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剂抵抗
《利尿剂抵抗》课件
汇报人:PPT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利尿剂抵抗概述 利尿剂抵抗的原因 利尿剂抵抗的诊断与评估 利尿剂抵抗的治疗与干预 利尿剂抵抗的预防与控制
添加章节标题
利尿剂抵抗概述
定义与背景
利尿剂抵抗的定义
利尿剂抵抗的背景知识
利尿剂抵抗的分类
利尿剂抵抗的原因和机制
利尿剂抵抗的分类
功能性利尿剂抵抗 器质性利尿剂抵抗 神经性利尿剂抵抗 代谢性利尿剂抵抗
其他指标评估:如 血浆渗透压、尿渗 透压等
诊断流程
收集病史:了解患者症状、体征、用药史等 实验室检查:检测尿液、血液等指标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 诊断标准:根据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为利尿剂抵抗
利尿剂抵抗的治疗与干预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种 类:包括袢利 尿剂、噻嗪类 利尿剂、保钾
利尿剂等
药物治疗的适 应症:适用于 轻中度利尿剂
抵抗的患者
药物治疗的禁 忌症:对药物 意事项:遵医 嘱用药,注意 观察不良反应, 及时调整剂量
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保持充足的 水分摄入,避免过度劳累, 适当运动
饮食调整:控制盐分摄入, 增加钾、镁等矿物质的摄入
心理干预:减轻心理压力, 保持心情愉悦
针灸、按摩等中医治疗:通 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等方
式改善身体状况
联合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使用多种药物协同作用,提高利尿效果 饮食调整:控制盐分摄入,增加水分摄入,促进排尿 生活方式干预: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运动 心理干预: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利尿剂抵抗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的尿量、电解质、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利尿剂抵抗的情况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包括更换利尿剂种类、增加剂量等 饮食调整:鼓励患者多摄入富含钾、钠等矿物质的食物,避免过度限制盐的摄入 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利尿剂抵抗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意识
利尿剂的抵抗
Thanks
预防或改善利尿剂抵抗的措施
1. 针对具体病因治疗急性肾损伤,如补充血容量或停用引起 急性肾损伤的药物; 2. 酌情停用可能降低利尿剂疗效的药物; 3. 联合应用不同类型的利尿剂或换用其他袢利尿剂 [1]。 4. 将利尿剂由静脉注射改为持续静脉滴注。。 5. 换用或在袢利尿剂的基础上加用新型利尿剂。 6. 袢利尿剂联合小剂量多巴胺静脉滴注。 7. 提高血浆晶体或胶体渗透压。 8. 超滤,是利尿剂抵抗的最后杀手锏。
1. 肾功能不全:如肾前性急性肾衰竭或药物所致的急性肾 功能不全; 2. 利尿剂到达肾小管障碍:包括肠道吸收利尿剂障碍、严 重的肾小管病变等; 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远端小管和近端小 管对钠重吸收增加; 4. 药物相互作用: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与利尿剂合 用导致利尿效果下降; 5. 低蛋白血症:袢利尿剂在体内需与蛋白结合才能发挥生 物学作用; 6. 低钠血症:低钠血症引起远曲小管钠盐转运减弱或高醛 固酮血症,引起钠潴留; 7. 食物影响:如高钠饮食,此外利尿剂与食物同服将导致 吸收减少。
利尿剂抵抗
吴志刚
利尿剂抵抗的定义
利尿剂抵抗是指每日静脉使用呋塞 米剂量 ≥ 80 mg 或相当于上述呋塞 米日剂量的其他利尿剂,但仍不能 达到合适的尿量(0.5~1.0 ml/k· h )[1]。 利尿剂抵抗是指,在适宜的利尿剂 剂量下,每天体重减少小于 0.5~1.0 kg。
出现利尿剂抵抗的常见原因
利尿剂抵抗
利尿剂抵抗定义发表于200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心衰进展和恶化时常需加大利尿剂剂量,最终再大剂量亦无反应时,即出现利尿剂抵抗。
另有定义为,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中,尽管利尿剂剂量递增,但仍无法充分控制水钠潴留时则被称为“利尿剂抵抗”,常出现在有高死亡率危险的ADHF亚组人群中。
2001年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学会(ACC/AHA)认为,需特殊干预治疗的难治性心衰(因心衰频繁住院治疗且不能从医院安全出院者、等待心脏移植者、在家中接受静脉支持治疗者、正在使用机械循环辅助装置者和在重症病房接受心衰治疗者等)均可归结于“利尿剂抵抗”。
心力衰竭患者利尿剂抵抗及其防治心力衰竭(心衰)因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治疗费用而逐渐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2002年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结果显示心衰患病率为0.9%,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衰患病率显著上升[1]。
当前改善心衰患者预后的治疗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以及植入相关设备进行治疗[2]。
然而,利尿剂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应用于心衰的治疗,至今仍然是急、慢性心衰治疗中改善症状的基石,是心衰治疗中唯一能控制液体潴留的药物。
在众多控制液体潴留的药物中又以襻利尿剂为首选,其临床应用使多数患者肺水肿和外周水肿的症状和体征得以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善[2,3]。
目前,根据患者每日的体质量变化、医患之间密切随访沟通和(或)监测生物学指标(如尿量、氧饱和度等)来灵活调整利尿剂的给药是心衰治疗的一个重大进展[4,5]。
