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控制脑卒中患者高血糖对其转归的影响
C HEN Y t m HE Z h i c o n g XI AO F a n g
De p a r t me n t o f Ne u r o l o g y , Na n h a i D i s t r i c t S e c o n d P e o p l e ’ S Ho s p i t a l o f F o s h a n Ci t y , F o s h a n 5 2 8 2 0 0 , C h i n a
we r e s e l e c t e d a n d g i v e n i n s u l i n t r e a t me n t ,o f wh i c h 3 9 p a t i e n t s wh o d i d n o t r e a c h t h e s t a n d a r d we r e a s s i g n e d t o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w i t h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e r e n c e <0 . 0 5 ) .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h a d h i g h e r t o t a l r e s p o n s e r a t e t h a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w i t h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e r e n c e f P< 0 . 0 5 ) . Co n c l u s i o n C o n t r o l l i n g t h e h y p e r g l y c e mi a
神经重症患者的血糖控制
士垦匡苎担由2Q Q§生2旦笙§鲞差!Z塑Q M i g!Q££n!!!M!尘£iⅡ£,5£P!£堡垒盟2Q Q g:№!§,丛Q:12神经重症患者的血糖控制赵恩龙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7-0385-01应激性高糖血症是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影响机体代谢状态、免疫功能,增加感染性并发症发生,并成为独_、芏因素影响危重症预后。
合并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高发病率亦是临床上突出、常见的问题,如脑卒中(1/3患者)、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并可能成为继发性的颅脑损害的因素之一,其血糖升高的程度与病变的部位、大小相关,与昏迷的程度、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亦相关。
实验与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由创伤导致的脑损伤后血糖升高是导致患者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与脑细胞损害形成恶性循环。
循环中血糖水平也反应了脑内的血糖升高程度,而高血糖对脑细胞的有害影响可能来自几方面:1)增加糖的酵解,导致乳酸生成增加,尤其是缺血缺氧情况下,大量乳酸产生并堆积,造成脑内乳酸性酸中毒;2)自由基产生增加3)无氧代谢增强,可导致能量生成障碍,线粒体A TP生成减少,神经细胞膜内外的钠钾交换障碍,使细胞内高钠,细胞外高钾等;上述改变均可导致和加重脑细胞水肿与颅压升高,加重脑细胞代谢障碍。
高血糖的机制与血糖调节激素的改变、皮质激素的大量使用、外周胰岛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以及既往合并有糖尿病等相关。
但是,对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标准尚不明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升高(>6%)可以评价过去2到3个月血糖的控制情况,但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传统的观念认为血糖升高是应激后能量代谢需要的代偿性反应,然而,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血糖升高的程度与颅脑损伤、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对于既往有糖尿病的病人应激后血糖增高亦同样有危害。
应激性高血糖及血糖监测
LOGO
•
• 谢谢
• 3、急性期胰岛素抵抗发生,则体内蛋白质、脂肪 等代谢产物的利用均会出现变化,对代谢平衡的 影响比单纯高血糖更为复杂。
• 4、高血糖与病情的关系:高危因素。
LOGO
高血糖对机体的潜在危害
高血糖
感染几率 增加
脑组织、肝组织 加剧炎症反应和
与心肌损伤
内皮损伤
LOGO
胰岛素 主要的生理效应
• 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 • 抑制糖异生、脂肪分解 • 胰岛素典型效应器官是肝脏、骨骼肌、
• 2、采血方法的影响:如血液流出方式、消毒试剂 的选择
• 3、患者自身的影响:如水肿、指面皮肤角质化增 厚导致的采血不足
• 4、血糖仪及试纸的影响:血糖仪未及时校正,血 糖试纸受潮
出现异常高血糖时应注意 LOGO
• 静脉注射部位有无红肿 • 胰岛素是否加入输液袋中
静脉通路有无堵塞,有无其他含糖液 体滴入 • 若出现无法解释的高血糖应考虑胰岛 素失效的可能
高血糖的调控?
胰岛素的选择 • 正规胰岛素起效快、溶解度高、
作用时间较短,易于调节,是 唯一可经静脉注射的胰岛素, 做为首选。
LOGO
高血糖的调控?
