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我国热电联产发展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建议。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在我国城市供热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其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文章首先将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历程进行简要介绍,明确研究背景和意义。
接着,将重点分析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包括建设规模、技术水平、运行效率等方面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当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面临的主要问题,如能源结构不合理、设备老化、运行成本高等。
文章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包括优化能源结构、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运行效率等,以期为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目前,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
在规模上,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能力不断提升。
大量的热电联产机组被建设并投入使用,不仅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供热需求,还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这些机组多数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设备,使得供热过程更加高效、稳定。
在技术上,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不断创新。
许多先进的供热技术被应用于热电联产领域,如高温高压技术、循环流化床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热电联产的能源利用效率和供热质量。
在政策上,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
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规划,鼓励和支持热电联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同时,还加大了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领域的投入,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电力企业亏损严重,经营风险加大2008年,以电煤为主的一次能源价格持续快速上涨、连续加息引起财务费用增加、以及不计成本承担抗冰保电、抗震救灾、奥运保电的社会、政治责任等多种原因,加上下半年市场需求迅速减缓,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导致电力企业特别是火电企业利润水平大幅下降,电力企业出现整体性亏损。
为了缓解电力企业的经营困难,国家有关部门对因冰灾和地震造成的损失给予了适当的补偿,并两次提高了上网电价。
但由于电力企业政策性亏损太大,并未彻底解决问题,发电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亏损和电煤预付款增加造成现金流异常紧张,部分发电企业在2008年甚至出现了现金流断裂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发电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缺煤停机、缺钱停机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第二次调价,上网电价上调2.5分钱,销售电价不调,致使电网企业也出现利润大幅下滑。
今年以来,电力需求进一步下滑,设备利用小时数继续下降,在煤价虽有所下降,但依然偏高的形势下,各发电公司经营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亏损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上半年电力行业利润增长14.6%,但分析主要是由神华集团等企业的盈利构成)。
由于亏损额增大,现金流减少,各公司负债率进一步提高,除三峡总公司、神华集团外,两家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资产负债率都在80%左右,经营风险加大,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
(二)电力抗灾能力建设仍然薄弱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给电力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2008年年初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都对电力系统应急能力形成了严峻考验。
电力行业在应急预案、管理机制、利用科技水平提升应急能力等方面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线路设计应对灾害能力过低,在灾害面前易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
通过抗冰保电、抗灾保电的实践检验,国家完善了抗灾应急系统的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强电力系统抗灾能力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电力行业也对抗灾标准进行了修订,并通过科技创新完成了一系列的能力建设。
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录一、中国电力行业发展历程 (2)二、中国电力体制改革阶段划分 (2)三、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 (5)四、中国电力行业存在问题 (15)(一)中国电力行业内部发展问题 (15)(二)电力行业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 (16)五、中国电力行业发展趋势 (17)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中国电力行业发展历程回顾电力工业30年走过的改革路径,大致经历了集资办电、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等几个关键步骤。
可以说,每一步改革都是一次生产力的解放,都激发了行业的活力。
在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的同时,电力工业按照“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因网制宜”的思路,逐步推进政企分开等各项改革,电力企业不再承担政府行政管理职能。
此轮改革的标志是撤销电力部,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重新组建国家电力公司,并按照公司化要求,开始自主经营。
同时,电力市场建设试点工作也有序展开。
从2002年底起,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体制、构建政府监督下的公平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为目标的新一轮改革再次拉开序幕,我国电力工业开始厂网分开,并重组国有电力资产。
此轮改革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新组建的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大电力辅业集团正式登场。
