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一等奖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篇一: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市一等奖】《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目标①了解作者及其影响②.了解关于辞这种体裁的常识③.背诵全文④了解本文创作背景和作者守志归隐的思想 2.能力培养目标①诵读文言文能力②陶渊明经典材料在作文中的运用能力 3.德育渗透目标学习陶渊明的优秀的品质、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1.背诵全文2.学会经典作文材料“陶渊明”的运用【教学难点】1.陶渊明守志归隐的思想的理解2.陶渊明经典材料的运用【教学方法】1.诵读法2.举例法3.小组讨论法【预习准备】1. 熟读课文。
读出语调、语气、语顿、语速和语意。
2.了解作者生平及背景材料。
3 .参照课文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大意【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篇二:归去来兮辞_优秀教案】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
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桃花源记》是我们在初中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
师生一同背诵。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
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决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2《归去来兮辞(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归去来兮辞(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归去来兮辞并序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简案)(一)导入新课我们初中的时候曾经背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知道同学们还有没有印象?(师生一同背诵“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中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走近他的精神世界,去解读他的归隐情节。
(二)检查预习:提问学生关于作者陶渊明的了解,包括其生平、经历、思想、文章著作等等。
(播放第二张PPT)(三)文题解释:(略)(播放第三张PPT)(四)听课文录音学生注意:1.划分节拍;2.注意语调;3.找出韵脚。
学生集体朗诵课文。
(五)学生自读序,并解决问题。
1.疏通序中的字词,并翻译。
教师帮助解决学生不能理解的词句。
(播放第四张PPT)2.思考:序讲了哪些内容?3.作者辞官的原因有哪些?(略)(播放第五张PPT)作者在序中叙述了自己辞官的四个原因,这四个原因中哪个是根本原因,作者究竟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他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六)学习第一自然段:(略)1.学生翻译第一自然段内容,教师评价。
2.思考:(1)本段讲了什么内容?(作者辞官的原因,回家途中的欣喜之情。
)(2)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心境如何?(播放第六张PPT)3.结合《归园田居(其一)》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明确: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播放第七张PPT)4.体悟作者的感情。
5.再次诵读第一段,组织答案回答课后第一题的第一小题。
(七)课后作业熟读背诵这首诗,并结合课下注解,把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梳理一下。
二、课堂实录(节选)前期按预期进行,课堂进入了中场阶段……师:请同学们思考本段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生:作者辞官的原因,回家途中的欣喜之情。
师:既然是欣喜之情,那如何理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曦微”中的“恨"?(由此问导致课堂上的一系列讨论。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摘要:一、引言1.介绍《归去来兮辞》2.分析文章背景及意义二、教案设计思路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三、教学评价1.学生反馈2.教学效果四、总结与反思1.教学优点2.教学不足3.改进措施正文:《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古代散文名篇,出自东晋大文学家陶渊明之手。
这篇文章通过对作者辞官归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和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本篇教案针对这篇文章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一、引言《归去来兮辞》是东晋时期陶渊明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文章通过对作者辞官归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和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这篇文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案设计思路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鉴赏文章优美的语言。
2.教学内容:分析文章的背景及意义,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文章内涵,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4.教学过程:首先,介绍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然后,逐段讲解文章内容,分析重点词语和句子;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最后,总结课堂所学,布置课后作业。
三、教学评价1.学生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2.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归去来兮辞》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语言特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总结与反思1.教学优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讨论不够热烈。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5篇)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耻为五斗米折腰的人生追求、返朴归真独善其身的人生境界;2.品读作品:情感真切、语言质朴、想像丰富。
3.朗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步骤]1.简介陶潜(367-427)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诗鼻祖。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
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田园生活,寄寓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弃。
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其艺术风格,兼取平淡与爽朗,语言质朴自然。
陶潜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为谋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一类小官,在彭泽令任上八十余日,去职归隐。
陶渊明少年时,受儒学熏陶,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
东晋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难有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
加之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又厌倦官场世俗,常常是“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
他29岁开始入仕,历13个年头,时官时隐3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4余年。
或说,本篇写在作者辞官归隐之前,是想象之作,不是写实。
2.词语积累词语①(实)惆怅chóuchàng:失意状。
谏:劝止使改正。
飏yáng:舟慢行状。
熹xī微:天微明。
《归去来兮辞》-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背诵:
已矣乎,寓形__________?曷__________? 胡为乎_______?富贵_____,帝乡______。 怀良辰_______,或_________。 登___________, 临_________。 聊乘化_______,乐夫_______。
探究:
1、作者描绘旳田园生活旳场景,你以为 这些场景是实景还是虚景?为何?
