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西师大版四年级最新数学上册知识点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7课时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7课时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7课时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七单元,第7课时:整理与复习。

这一课时主要是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一、教学内容:1.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 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3. 小数的乘除法运算。

4. 小数的简便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 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难点:小数的简便计算方法,以及运用小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小数运算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去超市购物,看看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例题1:妈妈买了2.5千克苹果,每千克3元,一共花了多少钱?解答:2.5 × 3 = 7.5(元)例题2:小明的身高是1.35米,小华的身高是1.2米,小明比小华高多少米?解答:1.35 1.2 = 0.15(米)3. 随堂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 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3. 小数的乘除法运算。

4. 小数的简便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

题目:(1)2.5 + 1.5 =(2)4.8 2.3 =(3)2.1 × 3.2 =答案:(1)4(2)2.5(3)6.72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题目:妈妈买了3.6千克香蕉,每千克2元,一共花了多少钱?答案:3.6 × 2 = 7.2(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生活中的大数与进位制-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生活中的大数与进位制-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生活中的大数与进位制-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大数,认识到大数在生活中使用的广泛性。

2.学会正确、简便地读、写和比较大数,并能熟练掌握写整数的进位法。

3.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大数的表达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简便地读、写和比较大数。

2.写整数的进位法。

三、教学难点1.熟练掌握写整数的进位法。

2.理解大数的位值意义。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什么是大数。

2.大数的位值和位值意义。

3.大数的读法、写法和比较方法。

4.写整数的进位法。

2.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数的位值意义和进位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形式,培养学生对大数的信心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讲解法:通过课本和板书,系统讲解大数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流程1.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大数教师可通过生活中一些实际的例子,如人口统计、财务管理等,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大数的重要性和使用广泛性。

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可使用PPT或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大数的相关知识。

2. 教师讲解大数的位值和位值意义教师通过课本和板书,讲解大数的位值和位值意义。

可以用图示或标线等方式辅助学生理解。

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让学生在实际中应用。

3. 练习大数的读法、写法和比较方法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学会大数的读法、写法和比较方法。

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指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4. 教师讲解写整数的进位法教师通过课本和板书,讲解写整数的进位法。

可以用图示或标线等方式辅助学生理解。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让学生在实际中应用。

5. 练习写整数的进位法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写整数的进位法。

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指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_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_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相关的内容。

教学提示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把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把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2、在熟练把握多位数的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能够依照数级正确地写出多位数,通过讨论与交流,总结出多位数的写法。

3、让学生在经历比较两个多位数大小的过程中,利用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类推出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学会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4、把握数字编码的差不多特点,学会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编码。

5、能正确使用运算器进行大数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复习整理中,感受分类、极限、估量等数学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把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及时整理所学知识的好适应。

感受数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并进展数感。

感受大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重点、难点重点:万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数字的编码;用运算器运算。

难点:中间有0的万以上数的读法;明白得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意义;探究读数、写数的方法。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多媒体运算器学生预备:运算器一、回忆本单元知识师和学生交流:第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差不多全部学完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说出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万以上数的认识、万以上数的读法、万以上数的写法、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数字的编码、用运算器运算。

依照学生的回答板书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二、复习万以上数的认识及万以上数的读写法1、复习万以上数的认识。

师和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计数单位、数位的有关知识。

预设1: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差不多上计数单位。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相切与垂直》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相切与垂直》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相切与垂直》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相切和垂直的概念。

2. 掌握相切和垂直的判断方法。

3.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相切和垂直的概念。

教学重点1. 相切和垂直的定义和特点。

2. 判断相切和垂直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材: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2. 课件或黑板。

3. 相关绘图工具。

教学步骤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展示两个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两个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概念讲解(10分钟)- 通过示意图向学生介绍相切和垂直的定义。

- 强调相切和垂直的特点和区别。

判断相切(10分钟)- 向学生提供两个几何图形,请学生判断它们是否相切。

-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几何图形的接触点和相切的条件。

- 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判断两个几何图形是否相切。

判断垂直(10分钟)- 给学生展示两条线段,请学生判断它们是否垂直。

- 引导学生观察两条线段的夹角和垂直的条件。

- 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判断两条线段是否垂直。

练(15分钟)- 分发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在学生完成后,对答案并讲解。

- 强调解题思路和方法。

应用(10分钟)- 提供一些应用例题,让学生运用相切和垂直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引导学生理解相切和垂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 强调学生需要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相切和垂直的概念。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理解相切和垂直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口算和估算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口算和估算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口算和估算西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在准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的第1课时,我要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并在课后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七单元第一课时,主要涉及口算和估算。

