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萍:我在养育孩子中的五个错误
养育孩子,亦是一场自我修行
养育孩子,亦是一场自我修行作者:孔祥福来源:《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学生版上半月》2021年第04期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希望他们健康成长。
说起孩子,每个父母都有聊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和爱,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带给我们数不清的欢乐。
他们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家长是孩子成长的见证者,孩子一天天长大,周围的环境也慢慢地发生变化,渐渐地,我明白了教育的最好方式——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先做什么样的父母。
古往今来,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比言传身教更有作用的是以身作则。
以前我认为找一所好学校、找位好老师就可以让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后来通过与老师沟通、交流,我才意识到家长更要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只有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培养孩子的最佳效果。
孩子是我们的镜子,也是我们的影子,他们最大的可能就是复制现在的我们。
倘若我们的家庭氛围是沉迷玩手机、看电视,那么孩子迷恋游戏一点都不奇怪;倘若我们周末宅在家里,不读书也不运动,什么都不做,那么我们的孩子以后也将成为好吃懒做的人;倘若我们很早就失去对新事物学习的热情,得过且过,却将孩子的生活用奥数、钢琴、绘画等填满,那么孩子大抵也难有所成。
家长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们对我们趋之若鹜的辅导班并不是很感兴趣,相反我们的言谈举止和点滴习惯,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如何度过自己的一天,都会深深地映射在他们心里。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指引者是我们家长自己,好的家长是孩子的“摆渡人”,我们只有自己变得更好,才能托举他们到更高、更远的地方,他们才能更好地在未知的世界里快乐地翱翔。
养育孩子,亦是一场自我修行。
在和孩子一起的世界里,让我们一起携手,寻找、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坚信,今天我们播种一缕阳光,明天我们必将收获万丈光芒。
心愿墙我希望爸爸能多抽出时间来陪我,给我讲故事,在我不理解问题的时候少发脾气,平时有空帮助妈妈干点家务活。
家长五种错误的教育方法
家长五种错误的教育方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和知识,一些家长可能会犯下一些错误的教育方法。
本文将介绍五种常见的错误方法,并提供一些正确的解决方案。
错误方法一:过分溺爱有些家长过于宠爱自己的孩子,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误,都会被原谅和忽视。
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缺乏自律和责任感,不懂得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他们可能会变得自私、无礼,并遇到更多的问题。
解决方案:建立明确的规矩和约束,确保孩子明白他们的行为会有相应的后果。
同时,家长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赞美和奖励,以增强孩子良好行为的积极性。
错误方法二:过度控制有些家长试图控制孩子的一切,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圈子。
这将使孩子感到束缚和压力,抑制他们自由发展的能力。
解决方案: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
给予他们选择的权力,并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
同时,家长应该保持与孩子的有效沟通,以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愿望。
错误方法三:过度批评一些家长过于挑剔和批评,不断指责孩子的错误和不足。
这样做可能会削弱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失去尝试新事物的勇气。
解决方案:家长应该用积极的语言来鼓励孩子,关注他们的优点和进步。
在指出错误时,采取建设性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问题所在,并提供正确的解决方案。
错误方法四:教条主义一些家长追求完美主义,要求孩子始终按照规定的方式做事。
这样的教育方法会限制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不能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解决方案: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尝试新的方法。
让他们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错误方法五:忽视情感需求一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情感需求。
这会使孩子感到被忽略和不重要,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
解决方案: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陪伴,倾听他们的感受并提供支持。
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自己的情绪。
总结: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需要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方法,并及时进行改正。
推荐给家长看的育儿书籍
推荐给家长看的育儿书籍《倾听孩子》,能让你很好的掌握和孩子相处的方法,但是,如果对孩子的本性不了解的话,家长们会为了倾听而倾听,感觉到非常累,一旦做不到,会产生内疚感。
程序问题似乎大过了事情的本质。
如果不掌握孩子的本质,真正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语言,家长会发出“是不是每一次都要倾听” 的感概,致使家长的行为不是顺从与内心的,那么家长就会关心:我又没有按程序倾听,而不是关注事情的本质。
给孩子爱和自由是根本,倾听只是一个手段。
建议这本书最好在《童年的秘密》或是《发现孩子》之后再读一次。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与《给孩子自由》《可以算是入门书籍。