然而,预防液体潴留的发生仍然是任重道远,尤其是利尿剂抵抗更是治疗心衰患者液体潴留的严峻挑战。
因此,临床上改善液体潴留的各种治疗方案仍然以减少利尿剂抵抗为主。
急、慢性心衰患者应用利尿剂治疗时,尽管利尿剂剂量递增,但仍无法充分控制水钠潴留的现象被称为利尿剂抵抗。
利尿剂抵抗 - 药物抵抗
利尿剂抵抗 - 药物抵抗概述利尿剂抵抗是指使用利尿剂药物治疗失水、水肿等疾病时,患者对利尿药物不再产生预期的利尿效果的现象。
药物抵抗是利尿剂抵抗的一种主要形式,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
本文将介绍利尿剂抵抗的常见原因、检测方法以及应对措施。
常见原因利尿剂抵抗的常见原因包括:1. 肾功能不全:肾脏功能受损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排泄,导致利尿剂的作用受阻。
2. 第三间隙液体潴留:在腹腔、胸腔、血管间的液体潴留,使利尿剂无法通过肾脏达到其作用的靶组织。
3. 高血糖状态:高血糖会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和尿液产生,从而减少药物在肾脏中的浓度。
4. 高酸血症:血液酸性增加可导致利尿剂离子化程度下降,降低了药物对肾脏的作用。
5. 利尿剂滥用:长期、过量使用利尿剂会导致肾脏对药物产生耐受性,减弱药物的利尿效果。
检测方法在临床上,检测利尿剂抵抗的方法较为多样,主要包括:1. 尿液分析:检测尿液的渗透浓度、尿量和电解质浓度,观察药物对尿液产生的影响。
2. 血液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电解质、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肾脏功能,以及判断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情况。
3. 肾功能检测:如肾小球滤过率(GFR)等,对肾脏功能进行全面评估。
应对措施针对利尿剂抵抗的不同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选择合适的利尿剂药物类型和剂量。
2. 联合用药:在临床上,经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来增强利尿剂的效果,例如与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等药物联合使用。
3. 减少利尿剂滥用:避免长期、过量使用利尿剂,以减少对肾脏产生耐受性。
4. 监测肾功能:定期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结论利尿剂抵抗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药物抵抗是其主要形式之一。
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充分了解利尿剂抵抗的发生原因和检测方法,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保护肾功能。
这需要医务人员与患者密切合作,共同解决利尿剂抵抗带来的问题。
《心力衰竭患者利尿剂抵抗诊断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要点
《心力衰竭患者利尿剂抵抗诊断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要点1 DR的发生率及定义DR尚无统一定义,其核心为使用襻利尿剂(LDs)后水钠排泄不满意,影响容量负荷的调控。
据多位学者的观点,DR是每日静脉使用呋塞米剂量≥80mg或使用等效剂量其他利尿剂后,仍无法达到合适尿量(0.5~1.0mL/kg/h)。
鉴于目前DR的定义尚未统一,仅依据利尿剂用量、尿量及体重的变化,只能反映身体总水量的变化,而无法准确反映DR的本质。
DR的本质是尿钠排泄不足和水钠潴留。
因此,尿钠排泄是较为客观的指标。
在本共识中建议较为精确的DR的定义为在充分使用利尿剂的情况下仍无法消除细胞外液潴留,即使增加利尿剂剂量,充血状态持续,利钠及利尿反应仍降低或消失。
2 发生机制DR发生机制较为复杂,根据目前的分类,DR大致归类为肾前性因素和肾性因素,肾性因素可以进一步分为亨利氏襻前DR、亨利氏襻DR和亨利氏襻后DR。
2.1 肾前性因素2.2 肾性因素2.2.1 亨利氏襻前因素2.2.2 亨利氏襻因素2.2.3 亨利氏襻后因素3 DR的评估及管理3.1 容量状态评估3.1.1 症状和体征容量负荷过重可导致肺循环及体循环淤血表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俯身呼吸困难、疲劳、腹胀等症状。
同时,可能伴有颈静脉充盈、肺部啰音、外周水肿、肝颈静脉回流征、第三或第四心音、体重增加等体征。
3.1.2 实验室检查(1)容量状态相关生物标记物①利钠肽②肾上腺髓质素③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2)其他实验室指标①血液浓缩指标②肾脏指标③肝脏指标3.1.3 影像学检查(1)X线胸片(2)经胸超声心动图①下腔静脉②左室充盈压及左房压(3)肺部超声(4)颈静脉超声(5)肾静脉超声3.1.4 有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3.2 DR的一般处理发生DR后,需要评估患者全身状态,纠正低血容量、低血压、低氧血症、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酸中毒、感染等可逆因素,当患者存在明显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水肿时应严格限制饮水量及静脉输液速度。
利尿剂抵抗
利尿剂抵抗的解决方案——高渗盐水及 补充白蛋白
利尿剂抵抗的解决方案
• 改用或联合应用托伐普坦——血管加压素 V2受体阻滞剂 特异性拮抗精氨酸加压素,排水不排 钠 低钠血症伴有心衰 980元 5片
利尿剂抵抗的解决方案
利尿剂抵抗的解决方案——血液超滤(IIa,B)
利尿剂抵抗的解决方案——联合应用小剂量 多巴胺和脑利钠肽
利尿剂抵抗
Diuretic Resistance 北京市第六医院 杨帆
利尿剂抵抗的定义
常见利尿剂抵抗原因 • 药物“阈剂量”水平升高,峰浓度降低,达 峰时间延迟 • 利钠反应减弱 • 利尿后钠储留 • NSAIDS药物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肾脏 血流 • 高盐饮食
常见利尿剂抵抗原因
• 低蛋白血症 肝脏合成减少及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低 呋塞米需和白蛋白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 • 肾脏功能受损 • 低钠血症引起继发性醛固酮水平升高
利尿剂抵抗的解决方案——中国特色中药
谢谢大家!
