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_文言实词
2013年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32教师
常指奉承、拍马
《孔雀东南飞》
再拜还入户
两次
下一次
《孔雀东南飞》
自可断来信
使者,指媒人
书信
《孔雀东南飞》
渠会永无缘Hale Waihona Puke 他常指人工开凿的河道
《兰亭集序》
列坐其次
指旁边
指数次,从次
《兰亭集序》
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篇文章
文雅;文化或文人。
《兰亭集序
是日也
指代词“这”
指判断动词“是”
《兰亭集序
茂林修竹
长
指修建处理
重新,改变
时间单位,更加
《荆轲刺秦王》
樊fán於期偏袒扼è腕wàn而进
露出一只手臂
袒护一方
《荆轲刺秦王》
愿大王少假借之
原谅
假托,托词
《荆轲刺秦王》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可以用它来……
表可能、能够、许可。
《荆轲刺秦王》
秦王方还柱走
跑
步行。
《荆轲刺秦王》
左右既前,斩荆轲
周围侍从。
表方向或大约。
《鸿门宴》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分之一
数词
《游褒禅山记》
而世之奇伟、瑰guī怪、非常之观:
不平常,不一般
很,十分
《游褒禅山记》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游褒禅山记》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兰亭集序
所以游目骋chěng怀
用来
表因果关系连词
《兰亭集序
2013年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14教师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十四---《寡人之于国也》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 王好战,请.以战喻。
2. 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二.默写填空1. 察邻国之政,。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 ,兵刃既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 不违农时,。
,鱼鳖biē不可胜食也。
4.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5. ,无失其时,。
6.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三.课内阅读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回答1-3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C )A.数罟.(网) B.鸡豚狗彘.(猪)C.孝悌.(尊敬父母) D.庠序.(学校)2.下面的加黑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A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3.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B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四.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郭原平字长泰,禀bǐng至行,养亲必已力。
性闲木功,佣赁lìn以给供养。
2013高考复习文言文词义推断与翻译
(想要储存蟋蟀来作为牟利的手段,于是抬高蟋蟀的 价格,也没有买家。 )
高考掠影
例1“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2000年) 这个选项中,“樵”解释为“打柴”对吗?
【推断】“樵”前面有动词“取”,可见“樵”是 它的宾语,名词。词义应该是“木柴”。“打柴” 显然不当。
碰到
联想词语“抵京”、“平安抵达”,到达,抵达
(2012广东卷)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 A.陶澍就擢巡抚
擢:升迁
课文: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词语:擢升、擢用
• 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豁:免除
联想词语:豁免/联系语境
• 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
工
举:推举
想想看:
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
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
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 胜:能承受 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 》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陈情表 》
徐绩说:“他们确实有罪,可是他们都是饥饿体弱多病的人,不能承受杖 责,姑且染黑他们的胳膊来警告他们,也就可以了。”使者非常生气,想 一并弹劾徐绩,徐绩据理力争,丝毫不改变,使者也不能改变他。
• 词语:有志者事竟成(到底,最终)、继承先烈 未竟的事业(终了、完毕、完成)
• 课本: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终结)
• 答案:B 从上文可知,范景淳病卧久矣,最终 死去,并不表示出乎意料,因此不可能是“竟
然”。此处“竟”可以理解为“终究”或“最
2013年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汇编
2013年高考文言文实词分类汇编4.(新课标卷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4.(新课标卷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任意。
8.(全国大纲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遂:于是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遏:禁绝C.与林邑累.相攻伐累:屡次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旷:空缺6.(北京卷)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遂受而籍.之以归籍:登记造册B.太祖典.禁旅典:主管,掌管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预:参与,加入D.仍.赐白金万两仍:于是,又9.(天津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敬恒皇恐,长跪谢.谢:感谢B.访.以海上事访:询问C.闽督肃然颔.之颔:点头同意D.遂以此落.其家落:使……衰败4.(辽宁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其后遂以著.令著:显著。
B.以释.天下之疑释:消除。
C.多格.不行格:搁置。
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阴:暗中。