常用给药方式:
皮下注射 ;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 微量泵持续静脉给药;
LOGO
高血糖的调控?
• 皮下注射吸收很不规则,不同部位的 吸收可有差别。
• 危重患者多数存在皮下循环不良。 • 与皮下注射胰岛素相比,胰岛素持续
• 血糖波动有可能是患者疾病严重程度 的反映,在疾病影响下自身调节的不 稳定性的表现;
LOGO
低血糖处理
• <3.3mmol/L停止输注胰岛素,静推 20~30ml50%GS
胰岛素强化治疗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疗效观察
Ef c c fi e i e i s ln t e a y i i f a yo nt nsv n u i h r p n t e t e to t e shy e g y e mi a e b c t e e r lsr ke r a m n fs r s p r l c a c us d y a u e c r b a t o
c r b a t k . e h d : e h n r d a d s t o d a ee e s s wi t s y e gy a mi a s d b c t e e r t k r e e r ls o e M t o s On u d e n i y n n ib t a e t sr s h p r lc e a c u e y a u e c r b a s o e wee r x h e l r
c n r l d a er n e o . o 1 . o tol t h a g f 0 t 1 mmo/ . h r l y. ei cd n eo f cin c mp i ain a d te n u a n t n rc v r f e t 8 1 l L T e mo t i t n i e c fi e t o l t n e rlf ci e o ey o at h n o c o h u o
蚌埠 医学院学报 2 1 0 2年 9月第 3 7卷 第 9期
[ 文章编 号]10 -20 2 1 )9 12 -2 0 020 ( 0 2 0 —0 70
1Hale Waihona Puke 2 07・临 床 医 学 ・
胰 岛素 强 化 治 疗 急 性 脑 卒 中应 激 性 高 血 糖 疗 效 观察
伍德 生 。 吴晓飞
适当控制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patients忉.N.Eng
J
Med,2001,345(19):
cs_re
【3]Or ford NR.Intensive imulin therapy in septic shock叨.Crlt Resusc.2006.8(1):230-234.
[4]Charles Vega,Laurie Barclay.New guidelines address treatment of
文章编号:100鲫979(2011)16-0139--02
201
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相应神经精神症 状的一组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短暂性 脑缺血发作和腔隙性脑梗死。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 人,其中约80~85%为缺血性脑卒中IlI。脑血管病的高发病率、高病 死率和高病残率,给社会和众多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巨 大的痛苦,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现对缺血性脑卒 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概述,以期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l高血压 高血压是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刺激破坏了血管 内皮的屏障功能,脂质过度溢出启动了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导致 大动脉管壁增厚,中膜成份的硬度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后形成的栓子或碎片闭塞颅内动脉导致卒中的发生。降压目标一 般应≤140/90mmHg。 2生活习惯、社会环境 吸烟和酗酒:吸烟可使血液的黏滞性增高,动脉管壁受到损 伤,血小板大量聚集,加速动脉硬化。长期吸烟可能是青年缺血性 脑卒中患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量饮酒会升高血压,损伤血 管内皮细胞膜,引起颅内深穿支血管内膜纤维素样坏死或玻璃样 变,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性格和情绪:来自北京大学心理系的一组资料表明,脑血管 病患者的行为类型以A型为主。还发现A型行为与脑血管病传 统的危险因素相关,如高脂血、高血压史、吸烟、嗜盐、中风家族史 等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与高脂血、高血压的相关性更 为重要圆。 3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在高血糖 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数量增多,血小板黏附、聚集 功能增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脂质形成等多种病理因素共同 作用。最后导致卒中的发生。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的基础上联合 他汀类药物可能会降低脑卒中发生的风险。 4颈内动脉夹层分离
脑卒中后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意义
( 安徽省 红 十字铜 陵 医院神 经 内科 , 安徽 铜 陵 2 4 0 ) 4 0 0
摘要 :目的 : 探讨急性期脑卒 中患者应激性高血糖 与病情程 度及预后 的关系 。方法 : 择 1 0 选 7 例无糖 尿病 史的急性 期脑卒 中患者 , 进行空腹血糖测定 、 欧洲脑 卒 中( s ) 分 和不 良转归率 ( Es评 恶化 和死亡 发生 率) 统计 。按 疾病 类型
gy e aa d h p t e i i h ain s wi c t to e M e h d : e su y i v l e 0 p — l c mi n y o h ss n t ep t t t a u e sr k . e h t o s Th t d n o v d 1 a 7
Clni i n fc n eo s o sv p r l c m i i c S g ii a c fRe p n i e Hy e g y e a i h te swih Ac t t o n t e Pa int - t u eS r ke
