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5篇)

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5篇)

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4.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第4章三角形 4.1.1 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

2.掌握一类图形中的三角形计数方法,渗透分类思想。

3.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及其应用。

4.培养分析、归纳问题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索精神。

〖教材分析〗教材从观察小木屋屋顶框架图入手,要求学生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并说明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用动画“画”三角形,学生“观察”,总结、归纳出三角形定义。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为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个教学内容力图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并通过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多层次、多通道的主体信息交流,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设计〗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学生都认识,但是对定义的理解不够准确。

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学中让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出发,教师给予引导、明晰,再得到定义。

“三角形的计数”是本节难点,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经历数学思考的体验,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发展个性化的学习。

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课件,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学习,降低学习难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认识三角形吗?生:认识。

师:在生活中见过应用三角形的例子吗?师:哪一位同学能举一些例子?生1:三角形的屋顶。

生2:自行车的三角架。

师:很好。

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例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屏幕显示自拍照片:学校篮球架,建筑工地塔式吊车,加油站大跨度屋顶等。

)师:这些例子说明了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为什么三角形具有这么多应用呢?等我们学完这一章后,同学们就会有更深的理解。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三角形。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课程:四年级下册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观察和比较不同三角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角度和边长的关系。

2. 区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三角形模型或图片。

3. 学生分组。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如自行车的三角架、房屋的屋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品要设计成三角形呢?三角形有什么特殊的性质?二、新课导入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三角形的共同特点:有三条边、三个角。

2. 给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特点。

三、自主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三角形模型或图片。

2. 让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的性质,如稳定性、角度和边长的关系等。

3. 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四、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对三角形的基本认识。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和讲解。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强调三角形的稳定性和角度和边长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周长等概念,以及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角形的认识》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角形的认识》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角形的认识》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三角形的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三角形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分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正确地分类三角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三角形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己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三角板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物品,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

3.实例演示: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让学生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4.小组讨论: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总结三角形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特点,并进行板书。

6.三角形分类: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的特点,对给定的三角形进行分类。

7.练习巩固: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三角形的认识》课堂实录和反思(骆奇)

《三角形的认识》课堂实录和反思(骆奇)

让大问题引领课堂——《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实录及反思——《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实录及反思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骆奇课前思考1.研究教材“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有关图形的认识。

本课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并认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一步丰富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

在课改案例中,该课的上镜率比较高,仅2011年全国赛课中就出现了同课多构的奇景,真可谓精彩纷呈。

在欣赏品味同行们得意之作的同时,我也进行了一些思考:(1)如何设计活动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2011年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为了达成课标要求,我采用小组合作围三角形、研究讨论发现规律的形式。

课前需要为学生准备不同规格的小棒,小棒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实验得到的数据。

教材在设计上选择的是:10cm、6cm、5cm、4cm四种小棒,四选三的结果是:选择10cm、6cm、5cm和6cm、5cm、4cm可以围成三角形,选择10cm、6cm、4cm 和5cm、4cm、10cm不能围成。

我认为仅通过研究四组数据而发现规律是单薄的,充分的数据更有利于规律的发现。

于是我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增加一根小棒,改成五选三,这样共有10种不同的组合,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有六种,不能围成的有四种,而且只有一种是两边和等于第三边的。

合理安排五根小棒的长度,能使学生更顺利的发现规律。

(2)在操作活动中如何处理学生操作时出现的误差?有操作就有误差。

凡是上过这节课的老师都会遇到同一个问题:从理论上来说只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于第三边时才能围成三角形,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学生“围出”了三角形怎么办?我看到有的案例里老师用透明胶片上的线段代替小棒来减少误差,但这样做仍无法避免误差。

我认为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幻灯片演示,继而推理、加入思维成份帮助学生解决误差问题。

四年级数学下《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板书优秀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板书优秀教案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三角形特征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特征。

难点:三角形高的概念及三角形稳定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三角形吗?三角形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认识》。

2.出示课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1.认识三角形(1)观察三角形: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教具,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3)板书三角形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学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1)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各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教师介绍三角形各部分名称:顶点、底、腰、高、角。

(3)板书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及表示方法。

3.学习三角形分类(1)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角,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教师介绍三角形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板书三角形分类。

4.学习三角形稳定性(1)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稳定性。

(2)教师讲解三角形稳定性原理。

(3)板书三角形稳定性。

5.学习三角形高(1)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高。

(2)教师讲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3)板书三角形高。

6.练习巩固(1)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学生答案,指出错误原因。

(三)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品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2.教师展示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生活中的三角形物品,下节课分享。