利尿剂抵抗的解决方案
• 增加利尿剂的剂量 注意监测肾功能、电解质及出入量情况 • 改变利尿剂的应用方式 口服改为静脉 静脉持续应用和多次应用,保持利尿剂 的浓度以减少钠水的重吸收 更换或联合应用利尿剂
利尿剂抵抗的解决方案
• 注意纠正低氧、酸碱及电解质紊乱,低容 量血症等 • 噻嗪类利尿剂和袢利尿剂联合应用 警惕 电解质紊乱 • 联合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对抗RASS系统激活及继发性醛固酮水平 升高,加强利钠
利尿剂抵抗
袢利尿剂有强大利钠作用,但 当 饮 食 不 当 ( 如 高 盐 饮 食)时可导致大量钠盐在利尿后被重吸收,利尿效果也因钠 盐摄入过多而减弱。有研究显示,健康者高钠饮食后,给予 呋塞米( 无论口服还是静脉注射) 6 ~ 24 h 后钠盐重吸收 即显著增加,且可完全抵消呋塞米的利尿效应
❖ 它们随着心肌舒张被释放,有抵消 RAAS 系统和 SNS 系统激活、对抗醛固酮和利 尿的作用。慢性心力衰竭利尿的患者可能会导致利钠肽分泌的快速减少或抵抗,从 而引起肾血流量减少。因此,脑钠肽是改善肾血流动力学和加强利尿的有效药物。 2000 年公布的VMAC 试验的结果表明,脑钠肽可以短期改善症状和血流动力学变 化。
2 L/d。
避免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尽最避免使用非甾 体抗炎药,对于那些必须行抗血小板治 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尽量减少阿 司匹林用量或使用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 林抗血小板治疗。
增加利尿剂用量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袢利 尿剂的药效学和药动学 特性都发生了变化,增 加利尿剂的剂量是很好 的代偿方法。
改善肾血流的药物
短期应用小到中等剂量的多巴胺 ( 2 ~ 10 μg· kg - 1·min - 1 ) 。小剂量多巴胺可兴奋肾血管的多巴胺受体及 心肌 β1 - 受体,引起血管扩张,肾脏血流量增多,明显 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并有直接兴奋心肌、增强心肌收缩力 的作用,与利尿剂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加尿量。Elkayam 等 的一项研究显示,多巴胺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肾脏 血流动力学。此外,在血压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静脉小 剂量应用硝普钠、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等药物也可减轻 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增加肾脏血流量,从而达到 增强利尿剂效果的作用。
利尿剂抵抗
3、肾功能
肾脏是加工尿液的器官,而利尿剂是影响和 干扰尿液的形成过程而实现利尿作用,因此, 肾功能的好坏或者肾单位的性能对利尿剂的 影响最大。肾衰由于具备正常功能肾单位数 目的减少或者肾单位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衰 退,肾脏加工尿液的性能在逐渐下降,会影 响利尿剂利尿作用的发挥。
4、利尿剂的代谢
7、利尿后钠潴留
通常给予呋塞米和布美他尼等短效利尿剂后,其在 小管液中的浓度足以抑制Na+-K+ -2Cl-同向转运系 统时才能发挥其利尿作用。当小管液中的利尿剂浓 度低于阈浓度 6小时后,就会产生代偿性钠潴留, 这被称作利尿后钠潴留。如果饮食中钠的含量比较 高,利尿后钠潴留则不可避免,从而抵消了利尿剂 产生的作用,久之则导致利尿剂抵抗。长效利尿剂 托拉塞米不易产生利尿后钠潴留。
2、髓袢类利尿剂肾小管转运 髓袢类利尿剂,如呋塞米(呋喃苯 胺酸)、布美他尼为有机酸,而托 拉噻米为有机碱。
(1)肾单位微环境的PH值:酸性髓袢类利尿剂,比如呋塞 米,当肾小管处于酸中毒及正常时,有利于呋塞米呈分子 状,有利于呋塞米的重吸收,进而导致呋塞米在髓袢升支 粗段作用靶位的有效浓度过低,导致呋塞米抵抗;碱中毒 时,呋塞米呈离子状,不利于呋塞米的重吸收,从而导致 呋塞米在髓袢升支粗段作用靶位的有效浓度较高,疗效增 强。因此,呋塞米在酸中毒时需纠正酸中毒,碱中毒时高 效。 而托拉塞米为碱性的,与呋塞米比正好相反:当肾小管处 于酸中毒时,有利于托拉塞米呈离子状,不利于托拉塞米 的重吸收,进而导致托拉塞米在髓袢升支粗段作用靶位的 有效浓度增高,作用增强;碱中毒时,托拉塞米呈分子状, 有利于托拉塞米的重吸收,从而导致托拉塞米在髓袢升支 粗段作用靶位的浓度降低,疗效减弱。
有两种形式的利尿剂的抵抗: 其一,短期抵抗,指给一剂利尿剂之后对利 尿剂反应降低。恢复因利尿所致的血容量丢 失后对利尿剂的反应恢复,此抵抗对维持血 容量有利。 其二,长期耐受,长期给髓袢利尿剂,在亨 利袢未被吸收的溶质被带到肾单位的更远的 区域。溶质引起远端肾单位的肥厚,后者又 增加了钠的代偿性重吸收,降低了利尿效果。
利尿剂抵抗作用机制、分类、抵抗机制及更换给药方式途径、增加药物剂量、应用改善肾血流量药物等治疗策略
利尿剂抵抗定义、作用机制、分类、抵抗机制及更换给药方式途径、增加药物剂量、应用改善肾血流量药物等治疗策略利尿剂抵抗利尿剂抵抗标准化是给予患者大量利尿剂治疗后,尿量或体重减轻未达预期。
独立评价标准:1)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 0.2%;2)尿 Na⁺<50 mmol/L;3)尿 Na⁺/K⁺<1.0。
心衰患者中有20%~30% 存在利尿剂抵抗。
利尿剂分类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应用利尿剂分为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碳酸酐酶抑制剂、渗透性利尿剂、血管加压素V2 受体抑制剂等。
心衰中应用主要是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
其中袢利尿剂主要作用于肾单位髓袢升支粗段,特异性阻断Na⁺-K⁺-2Cl⁻转运通道,从而抑制Na⁺和水的重吸收,排出接近于等渗的尿液,作用强而短暂,临床应用最广泛。
临床常用袢利尿剂主要是呋塞米、托拉塞米和布美他尼。
利尿剂抵抗机制1)吸收减弱慢性心衰患者体循环淤血,胃肠道淤血和肠壁水肿使患者对利尿剂的吸收减弱,吸收率降低,利尿剂达阈值时间延长,利尿剂的血药浓度下降,利尿效应减弱。
呋塞米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
2)药物影响常见非甾体抗炎药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而减少肾脏合成前列腺素,收缩肾小球血管,减少肾脏的血液灌注。
而其他与利尿剂有共同转运通道的药物,如青霉素、丙磺舒也能导致利尿剂作用减弱。
3)药效学及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袢利尿剂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二者结合体通过肾小管分泌到小管液中发挥作用,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且有利尿起效阈值,呈现S 型剂量-反应曲线。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改变,剂量-反应曲线向右向下移,利尿剂达到阈值的时间延长、利尿效应减弱,使用相同剂量的利尿剂无法发挥同样的效果,产生利尿剂抵抗。
4)肾源性因素长期袢利尿剂的使用会使髓袢对钠的重吸收处于长期抑制,致远曲小管的滤液中钠浓度长期处于高水平,高钠刺激使得远曲小管细胞代偿性肥大增生,最终增强其对水钠的重吸收。
利尿剂抵抗