J N i- a I J ab o
( p r n f Ne rlg An u d cosT n l g Hop tl o g ig 2 4 0 , hn ) De a t t u oo y, h i me o Re —r s o g i s i ,T n l 4 0 0 C ia n a n
A s at Obet e Toiv siaeterl in hpb t e h xe t f c t r so s eh p r bt c : jci : et t h ea o s i ewent e tn ue e p ni y e— r v n g t e oa v
m a le mi r u u a y o h sswa ih r P< 0 0 ) Co cu in: e rs o sv lc — l y c ag o p b tb d h p t e i s hg e ( g . 1 . n lso Th e p n ieg y e
胰岛素治疗急性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对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
De at n f n e n l d cn , e p eS s i l f in h u C t, a z o 4 0 C i a pr me t t r a oI Me i i eP o l ’ Ho p t a z o i Lin h u 5 3 0 , h n aoL y 1
研究 的患者入院第 2天清晨抽静脉血查 空腹血糖 , 之后每 日早 晚两 次测指尖血糖 。治疗组 采用皮下 注射胰岛素 ( 和灵 诺
3 R)早 晚餐前 半小 时注射 , 0 , 初始总 剂量 03U k , . /g 根据血 糖水平 进行调整 , 制在正常血糖 水平 范围 内, 控 其余治 疗方 案
时 降低 患者的死 亡率 , 可以应用于相关疾 病的治疗 。 【 关键词 】 脑卒 中; 岛素 ;高血糖 胰 【 中图分 类号 】 7 33 R 4 .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 号 】 0 5 0 1 2 1 1 — 4 O 2 9 — 6 6( 0 2) 9 5 一 3
t ae i i blyd ce sdmotlyb .h ogo p a inf a t iee cs < 00 ) Co cu i n Srk r tdw t ds it erae r i y et ru s dsg ic n f rn e( e h a i at T w h i df P . . n l so t e 5 o
l ve s wihi he r ani r t e l t n t em i ng tea mento i t h on r r p. ptonswih t e c tolg ou The co r lg o e r ly de e i nta an a nto r up g ne a l cr asng i r cr i l
卒中后高血糖机制及其管理策略
i r n g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Ne u r o l o g y , Z h o n g d a Ho s p i t M , S o u t h e a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j i ' n g2 1 0 0 0 9 , 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a u t h o r : GU O Y I - j i n g . E m a i l . " 9 7 5 6 0 7 3 8 4 @q q . e o m
血糖发生及危害 的机制假说 ,同时围绕卒 中后血糖控制 目标 、血糖控制方式 、预 防低血糖发生 等方
面进行探讨 。
【 关键词 】 脑卒 中 ;高血糖
Th e me c h a n i s m a n d c o n t r o l s t r a t e g y o f h y p e r g l y c e mi a i n s t r o k e p a t i e n t s Z HANG S h e n g - y i , GUO Y i -
反应有利于提高机体 的适应能力 ,但过度或持续 的 的 能有关 [ 4 】 。T N F — Q可通过刺激反向调节激素 应激反应则可导致机体 内环境紊乱 、损害加重。应 的分泌和增加糖异生 ,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一。 3 .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的外周靶组织对 内源
脑 血管病 杂志 ( 电子 版 ) 2 0 1 3 年 6月 塑 ! 鲞 筮 塑
! 堡 ! ! ! 旦 ( 垦 ! ! ! ! ! 垦 些i ! ! 』 堕 Q ! ! ! : ! : :
・
综述 ・
卒 中后高血糖机制及其管理策略
危重患者血糖的监测及控制
应激性高血糖与预后
Krinsley 回顾分析了不同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表明 : 血糖升高水平与 ICU 病死率密切相关。 血糖浓度( mean ) ICU 病死率 % 80-99 mg/dL 9.6 100-119mg/dL 12.5 >300mg/dL 42.5 Krinsley JS. Mayo Clin Proc. 2003 ; 78:1471-1478 ( n=1826 , Mix-ICU ) 不同血糖水平影响感染性并发症的 meta 分析表明:
监护要点
病程长的I型糖尿病患者兼有未察觉的低血糖者, 应用血糖仪,一日多次测血糖,以调整药物剂量, 并采用一日多餐制 对定时出现的疲劳感、感觉异常、简单事务不能 完成时,宜检测血糖,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应按时定量进餐及进行有规律的体力 活动: 对于因故延迟进食或伴有胃肠功能紊乱如腹泻、 呕吐的患者应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或停药 体力活动增加、运动量加大时需及时加餐,注射 胰岛素30分钟后必须按时就餐。
治疗
胰升糖素的应用 仅对难治的低血糖病例或一时难以进行葡萄糖 静脉注射者采用,可皮下或肌内注射1mg(儿 童0.5mg)
有严重营养不良及肝脏病变,疗效欠佳。也不适宜用于磺 酰脲药引起的低血糖
血糖纠正后神志仍未恢复者 可能有脑水肿或脑血管病变,以及乙醇中毒等。 应及时送往监护病房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及治疗。
糖尿病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严重的长期并发症包括:
心血管疾病 慢性肾衰竭(又称糖尿病肾病,是发展中国家成年人中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 视网膜病变(又称糖尿病眼病,可致盲,是发展中国家非老龄成年人致盲的
