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低温冷害

水稻低温冷害

症状秧苗期受低温为害后,全株叶色转黄,植株下部产生黄叶,有的叶片呈现褐色,部分叶片现白色或黄色至黄白色横条斑,俗称“节节黄”或“节节白”。在2-3叶苗期遇有日均气温持续低于12℃,易产生烂秧。孕穗期冷害降低颖花数,幼穗发育受抑制。开花期冷害常导致不育,即出现受精障碍。低温常开花期延迟,成熟期推迟,造成成熟不良。成熟期冷害谷粒伸长变慢,遭受霜冻时,成熟进程停止,千粒重下降,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

病害水稻产生障碍型冷害,穗子是低温的敏感部位,其中花药是直接感受低温影响结实的器官,在一个穗上对低温反映也不同。障碍型冷害的敏感时期是小孢子形成初期,从水稻生育进程来看,减数分裂期与小孢子形成初期相距只有1天左右。生产上引起孕穗期不受精的短期低温处理的临界温度有下述3种情况:发生不受精的起始温度在18-20℃;发生障碍型冷害的危险温度是15-17℃;完成不受精的临界温度是10-12℃。在田间昼温高,夜温低,昼夜变温与稳定低温引起的不实率有差异,当白天温度高足以补偿夜间低温时,就不会影响结实。在水稻生育过程中,遇到适温以下的低温条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受到抑制,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异常。试验证明:低温影响净同化率,根际温度低于16℃,净同化率减少。在新的冷害机理认为,低温引起生物膜相变以后,生物膜损坏,引致代谢系乱,造成伤害。有专

家认为,低温使喜温作物生物膜发生相变,这是水稻对零上低温的初始反应,也是冷害的始因。由于膜的类脂类物质凝固,膜质由液晶态变为凝胶态。膜质中脂肪酸的碳氢链由无序排列变为有序排列,使生物膜厚度及外型改变,由于膜的收缩,膜面产生孔道,出现龟裂。生物膜透性增加使细胞人溶质外渗,呼吸减弱,细胞里的无氧呼吸积累乙醛、乙醇等有毒物质,致细胞受到伤害,作物生和受抑。低温持续时间短或强度不大,这种过程还是可逆的。温度回升转为正常后,膜相又转为液晶态,作物代谢恢复正常。如低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细胞膜降解为不可逆状态,引致细胞和组织死亡。造成植株萎蔫或枯死。我国东北稻作区、华北稻作区、西北稻作区、华中稻作区、华南稻作区、西南稻作区所处地理位置南北横跨31个纬度,高低相差2700m,生长季节长短悬殊,光、温、水等生态条件各异,形成各自的稻作制度、品种类型和种植方式,各地冷害发生频率、类型、受害程度不同。

防治方法(1)工程措施。兴修水利,搞好稻田基本建设。

(2)生物措施。①选用适合当地的抗冷的新品种。如滇粳39号、40号,花粳45,辽粳244,藤系144,皖稻63号,鄂籼杂2号,合系30,宁粳15号、6号,87-9等。②培育壮秧提高秧苗素质。③适期早播、早插。④计划栽培确保安全齐穗。⑤掌握生育指标,决定安全齐穗期。⑥合理施肥。以水增温。(3)大力推广水稻地膜覆盖,通过解决低温这个制约低产田水稻生产上的老大难,使稻田土壤的温、光、水、

气重新优化组合,创造水稻良好的生育环境。较好地解决低温冷害问题,必将对低温地区低产稻生产带来一次飞跃,甚至使低洼冷浸田由一年一熟向一年两熟发展,高山田将由低产短组合品种向高产长组合品种发展,甚至还可使贫困山区改变面貌,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水稻低温冷害

水稻低温冷害 症状秧苗期受低温为害后,全株叶色转黄,植株下部产生黄叶,有的叶片呈现褐色,部分叶片现白色或黄色至黄白色横条斑,俗称“节节黄”或“节节白”。在2-3叶苗期遇有日均气温持续低于12℃,易产生烂秧。孕穗期冷害降低颖花数,幼穗发育受抑制。开花期冷害常导致不育,即出现受精障碍。低温常开花期延迟,成熟期推迟,造成成熟不良。成熟期冷害谷粒伸长变慢,遭受霜冻时,成熟进程停止,千粒重下降,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 病害水稻产生障碍型冷害,穗子是低温的敏感部位,其中花药是直接感受低温影响结实的器官,在一个穗上对低温反映也不同。障碍型冷害的敏感时期是小孢子形成初期,从水稻生育进程来看,减数分裂期与小孢子形成初期相距只有1天左右。生产上引起孕穗期不受精的短期低温处理的临界温度有下述3种情况:发生不受精的起始温度在18-20℃;发生障碍型冷害的危险温度是15-17℃;完成不受精的临界温度是10-12℃。在田间昼温高,夜温低,昼夜变温与稳定低温引起的不实率有差异,当白天温度高足以补偿夜间低温时,就不会影响结实。在水稻生育过程中,遇到适温以下的低温条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受到抑制,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异常。试验证明:低温影响净同化率,根际温度低于16℃,净同化率减少。在新的冷害机理认为,低温引起生物膜相变以后,生物膜损坏,引致代谢系乱,造成伤害。有专

家认为,低温使喜温作物生物膜发生相变,这是水稻对零上低温的初始反应,也是冷害的始因。由于膜的类脂类物质凝固,膜质由液晶态变为凝胶态。膜质中脂肪酸的碳氢链由无序排列变为有序排列,使生物膜厚度及外型改变,由于膜的收缩,膜面产生孔道,出现龟裂。生物膜透性增加使细胞人溶质外渗,呼吸减弱,细胞里的无氧呼吸积累乙醛、乙醇等有毒物质,致细胞受到伤害,作物生和受抑。低温持续时间短或强度不大,这种过程还是可逆的。温度回升转为正常后,膜相又转为液晶态,作物代谢恢复正常。如低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细胞膜降解为不可逆状态,引致细胞和组织死亡。造成植株萎蔫或枯死。我国东北稻作区、华北稻作区、西北稻作区、华中稻作区、华南稻作区、西南稻作区所处地理位置南北横跨31个纬度,高低相差2700m,生长季节长短悬殊,光、温、水等生态条件各异,形成各自的稻作制度、品种类型和种植方式,各地冷害发生频率、类型、受害程度不同。 防治方法(1)工程措施。兴修水利,搞好稻田基本建设。 (2)生物措施。①选用适合当地的抗冷的新品种。如滇粳39号、40号,花粳45,辽粳244,藤系144,皖稻63号,鄂籼杂2号,合系30,宁粳15号、6号,87-9等。②培育壮秧提高秧苗素质。③适期早播、早插。④计划栽培确保安全齐穗。⑤掌握生育指标,决定安全齐穗期。⑥合理施肥。以水增温。(3)大力推广水稻地膜覆盖,通过解决低温这个制约低产田水稻生产上的老大难,使稻田土壤的温、光、水、