具体内容包括:1. 口算: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2. 估算: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估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口算和估算方法的掌握,以及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两种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等,引发学生对口算和估算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过程。

b. 讲解估算的方法,如“四舍五入”法,让学生明白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进行估算。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为学生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和估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估算方法:四舍五入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答案:待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后,进行讲解和纠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口算和估算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需加强。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第5课时 问题解决-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第5课时 问题解决-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第5课时问题解决西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七单元,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这个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除法的运算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运算规律,我准备了PPT和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想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有一个1200克的苹果,我想把它分成60克的小块,我应该分成多少块呢?例题:请计算1200除以60的结果。

3. 随堂练习:现在,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希望大家能运用我们刚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1) 1200除以60;(2) 1500除以75;(3) 1800除以90。

4. 学生自主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三位数÷ 两位数 = 商余数七、作业设计(1) 2000除以100;(2) 2500除以125;(3) 3000除以15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些学生会出现计算错误。

在课后,我需要加强对这些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律。

对于拓展延伸,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引入一些四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问题,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除法的运算规律,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强调了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是因为除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运算,对于学生来说,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律不仅能帮助他们解决数学问题,还能他们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案一、教材分析: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涵盖了有关不确定现象的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认识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并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如天气、抽奖、掷骰子等。

-掌握描述不确定现象的常用词汇,如可能、不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等。

-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如频数、频率等。

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不确定现象,如天气变化、抽奖结果等。

-能够使用常用词汇描述不确定现象的可能性。

-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如记录频数、计算频率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

-掌握描述不确定现象的常用词汇。

-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引导学生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对于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统计方法可能还不够熟悉。

他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可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知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不确定现象的知识。

首先,我有一个有趣的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觉得明天的天气会是晴天还是雨天呢?请举手表达你们的观点。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非常好!你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这就是一个不确定现象。

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明天的天气,因为天气是不确定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不确定现象的知识。

第二环节:概念解释教师:不确定现象是指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或确定结果的事物或事件。

除了天气,还有其他许多不确定现象,比如抽奖、掷骰子等。

请你们举出一些你们知道的不确定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记录在黑板上)教师:非常好!我们已经列举了一些不确定现象。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和射线》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和射线》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和射线》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三单元,主要介绍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及其特点。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定义和区别,并能够正确使用相关术语描述和表示线段、直线和射线。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定义。

-能够正确使用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术语进行描述和表示。

-能够区分线段、直线和射线,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定义。

-能够正确使用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术语进行描述和表示。

教学难点:-区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点和应用。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点的概念,并且对直线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对于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定义和区分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示例和实物,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这些概念。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点的概念,并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知道如何连接两个点吗?有哪些方法可以连接它们?-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使用直线、线段和射线来连接两个点的方法。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

-教师出示一张包含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第二环节:线段的定义和特点1. 准备一些小棍或线段模型,向学生展示,并请学生观察。

-教师可以拿出两个不同长度的小棍,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描述线段的特点: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由这两个端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组成的。

-教师可以指着线段的两个端点,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线段的特点。

3. 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判断是线段、直线还是射线,并解释原因。

-例如,教师可以画出一个线段AB,并问学生:这是线段、直线还是射线?为什么?-学生可以回答:这是线段,因为它有两个端点A和B,并且只包含A和B之间的部分。

西师版四上完整教案

西师版四上完整教案

西师版四上完整教案教案:《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编写,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等相关内容。

通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教材内容,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会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1.第一单元:巧算整百教学内容:掌握将两位数近似整百的方法,练习运算整百的加减法。

教学活动:(1)通过观察、回答问题等方式引入新知识;(2)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3)通过小组竞赛形式进行游戏练习。

2.第二单元:加减法小能手教学内容:学习并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体会加法交换律和减法换位律。