四、板书设计《三角形的认识》1.三角形的特征: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3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认识》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教材以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并通过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对三角形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他们能够识别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了解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2.难点: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三角形的高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三角形的特性,加深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的楼房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形状?这个形状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分类。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条高?–三角形的三个角有什么特性?–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回答,并给予评价。

小学四年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实录

小学四年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实录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9—47页。

教材简析:从生活中中三角形,知道其有稳定性。

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不仅给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 , 熟练灵活地运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严谨性的一个体现 ,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 ,紧接着要对三角形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不同。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够按角的大小和边的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在观察、操作、验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推理能力。

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难点:三角形知识的应用教学准备:学具、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生活引入,直入主题师:老师这里有一些物体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家比一比,看谁能找出他们共同的特点?看谁是最棒的?(课件展示)这些图片中最基本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三角形,想一想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生:(学生讨论结合生活经验回答)具稳定性、牢固!师:三角形到底有什么魅力,使人们在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从生活中寻找形似三角形的物体,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这样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思考三角形有何种特性。

二、动手操作,感知特性1、出示情境,提出问题师:仔细观察这组生活中的照片,你有什么发现?师:(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看到这么多三角形,你想到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通过从生活中寻找形似三角形的物体,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实录

---------------------------------------------------------------最新资料推荐------------------------------------------------------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实录三角形的认识和特性【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理解三角形的意义,知道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通过实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和操作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美。

【教材分析】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

因此,三角形的特性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还有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体验。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从边上任意一点来画的,而三角形只能从1 / 8顶点来画,所以正确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还有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还不能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

因此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意义和三角形的高【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高【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一套、三角板、小棒若干、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教学流程】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 1、联系生活,情景导入师:今天李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漂亮的图片,想不想欣赏一下?(想)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这些图片中都有我们认识的一个平面图形,我们比比看谁是火眼金睛,能把他找出来?生:三角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的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认识的一个拓展,也是后续学习三角形面积、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三角形的特征,会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性质和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三角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于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深入理解三角形的特征,建立清晰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会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2.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启发、鼓励、评价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的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如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几何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三角形的相关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揭示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7.1《认识三角形》(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7.1《认识三角形》(教案)

教案标题: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7.1《认识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认识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三角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3. 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2. 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3.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

2.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稳定性,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已知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三角形的定义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物,如自行车的三角架、房屋的屋顶等,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点,进而给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通过展示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指出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

讲解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如顶点、底边、腰等。

(3)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如用三根木棍组成一个三角形,用手拉扯,发现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物的三角形结构、自行车的三角架等。

3. 练习巩固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思考三角形的稳定性在这些应用中的作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定义、三个角和三条边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苏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几何图形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分类、边的特性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关于平面图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力。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例来培养他们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操作法: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操作活动,加深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组三角形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品,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的屋顶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在哪里见过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如三角形的定义、分类、边的特性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一)》一、课题认识三角形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如顶点、边、角。

- 能够准确识别三角形,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 在探究三角形稳定性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

- 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

2.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原理。

四、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含有三角形的物体图片,如自行车车架、晾衣架、斜拉桥等。

- 教师:“同学们,在这些图片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共同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认识三角形。

”2. 探究三角形的定义-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不同形状的小棒(包括能组成三角形和不能组成三角形的)。

- 教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用这些小棒尝试拼出三角形。

在拼的过程中,思考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 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 小组代表展示拼出的三角形,并尝试描述三角形的特征。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标注出三角形的顶点、边和角,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 教师:“同学们,我们用字母A、B、C来表示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为△ABC。

”3. 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师拿出一个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框架和一个用四根木条钉成的四边形框架。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教材分析: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

探索出三角形的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三角形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一条高,认识三角形的三条高。

2、通过实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了解三角形特性和画三角形的一条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具准备:师生分别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生:……2、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三角形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二、探究新知,形成概念。

1、三角形的定义。

(1)分类。

师:现在老师想看看谁的眼睛最亮!下面的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多媒体出示6个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三角形?)1 2 34 5 7生:只有图3、5、7是三角形,其他图形都不是三角形。

(2)概括定义。

师指图: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图形不是三角形?生1:因为图1没有连起来。

生2:图3有一条边弯了,不是线段。

生3:图4是四边形,有四条边。

师:那你们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小组同学先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生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生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3课
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初步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特点。

3.能够利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三角形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教具。

2.学生准备:课本、笔、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
1. 概念讲解
•讲解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介绍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2. 案例分析
•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

