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化学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合集下载

手写教案初中化学科粤版

手写教案初中化学科粤版

手写教案初中化学科粤版
课程名称:化学
年级:初中
教材版本:粤版
课时数:1
课题:化学元素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够区分化学元素的种类和性质。

教学重点:
1. 化学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2. 化学元素的性质。

教学难点:
1. 理解化学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周期表。

2. 化学元素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化学》粤版。

2. 化学元素的周期表。

3. 实验器材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物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引出化学元素的概念,并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讨论不同物质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介绍化学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化学元素的分类和性质。

3. 解释化学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周期表。

三、实验(20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元素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反应。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化学元素的特点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化学元素的作业,包括复习相关知识和总结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够区分化学元素的种类和性质。

但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实验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深化对化学元素的理解和应用。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教学内容:物质的组成,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1.2 原子和分子教学目标: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教学内容:原子的结构,原子和分子的性质。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2.1 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性质,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教学内容: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2.2 化学变化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变化,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反应的类型。

第三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3.1 有机物的概念教学目标:了解有机物的概念,掌握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

教学内容:有机物的定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

3.2 糖类和脂肪教学目标:了解糖类和脂肪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内容:糖类和脂肪的结构,糖类和脂肪的性质。

第四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4.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目标: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规则。

教学内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4.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目标:学会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技巧。

第五章:空气和水的污染与保护5.1 空气污染教学目标: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掌握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教学内容:空气污染的原因,空气污染的危害,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5.2 水污染教学目标: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掌握防治水污染的方法。

教学内容:水污染的原因,水污染的危害,防治水污染的方法。

第六章:金属和金属材料6.1 金属的性质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6.2 金属的冶炼和应用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冶炼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金属的冶炼方法,金属的应用。