9.(山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采之可茹.茹:吃B.皆竞秀.献状秀:开花C.被.鹤氅衣被:通“披”,穿着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狎:接近5.(江苏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其父不愿其然.然:这样B.及.即尊位及:等到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制:节制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诫:警告4.(安徽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亲戚:父母B.如反覆..手耳反覆:翻转C.人众车舆.舆:众多D.政由.一家由:如同16.(浙江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堪:胜任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诬:诬蔑C.则数更法以御.之御:防备D.南城之政平.平:安定10.(江西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予从事..京师锦衣从事:任职B.工.丹青工:主管C.予以此图质.之质:询问D.昏.礼宜昏昏:结婚2.(福建卷)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会.所导火灭会:适逢B.意.其穴竟于是意:料想C.亦阳慑.为殆慑:害怕D.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虞:欺骗9.(湖北卷)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天将以廉氏.吾宗乎氏:作为姓氏B.诸贵假.以劲弓假:借给C.整复浼.入言之浼:派遣D.明日当诣.政事堂诣:前往5.(湖南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次:驻军B.乃投.毦而答曰投:扔掉C.将军自度.何如也度:估计D.则非亮先诣.备诣:谒见5.(广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第:科举考中B.推.辱主帅推:追究C.不痛绳.之绳:捆绑D.复命知.益州知:掌管8.(重庆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为我死,王则.封汝则:如果B.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知:巧诈C.见一丈人,刺.小船刺:用篙撑D.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抟:捏成团8.(四川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知向.濂洛之学向:崇尚B.造诣益邃.邃:精深C.履祥倾赀.营购赀:钱财D.勒.为一书勒:镌刻。
2013高考语文文言实词篇
学习目标
• 1、通过2013高考语文试题之“文言实词”练习, 促使学生积累120个常见的实词意义用法。 • 2、回归课本,重视教材。 • 重点难点: • 积累120个常见的实词意义用法。 • 回归课本,重视教材
• 教法和学法 讨论法 例析法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法
• 5.(3分)A第二
广东卷
•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第:科举考中 • B.推辱主帅 推:追究 • C.不痛绳之 绳:捆绑 • D.复命知益州 知:掌管110
• 5.C
按一定标准去衡量 纠正
重庆卷
•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பைடு நூலகம்正确的一 项是(3分) • A.为我死,王则封汝 则:如果 • B.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 知:巧诈 • C.见一丈人,刺小船 刺:用篙撑 • D.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 抟:捏成团
安徽卷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 • 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亲戚:父母 • B.如反覆手耳 反覆:翻转 • C.人众车舆 舆:众多 • D.政由一家 由:如同
• 4.(3分)D 出自
浙江卷
•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 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 堪:胜任 48 • 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 诬:诬蔑 • C.则数更法以御之 御:防备 • D.南城之政平 平:安定
• 【爱】一
•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 • 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 • ③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齐桓晋文之 事》)//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 • 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吝啬)(《齐桓晋 文之事》)译文:老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啬,我确实知道您是于 心不忍。 •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 • ⑥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恩惠) (《左传· 昭公二十年》)译文: 等到子产逝世,孔子听说了, 哭泣道:“(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 ⑦爱(通“薆”)而不见,搔首踟蹰。(隐蔽,躲藏)(《诗 经· 邶风· 静女》)
2013年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33教师
捷,通“接”
与敌交战
《诗经采薇》
玁xiǎn狁yǔn孔棘jí
棘,通“急”
紧急
《诗经采薇》
彼路斯何
路,通“辂”
大车
《诗经采薇》
彼尔维何
尔,通草字头的尔
花盛开的样子
《诗经采薇》
象弭mǐ鱼服
服通“箙"
盛箭的器具
《氓》
氓mén之蚩chī蚩
“蚩蚩”通“嗤嗤”
笑嘻嘻的样子
《氓》
士之耽dān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匪通非
不是
寡人之于国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斑白,头发花白
寡人之于国
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
涂通途
道路
寡人之于国
涂不饿莩而不知发
莩—殍
饿死的人
寡人之于国
则无望民之多余邻国也
无通毋
不要
劝学
輮róu以为轮
輮通煣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劝学
虽有槁gǎo暴pù
有通又
再次
劝学
虽有槁暴
暴通曝
晒干。
劝学
君子生非异也
采,通“彩”
颜色。
《鸿门宴》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
全部。
《鸿门宴》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
古时乘车。
《鸿门宴》
不者,若属将为所虏
不—否
《诗经采薇》
岁亦莫止
莫,通“暮”
傍晚
《诗经采薇》
我行不来
来,通“勑”
慰勉
《诗经采薇》
维常之华
常通棠
棠棣
《诗经采薇》
维常之华
2013年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答案(选修)____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选修答案习案二十六---《过小孤山大孤山》一.略二.1.D(A天理:古义①,文中指牛天然的结构。
今义②,指天然的道理。
B古义①,宋代区划,是江南西路的意思。
今义②,当代行政区别,江西省。
C古义①,指相互映衬。
今义②,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
)D都指东面和西面。
2.B(直冲。
A干涉。
C盾。
D求。
)3.C (美景,名词。
A控制。
B控制,忍得住。
D美好,作形容词,修饰“状”。
)4.A(但是。
其余都是“看”的意思。
)5.B(微小。
A轻微。
C偷偷。
D 浅显。
)6.C名词作状语。
象……一样(A意动用法。
以……为耻。
B表被动,被烧被溺。
D动词名用。
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7. D意动用法。
(其余均是名词动用A游水。
B登记。
C网住。
)8. A名词作状语(BCD都是使动用法)9.C(A“善”通“缮”;B“盖”通“盍”;D“厌”通“餍”)10.D(判断句式,其他都是介词结构后置句)二.1.C(应解为“不久”)2.B(A并-傍C有――又D诒――贻)3.D(都解作“于是”。
A①然而,表转折。
②表顺接,可不译。
B ①因为②连词,相当“来”。
C①助词,的。
②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
)4.C(全文着意描述含鄱口俯览鄱阳湖上风卷的云障奇观,仰望香炉峰白云团涌的云海幻景,阐发出云雾是山之灵,诡变的云雾是娱性逸情之最。
)5.①所以靠海的山岭大多显得雄壮深沉,而庐山具有清逸动人的景致。
②斜北远眺彭泽县,都隔着鄱阳湖,湖水清亮亮地闪烁着波光。
过了一会儿,地面就象收卷席子那样,由远而近渐次隐没。
文言文译文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会的地方,围绕着它的三面都是水。
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
而江和湖的水,吞吐进出,平稳宽阔,与海水不一样。