如果一个家长不愿改变自己的观念,或是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往后的一切就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了。
这三本书,尤其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展示给我们,孩子的幸福究竟在那里,一个教育工作者是怎样转变自己的观念,带给孩子幸福的。
每一个文字都会敲打我们的心,直至我们清楚地知道孩子的幸福在何方。
这就是引发教育观念转变的引子。
《窗边的小豆豆》用一个孩子的成长把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展现给我们,由于是个完整的故事,我们会长叹:原来上学可以是这样的美好!《爱和自由》孙瑞雪老师结合儿童之家的情况概括性的介绍了蒙特梭利的学说。
如果嫌蒙氏几本书太多内容的话,不妨从此处入手。
引入了心理胚胎、吸收力的心灵等概念,最重要的是将爱和自由这个教育方法展现给读者。
阅读完之后,你会希望进一步了解蒙特梭利。
《童年的秘密》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孩子的本质和特性,提出了敏感期的观念,揭示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的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
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的那些的行为背后包含着如此重大的意义。
我们因理解开始自省,而理解是真爱的基础。
《发现孩子》前半部分将《童年的秘密》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概括,后半部分则从意志培养、智力发展、想象力的培养方面着重介绍了培养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
养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养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真的是一场“大戏”,有时候让人哭笑不得。
大家都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可一旦真正当上了父母,才发现这恩情得有多厚重,尤其是当你面对那些五花八门的问题和困难时,简直是心力交瘁。
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在这条育儿路上,爸妈们常常遇到的那些“坑”和挑战。
1. 日常琐事的烦恼1.1 饮食难题听说孩子的饮食是家长的一大考验,简直就像跟厨艺大赛似的!你精心做了个营养均衡的晚餐,结果孩子却盯着外卖的小炸鸡,眼巴巴的。
这时候,真是想哭的心都有了。
你就会感慨,什么“吃嘛嘛香”,这句话简直是对你的一种嘲讽!而且,孩子的饮食习惯一旦养成,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你想给他吃的东西,他偏偏就不喜欢。
1.2 睡眠危机说到睡眠,这可真是家长们的“噩梦”。
晚上刚哄睡着,转身去看电视,结果又听见那小家伙在哭。
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什么“夜深人静”都是浮云,根本就没有安宁可言。
有时候真觉得,孩子的睡眠时间和你的都是反着来的,等他入睡了,你反倒是“夜猫子”了!2. 情绪管理的挑战2.1 发脾气的小火山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就像天气一样,阴晴不定。
刚才还是笑嘻嘻的,现在却变成了小火山,随时可能爆发。
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真是无奈得想捶墙,“这小家伙到底怎么了?”而且,越是想安抚他,越是感觉像是在火上浇油,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2.2 社交问题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是家长们心头的一块大石。
你会发现,有些孩子像个小社交达人,谁都愿意跟他玩,而有些孩子却总是独来独往,甚至有点“孤僻”。
每当这个时候,你就忍不住想,是不是自己教育得不够好?可是,咱们的孩子终究是独特的,得慢慢引导他们,给他们一点时间。
3. 学习压力的烦恼3.1 功课的难度孩子的学习压力也是家长们的一大难题,常常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你想着帮孩子辅导功课,结果却发现,自己都跟不上他的进度。
那种“代沟”瞬间就显现出来了,真的让人觉得“老了”。
这时候就只能开玩笑地说:“老师,您这教材是给我上小学的吧?”3.2 兴趣的培养当然,培养孩子的兴趣也是家长们心里的一块“火焰山”。
15个中国家庭教育的错误观念
15个中国家庭教育的错误观念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很重要,宝宝能否成才,能否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家庭给予的指导和爱是很关键的。
但是纵观中国的家庭教育状况,还是有许多让人忧虑的地方。
一、有条件的爱。
我们人来到这个世界,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传宗接代。
人们乐此不疲的做着这件事,全当这是人生的大事来做,也当这是人生的乐事来做,殊不知这是一代一代的传递着苦难。
我们抚养自己的下一代,也给他们制造压力,让他们去承受我们自己承受过的一切,为的是他们将来能有幸福的生活。
好像他们不承受这些我们给他们制造的压力和痛苦,就无法得到幸福。
为什么要先苦后甜?谁说没有苦就没有甜?那反过来讲又该怎么解释呢?既然没有苦就没有甜,那没有甜也就没有苦了。
这样看来要想不吃苦也是很容易的事情了,就不要想吃甜的就好了。
我们人类为了自己的幸福就制造了无数的痛苦和灾难。
我们为了爱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很多的压力来承受。
我们很少问自己的孩子快乐吗,孩子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给父母做的,因为父母爱他们,他们就必须这样做。
等他们长大了,又同样的用自己痛恨过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父母们什么时候能改变一下爱孩子的方式。
爱孩子不要有条件,不要因为想让孩子成为律师、医生、教授而给他们压力。
想成为什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给孩子自由和空间,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爱。
有条件的爱的后果是直接导致孩子不会感恩,学不会自律,无法确立自己的价值,以后自己的每个行为都要有所交换才去实施。
二、让孩子天然生长。
几十年前,著名文学家冰心先生针对我国当时教育中的弊端曾指出:“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显然,她的意思并非是否定成人对儿童的教育,而是强调教育者必须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