第七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7.1 碳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最新中考化学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最新中考化学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中考化学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 社会生活与化学教学目的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着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熟悉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熟悉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与化学有关的物品和现象.[讲述]1.家里的塑料2 .做衣服的化学纤维3 .食品中的添加剂4 .制造交通工具的材料5 .药箱里的药品6 .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检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品教师理发师厨师医生警察[讲述]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这些就是化学科学的任务,也就是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获得这些知识的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化学,去研究自然世界.[板书]化学课的学习内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化学对社会的影响科学探究的方法1.2 物质的变化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辩证的哲学观点.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两种变化的异同、区别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白纸、装有某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镁条、碳酸氢钠固体、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试管、增期钳、石棉网、火柴教学过程[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提出问题]1.白纸上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2 .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药品?3 .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开始,学习这门有趣而又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课.[观察活动]变化1火柴梗被折断现象: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变化2水的三态变化现象:水的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变化3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现象:石蜡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变化4 玻璃破碎现象:玻璃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变化5食糖溶解在水中,再加热蒸发掉水后又得到食糖现象:食糖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讲述]上述变化过程中,有的只发生物质形状或状态的变化,有的物质的形状和状态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本质没有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板书]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检查]请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例子.[观察活动]【实验1-1】火柴梗燃烧燃烧前:火柴梗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有发光发热现象.燃烧后:黑色物质【实验1-2】镁条燃烧燃烧前:镁条是银白色的固体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强白光,并且放出热量.燃烧后:生成的是白色的粉末状物质.[讲述]火柴梗燃^后生成黑色的灰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后两者散发到空气中〕,它们是不同于火柴梗的新物质.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它是一种不同于镁的新物质.[板书]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响.[讨论交流]完成下表后答复:从哪些方面比拟镁条燃烧前后的不同点?[讲述]观察化学反响通常要注意以下三个阶段的现象:反响前的现象一反响进行时的现象一反响后的现象.[观察活动]【实验1-3】在盛有少量小苏打〔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观察:产生气泡判断:发生化学变化【实验1-4】在盛有无色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参加无色氯化镁溶液.观察:产生白色沉淀判断:发生化学变化[讲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产生某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这些现象并不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板书]化学变化伴随现象: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即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讲述]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检查]完成课本12页“检查站〞内容.[板书]化学变化的表达方法一一文字表达式镁+氧气点燃氧化镁Mg O2 MgO[讲述]在文字表达式中,“ +〞读作“和、与、跟〞,“一〞读作“生成〞.带着学生读以上表达式.[练习]P.13/ 1.2. P.26/ 1.[布置作业]1.抄写概念各两遍.2.P.26/ 4. 6.1.3 化学实验室之旅教学目的1 .熟悉所学实验的目的意义,了解实验考前须知2 .了解实验中所接触的仪器,识记名称,了解其使用范围和操作要求3 .初步学会一些实验根本操作技能,并懂得操作原理4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重点难点1 .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考前须知2 .实验的根本操作技能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阅读]化学实验室规那么[讲解]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1 .试管用途:少量物质的反响容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收集少量气体.注意:装液体的量不应超过容积的1/2,给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加热后不能骤冷, 预防炸裂;用试管夹夹持或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振荡时靠腕力甩动.2 .试管夹用途:夹持试管注意:从试管底部向上套或取下,不能横进横出;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手握长柄,不能按短柄,预防试管脱落;预防烧损或腐蚀.3 .玻璃棒用途:搅拌、引流、蘸取少量液体.注意:搅拌时不可用力过猛,不要碰器壁;引流时下端紧靠接收器内壁;蘸取液体的玻璃棒要洁净,用后要冲洗.4 .酒精灯用途:加热注意:使用时将灯放稳,灯帽竖放;灯体内酒精不可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1/4;添加酒精必须先将火熄灭;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点燃酒精灯,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不用时要盖上灯帽;失火用湿布或砂土盖灭.5 .胶头滴管滴瓶用途: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注意:胶头滴管不能吸得太满,不能将吸有液体的胶头滴管平放或倒置;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不要深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壁,不能将滴管倾斜滴加;用过后立即洗净, 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滴瓶的胶头滴管与滴瓶口磨毛配套,不能互换或移作他用,滴瓶的胶头滴管取用药品后应立即插回原瓶,不能用水冲洗.6 .铁架台用途:固定和支持仪器〔常配有铁夹和铁圈〕.注意:不能用力敲打;夹持玻璃仪器要注意松紧适度,铁夹内衬以绒布或石棉纸.7 .烧杯用途:盛放较多量试剂的容器;较多量物质的反响容器;溶解物质、配制溶液、承接滤液.注意: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外壁应枯燥并垫一石棉网;不能加热固体;参加液体不应过多.8 .量筒用途:量度液体体积注意:量筒的最大量程应与液体的体积相近且一次量完;平放在桌面上读数,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用于加热,不能量热的液体,不能用于溶解、稀释,不能作反响器.9 .集气瓶用途: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进行某物质与气体的反响.注意:收集或储存气体时用毛玻璃片盖住;不能加热;做某些反应的反响器时应装少量砂子或水.10 .锥形瓶用途:用作较多量液体反响的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注意:加热时需要点上石棉网11 .其他:水槽、药匙、蒸发皿、漏斗、塔塌钳、试管架、试剂瓶〔广口瓶、细口瓶〕、烧瓶. [讲解]实验根本操作1 .药品的取用注意:①注意平安“三不准〞: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②节约少取为原那么:液体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③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内.[讲解]〔1〕固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药品用镣子夹取.药匙、镣子都应保持干净,药匙不能用来搅拌.向试管里装入小颗粒或固体粉末时,预防药品沾在试管壁〔或管口〕上,应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向玻璃仪器中装块状或密度较大金属颗粒时,应“一横二放三慢滑〞,以免打破容器.[观察活动]【实验1-5】【实验1-6】(2)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在细口瓶里,取用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容器口,缓缓倾倒,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塞,将瓶子放回原处,标签向外.回忆量筒及胶头滴管的用法.[观察活动]【实验1-7】2 .托盘天平的使用用于粗略称量,能准确到0.1 g(1)称量前游码回零,检查是否平衡(通过平衡螺母调节).(2) “左物右祛〞(先大后小再游码),用镣子夹取祛码.m物=m碳+ m游假设放成"左祛右物",因m ® = m物+m游故m物=m硬一m游(3)称量完毕祛码回盒,游码回零.(4)枯燥的药品方在洁净的纸上称量;易潮解和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3.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2)给物质加热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用外焰加热(温度最高).①加热液体可用:试管、蒸发皿(可直接加热)烧杯、烧瓶(不可直接加热,须垫石棉网)加热固体可用:枯燥试管、蒸发皿、增竭不能用于加热:集气瓶、水槽、量筒、漏斗②玻璃容器加热时应注意:a.外壁枯燥b.不要接触灯芯,也不要远离外焰c.过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③加热固体:先预热,再把灯焰固定在固体部位加热加热液体:液体量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先预热,加热时不时移动时管使受热均匀,试管倾斜约450角;加热时切不可使试管口朝着自己或有人的方向.[观察活动]【实验1-8】【实验1-9】[阅读]课本P.19 知识视窗实验室的平安知识[练习]P.20/ 1.2. 3. P.26/ 2. 3.1.4 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目的通过铜片加热变黑的主题探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科学探究既是我们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我们的学习内容.教学重点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教学难点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铜片试管、橡皮塞、酒精灯、增蜗钳、火柴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引入新H ]镁、汽油等在氧气中都能燃烧,这种性质必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 [板书]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要通过化学实验去观察和确定〕如:可燃性、氧化性、复原性、酸性、碱性……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可直接观察或用物理方法去测定〕如:颜色、状态、气味或味道、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讨论交流]课本14页[板书]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探究活动]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观察与问题【实验1-10】将一小块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片的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假设与预测1 .预测:1-a如果铜片上附着的黑色物质是烟灰,那么很容易抹去;1-b 如果把铜片加热,而火焰没有与铜片接触,那么金属将不会变黑.2 .假设:铜片变黑是由于它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响.预测2假设把铜片放在没有空气或没有氧气的试管里加热,铜片的颜色将不变.实验与事实【实验1-11】验证假设与预测1-a的实验:用洁净干布擦一擦已冷却的铜片黑色局部.现象:黑色不能被擦掉结论:预测1-a错误【实验1-12】验证假设与预测1-b的实验:铜片在敞口试管中加热〔火焰不与铜片接触〕现象:铜片变黑结论:预测1-b错误【实验1-13】验证假设与预测2的实验:用酒精灯对着放在有塞试管内的铜片左端加热,变黑后逐渐向右移动,直至铜片不再变黑.此时,将火焰移至铜片最右端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现象:铜片左端变黑,右端不变黑.结论:预测2正确.解释与结论阅读课本23页“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铜+氧气加热氧化铜Cu O CuO k拓展与迁移进行另一个3证预测2的实验:用真空泵〔也可用其他抽气装置,如吸尘器或大号注射器〕抽去装有铜片的试管内的空气,然后加热,观察铜片有什么变化.随后,趁热翻开试管的胶塞,你估计试管内铜片的红色局部会有什么变化?说明理由.[阅读]课本24页“长话短说〞.[布置作业]抄写概念各两遍.全章精要回放关键词或词组化学课的学习内容〔1.1 〕物理变化〔1.2〕化学变化〔1.2〕常用化学仪器〔1.3〕实验根本操作〔1.3〕实验室平安知识〔1.3〕化学性质〔1.4〕物理性质〔1.4〕科学探究〔1.4〕1.1 化学课学习的内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科学探究方法.1.2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1.3 了解常用化学仪器;练习取药和加热实验的根本操作.1.4 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是学习的有效方法.、中考化学推断题2.实验室有溶液样品M ,其中可能含有NH4NO3、NaNO3、BaCL、MgCl 2Na2SO4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样品M的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以下图所示的实验〔假设除标有过量〞外,均恰好完全反响〕.