所以靠海的山岭大多显得雄壮深沉,而庐山具有清逸动人的景致。
嘉庆十八年三月十二日,我因有事渡过鄱阳湖,泊船左蠡。
十三日,船停靠在星子县境,于是便前去游览。
2013年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4教师_______安乡一中____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四----《鸿门宴》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 沛公欲王.关中。
2. 素善.留侯张良。
3.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4.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5. 君安与项伯有故.?6.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7. 张良出,要.项伯。
8.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9.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10.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鸿门宴》)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B.杀人如不能举举:列举.C.窃为大王不取也窃:敬词,私下里.D.故遣将守关者故:故意.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D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3,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B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亚父者,范增也.4,对樊哙在席上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A.樊哙在席上讲话与刘邦的话,不是"仅语句上稍有变化而已",而是有本质区别,说话的语调语气是明显不一样的.B.两人讲话中心大体一样,但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C.从策略上看,刘邦之言属于"以屈求伸",樊哙义责项羽已是"以攻为守"了.D.樊哙在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三.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2013年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23教师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二十三---《陈情表》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2. 终不察.夫民心。
二.默写填空1.生孩六月,。
行年四岁,。
2.臣少多疾病,,,至于成立。
3.既无叔伯,。
,晚有儿息。
4.,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形影相吊。
5.而刘夙婴疾病,。
臣侍汤药,。
6.诏书特下,,寻蒙国恩,。
7.,,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8.,则以刘病日笃,,则告诉不许。
9.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况臣孤苦,。
10.且臣少事伪朝,,,不矜名节。
11.今臣亡国贱俘,,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有所希冀? 12.但以刘,,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13.,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
14.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乌鸟私情,。
15.,卒保余年,,死当结草。
三.课内阅读(一)臣密言:“臣以险衅,夙sù遭闵mǐn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
茕qióng茕孑jié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注释,全错的一项是()①夙.(平素,过去)遭闵凶②慈.(慈爱)父见背③躬.(亲自)亲抚养④终鲜.(少)兄弟⑤逮.(及,到了)奉圣朝⑥行.(行走)年四岁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②④③ D.②⑤⑥B(①夙:早,昔;慈:母亲;行:经历)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
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形影相吊、茕茕孑立、零丁孤苦。
2013年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_文言实词
考纲阐释
浅易文言文阅读 1. 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 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四、词类活用 (三)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备了名 词的语法功能。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愚人 将军身披坚执锐 坚硬的铠甲 锐利的兵器
形容词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 爱 推崇 走到尽头
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有时省略)。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世之所高,莫如黄帝。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文言文专题复习(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
【考纲解读】 文言实词考查点主要包含以下知识点:
(1)常见文言实词(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2)通假字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5)词类活用 (6)偏义复词 (7)兼词
一、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 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 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被替代的那 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 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 释,也应读本字的音。
二、一词多义
“基础识记包120 文言实词检测”
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 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学习一词 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 例:“爱”,本义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 引申义“爱护”(爱其子);“爱惜”(向使 三国各爱其地);“吝啬”(百姓之以王为爱) 也等。 比喻义:手足、首领、爪牙等。 假借义:被——被发行吟泽畔;被坚执锐。
2013年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6教师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六----《氓》《采薇》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2.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3.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4.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5.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6.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7. 张良出,要.项伯。