利尿剂抵抗
急性心衰是目前导致患者住院的重要原因之一,许 多急性心衰的症状都是体内过多液体潴留导致的, 90% 急性心衰的住院病人使用袢利尿剂,其中很多 出现了利尿剂抵抗,而这种现象因缺乏标准化的定 义,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近期 Nat Rev Cariol 杂志 上 Jozine M.ter Maaten 教授等发表的文章,详细论 述了利尿剂在急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四、利尿剂抵抗治疗方案
3、改用另一种能充分吸收的袢利尿剂。例如,布美 他尼和托拉噻米比呋喃苯胺酸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 度。在 TORIC 研究发现,患有心衰的门诊病人使用 布美他尼和托拉塞米比使用呋喃苯胺酸及其它利尿 剂有更明显的利尿改善,而且前者 45.8% 的患者心功 能改善一个级别,后者只有 37.2%。一个 2025 人的研 究证实了以上的发现。纽约心脏协会倾向选用托拉 塞米,无论病人是否有利尿抵抗都规定足量使用袢 利尿剂。
四、利尿剂抵抗治疗方案
4、口服药物途径转变为静脉注射途径可以改善利尿 剂的效力,因为静脉注射避免了药物在肠道的吸收。 研究人员表示,相对于弹丸注射,持续灌注疗法可 利尿、改善肾功能并减少不良反应。在利尿剂最优 化评估的随机试验中并没有发现两种方式在治疗应 答及结局的不同,弹丸注射组利尿剂剂量及肾功能 恶化的发生率都比持续灌注组高。但是弹丸注射在 临床工作中并不能像其他试验研究一样的得到广泛 的应用,因为药物使用剂量是由临床症状及体征决 定的。
三、利尿剂抵抗定义
经验观点是,使用利尿剂后充血水肿症状的持续存 在,既所谓的利尿剂抵抗。此处我们介绍三种客观 方法来评估利尿剂应答:①使用 40mg 呋塞米或者 相当此剂量的其他利尿药物,体重减轻一个单位; ②住院期间每使用 40mg 呋塞米或者相当此剂量的 其他利尿药物,体重减轻一公斤;③利钠反应可通 过尿钠和尿中利尿剂的量来评估。
利尿剂抵抗
利尿剂抵抗的治疗策略
• 换用其他利尿剂: • 相比呋塞米,托拉塞米不受食物摄入量的影响, 且可抑制 RAAS 系统,改善左心功能、减轻心肌 重塑和心肌纤维化。
利尿剂抵抗的治疗策略
• 避免使用影响利尿剂效应的药物: • 如非甾体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青 霉素、丙磺舒等。
• 高渗盐水联合呋塞米: • 改善肾血流灌注,增加肾血流量,缓解利尿剂抵 抗。
• (2)高盐饮食抵消利尿作用。 • (3)体循环淤血导致利尿剂吸收减弱。
利尿剂抵抗的发生机制
• ( 4)利尿剂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 如非甾体抗炎 药降低利尿效果等。
• (5)肾小管阻力可导致利尿剂抵抗。 • (6)远端小管改变导致钠输送减少。 • ( 7)肾功能受损:尿酸清除率降低,高尿酸可导致
利尿剂抵抗的治疗策略
• 超滤治疗: • 符合急性血液透析指征者应行血液透析治疗。
• 纠正低血压、低氧、酸中毒、低钠、低蛋白、感染 等,尤其注意纠正低血容量。
演示完毕,感谢聆听
利尿剂抵抗的治疗策略
• 应用改善肾血流量的药物: • 如小剂量多巴胺(每分钟 ≤ 5µg/kg)或重组人 脑利钠肽,改善利尿效果和肾功能,提高肾灌注 。 • 前列地尔联合托拉塞米可以迅速改善心衰患者的 心肾功能,缓解利尿剂抵抗。
利尿剂抵抗的治疗策略
• 糖皮质激素: • 因其对醛固酮受体的亲和力,可增强心衰患者的 利尿作用。 • 通过促进肾脏前列腺素、NO 和多巴胺的生成, 可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 • 作为抗炎药物,可保护肾功能,减少神经激素和 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利尿剂抵抗的治疗策略
• 联合应用利尿剂: • 两 种及以上利尿剂联合使用,如袢利尿剂联合噻 嗪类利尿剂可以抑制钠重吸收。 肾功能不全及低血容量,因此仅适 合短期应用,期间需注意监测电解质。 • 此外,也可加用血管加压素 V2 受体拮抗剂。
利尿剂抵抗 - 抗生素抵抗
利尿剂抵抗 - 抗生素抵抗引言利尿剂抵抗和抗生素抵抗是当前医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问题。
利尿剂抵抗是指患者对利尿剂治疗产生反应减弱或完全无效果的现象,而抗生素抵抗则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抗生素治疗无效。
本文将探讨利尿剂抵抗和抗生素抵抗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利尿剂抵抗的原因和影响1. 药物调节:长期使用利尿剂会导致机体对利尿剂产生耐药性。
利尿剂抵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利尿剂的剂量不足或给药途径不当。
初始剂量可能有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机体逐渐对该药物的效应发生耐药性,导致药物效果减弱。
2. 疾病因素:许多疾病状态都会导致利尿剂抵抗。
例如,慢性肾脏病患者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对利尿剂的反应性降低。
此外,肾衰竭、心力衰竭和肝硬化等疾病的患者也容易出现利尿剂抵抗现象。
3. 健康惯:一些不良的生活惯,如高盐饮食、长时间地久坐不动和饮水不足等,也会导致利尿剂抵抗。
这些不良惯会增加体内盐分和水分的潴留,降低利尿剂的效果。
利尿剂抵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没有达到期望的利尿效果:利尿剂抵抗会导致利尿效果减弱或完全无效,无法有效地排出体内多余的盐分和水分,进而影响身体的液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2. 诱发其他疾病:由于利尿剂抵抗而导致水分滞留,可能会增加患者发生高血压、心力衰竭、水肿等疾病的风险。
抗生素抵抗的原因和影响1. 不规范使用: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是导致抗生素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滥用抗生素、过度使用抗生素或使用不当的抗生素,都会导致细菌逐渐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2. 细菌突变: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基因突变,这使得某些细菌能够抵抗抗生素的作用。
3. 医疗环境:医院等医疗机构是细菌耐药性形成的重要场所。
细菌在医疗环境中容易产生耐药突变,并传播给其他病人。
抗生素抵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治疗效果下降:抗生素对细菌的杀伤作用减弱或完全无效,导致抗生素治疗失效,延长患者的病程和康复时间。
利尿剂抵抗 - 肿瘤生长抵抗
利尿剂抵抗 - 肿瘤生长抵抗引言利尿剂是一类用于增加尿液排泄量的药物,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水肿等疾病。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可能对利尿剂产生抵抗,从而降低对其治疗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利尿剂抵抗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机制。
利尿剂抵抗在肿瘤生长中的影响利尿剂抵抗与肿瘤生长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对利尿剂具有抵抗性,即利尿剂难以通过增加尿液排泄量来清除这些细胞内积累的废物产物。