〔1〕气体B为〔填化学式,下同〕.〔2〕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为.〔3〕该溶液样品M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答案】NH3 H t Na t Ba2+ NH4NO3、MgCl 2、Na2sO4【解析】【分析】向样品中加过量的氢氧化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可知样品中一定有硝酸钱, B是氨气;氢氧化钢与氯化镁反响生成可溶于硝酸的氢氧化镁沉淀,硫酸钠与氢氧化钢反响生成难溶于硝酸的硫酸钢沉淀,固体C中加稀硝酸局部溶解,说明固体C中有硫酸钠和氢氧化镁;溶液D中加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E,说明E是氯化银,溶液D中一定有氯离子. 【详解】〔1〕根据分析知,气体B为NH3.〔2〕样品M中有硫酸钠,参加的氢氧化钢和稀硝酸都过量,故溶液D中一定有H *、Na.、Ba".〔3〕该溶液样品M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NH4NO3、MgCl2、Na2sO4.3 .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T 去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一装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响 ).A 和D 是配制波尔多液的 主要原料,E 是应用广泛的金属,请答复以下问题:(2)D 与E 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响的根本反响类型是 .(3)C 在生产上白用途有 (写一种).【答案】熟石灰 氧化物 CuSQ CuSO +Fe = Fe SO+ Cu 置换反响 除铁锈 【解析】此题是框图型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 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 可.A 、B 、CD 、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A 和D 是配制波尔多液的主要原 料,那么A 和D 是氢氧化钙和硫酸铜中一种, E 是应用广泛的金属,E 是铁,D 与E 能相互反响,那么D 是硫酸铜,A 是氢氧化钙;C 能与铁反响,C 能生成硫酸铜,C 是硫酸,B 能与 硫酸反响,B 能转化为氢氧化钙,那么 B 可能是氧化钙,将假设代入框图,假设成立.因 此:(1) A 氢氧化钙,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物质 B 是氧化钙,所属的物质类别是氧化 物,D 是硫酸铜,化学式 CuSQ;(2)D 与E 的反响是铁与硫酸铜反响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 CuSQ +Fe = Fe SO+ Cu,该反响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根本反响类型是置 换反响;(3)C 是硫酸,在生产上的用途是除铁锈.4 . A 〜H 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成分,E 是一种常见的枯燥剂, H 是一种补钙剂.请答复: .g+NaOH 溶消* XaOH(1)写出A 、C 的化学式:A(2)反响④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CH 4 H2O Ca (OH)【解析】【分析】根据A 〜H 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 A 是甲烷,甲烷和 氧气点燃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B 是氧气,D 会与氢氧化钠反响,所以 D 是二氧化碳,C 是水;根据E 是一种常见的枯燥剂, E 和水会发生反响,所以 E 是氧化钙,F 是氢氧 化钙,二氧化A 是天然气的主要2+Na 2CO3=CaCOj +2NaOH (1)写出A 的俗称,物质B 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 D 的化学式碳和氢氧化钠反响生成碳酸钠,所以G是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响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白色沉淀H是碳酸钙,H是一种补钙剂,代入检验,符合题意.【详解】(1)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那么A是甲烷,化学式为CH4;C为水,化学式为H2O;(2)反响④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响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符合复分解反响,所以内项结合,外项结合〞,所以此化学方程式为:Ca (OH) 2+Na2CQ=CaCO J +2NaOH5.甲、乙、丙、丁、戊、己六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1)甲俗称熟石灰,其化学式为.(2)乙是一种可溶性盐,遇盐酸反响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己,此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3)六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以下转化关系:写出上图中反响I的化学方程式;符合上图转化关系的物质丙的化学式是 , 物质已具有的一种用途是.【答案】Ca(OH2 Na2CO3 + 2HCl = 2NaCl + HO + CQT Ca(OH2 + NaCC3 = CaCO J + 2NaOH H2O 灭火【解析】【详解】(1)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化学式为:Ca(OHE(2)乙是一种可溶性盐,遇盐酸反响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己,那么乙为碳酸盐,所以为碳酸钠,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此反响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响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Na2CC3 + 2HCl = 2NaCl + H2O + CQ T ;(3)由图可知甲+乙一丁 +戊,戊+己一乙和丙,又由于甲、乙、丙、丁、戊、己六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甲为氢氧化钙,乙为碳酸钠,己为二氧化碳,戊可以为氢氧化钠,丙为水,丁为碳酸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响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 + Na2CO3 = CaCO J + 2NaOH;丙为H2O;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气体肥料等.6.以下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为大理石主要成分,F是黑色粉末,H是蓝色沉淀,如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请答复:(1)写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A, D, F. H(2)写出G+E-H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答案】CaCO3 Ca OH 2CuO Cu OH 22NaOH+CuSO4=Cu (OH % J +Na2sO4灭火剂【解析】【分析】A为大理石主要成分,那么A是碳酸钙,A高温生成B和C,那么B和C可能是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和水反响生成D, D和碳酸钠反响生成E,那么C是氧化钙,D是氢氧化钙,B是二氧化碳,E是氢氧化钠,H是蓝色沉淀,那么H是氢氧化铜,G中含有铜离子,F和稀硫酸反响生成G,那么F是氧化铜,G是硫酸铜.【详解】(1) A为大理石主要成分,那么A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 A高温生成B和C,那么B和C可能是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和水反响生成D, D和碳酸钠反响生成E,那么C是氧化钙,D 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 L B是二氧化碳,E是氢氧化钠,H是蓝色沉淀,那么H是氢氧化铜,彳t学式为Cu(OH)2, G中含有铜离子,F和稀硫酸反响生成G,那么F是氧化铜CuO.(2) E是氢氧化钠,G是硫酸铜,G和E反响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G+E>H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 \ J +Na?SO4.(3) A高温生成B和C,那么B和C可能是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和水反响生成D, D和碳酸钠反响生成E,那么C是氧化钙,D是氢氧化钙,B是二氧化碳,物质B的一种用途灭火剂.【点睛】A为大理石主要成分,那么A是碳酸钙,H是蓝色沉淀,那么H是氢氧化铜,F和稀硫酸反响生成G,那么F是氧化铜,G是硫酸铜.7. A、B、C 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关系如图:(〞表示相互之间可以反响,“一表示可以转化生成,其中A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 C是一种常见的碱,B和C反响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 D是一种气体,D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1)写出D的化学式, C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2) A放入B的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B和C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响属于类型(填根本反响类型).(4) D导致温室效应,从而威胁人类生存,我们应该倡导低碳生活〞,以下做法哪些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 (填序号).A尽量少用一次性杯筷B提倡步行上下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C植树造林,保护花草树木D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答案】CQ 氢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Fe+2HC-FeC2+H2 T NaOH+HCl=NaCl+HO 复分解反响ABCD【解析】【分析】A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那么A是铁,B和C反响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C是一种常见的碱,那么C是氢氧化钠,B是盐酸,D是一种气体,D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那么D是二氧化碳.【详解】(1) D是一种气体,D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那么D是二氧化碳,D的化学式CO2, C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响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二氧化碳.(2) A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那么A是铁,B和C反响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C是一种常见的碱,那么C是氢氧化钠,B是盐酸,A放入B的溶液中,故可以观察到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铁和盐酸反响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 2+H2 .(3), B和C反响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 B和C反响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响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 2O ,反响属于复分解反应.(4) A、尽量少用一次性杯筷,可以减少碳排放,故A正确;B、提倡步行上下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可以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故B正确;C、植树造林,保护花草树木,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碳,故C正确;D、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碳排放,故D正确.应选ABCD【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8 .某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 Na z CQ 、KOH MgCb 、CaC 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该 混合物的成份,宇琛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分别取样无色溶港A(1)在固体样品中参加足量水搅拌后的操作I 是 ,该操作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 璃棒、烧杯和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往白色沉淀B 中参加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且无气泡产生,那么反响的化学方程 式为;(3)取无色溶液 A 少量于试管中,通入 CO2,得到无色溶液 C 和白色沉淀D,该步骤发生 的化学反响方程式为;(4)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 .【答案】过滤 漏斗引流 Mg(OH )2+2HCl=MgC 2+2H 2O 2KOH+C8K 2CQ+H 2O, K 2CO 3+CaC 2=CaCQ J +2KC1 (或 Ca(OH2+CO 2=CaCQj +H 2O) KOH MgCl 2、CaC 2【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可知:参加足量的水,溶解之后,得到白色沉淀 B 和无色滤液A,可以推测白色沉淀是两物质反响产生的不溶于水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镁或者是碳酸钙;向白色沉淀 B中参加足量的稀盐酸,固体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E,假设无其他明显的现象,说明该白色沉淀B 为氢氧化镁;将无色溶液 A 分别取样滴入酚儆,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可能是氢氧 化钾或者是碳酸钠使得酚儆变红,另取样通入二氧化碳,得到白色沉淀 D 和无色溶液C; 可知该白色沉淀 D 为碳酸钙;因此溶液中存在 CaC2,可得无色溶液 A 中没有Na 2CO3;经 过综合分析可得:白色固体混合物含有 KOH MgC }、CaC2;而没有Na 2C6;代入验证可 得推导正确.【详解】(1)在固体样品中参加足量水搅拌后,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别离,因此操作I 是过滤,过滤 操作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固体:过 滤;漏斗;引流(2)往白色沉淀B 中参加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且无气泡产生,说明没有碳酸钙,因此只是氢氧化镁与盐酸的反响,其化学方程式为:Mg(OH )2+2HC1=MgC12+2H 2O;故填:Mg(OH )2+2HC1=MgC 2+2H 2O(3)取无色溶液A 少量于试管中,通入 CQ,得到无色溶液C 和白色沉淀D,该步骤发生 反响原理如下:先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反响生成碳酸钾和水,再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响生成碳酸钙沉淀,发生的化学反响方程式为: 2KOH+CQ=K 2CC 3+H 2O, 无色酚酎'溶液变红 样品 足量稀盐酸 通入C3 无色溶液C 白色沉淀D*无色溶液E 足量去_搅拌。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起源与发展让学生了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识化学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学习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