但有些家长则不是如此理解,认为不去管孩子,让他自己去成长,那只能叫天然生长,一旦有朝一日面临三考,这类家长的手段段往往更残忍。
早在20世纪之初,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有过类似的阐述。
她认为,儿童本来就具备自我发展的潜能,自身存在着构成未来个性的发展计划,成人的工作就是要“援助幼小心灵的发育”,而不能用成人的思想和标准去要求儿童。
教育孩子的最大困扰是什么
教育孩子的最大困扰是什么推荐文章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看完这些你就知道了热度:家庭教育的六大关键是什么热度: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什么热度:孩子计算粗心老出错是什么原因热度:怎样教育孩子方法是什么热度:常听说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总是出现许多困扰,常常弄得苦不堪言。
面对这些困扰该怎么办呢?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的困扰及解决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教育孩子的困扰及解决方法一、孩子独立性差,总是依赖他人妞妞平时干什么事都要多在大人身后,悄悄地跟大人说,开始家长还以为孩子就是年纪小,胆子小,不敢提要求,就更加小心翼翼,但是后来发现,妞妞并不是在外面才胆子小,即使在没有陌生人的家里,也要钻到爸爸怀里,悄悄跟爸爸说她想吃梨,爸爸让她自己去厨房洗两个梨子,每到这个时候,妞妞就使劲在爸爸怀里蹭,撒娇哭闹地让爸爸替他去,爸妈想这可能不是简单的“胆子小”的问题,已经渐渐养成依赖别人的心理了。
小编提醒:首先,孩子在两岁之前正是对父母的依恋期,父母们在培养好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之后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能力。
第一步,要消除爸给孩子树立的“全能超人”感觉,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有些事情也不能办到,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就得自己尝试。
爸爸妈妈这时候可以适当的装一下软弱,让孩子有责任意识。
第二步,为孩子树立自信心,多多鼓励他们自己做。
没有自信,孩子永远都不会自己迈出脚步走向远方。
二、孩子拒绝和我沟通宝爸昨天又把儿子打了一通,原来毛毛总是不喜欢和爸爸讲话,爸爸问什么问题,他也是要么走开要么说不知道,宝爸也才30多岁,他自己反思难道是有代沟?小小孩哪能这么明显,于是就把儿子收拾了一顿。
小编提醒:首先这样解决不了问题。
重要的是要问问自己,孩子拒绝和你沟通是只针对某事拒绝还是很多事都拒绝和你沟通?是近段时间拒绝沟通还是很长一段时间都拒绝和你沟通?这都是我们在被别人拒绝沟通时(不论是孩子还是夫妻之间)需要首先问自己的问题,不用急于向对方索取答案,尝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看看问题,当你改变角度看时,对方的世界会在你的心理一点一点的清晰起来,此时再做沟通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理解与包容。
儿童性教育方面存在哪些误区
儿童性教育方面存在哪些误区性教育方面一直是很多家长所忽略没有重视起来的,这些错误的育儿法,会让孩子更容易被性侵,看看你是否还在做?关于孩子被性侵,有一句话特别能够引起共鸣:你嫌性教育太早,但是坏人不会嫌你孩子太小。
这句话的重点,是提醒父母必须重视孩子的性教育。
事实上,性教育没有时间限定,从孩子一出生就可以开始,即便是孩子懵懂无知,家长自己也得提前了解。
在我们的养育文化里,有一些育儿方法,存在着许多破坏孩子身体界限的行为,它们隐藏在家庭日常生活细节之中,所以不容易被察觉。
甚至世代相传,成为了养育文化的一部分。
可它们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长期生活在类似养育文化里的孩子,长大了很容易就会成为性侵和被性侵的对象。
这类最常见的育儿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穿开裆裤穿开裆裤是我们由来已久的传统,这主要是因为家长可以省去洗裤子的麻烦,或者节省下买尿不湿的钱。
殊不知家长的一时省心,却引发了更多弊端:第一,开裆裤让孩子的生殖器随时随地地暴露,孩子会认为自己的生殖器可以被别人随意看到、随意触摸,不利于孩子建立对身体隐私的概念。
第二,因为没有保护,所以孩子的生殖器官容易被各种外力所伤。
第三,孩子幼小时,经常席地而坐,开裆裤会导致生殖器接触到大量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中的致病菌容易进入生殖器而导致感染。
第四,孩子的生殖器随意暴露时,为一些用孩子来满足自己性欲望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人随手就可以触摸孩子的隐私部位。
2、随意和孩子开生殖器玩笑,或者随意摸弄孩子的性器官尤其是在男孩子小的时候,很多人都有被成年长辈或父母摸弄生殖器,或者随意开此类玩笑的经历。
这种成年人的玩笑,却会对孩子会造成心理上的伤害:第一,提前唤醒了孩子对自己性器官的关注。
儿童对自己生殖器的关注过程应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成年人经常性针对孩子生殖器的语言和行为,会唤起孩子对自己生殖器的关注,出现过早探索自己生殖器的行为。
第二,刺激了孩子的性感觉,使孩子出现不适合年龄阶段的性探索。
用智慧开启幼儿的性教育之门
用智慧开启幼儿的性教育之门假期,本人经朋友推荐十分有幸拜读了胡萍老师的著作《善解童贞》。
这是一本关于0~6岁儿童性健康教育的具有权威性的文字,在国内尚属首次。
胡萍老师,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毕业后从事儿科方面的工作,2001年出于对儿童性教育领域的敏感与觉悟,出于对弱势儿童的同情与帮助,她不惜辞去稳定的工作,自费游走于二十多个城市以便收集足够的样本作为性教育领域研究的原始数据。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坚持,才能为我们填补中国儿童性心理发展和儿童性教育领域的空白,让更多人关注到儿童的性发展,关注到由性而造成的心理困扰,由性的问题而影响到孩子将来的人格发展。
因此,对于身处幼教一线以及身为母亲的我来说,这本著作具有相当难能可贵的意义。
在过去的职业生涯中,面对儿童性教育方面的相关问题我是茫然懵懂的,甚至谨小慎微,不敢妄下评论。
但当我轻轻翻开书中的每一页,过去的种种谜团像洋葱一样逐层被剥开,并尝试解释幼儿性心理的发展的阶段特征。
案例一:美味的手指头朋友的女儿刚好五个月,活泼可爱,但最近朋友新添了一个烦恼,女儿老喜欢将自己的手指头往嘴里塞,只要醒着,她的小手一定在嘴里打转转,而且津津有味。
如果是偶发行为也就罢了,但这个周期持续了一个多月,朋友不免担心,甚至怀疑女儿是否哪里出问题了。
从这个案例看出,该婴儿所处的阶段正好是胡萍老师书中提到的“口欲期”。
这个阶段的婴儿逐渐开始感知周围的未知世界,他们既感到新鲜又觉得无助,就借助吸吮指头寻求安慰。
吸吮给孩子带来身心愉悦,可以让他们暂时忘记这些焦虑不安,使他们的心情得以平静、得到抚慰。
如果父母粗暴地斥责并采取极端刻板的方法去阻止的话,会让孩子产生恐惧的心理,放弃探索发现的机会。
正确的做法是在保证小手清洁的基础上,让婴儿尽情地吮吸,满足其在口欲期的需求,使婴儿的性心理朝着更高级的方向发展。