废物的积累会导致细胞环境酸化,从而为肿瘤细胞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此外,利尿剂抵抗还可能导致肿瘤细胞内部渗透压升高,从而促进细胞生长和扩增。
渗透压的增加可刺激细胞进行自噬(一种通过降解细胞内成分来提供能量和营养的过程),进而支持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利尿剂抵抗的机制利尿剂抵抗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有几种可能的解释。
首先,肿瘤细胞可能通过改变尿液渗透性来影响利尿剂的作用。
例如,肿瘤细胞可能增加结构蛋白的合成,从而增强尿液对离子和废物的重吸收能力。
其次,利尿剂抵抗可能与肿瘤细胞的钠离子转运异常有关。
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具有异常的细胞内钠离子平衡,导致细胞的内外渗透压失衡,从而减弱利尿剂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此外,肿瘤微环境也可能参与利尿剂抵抗的形成。
肿瘤细胞周围的微环境中存在多种因子,如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因子,可能协同作用,使得利尿剂作用的消除更加复杂。
最后,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可能是利尿剂抵抗的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某些突变会导致细胞内的代谢异常,使其不再对利尿剂产生敏感性。
对策的展望针对利尿剂抵抗的问题,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以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
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开发新型的利尿剂药物,以克服对当前药物的抵抗。
这些药物可能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或者增强利尿剂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对抗利尿剂抵抗的肿瘤。
此外,结合药物疗法可能是另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将利尿剂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进行联合应用,有望发挥协同作用,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利尿剂抵抗 - 消化剂抵抗
利尿剂抵抗 - 消化剂抵抗引言本文将探讨两种常见药物抵抗的现象:利尿剂抵抗和消化剂抵抗。
在医疗实践中,这些抵抗现象经常出现并对治疗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将详细解释它们的定义、风险因素以及处理方法。
利尿剂抵抗利尿剂是用于促进尿液排出的药物。
然而,某些患者经常出现利尿剂抵抗现象,即利尿剂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
利尿剂抵抗常见于慢性肾脏疾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风险因素利尿剂抵抗的风险因素包括:- 肾功能受损:肾脏疾病或肾损伤可能使利尿剂无法正常工作。
- 肥胖:过度积累的脂肪组织会影响利尿剂的排泄和分布,从而导致抵抗。
- 药物相互作用:一些药物会干扰利尿剂的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 液体摄入量不足:如果患者摄入过少的水分,利尿剂的效果将降低。
处理方法处理利尿剂抵抗的方法包括:- 调整剂量和给药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调整利尿剂的剂量和给药时间,以提高其效果。
- 切换药物:如果一种利尿剂无效,医生可能会选择另一种类型的利尿剂。
- 考虑联合治疗:利尿剂常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消化剂抵抗消化剂指的是促进消化的药物。
然而,某些患者经常出现消化剂抵抗现象,即消化剂无法起到预期的效果。
消化剂抵抗常见于消化不良、胃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风险因素消化剂抵抗的风险因素包括:- 胃酸过多:高酸度的环境可能使消化剂的效果降低。
- 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或溃疡病等,消化系统的病变可能导致对消化剂的抵抗。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该疾病可能干扰消化剂的吸收和代谢。
处理方法处理消化剂抵抗的方法包括:- 调整剂量和给药时间: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消化剂的剂量和给药时间。
- 结合饮食和生活惯:良好的饮食和生活惯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提高消化剂的吸收和利用率。
- 增加治疗持续时间:有时,消化剂需要长期使用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结论利尿剂抵抗和消化剂抵抗是常见的抗药物现象,对治疗带来挑战。
2017 利尿剂抵抗的处理策略
2017 利尿剂抵抗的处理策略背景利尿剂是治疗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
利尿剂能够通过减少肾脏对水和电解质的重吸收,增加尿量,降低血容量和血压,有利于减轻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不过,一些患者在长期使用利尿剂后,可能会出现利尿剂抵抗的现象,即利尿效果下降,尿量减少,血容量和血压难以控制。
2017 年,美国心脏协会发布了关于利尿剂抵抗的处理策略指南,本文将对这些策略进行介绍和。
处理策略评估原因首先,需要对利尿剂抵抗的原因进行评估。
利尿剂抵抗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因素包括不当的药物使用、盐类摄入过多、肾脏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失调、药物相互作用等。
评估原因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处理方案。
药物调整其次,可以通过调整利尿剂的类型、剂量和联用药物来解决利尿剂抵抗的问题。
对于轻度利尿剂抵抗的患者,可以增加利尿剂的剂量或者更换为更强效的利尿剂。
对于重度利尿剂抵抗的患者,可以考虑增加联用药物,如ACEI、ARB、ARNI等,或者采用利尿剂的联合使用,如袢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的联合使用。
液体管理液体管理也是解决利尿剂抵抗的重要措施之一。
患者需要限制盐类和水的摄入,避免在夜间饮水过多,同时定期监测体重、尿量和血浆肌酐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伴有心衰的患者,更需要注意液体管理,避免心衰恶化。
药物增效在药物调整和液体管理的基础上,还可以使用一些药物增效措施,来达到更好的利尿效果。
如甲状腺素、利尿肽、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等,这些药物具有增加肾脏排钠排水的作用,可以作为利尿剂治疗的辅助治疗措施。