1.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溶液的配制等。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安全意识。

1.3 化学用语学习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简单的化学计算。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1 物质的组成学习物质的组成,包括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基本性质和相互关系。

2.2 原子结构学习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层。

掌握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3 离子化合物学习离子的形成和离子化合物的结构。

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溶解性和熔点等性质。

第三章:物质的分类与变化3.1 物质的分类学习物质的分类,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无机物和有机物等。

了解不同类别物质的特点和应用。

3.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能够判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3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

能够写出简单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四章:有机化合物4.1 有机物的概念与特点学习有机物的定义和特点,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学习有机物的命名方法。

4.2 烃学习烃的分类和性质,包括烷烃、烯烃和炔烃等。

了解烃的燃烧反应及其应用。

4.3 烃的衍生物学习烃的衍生物的分类和性质,包括醇、醚、酮等。

了解烃的衍生物的应用,如药物、香料等。

第五章:能量与环境保护5.1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学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了解能量的种类和转换方式。

能够分析常见能量转化的实例。

5.2 燃料的利用与环境保护学习燃料的分类和利用,了解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一: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金属(教案)】第六章金属6.1奇妙的金属性质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认识同类物质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3.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4.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或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有关的化学问题。

5.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6.认识合金及其特性,知道几种常见的重要合金。

7.感受金属材料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金属及合金的物理性质;2.金属的化学性质。

3.金属活动性顺序。

4.置换反应。

教学难点1.金属化学性质的初步探究。

2.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置换反应解释一些相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用具试管;铝、铁、铜、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认识同类物质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3.认识合金及其特性,知道几种常见的重要合金。

4.感受金属材料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金属及合金的物理性质;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看看我们周围你能列举出有什么金属制品?[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阅读讨论]1.金属的性质如何决定各自的用途?2.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3.不同的金属哪些物理性质差异较大?4.趣味活动——抢答“金属之最”。

[板书]通性: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差异:密度、硬度、熔沸点。

[讲述]化学是从通性来研究每类物质,从特性来研究每种物质的。

金属是一大类物质,它们有共同的性质,而每一种金属又有各自的特性。

由于金属的奇妙性质,人们利用金属为生活和社会服务。

但是各种纯金属的品种和性能受到一定限制。

纯金属的品种和性能是否可以改造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合金。

[板书]二.合金[讨论]1.生活多社会中见到的金属制品是由一种纯金属制成的吗?2.什么叫合金?3.合金与组成它的金属相比,性质有何变化?[观察活动]【实验6-2】去几种金属片比较其硬度。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科学的起源与发展了解化学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能1.2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认识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掌握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1.3 物质的分类理解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熟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分类1.4 化学反应与能量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第二章:物质的变化与能量2.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掌握判断化学变化的方法2.2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掌握化学平衡及其移动原理2.3 燃烧与能源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认识常见燃料及其性质2.4 化学反应与环境保护探讨化学反应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第三章:碳及其化合物3.1 碳单质认识碳的单质形态(如金刚石、石墨等)理解碳单质的结构与性质3.2 碳的氧化物学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掌握碳的氧化物的制备方法3.3 碳酸盐与碳酸了解碳酸盐的性质与应用掌握碳酸的制备与性质3.4 有机化合物简介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第四章:金属与金属材料4.1 金属的性质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延展性等)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等)4.2 金属的冶炼与用途学习金属的冶炼方法了解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4.3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探讨金属腐蚀的原因掌握金属防护的方法4.4 金属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认识金属资源的重要性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五章:溶液与酸碱盐5.1 溶液的性质与制备理解溶液的概念及分类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5.2 酸碱盐的基本概念认识酸、碱、盐的概念及分类理解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5.3 酸碱中和反应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5.4 盐类的水解了解盐类水解的基本原理掌握盐类水解的应用第六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6.1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与特点掌握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方法6.2 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认识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质与用途了解它们的生产过程和环保问题6.3 淀粉和糖类掌握淀粉和糖类的性质、分类和作用了解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6.4 蛋白质认识蛋白质的基本结构与性质掌握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功能和应用第七章:氧气与臭氧7.1 氧气的性质与制法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7.2 臭氧的性质与制法认识臭氧的性质与制法了解臭氧的应用与环保问题7.3 氧气的用途掌握氧气在生产、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探讨氧气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7.4 氧气的饱和溶液学习氧气的饱和溶液的制备与性质掌握氧气的饱和溶液在工业中的应用第八章:化学与生活8.1 食物中的化学物质认识食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素与健康关系8.2 生活中的化学探讨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8.3 化学物质与健康学习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掌握安全使用化学物质的知识8.4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了解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探讨化学工业的环保问题第九章:化学实验技能9.1 实验基本操作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与维护9.2 常见仪器的使用认识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仪器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9.3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掌握实验结果的评价与分析9.4 实验安全与环保了解化学实验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实验中的环保原则与方法第十章:综合测试与复习10.1 单元测试完成各单元知识点的测试题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10.2 期中测试进行期中考试模拟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与不足10.3 期末测试完成全册知识的测试题目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掌握程度10.4 复习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全册的复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提高复习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物质的组成与结构需要重点关注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因为它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对后续学习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九年级粤教版的化学教案

九年级粤教版的化学教案

九年级粤教版的化学教案九班级粤教版的化学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进展的密切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资源、回收等;(3)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育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爱好。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教学工具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铁片、酒精灯、绿豆粒大小的焊锡、锡、铅、火柴等教学过程学习情景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表感想]如: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根据什么选用金属。

[新课引入]通过大家刚才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对它们很感爱好,当然也有很多疑问。

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

九班级粤教版的化学教案2教学目标:1. 物质的溶解性2. 固体的溶解度及温度对它的影响3.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4. 气体的溶解度及压强、温度对它的影响教学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教学难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教学过程:[复习]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2.饱和溶液要在哪两个条件下讨论才有确定的意义;3.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若该溶液不饱和,怎样才能使它变成饱和溶液。

九年级化学 教学案全集 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 教学案全集 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教学案全集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全集(粤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

2.掌握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过程和反应类型。

3.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辨别化学反应类型并能进行简单的物质变化实验。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

三、教学准备1.教材:《化学教程》(粤教版)九年级上册。

2.实验器材:试管、燃烧瓶、酒精灯等。

3.实验药品:氧气、氢气、氯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化学是什么?化学反应有哪些类型?2.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的分类,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3.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进行化学反应实验演示,例如:氧化铜、还原铁矿等。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过程。

4.合作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自行选择一个化学反应类型,通过查找资料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可以选择亲自进行实验,或者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实验模拟。

5.实验报告(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等。

6.知识总结(10分钟)通过小组展示和学生提问的形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五、课堂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和交流。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有所提高,对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环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实验,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技能,还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嘿,同学们!今天咱要来好好聊聊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啦!
你们知道吗,有一次我在厨房做蛋糕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特别好玩的化学现象。

我按照配方把面粉、鸡蛋、糖等材料都放到盆里,准备搅拌均匀。

当我拿起打蛋器开始搅拌的时候,我突然发现那些材料慢慢就融合在一起了,从原来的各自为政变得那么和谐统一。

就好像不同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结合成新的分子一样。

这可把我乐坏了,我一边搅拌一边想着,这不就是化学的魅力嘛!就像我们在课本里学到的各种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变化,产生新的东西。

在这本九年级上册化学书里呀,我们会学到好多有趣的知识呢。

从那些基本的化学元素,到复杂的化学反应,每一个知识点都像是一个小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

比如说燃烧反应,就像蜡烛燃烧,那小小的火焰里藏着那么多化学的奥秘。

我们要像探索厨房秘密一样去探索这些知识,肯定会超级有趣!
然后呢,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像做蛋糕一样,细心、耐心,不能马虎。

每一个步骤都要认真对待,不然可就得不到理想的结果啦。

而且呀,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来更直观地感受化学的神奇,就像我在厨房看到材料的变化一样。