我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还准备了咬咬乐及磨牙棒等工具,既满足了孩子吮吸的需要,又为孩子提供营养的需求,值得向大家推荐。
初中男性性教育课
初中男性性教育课到底怎么上?“爸爸妈妈们记住了,回去之后,不要追问孩子们当初是从什么渠道知道这些内容的,否则,孩子们心中的这扇门就永远向你们关上了!”在青少年性侵害案件频发的背景下,8月18日,有“中国初中男性性教育第一人”之称的胡萍老师来到福州,为广大家长、孩子以及部分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场名为“善解童贞—6岁~13岁孩子性发展与性教育”的讲座,并给8岁~9岁年龄段以及10岁~11岁年龄段的孩子分别上了两堂性教育课。
初中男性性教育到底怎么进行?这堂课也许能给家长和老师一些启示。
现状:中国初中男性性教育普遍缺失调查显示不少孩子不知隐私部位在哪儿记者旁听了胡萍老师的一堂课,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听到这些八九岁的孩子嘴里冒出“同性恋”“裸女”“色情视频”这些词时,记者还是禁不住惊诧。
胡萍笑眯眯地追问孩子:“你是怎么看到的?你觉得裸女美吗?”孩子答道:“打开家里电脑时,百度搜索上直接冒出来的,看到觉得好恶心啊!”坐在教室后边的家长们顿时议论纷纷,记者身边一位妈妈嘟囔道:“我们小时候哪里有人讲过什么性知识,还不是一样长大。
可现在不行了,网络上什么都有,如果不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可怎么办?但要怎么教呢?真苦恼。
”这恐怕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
毫无疑问,中国孩子的性教育基本缺失,首都师范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也佐证了性教育缺失的现状。
调查显示,只有5.39%的小学生能正确指出全部隐私部位,16.37%的调查者完全不知道隐私部位有哪些。
榕德学书苑校长、家教领域资深专家陈虹老师告诉记者,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0岁左右,将要或开始进入青春期,到这个年龄还不能认识自己的隐私部位,一旦遇到性侵犯就不能有效地自我保护。
专家观察一些孩子走向同性恋极端“根据我们的调查,福州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小学阶段的孩子主要还是对异性相处开些玩笑,但到了初中以后,什么情况都出现了。
”据陈虹老师了解,在福州一些初中校,假性同性恋、真性同性恋的严重程度超过了异性恋。
中国父母六种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中国父母六种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虽说近几年来,国人的家庭教育意识增强了,可是依然有许多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
就拿我周围的人来说吧,和他们谈到孩子时,可以了解到他们要么不重视家庭教育或重视不够;要么没有现代家教观或是错误的、陈旧的家教观;要么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实施家庭教育。
他们的观念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错误一、孩子太小,教育是以后的事。
认为刚生下来的婴儿什么也不懂,教育为时过早,这是缺乏早期教育意识。
其实孩子一出生,就有了最初的认知能力,0~3岁是许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印度狼孩的启示说明了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如果这个时候不给他适当的刺激,不提供良好的环境,孩子的智力将得不到充分的、有效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以一个人17岁时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他4岁时智力水平已达到50,在4~8岁可以发展30,在8~17岁之间只能发展20了。
可见,婴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高速阶段。
而没有早期教育意识的父母,由于不懂得去挖掘孩子的大脑潜能,将白白错过孩子的智力开发黄金期,实在是一种大脑资源的浪费。
错误二、树大自然直。
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许多父母往往对孩子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任其发展,放任自流,结果等小树苗长歪时,要纠正也难了,那时父母再怎么反省都迟了,教育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
因为,幼儿期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健康人格的重要时期,幼儿没有生活经历,分辩是非能力较差,行为自控能力较弱,行为控制力也极为有限,需要父母一定的约束和管教,需要用心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健康情感。
许多孩子长大后日渐暴露出的许多不良品行,如意志不坚,害怕失败,经不起挫折以及自私、霸道等等都是这种思想造成的恶果。
错误三、教育孩子,无师自通。
不少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是非常自然而且无师自通的事,投资和花精力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的父母”是十分荒唐和没必要的,加之多少从父辈那儿传承下来的一些传统教育观念,使某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上遇到困惑和烦恼时,既不虚心向别人咨询,也不通过书本或媒体去寻找答案,更不主动寻找学习方式去接受家庭教育课的“培训”,结果由于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没有及时进行亡羊补牢或正确地疏导,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的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剧。
家长常见的四种错误教育方式
幸福的家庭不是不出问题的家庭,而是善于解决问题的家庭。
家庭出现问题很正常,关键是出了问题后,我们如何解决。
很多家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会用四种错误的解决方式:总要求、总表扬、总批评、总讲道理。
这些教育方式都是用嘴的教育,用嘴的教育都是低级的。
教育“调心”不“调嘴”,调的是自己的心;教育“动脑”不“动嘴”,用智慧解决问题而不是用情绪解决问题。
家长们加强这两方面的修养,教育孩子就不会是难题,相反会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
为什么要盯自己、改自己幸福家族135期学员谭F为什么要盯自己?我觉得有以下原因:1、孩子的问题,本质都是家长的问题。
