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资料鉴赏诗歌形象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认识诗歌形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2. 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基本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3. 能够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作用2. 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3. 诗歌形象的分析与理解三、教学重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作用2. 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3. 诗歌形象的分析与理解四、教学难点1. 诗歌形象的具体分析与理解2. 不同类型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形象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好奇心。

2.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作用:介绍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其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3. 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教授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描写、感受情感、分析象征等。

4. 诗歌形象的分析与理解:通过具体诗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形象,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练习完成情况、课后阅读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择: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案例,如古代诗词、现代诗歌等,以丰富学生的鉴赏经验。

2. 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从形象描写、情感表达、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相互学习。

七、诗歌形象类型讲解1. 人物形象:介绍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以及通过人物形象传达的作者情感和思想。

2. 景物形象:解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景物,探讨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3. 事物形象:探讨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如器物、动植物等,理解事物形象所蕴含的作者情感和思想。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

【2016——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学案(教师版)第二课时三、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

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梅花—傲视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比喻性意象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

烘托性意象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

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

象征性意象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意象之情感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怀远:思念正在远方的亲人。

遥夜:漫漫长夜。

竟夕:通宵。

披衣:表示出户。

露滋:露水打湿。

还寝:回卧室再睡。

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远在天涯的亲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

屋里光照耀眼,于是将烛熄灭,披衣步出门庭,月明夜深,露水湿衣,寒意袭人,此刻,恨不能捧一把月光送给远方亲人。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教学案 人教版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教学案 人教版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教学案教学目标:1、明了诗歌的形象的内涵2、归纳诗歌形象的规律3、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诗歌形象的归纳和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基本常识:1、问:诗歌有哪两大传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各时期)?特征是什么?要鉴赏诗歌就应该了解有关诗歌的一些常识,如:古诗的不同传统、风格、流派等1、问:诗歌有哪两大传统?各有哪些代表人物(各时期)?特征是什么?《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曾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直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

特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

特征:善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2、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如:陶潜诗风——恬淡自如,王维诗风——诗中有画,李白诗风——清新飘逸,杜甫诗风——沉郁顿挫3、流派:文学创作中的派别。

如宋豪放派、婉约派等。

豪放派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气魄大而无拘束。

如:苏辛之作。

婉约派委婉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严格遵守音律。

如:柳永、李清照、周邦彦、姜夔之作。

总结:了解诗作属何种传统、何种风格、何种流派有助于我们整体上把握诗歌内涵。

二、考点要求: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考查的要求有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思想内容等一般不单独考查。