总之,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就像是一个充满惊喜的大宝藏,等待我们去开启。

让我们带着好奇和热情,像在厨房发现乐趣一样,去探索化学的奇妙世界吧!希望同学们都能在化学的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成就感哦!加油啦!。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7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7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第7.1节后的习题,重点在于运用溶解与乳化的基本概念,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并解释其背后的原理。
-选择两道关于溶解度的计算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巩固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挑选一道关于乳化现象的题目,要求学生描述乳化过程,并举例说明乳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实际问题,如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消毒液,让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关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热水溶解糖比冷水快等。
4.数据处理与分析,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组织学生收集、整理实验数据,进行图表绘制,培养学生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
-针对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引导学生探究原因,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学生围绕讨论题目展开讨论,组内成员积极发表观点,共同完成讨论任务。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出溶解与乳化现象的关键知识点。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如判断溶质、溶剂,计算溶解度,区分溶解与乳化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糖溶解在水中、洗洁精清洗油污等,引发学生对溶解与乳化现象的思考。
2.知识讲解与实验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引导学生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设计对比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溶解与乳化现象的区别。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引导学生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教案标题: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化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课件和示意图,向学生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等。

2. 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应用。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介绍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目的。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包括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化学试剂的配制。

3. 强调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

四、实验观察和讨论(20分钟)1.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和分析,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五、实验总结(10分钟)1. 学生归纳实验结果,总结实验中发现的规律和现象。

2. 教师进行实验总结和概念的复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概念。

2. 提醒学生及时完成实验记录本的整理和归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结合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验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要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和操作技巧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

初中化学教案最新科粤版

初中化学教案最新科粤版

初中化学教案最新科粤版课程名称:化学课时:第一课时教材版本:最新科粤版教学内容:化学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掌握常见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3. 能够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 培养学生探究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教学难点: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准备:1. 教科书、教学课件;2. 实验器材、化学药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化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 提出问题:你知道化学是什么吗?二、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15分钟)1. 定义化学;2. 介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3. 演示一些常见的元素和化合物。

三、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5分钟)1. 讲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和区别;2. 举例说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实验环节(20分钟)1. 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2.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物质的性质,并讨论其可能的化学性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习,培养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查阅资料、复习化学的任务;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化学的基本概念展开,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这门学科的核心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实验和探究能力,培养其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科学的起源与发展探讨化学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化学科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1.2 化学与生活分析化学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化学物质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1.3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安全常识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1 原子与元素探讨原子的结构与元素的概念分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2.2 化合物与化学键理解化合物的组成与分类探讨化学键的类型与性质2.3 物质的微观结构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掌握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第三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1 物质的物理性质探讨物质的物理性质及其分类分析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3.2 物质的化学性质学习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理解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3.3 物质的鉴别与检验掌握物质的鉴别与检验方法分析化学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第四章:有机化学基础4.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其性质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规则4.2 有机化学反应学习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与机理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应用领域4.3 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分析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作用探讨有机化合物在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应用第五章:化学与能源5.1 能源的分类与利用探讨能源的分类及其利用方式分析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5.2 化学电源学习化学电源的原理与分类理解化学电源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5.3 新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探讨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前景分析新能源开发对环境保护的意义第六章:化学与材料6.1 材料的分类与性能探讨材料的分类及其性能特点分析不同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6.2 金属与合金学习金属的性质与用途理解合金的概念与应用6.3 有机高分子材料分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探讨有机高分子材料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第七章:化学与健康7.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探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分析合理膳食的原则与方法7.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学习人体所需化学元素的种类与作用理解化学元素缺乏与过量的危害7.3 药物与疾病治疗分析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理探讨合理用药的原则与方法第八章:化学与环境保护8.1 环境污染与防治探讨环境污染的来源与危害学习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措施8.2 废气处理与净化分析废气处理的方法与技术理解废气净化设备的工作原理8.3 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探讨废水处理的方法与技术分析废水资源化的意义与前景第九章:化学实验技能9.1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与原则理解实验评价的方法与标准9.2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掌握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学习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解释了解实验报告的格式与要求第十章:化学知识综合应用10.1 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理解化学知识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10.2 化学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探讨化学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与意义分析化学肥料、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10.3 化学知识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学习化学知识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与发展趋势第十一章:化学实验安全与应急处理11.1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学习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注意事项了解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和预防措施11.2 化学实验事故的处理掌握化学实验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学习如何应对和处理实验中的意外情况11.3 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了解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学习如何进行事故的调查和分析,以防止发生第十二章: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12.1 实验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学习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如何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优化12.2 实验创新与科学研究探讨实验创新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学习如何进行实验创新和科学探究12.3 实验成果的展示与评价学习如何展示和评价实验成果了解实验成果展示和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第十三章:化学与信息技术13.1 化学信息资源的利用学习如何利用化学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掌握化学信息资源的检索和利用方法13.2 化学软件的应用了解化学软件在化学研究和教学中的应用学习如何使用化学软件进行化学计算和分析13.3 化学与网络技术探讨互联网技术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学习如何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化学知识和信息的传播第十四章:化学与社会科学14.1 化学与社会发展分析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了解化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14.2 化学与经济学习化学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掌握化学产品市场和经济分析的方法14.3 化学与伦理探讨化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学习化学工作者应遵循的伦理准则第十五章:化学与STSE教育15.1 STSE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理解STSE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学习STSE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15.2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和作用学习如何通过化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5.3 化学教育与综合素质培养分析化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掌握通过化学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重点:化学科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化学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3. 化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教学重点: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学难点:1. 化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实验法3. 讨论法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和试剂2. 教学课件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讲解:讲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实验: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的变化。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

作业布置:1. 复习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练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基本概念2.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方法3.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教学重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基本概念2.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方法教学难点: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讲授法2. 实验法3. 讨论法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和试剂2.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讲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基本概念,介绍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方法。

3. 实验:进行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规律。

作业布置:1. 复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基本概念。

2. 练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方法。

第三章:化学方程式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

初中化学粤语版教案

初中化学粤语版教案

初中化学粤语版教案
课题:化学元素的基本性质
时间:40分钟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元素的基本性质及分类;
2. 能够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和归纳。

教学重点:
1. 化学元素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元素的周期表分类。

教学难点:
1. 理解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掌握元素的周期表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镁丝等。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教师播放化学元素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

Step 2:讲解
1. 教师通过PPT介绍化学元素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分析元素的周期表分类方法,让学生理解元素的分类依据。

Step 3:实验
教师进行镁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Step 4:练习
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元素分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Step 5:总结
教师进行复习总结,强调化学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分类方法。

Step 6:作业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化学元素性质的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练习综合训练,深入浅出地让学生了解化学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分类方法。

同时,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一、课题: [具体课题名称,例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

-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与碳、硫、铁等物质反应),并能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理解氧气的用途与其性质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运用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氧气的用途。

2. 教学难点。

- 理解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现象及反应原理。

- 探究氧气与物质反应的实验操作要点。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3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与氧气有关的生活图片,如潜水员携带氧气瓶、医院输氧等,提问学生:“大家知道这些场景中氧气都起到了什么作用吗?氧气又有哪些性质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讲授新课(30分钟)- 氧气的物理性质(7分钟)- 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闻一闻氧气的气味(强调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方法)。

- 给出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溶解性(不易溶于水)等数据,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理性质对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有何影响。

例如,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 氧气的化学性质(20分钟)- 实验探究一:氧气与碳的反应。

- 教师演示木炭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 在空气中点燃木炭,观察现象(发红光,放出热量);然后将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初中化学教案科粤版

初中化学教案科粤版

初中化学教案科粤版
学科:化学年级:初中
教材版本:科粤版
课题:气体的性质和常见气体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了解气体的性质和常见气体的性质。

