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偏差生产生原因以及转化措施

合集下载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中职学生行为偏差是指学生在学校、家庭或社会环境中表现出的与行为规范不符的行为表现。

行为偏差的存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成因分析并加以纠正。

成因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是学生行为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家长对孩子缺乏时间和关注,言传身教不良,放任自由,缺乏明确的规范和约束等。

2. 学校因素:学校的教育环境和管理方式也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

学校纪律严肃度不够、师生关系紧张、教学质量不高等,都会导致学生产生行为偏差。

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于学生行为的影响不可忽视。

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同伴压力影响、社交媒体过度使用等,都可能导致学生产生行为偏差。

纠正过程:1. 建立规范:学校和家庭应制定明确的规范和行为准则,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行为要求和界限。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从而有助于纠正偏差行为。

2. 提供指导和支持:学校和家庭需要提供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针对具体的行为问题,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后果和影响,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3. 加强沟通:学校和家庭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状态。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行为偏差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纠正。

4. 建立正向激励机制:通过建立正向激励机制,鼓励学生改正行为偏差。

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表扬,鼓励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并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行为模式。

5. 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应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加强学校纪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师生良好的关系。

家庭和社会也应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社会支持,为学生的行为纠正提供有利条件。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复杂多样,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进行成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通过建立规范、提供指导和支持、加强沟通、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和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纠正行为偏差,促进其良好的成长和发展。

行为偏差生的转化

行为偏差生的转化

行为偏差生的转化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

”所谓行为偏差生,是指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两者均差的学生。

具体表现为:思想品德不高尚,缺乏爱心、责任感和义务感;心理健康不健全,言行不能统一,叛逆性过强;行为习惯不良,自由散漫,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和辅导,将对孩子的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才能转化行为偏差的行为呢?我们应该找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当代小学生行为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

主要包括: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

人们知道,影响和决定人的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和教育,而从人出生到社会化过程,又集中到环境和教育这两个方面的影响。

我们也知道,一个人的成长除了有自我教育以外,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而作为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由他们的身心和成长规律特点,决定家庭对他们的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可以说家庭是影响青少年学生发展之要素的一个“综合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

尽管家长文化程度高低并不与青少年出现偏差行为成正比,但目前家长整体文化素养较低而导致教育子女失当这一点却是不容置疑的事。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父母自身素质太差,家风不正。

一种是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不少家长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差,滥交不良朋友,说话做事不注意场合身份,作风不正,行为不轨,这往往是孩子形成不良品行的温床和染缸。

另一种是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教育不一,特别是隔代教育,使孩子感到行为无准则可依,是非观念模糊,有的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致使孩子长期放任自流,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受坏人勾引而变坏。

(2)、对子女期望过高。

不少家长观念陈旧,以家长的“思维方式”要求孩子达到规定目的,殊不知当孩子的能力,自身愿望达不到家长“定式”时,就反过来影响学习,行为上更出现偏差。

(3)在教育方法上单一。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中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可能出现行为偏差,这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及时发现和纠正这些行为偏差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本文将分析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然后探讨如何进行纠正。

1.家庭因素中职学生的家庭环境往往是行为偏差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些家庭过分溺爱、过分宠爱或过分严厉无情,都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反叛情绪,从而表现出各种行为偏差。

此外,家庭经济困难或家庭不和谐等也会给学生带来行为偏差。

2.学校因素中职学生的学校环境也是行为偏差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一些学校教育存在着各种问题,如对学生不平等、对学生不尊重等,这些问题都会给中职学生带来行为偏差。

3.社会因素中职学生受到社会影响也是可能导致行为偏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上存在着各种不良影响,如歧视、暴力、性侵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中职学生产生充满不良情绪的心理,从而表现出各种行为偏差。

1.早期干预早期干预是最为有效的行为偏差纠正方法之一。

在学生出现行为偏差的早期,教师需及时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必要的心理辅导。

同时,教师要跟家长进行沟通,以便家长协同帮助学生纠正行为偏差。

2.个性化教育中职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通过精心设计教育计划,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到有趣和舒适,从而减少行为偏差。

3.建立积极风气中职学生的行为偏差往往是在不良风气影响下产生的,因此校方要着手培养积极乐观、有理想、有梦想、有勇气的校园文化。

学校可以将榜样示范、先进经验、精彩活动等进行宣传,让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大环境充满积极的力量。

4.综合管理校方要建立起一整套综合管理机制,从教育教学、心理健康、校园文化、智库创新等多个层面全面管理学生。

并且要充分利用学工队伍、专家教授等资源,建立问题反馈机制、监测机制与评价体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案,帮助学生走出问题和困难,走向成功。