教学活动:(1)通过观察算式和数字情况,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2)学生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3)学生配对练习,两人互相出题并互相检查。

3.第三单元:整体和部分教学内容:学习并掌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1)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答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2)学生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

4.第四单元:数的个、十位数教学内容:学习并掌握两位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之间的关系,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通过游戏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2)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3)小组合作完成综合性的问题解决。

五、教学反思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的关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主要涉及第三章《千以内的加减法》的第三节“加减法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探索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加法和减法的互逆运算,并能熟练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关系,掌握加法和减法的互逆运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关系,掌握加法和减法的互逆运算。

难点: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多米诺骨牌的盒子,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多米诺骨牌吗?谁能用多米诺骨牌摆出一个数学算式?”(2)学生尝试摆出算式,如:1+2+3+4=10。

2. 探索加减法的关系(1)教师出示算式:123 + 456 = 579,提问:“同学们,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2)学生回答:“表示123和456相加等于579。

”(3)教师引导:“如果我们知道579和其中一个加数,如何求另一个加数?”(4)学生思考后回答:“用579减去已知的加数。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已知一个加数和和,求另一个加数。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问题。

(3)学生独立完成例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讲解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的关系2. 互逆运算3. 例题4. 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一个加数和和,求另一个加数。

(2)已知两个加数的和,求其中一个加数。

2. 答案:(1)123 + 456 = 579,已知和为579,一个加数为123,求另一个加数。

解:579 123 = 456(2)已知123 + 789 = 912,求加数123。

角的度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角的度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角的度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教案:角的度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角的度量”这一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角的定义、度量角的大小以及使用量角器等工具进行角的度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定义,掌握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角的定义,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难点:用量角器准确地度量角的大小,理解并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量角器、直尺、圆规、三角板。

学具:量角器、直尺、圆规、三角板、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钟表、自行车等,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其中的角。

引导学生发现角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角的兴趣。

3. 角的度量:讲解并示范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让学生了解量角器的结构,明确量角器的中心点和刻度;然后,示范如何将量角器放在角上,使其与角的两条边重合;让学生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读出角的大小。

5.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有关角的度量的题目,如“用量角器量出一个90度的角”、“用量角器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等,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解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角的定义: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和这两条射线的部分组成的图形。

角的度量:使用量角器,使其与角的两条边重合,读出刻度。

七、作业设计1. 量一量下列角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角。

(2)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一个角。

(3)一个任意三角形的一个角。

2. 比较下列两个角的大小,说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并说明理由。

(1)一个30度的角和一个45度的角。

(2)一个60度的角和一个90度的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角的定义和角的度量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量角器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一万以上数的认识1.万以上数的读写第1课时万以上数的读法(一)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1页至第4页例1,第5页课堂活动的第1题,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结合数数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4.让学生经历用万以内数的读法迁移万级以上数的读法的过程,会正确读出万级以上的数。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读数中相关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多位数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多媒体出示,学生口答)(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

(2)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是怎样排列的?(3)我们学过的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老师可以抽生回答,再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数位顺序表。

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千百十个(一)2.激发认知需求。

投影仪出示主题图(1)同学们,这里是两名同学在网上查阅到我国国家图书馆的一些资料,仔细看图,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学生看完图后,老师抽生回答。

如果学生不会读出资料中的大数,老师可以顺势引出并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读法。

如果学生会准确读出资料中的大数,老师可以追问这样读的理由是什么?是否正确?我们可以通过今天的学习验证一下。

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数位顺序表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引导学生用数数的方法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

借助黑板上的数位顺序表格,让全体学生一万一万地数,数到九万后是十万,如何在数位顺序表上表示出来?(2)通过引导学生回答并认识: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万是“十万”。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万、千万、亿的认识。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篇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篇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篇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熟悉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会数简洁图形中的线段。

3、培育学生的观看、分析概括的力量。

重点难点: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分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线段、射线,会数简洁图形中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把握三种线的读法教具预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黑板边、书本边、铅笔盒的边……)很好,看来你们观看的特别认真,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刚刚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讨论直的线。

(板书:线的熟悉)二、探究活动,猎取新知1、熟悉直线同学们,笔直的线里也学问!电脑出示铁轨图,引导学生观看师:图中画的是铁轨,铁轨很长,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头,像这样两端可以无限延长,没有端点的线,就叫做直线。