2.掌握气体的状态、容积、压强、温度之间的关系。

3.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气体的性质。

2.常见气体的性质。

教学难点:
1.学生对气体的状态、容积、压强、温度之间的关系理解。

2.学生对气体性质的整体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你知道气体是由什么组成的吗?气体的性质有哪些?
二、讲解(15分钟)
1.介绍气体的性质: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气体的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之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

2.常见气体的性质: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三、练习(20分钟)
1.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气体的状态、容积、压强、温度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重点知识,明确下节课的重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气体的性质和常见气体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气体的状态、容积、压强、温度之间的关系方面还存在一些困惑。

下节课我将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关系,加强练习,确保他们能够掌握相关知识。

科粤九年级化学教案

科粤九年级化学教案

科粤九年级化学教案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仪轨,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式,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纪录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前面是为大家整理的5常德篇科湘九年级化学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科粤九年级化学教案1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查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成分常见物质的组成某些。

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之中学习和科学中的应用。

3.恒温性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交流。

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喜好。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计划。

三、设计思路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根据某些特征类型、特征反应、特征现象和特征条件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质化验已经知识,但不够系统化,需有进一步总结和提炼。

本节课选择Cl-、SO42-、CO32-、NH4+等常见离子作为检验对象,复习总结初中化学知识,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介绍当今分析测试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物质检验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止干扰的中会设计、数种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技能。

教学时,首先让检验教师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明确进行物质检验的依据或策略,教学整个过程过程中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其次,根据教学活动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出具体的任务。

四、教学过程[导入]物质的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

如为有效保证公平竞赛,在测试大型运动会上会进行兴奋剂检测;检查身体复查时对血糖血脂的检验;质检员对生产的产品质量产标准的检验,等等。

[情景]“资料链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农药袋上的标签可知,该农药含有碳酸铵农药和硫酸铜两种所含。

如何通过实验确证该农药中含有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呢?指出所用的试剂、预期将到的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初三化学粤教版教案5篇

初三化学粤教版教案5篇

初三化学粤教版教案5篇海阔凭你们跃,天高任你们飞。

愿你们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粤教版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粤教版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用品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教学过程(提问)①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电灯发光(物理变化)爆炸(举例说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②判断下列例子哪个是描述性质?哪个是表述变化的?(讲解)通常镁燃烧,酒精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

(提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板书)第一节空气一、空气的组成和用途(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提问)①实验现象②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钟罩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简介人类对氧气的认识过程。

(板书)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讲解)1.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温室效应”对自然界的影响。