总之,发现和纠正中职学生的行为偏差是一项复杂而必要的工作。

浅谈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及其教育策略

浅谈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及其教育策略

浅谈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及其教育策略在教育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行为偏差的儿童,他们可能表现为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暴躁易怒或者社交障碍等问题。

这些行为偏差儿童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从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和教育策略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孩子行为偏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孩子成长在一个缺乏父母关注和爱护的环境中,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情感发展和行为表现。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可能因为工作繁忙而缺乏陪伴孩子的时间,导致孩子产生注意力稀缺和情感空虚的问题。

一些家庭可能存在着家庭暴力、离婚或者家长精神疾病等问题,这些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2.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孩子行为偏差的重要成因之一。

一些研究表明,行为偏差问题在家族中有聚集现象,这意味着孩子在遗传上可能存在着一些行为偏差的基因。

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孩子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导致他们更容易产生过度活跃、情绪波动等问题。

3. 生理因素除了遗传因素外,孩子的生理情况也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行为表现。

一些儿童可能因为大脑的生理结构存在缺陷而导致多动症等问题。

一些生理问题比如营养不良、睡眠不足等也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行为偏差问题。

1. 了解孩子的个性和需求针对行为偏差的儿童,教育者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需求。

不同的孩子可能会有不同的行为偏差表现,比如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行为问题,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情绪调节困难而表现出暴躁易怒。

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有助于教育者选择合适的教育策略。

2. 建立积极的家校沟通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家校之间的良好沟通是解决孩子行为偏差问题的关键。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建立起积极的沟通机制,定期交流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表现,共同探讨孩子行为偏差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3. 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针对行为偏差儿童,教育者应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行为偏差生转化措施

行为偏差生转化措施

行为偏差生转化措施本学期班主任生活开始后,深觉不仅要把工作要点放在促进全班学生的学习上,而且要继续放在转化行为偏差生上。

因为一个班级的班风关键要看问题学生的风气怎样。

行为偏差生的转化效果对良好班风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因此这学期在行为偏差生的转化方面,我将做到以下几点,争取在问题学生转化方面有所进步。

一、克服行为偏差生的心理障碍,对症下药。

行为偏差生自制力较差,在思想和学习方面较其他同学有一定距离,他们在班里为数不多,但是给班级常常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并且有一定的破坏性和反复性。

因此,在做他们的工作时,要从根源上分析其存在原因。

挖掘其内心想法,剖析其行为,帮助他们树立勇气,克服自卑心理,从一点一滴小事中认识到他们的优点,使他们能够独立自由的进行学习、生活。

有的学生,自卑心理差,容易盲目做事,且不考虑后果。

本学期我打算为他找一个帮手,时刻提醒他,那些方面该做,那些方面不该做,并且帮助他在学习方面有所提高。

从前一阶段转化工作来看,该学生进步很大,思想有一定提高,且非常遵守纪律,只是学习方面没有明显进步。

二、一颗恒心转化行为偏差生。

转化行为偏差生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因此一定要做好打硬仗的心里准备。

每个学生肯定都想学好,表现好。

但个别同学往往做不到。

因此抓行为偏差学生工作不能满足于一时的成功,应该有反复抓的思想准备。

我班有个别同学,思想动荡,行为出格,学习态度也不端正,平日喜欢在校园内东走西窜,调儿浪荡,针对这一现象,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分析自身的问题,促其行为及思想有所进步,要加强"一帮一"活动,让优秀的行为去感化他,使他在今年能有更好的表现。

三、对行为偏差生要过多的给予爱心。

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

在生活中、学习中充分注重他们,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在关注他们,认识到他们不是孤立的。

另外要进行赏识教育,增强问题学生的自信心。

在授课中,进行分层教学,使问题学生能"吃的好",逐渐提高自己的成绩。

浅谈如何转化行为偏差生

浅谈如何转化行为偏差生

浅谈如何转化行为偏差生行为偏差生是指学习差、行为表现差的学生。

在我校行为偏差生的表现为:抽烟、喝酒、捣乱课堂纪律、不尊重师生、违反校园规章制度、沉迷网络等。

这部分学生在班级可能为数不多,但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他们能以点带面,影响周边的同学,甚至影响到班风、学风,阻碍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通过与部分行为偏差生的深入交流,我认为转化这类学生的主要策略是提升他们的自我价值,让他们在师生中得到肯定,获得更多的自信。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转化行为偏差生呢?下面,谈谈我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建立学生档案,掌握基本情况作为班主任,要对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知根知底,尤其是行为偏差的后进生,更要进行调查研究,从学习、行为、家庭、性格等各方面进行深入了解。