3. 练习与讲解
•让学生做几道练习题,然后让他们展示答案并讲解思路。

4.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六、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思考如何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此教案主要围绕三角形的认识展开,通过讲解概念、案例分析、练习与讲解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并为后续学习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对于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理解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于三角形分类和内角和的知识点,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行讲解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了解三角形的分类,以及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

2.难点: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操作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形的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三角形图形、剪刀、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图形,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的旗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认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分发三角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角?(2)三角形有什么特性?(3)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和分类。

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三角形》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并能运用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

他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分类,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性质,能正确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性质。

2.难点:学生能正确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并能运用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操作法、交流讨论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学习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自带三角形物品、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还记得三角形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呈现(10分钟)1.教师展示三角形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征。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三角形的性质。

操练(10分钟)1.教师给出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学生分组进行识别。

2.学生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

巩固(10分钟)1.教师设计一些有关三角形的问题,让学生抢答。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拓展(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并总结。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三角形特征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9—47页。

教材简析:从生活中中三角形,知道其有稳定性。

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不仅给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熟练灵活地运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严谨性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紧接着要对三角形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不同。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够按角的大小和边的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在观察、操作、验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推理能力。

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难点:三角形知识的应用教学准备:学具、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生活引入,直入主题师:老师这里有一些物体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家比一比,看谁能找出他们共同的特点?看谁是最棒的?(课件展示)这些图片中最基本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三角形,想一想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生:(学生讨论结合生活经验回答)具稳定性、牢固!师:三角形到底有什么魅力,使人们在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从生活中寻找形似三角形的物体,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这样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思考三角形有何种特性。

二、动手操作,感知特性1、出示情境,提出问题师:仔细观察这组生活中的照片,你有什么发现?师:(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看到这么多三角形,你想到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通过从生活中寻找形似三角形的物体,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这样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积极质疑的习惯。

】[ (角)你想到了三角形的角。

哦,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 生:坚固!(结实)师:坚固吗?想不想亲手验证一下? ]生:为什么都设计成三角形?师:猜测一下,想不想亲手验证一下?拉一拉学具袋里的五边形、四边形框架和三角形框架,你有什么体会?学生交流:三角形拉不动,五边形、四边形能拉动。

师:真的拉不动?实践证明三角形稳固不变形。

这说明。

板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好,把学具放下。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

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那些地方也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评价:学生语言不够准确。

师:你的意思是……生:红领巾。

让其他学生质疑。

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真善于观察生活!)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象.....(手指屏幕,让学生清楚。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动手操作,验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点,并能有条理地把操作过程及呈现结果进行简单的表述。

结合生活中物体的直观形象,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好处。

】2 、师:(指屏幕)生活中的三角形我们并不陌生,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快速找出这组图形中的三角形。

课件出示。

为什么这些不是?生:……板书:三条、线段、围成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生:……教师:评价:很善于抓住主要特征进行概括。

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来,我们集体读一遍,注意语气轻重读出关键词。

教师划三角:其实在学习中,很多同学也像邹老师一样。

遇到重点字词划下来,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结合课件用手指着说明:这三条线段叫三角形的边,每两条边的交点叫顶点,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设计意图:三角形是学生们平日里接触较多的一种图形,在低年级就已经直观认识过,通过利用学生的认知起点寻找三角形,来对比总结概括出三角形的概念。

】三、自制图形,揭示三边关系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师:你能围一个三角形吗?在学具袋里任取三根小棒比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围成一个三角形?师:还有围不成的情况?【设计意图:陶行知先生说过:问题从任务中来。

从以上的师生对话与学生的操作中,既复习了三角形的概念,又使学生在操作中产生思维冲突,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快点帮帮他!学生帮忙围不成。

他在很努力的尝试着,还是围不成。

看来并不是任意三条边都能围成三角形,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应该有着一定的学问,是吗?评价:这三根小棒为你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这可是智慧的火种,接下来的研究就从这颗火种开始。

[学生都认为能摆成想尝试:看来大家都想尝试, ]师:为什么不能围成呢?生 1:因为这两条边太短了。

师:比谁短呢?表达要注意完整。

生:两条黄边比红边短。

师:你们同意吗?你们的意思是说只要这两条边的长度大于这条边就可以了?(是)【设计意图:猜想是新课标数学教学的要求,是探究活动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

如何使学生学会猜想,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既是本节课走向成功的一个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起点。