2.臭氧“空洞”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影响等。

[作业] 略初三化学粤教版教案2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 社会生活与化学教学目的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着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熟悉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熟悉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与化学有关的物品和现象.[讲述]1.家里的塑料2 .做衣服的化学纤维3 .食品中的添加剂4 .制造交通工具的材料5 .药箱里的药品6 .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检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品教师理发师厨师医生警察[讲述]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这些就是化学科学的任务,也就是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获得这些知识的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化学,去研究自然世界.[板书]化学课的学习内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化学对社会的影响科学探究的方法1.2 物质的变化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辩证的哲学观点.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两种变化的异同、区别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白纸、装有某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镁条、碳酸氢钠固体、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试管、增期钳、石棉网、火柴教学过程[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提出问题]1.白纸上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2 .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药品?3 .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开始,学习这门有趣而又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课.[观察活动]变化1火柴梗被折断现象: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变化2水的三态变化现象:水的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变化3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现象:石蜡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变化4 玻璃破碎现象:玻璃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变化5食糖溶解在水中,再加热蒸发掉水后又得到食糖现象:食糖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讲述]上述变化过程中,有的只发生物质形状或状态的变化,有的物质的形状和状态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本质没有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板书]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检查]请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例子.[观察活动]【实验1-1】火柴梗燃烧燃烧前:火柴梗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有发光发热现象.燃烧后:黑色物质【实验1-2】镁条燃烧燃烧前:镁条是银白色的固体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强白光,并且放出热量.燃烧后:生成的是白色的粉末状物质.[讲述]火柴梗燃^后生成黑色的灰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后两者散发到空气中〕,它们是不同于火柴梗的新物质.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它是一种不同于镁的新物质.[板书]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响.[讨论交流]完成下表后答复:从哪些方面比拟镁条燃烧前后的不同点?[讲述]观察化学反响通常要注意以下三个阶段的现象:反响前的现象一反响进行时的现象一反响后的现象.[观察活动]【实验1-3】在盛有少量小苏打〔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观察:产生气泡判断:发生化学变化【实验1-4】在盛有无色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参加无色氯化镁溶液.观察:产生白色沉淀判断:发生化学变化[讲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产生某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这些现象并不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板书]化学变化伴随现象: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即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讲述]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检查]完成课本12页“检查站〞内容.[板书]化学变化的表达方法一一文字表达式镁+氧气点燃氧化镁Mg O2 MgO[讲述]在文字表达式中,“ +〞读作“和、与、跟〞,“一〞读作“生成〞.带着学生读以上表达式.[练习]P.13/ 1.2. P.26/ 1.[布置作业]1.抄写概念各两遍.2.P.26/ 4. 6.1.3 化学实验室之旅教学目的1 .熟悉所学实验的目的意义,了解实验考前须知2 .了解实验中所接触的仪器,识记名称,了解其使用范围和操作要求3 .初步学会一些实验根本操作技能,并懂得操作原理4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重点难点1 .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考前须知2 .实验的根本操作技能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阅读]化学实验室规那么[讲解]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1 .试管用途:少量物质的反响容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收集少量气体.注意:装液体的量不应超过容积的1/2,给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加热后不能骤冷, 预防炸裂;用试管夹夹持或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振荡时靠腕力甩动.2 .试管夹用途:夹持试管注意:从试管底部向上套或取下,不能横进横出;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手握长柄,不能按短柄,预防试管脱落;预防烧损或腐蚀.3 .玻璃棒用途:搅拌、引流、蘸取少量液体.注意:搅拌时不可用力过猛,不要碰器壁;引流时下端紧靠接收器内壁;蘸取液体的玻璃棒要洁净,用后要冲洗.4 .酒精灯用途:加热注意:使用时将灯放稳,灯帽竖放;灯体内酒精不可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1/4;添加酒精必须先将火熄灭;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点燃酒精灯,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不用时要盖上灯帽;失火用湿布或砂土盖灭.5 .胶头滴管滴瓶用途: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注意:胶头滴管不能吸得太满,不能将吸有液体的胶头滴管平放或倒置;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不要深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壁,不能将滴管倾斜滴加;用过后立即洗净, 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滴瓶的胶头滴管与滴瓶口磨毛配套,不能互换或移作他用,滴瓶的胶头滴管取用药品后应立即插回原瓶,不能用水冲洗.6 .铁架台用途:固定和支持仪器〔常配有铁夹和铁圈〕.注意:不能用力敲打;夹持玻璃仪器要注意松紧适度,铁夹内衬以绒布或石棉纸.7 .烧杯用途:盛放较多量试剂的容器;较多量物质的反响容器;溶解物质、配制溶液、承接滤液.注意: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外壁应枯燥并垫一石棉网;不能加热固体;参加液体不应过多.8 .量筒用途:量度液体体积注意:量筒的最大量程应与液体的体积相近且一次量完;平放在桌面上读数,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用于加热,不能量热的液体,不能用于溶解、稀释,不能作反响器.9 .集气瓶用途: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进行某物质与气体的反响.注意:收集或储存气体时用毛玻璃片盖住;不能加热;做某些反应的反响器时应装少量砂子或水.10 .锥形瓶用途:用作较多量液体反响的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注意:加热时需要点上石棉网11 .其他:水槽、药匙、蒸发皿、漏斗、塔塌钳、试管架、试剂瓶〔广口瓶、细口瓶〕、烧瓶. [讲解]实验根本操作1 .药品的取用注意:①注意平安“三不准〞: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②节约少取为原那么:液体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③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内.[讲解]〔1〕固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药品用镣子夹取.药匙、镣子都应保持干净,药匙不能用来搅拌.向试管里装入小颗粒或固体粉末时,预防药品沾在试管壁〔或管口〕上,应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向玻璃仪器中装块状或密度较大金属颗粒时,应“一横二放三慢滑〞,以免打破容器.[观察活动]【实验1-5】【实验1-6】(2)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在细口瓶里,取用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容器口,缓缓倾倒,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塞,将瓶子放回原处,标签向外.回忆量筒及胶头滴管的用法.[观察活动]【实验1-7】2 .托盘天平的使用用于粗略称量,能准确到0.1 g(1)称量前游码回零,检查是否平衡(通过平衡螺母调节).(2) “左物右祛〞(先大后小再游码),用镣子夹取祛码.m物=m碳+ m游假设放成"左祛右物",因m ® = m物+m游故m物=m硬一m游(3)称量完毕祛码回盒,游码回零.(4)枯燥的药品方在洁净的纸上称量;易潮解和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3.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2)给物质加热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用外焰加热(温度最高).①加热液体可用:试管、蒸发皿(可直接加热)烧杯、烧瓶(不可直接加热,须垫石棉网)加热固体可用:枯燥试管、蒸发皿、增竭不能用于加热:集气瓶、水槽、量筒、漏斗②玻璃容器加热时应注意:a.外壁枯燥b.不要接触灯芯,也不要远离外焰c.过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③加热固体:先预热,再把灯焰固定在固体部位加热加热液体:液体量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先预热,加热时不时移动时管使受热均匀,试管倾斜约450角;加热时切不可使试管口朝着自己或有人的方向.[观察活动]【实验1-8】【实验1-9】[阅读]课本P.19 知识视窗实验室的平安知识[练习]P.20/ 1.2. 3. P.26/ 2. 3.1.4 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目的通过铜片加热变黑的主题探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科学探究既是我们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我们的学习内容.教学重点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教学难点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铜片试管、橡皮塞、酒精灯、增蜗钳、火柴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引入新H ]镁、汽油等在氧气中都能燃烧,这种性质必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 [板书]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要通过化学实验去观察和确定〕如:可燃性、氧化性、复原性、酸性、碱性……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可直接观察或用物理方法去测定〕如:颜色、状态、气味或味道、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讨论交流]课本14页[板书]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探究活动]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观察与问题【实验1-10】将一小块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片的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假设与预测1 .预测:1-a如果铜片上附着的黑色物质是烟灰,那么很容易抹去;1-b 如果把铜片加热,而火焰没有与铜片接触,那么金属将不会变黑.2 .假设:铜片变黑是由于它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响.预测2假设把铜片放在没有空气或没有氧气的试管里加热,铜片的颜色将不变.实验与事实【实验1-11】验证假设与预测1-a的实验:用洁净干布擦一擦已冷却的铜片黑色局部.现象:黑色不能被擦掉结论:预测1-a错误【实验1-12】验证假设与预测1-b的实验:铜片在敞口试管中加热〔火焰不与铜片接触〕现象:铜片变黑结论:预测1-b错误【实验1-13】验证假设与预测2的实验:用酒精灯对着放在有塞试管内的铜片左端加热,变黑后逐渐向右移动,直至铜片不再变黑.此时,将火焰移至铜片最右端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现象:铜片左端变黑,右端不变黑.结论:预测2正确.解释与结论阅读课本23页“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铜+氧气加热氧化铜Cu O CuO k拓展与迁移进行另一个3证预测2的实验:用真空泵〔也可用其他抽气装置,如吸尘器或大号注射器〕抽去装有铜片的试管内的空气,然后加热,观察铜片有什么变化.随后,趁热翻开试管的胶塞,你估计试管内铜片的红色局部会有什么变化?说明理由.[阅读]课本24页“长话短说〞.[布置作业]抄写概念各两遍.全章精要回放关键词或词组化学课的学习内容〔1.1 〕物理变化〔1.2〕化学变化〔1.2〕常用化学仪器〔1.3〕实验根本操作〔1.3〕实验室平安知识〔1.3〕化学性质〔1.4〕物理性质〔1.4〕科学探究〔1.4〕1.1 化学课学习的内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科学探究方法.1.2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1.3 了解常用化学仪器;练习取药和加热实验的根本操作.1.4 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是学习的有效方法.、中考化学推断题2.实验室有溶液样品M ,其中可能含有NH4NO3、NaNO3、BaCL、MgCl 2Na2SO4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样品M的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以下图所示的实验〔假设除标有过量〞外,均恰好完全反响〕.