2011年,我班上有个苏同学,成绩差,有厌学情绪,喜欢捣乱课堂,与科任老师经常发生冲突,利用课间时间强迫同学帮其“跑腿”买饮料、面包等东西。

我还了解到苏同学爱耍无赖、泼皮,只要他一个不愿意,连调整座位的事班主任也无法开展。

于是,我刻意制造了一次“偶遇”的假象:苏同学在校门口等车的时候,我故意经过,假装顺路要载他一程。

很自然地,送他回家并顺便到他家里喝茶。

这是我对苏同学的第一次家访。

此行,我收获不少。

通过与其父母的沟通,我了解到另一个与在学校表现截然不同的苏同学:胆子小,怕惹事,有孝心,时常帮妈妈做点小工活,夜里从不敢单独出门。

回校后我马上建立档案,并分析制定了针对性的措施。

后来,我经常用“偶遇”的方式,到该生家里与其进行交流沟通,在取得苏同学信任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影响他。

从此,他很少跟科任老师有冲突,课堂上也遵守纪律,作业也不再抄袭,尽量独立完成。

由于落下的基础太多,该生的进步不明显,自卑感越来越强,一度要辍学。

但在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鼓励下,该生还是坚持读书,努力完成了初中学业。

二、充分尊重理解,用爱打开心扉2010年,班上有个陈同学爱打架,旷课、逃课,夜不归宿泡网吧,捣乱课堂秩序,小动作不断,影响课堂教学。

对行为偏差生的管理和转化措施

对行为偏差生的管理和转化措施

对行为偏差生的管理和转化措施标题:深入探讨行为偏差生的管理与转化措施引言:行为偏差生,是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

他们的行为与常人偏离,需要特殊的管理和转化措施。

在本文中,我将从多个角度对行为偏差生的管理方式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转化措施的有效性。

深入研究这一主题,以期给予读者全面、深入、灵活的理解。

一、行为偏差生的管理1.1 理解行为偏差生:行为偏差生是指行为模式与社会规范相悖的个体,他们可能表现出攻击性、抑郁、自闭等行为。

1.2 传统管理方法:传统方法采用惩罚为主的管理方式,忽视了背后的根本原因,常常无法改善行为偏差生的状况。

1.3 结构性管理:针对行为偏差生,应采用结构性管理,建立规范、明确目标,以提供稳定的环境和有序的行为导向。

二、行为偏差生的转化措施2.1 心理支持:行为偏差生常常患有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是转化措施中的重要环节。

2.2 社交互动:鼓励行为偏差生参与社交互动,并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减少行为偏差。

三、有效的管理和转化措施3.1 多元化方法:对于不同个体的行为偏差生,我们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因材施教,以找出最适合他们的管理和转化方式。

3.2 监测与评估:行为偏差生的管理需要不断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方案,并记录行为改变的进程,以确保有效性。

个人观点和理解:行为偏差生的管理和转化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我的观点中,关键在于关注行为偏差背后的原因,通过全面评估个体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心理支持和社交互动是转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提供情感上的陪伴和与他人的互动,有助于促进行为偏差生的转化。

总结:行为偏差生的管理和转化措施需要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

传统的管理方法往往无法产生预期效果,而结构性管理和个性化的转化方法则可以使行为偏差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通过心理支持和社交互动,可以为行为偏差生创造更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在我看来,行为偏差生不仅需要社会的关注,也需要社会的包容与支持。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引言作为中职学生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的行为偏差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对整个班级的教学秩序和师生关系造成了困扰。

对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适当的纠正过程,对于改善学生的行为和提高整体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1. 家庭环境因素中职学生的家庭环境对其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些家庭存在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对孩子溺爱或者过于严厉,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一些家庭存在家庭矛盾或者家庭暴力等问题,导致学生情绪不稳定,行为偏差增多。

2. 同伴压力在中职学校,同学之间的交往和互动非常频繁,同伴关系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有些学生为了追求同学的认可和尊重,可能会走上不良的行为道路,从而产生行为偏差。

3. 学校教育环境一些中职学校的教育环境存在问题,教师缺乏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行为偏差处理不当;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学生纪律意识薄弱,导致学校出现各种行为问题。

4. 心理问题一部分中职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比如自卑、自尊心过强、焦虑等,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行为偏差,需要及时的心理干预和帮助。

5. 学习压力中职学生在面对职业技能的学习和生活的挑战时,可能会出现学习压力过大的情况,从而导致行为偏差。

二、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纠正过程1. 家校合作家长、学校和学生本人的合作是纠正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首要步骤。

学校需要加强家校沟通,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行为问题,并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之道。

通过加强家校合作,学校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及时找出家庭问题对学生行为的影响,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帮助。

2. 提供行为规范中职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行为规范,明确学生的行为标准和责任,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在校规校纪方面,学校也需要对违纪行为进行明确的处罚措施,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3.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