8.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9.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10.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二.课内阅读阅读《氓》完成下面练习。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文中加点词的注音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将:qiāng ,请体:身体B.贿:财物. 耽:dān ,沉溺C.徂:cú,嫁往罔:无D.遂:顺心,满足反:反复,变心2.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载笑载言”中“载”字的含义和成语“载歌载舞”中“载”字的意思是一致的.B.“夙兴夜寐”即早起晚睡,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C.“及尔偕老”意为等你老了,与现在常讲的“白头偕老”不相同。
D.“信誓旦旦”即真诚恳切地发誓,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3.下列对该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本诗的女主人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来十分感人。
2013年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2.教师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二----《烛之武退秦师》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 焉用亡.郑以陪邻?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5. 失其所与,不知.。
6.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7.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8.河曲智叟亡.以应。
9.志气日益微.。
1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6题。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BA. 夜缒而出 zhuìB. 共其乏困 gòngC. 秦伯说 yuè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pang2.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B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3.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DA. 马之千里者B. 是寡人之过也C. 邻之厚,君之薄也D. 何陋之有4.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A. 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 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5. 翻译下面两句话。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味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2013年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9教师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九----《兰亭集序》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二.默写填空1. 此地有,茂林修竹;又有,映带左右。
2. 引以为,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3.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4. 虽趋舍万殊,,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不知老之将至。
5.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终期于尽。
6.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后之视今,,悲夫!7.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
三.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1.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相:互相。
B.诸:之于的合音。
C.修:造化,命运。
D.死生:死亡和生存。
C(长,与短相对。
)2.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两项()A.夫人之.相与B.形骸之.外C.老之.将至D.所之.既倦E.向之.所欣F.不能不以之.兴怀AC(都是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结构助词“的”;D到,接触到;E用于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之后,名词词尾,调节音节无实义;F这,指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这件事。
)3.选出对“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翻译正确的一项(D)A.虽然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
B.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动和静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
2013年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17教师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十七---《师说》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3.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二.课内阅读一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shú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jiē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C)A.古之学者..必有师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D.吾从而..师之2.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而耻学于师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吾从而师之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B.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传:流传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圣:圣明;愚:愚蠢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本来4.下面句子中“乎”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生乎.吾前其皆出于此乎?..B.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浩浩乎.如凭虚御风D.相于枕藉乎.舟中生乎.吾后二嗟夫!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013年高考语文冲刺复习系列——文言文实词掌握技巧过关