低温冷害及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低温冷害及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在作物生长季节,由于温度较低,热量不足,使作物遭受危害,称作低温冷害。我省的低温冷害影响以水稻为主,按发生时间先后可分为“倒春寒”〔或清明寒〕、“小满寒”〔或端午寒〕、“秋分寒”〔江南称寒露风〕三种。 〔1〕倒春寒江淮流域及江南各地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春寒,较严重的春寒平均3~4年一遇。春寒又分早春寒和倒春寒,一般将春分〔3月21日〕前发生的低温阴雨称作早春寒,将春分后发生的低温阴雨称作“倒春寒”或称“春分寒”。即指3月下旬至4月下旬,因前暖后冷的天气对双季早稻、中稻的播种育秧带来危害。所谓“前暖”,是指2月上旬~3月中旬各旬的平均气温距平之和≥4.5℃;假设3月中旬为负距平,则计算到3月上旬。所谓“后冷”,是指3月下旬~4月下旬各旬的平均气温距平之和<4.0℃,或者其中一个旬的平均温度距平<-2.8℃。如果4月下旬为正距平,则统计到4月中旬。由于倒春寒发生时间正值早稻育秧,棉花、蔬菜播种及育苗、栽插季节,其低温、阴雨和阳光不足对春播作物危害最大。因为任何一种农作物对温度、光照等都有一个界限要求,当超出忍受的高低温限度时,轻则受害,重则死亡。比方早稻育秧,要求日平均气温要在10℃以上,最低气温在5℃以上,并有3~5个晴好天气。如果低于这些气象条件,便可导致烂秧。当长时间的低温阴雨、日平均气温偏低2~5℃以上,秧苗生理机能便会发生障碍而烂秧死苗。连阴雨还会引起腐霉菌病害,春播时还会因实施防寒保暖措施,造成缺氧而引起烂秧。实践证明,早籼稻幼苗,当日平均温度在6~7℃、连续阴雨达2~3天,就会造成烂根,天晴后便青枯死苗。 〔2〕小满寒一般出现在5月中旬~6月中旬。低温对早稻分蘖和幼穗分化产生影响。气象指标为:日平均温度<20℃,≥3天;或日最低温度<15~17℃,≥3天。 〔3〕秋分寒发生在9月上旬─下旬初。入秋以后,影响我省的冷空气势力已明显加强,各地气温迅速下降,当日平均气温连续偏低,便会对抽穗扬花的晚稻构成威胁。我省常在“秋分”前后发生这类低温冷害天气,故被称之为“秋分寒”,江南地区多在“寒露”前后出现,又被称之为“寒露风”。无论叫“秋分寒”还是“寒露风”,都是秋季发生的低温冷害现象,双季晚稻正在抽穗扬花,极易导致空壳、瘪粒而减产。皖西高寒山区的“青疯灾”可提早到8月中、下旬,主要危害中稻。主要气象指标:日平均温度<20℃,≥3天;或9月中下旬旬平均温度距平<-2℃,最低温度<15℃。据分析,当一次强冷空气侵入我省时,各地气温骤降,极易形成干冷型“秋分寒”或“寒露风”。比方,1971年9月中下旬江南大部遭受一次冷害,连续数天偏北风,气温持续下降,许多地方日平均气温降至16℃左右,部分地区晚稻空壳率达30%~50%,严重的达70%以上。当北方冷空气南下遭到夏季风顽强抵抗时,冷暖双方便在大江南北展开“拉锯战”,引起一段又一段

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及防御

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及防御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及防御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气候影响,水稻的生长环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低温冷害就是其中一种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影响最大的气候因素之一。本文将介绍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及防御措施。 一、低温冷害的类型 低温冷害分为冷害和冻害两种,通常不同类型的低温冷害对水稻的伤害程度不同。 1. 冷害 冷害一般指环境温度在0℃~10℃之间,对水稻的影响主要有两个: (1)生长迟缓。水稻在低温环境下会减缓生长速度,导致植株长势不良,生长发育时间延长。 (2)光合作用受抑制。低温会导致光合色素破坏,进而影响水稻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植物产生养分和生长。 2. 冻害 冻害一般指环境温度小于0℃,对水稻的影响更大: (1)负面影响生长。低温环境会导致水稻生长迟缓,苗势不良,株高不长。

(2)伤害叶子及幼芽。低温空气会导致水稻叶子失去原有的弹性和其它细胞结构,亦会引发叶边焦枯,叶子黄化,幼芽发育迟缓等问题。 二、防御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低温冷害,要有不同的防御措施。下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防御措施: 1. 提前播种 若地区寒冷指数过大,需要提前进行播种。水稻在春季处于生长期,但气温偏低,施肥也不宜过多。若提前适量施肥,可以使水稻的营养易于浸润和吸收。为了让土壤和气温适宜生长,有时还需要适当的覆盖地膜。 2. 水肥管理 春季给予足够的水肥,可以帮助水稻受冻。此外,冬季可采用集约化养殖的模式。首先可以降低低温的影响,其次可以增加湿气,缓和土气,使其更加湿润。 3. 栽培方式 对于低温地区的农民来说,选用抗冷、早熟的水稻品种至关重要。以江浙地区经验为例,每年的2-3月,选用早熟的品种进行大量种植,这样能确保足够的收成。此外,还可以采用密插、高干、套套等农艺措施,使水稻更加适应低温环境。 4. 建造双层遮阳布大棚厂房

