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1课文翻译及课后翻译练习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t 1 课文翻译及课后练习翻译参考答案
课文翻译:
Unit1 从能力到责任
当代的大学生对他们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模糊不清。他们致力于寻求在他们看来似乎是最现实的东西:追求安全保障,追逐物质财富的积累。年轻人努力想使自己成人成才、有所作为,但他们也承认自己的迷茫: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他们该信仰什么?大学生一直在寻找真我的所在,寻找生活的意义。一如芸芸众生的我们,他们也感到纠结——一方面,他们崇尚奉献于人的理想主义,而另一方面,他们又经不住自身利益的诱惑,陷入利己主义的世界里欲罢不能。
最终,本科教育的质量将由毕业生参与社会与公民活动的主动性来衡量。雷霍德·尼布尔曾经写道:“一个人只有奉献社会,才能了解自我。一个人如果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或直译:一个人如果不能找到自我以外的中心),他将会失去自我。”理想化的本科教育应该反映在超越自我中。在这一个残酷的、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期望大学生能具备正直、文明,甚至富有同情心的人格品质,这是否已是一种奢望?人们期望大学的人文教育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如今是否仍然适合(或直译:希望大学的人文教育能使大学生在与他人的人际交往中具备人文情怀,这是否合适)?
毫无疑问,大学生应该履行公民的义务。这迫切需要美国教育有助于弥合公共政策与公众理解程度之间的极具危险性、正日益加深的鸿沟。建设性思考政府议程问题所必备的知识似乎越来越无法掌握。所以很多人认为想通过公众的参与来解决复杂的公共问题已不再可能行得通。他们问,如果一些非专业人士甚至不懂专业术语,怎么可能让他们去讨论重大的政策选择问题?
核能的利用应该扩大还是削弱?水资源能保证充足的供应吗?怎样控制军备竞赛?大气污染的安全标准是多少?甚至连人类的起源与灭绝这样近乎玄乎的问题也会被列入政治议事日程。
公民们带着类似的困惑讨论“星球大战”问题,试图搞懂那些关于“威慑”与“反威慑”等高科技的专业术语。像地方的区域规划,学校种族隔离制的废除,排水系统的问题,公共交通的治理,以及相互竞争中的有线电视公司对许可证的申请等这些曾经看起来只是一些地方性事务的事情,现在也需要专家来解决。这些专家讨论专门术语,常常不是阐明问题,反而使问题变得让人迷惑不解。然而,公共生活的复杂性,要求更多、而非更少的信息资料;需要更积极、而非更消极的公众参与。
对于那些关心“民治”政府的人,公众理解程度的每况愈下是无法接受的。当今世界,人类生存问题吉凶未卜、危在旦夕,无知是不可取的。由视野有限的专家完全控制政策制定,这也是不可容忍的。作为公民,我们如果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教育自己,如果不能提出难题,并得到满意的答案,那么我们会冒险做一些关键性的决定,不是基于我们所了解的知识,而是基于对一两个所谓专家的盲目信任。
我们的民主社会需要一批受过良好教育(well-informed)、关心他人(caring)的人士。他们能作为公民,本着服务大众的精神,团结一致,相互学习,参与到民主建设之中。
我们需要关心公众事务的人,他们能参与调查,知道如何提出合适的问题,了解公民政策制定的程序,并能够对那些影响深远的问题做出有根据的、敏锐的判断。诚然,没有哪个社会机构能独立培养我们所需的领导人才,但我们深信,如果“民治政府”要有生命力的话,大学相对于其他机构来说,更有责任去培养我们国家所急需的开明领导人。
为了完成这个迫切的使命,所需的视野不仅要着眼国内,还必须放眼世界。当代大学生必须还了解其它国家的民族与文化。人类的势力范围已涉及到太空,一切变得都很明了,我们都是同一个星球的守护者。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我们的地球变得越来越拥挤,相互依赖
性越来越强,同时也更加变化莫测。如果学生不能超越自我,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在这个复杂世界中的地位,那么他们在生活中尽其义务的能力就有降低的危险。
世界或许还没有变成一个小村庄。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邻里意识必须加以扩展。当旱灾席卷撒哈拉沙漠,当印度支那战争带来难民潮时,我们的同情心,我们的理性思维都不再受缚于地图上的政治分界线。我们开始知道,饥荒和人权已如同武器和条约一样,对人类团结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最令人担心的是,蘑菇云已在人类意识里投下了不祥的阴影。这些事实以及因此赋予的职责都必须让每个学生了解。
然而,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大学校园对诸如此类的社会常识缺乏了解,有时,校园甚至弥漫着一种对世事的冷漠与不关心的氛围。当难民如潮水一般从一个国家涌入到另外一个国家时,我们却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这些大规模的迁移现象,或是谈论起导致难民潮泛滥的饥荒、战争和贫穷。世界各地的哲学家、政治家、发明家和艺术家的丰功伟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他们本人及其贡献却时常不为人知,或是被世人遗忘。
虽然有一些学生已具备了放眼全球的视角,然而,大多数学生,尽管他们对世事的关注忽隐忽现,却对他们所生存的相互依赖的世界缺乏足够的了解。
巴黎圣母院大学的威廉·杜黑牧师近期写道:“许多大学教育的问题就在于,学校通过在其高高的围墙内营造受保护的小团体,纵容了学生的筑巢本能。”
综上所述表明一点:世界发生了巨变,变得越来越拥挤,相互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强,同时也更加动荡不安。这个日益复杂的世界里,美国的新一代必须接受终身教育。如果大学教育不能帮助学生超越自我,更好地理解世界相互依存的本质特征,那么新生的一代就会依然无知,他们自信而负责地生活能力会有降低的危险。
通过研究,我们深有感触地认识到当今大学教育最成功之处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完成课时,收集信息,考试成绩优良,术业专攻。具有成功地处理好单独问题的能力在今天备受推崇。然而,当我们问及学生们关于他们的大学教育的时候,他们几乎都毫无例外地谈论起他们所获得的学分或是他们仍然需要完成的课程。
但是任何种类的专门技术都留有一些悬而未决的基本问题: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能力用来做什么?大学时期正是形成价值观、探索个人专长的时期,如果把一些感触最深的问题、一些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最有创造力的时刻置于学习生涯的次要地位,那将是多么的可悲。在大学本科教育阶段,如果学生们习惯于墨守成规,陷入学术界有时过分倡导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之中,那将是多么严重的失误。
学生们是在处于人生期望值最高的时刻步入大学校园的。然而,他们往往却由此而陷入令人死气沉沉、心不在焉的种种日常规定中。当我们与老师和同学交谈时,经常会感到不安: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社会的自然属性,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事实上,这些正是与人类生存休戚相关的前景——却是大学教育中最少被触及的问题。
大学教育的结果应该由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来衡量,如学生能否熟练地运用知识,拥有坚实的基础教育,并在某一专业领域有所特长。并且,本科教育的影响将通过毕业生在其工作及继续教育中的表现体现出来。
最终,必须激励学生拓宽视野,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去发现规律,形成价值观念,进而推进公益事业。本科教育的最高境界应促使学生从具备能力转变为承担责任。
一名最近毕业的大学生写了一篇关于年轻人的责任及其未来的文章。她问到:“如果我们连奉献于人的精神都缺乏的话,更不用说为了一套一套的抽象的价值观念,难以想象我们的民族将会是什么样子。如果说自身利益是我们崇尚的最高价值观念,人性只是一件无利可图的商品,那么我们将选择什么样的政治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