手术治疗对于重度利尿剂抵抗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如经皮球囊肺动脉成形术(PPCA)治疗心衰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或者肾移植治疗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等。
利尿剂是治疗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重要药物,但长期使用后会出现利尿剂抵抗的现象,影响治疗效果。
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利尿剂抵抗,可以采用个体化的处理策略,包括评估原因、药物调整、液体管理、药物增效和手术治疗等。
利尿剂抵抗 - 免疫抵抗
利尿剂抵抗 - 免疫抵抗引言利尿剂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药物,用于促进尿液生成和排出,以达到治疗水肿等病症的目的。
然而,长期使用利尿剂可能会导致利尿剂抵抗的产生,即药物效果减弱或失效,使原本应该被排出的体内废物和液体积聚。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免疫抵抗可能与利尿剂抵抗存在关联。
本文将探讨利尿剂抵抗和免疫抵抗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利尿剂抵抗与免疫抵抗的关系利尿剂抵抗的机制利尿剂作用于肾脏,抑制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液中的钠和水的排出。
然而,长期使用利尿剂可能导致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能力提高,从而减弱了利尿剂的效果,产生利尿剂抵抗现象。
免疫系统与利尿剂抵抗的关联研究发现,免疫系统在利尿剂抵抗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免疫系统参与了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纤维化等过程,这些过程可能与利尿剂抵抗相关。
过度激活的免疫系统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增加,进而促进肾小管中的钠重吸收,从而引发利尿剂抵抗。
免疫抵抗与利尿剂抵抗的影响因素除了免疫系统,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对利尿剂抵抗产生影响。
例如,患者的基础病情、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因素都可以影响利尿剂的效果。
因此,在充分了解免疫抵抗和利尿剂抵抗关系的基础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更为重要。
解决方案综合治疗方案针对免疫抵抗和利尿剂抵抗的关系,医生可以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来管理这两种抵抗现象。
综合治疗可能包括调整利尿剂的剂量和使用时间、联合使用其他利尿剂或药物,以及加强免疫调节等措施。
调整用药方案根据个体化的情况,合理调整利尿剂的用药方案,包括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对于存在免疫抵抗的患者,增加利尿剂的剂量或通过分次给药的方式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可能会提高药物的疗效。
联合使用其他药物针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可能对利尿剂抵抗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可以考虑在利尿剂治疗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免疫调节剂或其他辅助药物,以增强对利尿剂抵抗的克服力。
结论利尿剂抵抗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而免疫抵抗可能与利尿剂抵抗存在关联。
利尿剂抵抗的机制
利尿剂抵抗的机制
1、利尿剂使用的短期效应:RAAS系统的激活
利尿剂有效期:使用祎利尿剂后肾脏排水排钠大量增加,会激活RAAS系统,在利尿剂有效药物浓度期间,水钠可以排泄,但是存在RASS系统的相反作用,利尿效果会慢慢打折扣。
利尿剂空窗期:超过祎利尿剂4个半衰期后的药物空窗期内,激活的RAAS 系统占主导作用,由此导致的水钠重吸收的增加甚至能够抵消利尿剂的治疗效果。
2、利尿剂使用的长期效应:Na转运蛋白表达调整
长期使用祎利尿剂后,肾脏参与水钠转运的蛋白也会发生调整,包括Na-K- 2C1转运蛋白(祎利尿剂的作用靶点)、Na-K-ATP酶、内皮细胞Na通道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水通道的表达也会发生改变,其总体效应是减少Na离子排出和增加水的重吸收,产生利尿剂抵抗效应。
3、低氯血症引起肾脏盐敏感性改变
氯离子是肾脏盐敏感性的重要调节因子,低氯血症会导致水钠排泄量的减少。
4、祎利尿剂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影响其疗效发挥
心衰引起的消化道淤血会延缓口服祥利尿剂的吸收及其疗效。
利尿剂抵抗 - 酸碱平衡抵抗
利尿剂抵抗 - 酸碱平衡抵抗引言利尿剂是一类常用于治疗水肿和高血压等疾病的药物。
然而,部分患者在长期使用利尿剂后会产生利尿剂抵抗的现象,即药物对于利尿效果的逐渐减弱。
利尿剂抵抗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酸碱平衡的紊乱是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利尿剂抵抗与酸碱平衡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利尿剂抵抗的机制利尿剂抵抗是指长期使用利尿剂后,患者逐渐丧失对药物利尿效果的响应。
利尿剂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增加肾脏排尿量,以减少体内的水和盐分。
然而,长期使用会导致一系列代偿反应,包括肾脏对钠的重吸收增加、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异常等,从而减弱利尿剂的作用。
酸碱平衡与利尿剂抵抗酸碱平衡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酸碱紊乱可以促进利尿剂抵抗的发生。
一方面,酸性环境下肾脏对钠的重吸收增加,导致利尿剂的利尿效果减弱;另一方面,肾小管对利尿激素的响应性受到酸碱平衡的影响,进一步影响利尿剂的作用。
防治措施为防止利尿剂抵抗的发生,我们应该注重酸碱平衡的调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防治措施:1. 药物联合治疗:钠碱盐类药物可以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减少酸碱紊乱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利尿剂的效果。
2. 饮食控制:合理搭配酸性和碱性食物,避免过度酸碱负荷,有助于维持正常的酸碱平衡。
适量补充富含钾的食物也可以改善利尿剂抵抗情况。
3. 定期监测:定期检测患者的酸碱平衡指标,早期发现和处理酸碱紊乱,可有效预防利尿剂抵抗的发生。