冷害

概述 冷害(chilling damage)是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即作物在生长季节内,因温度降到生育所能忍受的低限以下而受害。某些作物受害后形态上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俗称“哑巴灾”。冷害发生时的日平均温度都在0℃以上,有时甚至可达20℃左右,因作物及其所处的发育期而异。同一种冷害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如水稻抽穗开花期的冷害发生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称秋季低温害,俗称“翘穗头”;发生在广东、广西地区时因值寒露节气,故称寒露风。 [编辑本段] 分布 冷害的发生范围在世界上分布很广,纬度和海拔越高,越易发生。日本北部有较高的发生机率,70年代有严重冷害的共达6年,1980年的冷害使288.6万公顷的农田面积受害。此外,在澳大利亚、朝鲜、美国、加拿大、尼泊尔、印度和秘鲁等国,冷害也常有发生。中国的冷害以东北地区较为严重,长江流域主要发生在春秋季,云贵高原主要发生在8、9月份。 [编辑本段] 类型 按发生时的天气特点,可分3种类型:①湿冷型。低温伴随阴雨,日照少,相对湿度大而气温日较差小。②干冷型。冷空气入侵后,天气晴朗,相对湿度小而气温日较差大。③霜冷型。前期低温与来得特早的秋霜冻相结合所致。 按对作物危害的特点,则可分为:①延迟型冷害。较长时期的低温削弱植株生理活性,引起作物生育期显著延迟,在生长季节内不能正常成熟,导致减产。②障碍型冷害。作物在生殖生长阶段,主要是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遇短时间低温,生殖器官的生理机能被破坏,影响孕穗和受粉,造成空壳减产。③混合型冷害。由上述两类冷害相结合而成,比单一型为害更严重。 按成因一般可分为辐射冷害、平流冷害和蒸发冷害三种。 1、辐射冷害在我国北方的晚春和初秋比较常见,往往在无风晴朗的夜晚出现。当太阳下山后,白天被土壤和植被等吸收的热量通过大气的传导,逐渐向上空辐射散失;再加上无风无云,热量散失无所阻挡,就更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冷却与下沉。到黎明前数小时,能使作物周围的气温下降到0度以下,甚至使低洼地区降至-4度至-8度。 2、平流冷害由于起因于两极地区冷气团的入侵,所以常在春秋两季发生,并且有时可以连续几昼夜。加之它受地形和云量的影响较小,涉及面也比较广。辐射冷害和平流冷害常同时发生,引起地面气温急剧下降,危害严重。 3、蒸发冷害则多发生在雨后,每当受到干冷空气侵袭时,植物表面水分会很快蒸发,致使因失热而受冻。

水稻种植区的气候条件及特点

水稻种植区的气候条件及特点 中国水稻区域广阔,那你们知道水稻种植区的气候条件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水稻种植区的气候条件,一起来看看。 水稻种植区的气候条件 1.热量资源丰富,适宜于发展多种稻作制度中国稻作生长期的平均气温为18~25℃;全国各稻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都在20℃以上,与水稻需要高温的时期是一致的。海南岛稻区>10℃的积温达8000℃以上,全年都可以种植水稻;长江流域以南至华南> 10℃积温达5000~8000℃,可以种植双季稻;长江流域以北至华北>10℃积温为4000~5000℃,可以种植单季中稻;东北、西北稻区>10℃积温为2000~4000℃,可以种植一季早稻。 由于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及大陆的影响,中国稻区夏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许多地区要高,7月份平均气温,南京(32°00′N)为28.0℃; 日本鹿儿岛(31°34′N)为27.2℃;济南(36°42′N)为28.2℃;阿尔及尔(36°08′N)为24.8℃;齐齐哈尔(47°20′ N)为22.0℃;苏黎世(47°23′N)为18.4℃。优越的热量条件使中国水稻的分布比其他国家更北。 2.光能资源优越,有利于水稻高产中国长江中,下游和黄河流域水稻生长季太阳辐射总量为(256~342)×107J/m2;而日本同纬度地区为(217-290)×107J/m2,我国比日本约多18%,特别是在秋季,水稻抽穗灌浆期,中国大部分稻区日照充分,对水稻高产十分有利。 3.光、热、水同季中国受季风气候影响,稻区的降水基本上集中在夏季;而夏季又是气温较高,日照较强的季节。因此,在我国稻区,光、热、水三种最重要的气候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水稻生长季,这时中国水稻气候的一个极重要优点,是水稻在中国成为最重要粮食作物的自然背景,世界上与我国纬度相近的其他地区,如美国西部与南部稻区,中东,北非等地,夏季降水都很少或较少,或则不能种植水稻,或则需要较大量的灌溉。 4.水稻气象灾害较多中国水稻气候条件也有不利的一面,主要是

湖北水稻盛夏低温冷害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的开题报告

湖北水稻盛夏低温冷害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题目:湖北水稻盛夏低温冷害变化特征及其影响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明显,农业生产也受到了不少的影响,其中,低温冷害成为了影响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大省,湖北省具有广阔的水稻种植面积,然而,由于湖北省境内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充沛,是一个典型的温暖湿润气候区,因此,近年来湖北省发生的水稻生产低温冷害现象频繁,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给农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研究湖北水稻盛夏低温冷害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和对抗冬季低温冷害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研究将运用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收集湖北省近年来的气象数据以及水稻种植的相关数据,分析湖北水稻盛夏低温冷害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未来湖北水稻生产可能发生的低温冷害情况,以及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1. 收集湖北省近年来的气象数据和水稻种植相关数据,分析低温冷害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变化的趋势; 2. 确定水稻对于低温冷害的敏感阈值和反应规律; 3. 通过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建立低温冷害与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关系模型; 4. 运用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未来湖北水稻生产可能发生的低温冷害情况,以及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三、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得到以下几方面的成果: 1. 研究湖北水稻盛夏低温冷害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 建立低温冷害与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关系模型,并预测未来湖北水稻生产可能发生的低温冷害情况,以及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提出相应的农业管理措施,为湖北省的水稻种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水稻低温冷害风险评估

水稻低温冷害风险评估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气温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低温可能引起农作物的冷害,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水稻低温冷害愈发引人关注。本文将主要探究水稻低温冷害的风险评估。 一、水稻低温冷害概述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对温度敏感,尤其是低温对水稻的冷害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造成渐冻病等严重后果。低温冷害一般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①寒害:暂时性低温所引起的植物受冻现象,主要是由蔓延的低温环境引起的。 ②冻害:非常低环境温度引起的直接伤害,常常会导致植物的弯曲、损坏和死亡。 ③渐冻病:在长时间低温的环境下,植物不再生长,逐渐衰弱至最后死亡。 低温冷害一般会造成以下方面的影响: 1.制约生长:中断幼苗的生长,延迟成熟期,影响产量和品质。 2.抑制物质代谢:低温会影响植物内部的物质代谢,降低产奶和糖的含量,降低水稻的生产力。