浅谈行为偏差生产生原因以及转化措施

浅谈行为偏差生产生原因以及转化措施

浅谈行为偏差生产生原因以及转化措施“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

”所谓行为偏差生,是指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两者均差的学生。

具体表现为:思想品德不高尚,缺乏爱心、责任感和义务感;心理健康不健全,言行不能统一,叛逆性过强;行为习惯不良,自由散漫,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和辅导,将对孩子的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才能转化这些行为偏差生的偏差行为呢?我们应该找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当代学生行为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

主要包括:1. 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

人们知道,影响和决定人的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和教育,而从人出生到社会化过程,又集中到环境和教育这两个方面的影响。

我们也知道,一个人的成长除了有自我教育以外,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而作为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由他们的身心和成长规律特点,决定家庭对他们的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可以说家庭是影响青少年学生发展之要素的一个“综合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

尽管家长文化程度高低并不与青少年出现偏差行为成正比,但目前家长整体文化素养较低而导致教育子女失当这一点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父母自身素质较差,家风不正一种是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不少家长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偏差,滥交不良朋友,说话做事不注意场合身份,作风不正,行为不轨,这往往是孩子形成不良品行的温床和染缸,家风不正还表现在对孩子不良行为的默许,支持,甚至唆使孩子犯错误,促使孩子不良品质进一步发展。

另一种是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不一致,使孩子感到行动无准则可依,是非观念模糊,有的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致使孩子长期放任自流,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受坏人勾引而变坏。

(2)对子女期望过高。

不少家长观念陈旧,以家长的“思维方式”要求孩子达到规定目的,殊不知当孩子的能力,自身愿望达不到家长“定式”时,就反过来影响学习,行为上更出现偏差。

如何转化行为偏差生

如何转化行为偏差生

如何转化行为偏差生所谓“行为偏差生”是指行为长期偏离学校基本要求或者经常违反学生行为规范的中小学生。

对于行为偏差生的教育转化,是当前学校教育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如何教育转化行为偏差生,这个案例可以给我有益的启示。

作为一名班主任,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相信教育的力量,只要我们针对不同的差生,对症下药,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对于行为偏差生的转化,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有良好心态对待行为偏差生不能情绪失控,因为情绪失控完全无助于教育学生,只能造成师生对立,引发学生更大的行为失控。

教师情绪失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己倾注了大量精力,但是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进而产生的失望和愤懑。

这是由于教师对于行为偏差生的教育转化规律缺乏应有的认识。

行为偏差生一般已经形成不良行为习惯,或者已经形成一套错误的处世方式,他们既有思想认识问题,也有行为习惯问题,或许还伴有心理问题,他们一般意志力薄弱。

所以,教育转化行为偏差生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因此,教育转化行为偏差生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要有平和宽容的心态,切忌期望过高和操之过急。

二、以真诚的爱感化行为偏差生行为偏差生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首先想到了告诉其家长,美其名曰“家访”,其实在学生眼里这可不是什么“家访”,“家访”次数多了,连家长也不认为是“家访”了。

学生心如明镜:老师又告我的状了,我才不买你的账呢!真到了这个程度,我们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就很难做了。

其实,家访是一把双刃剑,频繁家访是把老师的德育工作简单化了,滥用家访权力反而不利于我们德育工作。

学生的不良行为,有些是必须要告知家长的,有些则不一定要告知。

比如,小孩私自去江里游泳,这是必须要通报家长的,并且要在班上放大这种行为的危害性,以儆全体同学。

但有些小错误,可以不必总是给家长“打小报告”了。

其实,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也不知所措。

反倒是,频繁家访让孩子摸透了家长的脾气,同时也掌握了老师的特点,判逆心理由此滋生,为班级管理留下后患。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引言:中职学生行为偏差指的是学生在学校或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不符合一般行为规范的行为。

学生的行为偏差不仅影响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会对学校和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中职学生行为偏差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纠正过程,对于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因分析1.家庭环境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

如果家长对孩子行为不加干预、宠爱溺爱,或者家庭纷争、家庭矛盾等会导致学生性格受挫,产生行为偏差。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行为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学校教育的僵化、机械,不关注个体差异,只重视成绩,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反叛心理;学校的管理不严格,纪律松散,容易让学生放任自流,产生行为偏差。

3.同伴影响同伴关系对中职学生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学生往往会受到同伴的影响,追求受欢迎和社会认可,如果同伴也有行为偏差,很容易导致学生模仿和跟随,形成负向循环。

4.自身因素学生的行为偏差也与自身因素密切相关。

学生的自控能力差、自我意识不足、生理发育不完善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学生表现出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

二、纠正过程1.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校和家庭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应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建立健康的家庭教育模式,注重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孩子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3.加强学校管理学校应加强管理,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教育管理体系。