古代诗歌鉴赏出现在第II卷,以简答题形式考查,分值8分。

诗歌的形象,包括三个方面:(一)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

前者如曹植《白马篇》中“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少年;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高考复习教案第一章:诗歌形象概述1.1 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诗歌形象的基本含义强调诗歌形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1.2 诗歌形象的种类介绍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不同类型的诗歌形象分析各类形象在诗歌中的表现和作用1.3 诗歌形象的特征探讨诗歌形象的生动性、鲜明性、贴切性等特征举例说明诗歌形象的特征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第二章:人物形象的鉴赏2.1 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讲解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同表现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效果2.2 人物形象的特点探讨人物形象的性格、外貌、心理等方面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诗歌形象鉴赏人物特点2.3 人物形象的意义强调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第三章:景物形象的鉴赏3.1 景物形象的表现手法讲解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描写景物形象的手法分析不同表现手法在塑造景物形象时的效果3.2 景物形象的特点探讨景物形象的季节、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诗歌形象鉴赏景物特点3.3 景物形象的意义强调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景物形象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第四章:事物形象的鉴赏4.1 事物形象的表现手法讲解比喻、拟人等事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同表现手法在塑造事物形象时的效果4.2 事物形象的特点探讨事物形象的大小、形状、质地等方面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诗歌形象鉴赏事物特点4.3 事物形象的意义强调事物形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事物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第五章:诗歌形象的综合鉴赏5.1 诗歌形象之间的关联讲解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分析不同形象之间的关系对于诗歌整体理解的重要性5.2 诗歌形象的深层含义探讨诗歌形象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寓意引导学生通过综合鉴赏诗歌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5.3 诗歌形象鉴赏的技巧与方法总结诗歌形象鉴赏的技巧和方法提供鉴赏诗歌形象的步骤和思路第六章: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的关系6.1 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的密切联系强调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之间的紧密关系分析诗歌形象如何通过诗歌语言得到表达和塑造6.2 诗歌语言的特点探讨诗歌语言的节奏、韵律、修辞等特点举例说明诗歌语言在塑造诗歌形象时的作用和效果6.3 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的互动关系讲解诗歌形象与诗歌语言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形象的深层含义第七章: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的关系7.1 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的密切联系强调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之间的紧密关系分析诗歌形象如何传达和表达诗歌情感7.2 诗歌情感的特点探讨诗歌情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特点举例说明诗歌情感在塑造诗歌形象时的作用和效果7.3 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的互动关系讲解诗歌形象与诗歌情感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形象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第八章: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的关系8.1 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的密切联系强调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之间的紧密关系分析诗歌形象如何揭示和体现诗歌主题8.2 诗歌主题的特点探讨诗歌主题的多样性、深刻性、独特性等特点举例说明诗歌主题在塑造诗歌形象时的作用和效果8.3 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的互动关系讲解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第九章:诗歌形象鉴赏的实战演练9.1 诗歌形象鉴赏的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诗歌案例,进行诗歌形象鉴赏的实战演练分析案例中的诗歌形象,解读其象征意义和寓意9.2 诗歌形象鉴赏的答题技巧总结诗歌形象鉴赏的答题技巧和策略提供鉴赏诗歌形象时的答题步骤和要点9.3 诗歌形象鉴赏的练习与反思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诗歌形象鉴赏的练习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提高鉴赏能力第十章:诗歌形象鉴赏的综合提升10.1 诗歌形象鉴赏的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诗歌作品,进行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提高诗歌形象鉴赏的能力10.2 诗歌形象鉴赏的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形象鉴赏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鉴赏水平10.3 诗歌形象鉴赏的综合提升总结诗歌形象鉴赏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强调诗歌形象鉴赏在诗歌学习和鉴赏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培养对诗歌的敏感和鉴赏能力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鉴赏诗歌形象”的专题高考复习教案,内容涵盖了十个章节。

(完整word版)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x

(完整word版)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x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诗歌鉴赏之形象【教学目】1、了解古代文在高考中的常考点、型。

2、掌握古代文的方法及技巧。

3、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古的方法,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授法法朗法【教学数】2【教学程】第一教学要点:古中的人物形象及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一、入:在浩瀚的海中,大的人我塑造了很多不朽的形象:如夕阳下断的游子,南中卧听滴漏的女,悠然采菊下的者,不破楼不的将士,哀民生之多的国民者⋯⋯今天我一起来歌中的人物形象。

(板)二、朗宋,探究方法。

(全国卷Ⅰ)次石湖扇韵①姜夔②西一曲水通村,岸浮萍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开。

【注】①石湖:南宋人范成大( 1126— 1193)晚年去石湖(在今江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 1155— 1221?):字章,号白石道人,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 1187)夏,曾去拜范成大,首作于此。

:同学完首古,我注意些什么?三、歌一般解方法。

1、要注意目。

2、要注意作者。

3、要注意注。

4、要注意材。

5、要注意意象。

四、歌中的形象1、人物形象 : 中的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人自己。

有于小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 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往往是借助客物象(山川草木等)表出来的主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人一般借意象来表自我,人作主体,往往与意象个客体合而一。

有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五、人物形象鉴赏:1、明确什么是诗歌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2、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但比较常见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1)英雄的形象: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知识目标掌握有关诗歌形象鉴赏的相关知识;能力目标学会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情感目标体会古典诗词当中深厚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教学方法启发式、练式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研究要点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且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包括画面、意象和意境)鉴赏、事物形象鉴赏。

【考点1】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解说】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一、人物形象1.抒情主人公形象在抒情诗歌中,诗人为了表达某种较强烈的感情,往往会设置一个“代言人”,并借此来表达爱憎是非、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