3.引发病害:低温环境也是病害的高危时期,特别是霜霉病、叶枯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生率高。 4.影响水分平衡:低温会导致水分平衡失调,影响水稻吸 收和利用水分的能力。 二、水稻低温冷害预警和评估方法 在水稻低温冷害的防范措施中,预警和评估都是重要的一环,准确预警和综合评估水稻低温冷害的风险和程度,能够帮助农民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损失。 目前进行水稻低温冷害预警和评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1. 数值模拟法 数值模拟法通过建立模型,通过气象站点气温和降水数据,预估近期水稻的状况。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实时过程预测,能够外推14天以上,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同时局部现象预 测准确度较低。 2.观测记录技术 观测记录技术,即对水稻低温冷害的生态环境、生物学事件、作物生长与开花、雌雄花比例、取样与分析等进行观测记录,根据成果和实际情况进行评估。这种方法简便易行,直观可见,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同时评估结果具有地域性。 3. 综合评估法

低温冷害对水稻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低温冷害对水稻的影响及防御措施水稻冷害,是指水稻遭遇生育最低临界温度以下的低温影响,从而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而造成减产的灾害。根据受害时期的不同,可分为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 一、水稻冷害的类型和特征 1、延迟型冷害水稻在营养生长期,有时也包括生殖生长期,在较长时间内遭遇较低温度的危害,削弱了稻株的生理活性,使生育拖后,抽穗开花延迟,不能充分灌浆成熟而导致显著减产。也有前期气温正常,抽穗并末延迟,而后期由于异常低温导至延迟开花授粉灌浆成熟。水稻遭遇延迟型冷害,秕粒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差,减产严重。 2、障碍型冷害水稻在生殖生长期,遭受短时间异常的相对强的低温,使花器的生理机制受到破坏,造成颖花不育,出现大量的空壳,而严重减产。根据遭受低温危害时期,又分为孕穗期冷害和抽穗开花期冷害,孕穗期气温低于17℃5~6天,就会造成大片颖花退化或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粒和卵细胞,造成大量空壳;抽穗开花期气温低于20℃就会发生大量颖壳不开,花药不裂,散不出花粉或花粉发芽率大幅度下降,因此不育,造成减产。 3、混合型冷害在同一年度中,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同时发生,生育初期遇低温延迟根茎叶分蘖的生长发育,延缓稻穗分化,延迟抽穗,影响产量。孕穗,抽穗,开花期

又遇低温会造成颖花不育或部分不育,延迟成熟,产生大量空秕籽粒。 二、低温冷害对水稻营养生理的影响 1、低温削弱光合作用,主要是低温导致叶绿体中蛋白质变性,酶的活性降低,从而降低植株光合强度。 2、低温降低呼吸强度,呼吸作用是维持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条件,水稻在生育过程中,温度从适温每下降10℃,其呼吸强度要降低1.6~2.0倍。 3、低温对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低温使根的呼吸作用减弱,供给植物吸收矿质营养所需的能量就减少,导致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率减弱,植株养份平衡受到破坏。 4、低温对养份运转的影响,低温不仅降低水稻植株光合强度,影响根系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而且还妨碍光合产物和营养元素向生长器官运输,降低运转速度。 三、防御低温冷害的措施 1、建立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对现有品种进行提纯复状,保持和增强原有品种的种性和抗性,引进和培育抗寒性强的早熟优质品种。 2、秋整地,秋备土秋作床,开春后,抢积温,早育苗,早春活雪扣膜促进地温回升,在气温稳定通过5~6℃时,开始育苗播种,当气温稳定通过13℃时开始移栽。 3、防御冷害的施肥技术。(1)控制氮肥的施用,如遇冷害年,通常应减少氮肥总量的20~30%,剩余的氮肥用

水稻低温冷害的发生及防御措施

水稻低温冷害的发生及防御措施 作者:王淑英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07期 水稻是喜温、短日照作物,寒地水稻生产中影响水稻产量最主要的是气温,水稻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每个发育阶段都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低于所需求的温度,就会造成低温冷害。低温冷害可分为延迟性冷害、障碍性冷害和混合性冷害三种。 一、延迟性冷害 由于积温不足使水稻生长缓慢,各生产期顺延拖后,到秋季早霜前粒籽不能正常灌浆成熟而减产的称为延迟性冷害。 (一)产生原因 1、气候因素 寒地生育期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快、低温冷害频繁,年份积温不足,使整个生育期温度偏低而至使水稻生育迟缓造成延迟性冷害。 2、品种因素 栽培品种所需积温超过当地生育积温。没有根据当地积温条件选择熟期适宜品种、盲目追求高产而种植过晚熟品种、盲目引种越区种植,使之不能安全成熟。 3、栽培因素 播种过早或过晚,过早造成芽、苗受冻害、发根不利、形成弱苗。过晚浪费了积温,导致生育期延后。移栽期不当也能造成生育拖后。肥料施用不当,如氮肥过多,追肥期过晚,都能造成稻株徒长、生育延后。 (二)延迟性冷害的防御措施 1、选择适宜品种 根据当地积温条件选择熟期适宜的品种,以安全抽穗期为中心,确定生育界限时期,实行计划栽培,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确保安全成熟,不可盲目追求高产而种植过晚熟品种,选择品种积温应比当地常年积温少100-150℃。选择审定推广优质、适熟、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杜绝盲目的引种越区种植,杜绝应用满贯品种,实现品种合理搭配。在具体品种选择上,

