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诗歌来永葆你的靓丽青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论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用诗歌来永葆你的靓丽青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论

张晓玲

【摘要】Sonnet .18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代表性诗篇。该诗有着鲜明的起、承、转、合以及优美的音乐性。头四行“起”,表明他所歌颂的年轻友人不同凡响的美;中间四行是“承”,讲岁月无情,青春难驻;后四行是“转”,宣告虽然别人的美貌难以存留,可他所爱的人却可以通过他不朽的诗篇得以永存;最后两行“合”,是对一首诗所作的小结,以富有思辨的语言总结了人类、诗歌艺术以及所歌颂对象之间的关联。

【期刊名称】《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4

【总页数】3页(P79-81)

【关键词】Sonnet .18;青春;时间;抗衡

【作者】张晓玲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9.31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大约创作于1590年至1598年之间,几百年来有关十四行诗的论著数量仅次于《哈姆莱特》。诗歌以强烈的感情、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意象、优美的节奏和精妙的修辞等,在今天的莎学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兴趣和争论,而Sonnet.18则是诗集中的名篇。

整部诗集共154首,内容很复杂,往往若干首成一组,表现同一题材,在内容上

既具有连贯性,又可独立成篇。因此,在赏析Sonnet.18之前,要对诗集作全面

的了解。英国莎学家马隆和斯蒂文斯在1780年提出了“朋友说”和“黑女郎说”,即:诗集的前126首,写给一位美貌的贵族男青年(The Fair Lord);诗集的第127-152首,写给一位黑肤色女郎(The Dark Lady);最后两首、中间个别几首与故事无关。在此之前,人们相信这些诗的大部或全部都是歌颂恋人的。我国学者辜正坤先生则认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绝大部分是献给女性的,但不止一位女性;其中的

一位是伊丽莎白女王;剩下的一小部分则是献给两位男朋友的,一位是伊丽莎白女

王的宠臣艾塞克斯伯爵,另一位是艾塞克斯伯爵的心腹、莎士比亚的保护人南安普顿伯爵。”[1]423

诗歌献给何人暂且不论,诗集的主题却不外乎描写时间、友谊、爱情、艺术(具体

为诗的艺术)。尤其是时间,成为贯穿整部诗集的一个重要概念和主题,Time在诗集中出现过79次,而且大多是以大写字母出现的。无论是对男性青年(Fair Lord)的友谊,还是对“黑女郎”(Dark Lady)的爱情,都主要是为了突出时间的残酷和

无情。美、友谊、爱情,这一切统统都要受到时间的制约,那么怎样去超越时间?

这是困惑诗人的一个问题。在诗集的第1-14首诗中,诗人似乎找到了答案,即

生育繁衍。但是,到了第15首,他又觉得以结婚生育来抗衡时间的思想是那么苍白无力:

当我看到人类像草木一样滋长,

任同一个苍天随意褒贬抑扬,

少壮时神采飞动,盛极而渐衰,

往日的鼎盛貌逐步被人遗忘。[2]36

如果生命的下一代不能超越上一代人的生命,只是一轮轮生命的复制,是人类的重复性生产,这种繁衍尽管意义重大,却远远不够,它只是人类借助形体在空间的持续存在和运动,来实现外在美的延续,尤其是对于有思想有艺术天赋的诗人来说,是天资禀赋的极大浪费,他当然不会满足于此,他迫切地需要寻找新的与时间抗衡的方式。经过勤奋的创作,诗人在获得人生自信的同时,终于找到了战胜时间的法宝,那就是诗歌。诗歌既是诗人抗拒时间暴行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超越,更是一种精神的长存,是人类许多生命的瞬间升华。于是,诗人骄傲地宣称自己的诗篇能够记录青年的美,可以与时间抗衡。而Sonnet.18是表达文学艺术与时间抗衡这一思想的代表性诗篇。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梁宗岱译诗如下:

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

你不独比它可爱也比它温婉:

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

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烈,

它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

被机缘或无常的天道所摧折,

没有芳艳不终于凋残或销毁。

但是你的长夏永远不会凋落,

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

或死神夸口你在他影里漂泊,

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

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

这诗将长存,并且赐给你生命。[3]232

在赏析此诗之前,我们需要理解“夏天”(summer’s day)一词的真正意义。综

观全诗,我们会感到诗中的一切意象都在表明诗人把爱友比做的是“春天”,那么原诗为什么不用spring’s day而用summer’s day呢?在这里,我们要对英语

语言的演变史有所了解。在古英语和中古英语中并没有特指“春天”、“秋天”的词汇,所以summer(一般拼写为sumer或somer)一词兼指春夏,而winter一

词往往兼指秋冬。虽然到了莎士比亚时代,已经产生了指代“春天”、“秋天”的词汇。但是“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抒情诗中,summer一词常被用来泛指春天,既典雅又朗朗上口。并且summer’s day(春日)与下文中的summer’s

lease(青春的契约)、thy eteral summer(你永恒的青春)、darling buds of

May(五月的娇蕾)等互为呼应”[4]14,因此,莎士比亚忠实地遵循了英诗传统,巧妙地采纳了summer这个词的古意来营造“春天”这一意象,其手法含蓄典雅,运笔流畅如行云流水,堪称一绝。

此诗像莎士比亚的大多数十四行诗一样,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起承转合。

在头四行“起”中,诗人把爱友比做summer’s day这一英格兰最温和宜人的季节,这个比喻是如此清新,不落俗套,让我们想起了现代诗人林徽因的名诗《你是人间四月天》中的句子: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用那么多温馨美好的意象营造了一个美丽的季节,用

这个季节比喻一个人,这个比喻真是美妙。其实,这个比喻来自莎士比亚。林徽因在英国留学期间,一度疯狂地迷上了英国诗歌,若说她没有读过莎士比亚这首著名的十四行诗,是不可能的。可见,莎士比亚作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他的血液已经流进中华民族的文学之中。林徽因的这个比喻虽好,却没有超过莎士比亚,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