2013年高考语文冲刺复习系列——文言文实词掌握技巧过关【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级(识记、理解、综合分析、鉴赏评价)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掌握高考常考查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各种意义和用法。
(1)常见文言实词(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通假字(5)词类活用(6)偏义复词(7)兼词【高考趋势】实词的考查绝大多数是常见常用的词语。
在2012年的高考试卷中,共涉及70个;其中“责”“拜”“徒”“诣”“致”均出现多次出现,单音节出现65次,双音节出现3次。
考生平时复习时,只注意《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常用实词是远远不够的,常见实词应引起高度重视。
古今异义的考查,主要出现三种形式:①在考查实词中综合考查,如:广东卷的“悦服”、湖北卷的“羁旅”;②单独命题考试,如北京卷的“宾客”“观览”“衣冠”“东西”;③偶尔在文言翻译中综合考查,如2010年全国卷Ⅱ的“妻子”。
对于通假的考查也在对实词理解、翻译句子中得到体现,如2011年福建卷在考查实词时考到了“责-债”,在翻译中考到了“振-赈”“罢-疲”;2011年浙江卷在考查实词时考到了“属-嘱”;2011年湖北卷第11题C、D项考到“趣-促”“闲-娴”。
北京高考历年所考词语均在120个实词以内。
以单音节词为主。
【考点透析】应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一)古今异义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
如:变化情况示例词义扩大范围扩大色(古:脸色;今:颜色)皮(古:兽皮;今:皮肤-表皮)病(古:重病;今:病)江(古:长江;今:江河)兵(古:士兵;今:军队-战争)义项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增多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词义缩小范围缩小臭(古:气味;今:坏气味)金(古:金属;今:金子)丈人(古:老人;今:岳父)义项减少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怜(古:爱,怜悯;今:怜悯)词义转移涕(古:眼泪;今:鼻涕)偷(古:苟且;今:偷窃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走(古:跑;今:步行、行走)狱(古:案件;今:监狱)感情色彩变化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恨(古:遗憾;今:仇恨)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锻炼(古:玩弄法律陷害别人;今:锤炼)古今异义,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的古今词义不同,尤其是后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它也是高考常考的热点。
2013年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24教师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二十四---《滕王阁序》一.默写填空1.时维九月,;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
2.,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
3.,上出重霄;,下临无地。
4.,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
5.披绣闼tà,,山原旷其盈视,。
6.闾阎yán扑地,;,青雀黄龙之舳zhú。
7.,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8.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yǎn骖cān騑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hâ汀tīng凫fú渚zhǔ,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ãng,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
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pǔ。
遥襟甫fǔ畅,逸兴遄chuán飞。
爽籁lài发而清风生,纤xiān歌凝而白云遏â。
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zūn;邺yâ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dì眄mià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chãn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jiē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013年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29教师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二十九---《祭十二郎文》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二.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省.所怙吾往河阳省.坟墓B、将成家而致.汝衔xián哀致.诚C、汝之子始.十岁始.速祸焉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C(A项分别解释为“知道”和“探望”,B项分别解释为“使……来”和“表达”,C项都解释为“才”,D项分别解释为“穷尽”和“处境困难”。
)2、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nú。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sì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liǎn不凭其棺,窆biǎn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C(分别为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人称代词“他、他们”。
)3、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③少者强者而夭殁mò,长者衰者而全存乎?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
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⑥将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A(A项中的“而”均表示转折关系。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guān。
C、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2013年高考考前记读材料之文言实词(4)
2013年高考考前记读材料之文言实词(4)1.弄:游戏,玩耍。
例句:夷吾弱不好弄。
(《左传》)2.款:诚恳。
例句:①咸自款服。
②款留。
3.罔:①欺骗。
例句:此皆以黑为白,欺天罔君者也。
(曹操《整齐风俗令》)②无,没有。
例句:初并天下,罔不宾服。
(《史记·秦始皇本纪》)4.争:同“诤”,直言进谏。
例如:朝无争臣,则不知过。
(《汉书·萧望之传》)译文:朝廷中没有直言进谏的大臣,就不能知道自己的过错。
5.谯:①qiáo谯门,设有望楼的城门。
②qiào责备,责怪。
例如: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
(《新唐书·王珪传》)6.刍议:草野之人的言论。
(谦称)例如: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
7.署:代理、暂任官职。
例句: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三国志·诸葛亮传》)8.部:统率,指挥。
例句:汉王部五诸侯兵。
(《史记·项羽本纪》)部勒:组织约束。
例句: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史记·项羽本纪》)9.鞫jū:审问,追究。
例句:不经鞫实,不宜轻用刑。
(《新唐书·李朝隐传》)10.稽:①停留,耽搁。
例句:今若断其织也,则捐失成功,稽费时日。
②考核,考证。
例句:无稽之谈/有案可稽③计较,争辩。