第二积温带主要以绥粳18号、苗稻2等熟期品种为主,第三积温带主要绥粳46号绥粳50等熟期品种为主。 2、建大中型育秧棚:大棚具有增温、保温性能,所以可早育苗、育大苗,充分利用棚温,达到防御苗期低温冷害目的。 3、种子处理: 晒种:在播前15天晒2-4天,可增加中皮透性,提高发芽率、发芽势。 浸种:11-15℃水温浸种7天,吸水达自身25%时、积温达到80-100℃时为侵好种。 催芽:30℃高温破胸、25℃催芽、20℃晾芽,达到芽齐、全、壮,为适时播种打好基础。 4、秧田温度管理技术关键:一是防止棚内温度过高育成弱苗;二是防止低温缺水育成小老苗;三是防止温度剧烈变化引发立枯病造成死苗。播种到出苗温度较低,大中棚以密封保温为主,棚内温度控制在30-32℃为宜,特别是育苗初期出现倒春寒天气,以及长时间阴雨天后晴朗的低温夜晚要防止发生冻害。当气温降至0℃时,大中棚可用四周围草帘、床面覆盖、棚内熏烟等方法保温防冻。苗出齐后撒下地膜。秧苗1叶1心期温度控制在25-30℃,株高在4.5-5.5cm;2叶1心期温度控制在20-25℃,株高7.5-8.5cm;3叶1心期温度控制在20℃,苗高12.5—13.5cm。 5、适时播种、适时移栽 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的气温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做到适时播种适期移栽,确保在安全齐穗期之前齐穗。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播种一般4月中旬开始(南部早、北部晚),气温稳定5℃后,育大苗需在4月20日前播完,中苗最晚播种期不超过4月25日。插秧期以当地气温稳定13℃后开始,一般5月中旬前后开始,5月15日—25日为高产插秧期,不超过5月末,保证水稻有足够的有效分蘖时间,并保证6月末7月初进入幼穗分化,7月末8月初安全抽穗,到9月中旬降到13℃以前完全成熟。 6、科学合理施肥、灌水。 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来确定肥量,氮、磷、钾配合,隔年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每公顷30-45t,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搞秸秆还田。化肥全生育期用量因土壤肥力、品种及计划产量等因素确定,一般氮、磷、钾比例为2:1:1,即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00kg左右,硫酸钾100kg左右,尿素200kg左右。化肥全生育期用量的全部磷肥、40%氮肥和50%钾肥全层施入,耙入耕层。其余氮肥的65%做蘖肥、35%做穗肥施入,其余的钾肥做穗肥施入。盐碱地施用硫酸锌每公顷25kg,整个生育期实行3-5cm浅水灌溉,提高地温,促根保蘖,遇低温时提前灌溉深水7-10cm,缓解低温。

低温冷害的类型及在蔬菜生产中的预防措施

低温冷害的类型及在蔬菜生产中的预防措施作者:杨继莲 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年第04期 在农作物生长季节,0℃以上低温对作物的危害,称为冷害,又称低温冷害。冷害使作物生理活动受到抑制,严重时某些组织遭到破坏。由于冷害是0℃以上,有时甚至是在接近20℃时发生的,这种温度之所以会危害农作物,是因为不同作物在其发育的不同阶段,生理上要求的适宜温度与能忍受的临界低温大不相同。作物受害时,外观无明显变化,故有“哑巴灾”之称。冷害在春、夏、秋季都可出现,危害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高粱、谷子、豆类、果树、桑树及蔬菜等。 一、低温冷害的类型 根据低温冷害对作物的危害机制,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延迟型冷害:作物生育期遇到较长时间的低温,使作物生育期延迟,不能在初霜到来之前正常成熟,而导致产量降低。延迟型冷害如发生在幼穗分化前的营养生长期,低温的危害是延迟抽穗。如发生在籽粒成熟期,低温使净光合生产力降低,不能充分灌浆、成熟,收获时秕粒大量增加而减产。 2.障碍型冷害:在作物生殖生长期,主要是孕穗期、抽穗开花期,遭受短时间低温,使花器的生理机能受到破坏,造成颖花不育、结实率降低,收获时空壳增多,导致减产。 3.混合型冷害:就是上述两种冷害在同一生长季中相继出现或同时发生给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带来危害。 二、冷害的防御

冷害是一种严重的农业灾害,国外研究冷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来已久。我国农业气象研究人员就已大规模地展开了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实地调查、田间实验资料和研究成果。 1.掌握低温气候规律,合理安排品种搭配和播栽期。 2.加强低温冷害预报及应用。长期趋势预报有利于调整作物布局和品种搭配,中、短期预报为及时采用应急的抗御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3.改善和利用小气候生态环境,增强抗御低温能力。选择通过局地地形削弱冷空气入侵次数和降温强度的相对较暖环境。有些地区采用地膜覆盖,以水增温和喷洒化学保温剂,这些措施都能达到减轻低温危害的目的。 4.选择耐寒的高产品种,促苗早发,合理施肥促进早熟。 三、蔬菜低温冷害的预防 1.早熟蔬菜和次早熟蔬菜低温冷害的预防 低温冷害发生前应及时铺地膜,搭小拱棚保温;注意天气预报,在低温冷害来临前叶面喷施防冻液,配方为每15公斤水加尿素、磷酸二氢钾、红糖、绿风95各50克,搅拌均匀后喷于蔬菜叶的背面,每5~7天喷1次。如遇白天北风呼啸就是夜晚有霜冻的前兆,可将湿稻草、柴禾堆放在菜田边生火熏烟来减弱霜冻程度。 2.大棚蔬菜低温冷害的预防

水稻低温冷害的发生及防御措施

水稻低温冷害的发生及防御措施 水稻低温冷害可分为延迟性冷害、障碍性冷害和混合性冷害三种。 一、延迟性冷害 由于积温不足使水稻生长缓慢,各生产期顺延拖后,到秋季早霜前粒籽不能正常灌浆成熟而减产的称为延迟性冷害。 (一)产生原因 1、气候因素寒地无霜期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快、低温冷害频繁,年份积温不足,整个生育期温度偏低而使水稻生育迟缓造成延迟性冷害。 2、品种因素栽培品种所需积温超过当地生育积温。没有根据当地积温条件选择熟期适宜品种、盲目追求高产而种植过晚熟品种、盲目引种越区种植,使之不能安全成熟。 3、栽培因素播种过早或过晚,过早造成芽、苗受冻害、发根不利、形成弱苗。过晚浪费了积温,导致生育期延后。移栽期不当也能造成生育拖后。肥料施用不当,如氮肥过多,追肥期过晚,都能造成稻株徒长、生育延后。 (二)延迟性冷害的防御措施 1、选择适宜品种根据当地积温条件选择熟期适宜的品种,以安全抽穗期为中心,确定生育界限时期,实行计划栽培,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确保安全成熟,不可盲目追