这个“代言人”即为抒情主人公形象。

从这个角度讲,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是诗人自己,是“诗化了的作者”。

2.客体人物形象(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会,或者寄托自己的幻想。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方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生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二、景物形象(意象)风景形象,广义而言,可以理解为天然风景形象和咏物诗中被人格化了的客观物象。

惯上又笼统地称之为意象。

1.景象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

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2、归纳诗歌形象的分类;3、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复习步骤及内容:一、导入考点与考纲阐释——认识形象分类,熟悉常规答题方法(一)人物形象类1、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通过这一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年事已高、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词形象的鉴赏能力。

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形象或画面识别其特征,在理解涛歌思想情感基础上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这首词中塑造的形象显然就是诗人自己,前两句回忆当年驰骋疆场的战斗生活;下两句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自己已经身离战场。

下片描绘了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形象;“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不难看出,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作品刻画的第三人称人物形象相关作品: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蜀相》等【知识小结】对诗歌中形象的分析,答案一般应该有三部分构成:①诗中塑造的形象是什么;②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③通过形象的塑造,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意旨是什么。

(二)事物形象类——读王冕的诗歌《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问题:请具体分析“墨梅”这一形象。

答:表面上是写画中梅花的高洁、清秀、淡雅、素朴,其实是借梅花这一形象来抒发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诗歌是用来抒情言志的。

诗歌的范围很宽泛,源远流长。

我们主要说说唐诗宋词,因为它是高考诗歌鉴赏设题的重要内容。

诗歌鉴赏主要考查诗歌形象、诗歌语言、诗歌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几个方面。

我将以专题形式逐一讲解。

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一、形象分类及鉴赏方法人有自己的形象,诗也有自己的形象。

诗的形象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或诗中人物形象。

前者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李白的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

考点:对人物身份类别的判断、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语言特点及对该形象的评价(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鉴赏方法:关注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及所处环境。

例题1 贾岛《题李凝幽居》闲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诗中人物是什么身份?作者对她持何态度?[解析]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环境的描写,暗示出李凝的--身份。

从环境上来看,李凝的居处“少邻”(邻居不多),少人来(“草径”“荒园”),清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即云根动像是石也在移动)),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了他对李凝的隐逸生活的向往。

因此可以说,李凝是-位隐者。

二是蕴涵某种品质或思想的物象(也称物象或意象)。

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意象。

考点:意象的特点、蕴含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情感、作者的评价、塑造的方法、语言特点等。

鉴赏方法:积累常见意象的寓意。

例题2 虞世南《蝉》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垂矮:蝉。

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

高三复习教案诗词形象鉴赏

高三复习教案诗词形象鉴赏
试分析这首词的人物形象。
第一步
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思想性格)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第二步
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有时简略)
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
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
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沧
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
抗金前线。
注:本诗写于作者参加永贞革新失败遭贬后。
答案: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
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格外清高孤傲,卓然独立的形象
(诗中形象特征) ;
寄托着诗人自己的精神,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表现了诗
人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苦闷的精神面貌(形象意
义)。
鉴赏人物形象注意点:
2、抓人物形象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坚韧刚强、孤 寂傲世、高洁脱俗的自我形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答: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 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 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 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 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 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 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表 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描写有何作用?
答:秋暮、衰荷、乱雨、冷月
以景物来渲染人物内心孤寂愁苦之
情。
事物形象的鉴赏
(主要出现在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诗中)
• 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 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 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 言在此而意在彼。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一、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诗歌基本概念与术语复习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诗、词、赋、散文等。

2. 让学生了解各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和区别。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定义与区分。

2. 各种诗歌形式(如古体诗、近体诗、词、赋、散文等)的特点和区别。

3. 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鉴赏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2. 分析各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和区别,让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3. 教授诗歌的鉴赏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诗歌鉴赏练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各种诗歌形式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七、作业布置:1. 整理并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分析一首诗歌的形式特点,写成小论文。

3. 选取一首诗歌进行鉴赏,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八、教学资源:1. 诗歌基本概念和术语的资料。

2. 各种诗歌形式的案例分析。

3.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九、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十、教学延伸:1. 深入研究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探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历史文化背景。

3. 组织诗歌朗诵和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

六、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七、章节名称:第二章诗歌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 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诗歌表达效果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的能力。