脑卒中分级诊疗指南版
脑卒中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安徽省脑卒中分级诊疗指南(2015版)一、我国脑卒中的现状(包括我国及本省)脑卒中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首要杀手,它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以及高复发率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医疗负担和经济损失。
据估算,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65岁以下人群约占50%,表明我国脑卒中年轻化趋势严重,且每年仍以13%的速率在上升,复发率高达17.7%。
近年研究显示我国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个月时病死率约为3.3%~5.2%,3个月时病死率9%~9.6%,死亡/残疾率为34.5%~37.1%,1年病死率11.4%~15.4%,死亡/残疾率33.4%~44.6%。
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数(包括已痊愈者)600~700万,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
据统计全国县以上医院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住院费用在100亿元以上,间接治疗费用4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脑卒中防治中急需建立的长效机制。
世界各国脑卒中防控经验表明,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一级、二级预防措施,可以避免大多数脑卒中的发生,控制已患病者的病情,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前兆,也是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的重点之一。
各国指南均指出,脑卒中或TIA患者规范的二级预防药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改善临床预后,但我国出院3个月后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仅有63.6%的患者持续服用所有出院时开具的脑卒中二级预防用药,大大增加了复发风险。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一个急症,一旦发病都具有急、危、重的特点,治疗是否及时、合理直接影响患者预后。
因此其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
目前,被证明最为有效的脑卒中治疗方法有3种:超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早期康复治疗和持续康复治疗以及脑卒中的一级、二级预防治疗。
血糖控制目标
血糖控制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血糖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一个良好的血糖控制目标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以预防并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血糖控制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血糖水平的控制、饮食的控制、体重的控制、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首先,控制血糖水平是血糖管理的核心,关系到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
血糖水平的控制目标应根据个人的年龄、病情、并发症情况等因素来制定。
一般来说,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小于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6.5-7.5%之间。
通过持续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使血糖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其次,饮食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中的糖分摄入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控制脂肪的摄入,合理搭配蛋白质的摄入量。
定时进餐,避免过量进食,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
此外,还需要适量饮水,避免饮酒和吸烟,保持心情愉快,减少压力。
此外,体重的控制也是血糖控制的目标之一。
糖尿病和超重或肥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通过控制体重,减少脂肪堆积,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建立科学的饮食和运动计划,适量增加运动量,帮助消耗多余的能量,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内。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
根据个人血糖水平和治疗需求,医生会给出适合的药物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严格控制剂量和时间,定期复查血糖和其他相关指标。
最后,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血糖控制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定期锻炼,增加体力活动量,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减轻压力,遵守医生的指导,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
综上所述,一个良好的血糖控制目标必须包括血糖水平的控制、饮食的控制、体重的控制以及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通过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预防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血糖高的控制目标与达标率