求高产而种植过晚熟品种,选择品种积温应比当地常年积温少100~150℃。 2、建大中型育秧棚大棚具有增温、保温性能,所以可早育苗、育大苗,充分利用棚温,达到防御苗期低温冷害目的。 3、种子处理晒种:在播前15天晒2~4天,可增加中皮透性,提高发芽率、发芽势。浸种:11~15℃水温浸种7天,吸水达自身25%时、积温达到80~100℃时为侵好种。催芽:30℃高温破胸、25℃催芽、20℃晾芽,达到芽齐、全、壮,为适时播种打好基础。 4、适时播种、适时移栽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的气温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做到适时播种适期移栽,确保在安全齐穗期之前齐穗。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播种一般4月中旬开始(南部早、北晚),气温稳定5℃后,育大苗需在4月20日前播完,中苗最晚播种期不超过4月25日。插秧期以当地气温稳定13℃后开始,一般5月中旬前后开始,5月15日~25日为高产插秧期,不超过5月末。 5、科学施肥、合理灌水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来确定肥量,氮、磷、钾配合,隔年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每公顷30~45℃,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搞秸秆还田。化肥全生育期用量因土壤肥力、品种及计划产量等因素确定,一般氮、磷、钾比例为2∶1∶1,即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00kg左右,硫酸钾100kg左右,尿素200kg左右。 二、障碍型冷害

水稻生产上的冷害及预防

水稻生产上的冷害及预防 一、种类: 1.根据低温使水稻产量下降的原因可将水稻冷害划分为四类:①障碍型冷害:指低温对水稻植株或器官造成伤害或致死;②延缓型冷害:指低温使水稻植株发育迟缓,结实期处于低温环境而受害:③混合型冷害:指障碍型与延缓型冷害均发生:④稻瘟病型冷害:指因低温而导致稻瘟病发生严重危害。 2.按照低温冷害发生的时期可划分为:①芽期冷害:指从播种至第一完全叶期间受到低温侵袭,导致出芽时间延长或霉烂的一种冷害;②苗期冷害:是指从第一完全叶开始的整个营养生长期间受到低温侵袭,导致秧苗失绿、变僵、分蘖减少,秧苗枯萎甚至死苗的一种冷害:③孕穗期冷害:是指从水稻进入生殖生长到开始抽穗开花期间受到低温影响,导致花粉发育不正常,继而影响正常开花授粉,形成空枇粒的一种冷害:④开花期冷害:是指在水稻的开花期遇到低温.导致花萼不能正常裂开散粉.散落到雌蕊上的花粉不能正常地萌发授精,直接影响受精结实,产生空枇粒的一种冷害,由于这类冷害的发生时期与孕穗期冷害十分接近,生产实际中有时较难严格区分,常会称为孕穗开花期冷害:⑤灌浆期冷害:是指水稻授精以后遇到低温,抑制了叶片正常的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的运输.进而导致稻谷的充实度变差,品质变劣的一种冷害。

二、预防措施: 1.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避免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选用避冷、耐冷品种是全世界公认最有效的办法。 2.合理利用生产季节根据当地的积温情况,选用相对熟期的高抗逆品种,适时进行早播。加强苗田管理,培育壮秧、适时早插。 3.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4.加强田间管理根据土壤情况,合理施用肥料,增大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使用量,严格控制氮、磷、钾的施入比例,适当提高磷、钾肥及微量元素施用量,改善体内磷素营养,促进氮肥的吸收.可提高抗逆性和适应外界环境条件能力,加速糖分向根部运输,有利于根系向土壤深层生长。钾肥能增强植株对各种不良条件的忍受能力,从而减少受害程度。如果是深水井灌溉。最好修渠或蓄水池,先把深井水抽进渠、池中,再慢慢灌到稻田里以提高水温,避免冷凉水直接进地,对稻秧造成伤害。

关于水稻几个常见问题

关于水稻几个常见问题 第一节水稻倒伏问题 一、症状 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经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基部倒伏,二是折秆倒伏,前者是水稻倒伏的主要现象。 二、病因 1、水稻倒伏与水稻植株节间的椭圆特性有关,水稻节间横断面一直被认为是圆形的,其实水稻节间是椭圆形的,表现出一定的扁平度,低位节间的扁平率高于高位节间,经测定倒伏茎比不倒伏茎表现较高的扁平率,与节间的抗倒伏性有关。 2、倒伏茎的低位节间长和总茎长明显大于不倒伏茎,这说是有低位节间越长的茎越易倒伏。 3、倒伏茎的Ⅲ、Ⅳ节间长茎轴和短茎轴较不倒茎的小,这一结果不同于以前研究得出的倒伏与不倒伏茎的宽充无差异的结果。 4、倒折一般发生在胝位节间,即第Ⅳ节间,至于邻近Ⅲ、Ⅳ两节发生倒伏概率很小,因此Ⅰ、Ⅱ节很少发生折断现象。 5、倒折发生在折断节间的位置,试验表明第Ⅲ节间折断点位于节间长的13.2%—33.42%区域,第Ⅳ节间位于15.71%—23.15%区域,第Ⅴ节间位于13.27%—35.05%区域。 根据上述结果可以断定,折断点位于折断节间下位节,在此节间长的10%—30%区域内。这一区域虽然只有节间长的20%,但折断发生在这一区域的概率至少有95%,这有限的20%区域被看作是折断区域,折断发生在此区域原因可能是叶鞘和茎节间综合作用的结果。折断均发生在短茎轴方向。 看来水稻的倒伏原因除公认的低位节节间长与倒伏有关外,低位节间扁平率和其横截面的长茎轴和短茎轴宽度对抗倒性也有重要作用,从折断节间、折断位置、折断方向的观察表明:折断并不随机发生在某一节间的某一位置,而是在某一特定的位置,有的品种在Ⅳ节间,有的品种在Ⅳ和Ⅴ节间,折断区域局限于由下位节向上节间长的10%—30%的区域内,大部分折断沿着节间横截面的短茎轴方向发生。 除了水稻本身上述原因外,其他原因还有水稻品种特性、栽植密度、施肥、气象条件等因子,倒伏是它们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的2—3个抗倒伏品种。 2、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用氮、磷、钾肥,防止偏施、过施氮肥,必要时喷洒惠满丰(高美施),每亩用210—240ml,对水稀释300—500倍喷叶1—2次或促丰宝Ⅱ型活性液肥600—800倍液。 3、合理密植。 4、对有倒伏趋势的直播水稻在拔节初期喷洒5%烯效唑乳油100mg/kg,也可选用壮丰安水稻专用型,防倒效果优异。 第二节水稻营养障碍 一、症状 1、缺氮发黄症水稻缺氮植株矮小,分蘖少,叶片小,呈黄绿色,成熟提早。一般先从老叶尖端开始向下均匀黄化,逐渐由基叶延及至心叶,最后全株叶色褪淡,变为黄绿色,下部老叶枯黄。发根慢,细根和根毛发育差,黄根较多。黄泥板田或耕层浅瘦、基肥不足的稻田常