结论利尿剂抵抗是临床中常见的问题,酸碱平衡的紊乱是其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药物联合治疗、饮食控制以及定期监测,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利尿剂抵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未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究酸碱平衡对利尿剂抵抗的具体机制,以及开发更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更好地应对利尿剂抵抗问题。
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 利尿剂抵抗与酸碱平衡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学杂志, 2020, 30(2): 10-15.2. 王五,赵六. 酸碱平衡调节与利尿剂抵抗的机制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 2021, 41(4): 55-6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尿剂抵抗开始应用利尿剂后,病人体重与身体内钠盐量都下降,但是非常快就达到钠盐摄入与排泄的平衡,这一生理性抗利尿作用是机体对水盐过度丧失的保护;假如这一平衡比治疗目标出现早,则会发生利尿剂抵抗耐药;对利尿剂的治疗反应决定于药物浓度与进入尿液的时间过程;轻度病人即或使用小剂量利尿剂也反应较好,因利尿剂从肠道吸收速度快,到达肾小管的速度也快;但是,伴随着心力衰竭的进展,因肠管或者小肠低灌注,药物吸收延迟;加之因肾血流与肾功能减低,药物转运受到损害,所以当心力衰竭进展恶化时,经常需要加大利尿剂剂量,最终,再大的剂量也无反应,即出现利尿剂抵抗;这时,可以用下列方法克服:1、静脉应用利尿剂;如呋噻米持续静滴每小时1~5mg;2、两类或者两类以上利尿剂联合使用;3、应用增加肾血流的药物,如短期应用小剂量的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胶1kg体重每min2~5微克;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可以抑制绝大部分利尿剂的利钠作用,尤其是襻利尿剂,并且增进利尿剂的致氮质血症倾向,要避免使用;导致真正难治性水钠潴留的原因是顽固性心力衰竭导致的肾前性,这个时候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排出量;ACE抑制剂对治疗利尿剂耐药的难治性水肿也很有效,能够使体重降低、血清肌酐水平降低,预防低钠血症,其机制可能和心功能改善和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的口渴感、血管加压素释放与肾小管重吸收钠受到抑制有一定的关系;利尿剂抵抗发生的原因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治疗方法:在神经体液内分泌调节治疗基础上,静脉用小中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2~10/μg/kg·min,呋塞米注射液20~100 mg/d,每天维持 8 h,连续使用3~7 d,予低盐饮食,常规监测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口服或静脉酌情补充氯化钾、氯化钠;利尿剂抵抗是指心衰时,描述肾小管内利尿剂浓度的对数与其利尿作用的S形曲线发生右移,最大利尿作用降低,从而出现显着水钠潴留,病情恶化,顽固性水肿、少尿,其在心衰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1/3 ;其主要原因有:①心衰时利尿剂药物动力学变化;随着心衰的进展,由于肠管水肿或小肠低灌注,药物吸收延迟;加之由于肾血流和肾功能减低,药物转运受到损害,利尿剂的药物动力学有所变化,呋塞米在尿液中峰浓度降低,达峰时间延长 ,而吸收总量无显着下降;②肾功能受损;灌注不足及长期应用利尿剂引起远离襻利尿剂作用部位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代偿性肥大,增加肾脏溶质重吸收以及其他适应机制,从而使利尿效果钝化;③低钠血症与水钠潴留;由于远端肾小管钠盐转运减弱和继发性高醛固酮血症,低钠血症通常伴有利尿作用下降;低钠血症可能是由于利尿剂的应用,尤其是噻嗪类,但更多的是由于严重心衰导致对渴感的刺激,并且非渗透性刺激血管加压素系统,使自由水的排出受损;同时,由于血管紧张素Ⅱ和儿茶酚胺对近端小管的作用,刺激近端和远端小管对钠盐的重吸收,而且对心房利尿钠肽的抵抗也加重了心衰时钠潴留;④有效动脉血容量下降,这是因为心力衰竭时心排血量和/或外周阻力下降所致;⑤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也可能与利尿剂抵抗有关;利尿剂抵抗定义:寻找一个确切的定义似乎有些困难,按临床上理解,应该是按一般规范使用利尿剂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参照“激素抵抗”类似的概念来理解;肾科的利尿剂使用,主要集中在2个病种: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高血压我看成是和心内科公用的,剂型主要为袢利尿剂;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而言,因为肾脏结构的破坏,肾小球萎缩,硬化,肾小管间质萎缩等,造成利尿剂的作用靶点丧失,此外,肾单位的血供下降,血液中达到靶点的药物剂量也随之下降,在肾衰竭的晚期,这可能是利尿剂抵抗的主要原因,这种改变只能靠增加药量来达到利尿的目的,这种利尿剂抵抗对于临床的研究意义不是很大,也是肾科医师容易忽视这个问题的原因之一;但是,在临床上,还存在在一大部分患者,肾功能正常,或轻到中度损害,这个时候出现的利尿剂抵抗就更值得我们深思;首先,使用利尿剂时,患者的血容量状态对药效有着很大的影响;血容量不足,利尿效果不好,这点我想大家应该能够理解,源头上的“水”少了,再怎么利也效果不好啊有些患者临床表现为浮肿,貌似容量负荷较大,但因为大量的液体储留在组织间歇,造成事实上血管内的低血容量,这个时候使用利尿剂,不仅效果不好,而且容易加重低血容量状态,引起肾功能恶化,此时还有另外一只手在助纣为虐:RAAS;低血容量会激活RAAS系统→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下降→血液中到达靶点的药量↓;其次,低蛋白血症;袢利尿剂在体内需要和白蛋白结合,只有结合的袢利尿剂才能发挥生物学作用,低白蛋白血症的时候,结合的利尿剂减少,这样利尿作用也会相应减弱;提到低蛋白血症就不得不提到与之关系密切而同样影响利尿剂效果的临床征象:大量白蛋白尿;历经千辛万苦达到作用靶点附近的利尿剂们,本准备大展身手,但不幸的是,当尿中白蛋白含量很高的时候,这部分利尿剂又重新被白蛋白绑上战车,跨不过这离胜利仅有的一步之遥;那么,是不是尿中没有白蛋白“抢亲”,利尿剂就一定能得偿所愿呢答案仍然是:NO;袢利尿剂要发挥作用,就必须在近端小管通过转运蛋白进入小管液,而转运利尿剂的转运蛋白并不是特异性转运蛋白,除了利尿剂之外,还转运其他物质,比如青霉素等,如果同时使用这些药物的话,那只能和利尿剂说对不起了,“哥们,看谁本事大能挤进去了撒”;对于肾病综合征而言,利尿剂抵抗可能还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增加有关;除了上面提到的竞争性争夺转运蛋白的药物外,其他可以引起利尿剂抵抗的药物,比较公认的主要是非甾体类药物,即NSAID;此外,酸碱失衡据称也会影响利尿剂的作用;利尿剂抵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水钠潴留;具体的机制很复杂个人感觉,因为我也没有一直弄通,所以就不拿出来糊弄人了,谁要是能讲的通俗易懂,咋啥也不说了,上分;这里需要理解一个名词:利尿剂阻断;所谓利尿剂阻断,就是说在使用袢利尿剂之后,机体自发的一个代偿性储钠过程;所以,不能一边利尿,一边还“补钠”,这样的话,刚“尿”出去的一点钠水,很快就会被“补”起来所以要限制钠摄入;不过如果限过头,出现低钠血症,那又不行,低钠时,利尿剂的效果直线下降….