这一竞争格局,进一步提升和发挥了市场机制的推动作用,激发了企业发展的活力,使得电力行业迎来了又一次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以五大发电集团中的国电集团为例,2002年集团组建初装机规模为2213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151亿千瓦时,而目前装机规模已经达到634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283亿千瓦时,分别增长了近两倍和一倍。
也是在此轮改革的初期,由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再次出现的新的电力严重短缺局面。
但是五年后,改革成果再次显现。
到2007年下半年,全国缺电局面得到扭转,电力供需再一次实现了基本平衡。
二、中国电力体制改革阶段划分电力体制改革是为了解决电力工业更好、更快发展的课题。
热电联产下游行业发展现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热电联产下游行业发展现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热电联产是指利用燃气、燃煤等能源进行发电的同时,充分利用废热进行供热或供冷的一种能源利用方式。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热电联产在能源行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热电联产在下游行业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热电联产在下游行业中的作用,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首先概述热电联产及其在下游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然后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首先介绍热电联产的定义与背景,然后分析热电联产在下游行业的应用情况,最后探讨下游行业对热电联产的需求。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热电联产对下游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并提出结论和展望。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可以全面了解热电联产在下游行业发展中的现状和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热电联产在下游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其对下游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热电联产技术和下游行业需求的调研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热电联产在下游行业的广泛应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能源的高效供应,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正文2.1 热电联产的定义与背景热电联产是指利用燃气、煤炭等能源进行发电的同时,利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和余压,通过热力管网向周边用户供热和供蒸汽的过程。
热电联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和居民领域,是一种高效利用能源的方式。
热电联产技术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能源需求急剧增加,而传统的发电方式存在能源浪费和环境排放等问题。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热电联产技术被逐渐引入并得到推广。
随着社会对能源效率和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热电联产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鼓励热电联产项目的建设,推动了该技术在工业、居民和商业领域的发展。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现状
从事电力购销业务,负责电力交易与调度; 从事国内外投融资业务; 自主开展外贸流通经营、国际合作、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
务合作等业务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成立于2002年底,经营范围为广东、 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五省区,负责投资、建设和经 营管理南方电网。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现状
近年来的电力体制改革概括为四个阶段:
1985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集资办电阶段,目的在于根除 缺电和拉闸限电现象,解决最基本的电力短缺问题。
90年代初至1997年,成立国家电力公司,实行企业改制和现 代企业管理。
1998年撤销电力工业部至2001年,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 网”试点。
火电包袱较小的中电投集团显然走在了最前面。 2014年,该集团清洁能源比重达到38.47%,居五 大发电之首。其中,水电装机容量2069.9万千瓦; 风电装机容量652.37万千瓦;燃气装机容量378.1 万千瓦。中电投集团总经理陆启洲日前表示,2015 年该集团投资重点依然是清洁能源,预计到2015年 年底,集团公司总装机将突破1亿千瓦。其中,水 电2210千瓦,核电520万千瓦,风电、太阳能发电 1100万千瓦,气电、IGCC等440万千瓦,清洁能源 比重提高到40%。
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153.9亿元。
2010年7月,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首次入选世 界500强企业。此后,2011年、2012年、 2013年、2014年,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均连续 入选世界500强企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是:把集团公 司建设成经营型、控股型,市场化、集团化、 现代化、国际化,具有较强发展能力、盈利 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国际知名能源公司。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1.1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1882年,英籍商人R.W.Little等人招股筹银5万两,创办上海电气公司,安装1台16马力蒸汽发电机组,装设了15盏弧光灯;1882年7月26日下午7时,电厂开始发电,电能开始在中国应用,几乎与欧美同步,并略早于日本;从1882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其间67年电力发展基本状况是一个十分落后的百孔千疮的破烂摊子,电厂凋零,设备残缺,电网瘫痪,运行维艰,技术水平相当落后,;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1.2新中国成立后的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实行"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方针,大大地调动了地方办电的积极性和责任,迅速地筹集资金,使电力建设飞速发展,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从1988年起连续11年每年新增投产大中型发电机组按全国统计口径达1,500万千瓦;各大区电网和省网随着电源的增长加强了网架建