通过完善纪律和规章制度,加强师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序、稳定的学习环境。

4.引导正确的同伴关系学校和家庭要积极引导学生与良好的同伴建立正面关系。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团队活动,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中职学校的学生数量逐渐增加,而学生行为偏差问题也日益突出。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多种多样,不同学生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方面都可能对学生行为产生影响。

我们有必要对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纠正过程,以期对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行为规范有所帮助。

一、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1. 家庭环境因素中职学生的家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偏差。

一些中职学生可能来自不完整家庭、贫困家庭或大家庭,家庭环境不稳定、缺乏关爱和教育,孩子缺乏家庭安全感,这些都容易导致学生行为偏差的产生。

家庭教养方式也会对学生行为产生影响,如果父母过分溺爱、纵容孩子,或者过度严厉、苛刻,则都容易使学生形成行为偏差。

2. 学校环境因素中职学生的学校环境也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

一些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较低,学校管理不善,学生学习压力大和生活环境差,这些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导致学生行为偏差。

而且,学校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也可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学校严重的暴力欺凌问题、师生关系不和谐等都容易引发学生的行为偏差。

3. 个人心理因素中职学生的个人心理因素也是导致行为偏差的重要原因。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缺乏自信心、自尊心低、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等心理问题,导致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产生偏差认知,从而进行不良行为。

一些学生可能缺乏自觉,对学校纪律规定不愿意接受和遵守,这也是导致行为偏差的原因之一。

4. 社会影响因素社会因素也会对中职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和价值观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诱导作用,尤其是一些与学生接触较多的社交平台、媒体等,容易传递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

二、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纠正过程1. 家庭教育引导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一、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1.家庭环境中职学生的家庭环境对他们的行为偏差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学生可能在家庭环境中受到过度溺爱或过度忽视,导致他们在学校中表现出一些极端的行为。

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学生的行为也有一定的塑造作用。

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进行过于严苛的管教,或者是放任自流,都会使孩子的行为偏差得不到及时的纠正。

2.同学交往中职学生的同学交往也是导致行为偏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同学之间,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攀比、模仿等行为,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传播。

一些学生可能受到同学的影响,开始学着打架斗殴或者吸烟喝酒,这些行为是严重的行为偏差。

3.学校环境学校环境是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重要成因之一。

在学校中,一些学生可能受到老师或者同学的歧视和排斥,导致他们对学校产生消极情绪,表现出一些行为偏差。

学校的纪律管理和教育方式也会对学生的行为偏差产生一定的影响。

4.个人因素个人因素也是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重要成因之一。

一些学生由于自身的性格、情绪或者学习压力等问题,容易出现一些行为偏差。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家庭问题或者学习不顺利而产生焦虑、挫折感,表现出一些消极的行为。

二、纠正过程1. 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纠正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并与家长一起制定针对性的行为纠正措施。

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正确地教育孩子,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

2. 开展心理辅导中职学生的行为偏差往往与个人情绪和心理状态有关,开展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的。

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开展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调整情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的文化氛围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

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正能量的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4. 强化纪律教育纪律教育是纠正行为偏差的重要手段。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概述: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学校类型,学生具有特定的心理、生理、社会等特点。

由于各种原因,中职学生行为偏差问题较为突出,如旷课、违反校规、逃课、打架斗殴等。

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些行为偏差,不仅会影响学生个人的发展,还会对学校的教学秩序和师生关系产生消极影响。

对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纠正过程非常重要。

1. 心理因素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大,易受外界影响。

有些学生因为面对成长中的问题,如自我认同、自尊心受挫、情感问题等,心理压力较大,容易产生行为偏差。

2. 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家庭缺乏健康的教育方式,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和引导不足,家庭冲突等问题都容易导致学生的行为偏差。

3.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行为也有重要影响。

学生在校外的交往圈子中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行为偏差。

4. 学校因素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庭,教师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管理方式的选择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学校管理混乱、对学生的关心和教育不够,也容易导致学生行为偏差的产生。

1. 成因分析对中职学生的行为偏差进行深入分析,探究背后的原因。

从心理、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特点及其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需求。

2.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与家长密切联系。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与家长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努力解决学生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支持。

3. 情感关怀增强中职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通过给予学生情感上的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健康的人生观。

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和压力,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4. 建立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制度,明确学校的纪律和规范要求,倡导学生遵守学校的规定。

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并作为学生行为规范的榜样。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一、引言中职学生行为偏差是指在学校或生活中表现出与规范行为相悖的行为,例如缺乏乐观的态度、不守纪律、心理问题等。