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有问题的家长,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每当出现一些问题时,我们就开始着急,并且急于去改变孩子。
在这种心态的支使下,就出现了不正确的,而被我们常用的四种方法,即:总要求、总表扬、总批评、总讲道理。
这四种方法翻来覆去地用,说到底,都是在用嘴,结果是收效甚微。
于是家长更急,开始打孩子(很惭愧,我以前就是这种家长的典范)。
在这状态下,我们都认为:孩子出了问题,是孩子不听话,他耳根硬,我们说了十次八次的东西,他都不记得。
怎么让他记得?继续总要求、总表扬、总批评、总讲道理,或者来严厉的,打孩子。
他继续不听,这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孩子开始逆反,小的时候孩子的逆反是在心里,表现在不听话,顶嘴等;大了孩子的逆反就由心里到了表面,开始出现不上学、离家出走、网瘾,甚至跳楼等更严重的问题。
“不教而杀谓之虐”,在以上的过程中,家长其实一直在虐待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孩子呱呱坠地赤条条地来到人间,他是一张白纸,是一个空杯。
白纸上画什么,空杯里装什么,在他人生的头几年,他是没办法选择的,他能做的是被动接受,并且把接受的东西不断外化,表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
谁在拿那个画白纸的画笔?谁在掌握往那个空杯里倒什么东西?家长,只有家长。
所以,孩子的问题,本质上都是家长的问题。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800字五篇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800字五篇看上去很美》讲述了以方枪枪、陈南燕、陈北燕为主的一群小孩子,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成长的故事。
以下是给大家的看上去很美观后感8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这部描述幼儿园生活的影片给我感触很深,这么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最后孤独的离开了大家,这真是教育的失败。
影片中的主人公方枪枪也以前努力过,也真心期望能得到一朵小红花,经常对着小红花评比栏发愣。
但是老师就是对他的进步视而不见,而最具有喜剧化的是:方枪枪唯一的一朵小红花居然是因为某个领导来幼儿园看孩子时不经意的一句话。
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这显然是愚昧的。
教师完全不顾孩子的个别差异,居然规定孩子务必在统一的时光内大小便,而且影片中老师给孩子洗屁股那么的机械化,在老师眼里他是个不听话的孩子,甚至有点叛逆,但是他却十分善良,他愿意把珍贵的小红花送给别的小朋友,就是期望别人能够开心。
而这些老师都没有发现,在当时,“听话”好似是评价孩子的标准,老师期望利用手里的小红花把孩子一个个都教育的循规蹈矩,老老实实。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很多孩子学会了看教师的脸色行事,开始揣摩教师的心理,教育出来的孩子也大多是一个模子的。
方枪枪正是适应不了这种生活才会与老师做对。
虽然这是几十年前的教育方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天的幼儿教育中也还留有它的影子。
在影片中方枪枪一步步的从一个善良的孩子变成一个会欺负人,会抢小朋友东西,甚至散播谣言说老师是妖怪的坏孩子,还骂了一向对他很好的唐老师,其实他已经分不清是非了,他想吸引老师和小朋友的注意,但做出来的事情却使大家更不喜欢他。
他太寂寞了,他渴求大家的爱,但结果却越走越远,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老师的反思。
我们平时在教育中经常会成心孤立某些有坏习惯的孩子,其实这种做法容易使孩子的身心受到创伤,效果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以上是《看上去很美》影片的大概资料,我说说自我的感受,我觉得里面的孩子们都挺可怜的,那么小就得按照一种规定来生活,童年就应是很幸福的,很完美的,很自由的,但是那些孩子都没有,一向都是按照大人的规定来生活。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最新5篇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最新5篇《看上去很美》,是一部反映幼儿园的影片,从影名上感觉应该是一部象散文一样美的电影。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看上去很美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1《看上去很美》是六七十年代一部反映幼儿园生活的影片,当时我一看到这个题目,就觉得表面现象和本质一定截然不同,结果不出我所料。
剧中的方枪枪一颗天真无邪的的童心就被那个年代李老师泯灭了,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剧中的许多情节值得我深思:李老师是孩子的“最高统治者”,一声令下,要求孩子乖乖顺从,听从她的指挥,否则将严加惩罚。
李老师冷酷无情,高高在上的神态,令所有的孩子望而生畏。
她教育孩子必须按她的规则游戏进行,循规蹈矩。
如果孩子做到,就能得到用她的奖赏--一朵漂亮的小花。
虽然是一朵小花,但是在孩子心目中小花是神圣的。
而方枪枪活泼、好动、调皮、捣蛋,有时也挺可一爱一。
他有个坏一毛一病,自理能力特别差,不会自己穿、脱一衣服,还经常尿裤子。
李老师认为他是“坏孩子”,“眼中钉”。
方枪枪曾努力尝试多次,想得到老师的小花,但是李老师全盘否定。
李老师从不欣赏他,还把他禁闭起来,这让他很失望。
当然李老师对孩子严格要求,是为孩子后路着想,但是要严而有度,特殊孩子,特殊对待。
像方枪枪这么大的孩子,拉屎、撒尿,并不是孩子自我控制的,是孩子身一体发育的一个过程,尿裤子是很正常的事。
李老师却对他严加管教,从此使它变得孤僻、专横霸道,产生了一种报复、反抗心理。
造谣说:李老师是“大妖怪”,还鼓动全班的小朋友,趁李老师熟睡时想出幼稚的办法对付她,我认为李老师罪有应得。
作为孩子的老师,树立形象至关重要,幼儿园生活本来是丰富多彩的、幸福的、快乐的。
李老师却扮演一个可怕的大猩猩角色,让所有的孩子都害怕得不得了,孩子睡觉也做噩梦,吓得魂不守体。
这部影片折射一出当时那个年代孩子的童年生活暗淡无光,没有自一由,没有幸福,更没有快乐!我认为现在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幼师的素质提高了。
《剑桥男孩成长记》读后感_读后感
《剑桥男孩成长记》读后感一个平凡的母亲用自己最真诚的心给我们展示了她养育儿子的全过程,养育过程过程中的得失、错误与正确、经验与总结、在冲突之间的抉择等等,给了我巨大的启发,这是一本绝对值得为人父母去细细品味位的一本养育孩子的参考书籍。
教育一个孩子需要的是耐心、爱心、责任和智慧,胡萍老师具有这些智慧,她顺应自己儿子的成长,和儿子一起成长、分析、总结,让自己跌儿子发展自己的所长,从不破坏孩子的天赋,真的很让我感到惭愧。
细想我养育儿子这几年,真的做了很多破坏孩子天赋的事情,现在我儿子九岁了,还来得及吗?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希望我可以借鉴和学习胡萍老师与孩子共成长的精神,争取做一个顺应孩子发展的好母亲。