设,从1982到1999年底,中国新增33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372,837公里,新增变电容量732,690MVA,而1950至1981年30年期间新增输电线路为277,257公里,变电容量70360MVA;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8%、7.9%;发电装机容量继1987年突破1亿千瓦后,到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发电量在1995年超过了1万亿千瓦时,到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进入新世纪,我国电力工业进入历史上的高速发展时期,投产大中型机组逐年上升,2004年5月随着三峡电站7机组的投产,我国电源装机达到4亿千瓦,到2004年底发电装机总量达到4.41亿千瓦,其中:水、火、核电分别达10830、32490、701.4万千瓦;2004年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2000~2004年,5年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150万千瓦,2004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100万千瓦,超过美国在1979年创造的年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的世界历史最高记录;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000万千瓦,年末装机容量将超过5亿千瓦;2我国电力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1我国电力系统的现状目前基本上进入大电网、大电厂、大机组、高电压输电、高度自动控制的新时代;2.1.1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8%、7.9%;发电装机容量继1987年突破1亿千瓦后,到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发电量在1995年超过了1万亿千瓦时,到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进入新世纪,我国电力工业进入历史上的高速发展时期,投产大中型机组逐年上升,2004年5月随着三峡电站7机组的投产,我国电源装机达到4亿千瓦,到2004年底发电装机总量达到4.41亿千瓦,其中:水、火、核电分别达10830、32490、701.4万千瓦;2004年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2000~2004年,5年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150万千瓦,2004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100万千瓦,超过美国在1979年创造的年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的世界历史最高记录;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000万千瓦,年末装机容量将超过5亿千瓦;全国总装机40000万kW2004年4月 ,发电量为18000亿kW·h 2003年底均居世界第二位到2010年12月达到9.62亿kW;全国人均装机为0.2523 kW,人均发电为1380kW·h,相当于世界人均用电量的1/2,相当于发达国家人均用电量的1/6 ;我国现有发电装机容量在2000MW以上的电力系统11个,其中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电网装机容量均超过30000MW,华东、华中电网甚至超过40000MW,西北电网的装机容量也达到20000MW;南方电网连结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省,实现了西电东送;其它几个独立省网,如四川、山东、福建等电网和装机容量也超过10000MW;各电网中500KV包括330KV主网架逐步形成和壮大;220KV电网不断完善和扩充,到2000年底220KV以上输电线路总长达598053km,变电容量达642280MVA;其中500KV线路含直流线路达26837km,变电容量达94470MVA;2.1.2电力环保取得显著成绩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电力工业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控制烟尘排放,目前安装电除尘器比例达到85%以上,烟尘排放总量较1980年减少32%以上,单位电量烟尘排放量减少了88%;1995年底结束向江河排灰,2002年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7%,部分水资源缺乏地区实现了废水“零排放”;2003年底大陆已累计建成投产的脱硫机组装置容量约1000万千瓦,脱硫设施产生的SO2去除量为96.9万吨,单位电量二氧化硫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了40%;洁净煤燃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引进取得进展,已经掌握了低氮燃烧技术;水电、核电和电网的环境保护得到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供电标准煤耗从1978年的471克/千瓦时下降到2004年的376克/千瓦时;发电厂用电率从6.61%下降到5.95%;线路损失率从9.64%下降到7.59%;平均单机容量达到5.68万千瓦;2.1.3电力系统稳定性得到改善随着500KV网架的形成和加强,网络结构的改善,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得到改善;近10年间系统稳定破坏事故比前10年下降了60%以上;省及以上电网现代化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基本实现了实用化;2.2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未来20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进入了世界中低收入国家行列,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提高,人均用电量超过1400千瓦时,进入了重工业化发展阶段;加快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对电力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2.2.1信息化建设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行,各个电力集团公司首先在有效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其中信息化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电力信自、化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主要用于电力系统的计算及发电厂和变电站的自动监测、监控等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信息技术开始进人电力系统的各个应用领域,并进一步由控制层、操作层、管理层向决策层延伸,各级电力企业纷纷建立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燃料管理系统、电力市场和营销系统等;但这样建立起来的信息系统虽然覆盖了各方面的信息,同时也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为进一步建立数据仓库等更深入的应用设置了一定的障碍;为此,2005年后,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纷纷出台规划推进本集团范围内的信息化整合工作,我国的电力行业信息化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发展;2009年,全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