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浅谈《品德与社会》中历史教学的高效与有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和熊掌能否兼得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浅谈《品德与社会》中历史教学的高效与
有趣
今年通过新的《品德与社会》课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学习,结合《品德与社会》历史教学内容,我发现教学中的高效与有趣共同实现有一定难度。
《品德与社会》中的历史教学它侧重于对学生历史知识、分析能力和历史价值教育。
在教学中要想实现这三目标,难免要加重学习任务,让学生阅读搜集大量史料,牢记历史事件。
并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分析、判断训练。
任务如此繁重,而我们面对的又是小学生,如何实现鱼和熊掌兼得即如何实现《品德与社会》历史课的高效和有趣我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下面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首先,激发学生主动喜欢历史,了解历史、探究历史是我们实现高效和有趣的第一步。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开启学生课前主动搜集资料、记忆史实,课中积极探究,参与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1、让学生重视历史,使学生在思想上明确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学史使人明智",多讲一些诸如毛泽东、拿破仑等伟人或名人学史、重史、用史的故事;引用古今中外的史学迷案,如埃及金字塔之迷等激发探究兴趣.这样,学生的学史"欲望"也在这过程中逐渐滋长起来.
2、精心巧妙设疑布阵。
阿西莫夫说:“科学始于好奇。
”学生的求知规律也是遵循“无疑—有疑—无疑”这一原则的。
历史教学中有些内容文字简洁、知识性强,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因而,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新奇、惊讶、新颖之感,以引起学生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内心需要。
2、借助多媒体教学。
我们可以广泛采用电教媒体提供的信息,寻找和建立情知融合点,创设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远的拉近,把抽象的变成具体,把虚的变实,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其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这时学生会精神振奋,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情境中,从而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比如:在讲《圆明园在哭泣》一课时,由于时代距离我们较遥远,学生很难体会到圆明园的壮丽、奢华及被毁后的巨大反差。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播放圆明园原状、被毁后等片段既能让学生体味到历史的残酷。
3、多鼓励学生,给学生以成就感。
心理研究表明:小学
生渴望自我表现,但他们心理上还不成熟,学习中可能因一时的困难或挫折而失去信心,连续的失败可能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难度的把握。
除了规定总的教学目标以外,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规定不同的近期目标,当这个目标达到后,则马上再提出一个新的、已提高了的近期目标。
当然,这些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只要学生认真努力就可以达到。
这样就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追求之中,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对自己学习充满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另外还可以用语言来鼓励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对所有的属于自主回答的答案,均应给予鼓励性和肯定性评价,内容合理的要肯定其内容,如“你说的很好”,“这一点非常对”;内容有出入的,也就是要充分肯定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闪光点”,如“虽然在某方面还有点问题,但你能说到这些,说明你认真思考了”,这样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对存在的问题以委婉的方式给学生指出来,使明确今后应努力的方向和注意的问题。
学生既增强了信心,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除去上述方法之外,还有很多途径,如知识竞赛、实地观察、观看历史剧等,根据学校的情况和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以趣激学,学习效果会更好。
其次,《品德与社会》历史课教学的高效和有趣必须建立在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地位上。
在走进新课程的今天,时代呼唤素质教育,需要培养创新人才,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充分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学习求知的舞台上展现和发展自己的学识才华,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喜悦。
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历史教学的高效和有趣。
1、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搜集资料,课中主动参与探究,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
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突出学生主体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雄辩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引导学生分组活动彼此合作,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是学堂,学生不仅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
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例如,述说四大发明在人类进程中的影响。
把全班分成小组,每组任务明确,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最后每个小组把各自的经历、报告向全班介绍交流。
因每个人会有各自体会,这许多体会的汇合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再次,高效与有趣的实现要有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多变的教学方法为依托。
在教学中教学方式要灵活,方法要多变。
在学习一些古代史时,可以让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由学生分组相互提问、相互回答,先总结一个时期的文化成就,再就文化成就中的某一方面纵向归纳线索。
在整个课堂上,主角由学生来唱,教师虽然只有三言两句,起一个组织与导向的作用,但却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训练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协作精神的同时,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有关历史知识。
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树立开放的教学意识。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教师应将教材中的内容作为自己施教的一种材料,对教材的处理要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
例如,在讲“发达的科学技术”一节时,专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围绕“科技发达的中国为何在近代落后”问题进行了讨论。
我认为,教学并不等同于“教书”。
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如果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科书的框框内,不准他们越雷池一步,那么只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一种‘休眠’状态,结果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善于调整、删减教材内容,而且要敢于大胆引进教材以外的内容。
注意教学策略,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方式的核心内容。
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教师为主,一讲到底的“一言堂”式的教学策略,坚决摒弃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
好的教学方法虽然各种各样,不一而同,但其中必有一些共同的地方。
作为教师,在改革教学方法时,应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角色定位上要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②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局限于教材,应具有开放性。
③应把注意力从知识传授转移到能力培养上来,从注意知识传授转移到能力培养上来,从注意学习结果转移到学习过程上来。
④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从已知到新知,改变或提高其认识能力,而且要注意发展其非认识因素,如情感、意志等,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会促使学生去学习、去探索。
⑤要善于将教书与活动相结合。
知识与活动是能力及非知识因素形成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要想让学生全面发展,必须让其多练习、多活动、多实践、多探索。
⑥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
除利用录像、幻灯等传统的电教手段外,还要更多地利用电脑网络技术。
总之,就教学方法而言,从目前的历史教学来看,除提倡问题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方法外,应大力开发活动课,利用表演历史剧、搜集历史文献资料、故事会、调查、讲座、参观、写小论文等方式,构建一个生动活泼的全新的历史课堂。
最后,品德与社会历史课的高效与有趣的实现必须有一位高素质的引导者——教师必须提高自身历史修养和教学水平。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首先要热爱历史教学工作,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改革教学,始终要有饱满的教学热情,坚韧不拔的教学意志,并以此去感染学生。
其次要热爱关心学生,教师对学生要树立起可亲可敬的形象,表现出慈母般的爱心。
在教学中,要注意对每一个学
生施以平等之爱。
在课堂上,发扬教学民主,把学生当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学生转,使学生有“主人翁”之感;在课堂提问中,要多鼓励学习困难生发言,并给他们成功的机会。
在课外,应尽可能多地接触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生,多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身体、家庭情况,从各方面关心爱护他们,并给予必要的帮助。
要重视与学生的日常友好相处,以自己的真诚之爱,来换取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爱,对历史学习的激情。
历史课堂教学这个教学大“舞台”上,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与学生(演员)共演一台戏。
教师的功夫在于教师的教学艺术,为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沐浴在情感艺术的享受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可能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教学语言的随意性与教学语言的技巧性的作用必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
因此,重视语言的魅力,重视语言与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合,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历史教学中,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生动描述历史长河中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慷慨悲壮,感人肺腑的人物命运;刀光剑影、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等,把历史本身的魅力,借助教师的语言淋漓尽至地抒发出来,去吸引学生,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将感性上的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建立合理的评价学生体系。
历史教学的高效与有趣的探究不仅如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究,争取完美实现鱼与熊掌兼得。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