】我们赶紧来验证一下摆成的三角形是不是这两条边的长度比这条边长呢?谁来说说你的验证结果。

生:这两条边的长度比这条边要长。

师:你们也发现了?看来我们好像发现了一个规律,摆三角形时,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

这可是个了不起的发现,我要赶快记录下来。

板书: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我们的发现经得起考验吗?(1)分组实验:请四人小组合作,将学具袋里的4根小棒围一围三角形(蓝:4cm 黄:6cm 红:10 cm 绿:5 cm),各组可自行确定验证方法。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可填写以下的《探究报告单》。

(附探究报告单)(2)汇报小组围的结果,有什么发现吗?举例。

(课件演示)3.归纳总结。

(1)小组讨论:完整地说说什么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样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2)电脑出示数学家的探索结果: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课件出示)我们的发现和数学家的探索结果到底一不一样?为什么?(3)既然都一样,这里为什么强调“任意”呢?(课件出示一幅三角形图,边长分别是5厘米、6厘米、10厘米。

)这三条边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你们看,用上“任意”两个字,就把三角形边的关系的三种情况都非常简洁地概括了出来。

多好啊!但是,判断的时候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师:同学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探索出了跟数学家意思一样的结果,老师祝贺你们!【设计意图:一石激起千层浪,矛盾激趣穷究因。

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去发现。

在品尝了成功的喜悦之后,老师一个小小的“转动”不但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该问题的强烈欲望,还让学生认识到研究中要“换一个角度的思考”。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严谨习惯。

】4、巩固练习,拓展应用用我们的发现快速判断下面的小棒能够围成三角形吗?1 .判断:下面的小棒能够围成三角形吗?(单位:厘米)(有图。

)①、 4厘米 2厘米 5厘米交流: 6+2 >5 , 2+5>6, 6+5>2,所以能围成。

你们都是这样判断的吗?情况 1:有。

生:只要计算 2+5>6就可以了。

师:为什么只计算了一组就能够断定它能围成三角形?生:……师:真是一种便捷的方法。

看来在学习中我们要多动脑,勤思考。

师:下面的两组快速在练习本上做出来。

② 1厘米 3厘米 5厘米③ 3厘米4厘米 7厘米谁来交流答案?2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带着我们的所学走出课堂,相信你们还会有新的发现!课件:到海边那条路近呢?为什么?(……,谁还想说)能够学以致用。

非常棒!【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基本的知识点,强化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对组成三角形规律的认识。

同时,与学生身边的生活例子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次体验三角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既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意识,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观察分析,三角形分类。

1.观察三角按角分类师: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都放着许多三角形,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看起来好象各不相同,可细心的人发现有一些三角形放在一起还有不少共同点呢。

请大家仔细观察三角形中各角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将学具袋里的三角形分分类,抓住主要特征为这类三角形起个名字。

(学生操作)谈话:谁来把你们组的分类结果展示给同学们看看?(学生分类)师:能给你们分的这几类三角形分别起个名字吗?学生:三个都是锐角,叫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两个锐角,叫直角三角形教师板书一个钝角,两个锐角,叫钝角三角形师: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同学们扮演这三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来向大家作以简单介绍。

(我是一个三角形,我的特点是……)其他同学根据它的介绍来猜猜它的名字,好吗?【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各种三角形的特点并加以分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2.观察三边,按边分类师:我了解了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三类,其实它们的边也可作为分类的依据。

(出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小组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类。

(引导学生用量、对折……的方法验证一下)(学生讨论)边分类边回答学生:三条边都不相等:不等边三角形两边相等: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有时我们把等边三角形看成是等腰三角形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五、拓展训练巩固提高课件出示2个题六、布置作业1.自主练习(1)(4)(5)(10)(11)(14)2.搜集有关三角形方面的各种知识和应用七、课堂小结师:学了这么多,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打开数学书,认真回味 ,老师就在你身边,有疑问老师随时愿意帮助你。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把重点字词划下来了,这种习惯真好!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和共同探讨,发现了“三角形有稳定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分类”,这只是三角形其中的几个秘密,其实它的秘密还有很多,有兴趣的话,我们以后可以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对自我回顾,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和理解。

老师的数形结合的板书更是对学生的梳理做了很好的引领,在良好复习习惯的培养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同学们,马上就要下课了,让我们带着思考走出今天的课堂。

再来看这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棒为我们的研究立下了汗马功劳,要想围成一个三角形,要把其中的一根小棒换成多长合适呢?好,这节课上到这,下课!【设计意图:课后探究作业的设计,主要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知识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是为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面向全体的情况下,促进学有余力学生的思维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