2、你怎样认识陶渊明旳归隐?
禛心真意长相守
青青艾草,又一季旳蔓延,欲滴旳翠绿怀恋着千年前荷锄而归 旳隐者。陌上少年时旳恣意追逐,十三载迷茫后旳矛盾纠结,你, 不甘却选择了隐居求志,从此抛却了浓墨重彩旳寰宇,捡捡起恬淡 随性旳宣纸,自然守真。或许贫贱,亦是寒酸。你,不是元好问声 称旳既能出仕又能入仕,为了理想放弃一切旳大隐士,你只是田园 中竹笠锄头相伴旳守望者,数豆种,挑醴泉。你不是没有努力过, 努力承担责任为民祈福;你不是没有抗争过,抗争腐朽暗淡黑云压 城。可是理想与现实旳冲突,沉寂与喧嚣旳对峙,你无从弥合。在 那个人人变节旳时代,你茕茕孑立踽踽独行,一山放过一山拦。明 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隐匿,你不是狼狈悲观,只是谁说坚守就一定要固在原地,等到 斗转星移。谁说你人生仓皇,五柳无挂,只是你抬眼望樊笼,低眉 自叹息旳纠结不是人人都看得到。灯火阑珊处旳寂寥,谁曾瞥见? 追思陶渊明,试想在那个傍晚,低矮旳茅屋前,我看到你在竹 篱间悠然采菊,远方南山青翠,飞鸟与归旳情景。那种忘情自然, 物我两谐旳契合,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人生,真意何在。每当我忧心 于世间旳纷扰而欲出不得时;每当我陷入情绪旳低谷中不能自拔时, 我都会想起你。那缕悠然,将我心中旳阴霾趋尽,在无尽旳考验中 岿然不动,返回生命旳本真。
作者“归去”旳原因是什么? 请听范文阅读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的教案一等奖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的教案一等奖1、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的教案一等奖【教学目的】一、诵读二、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重点】一、课文的思想内容二、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教学难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教学设想】一、诵读的准备指导二、诵读和领悟互相推进三、总结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幻灯片【学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预习准备1、明确诵读要求——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2、了解背景材料(含生平),以课下题注为准3、参照课下解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课堂教学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齐答:陶潜)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板书课题、)二、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听停顿的特点——三字句2、1顿;四字句2、2顿;五字句2、3顿;六字句3、3顿或1、2、1、2顿。
三、研习课文(一)、读悟第1段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指名朗读本段。
思考: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设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二)、读悟第2段齐读本段。
讨论: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2、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明确: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一等奖奖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第四段:
承上而问
自我解答 卒章显志
委心任去留 遑遑欲何之
不求富贵,
反
不求成仙
良舒啸辰、、临执杖清耕赋耘诗、正
乐天安命
归去来兮辞
叙事线索
辞官归田
(第1节)
居室之乐 庭院之乐 田园生活 (第2,3节) 劳作之乐 出游之乐
乐天安命
(第4节)
感情线索
自责自慰
自安自乐
乐天安命
全文主旨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 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 裂旳政治宣言。文章体现作者 对黑暗官场旳厌恶和鄙视,以 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旳无 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旳无限 乐趣,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 隐居生活旳向往和热爱,卒章 显志:乐天安命。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回家去吧!田园将近荒凉了,为何不回去呢?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被动句
自己让心灵被形体役使之后,为何如此失意 而独自伤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我)悔过过去旳错误无法挽回,但在 将来旳岁月中还能够补救。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实际误旳。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旳情意,写了篇 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序文小结:
论述了作者家贫出仕和 弃官归田旳经过,交代了写 作旳缘由。
思索:小序中讲到了陶渊明辞官旳原因 有哪几点?你觉得哪一点是最根本旳?