张家港市优质水稻和低温冷害气候区划研究

张家港市优质水稻和低温冷害气候区划 研究 摘要:粮食是民生之本,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水稻是张家 港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本文按照农业气候条件进行区划划分,助力张家港市农 业产业化布局。研究表明,张家港市宜选择早熟晚粳为主体的类型品种,选择中 熟晚粳品种应适当提前早播早栽为宜。水稻气候条件良好,在当前水稻种植制度 情况下张家港市未出现低温冷害,属于水稻低温冷害无风险区。 关键词:水稻;气候区划;低温冷害; 1引言 水稻是张家港市主要农作物之一。由于张家港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 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性气候区,常年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其光热、水源、土壤等资源为水稻的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客观上也决定了 张家港市为江苏早熟晚粳品种的优质区域。 张家港市稻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自1986年建市以来,水稻种植面积最多一 年为1997年,达到43万亩,而后逐年减少,近年来,张家港市水稻面积基本稳 定在24万亩左右。张家港市从2008年开始布点实施水稻高产创建,范围逐年扩大,在示范片进行主推技术模式的展示示范,开展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技术攻关,有效的带动了全市水稻的规范化生产,促进了水稻的优质稳产。在技术攻关方面,2015年起,我们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开展水稻超高产研究,连续3年实现了百亩 连片900公斤的高产,其中2015年田块最高单产达986公斤,为太湖稻区历史 最高纪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品种提出了新的要求,张家港市主 要种植国标3级米以上品种,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以南粳系列和武运粳系列为主导,搭配种植部分品种做优质米开发的格局。 2主要农业气候资源

水稻预防低温冷害方法

水稻预防低温冷害方法 作者:暂无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3年第8期 边起武 一、以节水灌溉为原则 节水灌溉既要节约水资源又要满足水稻生产需要,是科学用水方法。首先要在工程上做好 节水,健全灌排水渠道,逐步建成水泥或塑管渠系;然后在管理上节水,主要是耕作节水,实 行泡田、耙地、插秧一体化,在整个生育期原则上都以浅湿灌溉为主,有效提高地温,丰富根 系氧气,使根系健壮。一般水深3厘米左右,沉后再灌,在抽穗后20天可以采取间断灌溉,保持田面湿润即可。注意勤换水口,10天左右换一次,防止水口处贪青。 二、水管理技术 1.三洗。一是pH值超8.5的地块,耙地时应洗碱,洗碱时水层必须没过垡块,泡2-3天后排水。二是水混时应洗碱,在分蘖时水混成米汤状,往往造成缓苗慢、死苗、“脱裤”。三 是高温时应洗碱,6月中下旬水温达22℃以上,易发生红叶、红斑(赤枯病),一定要洗,配合 喷施叶肥。盐碱重的可以把酸化草碳装入丝袋,放新水时放在渠道或水口处,改善本田酸碱状况,效果较好。 2.三护。①护苗水,移栽时,保持寸水,栽后适当加深到苗高的一半左右,利于保温、快速分蘖;分蘖期遇15℃以下温度,适当加深水层,护苗。②护叶水,插秧后如果遇到连续几天35℃以上的高温时,稻田的表面水温也随之升高,此时与水面平齐正在生长的里叶很容易出现 烫伤、细胞死亡,这个叶片出来时,叶烫伤部分失去叶绿素,变成黄色,严重时烫伤以上部分 的叶,因不能吸收养分和水干枯死亡,出现叶烫伤的特点是经高温几天后出的新叶横断面出现 黄色,但不传染。氮肥多或高温前2-3天追施氮肥的地块更严重。遇此情况应及时换新水减温 或排水护叶。③护胎水,在孕穗时不能断水(6月末至7月中旬,倒数第四叶至第二叶)而且遇 平均17℃以下低温,把水层加深至10—15厘米,深水护胎。 3.轻晒。盐碱轻的地块(或有青苔)、发生赤枯病的地块,在6月末可以轻晒,在夜晚或阴天晾田更好。稍裂后灌跑马水,或者大水后4-6小时左右排出,然后再建立水层。 4.收获撤水。收获前一周左右撤水,防止冷风和碱害。收获时间一般在9月25日—10月 5日,过早过晚收割,都易引起裂纹、爆腰、变色等,影响品质。一是看完熟率,达到95%以 上小枝梗(穗轴)变黄即可。二看水分,籽粒含水量在18%— 22%收割,利于减少碎米率,也 便于机械收获。三看复晒时间 (即割后晾晒时间),不能太长,正常天气一周即可脱粒。 三、井水灌溉提温技术 1.扩大晒水池面积。100平方米的洒水池能提高0.7— 1.0℃,面积越大提高温度越高,扩大到1330平方米,可提高温度4.7-9.0℃。 2.晒水池设分水埂增温。用塑料板加设6—10个迂回分水埂,使水流呈多次“N”型流动,井水出口温度6.5℃左右,经晒水池水口可提高水温12.5-15℃,平均每格增加1.2℃。 3.延长灌水渠道、加宽垫高水口、清除进水渠杂草。每延长100米平均增温1.2℃,水 口加宽到60厘米,提取表面水,可增高水温0.5℃。

低纬高原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指标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低纬高原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指标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胡雪琼;刘文英;何雨芩;朱勇 【摘要】针对云南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结合云南气候特点,采用气象数据、空壳率数据,应用相关分析及抽象模拟等方法,确定云南低纬高原地区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指标,并应用该指标分析云南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日最高气温<24℃3 d以上,即可能发生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滇西北中北部、滇东北中南部低温冷害频率发生频繁,每10年达14次以上,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低温冷害;滇西南南部低温冷害发生频率较低,每10年在2次以下,其余地区每10年发生2~8次低温冷害.从年代际特征来看,低温冷害变化规律明显,总体呈减弱趋势,其中20世纪70年代、90年代较重,2000年后低温冷害频率大幅下降.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9(047)012 【总页数】7页(P218-224) 【关键词】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指标;时空分布;低纬高原地区 【作者】胡雪琼;刘文英;何雨芩;朱勇 【作者单位】云南省气候中心,云南昆明650034;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江西南昌330046;云南省气候中心,云南昆明650034;云南省气候中心,云南昆明65003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62.5