这些行为偏差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还会给学校和家庭带来一系列问题。

深入了解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中职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二、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1. 家庭环境中职学生的行为偏差往往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一方面,家庭中存在家庭暴力、亲子关系不和睦、缺乏父母关怀等问题,会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增加,从而表现出行为偏差。

家庭养育方式不当、缺乏家庭教育和家庭价值观观念传递,也会使学生产生行为偏差。

2.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是学生行为偏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校管理不善、教师教育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等问题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学生出现行为偏差。

同学关系、课业压力等因素也会对学生行为产生影响。

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是导致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原因之一。

社会的价值观扭曲、媒体暴力、社交平台的不良信息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导致他们偏离正轨。

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教意识,使家庭成为学生性格培养和行为规范的主要来源。

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培养孩子的情感及行为管理。

学校应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建立规范、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习惯。

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少学生行为偏差的发生。

社会应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关爱和教育辅导。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参观教育等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1.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课程设置上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强调情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2. 加强师生沟通学校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出现失误的原因及改进方法

出现失误的原因及改进方法

出现失误的原因及改进方法引言:在工作和生活中,失误是难以避免的。

无论是在个人事务中,还是在组织和团队合作中,失误都可能出现。

本文将探讨出现失误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改进方法,以帮助我们减少失误的发生,并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一、原因分析1. 人为因素:(1)疏忽大意:人们可能因为疲惫、分心或压力等原因,导致疏忽大意。

这种情况下,人们通常会忽略细节或快速做决定,从而产生错误。

(2)不适应变化:当环境、工作流程或任务要求发生变化时,人们可能会不适应新情况,导致出错。

(3)缺乏沟通和协调: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会导致信息不畅通,各方面的信息无法及时到达,从而引发错误。

(4)技能不足:对于复杂的任务或新技术的应用,人们可能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从而导致失误。

2. 系统因素:(1)不完善的流程设计:流程设计不完善可能会导致操作不规范或步骤缺失,从而引发错误。

(2)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往往使得错误无法及时被发现和纠正,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3)设备故障或失灵:设备故障或失灵可能导致工作中断或任务无法正常进行,从而产生失误。

二、改进方法1. 加强培训和学习:(1)提供培训: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以提高其技能和知识水平,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任务。

(2)学习机制:建立学习机制,鼓励员工自主学习和主动获取新知识,以增强其应对任务变化的能力。

2. 强化沟通和协调:(1)沟通渠道畅通: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各方面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从而避免信息断层引发错误。

(2)协作团队培养:培养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倡导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 完善流程设计:(1)流程优化:对工作流程进行评估和优化,确保每一环节都完善、清晰明确,避免操作不规范及步骤缺失。

(2)流程标准化:制定标准的流程和规范,明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 建立反馈机制:(1)及时反馈: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鼓励员工主动报告错误并提出改进意见,促使问题得到解决和改善。

谈谈行为偏差学生的转化

谈谈行为偏差学生的转化

谈谈行为偏差学生的转化----班主任工作案例高三(7)班陈金梅班主任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行为偏差学生的教育问题。

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应如何转化行为偏差学生,促其向好的方向转化,是很多教育工作者长期探讨的问题。

根据本人多年的工作体会,转化行偏学生,首先要研究他们,而研究他们又必须先了解他们,关爱他们。

曾有教育家说过: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

我认为这只能从理论上讲,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有很大距离的。

所谓行为偏差学生一般是指学习习惯差、或品行表现差、或两者都很差。

其产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我认为不外乎下面几种:一、家庭原因1、家庭环境的影响。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的浪潮已涌进了千家万户,很多学生家长年外出,有经商的、有出国的、有摆摊设店的、还有去厂里打工的,忙得不亦乐乎,许多家庭的生活条件一天比一天好了,但却苦了学校的老师,影响了在校读书的子女。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其一言一行已成为孩子的表率,可又有多少父母真正做到呢?有些家长认为,只要有钱,就不怕自己的子女培养不好,从而忽视了与子女沟通的机会,有些家长整日忙于娱乐,或忙于赚钱,一天之中与子女见面的时间也少得可怜,难道不是吗?早上子女到学校时,他们还没起床;中午子女放学回家,他们已上班;晚上子女放学回家,他们才离家没多时,待夜深人静回家还会影响他们的宝贝睡觉,诸如此类,很多家长的行为不但没有帮助其子女的学习,反而还影响其子女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在校学生行为偏差和学习困难,至于那些单亲或双亲在外的学生,其行为偏差就可想而知了。

2、家庭对子女的溺爱。

有的家庭生活条件很好,放手让其子女用钱,只要是其子女需要的,不问原因就给前了,致使其子女从小就学会大手大脚的花钱,有时当其子女有过错时,有的家长还包容、隐瞒,并对学校的教育不予配合,甚至对学校教育持相反的态度。