血糖高的控制目标与达标率血糖高,也被称为高血糖,是指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超过正常范围。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对于血糖高的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血糖高的控制目标以及达标率的相关问题。
一、血糖高的控制目标1. 血糖控制的意义血糖控制是指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手段,使血糖处于正常范围内。
血糖高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增加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控制血糖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2. 血糖控制的目标针对血糖高的患者,国际上常用的血糖控制目标是 HbA1c(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HbA1c是一个反映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是评价血糖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
目前,国际上一般认为对于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HbA1c应保持在7%以下,且不宜过低,对于特殊人群(例如老年人、低血糖风险较高的患者等)可能会有所调整。
3. 血糖控制目标的制定血糖控制目标的制定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程、合并症、患者的心理和身体状况、生活方式等因素。
临床医生应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制定出适合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活情况进行定期调整。
二、血糖高的达标率1. 血糖达标与未达标的定义血糖达标是指患者按照医生制定的血糖控制目标进行管理,使其HbA1c水平维持在控制目标范围内。
血糖未达标则是指HbA1c水平超过了控制目标,即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
2. 低达标率的危害血糖未达标率高意味着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差,可能增加了并发症的风险。
长期未达标血糖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 提高达标率的方法为了提高血糖高的患者的达标率,需要多方面的干预措施。
首先,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及时采取措施调整。
其次,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改善生活方式。
再次,按医生的建议规范用药,坚持治疗。
脑卒中患者血糖管理
应激是脑卒中患者血糖波动的主要因素
• 脑卒中应激导致促肾上腺激素、胰升血糖素,生 长激素分泌增加,诱发糖原异生,降低糖原利用, 使血糖升高。
• 此类患者常合并IR状态加重,使外周组织糖利用 减少,脑内糖过多,导致血糖升高。
• 血清炎症因子的大量持续释放可进一步加重高血 糖。
合理的血糖监测和调控是 降低和减少脑卒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键
一、缺血性脑卒中/TIA急性期的血糖管理
01 何时启动降血糖
STEP
02 目标血糖浓度
STEP
03 降糖药物选择
STEP
04 预防低血糖
STEP
高血糖
糖尿病
应激加重
应激性高血糖
二者在急性卒中时难以区分。无论以上何种形 式的高血糖均对卒中患者不利。
01
STEP
何时启动降血糖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应尽快测量并 监测血糖,当血糖高于10.0mmol/L时应该 给予降糖治疗 。
• 注意低血糖症诱发的心、 脑血管疾病
• 加强低血糖高危点的血 糖监测:夜间、午餐前、 睡前和晚餐前
• 对患者实施糖尿病教育
低血糖未纠正
• 静脉注射5%或10%的葡萄 糖,或加用糖皮质激素
• 注意长效磺脲类药物或中、 长效胰岛素所致低血糖不 易纠正,可能需要长时间 葡萄糖输注
• 意识恢复后至少监测血糖 24-48 小时,加强低血糖 高危点的血糖监测:夜间、 午餐前、睡前和晚餐前
脑的功能
脑没有糖原储 备,不能利用 游离脂肪酸, 且酮体生成需 要一定时间, 因此依赖于血 糖。即使是低 血糖时 ,中枢 神经每小时仍 需要葡萄糖6g。
神经损害
低血糖引起的 神经损害取决 于:低血糖的 程度、持续的 时间及机体的
最新溶栓指南对血压血糖要求2023
最新溶栓指南对血压血糖要求2023
2023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
一、血糖管理
1、所有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进行静脉溶栓前都应进行血糖检测(I 类推荐,B 级证据)。
2、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应当纠正低血糖(血糖< 60 mg/dL)(I 类推荐,C 级证据)。
3、相对于正常血糖,院内 24 h 内持续的高血糖与不良预后相关,建议纠正高血糖并维持在 7.8~10 mmol/L(140~180 mg/dL),密切监测以防止低血糖事件(Ⅱa 类推荐,C 级证据)。
二、血压管理
1、血压升高而其他方面都适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应当在溶栓前谨慎降压,使收缩压< 180 mmHg,舒张压< 105 mmHg (I 类推荐,B 级证据,修订)。
2、未接受静脉溶栓而计划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手术前保持血压≤ 180/105 mmHg 可能是合理的(Ⅱb 类推荐,B 级证据,修订)。
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和治疗后 24 h 内血压应维持<180/105 mmHg(I 类推荐,B 级证据,修订)。
不同人群血糖控制标准
不同人群血糖控制标准血糖控制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而太过严格的血糖控制也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因此,血糖控制目标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合并症或并发症、低血糖发生风险等因素来制定。