我们无法给孩子派生天赋,但是我们可以为孩子的天赋效力。
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可是现实中,我们许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更没法去好好的做到这一点,我也没有做到,从这里我意识到了自己曾经的错误。
孩子喜欢的就应该给与孩子更多的机会去施展他喜欢的哪方面的技能和长处,而不是放弃长处去补短,弄的大家都精疲力竭……当架站刚顺应孩子的天赋,孩子就会获得原始的动力,去热爱生活,让内心感到幸福。
胡萍老师说到自己的儿子八个月的时候尝试开关电灯开关,为了保持孩子的热情和兴趣,它们居然可以轮流抱着孩子去探索观察达一个小时之久,而且是每天坚持,直到半年时间,孩子放弃这个探索。
这是需要多大的耐心啊!书中每一个细节都展示出胡萍老师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观察探索能力所付出的极大耐心,这真是一般人无法到达的成都。
我最佩服的还是胡萍老师对于传统教育的据理力争。
当根儿的语文答案无法与老师达成一致的时候,胡萍老师一直支持根儿的答案,理由是:传统教育对孩子的思想禁锢太深,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思考,对于要求标准答案的语文传统教学来说,要做出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很难。
但是胡萍老师却做到了,哪怕是根儿的阅读理解只能得零分,作为母亲,还是在支持着自己的儿子,并且肯定的鼓励着孩子的发展。
《看起来很美》观后感3篇
《看起来很美》观后感3篇《看起来很美》观后感3篇《看上去很美》是一部反映上世纪80年代左右学前教育的影片。
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部影片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看起来很美》观后感(一)刚刚带着胡萍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看完了《看上去很美》这部电影,心情挺沉重也让我思考,我以前在中央六台看过这部电影,但当时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只是觉得全托的孩子挺可怜,那么多的孩子就四个老师来看,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得那么好,但今天看完就有了更深层的感受:我先来说说爱的级别,方枪枪的班主任李老师给予孩子们的爱我觉得是负极(摧残式)。
在她的“关爱”下获得的“成长”是孤僻、暴力。
李老师把骂人的方枪枪关到小黑屋里,对孩子玩的打针游戏说方枪枪是小流氓,让还没学会穿衣服的枪枪当众表演以至尿裤子,我觉得这些都是在对孩子的心理和情感的摧残。
在方枪枪的心灵里李老师很可怕就像妖怪,带着大家去抓妖怪(李老师),以至于把李老师气得大发雷霆。
这就是孩子的真实想法,妖怪是非常可怕的,它会把小朋友们都吃掉。
还有当方枪枪说他不想上幼儿园的时候孔园长对他说:“在幼儿园的时候是你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时光”,随后跟老师们说关方枪枪禁闭,不许其它小朋友与他说话,把他孤立起来。
从方枪枪的眼神中谁还能看出童年的快乐、无忧无虑?等他被解除禁闭回到小朋友中间时故意说“快跟老师说我出队了”,这时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可见方枪枪是多么想受到关注。
故事的结尾让人看着很心寒,我看到了孩子的孤单、无助、渴望被关注。
我是不会把孩子送到全托去。
我觉得在幼儿时期亲子关系很重要,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们不能把孩子交给哪个机构来教、来养,对于孩子我们是有责任的,都说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更多的爱给予孩子,让爱延续。
就像胡萍老师说的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心理、经济、时间的准备,我们将一个生命带来这个世界,将孩子全托于一个机构,他(她)将会遭遇怎样的世界?值得深思!《看起来很美》观后感(二)人生是场戏,戏往往只是看上去很美。
父母最失败的三种教育方式
父母最失败的三种教育方式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人之一,他们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然而,有些父母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以下是父母最失败的三种教育方式。
1. 过度保护
有些父母对孩子过分关心,为了保护孩子过度介入孩子的生活,不让孩子面对挫折和困难。
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失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一个依赖父母的人。
而且,当孩子长大后,面对现实的残酷和挑战时,他们会感到无助和不适应。
2. 指责和惩罚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行为采取严厉的惩罚和指责方式,而不是以爱和耐心的方式引导他们。
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感到沮丧和受伤,他们可能会对自己产生负面情绪和自我否定。
长期下来,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产生反感和逆反的情绪,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和交流。
3. 过分期望
有些父母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和表现。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感到压力和焦虑,他们可能会为了迎合父母的期望而放弃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而且,当孩子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他们会感到沮丧和失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总之,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该采取爱和耐心的方式,引导孩子成长,让他们变得独立、自信和有责任感。
6大典型养育难题
六大典型养育难题
1.沟通问题:孩子成长过程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一个重要的环
节。
然而,有些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不愿意与家长交流,或者家长难以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导致沟通障碍。
2.学习困难:部分孩子在学习上可能会遇到困难,例如注意力不集
中、学习成绩不理想等。
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也会让家长感到焦虑和无助。