二、社会原因改革开放复杂多变的商品经济,给广大人们带来很多好处,然而由于西方腐朽文化的不断渗入,对在校学生的流毒已很深,如赌博,玩电子游戏机,观看黄色影视书刊(特别是一些庸俗低级的外地歌舞团),不能不说害了当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其行为偏差也就很自然了,所以,有人说: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学校教育也带来了诸多不便。

如何转化行为偏差生

如何转化行为偏差生

如何转化行为偏差生所谓“行为偏差生”是指行为长期偏离学校基本要求或者经常违反学生行为规范的中小学生。

对于行为偏差生的教育转化,是当前学校教育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如何教育转化行为偏差生,这个案例可以给我有益的启示。

作为一名班主任,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相信教育的力量,只要我们针对不同的差生,对症下药,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对于行为偏差生的转化,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有良好心态对待行为偏差生不能情绪失控,因为情绪失控完全无助于教育学生,只能造成师生对立,引发学生更大的行为失控。

教师情绪失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己倾注了大量精力,但是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进而产生的失望和愤懑。

这是由于教师对于行为偏差生的教育转化规律缺乏应有的认识。

行为偏差生一般已经形成不良行为习惯,或者已经形成一套错误的处世方式,他们既有思想认识问题,也有行为习惯问题,或许还伴有心理问题,他们一般意志力薄弱。

所以,教育转化行为偏差生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因此,教育转化行为偏差生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要有平和宽容的心态,切忌期望过高和操之过急。

二、以真诚的爱感化行为偏差生行为偏差生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首先想到了告诉其家长,美其名曰“家访”,其实在学生眼里这可不是什么“家访”,“家访”次数多了,连家长也不认为是“家访”了。

学生心如明镜:老师又告我的状了,我才不买你的账呢!真到了这个程度,我们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就很难做了。

其实,家访是一把双刃剑,频繁家访是把老师的德育工作简单化了,滥用家访权力反而不利于我们德育工作。

学生的不良行为,有些是必须要告知家长的,有些则不一定要告知。

比如,小孩私自去江里游泳,这是必须要通报家长的,并且要在班上放大这种行为的危害性,以儆全体同学。

但有些小错误,可以不必总是给家长“打小报告”了。

其实,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也不知所措。

反倒是,频繁家访让孩子摸透了家长的脾气,同时也掌握了老师的特点,判逆心理由此滋生,为班级管理留下后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偏差生产生原因以及转化措施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

”所谓行为偏差生,是指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两者均差的学生。

具体表现为:思想品德不高尚,缺乏爱心、责任感和义务感;心理健康不健全,言行不能统一,叛逆性过强;行为习惯不良,自由散漫,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和辅导,将对孩子的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才能转化行为偏差的行为呢?我们应该找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当代中学生行为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

主要包括:
1、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

人们知道,影响和决定人的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和教育,而从人出生到社会化过程,又集中到环境和教育这两个方面的影响。

我们也知道,一个人的成长除了有自我教育以外,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而作为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由他们的身心和成长规律特点,决定家庭对他们的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可以说家庭是影响青少年学生发展之要素的一个“综合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

尽管家长文化程度高低并不与青少年出现偏差行为成正比,但目前家长整体文化素养较低而导致教育子女失当这一点却是不容置疑的事。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父母自身素质较差,家风不正
一种是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不少家长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差,滥交不良朋友,说话做事不注意场合身份,作风不正,行为不轨,这往往是孩子形成不良品行的温床和染缸,家风不正还表现在对孩子不良行为的默许,支持,甚至唆使孩子犯错误,促使孩子不良品质进一步发展。

另一种是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教育不一,使孩子感到行为无准则可依,是非观念模糊,有的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致使孩子长期放任自流,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受坏人勾引而变坏。

〈2〉对子女期望过高。

不少家长观念陈旧,以家长的“思维方式”要求孩子达到规定目的,殊不知当孩子的能力,自身愿望达不到家长“定式”时,就反过来影响学习,行为上更出现偏差。

〈3〉在教育方法上单一。

重言教,轻身教。

一是发现孩子有不规行为,即打骂齐下,信奉“棒头出孝子”。

二是溺爱孩子,给钱给物,使孩子养成好吃懒做,称王成霸的恶习。

三是放任不管,推向社会。

随着社会发展,离婚率上升,离异父母子女增多,这些少年受到继父母冷落与歧视,个别的会被遗弃,使他们游荡街头,无家可归,失去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在坏人的教唆下,很可能走向歧途。