201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4.4~7.0 mmol/L、非空腹血糖<10.0 mmol/L;HbA1c<7.0%;而对于特殊人群(围手术期患者、孕期糖尿病、老年患者、儿童及青少年患者、1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需选择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
围手术期糖尿病住院患者发生高血糖非常普遍,可能由于已知或未诊断的糖尿病,也可能是急危重症引起的应激性高血糖。
高血糖会增加住院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因此,围手术期患者的血糖管理应给予特别的关注。
院内高血糖是指血糖水平>7.8mmol/L,若血糖水平持续而明显高于此水平则提示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治疗。
2017版《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建议不同的住院患者使用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以达到更为精细和个体化的管理。
不同住院人群的血糖控制目标参见下表。
注:低血糖高危人群:糖尿病病程>15年、存在无感知性低血糖病史、有严重伴发病如肝肾功能不全或全天血糖波动大并反复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具有高危心脑血管疾病风险(10年心血管风险>10%)者,包括大部分>50岁的男性或>60岁的女性合并一项危险因素者(即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紊乱或蛋白尿)。
孕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糖是常见的妊娠期健康问题,约有1/6的新生儿是由妊娠期高血糖母亲分娩的。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和新生儿都有较大危害,且对母儿两代人的影响不因妊娠终止而结束。
因此,控制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水平是改善不良妊娠结局的必要条件。
201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对糖尿病患者孕前血糖管理和妊娠期血糖目标分别提出了建议:孕前血糖目标:在不出现低血糖的前提下,空腹和餐后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建议HbA1c<6.5%时妊娠。
脑卒中培训试题
脑卒中培训试题脑卒中培训试题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XX生院业务培训试题(卷) 单位:姓名:成绩: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5分,共计100分):1.脑卒中分为()型。
A.2B.3C.4D.52.祖国医学四大疑难病不.包括()。
A.风B.症C.痨D.臌3.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卒中的三高现象不.包括()高。
A.确诊率B.发病率C.致残率D.死亡率4.()大约占所有脑卒中的80%。
A.缺血性脑卒中B.出血性脑卒中C.高血压脑病D.TIA5.属于()。
A.出血性脑卒中B.缺血性脑卒中C.高血压脑病D.TIA6.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缺血性脑卒中。
A.等于B.低于C.高于D.不知道7.脑卒中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是()。
A.高血压病B.糖尿病C.血脂代谢紊乱D.吸烟8.一般来说女性脑卒中发病率()男性。
A.等于B.低于C.高于D.不知道9.脑卒中最常见的预兆为()。
A.头晕B.肢体无力C.恶心呕吐D.眼前一过性黑朦10.()是一个重要的脑卒中症状和信号。
A.头痛B.呕吐胃内容物C.吞咽呛咳D.视觉障碍11.脑卒中患者出现呕吐症状多为()。
A.恶心欲呕B.呕吐宿食C.呕吐胆汁样物质D.喷射状呕吐12.()脑卒中患者应及时给予氧疗。
A.轻度B.中度C.伴低氧血症D.所有13.一般脑卒中患者除非(),否则一般不给予降压治疗。
A.收缩压>220mmHgB.舒张压>120mmHgC.伴低氧血症D.伴心力衰竭14.急性脑卒中患者伴有血糖增高时应使用()控制血糖。
A.磺脲类B.双胍类C.胰岛素D.阿卡波糖类15.建议急性脑卒中患者伴有血糖增高应将血糖控制在()mmol∕L以下。
A.6.1B.8.3C.11.1D.7.116.推荐在因颅内压增高而病情恶化患者中采用()。
A.甘露醇B.山梨醇C.甘油果糖D.渗透疗法17.脑卒中的常见急性期并发症包括()感染。
A.呼吸道B.泌尿系C.腹腔D.颅内18.()脑卒中患者易合并消化道出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赵晓营;任小红【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年(卷),期】2016(033)011【总页数】4页(P26-28,65)【关键词】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强化胰岛素治疗【作者】赵晓营;任小红【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13;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多伴有高血糖。
有研究[1]指出,约40%的脑卒中患者存在高血糖状态,60%重症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血糖增高。
高血糖会加重脑组织的损伤和水肿,使梗死面积扩大,从而影响脑功能康复,增加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2]。
脑卒中发生后血糖异常包括急性期应激性高血糖、原发性糖尿病、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及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等四种类型[3]。
与其他形式血糖异常相比,患有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脑卒中临床症状更重,预后更差[2]。