市场规模达到153.9亿元,2006-2009年行业年均增速达到20.71%;值得一提的是,各项规划中,国家电网公司“SG186”信息化工程及“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对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极为重大,意义深远;目前,“SG186”信息化工程正已处于实施的中后期阶段,“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具体内容也进一步得到完善,并将于2010年得到落实,电力信息化行业发展潜力巨大;2.2.2加快电网建设,继续推进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推进西电东送三大通道的输电线路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线路输送容量,节约输电通道资源;建设坚强、清晰、合理、可靠的区域电网;推进大区电网互联,适当控制交流同步电网规模;2010年区域电网间电力交换能力达到3000万千瓦;2020年除西藏外,形成结构更为坚强的全国互联电网,区域电网间交换能力进一步提高,达到9000万千瓦,基本实现全国资源优化配置;完善城乡配电网结构,增强供电能力;加快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城网自动化水平和供电可靠性,满足城乡居民用电的需求;简化农村电网电压等级,进一步降低线损,从根本上解决农网电能损耗高、供电可靠性低、电能质量差的问题;完善县城电网的功能、增强小城镇电网的供电能力,扩大电网覆盖面;2.2.3提高效率、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推广使用高效发电机组;加快小火电机组关停退役;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机组效率;在热、冷负荷比较集中或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因地制宜推广热电冷多联供技术;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电力工业整体效率;参考文献1.中国大陆电力发展现状与趋势北京: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2007年;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中共中央;3.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北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8月;4. 月刊中国电力 Electric power 主办:中国电力信息中心;中国电机工程学会;5.双月刊现代电力Modern Electric Power 主办:华北电力大学;。
当前我国火电行业现状及区域综合环境分析
当前我国火电行业现状及区域综合环境分析华能内蒙古东部能源有限公司关志宏东海拉尔发电厂辛蕊满洲里达赉湖热电有限公司韩双江摘要:本文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火电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政策方向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对火电企业的生产、营销、经营等方面形成一个全面的、科学的战略选择,最终实现企业在市场体制下的有效竞争。
关键字:新电改、双碳、波特五力近年来,受环保、电源结构改革等政策影响,火力发电量市场占有比重呈逐年小幅下降态势。
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发力,煤炭行业去产能措施的推动,煤价在2016年暴涨后,一直在高位震荡,尤其2021年度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飞涨至2600元/吨。
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的电力市场化程度是竞争程度最低的,也对发电企业电力营销战略又提出新的要求。
现阶段,火电企业面临的新形式不容乐观。
一、火电行业现状及区域综合环境分析本文将以新形式下的电改为背景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火电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政策方向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对火电企业的生产、营销、经营等方面形成一个全面的、科学的战略选择,最终实现企业在市场体制下的有效竞争。
1.电力行业能源结构状况分析(替代品)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主,电力供应70%以上是火电。
近年来提倡的清洁能源发电,如风电、光伏发电等,都在大规模地增长,尤其面临以“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家层面积极发展水电、核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发电,鼓励多元化能源利用,加快煤电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鼓励煤电联营,促进煤电高效、清洁、可持续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电力工业体系。
目前,火电机组因具有可调控、发电技术成熟、稳定性高,高效耐用等特性在未来的一段时仍然会在发电领域占主导地位,还将是中国能源结构的主流。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行业体系及制度的完善,清洁发电方式替代有污染有排放的发电方式,可再生发电方式替代非可再生的发电方式的趋势已经形成。
后续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所面临的成本、技术、稳定性、地域等问题解决后,清洁发电方式替代有污染有排放的发电方式,可再生发电方式替代非可再生的发电方式的趋势已经形成。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班级:姓名:学号: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1.前言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
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
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
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
5%、10。
34%。
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
6亿千瓦。
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
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
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其微;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
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
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
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21台,是世界上拥有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重提高到69。
浅谈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浅谈城市集中供热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浅谈城市集中供热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摘要:本文总结介绍国外与我国的城市集中供热状况,进行分析比拟,从而指出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问题所在。