•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 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 3、“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 4、 “程氏妹丧于武昌”。 • 其中第一条是根本原因。
行(xíng)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2、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3、李白乘舟将欲行(离去)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 矣(行为)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摘要:一、引言1.介绍《归去来兮辞》2.教案背景及意义二、作者背景与作品简介1.作者陶渊明简介2.《归去来兮辞》作品简介三、教案设计理念1.以学生为主体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四、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2.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朗读课文,理解内容3.分析文章结构与艺术特色4.学生讨论与分享5.总结与作业布置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归去来兮辞》的理解2.学生对作品艺术特色的欣赏3.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正文:《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脍炙人口的骈文,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之手。
这篇文章通过作者辞官归隐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
本次教案以一等奖的教学设计为基础,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陶渊明,字元亮,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辞赋家。
他的诗歌作品以田园诗和饮酒诗为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后世影响深远。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所作,文中描述了他辞官后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官场黑暗的厌恶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本次教案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高文化素养。
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析文章结构与艺术特色、讨论与分享,使学生深入理解《归去来兮辞》的内涵,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以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接着,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然后,分析文章结构与艺术特色,使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接下来,学生讨论与分享,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总结课堂所学,布置作业,使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对《归去来兮辞》的理解、对作品艺术特色的欣赏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进行。
归去来兮辞一等奖
yáng
熹微
zūn
shāng
miǎn
jiǎo
xiù
yì
huán
yǎotiǎo
huáng
gāo
zhào
kē
正音:
惆怅
飏
xī
樽
觞
眄
庭柯
矫
岫
翳
盘桓
棹
窈窕
遑遑
皋
《归去来兮辞》序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 以自给。幼稚盈室,瓶 无储粟,生生所资,未 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 长吏,脱然有怀,求之 靡途。会有四方之事, 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 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 邑。于时风波未静,心 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 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几天的彭泽令。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听朗诵,感受音韵美
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停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于是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高兴地向前飞奔。家僮欢快地迎接,幼儿们守候在门庭。院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和菊还是原样;带着幼儿们进了屋,美酒已经满觞。我拿过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庭院中的树木使我很开颜。倚着南窗寄托我傲然自得的情怀,知道这狭小之地反而容易使我心安。小园有门却经常关闭着,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兴味无穷;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向着远方眺望。云气悠闲自在地从山穴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阳光暗淡,太阳即将落山,我手扶着孤松,徘徊流连,不忍离去。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一等奖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一等奖一、说教材《归去来兮辞》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所作的一篇抒情小赋,它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一篇辞赋,它继承了先秦两汉辞赋的传统,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本文在课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之前所学文言文知识的巩固,也为之后学习其他辞赋打下了基础。
本文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作者辞官归隐的缘由;第二部分描绘了归隐途中的景色和心情;第三部分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陶渊明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文的生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辞赋的特点;(3)能够翻译并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会运用注释、工具书等辅助手段,理解课文;(3)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勇气和决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学习作者坚守信念、追求理想的精神,激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主要包括:1. 知识点:生字、词、句的理解和运用,课文结构的分析;2. 方法: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翻译和背诵技巧;3. 情感态度:理解作者的人生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关注这些重难点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四、说教法在教学《归去来兮辞》这篇课文时,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同时突出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差异。
1. 启发法:在课堂导入阶段,我将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归去来兮辞》(并序)——获佳绩;赛课一等奖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
真正的中国文人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 屈原因美政不得施行而沉尸汨罗; 李白一生率性追求终以捞月赴死; 王国维为一生钟情的文化而飘然跳湖;……
他们是伟大的,因为他们都能固守自我的神圣领地。
我会给你们两次逃课机会,一定会有什么事比上 课更重要。比如楼外的蒹葭,或者今晚的月亮。
——江苏大学文学院周衡老师
背诵提纲
一、归途 二、抵家
三、室中 四、园中
五、郊游
舟-风-问-恨 瞻-欣、奔-迎-候
径-松、菊-幼-酒 舟-风-问-恨 园-门-策-观 云-鸟-景-松 巾车-孤舟-寻壑-经丘 木-泉-善-感
正文讲解
归 去 来 兮 辞
辞官归田 田园生活 乐天安命
自责之词 安慰之词
居家
出游
饮酒自遣 涉园成趣 观景忘返
出游乐
重审心志 结交乡故 出游方式 所见所感
有什么深刻内涵?