〈4〉在投资形式上重“物质”轻“精神”。

相当部分家长重视孩子的身体营养健康,往往忽视孩子的精神健康,缺乏富有新意
的,适应青少年生理,心理变化的教育,从而导致家庭教育“物质超前,心理滞后”的后果。

〈5〉在教育内容上重“应试”轻“素质。

孩子回家家长问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这次考几分?”,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考重点中学,规定孩子不准参加课外阅读,不准参加文体活动,不让参加家务劳动,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的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尽管社会一再呼吁警惕“高分低能的畸形儿”产生,但片面追求升学率在家庭教育中仍然成为当前的一个突出顽症。

2、社会负面效应的影响。

〈1〉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受上述思潮影响,在中学生行为偏差中好逸恶劳、相互攀比、追求高消费、追求不劳而获现象比较严重,吃要高档,穿要名牌,家庭条件不许可时就去偷窃敲诈。

〈2〉传播媒介的失误。

大众传播媒体是社会的工具,应该担负起维护社会善良风俗的使命,遗憾的是,现在很多的影视渲染暴力、色情,有的似乎特别偏重于反社会新闻的报道,有的为招徕读者对犯罪的细枝末节添油加醋,可谓是制造不道德和罪恶的渊源。

这些消极文化阻碍了青少年社会化的健康过程,导致青少年的价值观,审美观,功利观,荣辱观的变态。

〈3〉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弄虚做假,贪污以及搞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对学生心灵的污染。

当然,除思想原因外,青少
年业余生活贫乏,某些政策的消极影响等也是造成他们行为偏差的原因。

〈4〉行为偏差学生之所以其行为恶性发展,与其不良交往息息相关,与其不良的校外生活密切相关。

他们交往面越广,交往伙伴越复杂,交往伙伴的品质越坏,交往活动就越频繁,行为偏差乃至堕入犯罪泥坑也越迅速,陷入程度也越深。

不良交往必然导致思想,感情行为的变态互动,他们经常纠合在一起,广泛互通各类不良信息,从而在行动上拒绝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约束,在思想上泛起积淀在心底的观念沉渣,排斥一切良性健康体,片面地探求感官刺激,行为偏差甚至违法犯罪也就向反射链条系统化发展。

3、学校教育失误的影响。

〈1〉学校教育功能偏颇对青少年行为偏差的影响。

当前,学校的德育、美育和符合学生个人兴趣,个性发展的教育始终没有占到应有的位置,无论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师资配备,管理安排上,“分数目标”都体现在最突出的位置上,并成为测量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志。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实际上成为以分数责任制为目标的企业化管理,是一种单纯分数效益(如同企业的经济效益)管理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德育的教育,行为规范的教育,社会公德的教育。

〈2〉学校自身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上片面、简单,导致学生行为偏差。

学校教育往往重“治标”轻“治本”,重“堵塞”,
轻“疏导”,未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有时,学校处理问题上的偏私不公正,会使矛盾激化,造成学生对立情绪,影响教育效果。

此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形成教育的合力,不能有效地发挥学校的作用,也是一个原因。

如何才能转化这些行为偏差生的偏差行为呢?〈一〉教师要摆正心态,对行为偏差生一视同仁
没有天生的行为偏差生,也没有绝对的优秀学生,他们差异的出现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造成的。

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除去对行为偏差生的偏见:如排座位时坚持以身高定前后;班级活动时不要忘记给他们施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

要像对待优秀学生一样去尊重和引导他们,重新对他们充满“期望”。

〈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给予行为偏差生更多的情感关怀
受心理行为特征的制约,行为偏差生往往有意无意拉开自己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形成一道深深的“心理鸿沟”,要“转化”先“感化”。

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们,只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行为偏差生多一份关爱,多一分尊重,少一份歧视,少一份斥责,把更多的爱心倾注在他们身上,处处给他们体贴和温暖,就能感化他们“冷漠”的心。

只要我们爱得真诚,必然会得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效果。

〈三〉用心捕捉亮点,扬长去短
行为偏差生只是在某些思想行为上存在偏差问题,他们身上还有许多的“闪光点”。

但由于其“闪光点”比较微弱,常常被大量的消极因素所掩盖。

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细心地观察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还有,如某些行为偏差生或有文艺、或有体育、或有绘画等一技之长;某些行为偏差生思想活跃、思维敏锐;某些行为偏差生……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以辨证的思想、敏锐的眼光、深刻的洞察力去发现、挖掘他们身上这些“闪光点”,给予表扬,并借题发挥,加以利用,为他们提供表现“闪光点”的机会,让学生在赞美的阳光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受到鼓舞,从而迸发出自新、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

在表扬他们“闪光点”的同时,诚恳地指出他们的缺点,从而帮助他们克服行为偏差问题。

当然,对行为偏差生的教育还应注意准确性和启发性,注意批评的语气和场合。

兴义市茗实验学校
二0一三年九月十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