关键词:集中供热节能管理热计量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舒适度的要求也不断的在提升,供热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根底产业,倍受重视。
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至今我们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不断完善的艰苦历程。
时而至今,我国北方大多数城市已经具有集中供热的设施。
并且每年改建与扩建的多数民用建筑都会采用集中供热。
这势必需要我们对集中供热的技术、设备、管理和效劳质量等设立更高的目标,提出新的要求,加快城市集中供热的健康开展。
1 国内外的集中供热状况1.1 开展现状东欧较多国家夏季凉爽,冬季寒冷,他们主要采用集中供暖的方式。
集中供暖始于前苏联,目前俄罗斯也是世界上集中供热较兴旺的国家之一。
其城市集中供热占总热量需求的86%,其中热电厂供热占36%,大型及超大型锅炉房占46%。
据俄罗斯有关专家报告在2003年俄罗斯已经有供热汽轮机工作压力24与13MPa的热电厂162座,供热汽轮机工作压力小于13MPa的热电厂大约450座,各种单机容量的锅炉房188700座,其中含83000座工业锅炉房,热网干线和分配管线大约257000Km。
尽管俄罗斯的燃料资源很丰富,平均人口指标高于中国,但是他们仍然将开展集中供热作为节能的战略,改善设备机动性能,对热电厂进行改造、改装和技术革新,广泛应用国产高效热力管道结构对热网进行保温处理①矿物聚合泡沫制成保温层,可使热媒温度到达150℃;②钢筋泡沫混凝土制成保温层,可以使热媒温度到达180℃;③用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层和聚乙烯材料做外壳,适用热媒温度为110°~130°。
不断地提高现代大型热电系统效益,降低发电燃料消耗量的比例。
此外美国、日本、丹麦、瑞典、德国等都是集中供热开展较先进的国家。
当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当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摘要:目前,我国的热电联产规模比较大,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
它作为一种公认的节能环保技术,在我国节能减排事业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研究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市场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热电联产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现状;问题;建议所谓的热电联产指的是将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的一种高效能源生产方式,它无论是在节能减排工作上还是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工作上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而且以燃煤方式的热电分产和热电联产为例进行比较,热电联产要比热电分产节约更多的能源。
由此可见,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1.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市场发展现状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的热电联产市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到目前,热电联产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二位,这极大的促进了我国这项事业的发展。
从1990年到2000年,仅10年的时间就由10GW增长到29.9GW,平均每年增长11.6%,到2005年年末我国的热电联产装机的容量进一步增大,达到69.8GW,2001~2005 年这5年期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8.5%。
之后它的容量一直是以上升的趋势在发展着,而且目前,我国的热电联产已经承担了全国总供热蒸汽量的81.2%,热水采暖供热量的 29.5%。
同热电分产相比,它具有能源效率高、节约潜力大等特点。
2.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存在的问题2.1相关体制有待于完善相关的体制是确保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能否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由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涉及到企业生产和社会公众的生活等各个方面,要想推动此项事业的发展,节约更多的能源,首先就要有完善的体制。
目前,我国有关这方面的体制还十分薄弱,具体体现在:2.1.1是能源价格政策缺乏一定的章程虽然我国的煤炭价格已经顺应市场的发展轨道,但是就电价和热价这两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它们还未摆脱政府的干扰,需要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我国供热工程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我国供热工程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城市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并且在热电联产的基础上开始发展热、电、冷的联产技术。
发展城市集中供热,不仅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更是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大举措。
经过几十年的革新完善,我国供热工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发展取得的成绩也是较为显著的。
本文针对我国供热工程的发展现状进行回顾,指出了我国在供热工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供热工程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结合目前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取向,未来我国供热工程侧重环保及可持续发展则是必然趋势。
关键词:供热工程发展;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集中供热系统是指将大量的热用户用热力网连接起来,由统一的热源提供所需热量的一种供热系统。
改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热源、热力网和热用户。
集中供热,特别是热电联产供热,对于节约一次能源,改善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重要的意义,因其便捷,可靠,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推广和应用。
随着目前城市化发展进程越发迅速,那么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应用也即将更加广泛。
一、我国供热工程发展的现状我国供热工程发展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经历了从无到有大致分为4个阶段:单纯利用阶段-单纯管理阶段-基础建设阶段-综合发展阶段。
供热工程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全局性发展有着尤为明显的推动作用,作为与我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先导性产业,在短短的70年中发展已逐步走向正轨。