(1)画一画让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直线(2)说一说 (直线有什么特征? 直没有端点无限)2、熟悉线段电脑出示公路中的斑马线,引导学生观看公路中的斑马线大约有多长?(师:不管是几米,他都有肯定的长度,都可以度量出来,像这样的线叫做线段,它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

你能不能画一条线来表示它?(1)画一画(2)说一说 (线段有什么特征? 直两个端点有限)3、熟悉射线电脑出示夜景图,学生观看师:这是一条什么线?你什么时候见过?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的说说)你能画一画吗?(1)画一画让学生尝试画射线(2)说一说 (射线有什么特征? 直有一个端点无限)4、比拟三种线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图形端点个数延长状况与直线的关系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线段两个端点不能延长是直线的一局部射线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是直线的一局部5、认一认、说一说(电脑出示各种直线、线段、射线)6、线的读法(1)直线一条直线有两种读法,可以读作直线AB,也可以把字母倒过来读作直线BA。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52:数的运算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52:数的运算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52:数的运算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加减乘除运算;2.理解“乘法是加法的反向运算,除法是乘法的反向运算”;3.学会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算式的简化;4.能够灵活运用数的加减乘除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1.数的加减乘除运算;2.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乘法分配律;2.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数的运算。

四、教学方法1.图示法;2.演示法;3.讨论法;4.练习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通过图示法,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了解这些运算符的意义。

2. 学习乘法分配律通过演示法,让学生了解乘法分配律的用法,并教给学生如何灵活运用这一定理。

3. 实践运用通过讨论和练习,让学生练习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算式的简化,并灵活运用加减乘除进行计算。

4. 拓展练习通过练习法,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在实践中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提高数的运算能力。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和考试评价,全面评价学生对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和乘法分配律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注意事项1.老师要提前准备好教学素材;2.学生要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3.练习题的难易度要适宜;4.作业要及时布置,并根据学生反馈做好后续调整。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图示法、演示法、讨论法和练习法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和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是一次较为成功的教学。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布置过多练习会影响学生上课的注意力等,需要加以改进。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6:末尾或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6:末尾或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6:末尾或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知识点梳理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1.末尾或中间有0的三位数2.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地应用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方法,计算出末尾或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

2.学生能够理解数字之间的相互联系,熟练掌握数码之间的规律,并且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1.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数字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规律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末尾或中间有0的三位数和两位数习题。

2.教学用的白板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1.老师给出几个示例,如500、902和370等末尾或中间有0的三位数,让学生快速判断末尾或中间是否有0。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字在乘以一个两位数的时候,会有什么规律和特点。

2. 讲解1.讲解两位数乘以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即竖式乘法的具体步骤和原理。

2.强调每一个数字的位置和对应的数位,以及相应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3. 练习1.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动手计算。

2.强调对于末尾或中间有0的三位数,要注意对应数位上的数码的变化和调整。

4. 拓展1.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解决一些类似的乘法计算题目。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讲解一些高级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如倍数关系等。

5. 总结1.给学生提供一些总结性的内容,再次强调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相互分享和探讨,在思考和学习中相互促进和提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方法,通过一些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熟悉掌握了这个计算方法的基本规律和步骤。

同时,通过一些末尾或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技巧,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效率。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让学生探索习题背后的规律和联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比较高,教学效果也比较显著。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法运算律优质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法运算律优质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法运算律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法运算律”。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三章第二节“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通过学习这两个基本运算律,学生将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运用这两个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实践情景:小明和小华去超市购物,小明买3个苹果,小华买5个苹果。

问:他们一共买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并思考:3+5和5+3结果是否相同?为什?2. 例题讲解讲解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如:3+5=5+3如:(3+5)+2=3+(5+2)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加法运算律。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加法运算律在生活中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加法交换律:3+5=5+32. 加法结合律:(3+5)+2=3+(5+2)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① 7+13=___② 18+27=___③ 45+15=___(2)应用题:小明有15元,妈妈又给他8元。

小明现在有多少元?2. 答案(1)计算题:① 20② 45③ 60(2)应用题:23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不足,如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运算律内涵,能否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