3.行为问题:有些孩子可能表现出攻击性、叛逆或不合作等行为,
这可能是由于情绪问题、社交困难或其他原因导致的。
这些行为问题会给家庭和学校带来很大的挑战。
4.心理健康问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可能会面临越来越多
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例如焦虑、抑郁等。
这些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处理,否则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5.睡眠问题:充足的睡眠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是有些孩子可
能会面临失眠、夜惊等睡眠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学习和其他日常活动。
6.饮食问题:健康的饮食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但是有些孩子可能会
有挑食、厌食等问题,导致营养不良或肥胖等健康问题。
同时,家长也可能会面临如何为孩子提供均衡饮食的挑战。
亲亲孩子谈谈性
亲亲孩子谈谈性记得看过一篇心理咨询师写的文章说,全人类发展从0岁到100岁,性都在其中。
性是一个发展的状态,它与生命中所有机能的发展是平行的,是生命成长的一个重要部分。
幼儿时期孩子的很多探索如果没有被正确处理,青春期就会变成固着拧在那里,成年后就会变成很多人格状态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人际关系障碍、各种怪癖和亲密关系障碍等等。
而这些问题多半又和自尊相关,对他/她的影响是终身的。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亲子性教育这个话题。
这里借用了中国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老师著作的、80后美女漫画家熊顿倾心绘制的这本畅销的家庭性教育绘本《亲亲孩子谈谈性》的书名做这篇文章的题目,一是我实在是喜欢这本书,二是向我的老师胡萍老师致敬。
胡萍老师十五年如一日的一线独立研究,我们今天才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学习、研究和传播。
观念的误区在这个问题上,父母容易有两种极端的情况。
一种是,一听到孩子谈性就色变,如临大敌,各种躲躲闪闪支支吾吾,或者严加拷问,或者担忧害怕,认为很羞耻,有的甚至会因为孩子的”性“而全家处于濒临崩溃的边缘;第二种是自认为崇尚西方开放式教育,和孩子什么都可以谈,没有尺度没有禁忌,不管孩子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也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发展状态,把成人知道的东西都给孩子看给孩子讲。
这不仅会过度唤醒孩子,还会把孩子的生命能量引入发展的误区,非常不利于帮助孩子建构健康的人格。
还有一种父母是不管不顾,让孩子自生自灭,觉得我们自己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知道了。
这些父母忽略了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开放的时代,鱼目混珠的信息在孩子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能够区分出营养信息和垃圾信息的能力时是会夺走孩子的注意力,把孩子带入更大的误区。
因此父母亲们需要在尊重孩子性发展的规律基础上,对孩子的成长加以正确智慧的引导。
孩子需要从我们的回应中来测试自己行为的限度。
父母亲在孩子的性成长过程中,要知道什么是可为的,什么是不可为的。
在这个问题上,正确的观念和态度更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萍:我在养育孩子中地五个错误胡萍,儿童性心理发展与性教育专家,她地《善解童贞》非常值得阅读每个孩子地到来,都是让我们重新去发现我们自己有什么成长缺陷,比如说我儿子在成长地过程当中,我从来不会觉得一个孩子生下来以后要自己亲自带才好,我那个时候也是把我地孩子交给我地父母,然后个月地时候断完奶第二天我就走掉了,我就飞到昆明去上班,把孩子留在成都,我从来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我自己地成长过程中,我发现孩子是用来帮助我们重新发现自己成长缺陷地一个天使.比如说我老公跟我带孩子地过程中,我老公之前就是属于那种,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什么就给什么,买一个玩具他一定要买两个,因为他自己小地时候很穷,所以他现在有一点钱了,孩子要什么他就一定要拼命地去买.后来还发现,我自己发现,我会把我工作地情绪宣泄在他地身体上去,比如说我工作很劳累、很辛苦地时候,他如果稍微有一点点我不满意地时候,我就会借题发挥去指责他、去骂他、去宣泄我自己地怒火,这个都是我们上一辈传给我们地.那个时候我妈妈经历文革地时候,我爸爸被关起来,她一个人压力很大,就经常对我们发脾气,我们也不知道这个脾气来自于哪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不断地改正错误,不断地在改正错误,因为我给他说这是我地问题、不是你地问题,这就是我在改正错误,虽然我不断地改正错误,但是我还是改正不完,因为这个东西已经到血液当中去了,你怎么做都做不好.直到他离开我到大学,还是会发生这样地事情.所以这种成长缺陷基本上是在你地血液当中是很难换掉地,即使你再换血、再换血不可能全部换完.我们有这个权利犯错误,是因为上一辈给我们带来地缺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虽然第一次做父母,有权利犯错误,但是有地时候是不能犯地,有地时候是不可以犯地.我所犯下地错误:第个:建构依赖关系地重要阶段离开他,就是我说地个月断奶第二天就离开他,这是错误是极大地错误.可能这种安全感地建构,一直到他岁以后才修复完整,后来我们虽然父母给了他很多爱,慢慢他自己也明白了,我们是他最亲地人,他不会再相信我们会抛弃他地时候差不多已经岁了,那时候是他去英国上学地时候.所以这个错误是不可以犯地,因为一个人地安全感是一个人成年以后他整个精神地支柱,对这个世界地一个精神支柱,这种错误是不可以犯地,所以想给大家交流地是这样一个过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虽然他个月留在我妈妈那以后,在他到岁个月回来之前,整整两年地时间当中他也反复地来昆明,也回成都,也反复地来昆明、回成都,实际这样就更不好了,就对我更不信任了,看起来我们中间好象有联系地,但是你看,我把他抛开了,我离开了,后来他又见到我了,知道我是他妈妈,后来关系回复又被我妈妈代回成都去了,觉得我又把他抛掉了,过几个月又回去了,刚刚跟我关系建构又被我妈妈代回成都去了,这样来来往往当中反而对我不信任,所以当他岁地时候来上幼儿园,稍稍发生一点问题,就把包收好背着,你们给我买机票回成都,他对我不信任地,觉得我地妈妈是对他好地,因为他从出生一直是我妈妈在照顾.所以他那时候岁,只要我们说话声音大一点,或者我们对他态度不好一点,他马上收包,背着,就要回成都去了.所以这个阶段这个错误是不能犯地,我们生孩子之前要想好,我们起码给孩子年时间我们跟他在一起地时间是稳定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个:过度保护导致地敏感统合失调.