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北方大城市供热还以锅炉房为主要形式。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供热工程发展便迅速进入到综合发展阶段,热电联产,热交换站及其配套设施在许多城市相继建成。
供热发达城市已远远不止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了。
紧跟着供热工程发展的步伐,关于供热工程的理论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起来并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成为了高校理工科重要的研究课程。
中国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中国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一、城市集中供热形式在城市供热过程中,我国最常用的是煤炭这种能源,这与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大国有直接关系。
除了煤炭,电力能源也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供热中。
常见的城市集中供热形式有热电联产、燃煤锅炉供热、电力供热、天然气供热。
其中,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当属热电联产,其次是燃煤锅炉、天然气,最低的为电力供热。
二、城市集中供热能力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供暖发展迅速,尤其是城市集中供热需求量逐渐增多。
城市集中供热根据供热的物质可以分为蒸汽供热和热水供热。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20年中国蒸汽供热能力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到2020年中国蒸汽供热能力为103471吨/小时,同比上升2.5%。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17年中国热水供热能力呈现上升趋势,到2017年中国热水供热能力为647827兆瓦,同比上升31.34%。
2017年以后中国热水供热能力整体上保持稳定,到2020年中国热水供热能力为566181兆瓦,同比上升2.84%。
三、城市集中供热总量蒸汽供热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较多,相对于热水供热,不论是在供热能力还是在供热稳定性上,都处于下风。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蒸汽供热总量为65054万吉焦,同比下降0.02%。
热水供热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供热方式,在北方地区广泛使用的都是热水供热,热水供热还能够有效利用热量资源,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可以预见未来我国热水供热量将继续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20年中国热水供热总量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到2020年中国热水供热量上升至345004万吉焦,同比上升5.35%。
四、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过去黄河以南很多城市建筑都不采用供热措施,但是在新时期越来越多的城市提供城市建筑的集中供热。
热电联产的优越性及我国热电联产目前存在的问题
专题 论 述
热 电 联产 的 优 越 性 及罪 国 热 电 联 产 目 前 存 在 的 问 题
日照 市建设 热 力有 限公 司 杨
[ 摘
艳 日照 市天 然 气有 限公 司 赵 峰
要 】 电联 产是 既 产 电 又 产 热 的 先 进 能 源 利 用形 式 , 热 电 分 产相 比 热 电 厂 由于 锅 炉 容 量 大 、 尘效 果 好 、 囱 高 、 可 实现 炉 热 与 除 烟 还
目前各地方对上 网电价反映很强烈 。 有的地 区由于上 网电价过低 , 挫伤地方 办热 电的积极性, 江苏省地方 热电厂上 网电量, 电力局 付一部 分上网电费三电办补贴部分 电价的做法, 对发展热 电是促进 。 ( 热价问题 4) 热价 问题 是多少年来一直影 响热 电发展的老 问题 ,电力部 属热电 厂绝大多数 厂是供热 亏损 , 的越多 , 供 亏本越 严重 , 而且从五十年代 亏 到现 在 , 地方 热电厂在 “ 本微利 ” 保 的思想指 导下 , 热价 也走的较低 , 有 的供工业盈利 , 民用赔钱 。有 的工业 与民用全赔 钱。由于 目前 正处 于 供 调整时期 , 各地热 电厂收取 热费也发生困难 , 多单位拖欠热费。 很 () 5 环保效益 问题 热 电联产集 中供热 能有 效地改善环境质 量 ,这已被越来越多 的人 认可 , 环保部 门大量 的调查数据 也证明 了这一点 , 至今热电联产 的建 但 设并未从环境改善收到任何效益 。
3 补 充 电 源 、 由 于 多 种 原 因 造 成 电 力 工 业 的发 展 赶 不 上 国 民 少 , 尤其是后 夜用 电负荷更少 , 有些 电力调度 部 门叫背压机组 的热 电厂也减少发 电量 。 ( ) 网电价与联 网 3上
01我国热电联产发展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我国热电联产发展的历史、现状与问题王振铭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委会摘要:我国热电联产的发展与电力工业一样经历了不平坦但又快速发展的历程。
总结历史的教训为今后的更好发展,提供有力的教材。
目前我国热电联产的发展,形势大好,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尚需在国家能源局领导下,不断完善,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更健康地飞速发展,力争为节能减排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热电联产节能历史热电联产是国内外公认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
国家有关文件均积极提倡发展热电联产,到目前我国热电联产装机已达16655万千瓦,占同容量火电装机的24.02%,占全国发电机组总容量的17.23%,是核电装机1082万千瓦的15.39倍,在世界上我国的热电装机容量也是名列前矛。
热电的快速发展,需要我们冷静下来,回头看一下我们的发展历程,有那些经验教训?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利更健康发展。
一、我国热电发展的历史1、1952年至1970年1952年我国第一台2.5万千瓦中压单抽供热机组(苏联产)在阜新发电厂投产。
这在当时是供热机组比凝汽机组单机容量大的工程。
电力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及十年远景规划中,当时学习原苏联经验,发展热电联产,建设区域性热电厂是很受重视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任务中明确确定了发电量与供热量的增长数字,在技术政策上的也明确要建立供工业用的热电厂和供工业及市政公用的热电厂,发展热电事业。
所在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大部- 0 -分新建的电厂是热电厂,都装有抽汽式供热机组,到1957年,供热机组占全部火电设备容量,从1952年的2%增加到17%。
在世界上仅低于当时的苏联,居世界第二位。
在制订电力规划中,提出除了在用热多的大企业近旁建设大型热电厂外,还注意到小型工业热电厂建设问题,只要工业企业有热负荷40-50t/h,就应研究建设热电厂。
同时也认识到热电联产不仅是电力工业部门的事,也要与其他工业部门密切配合,要考虑综合经济效益。
在制订区域热电厂计划时,重视热力负荷的真实性,选好供热机组型式,以切实保证热电厂节约燃料的目的。
2023年电力热力供应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04 技术创新与能源转型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nergy Transformation