例句: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11.诬服:无辜服罪。
12.蠹:①蛀虫。
②v.蛀蚀,败坏。
例如:蠹政甚矣。
(《宋史》)13.受命:①登基。
---------意指接受天命。
例句:太祖受命,以(郭)崇为监军。
(《宋史》)②接受任务、命令。
例句: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出师表》)14.膺:①胸。
例句:◎以手抚膺坐长叹。
◎义愤填膺。
②受。
例句:◎膺命举贤。
(唐·孙樵《书何易于》)◎皇帝膺运。
(《宋史》)------膺运:登基。
15.第:副词,但,只管。
例句:◎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同“第”;重射:打重赌。
2013年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19教师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十九---《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wèi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3.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4.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5. 赵王悉.召群臣议。
6.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7. 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sè。
8.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9.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nì之,恐惧殊甚。
二.默写填空1. 我为赵将,,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2.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
3. ,况于将相乎!,请辞去。
4. ,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5. ,。
吾所以为此者,。
”6. 廉颇闻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三.课内阅读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A)例句:“徒.慕君之高义”A.徒.以吾两人在也B.徒.见欺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班百者多徒.行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D)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3.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B)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③而.相如廷叱之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4.翻译下列语句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013年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5教师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五----必修1文言文复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词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吾得兄.事之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常以身翼.蔽沛公D.籍.吏民,封府库D(名词做动词,其他三项是名词做状语。
)2.从下列句子中找出“数”含义相同的两项()A.范增数目项王B.此数者乃用兵之患也C.蒙冲斗舰乃以千数D.不可胜数CD(都是动词数。
A屡次;B几个。
)3.从下列句子中找出“斗”字含义相同的两项()A.则与斗卮酒B.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D.外连衡而斗诸侯BD(都是动词,争斗。
A量词。
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4.选出与“籍何以至此”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客何为者?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D.大王来何操?C(固定句式,其他三项都是倒装,A状语后置句,BD 宾语前置句)5.下列各组中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C)A.见: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风吹草低见牛羊B.封:又欲肆其西封函封之C.遗:使人遗赵王书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D.比:比诸侯之列朋比为奸6.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C)A.太子迟之迟:认为……晚了B.请辞决矣请:请求C.今日往不反者反:反复D.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7.下列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C)A.其人居远未来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入不测之强秦D.复为慷慨羽声8.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A)例:慕大王之威A.千金之资币物B.太子迟之C.皆白衣冠送之D.顷之未发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A.秦伯说,与郑人盟.B.宋有富人,天雨.墙坏C.既东.封郑D.晋军.函陵A (BCD词类活用)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A)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⑤君之.所知也⑥夫晋,何厌之.有⑦因人之力而敝之.⑧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①③④⑤/②⑨/⑥/⑦⑧B①②③/④⑥/⑨/⑦⑧C①③⑤/②⑨/④⑥/⑦⑧D①③⑤/②④/⑥⑨/⑦⑧11、下列各句“子”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语不能早用子B、子犯请击之C、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D、子亦有不利焉B(晋国大夫狐偃的字)12、下列句中带点的词,有的是谦称,有的是敬称,属于敬称的有()A、是寡人之过也B、吾不能早用子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E、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F、公子若返晋国,则何以报不谷(楚王名)BDF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真题:
(1)2006年高考江苏卷: 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
(2)2008年高考广东卷: 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当时陶侃担任闲散官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 与他结为好友,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3)2010年高考天津卷: 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 的刀子走向池塘边呼唤鱼。