“松菊”在中国古代文人笔下常常是高洁、 脱俗的象征。
“松菊犹存”喻指自己高洁的品格仍在,未 被世俗所染。 “ 抚孤松”作者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 的坚贞气节。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典,“审容膝之易安”用典。北郭先 生辞楚王聘,其妻表示支持,“今如结驷列骑, 所安不过容膝”,后以“容膝”言居室之狭小。
思想上痛苦 做官
失意
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
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 夜 不久
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
农历八月
辞官
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序文讲解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摘要:1.归去来兮辞教案概述2.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的背景和意义3.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的获奖标准和要求4.如何编写一篇获奖的归去来兮辞教案5.结论正文:一、归去来兮辞教案概述《归去来兮辞》是晋代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辞赋,描绘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篇诗赋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隐逸诗”的鼻祖。
针对这篇诗赋,教案是一种教学设计和指导方案,用于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编写一篇关于《归去来兮辞》的教案,可以让教师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二、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的背景和意义为了鼓励教育工作者研究《归去来兮辞》这篇诗赋,提升教学质量,我国有关部门设立了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
该奖项的设立,旨在表彰那些对《归去来兮辞》教案编写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获得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既是对个人教学水平的肯定,也是对教育事业的献礼。
三、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的获奖标准和要求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的评选,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完整性:教案需要涵盖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诗歌赏析、主题思想、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内容,保证教学的全面性。
2.教学目标明确:教案应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3.教学方法创新:教案需要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教学过程清晰:教案应详细列出教学步骤和过程,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
5.教学评价科学:教案需要设置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和方法,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
四、如何编写一篇获奖的归去来兮辞教案要编写一篇获奖的归去来兮辞教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深入研究诗歌:在编写教案前,需要对《归去来兮辞》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掌握诗歌内容。
2.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诗歌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
3.运用创新教学方法: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摘要:1.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的背景和意义2.归去来兮辞的内容概述3.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的评选标准4.获奖者的优秀表现和教案特点5.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对教育行业的启示正文: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是教育行业中的一项重要奖项,旨在表彰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这一奖项的设立,既体现了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也激发了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积极性。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古文,描绘了作者辞官归乡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寓意深刻,被誉为古代辞赋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的评选过程严格公正,参评者需提交完整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材料。
评委们从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教学过程的实施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最终评选出最优秀的教案。
获得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的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平。
他们深入挖掘课文的内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的成长。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的获得者为教育行业树立了榜样,他们的优秀表现和教案特点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借鉴。
首先,他们明确了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更加有针对性;其次,他们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最后,他们在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的评选不仅是对优秀教师的表彰,更是对教育行业的一种激励。
2《归去来兮辞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归去来兮辞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一、基础夯实1、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又名潜,字元亮。
世称“五柳先生”,“靖节先生”。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歌风格质朴、平淡、自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主要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
2、拓展资料①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杂草),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其三)》②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③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____________ --《五柳先生传》④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乞食》⑤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______ ______ --《责子诗》⑥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 《杂诗十二首其二》⑦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 《杂诗十二首其五》⑧“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晋书陶潜传》3、背景寻踪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士族家庭,从29岁起因生活所迫开始出仕,历任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官职,每次任职时间都很短,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东晋义熙元年(405),他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便弃官归田,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县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二、基础落实1、结合注释口头翻译小序部分。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教师节祝福语】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弄懂并积累“来、谏、樽、觞、审、容膝、策、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积累下面的词语和名句--口腹自役、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背诵全文。
一.作家作品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
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
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
散文首推《桃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摘要:一、引言1.介绍《归去来兮辞》背景及作者2.分析《归去来兮辞》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归去来兮辞》的基本内容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归去来兮辞》的文学价值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阅读和鉴赏能力三、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2.结合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四、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归去来兮辞》的创作背景2.学习:逐段解析《归去来兮辞》的内容3.讨论:分析《归去来兮辞》的文学特点4.总结: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五、课后反思1.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2.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正文:《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归去来兮辞》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骈文。
这篇文章以作者辞官归隐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本教案中,我们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归去来兮辞》的文学价值,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一、引言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一位杰出文学家,他的诗歌、散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创作的一篇骈文,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在语文教学中,这篇文章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归去来兮辞》的基本内容,对文章的背景和主题有初步的认识。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归去来兮辞》的文学价值,感受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阅读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章内容。