市场需求与发展
城市电力需求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 速增长,导致城市电力需求呈现稳定 增长趋势。 近年来,国内城市电力需求年均增长 率超过5%,预计未来5年仍将保持相 似增长速度。
发展趋势
新能源利用率提升 智能化升级改造
围绕发展趋势, 未来需要不断创 新和适应变化
物联网技术
电力热力供应企业
云计算 低碳环保
竞争格局
1. 产业竞争格局 目前,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行业存在着多方竞争的格局。根据统计数据 显示,我国全国范围内已有超过500家电力热力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占据 主导地位,占比超过60%。此外,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也在行业中保持着 较大份额。因此,产业竞争激烈,各企业在技术、服务和成本等方面都展 开了激烈的竞争。 2. 地域竞争格局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在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竞争格局。一些经济 发达的地区,如沿海城市和大中城市,由于经济规模较大和人口密集,需 求量相对较大,吸引了众多企业的进入,使得这些地区竞争更加激烈。而 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电力热力需求相对较低,竞争格局相对较弱。
市场现状
1.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电力热力供应业作为基础性行业,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市场规模不 断扩大。近年来,我国电力热力供应业总产值连续增长,并且在全球 范围内占据了重要地位。 2.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热力供应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国内 外大型供应企业纷纷进入市场,提供更加多元化和高效的服务。同时, 新兴科技的应用也带来了新的竞争力,推动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经建成110千伏及以 上电网线路超过51.9万公里然而,部分地区 的电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线损率较高、 输电设备老化、供电可靠性不足等此外,电 力与热力的联合供应网络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浅谈热电联产的问题及前景
浅谈热电联产的问题及前景摘要:介绍了热电联产的优点,总结了现阶段热电联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发展前景的建议。
关键词:热电联产;热负荷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dvantages of co-production, summarizes the co-production of pres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the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nd the prospects of development Suggestions.Keywords: cogeneration; Heat load1. 热电联产的优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综合效益。
能源、环境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节约能源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最经济、最有利于环保,最有效的途径,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现实为能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环境保护好的热电联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我国热电联产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近年来我国热电联产发展更为迅猛。
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加,到目前300MW级的供热机组已相当普遍,我国大部分城市已建有集中供热电厂。
集中供热面积迅速的增加,同时大量节约发电煤耗,减少烟尘、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2. 热电联产的问题由于热负荷调查的不真实性,导致部分新建热电厂投产后很长时间内供热负荷达不到规定容量,极少数热电厂投产后出现无热可供局面。
其原因主要有:(1)在项目可研论证时,按规划热负荷计算为热电厂投产后新增供热负荷。
由于部分规划项目停、缓建或缩减规模,使得实际热负荷比规划热负荷要小得多,形成热容量上的较大误差。
这将导致个别新建热电厂机组选型不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热电联产发展现状与问题热电联产是国内外公认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
国家有关文件均积极提倡发展热电联产,到目前我国热电联产装机已达16655万千瓦,占同容量火电装机的24.02%,占全国发电机组总容量的17.23%,是核电装机1082万千瓦的15.39倍,在世界上我国的热电装机容量也是名列前矛。
2011年国家能源局委托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等单位编制《发展热电联产指导意见》,其编制原则:总结“十一五”热电联产发展的经验,结合国家“十二五”热电联产发展思路,以141号文件为基础,历史文件为参考,结合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的调查研究内容,以科学的和具有前瞻性的态度,合理全面的编写发展热电联产指导意见,指导“十二五”热电联产的发展。
目标:(1)凝汽供热两用机组装机7000万千瓦。
(2)大中型凝汽机组改供热2000万千瓦(3)落实关停小型燃煤锅炉方案,实现代替小锅炉3万台,总容量10万吨/时。
(4)实现节约标煤量7500万吨,减少CO2180万吨。
一、热电联产的现状我国电力工业装机中,水电占22.36%,火电占73.43%,核电与风电仅占1%及3%,发电量中火电点80.81%。
到2010年底为止,中国热电联产的情况:年供热量283760万吉焦,比2009年增8.74%。
供热机组总容量达16655万千瓦占同容量火电装机容量的24.02%,占全国- 0 -发电机组总容量的17.23%。
是核电装机1082万KW的15.39倍。
热电厂供热生产情况(一)热电厂供热设备容量情况截止2010年底,全国共有电厂供热设备容量16655万千瓦,同比增长15.15%。
电厂供热机组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等气候比较寒冷的地区以及华北、华东等工业用热需求量比较大的地区。
贵州、云南、西藏、江西、青海没有电厂供热机组。
供热机组增幅20%以上的省份是山西、吉林。
(二)热电厂供热量情况2010年,全国电厂供热量280760万吉焦,同比增加22562万吉焦,增加8.7%,1、供热量增幅较大的省市为天津30.49和内蒙26.73%,比较多的省为吉林、黑龙江、山东、北京。
2、江苏省供热量又一次超出山东省,成为全国供热量最大省份。
3、山东省供热机组容量比上一年减少100万千瓦,供热量反而增加6282万吉焦,系因为有些火电机组改造为热电联产,增加了供热量。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统计:2007年热电联产的装机容量比2006年增加21.42%,而年供热量仅增加14.13%,说明有些新增加的供热机组,供热能力并未发挥出来。
2008年热电联产的装机容量比2007年增加1492万KW,(增8.71%)但供热量反而比2007年减少9949万GJ(减3.83%)。
2009年热电联产的装机容量比2008增加24.87%,年供热量仅增加3.4%,说明有些新增加的供热机组,供热能力并未发挥出来。