九、教学内容:1.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例子。

2. 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分析。

3. 诗歌创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练习。

十、教学步骤:1. 介绍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2. 分析一首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指导-诗歌的形象鉴赏复习教案新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指导-诗歌的形象鉴赏复习教案新人教版.docx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7)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彖包括意彖、人物形彖。

诗歌的形彖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止了 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彖(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

客观事物形 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彖是诗人 情感显现的载体。

1. 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

山景物的物象可以 探知诗人的情感。

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 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

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來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白可留。

【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

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颔联,天色 己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 条洁口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 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 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诗人极力渲染一 幅纯洁美好的图呆,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而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 的厌恶。

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

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 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2. 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而或雄浑壮丽,如“人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 刀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刀近人”;或和谐静谧,如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 如“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高三复习课)共3篇

《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高三复习课)共3篇

《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高三复习课)共3篇《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高三复习课)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内涵2.掌握古典诗歌中表达人物形象的语言技巧技能目标:1.能够通过分析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深入理解诗歌意境2.能够准确判断古典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与意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欣赏和理解力2.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二、教学内容《鉴赏古典诗歌人物形象》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导入环节:欣赏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给好友岑参离别时所作。

诗中通过草原景观的描绘,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与思绪。

此节课的导入环节将通过欣赏该诗歌,引导学生进入古典诗歌的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二、讲解环节:介绍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内涵此环节将着重介绍古典诗歌中表达人物形象的常用手法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古典诗歌案例的解读,让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写法及其用意有透彻的理解。

三、实践环节:学生自选一首古典诗歌进行解析学生将自主选择一首古典诗歌,深入剖析其中的人物形象,探究其蕴含的意义,从而实践前两个环节的学习内容。

四、总结环节:集中讨论各组学生的分析成果此环节将旨在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分析的成果,通过集中讨论的方式,梳理和总结以前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讨论中取长补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典诗歌中表达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

三、教学方法此次教学将采用“讲解+实践+讨论”的教学方式。

在导入环节,让学生通过听诗歌欣赏带入课堂;在讲解环节,通过讲解和案例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古典诗歌中表达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手法;在实践环节,学生将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在总结讨论环节,学生将交流各自分析的成果,从而提供一个合作学习和互助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是对课程内容的回顾和梳理。

诗歌的鉴赏总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的鉴赏总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的鉴赏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意象、节奏、韵律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定义和分类2. 诗歌的基本特点3. 诗歌的鉴赏方法4. 诗歌的情感分析5. 诗歌的意象解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特点、鉴赏方法和情感、意象分析。

2. 教学难点: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诗歌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类型的诗歌。

3. 诗歌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节奏、韵律等特点。

4. 诗歌的鉴赏方法:教授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如关注、作者、背景、意象等。

5. 诗歌的情感分析:培养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和分析情感的能力。

6. 诗歌的意象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揭示诗歌的深层含义。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提供相关的诗歌鉴赏资源,鼓励学生自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诗歌鉴赏练习:布置相关的诗歌鉴赏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诗歌鉴赏水平。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诗歌为例,讲解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形式。

七、教学资源1. 诗歌鉴赏教材或教参。

2. 经典诗歌选集。

3. 与诗歌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

4. 在线诗歌鉴赏资源。

八、教学活动1. 诗歌鉴赏讲座:邀请专家或老师进行诗歌鉴赏讲座,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2. 诗歌朗诵会: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诗歌的鉴赏总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的鉴赏总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的鉴赏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回顾和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和形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和形式,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个人情感体验与诗歌情感的沟通。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整理诗歌鉴赏的相关资料,准备案例诗歌。

2. 学生准备: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准备参与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首优美的诗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特点回顾:总结诗歌的基本特点,如节奏、韵律、意象等。

3. 诗歌分类介绍:讲解不同类型的诗歌,如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

4. 诗歌形式分析:分析一首诗歌的形式,如分行、押韵、等。

5. 诗歌鉴赏方法讲解:介绍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抓关键词、理解意象、分析情感等。

五、课堂练习1. 选取一首诗歌,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形式和情感。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彼此的鉴赏心得。

3. 教师点评并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回顾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和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受。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 诗歌鉴赏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让学生进行分析、解读和评价。