2.结合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背景和作者情感。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首先,我们将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归去来兮辞》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归去来兮辞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 归去来兮辞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课前预习资料:一、作者介绍: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二、创作背景: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仲秋,陶渊明出仕为彭泽县令,只八十多天便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这次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
陶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
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
元兴三年(404),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至义熙元年(405),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
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
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
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
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
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
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三、了解文体:“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
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
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
2《归去来兮辞并序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2《归去来兮辞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高中语文年级高二学期春季课题《归去来兮辞》(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理清全篇脉络线索。
2.归纳相关虚词的用法,掌握重点句式的用法。
3.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4.体会诗人高洁的理想志趣和隐藏于欢快喜乐下的人生悲凉。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通过研读课文,理清全篇脉络线索。
2.归纳相关虚词的用法,掌握重点句式的用法。
教学难点: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体会诗人高洁的理想志趣和隐藏于欢快喜乐下的人生悲凉。
教学过程导入:陶渊明的出现无异于在花团锦簇中伸出一枝青枝绿叶,又好像在珠光宝气浓妆艳抹的贵妇人中走来一位不加修饰的清纯少女。
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对作者的评价思考:在这平淡自然的旋律中你感受到诗中弥漫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远离官场,逍遥闲适,宁静淡泊,自得其乐情境任务:天台中学经典啃读坊2022学年第六期啃读魏晋作品。
班级任务是解读《归去来兮辞》。
要求:有独特见解,言之有理有据。
任务一:陶渊明为什么选择了归隐的道路?一是诗人为口腹之计,羁身宦海,折腰事人,寄人篱下,仰人鼻息,遭遇了冷眼和歧视,深感屈辱和厌倦;二是诗人质性自然,与俗相违任务二:回归田园之后的陶渊明就真的就那么闲适自在吗?白云、飞鸟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逍遥闲适,生意盎然,反衬出现实中诗人的不自由不自在。
八、作业:找一下《归去来兮辞》中隐含了诗人痛苦的词句。
写下你的思考。
300字左右。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高中语文年级高二学期春季课题《归去来兮辞》(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理清全篇脉络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 归去来兮, 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让心 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灵被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 奚惆怅而独悲! 意而独自伤悲?我悔悟过去的错 悟已往之不谏, 误无法挽回,但在未来的岁月中 知来者之可追; 还可以补救。实际上我入迷途还 实迷途其未远, 不算远,已觉悟到现在回家为正 觉今是而昨非。 确的而过去做官是错误的。 船在 舟遥遥以轻飏, 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和风 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 徐徐吹拂着我的衣裳。向行人打 恨晨光之熹微。 听前面的路,只遗憾晨光朦胧天 不亮。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
助词,无义
表被动 助词,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连词,表并列 为什么 补救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
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
飏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
船行驶轻快 状语后置
恨晨光之熹微。
助词,主谓之间
第一段内容分析
寻程氏妹丧于
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 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 奔,自免去职。 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 仲秋至冬,在 从秋天的第二个月到冬季,在官 官八十余日。 位上做了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 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 因事顺心,命 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 篇曰《归去来 在乙巳年十一月。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
通“横” 语助词
省略句 接近
欢迎,稚子候(于)门。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满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
取、拿 斜视 使动用法, 使…愉快
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
明白、知道 在园中,每天 走 名作状 举
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
重点词句
1.既自以心为形役。(“为”字表被动) 2.悟已往之不谏。(动词,劝止、挽回)
3.知来者之可追。(补救)
4.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
于是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高 乃瞻衡宇,载欣 载奔。僮仆欢迎,稚 兴地向前飞奔。家僮欢快地迎接,幼 儿们守候在门庭。院里的小路快要荒 子候门。三径就荒, 芜了,松和菊还是原样;带着幼儿们 松菊犹存。携幼入室, 进了屋,美酒已经满觞。我拿过酒壶 有酒盈樽。引壶觞以 酒杯自斟自饮,看看庭院中的树木使 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我很开颜。倚着南窗寄托我傲然自得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 的情怀,知道这狭小之地反而容易使 膝之易安。园日涉以 我心安。小园有门却经常关闭着,每 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天(独自)在园中散步兴味无穷;拄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 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向着远 首而遐观。云无心以 方眺望。云气悠闲自在地从山穴里飘 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 阳光暗淡,太阳即将落山,我手扶着 孤松,徘徊流连,不忍离去。 松而盘桓。
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 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几天的彭泽 令。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 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 ,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 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 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 赋《归去来兮辞》。
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停顿。 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 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 “↗”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 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 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 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作者简介
他长于诗文辞赋。他 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 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 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志 趣;另一类寄寓抱负, 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 以《桃花源记》最有名 ,辞赋《归去来兮辞》 著称文史。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靖节先生” 私谥 “五柳先生” 自号
“田园诗人” 开创田园诗一体 “隐逸诗人” 41岁辞官归田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五言诗成就最高。 他的五言诗可为两类: 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 发展的咏怀诗; 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 家常称其为“田园诗人”。 此外,陶渊明现存文12篇,篇数不多,影 响却很大。 主要作品:《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 传》《桃花源记》
历代文人论陶渊明
算了吧!寄身于天地之 已矣乎!寓形 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何不随 心所欲,听凭自然地生死? 宇内复几时,曷不 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 委心任去留?胡为 么地方?富贵不是我之所求, 乎遑遑欲何之?富 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 贵非吾愿,帝乡不 美好的时光,我独自外出, 可期。怀良辰以孤 有时扶杖除草助苗长。登上 往,或植杖而耘耔。 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面对 登东皋以舒啸,临 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 清流而赋诗。聊乘 姑且顺应自然的变化度到生 化以归尽,乐夫天 命的尽头,以天命为乐,还 命复奚疑! 犹疑彷徨什么呢?