独木桥难走扯了这么多,大家对利尿剂的抵抗应该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最后简单总结下经常用来解决利尿剂抵抗的办法:1、基本处理:纠正低蛋白血症,补充血容量,治疗原发病,限盐;2、停用相关药物,比如NSAID3、纠正酸碱平衡紊乱4、纠正低钠血症5、加大利尿剂剂量6、持续静脉输入利尿剂7、联合用药:噻嗪类、保钾类、袢利尿剂;8、有报道,激素使用后再用利尿剂效果好…利尿剂临床应用进展利尿剂泛指一类通过增加尿液溶质及水分排除而减少细胞外液量的药物;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水钠潴留;作为一名临床医师,熟悉利尿剂作用机制及特点,并合理正确使用,十分必要;一、利尿剂的分类及作用机制根据利尿剂的作用部位分不同分为四大类:1作用于近曲小管的利尿剂:如乙酰唑胺,美托拉宗;2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如呋塞米,托拉塞米;3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皮质部:如噻嗪类;4作用于集合管的利尿剂:如氨本蝶啶,螺内酯;二、机体对利尿剂的若干反应一利尿剂“刹车现象”利尿剂可引起机体的代偿机制,减少肾脏钠、水的排泄;在正常人或肾病患者,口服首剂呋塞米可引起6小时利钠利尿,随后18小时又回到服药水平,在摄钠较多情况下,每次服呋塞米24小时内即可达到平衡,维持原来体重,即称为利尿剂“刹车现象”;引起“刹车”现象的机制:1提供到呋塞米作用部位的NaCl减少;2呋塞米抑制髓袢重吸收NaCl降低;3远端肾小管重吸收NaCl增加;针对利尿剂“刹车”现象,临床使用利尿剂应注意:1限制钠盐摄入:即使使用强效襻利尿剂,为减少利尿后钠潴留,也应严格限制钠盐摄入;2长期使用一种利尿剂,疗效下降时,应换用另一种可能有效;3不可突然停药;4持续长时间的给药方式较短时间大剂量给药疗效好二利尿剂抵抗当使用充分剂量利尿剂之后,水钠潴留仍无改善,称为利尿剂抵抗;引起利尿剂抵抗的原因:1原发病治疗不充分;2钠盐摄入过多;3循环血容量不足;4利尿剂可引起一系列神经、体液因子改变;5其他药物影响:如NSAIDS6利尿剂抵抗常伴有代碱;处理利尿剂抵抗的对策:1基础疾病的治疗;2严格限盐;3采用长时间持续作用的给药方式,如小剂量多次给药或持续静脉给药;4不同作用部位/机制的利尿剂联合使用;5合用ACEI药物6及时纠正低钾性代碱;7其他:卧床休息,餐后用药三利尿剂引起的体液因子及神经调节改变:1.RAAS系统的激活2.增加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3.诱导AVP的释放4.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四.利尿剂的副作用1.容量不足;2.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低钾、低钠、低钙、低镁、代碱;3.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4耳毒性呈剂量相关性,早期多数可逆;5.恶性肿瘤长期应用利尿剂后肾细胞瘤发生率为50%;噻嗪类是结肠癌死亡的独立高危因素;五.利尿剂的临床应用:利尿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1限制钠盐摄入是利尿治疗的基础;2利尿力避过快过猛,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3增加利尿剂剂量可提高利尿强度;4通过改进用药方法,以增加疗效:①延长药物作用时间;②不同作用机制部位的利尿剂联合使用;③间歇用药;5关注利尿剂的不良反应6重度难治性水肿可借助血液净化超滤脱水一利尿剂在高血压中的应用利尿剂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线用药之一,临床上选用:氢氯噻嗪小剂量:12.5~25mg/d和吲达帕胺;其降压机制主要为利尿排钠、减少血容量,另还有减少血管壁Na.,扩张血管的作用;吲达帕胺扩血管作用强于其利尿作用;二利尿剂在心衰中的应用利尿剂是治疗有症状性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但利尿剂在心衰治疗中容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用在心衰中的利尿剂是一把“双刃剑”,并且容易产生利尿剂抵抗;因此,对于心衰患者,利尿剂的使用更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对于无症状患者NYHA分级1一般不使用利尿剂,有症状的Ⅱ、Ⅲ级患者选用噻嗪类利尿剂,症状严重的III、Ⅳ级病人使用襻利尿剂;利尿剂很少单独使用,常与ACEI、地高辛等合用;在用药方式选择上,静脉用药优于口服用药,静脉持续滴注优于静脉快速推注;三利尿剂在急性肾衰中的应用ARF时利尿剂的作用尚无明确共识;以往认为呋塞米能抑制肾小管的重吸收水钠,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氧耗量,减轻缺血导致的肾小管损伤;若在ARF早期给药,大剂量的呋塞米可促进部分缺血性ARF患者少尿状态转为非少尿状态,降低对透析的要求,虽然非少尿者的死亡率低于少尿型患者的死亡率,但迄今尚无研究证实呋塞米能降低ARF患者的死亡率;近年多项研究表明:使用襻利尿剂在对ARF患者肾功能的恢复、是否接受透析治疗和降低死亡率等方面并无益处,反而增加耳毒性;由于研究结果不一致,故临床上ARF使用呋塞米时,可先给予试验剂量,如果患者对呋塞米治疗无反应,不应重复给药;同时在用药时一定要注意维持足够的有效血容量四利尿剂在慢性肾衰中的应用CKD4、5期病人应用袢利尿剂可减轻钠负荷,特别是肾性高血压伴有容量负荷过多者;K/DOQI指南指出,大多数CKD降压治疗必须使用利尿剂;利尿剂还可防止应用PAS阻断时的高钾血症;在部分有一定残余肾功能的尿毒症透析病人,袢利尿剂仍可有一定利尿效应,可尝试性使用,以减轻透析脱水的负荷;五利尿剂在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R.Schrier对217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容量测定的结果显示:低血容量仅占33%、高血容量25%、正常血容量42%;而低血容量患者并不适合单用利尿剂利尿消肿,故主张利尿剂治疗肾病综合症时,首先应判明血容量状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措施;鉴别高、低血容量状态的方法有:1.有严格限盐、限水使用利尿剂史;血浆白蛋白<20g/1体位性低血压、脉搏快、脉压小等多位低血容量表现;2尿钠、尿渗透压、尿钠排泄分数FeNa,FeNa<0.2%提示低血容量对于正常/高血容量患者应依据水肿程度选择治疗措施;轻、中度:卧床休息、限盐2-3g/d基础上可加噻嗪类或保钾利尿剂;重度:在更加严格限盐的基础上,选用袢利尿剂;当患者处于低血容量FeNa<0.2%时,利尿剂治疗水肿是困难的,且易发生利尿剂抵抗;输注白蛋白有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功效,但频繁使用利尿剂和白蛋白,会增加肾小球滤过及近曲小管蛋白重吸收的负担,导致肾功能损伤加重,使疾病难以控制;临床中,对严重低血容量水肿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在严格限制钠水摄入,充分使用袢利尿剂,更换袢利尿剂药如托拉噻米及联用噻嗪类或/和保钾利尿剂等治疗无效时,有节制的使用血浆白蛋白+袢利尿剂的方法,有时可获得满意的利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