2. 诗歌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培养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3. 诗歌欣赏活动:组织诗歌朗诵、背诵等欣赏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手法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高考诗歌鉴赏得分率。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1 诗歌的定义1.2 诗歌的特点:凝练、形象、音乐性、抒情性等2. 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2.1 古代诗歌: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2.2 现代诗歌:自由诗、抒情诗、叙事诗等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诗歌鉴赏实例分析:选取代表性诗歌,分析其语言、形象、情感、手法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及鉴赏心得,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诗歌鉴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阶段性测试:定期进行诗歌鉴赏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1. 诗歌鉴赏教材:提供权威的诗歌鉴赏教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诗歌鉴赏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 诗歌朗诵视频:选取经典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分析不同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实践演练:创设诗歌创作和表演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升综合素养。

七、教学实践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诗歌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表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诗人的故居、纪念馆等,深入了解诗歌背后的故事。

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形象专题(苏教版高三)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形象专题(苏教版高三)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形象专题(苏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主备人:李淞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2、归纳诗歌形象的分类;3、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复习的方法:以课文和历年的高考试题为范例和模板,总结体悟形象的程序和要义,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年的高三复习备考。

复习教具:多媒体复习时间:两课时复习步骤及内容:一、导入考点与考纲阐释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

诗歌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诗歌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

诗人正是借助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来创作诗歌的。

故考试说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

近两年高考命题,对其三者的考察,往往是融会在一起,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许多考生惧怕诗歌鉴赏题,得分率很低。

失误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读不懂诗歌。

由于诗歌语言精练、含蓄、跳跃性大,较难理解;二是不了解事故鉴赏中的一些名词术语的含义、传统的审美习惯。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如何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做点探讨。

二、命题展望1.范围:以唐代、宋代为主。

2.内容:以诗为主,以词、曲为辅。

3.分值:8分。

注意:比较阅读也是一个考查的方向。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一起探讨鉴赏诗歌中的形象鉴赏的问题。

三、金题体悟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07广东卷)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答案:(1)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读李白《望天门山》,回答问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问题:这首诗包含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组合形成了什么样的意境?答案:诗中的青山、碧水、孤帆、远日都是包含着作家情思的意象,这些意象的总和构成了天门山中断楚江、青山相对、碧水奔腾、远日映照的雄伟奇丽的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明了诗歌的形象的内涵2、归纳诗歌形象的规律3、体察诗歌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教学难点:解题的思路与准确的表述。

课时安排:4课时明辨题型: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2、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3、如何分析人物形象4、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5、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

第一课时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示例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

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

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

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

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

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

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

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规范答题——三步骤)步骤一:说特点—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个什么形象。

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思妇、游子、英雄、隐士、诗人等)步骤二:析例句----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

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

步骤三:名作用----形象在诗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

答题模板:诗歌描写了一个XX(特征)的XX(身份)形象。

诗句用了XX手法写出了XX。

作者通过XX形象表达了XX感情。

练习: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

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什么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形象的特征)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形象的意义)示例简析下面这首唐诗的人物形象。

南邻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问题:诗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锦里先生是一位头戴“乌角巾”的清寒隐士。

虽有“园收芋粟”,境况却不富裕。

家中的儿童习惯于笑语迎客,可见他虽耿介却不孤僻,是个安贫乐道之士。

他家的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因平日无人惊扰,见人来也不惊飞,可见他平日生活的和谐、宁静。

锦里行者居家在环境清幽的江村,很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客人来访,主人殷勤接待,客人尽日淹留,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见主人的诚恳和热情。

示例2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1)寒冷、寂静(或:冷峭)(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

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示例3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示例4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第二课时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一、导入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2、描摹诗歌图景;3、剖析作者思想。

示例1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二、规范答题:三步骤步骤一:找景物,组画面(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步骤二: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示例2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鉴赏提示:“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不如归去”的啼叫声总会引起游子思妇的无限感伤。

故抓住这一意象,就抓住了这类诗歌的抒情类别。

理解景物诗的方法:(一)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示例1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题: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

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

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

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

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

一二句是动景描写,三四句是静景描写。

画面动静结合,色彩丰富鲜明,境界阔大,这样,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