表转折 拄着
观。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景
有洞穴的山
阴暗的样子 徘徊
表承接
日光
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第二段内容分析 抵家
载欣载奔 欣喜 若狂 舒适 安逸 留连 忘返
居室 涉园
引壶觞以自酌
园日涉以成趣
归 家 后 的 日 常 生 活 怡 然 自 得
品味语句
从第二段中找出表 现作者高尚情操的语句,
及少日,眷然有归 欤之情。何则?质 性自然,非矫厉所 得;饥冻虽切,违 己交病。尝从人事, 皆口腹自役;于是 怅然慷慨,深愧平 生之志。犹望一稔, 当敛裳宵逝。
(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 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 (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 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 饥冻之事虽然是急迫,但违背 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 重的痛苦。我曾经做过一些事 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 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惆怅 感慨,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 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 以后,就收拾行装 连夜离去。
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作 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写照。
(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孤松”示孤高坚贞之志,托 物言志。
重点词句
1.问征夫以前路。(状语后置) 2.稚子候门。(省略句) 3. 眄庭柯以怡颜。(名作动,使动用法) 4.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天在园中) 5.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
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
桃花源——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 削的社会。这是陶渊明“大济苍生”的 壮志,然而却被黑暗的现实击得粉碎, 于是他选择了归隐。今天我们学习的《
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
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了解辞以及辞的特点。 2.理解文章大意,掌握相关文言常识。 3.了解陶渊明守志归隐的思想。
已往
自 责 自 悔
来者
出 仕
归 隐 自 恕 自 慰
昨非
今是
归隐的原因和过程:迷途知返,归 心似箭。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运用了 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归舟轻快地飘荡着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 衣服。字里行间透露着愉快,之所以如此愉快, 是因为可以乘舟归家了。 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用舟轻 快、风吹衣的飘逸来表现自己归居田园的轻松愉 快,形象而富有情趣,有很强的感染力。表现了 作者乘舟返家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
正音:
惆怅 chóuchàng
樽 zūn 觞 shāng
飏 yáng
眄 miǎn 翳 yì
熹微 庭柯
xī
kē
矫 jiǎo 岫 xiù
盘桓 huán
棹 zhào 窈窕 yǎotiǎo 遑遑 huáng 皋 gāo
《归去来兮辞》序文
我家境贫困,耕田植桑不够用 来供给自己生活。家中孩子很多, 余家贫,耕植不足 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 以自给。幼稚盈室,瓶 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 无储粟,生生所资,未 它的办法。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 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 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 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刚巧 长吏,脱然有怀,求之 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各地州 靡途。会有四方之事, 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 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 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 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 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 邑。于时风波未静,心 的官吏。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 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距离 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 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 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粮食足够酿酒之用,于是就请求去 故便求之。 那里。
武昌,情在骏
兮》。乙巳岁 十一月也。
品读序,思考序写了几层内容?
两层内容: 一、描述了就任彭泽的心境。
二、交代了弃官归田的缘由。
原因有三点: 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不愿扭曲天性,强 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②、“饥冻虽切,违已交病”――不愿折节为吏,那比冻 饿更难以忍受。 ③、“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④、“程氏妹丧于武昌”――亲妹过世,需要去奔丧。
仔细加以品味。
(1)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松菊”是作者淡泊而又孤傲的人格的象 征。陶渊明归来时,见庭院仍有傲霜独立 的青松,历寒而愈秀的秋菊,顿感无限欣 慰——世事变迁,世态炎凉,惟我不变。
(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虽是陋室,却怡然自得,有淡 泊明志之意。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欧阳修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自曹植、刘昆、 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诸人,皆莫及也。 ——苏轼 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绝句》
题 解
回 去 吧
归去来兮辞
回 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