〔1〕气体B为〔填化学式,下同〕.〔2〕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为.〔3〕该溶液样品M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答案】NH3 H t Na t Ba2+ NH4NO3、MgCl 2、Na2sO4【解析】【分析】向样品中加过量的氢氧化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可知样品中一定有硝酸钱, B是氨气;氢氧化钢与氯化镁反响生成可溶于硝酸的氢氧化镁沉淀,硫酸钠与氢氧化钢反响生成难溶于硝酸的硫酸钢沉淀,固体C中加稀硝酸局部溶解,说明固体C中有硫酸钠和氢氧化镁;溶液D中加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E,说明E是氯化银,溶液D中一定有氯离子. 【详解】〔1〕根据分析知,气体B为NH3.〔2〕样品M中有硫酸钠,参加的氢氧化钢和稀硝酸都过量,故溶液D中一定有H *、Na.、Ba".〔3〕该溶液样品M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NH4NO3、MgCl2、Na2sO4.3 .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T 去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一装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响 ).A 和D 是配制波尔多液的 主要原料,E 是应用广泛的金属,请答复以下问题:(2)D 与E 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响的根本反响类型是 .(3)C 在生产上白用途有 (写一种).【答案】熟石灰 氧化物 CuSQ CuSO +Fe = Fe SO+ Cu 置换反响 除铁锈 【解析】此题是框图型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 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 可.A 、B 、CD 、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A 和D 是配制波尔多液的主要原 料,那么A 和D 是氢氧化钙和硫酸铜中一种, E 是应用广泛的金属,E 是铁,D 与E 能相互反响,那么D 是硫酸铜,A 是氢氧化钙;C 能与铁反响,C 能生成硫酸铜,C 是硫酸,B 能与 硫酸反响,B 能转化为氢氧化钙,那么 B 可能是氧化钙,将假设代入框图,假设成立.因 此:(1) A 氢氧化钙,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物质 B 是氧化钙,所属的物质类别是氧化 物,D 是硫酸铜,化学式 CuSQ;(2)D 与E 的反响是铁与硫酸铜反响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 CuSQ +Fe = Fe SO+ Cu,该反响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根本反响类型是置 换反响;(3)C 是硫酸,在生产上的用途是除铁锈.4 . A 〜H 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成分,E 是一种常见的枯燥剂, H 是一种补钙剂.请答复: .g+NaOH 溶消* XaOH(1)写出A 、C 的化学式:A(2)反响④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CH 4 H2O Ca (OH)【解析】【分析】根据A 〜H 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 A 是甲烷,甲烷和 氧气点燃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B 是氧气,D 会与氢氧化钠反响,所以 D 是二氧化碳,C 是水;根据E 是一种常见的枯燥剂, E 和水会发生反响,所以 E 是氧化钙,F 是氢氧 化钙,二氧化A 是天然气的主要2+Na 2CO3=CaCOj +2NaOH (1)写出A 的俗称,物质B 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 D 的化学式碳和氢氧化钠反响生成碳酸钠,所以G是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响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白色沉淀H是碳酸钙,H是一种补钙剂,代入检验,符合题意.【详解】(1)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那么A是甲烷,化学式为CH4;C为水,化学式为H2O;(2)反响④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响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符合复分解反响,所以内项结合,外项结合〞,所以此化学方程式为:Ca (OH) 2+Na2CQ=CaCO J +2NaOH5.甲、乙、丙、丁、戊、己六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1)甲俗称熟石灰,其化学式为.(2)乙是一种可溶性盐,遇盐酸反响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己,此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3)六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以下转化关系:写出上图中反响I的化学方程式;符合上图转化关系的物质丙的化学式是 , 物质已具有的一种用途是.【答案】Ca(OH2 Na2CO3 + 2HCl = 2NaCl + HO + CQT Ca(OH2 + NaCC3 = CaCO J + 2NaOH H2O 灭火【解析】【详解】(1)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化学式为:Ca(OHE(2)乙是一种可溶性盐,遇盐酸反响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己,那么乙为碳酸盐,所以为碳酸钠,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此反响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响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Na2CC3 + 2HCl = 2NaCl + H2O + CQ T ;(3)由图可知甲+乙一丁 +戊,戊+己一乙和丙,又由于甲、乙、丙、丁、戊、己六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甲为氢氧化钙,乙为碳酸钠,己为二氧化碳,戊可以为氢氧化钠,丙为水,丁为碳酸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响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 + Na2CO3 = CaCO J + 2NaOH;丙为H2O;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气体肥料等.6.以下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为大理石主要成分,F是黑色粉末,H是蓝色沉淀,如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请答复:(1)写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A, D, F. H(2)写出G+E-H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答案】CaCO3 Ca OH 2CuO Cu OH 22NaOH+CuSO4=Cu (OH % J +Na2sO4灭火剂【解析】【分析】A为大理石主要成分,那么A是碳酸钙,A高温生成B和C,那么B和C可能是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和水反响生成D, D和碳酸钠反响生成E,那么C是氧化钙,D是氢氧化钙,B是二氧化碳,E是氢氧化钠,H是蓝色沉淀,那么H是氢氧化铜,G中含有铜离子,F和稀硫酸反响生成G,那么F是氧化铜,G是硫酸铜.【详解】(1) A为大理石主要成分,那么A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 A高温生成B和C,那么B和C可能是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和水反响生成D, D和碳酸钠反响生成E,那么C是氧化钙,D 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 L B是二氧化碳,E是氢氧化钠,H是蓝色沉淀,那么H是氢氧化铜,彳t学式为Cu(OH)2, G中含有铜离子,F和稀硫酸反响生成G,那么F是氧化铜CuO.(2) E是氢氧化钠,G是硫酸铜,G和E反响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G+E>H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 \ J +Na?SO4.(3) A高温生成B和C,那么B和C可能是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和水反响生成D, D和碳酸钠反响生成E,那么C是氧化钙,D是氢氧化钙,B是二氧化碳,物质B的一种用途灭火剂.【点睛】A为大理石主要成分,那么A是碳酸钙,H是蓝色沉淀,那么H是氢氧化铜,F和稀硫酸反响生成G,那么F是氧化铜,G是硫酸铜.7. A、B、C 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关系如图:(〞表示相互之间可以反响,“一表示可以转化生成,其中A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 C是一种常见的碱,B和C反响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 D是一种气体,D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1)写出D的化学式, C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2) A放入B的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B和C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响属于类型(填根本反响类型).(4) D导致温室效应,从而威胁人类生存,我们应该倡导低碳生活〞,以下做法哪些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 (填序号).A尽量少用一次性杯筷B提倡步行上下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C植树造林,保护花草树木D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答案】CQ 氢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Fe+2HC-FeC2+H2 T NaOH+HCl=NaCl+HO 复分解反响ABCD【解析】【分析】A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那么A是铁,B和C反响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C是一种常见的碱,那么C是氢氧化钠,B是盐酸,D是一种气体,D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那么D是二氧化碳.【详解】(1) D是一种气体,D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那么D是二氧化碳,D的化学式CO2, C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响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二氧化碳.(2) A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那么A是铁,B和C反响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C是一种常见的碱,那么C是氢氧化钠,B是盐酸,A放入B的溶液中,故可以观察到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铁和盐酸反响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 2+H2 .(3), B和C反响生成的一种物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 B和C反响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响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 2O ,反响属于复分解反应.(4) A、尽量少用一次性杯筷,可以减少碳排放,故A正确;B、提倡步行上下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可以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故B正确;C、植树造林,保护花草树木,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碳,故C正确;D、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碳排放,故D正确.应选ABCD【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8 .某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 Na z CQ 、KOH MgCb 、CaC 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该 混合物的成份,宇琛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分别取样无色溶港A(1)在固体样品中参加足量水搅拌后的操作I 是 ,该操作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 璃棒、烧杯和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往白色沉淀B 中参加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且无气泡产生,那么反响的化学方程 式为;(3)取无色溶液 A 少量于试管中,通入 CO2,得到无色溶液 C 和白色沉淀D,该步骤发生 的化学反响方程式为;(4)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 .【答案】过滤 漏斗引流 Mg(OH )2+2HCl=MgC 2+2H 2O 2KOH+C8K 2CQ+H 2O, K 2CO 3+CaC 2=CaCQ J +2KC1 (或 Ca(OH2+CO 2=CaCQj +H 2O) KOH MgCl 2、CaC 2【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可知:参加足量的水,溶解之后,得到白色沉淀 B 和无色滤液A,可以推测白色沉淀是两物质反响产生的不溶于水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镁或者是碳酸钙;向白色沉淀 B中参加足量的稀盐酸,固体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E,假设无其他明显的现象,说明该白色沉淀B 为氢氧化镁;将无色溶液 A 分别取样滴入酚儆,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可能是氢氧 化钾或者是碳酸钠使得酚儆变红,另取样通入二氧化碳,得到白色沉淀 D 和无色溶液C; 可知该白色沉淀 D 为碳酸钙;因此溶液中存在 CaC2,可得无色溶液 A 中没有Na 2CO3;经 过综合分析可得:白色固体混合物含有 KOH MgC }、CaC2;而没有Na 2C6;代入验证可 得推导正确.【详解】(1)在固体样品中参加足量水搅拌后,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别离,因此操作I 是过滤,过滤 操作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固体:过 滤;漏斗;引流(2)往白色沉淀B 中参加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且无气泡产生,说明没有碳酸钙,因此只是氢氧化镁与盐酸的反响,其化学方程式为:Mg(OH )2+2HC1=MgC12+2H 2O;故填:Mg(OH )2+2HC1=MgC 2+2H 2O(3)取无色溶液A 少量于试管中,通入 CQ,得到无色溶液C 和白色沉淀D,该步骤发生 反响原理如下:先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反响生成碳酸钾和水,再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响生成碳酸钙沉淀,发生的化学反响方程式为: 2KOH+CQ=K 2CC 3+H 2O, 无色酚酎'溶液变红 样品 足量稀盐酸 通入C3 无色溶液C 白色沉淀D*无色溶液E 足量去_搅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