应激性高血糖(stress hyperglycemia,SHG)是指非糖尿病患者在应激情况下,随机测定2次或2次以上空腹血糖≥6.9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4]。
有研究[5-6]表明,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但目前对脑卒中患者急性期SHG血糖调控目标尚无定论,本研究从已有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及临床指南综述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应激性血糖的最佳调控目标,现介绍如下。
应激性高血糖最开始被认为是一种保护机制,是机体调动各系统的应激反应来帮助自身度过危险期而表现出来的短期高血糖状态[7]。
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
SHG所致的高血糖状态会引起机体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影响机体免疫功能,使患者感染概率增加;同时,糖异生的增加,会导致机体高代谢状态及丢失大量蛋白质;加之胰岛素抵抗,使机体不耐受外源性营养支持。
因此,有学者[8]认为,SHG非但不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反而会加重患者原有病情且导致更差的预后。
Van den Berghe等[9]在2001年进行的鲁汶I(Leuven)研究最具代表意义。
研究共入选了1548名外科术后SHG患者。
试验组使用强化胰岛素治疗(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IIT),即通过使用胰岛素将患者目标血糖控制在4.4~6.1mmol/L;而对照组目标血糖控制在10.0~11.1 mmol/L,结果显示,IIT组较对照组病死率明显降低,同时急性肾功能衰竭、贫血、脓毒血症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也得到改善。
因此,该研究认为,将外科术后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值范围(目标血糖4.4~6.1 mmol/L)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此后多个大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10-12]也证实了IIT治疗的临床价值,由此,IIT逐步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同。
控制血糖<7.0 mmol/L对外科术后患者的益处已得到证明[7],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脑卒中患者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随后国内外学者针对应用IIT对脑卒中患者调控血糖的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结果却不尽相同。
2.1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Staszewski等[13]针对脑卒中后12 h内出现SHG患者开展的一项前瞻性、单中心RCT,结果显示,IIT组(4.5~7.0 mmol/L)较常规组(<10.0 mmol/L)更加安全,且能改善患者预后。
郭柳彩等[14]采用IIT将实验组脑卒中患者血糖控制在6.1~8.0 mmol/L,相比对照组(10.0~11.1 mmol/L)而言,该组患者的病死率及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 pulmona infection score,CPI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伍德生等[15]研究结果显示,IIT组(4.4~6.1 mmol/L)脑卒中患者住院第15~30天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8.0~11.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反,蔡志友等[16]针对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IIT显示,IIT组患者的疗效并未优于常规治疗组,他认为降糖可能不是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SHG首要考虑的治疗指标。
除此之外,有研究[17-18](glucontrol,鲁汶II)亦显示,IIT与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增高有关,而且低血糖与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及病死率增加有关[19-20]。
因为,IIT需要将患者血糖持续而严格地控制在4.4~6.1 mmol/L这个狭窄的范围,这无疑极大增加了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此外,护士的临床工作量也因需频繁监测患者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而大为增加。
2009年3月,一项针对重症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21]表明,将血糖控制在≤10 mmol/L较4.5~5.5 mmol/L更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低血糖发生率。
从上述研究中不难看出,单纯针对重症脑卒中后血糖控制的临床研究不多,且多为小样本、单中心的试验,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
随着医学发展,循证医学逐渐兴起并应用于临床,借以指导临床工作。
因此,本文将针对IIT在脑卒中救治中的作用的系统综述做一总结。
2.2 系统综述2011年Bellolio等[22]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调控进行的系统综述中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1296患者),结果显示,IIT组(4~7.5mmol/L)在病死率、致残率、最终神经受损程度等方面,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高。
此外,他们还发现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在病死率及神经受损程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013年Ntaios等[23]的系统综述最终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491名患者,结果与Bellolio等[22]相同。