云南水稻种植面积106.7万hm2以上,稻谷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5成,水稻种植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水稻稳产增产是粮食安全、经济繁荣、民族稳定 的根本保障。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海拔差异大,最高海拔6 740 m、最低海拔76 m,平均海拔在1 000 m以上,94%为山地,海拔2 700 m以下均有水 稻种植。低纬高原夏天热量强度低,例如昆明最热月平均气温只有20.0 ℃左右,一 旦冷空气南下,就容易造成低温冷害,尤其7月下旬—8 月下旬,云南大部水稻进入抽穗—扬花期,对气温比较敏感,低温会抑制或延迟水稻开花,使开花速度减慢,花期拉长,降低开花率,甚至引起颖花不育,空壳率倍增,对水稻危害极大,称为“夏季低温” 或“八月低温”。云南省出现大范围 8 月低温的年份是1955、1965、1966、1971、1972、1974、1977、1983、1988、1993、1998、1999、2002、2005年,这些年份由于8 月低温的影响,均造成云南各地当年水稻产量不同程度的减产。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虽然以全球温度升高为基本特征,但是气候变化引起大气环 流特征的变化,加剧了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发生,进入21世纪以后,高原山地稻区盛 夏仍可能频繁出现低温冷害,即使典型气温偏高年仍然不能避免强降温和严重低温 冷害。云南在2002、2005年发生了较严重的盛夏低温冷害,2002年云南水稻单 产减产达7%,即使大旱的2009—2012年为夏季热量较好的年份,盛夏季节仍有不 同程度的低温冷害发生。 关于水稻低温冷害,国内外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分析评估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1-7]。水稻穗花期低温冷害,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成果[8-17],研究表明,水稻穗花期如 遭受异常低温,会使其花器的生理机能受到抑制或破坏,造成障碍型冷害,导致颖花不育,形成大量空壳而严重减产。水稻在扬花期有闭颖3 d的耐寒特性,故大部分文献 资料和研究成果都把连续3 d或以上的低温作为受害的时限,我国大部分稻区把连 续3 d日平均气温≤20~22 ℃作为籼稻受害指标;粳稻受害指标一般低于籼稻2 ℃

范县气象灾害对水稻种植的影响及生产建议

范县气象灾害对水稻种植的影响及生产 建议 摘要:水稻是我国的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在国内占到30%,产量居全国首位。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直接影响着水稻的产值。 关键词:气象灾害;影响;范县;水稻种植;生产建议 引言 范县属于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适宜水稻种植,水稻已成为范县人主要的粮食作物,每年水稻产量成了范县人关注的焦点。但是,范县位于黄河下游,属于冲积平原,干旱、洪涝、倒春寒以及高温等恶劣气象灾害频发,直接影响着范县水稻的收成。那如何规避和应对这些气象灾害、如何将这些气象因素管控到位、如何加强气象预防管理等工作,是提高范县水稻产量的关键。本文阐述了气象灾害对范县水稻种植的损害以及防御措施,供参考。 1气象灾害对范县水稻生产的影响 1.1低温对水稻的影响 水稻是喜温农作物,在育秧期和抽穗养花期,遇到低温气象时,水稻几乎停止生长。每年三四月份,范县常常会遇到倒春寒和低温伴随阴雨连绵的天气,这个时间段,正是水稻播种育秧期,如果气温连续低于10°,再加上连续阴雨,光照不足,会造成烂秧死秧的风险;到了抽穗养花期,如果气温低于20°以下水稻就会停止发育,造成空粒的产生。 1.2洪涝对水稻的影响 范县在黄河下游,虽四季分明、温度适宜,但降水分配不均,雨水多集中在夏季,暴雨洪涝频发。暴雨造成稻田被冲毁、大面积稻田被淹,严重影响到水稻

的生产。 1.3高温对范县水稻的危害 范县的夏季,常常会出现30°以上甚至35°以上的高温天气。高温天气对 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的水稻生长很不利。当气温高于30°时空气湿度相对变低, 再伴有3级以上的干热风,对水稻喜温喜湿的生长特性威胁极大;孕穗期如果再 遇上35 ℃以上高温,水稻的花器、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无法正常授粉,花会枯 萎甚至死掉,致使水稻成活力降低,会产生大量的空壳秕粒和白穗;抽穗期、灌 浆期如果遇到持续性高温,水稻水分失衡,会导致籽粒逼热,出现青苦或者枯热,直接影响着水稻的生长发育,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 1.4干旱对水稻的影响 水稻喜湿,对水分敏感,。范县全年降水量充沛,但降水不均。干旱直接影 响到水稻的萌叶、展叶、植株分蘖、株高、穗长、以及肥水的积累;阶段性干旱 会导致空气干燥、秧田缺水。范县3~5月份易发生春旱,对水稻的播种育秧很不利;夏季出现的伏旱,对水稻返青、分蘖、孕穗、扬花、灌浆损害很大,严重时 会导致稻田缺水降低水稻光合作用的能力,穗粒数降低、空秕率加重,造成水稻 减产。 1.5冰雹对水稻的危害 冰雹对水稻造成的损伤不容忽视。范县夏季常常会遇到大暴雨天气,并且狂 风暴雨会夹带冰雹,冰雹会大面积砸伤砸死水稻;加上狂风会引起水稻倒伏等损害,因冰雹灾害造成水稻减产甚至欠收。 2应对气象灾害的措施 2.1低温冷害和倒春寒的防控措施 低温冷害和倒春寒对水稻的伤害力很大。稻民要掌握地膜育秧、温室育秧、 两段育秧、旱育秧等新型育秧技术;能掌控在日平均气温10°~12°稳定气温情 况下播种水稻,会是最安全的播种期;或者是采用覆盖薄膜的方式育秧;对付低 温冷害,可利用灌水保温方式来抵抗低温对秧苗危害的;还可以采用喷施保温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