这说明很多新增加的大型热电机组,打着热电联产的旗号,以节能减排的- 1 -名义新增的生产力,并未发挥作用。
又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技术服务中心出版的《电站信息》2009年第十期报导: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竞赛数据分析参赛纯凝机组246台,平均供电煤耗337.34g/kWh,参赛供热机组32台,平均供电煤耗337g/kWh。
从以上数据各位可看出,国家批准这些大型供热机组,本意是为了节约能源,但实际这些供热机组,仅比纯凝的火电机组供电标煤耗低0.34g/kWh,值得领导机关深思,应尽快组织合格热电厂的验收。
近几年热电联产年供热量的增加,远小于供热机组容量的增加,应引起领导部门的重视,应加强审计与检查,杜绝新一轮大型假热电的发生。
(三)热电厂供热厂用电率2010年,全国电厂供热厂用电率为7.60千瓦时/吉焦,比2009年下降0.10千瓦时/吉焦。
其中,在主要供热生产区域中,华北、东北区域各省的电厂用电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内蒙古最高的11.10千瓦时/吉焦;华东区域各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供热煤耗率2010年,全国供热标准煤耗率为39.8千克/吉焦,与2009年相同,同比下降了0.2千克/吉焦。
二、热电联产发展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一)热电发展不平衡我国热电联产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省份重视热电的发展,几十年来发展很快,例如山东省淄博市,当地热电装机容量已达电力系统装机总容量的70%,超过世界上热电发展最好的丹麦。
1、各省市火电装机容量与热电装机容量的位次与2009年相比,变化较大。
- 2 -2、热电装机占火电装机的比重,多数省市是热电比重降低,例如山东、江苏、内蒙、浙江、河南、河北、辽宁、吉林、广东省。
说明多数省市执行中央节能减排方针贯彻“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但热电建设仍赶不上火电建设。
3、单位GDP能耗较低的省市,在1吨标煤/万元以下的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广东、海南、江西、福建省,其热电联产均较发达,热电占火电比重较大。
4、宁夏单位GDP能耗最高,为全国之冠,高达3.308吨标煤/万元,而宁夏虽属寒冷地区,采暖热负荷很大,但热电联产比重很低,火电装机1271万千瓦,热电装机仅有147万千瓦,仅占火电的11.57%,属于热电联产的欠发达省份。
5、北京是全国热电机组装机比重最大的地区,热电机组在节约能源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万元GDP的能耗最低。
6、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系我国寒冷地区,冬季采暖时间长,热负荷大,热电机组比重均较大,是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的有效措施。
但是同为寒冷地区的西北地区,热电并不发达。
如陕西省2009年热电占火电装机的5%,有的省如江西、贵州热电还是空白点,而贵州的万元GDP能耗为2.248,宁夏3.308吨标煤/万元。
(比2009年有较大降低)7、广东省国民经济发展很快,电力工业也迅速发展,火电装机居全国第一位,但热电装机2010年仅占火电装机的4.93%。
近两年广东重视了热电的发展,组织力量编制了几个城市的热电联产规划,提出了若干个大型热电厂的可研报告,可以予计今后广东省的热电将急起直追各先进省份。
8、在中电联“全国供热生产情况”统计表上有7个省的供热为空白。
据我- 3 -们了解,海南、广东与贵州省有热电厂,可能是自备热电厂非统调,数字未统计上来。
但供热数字为空白的省,均系欠发达省份,单位GDP能耗也较高,这些省份应提高发展热电联产在节能降耗中的作用的认识,以便更有效节约能源。
9、据媒体报导: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江西省抓住有利时机已在一些地区开发建立工业园区,吸纳珠三角地区的搬迁企业,因而集中后的这些园区、将形成电力与热力的巨大需求,为热电联产的发展提供有力时机,江西的一些地区热电将有较大的发展。
(二)供热机组容量增长大于供热量的增加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历年的统计资料可看出我国热电联产近几年发展很快,供热机组容量迅速增加,但供热量的增加并不理想,其简况如下表: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6981831110091115831446416655装机容量(万千瓦)年供热量192549227565259651249702258198280760(万吉焦)2007年比2006年装机容量增长21.43%,供热量增长14.13%,说明新装的大机组,供热能力未充分发挥。
而2008年比2007年装机容量增加1490万千瓦,而年供热量反而减少3.83%,说明有些供热机组供热量很少,甚至未供热,而有些小热电厂在“上大压下”的声势下,被关停,迫使原有的热用户又启动了小锅炉,退回到分散供热的落后时代。
2009年装机容量增长24.87%,年供热量仅增加3.4%,说明很多机组供热- 4 -能力并未发挥出来。
2010年装机容量增长15.15%年供热量仅增加8.53%,其中还包括部分大型火电的凝汽机组改为供热机组的供热量。
有的省供热量需要增长很快,但用电并不紧张,出现热电厂热电矛盾,因而不宜一味强调上大机组,应坚持“以热定电”。
以上事实说明单纯发展大型供热机组是不合适的,应坚持以热定电的原则。
(三)小型供热机组的节能效益优于大型供热机的性能未被领导部门重视计算得30万千瓦大机组为2878×0.506=1456.27万千瓦,供热量估计为6.61×0.506=3.344亿吉焦,其单位供热量为22.967万吉焦/万千瓦。
单位节能量为0.2823万吨/万千瓦2011年全国热电联产的装机容量为16655万千瓦,年供热量为283760万吉焦,其单位供热量为17.04万吉焦/万千瓦。
300MW等级的大机组,其单位千瓦的供热量很多未达全国平均水平,而是小机组的单位千瓦的供热量超过了大机组。
单机300MW的大机组,有很多优势,但在单位千瓦的供热量和节能量上远不如中小机组。
建一个2×300MW的大热电,在增加装机容量,增加地方GDP缓解当地电力紧张等方面受人欢迎,但我们不应忘记,发展热电联产最终是为了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质量。
2×300MW热电机组,可研报告中的供电标煤耗均在300克/千瓦时以下,但从中电联统计参赛的30MW大机组中,前20%优秀机组为305.12克/千瓦时,平均为319.63克/千瓦时,单位千瓦的供热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座2×300MW的大热电厂,年耗煤100万吨仅产生CO2就达236万吨,几- 5 -乎与年耗1000升93号汽油的100万辆小汽车相当。
把这么多煤拉到城市周边来烧,是改善环境还是污染环境。
从理论上讲,300MW大机组容量大参数高,热效率高,应优于小型热电联产,但我们应意识到热电联产靠提高热化发电率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凝汽发电的冷端损失来提高能效节约能源。
2010年我国电厂的能源利用率仅39.42%,而对热电厂则要求在45%以上。
我国装设300MW抽凝两用机组,均是在中低压缸之间的导汽管上安装蝶伐,以调节抽汽量,在非采暖期两用机组的热耗要由蝶伐的节流损失引起。
在非采暖期,调节伐远没有开足高压通流部分负荷低、变工化幅度大,总的热效率降低2-3%。
目前大型热电厂均由电力系统各大集团公司负责建设,在资金与技术方面有保证,而厂外热网一般由地方政府和热力公司筹建,困难较大,一般是热电厂投产数年后,热网才逐步建成,形成热电厂有热供不出去的被动局面,所以新建2×300MW大型电厂热负荷较低,很长时间达不到设计供热量,供热供电标煤耗不理想,应认真研究多大的热负荷,应装设多大容量的机组,应坚持“以热定电”的原则,坚持热电厂以供热为主,决不能为解决当地缺电,而将热电厂容量放大,生搬硬套上2×300MW大机组。
小型热电机组适应热负荷能力强,可根据不断增涨的热负荷逐步扩建,在热负荷稳定的地区可以建设背压机组,单位千瓦造价低,单价千瓦的供热量与节能量远大于300MW大型机组,目前江苏、浙江一些中小热电厂已经证明这条道路是热电的健康发展之路,可以在节能减排中做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