纵向 结构,而是趋于扁平的纵横交织的网状价值结构。(如图)
鼎盛时期唱片产业的主流商业模式。世界唱片公司为我们推 出一个个耀眼的歌星,提供脍炙人口的歌曲,为我们的欣赏、娱 乐、生活带来极大的快意和满足。往上看,是实力雄厚的唱片公 司,繁星璀璨的耀眼艺人,顶尖的创作团队,庞大的运营机构;往里 看,是成熟的盈利模式、诱人的财务数据。唱片公司的本质是投入 资本,创造盈利。我们可以梳理透唱片公司美丽的羽毛,探究其本
The Industrial Study
| 产业研究
中国唱片业商业模式的颠覆与再造
罗天平 孙晓梅 邹德民 中国唱片广州公司 广东广州 510403
摘要:诞生并成熟于工业时代的唱片产业的商业模式被网络时代颠覆,网络不仅改变了唱片的载体和传播渠道,还
改变了创作、制作、生产、营销等所有环节,改变了从业者的结构和消费者的需求。处于后发劣势且残缺不全的 中国唱片产业的商业模式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全面冲击下分崩离析。唯有适应网络环境的商业模式再造,才是中国 唱片业存在的前提。唱片业商业模式再造有补偿性再造、替代性再造和发展性再造三个层级。 关键词:唱片产业;商业模式;颠覆;再造
2012年 数字渠道已经占行业总体贸易收入的35%,实体销售占
唱片公司收入的57%。下载仍是数字收入的最大来源,单曲和专辑 下载的单位销量合计在2012年增长了11%。
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启的信息时代,像工业时代改变农耕时代一 样,信息时代将剧烈改变工业时代的行为模式进而改变社会结构和 产业结构,唱片业虽然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和产业,由于其内核的信 息性和虚拟价值性特征,正好契合信息时代的发展,故是第一波受 到冲击的产业。
根据美国唱片协会(RIAA)的统计,2001年的唱片销量下降了 10.3%, 2002年下跌了23%。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互联网。 美国是家庭拥有计算机最多的国家也是互联网最普及的国家,因此 美国本土的唱片销量跌幅最大。德国贝塔斯曼集团旗下的宝丽金 (BMG)唱片公司2001年亏损5百万英镑,亏损连续且额逐年增大。 根据美国唱片业协会的调查:有23%的受访者说他们不再大量购买 唱片的原因是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下载和随便刻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