同时,可布置一些拓展延伸题目,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1.5.1第一单元整理复习(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1.5.1第一单元整理复习(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1.5.1 第一单元整理复习(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写这份教案。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为大家复习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

我们将通过一系列例题和练习题来巩固这些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规则,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特别是如何正确地将分数相乘和相除。

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规则,以及如何灵活运用这些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练习本等教具,以及一些与分数运算相关的学具,如分数卡片、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今天的复习内容,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来讲解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例如,讲解分数的加法时,我会展示例题:“1/4 + 1/3 = ?”。

我会讲解每一步的运算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每个运算规则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

例如:“1/2 1/6 = ?”,“2/5 × 3/4= ?”。

4. 小组讨论: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解题心得和方法。

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5. 答案解析:在学生们完成练习题后,我会与他们一起解析答案,并解释每个运算步骤的原因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列出每个运算规则的步骤和方法,以及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4 + 1/3 = ?1/2 1/6 = ?2/5 × 3/4 = ?1/3 ÷ 1/2 = ?答案:1. 1/4 + 1/3 = 7/121/2 1/6 = 1/32. 2/5 × 3/4 = 3/101/3 ÷ 1/2 = 2/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复习,我发现学生们在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上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2024年西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运算律》教案

2024年西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运算律》教案

2024年西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运算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加法运算律》。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及其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简便计算总价格。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并通过具体例题阐述加法运算律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两道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加法运算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5分钟)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加法运算律的概念2. 加法运算律的应用3. 课堂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23 + 456789 + 321商品1:价格 8 元,数量 3 个商品2:价格 5 元,数量 4 个商品3:价格 12 元,数量 2 个2. 答案:(1)123 + 456 = 579789 + 321 = 1110(2)商品1 总价格:24 元商品2 总价格:20 元商品3 总价格:24 元总价格:68 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其他运算律,如减法运算律、乘法运算律等,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问题解决》(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二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问题解决》(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二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问题解决》(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当我站在讲台前,看着台下充满好奇和期待的四年级学生们,我知道今天我要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学知识点,更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问题解决》中四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的一章节,主要内容是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

我会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们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乘法运算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们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

教学重点则是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能够将乘法运算律应用到问题解决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实际问题卡片,以及乘法运算律的图表,还有一些练习题,希望通过这些教具和学具,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如"如果有5个小组,每个小组有3个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们思考并解答。

然后,我会讲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例题让学生们理解乘法运算律。

接着,我会让学生们进行随堂练习,通过实际问题应用乘法运算律。

我会进行板书设计,将乘法运算律的公式和关系展示给学生。

六、板书设计我会将乘法运算律的公式和关系用图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运算律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如果有6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个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人?如果有3个小组,每个小组有8个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人?答案:6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个人,一共有24人;3个小组,每个小组有8个人,一共有24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大版四年级最新数学上册知识点四年级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最新数学上册知识点
知识点:
1、估算方法。

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2、利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十位要乘三遍,第二步的乘积末尾写在十位上。

补充知识点
1、时、分、日之间的单位互化。

1时=60分1日=24时
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几个0落几个0。

体育场(实际生活中的估算)
知识点:
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

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

神奇的计算工具
知识点:
1、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利用“M+”存储键,“MR”提取键,计算四则运算的题目。

3、了解计算机中使用的是二进制计数法,就是满2进1。

补充知识点:了解两个因数越接近(即差越小),积越大,两个因数相等时,积是最大的;两个因数的差越大,积越小。

探索与发现(-)(有趣的算式)
知识点:
第一组算式:积的位数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1,积的最高位和最低位都是1,中间的数字为因数的位数,两边的数字相同并依次减1。

(此为回文数) 第二组算式:积都由1、4、2、8、5、7几个数字组成,而且前后排列的顺序不变,只需要确定末位数字就可以算出积(如果能直接推算出首位数字则更好)
第三组算式:积的个位都是1,首位都是9;积的位数正好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积的每一位都是由9、8、0、1组成,只要在首位补9,倒数第二位补0就可以了,只有一个8和一个1。

第四组算式:在0~9的十个数字中,任意选择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的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

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重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

再次相减······在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最后得到数字41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