祁磊等[24]的系统综述纳入11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4篇、外文文献7篇,共1797人。
最初的分析表明,在病死率方面,IIT组与常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合并OR=0.85,95% 置信区间:0.53~1.36);但考虑到异质性较大,研究者依照不同人种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病死率方面,中国患者和非中国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远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改善方面,亦观察到类似结果。
同样,该研究也得出IIT组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有研究[25]认为,轻度高血糖可能更能增强脑组织自身保护作用。
脑组织损伤后,其对能量需求增加,如果此时将患者外周循环中血糖浓度降到正常范围,可能会使脑细胞外基质血糖浓度因利用过多而相对降低,继而引发低血糖。
因此,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其血糖控制不宜太苛刻,建议采用温和降糖方式,即将血糖控制在7.8~10.0 mmol/L即可,这样既纠正了高血糖产生的损害,又降低了低血糖发生的概率。
当然,在临床实践中还要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3 临床指南英国皇家医生协会2008 版急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和早期指南[26]指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糖应控制在4~11 mmol/L。
若血糖>10 mmol/L时,建议进行静脉胰岛素治疗。
而美国糖尿病协会关于住院患者血糖控制指南[27]指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应控制在7.8~10.0 mmol/L,当空腹血糖>7.8 mmol/L或随机血糖>10.0 mmol/L时启动胰岛素治疗方案;而对于控制较好的卒中合并糖尿病或发生SHG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以更低一些,但不能<4.4 mmol/L。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1]推荐,当脑卒中后SHG 患者血糖>11.1 mmol/L 时,应予以胰岛素治疗;而血糖升高达8.9~11.1 mmol/L 时无需治疗。
因为,对于脑卒中后SHG患者,适度的血糖水平升高可以通过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缓冲非胰岛素依赖组织发生低血糖时诱导的脑损害。
2013版美国卒中协会关于成人缺血性卒中早期处理指南[28]建议,将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糖控制在7.8~10.0 mmol/L,并且进行密切监测以防治低血糖的发生。
该建议在临床上有一定临床证据支持,杨金旭等[29]针对肝胆胰术后患者SHG血糖控制目标的研究得出,在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预后指标等方面,7.8~10.0 mmol/L的控制目标要优于6.1~8.3 mmol/L,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脑卒中患者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虽然目前公认应对脑卒中后SHG进行血糖控制,但最佳血糖控制目标仍有争议。
综上所述,目前最推荐的血糖控制目标为7.8~10.0 mmol/L。
IIT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而不被推荐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治疗。
此外,有关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糖管理还存有下列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3.1 不同类型和位置及不同治疗方案脑卒中患者血糖最佳目标范围由上述RCT 中可见,IIT能提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但关于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则得出相反结果。
此外,报道[30]称,SHG对再灌注区有害,进行溶栓治疗的脑卒中患者预后较差。
因此,不同的脑卒中类型、程度、梗死或出血的位置及治疗方案等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对血糖控制目标的特定要求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血糖控制的最佳时间窗有研究[30]报道,缺血半暗带在高血糖导致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中起关键作用,而缺血半暗带内脑组织从受损到梗死的过渡期很短。
因此,要尽可能在脑卒中后最初几小时内进行血糖控制。
故血糖控制的最佳时间窗有待进一步明确,以提高卒中患者综合治疗效果。
3.3 具体的血糖控制和监测方案Cryer等[31]指出,患者长时间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可能被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者由它诱发的心血管事件所抵消;且控糖过程中出现血糖升高后再回落至正常水平的患者预后要远远落后于血糖从未升高者。
因此,优秀的血糖控制方案,既要密切的监测血糖,以有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还需保证血糖平稳,使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有研究[32]报道,由床旁护士主导实施的重症患者血糖控制方案可取得良好效果;也有研究[33]显示,计算机程序化血糖管理有助于辅助血糖控制;也有研究[30]指出,国外实施的封闭式胰岛素泵入也取得较好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