名词用作动词 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状语 动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用作动词 数词用作动词、形容词 意动用法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 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或名 词充当谓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①范增数目项王 两个名词相连 “可、能、欲”等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被能愿动词修饰 ③置人所罾鱼腹中。 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 ④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 名词放在副词后 名词后紧跟代词 ⑤驴不胜怒,蹄之 ⑥秦伐韩,军于阏与 名词后跟介词结构作补语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
考纲阐释
浅易文言文阅读 1. 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 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掌握通假规律
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如: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溟”,指“海”。 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尊”通“樽”, 指“酒杯” 。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指“才能”。
3.同声旁形声字替代。 例如: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的意思。 4.同音字替代。 例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要”通“邀”,邀请; “蚤”通“早”, 早点。 高考真题[2010湖北卷] “畜”通“蓄”,储备 高考真题 [2011浙江卷] 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 2 )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 高考真题[2010山东卷] “卒”通“猝”,仓 可不察。(《新唐书 . 张文 瓘 传》)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猝 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 高考真题[2009江苏卷] “秉”通“柄”,权柄 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不能不省察。 B.治国不失秉
※注意名词用作动词和名词用作状语的区别。
※名词用作动词,其后面没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用作状语则其后面还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高考真题 [2010课标全国卷](《明史.花云传》) 练习:比较分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 A.仗剑谒太祖于临濠 名作动,拿着
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用作动词) 高考真题[2010山东卷](汪琬《申甫传》)
四、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 中,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临时具有的 某种新的语法功能的现象。
特点: 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3.“以今律古”,即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 待文言文的语法。
种类
名 词 词类 活用 动 词 形 容 词 数词
文言文专题复习(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
【考纲解读】 文言实词考查点主要包含以下知识点:
(1)常见文言实词(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2)通假字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5)词类活用 (6)偏义复词 (7)兼词
一、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 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 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被替代的那 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 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 释,也应读本字的音。
三、古今异义词
“常见古今同形异 义词辑录”
文言实词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两大变化: 一是词形由单音节向双音节演变,一是词义大多数已 发生变化。而词义的演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 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变化。
高考真题 [2010 安徽卷 高考真题 [2010 湖南卷 ]] (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 (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陈亮《诸 一无所受。(《周书.贺兰祥传》) 葛孔明》) 当时已经和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 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 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二、一词多义
“120个常见文言 实词例释”
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 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学习一词 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 例:“爱”,本义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 引申义“爱护”(爱其子);“爱惜”(向使 三国各爱其地);“吝啬”(百姓之以王为爱) 也等。 比喻义:手足、首领、爪牙等。 假借义:被——被发行吟泽畔;被坚执锐。
2.名词用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 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在 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 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
名词活用为状语(例句)
主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如〖廷〗叱之 吾得〖兄〗事之 其一〖犬〗坐于前
谓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主语 + 【名词】 + 谓语 活用为状语
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②斜削东下,与东山夹溪南流。(名词用作状语)
名作状,用对待老师的礼节
四、词类活用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有时用作句子的主语或 宾语,或是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 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①汝安敢轻吾射? 射箭的技术 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③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产出、收入的东西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这里的人 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的珍宝 ⑥其人居远未来 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