我们家都是医生,最后导致我们摔跤都把手高高地举起来,他认为手是最应该干净地,任何时候都把手高高地举着,所以这种过度地导致他感统失调.我地孩子个月之前是没有出门地,四川地震地时候个月地时候我把他抱着跑出来,我们邻居说第一次看到你地孩子,过度保护.我儿子在成长缺陷当中有一点,他很不善于去察言观色,读不懂人家地表情,我就跟李跃儿交流地时候,她就说那个关键地时刻,因为婴儿刚刚出生一定要看人地脸,要去读懂,说你们一抱出去就是把人家脸遮起来,看见人家脸地机会太少了,还有自己地表情也是木木地,所以这样一个过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到他岁地时候我带他去南京金宝贝讲课地时候带他去玩,那时候金宝贝地负责人我们一起吃饭,我儿子去洗手间,他就跟我说你地儿子有感统障碍,因为他们见到这样地宝贝多,感统障碍地孩子走路不稳,爱摔跤,那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是问题,我们使劲保护他,不让他摔跤怎么样,后来我们才发现这个错过以后到岁地时候才发现这是问题,他爸爸说怎么那么笨,怎么走路就摔跤,那个地砖之间有一点点缝他就要摔跤.我们觉得不对劲,后来那个时候才去帮助他起自行车、游泳,各式各样地运动帮助他修复.但是你看到了岁,别人一看还是觉得他有感统,所以这个东西是没有办法修复地.所以这个阶段,敏感期就是敏感期,你错过了那个敏感期你真地后期想要恢复那是很难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个:破坏孩子地尊严感.这种尊严感,他在上小学一年级地时候我不知道,一学期结束了我去开家长会,开家长会地时候美术就不及格,我说我们家孩子画地挺好地啊,我问老师,老师说你们家孩子有次作业没有交.我回家跟儿子说,你给我跪下,为什么没有交?我儿子很委屈,不知道我说什么.我说你做了没有?说做了.我说你放哪里了?放在书包里了,我去看,份放地非常好.我说你为什么没有交?他说老师没有让我交.我们觉得你应该懂,老师让作作业应该交作业地,但是恰恰不是这样.那时候他说老师又没有说让我什么时候去交,老师只是说完成了就交,但是我不知道哪个时候交,所以一直放在书包里,每天背着.我儿子特老实,又不会灵活地问一下老师,不知道.所以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女孩膝下也有黄金,这种处理方式严重地伤害了孩子地尊严感,我们不能轻易让孩子下跪,这会伤害他精神地脊梁,所以这是我犯地一个最严重地错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后来我地老公又跟着我学了一次,第二次让孩子下跪,当时犯错误不知道这个是错误,还以为处理地很好,只是觉得错了让孩子下跪,没有上升到严重影响到孩子地精神上来.后来我有一次出差在成都,我老公跟我儿子发生冲突了,发生冲突以后我儿子拿着斧头把床我们地家具砍了几个大坑坑,我老公又让他跪下,我老公给我打电话说,他把床砍烂了,我让他跪下了.那时候我开始做教育了,我说你赶快不要这样处理他了,我老公那时候不懂,所以我们两个就犯了两次最严重地错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个:把孩子置于危险之中.我们原来总以为把孩子独自留在家里是培养他地独立精神、他地自力精神,现在我才发现这是一个严重地错误.有一次我们孩子岁地时候,因为那个时候经常出去吃饭什么地就很烦燥,他就说过一句话就说,你们难道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吗,整天在外面请客吃饭我不去,后来我说你不去怎么办,我们不可能把你绑去,那时候我们觉得要尊重他,我们说好吧,你自己在家吧,我们把防盗门弄好让他一个人在家.结果有一天我们回家很晚,他就在家把孙悟空地面具套上,全副武装地套上,炒鸡蛋饭,我回来一看,厨房到处是乱七八糟地,我说你在厨房干吗,他说我自己炒鸡蛋饭,我肚子太饿了,你们没回来.现在回想挺危险地,如果油倒掉着火了,出不来地,现在看让孩子自己坐火车还是自己做什么,都是错误地事情.在美国如果你把岁以下地孩子独自留在家里是触犯法律地,为此丧失了监护全.我们国家监管没有这么严格,所以经常有孩子从窗户上摔下来,还有这样地事情发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个:我犯地最严重地错误就是破坏了根儿地天赋.他对音乐地天赋是非常强地,那时候只要有钢琴他就一定要去弹,后来到岁半地时候他就要钢琴,他要钢琴地时候我就说学钢琴是很严重地事情,是要坚持地,是很痛苦地再艰难也要坚持地,其实很多人会这样去做,现在想起来这样说就错了.因为学钢琴对孩子来说只是想表达自己子一个工具,如果我们家长把他当成一个玩具给孩子,可能对他来说更好,这是我做地第一步.后来我儿子还是坚持要,等了半年我觉得他这个兴趣还是挺坚持地,我就给他买了,但是买了以后就开始一步一步地破坏他地钢琴天赋.他地一个德国老师曾经给他做过一个测试,测试完了以后那个老师告诉我说,我们儿子对音乐地感受力和天赋是十万分之一,就是十万个孩子当中有一个这样地孩子,我当时吃惊坏了,他还有这样地天赋.后来发现他弹巴赫地曲子特别好,老师经常让他做示范,那个时候还很小,我们初一地时候就把钢琴停掉了,那时候还是小学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教地过程不停地要求指法,没有一个老师说你把感受弹出来,你心里面想什么就把这个弹出来,我就做帮凶,这个怎么力度、怎么节奏,结果我儿子眼睛弹钢琴越来越没感觉.等我刚好看到一个文章,说一个盲人孩子,他很喜欢音乐,他妈妈就给他一个钢琴,他每次弹钢琴地时候他妈妈就摸他地头跟他交流这首曲子地感觉,每次都这样,后来这个盲人孩子就出名了就去表演,表演地时候他妈妈就在下面听他儿子弹钢琴,旁边就坐了一个人,这个人不知道这个妈妈是弹钢琴地这个孩子地妈妈,这个人就说,这个男孩弹钢琴地那种感觉就像有人摸着我地头那种轻抚我地头在跟我交流一样.我看到这篇文章地时候才恍然大悟,我之前所有地做法都是错误地,每天都很凶,要求他指法,手指要立住,还写在墙上,第一要做什么,第二做什么,后来我发现我儿子就彻底对音乐越来越没有兴趣了.到了初一地时候,我那时候已经有想法把他地钢琴停掉了,因为他越来越没有兴趣了,我觉得弹地越久、学地越长破坏越严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有一天星期天他跟我聊天,他那时候很喜欢躺在我地腿上,我就受那篇文章地启发就摸着他地头跟他聊天,我说你能不能弹一首你最喜欢、妈妈也最喜欢地曲子听一下,他那时候刚刚弹了柴可夫斯基地《六月》,描述春天地情景地,然后就开始弹那个曲子,弹地很投入,把全部情感运用在里面,我觉得是他学习这么多年,从岁开始学琴学到初中一年级,第一首用情感弹地曲子.当时弹这个曲子地时候,我就决定把钢琴停掉了,后来我们就把钢琴停掉了,到最后我们离开成都地时候就把钢琴卖掉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一直在反思,我们如果成人你没有把孩子地天赋保护好,不说保护了,如果他有了天赋被你破坏掉了,这是犯罪,不是犯错,是对人类地一种犯罪,他可能本来是一个很好地能够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生活地一个人,现在这项东西没有了.后来我发现唯一地好处是,他不听流行音乐,他只听古典音乐,现在听音乐都是古典音乐,那时候弹钢琴可能接受地层次就是那个层次地.现在让他再弹钢琴都没有兴趣了,但是比起岁地时候对音乐地那种积极、那种状态、那种喜欢现在完全没有了.恰恰他那个时候无心插柳,他地厨艺,那个时候我们就保护他地厨艺,因为那时候不懂,想到钢琴是要弹成什么样什么样,要去考级什么地,他才学了一年就考过三级,考三级地时候还要先爬上小板凳再爬到钢琴凳上,那时候还考了第三名.厨艺那块我们就保护地很好,因为他喜欢做蛋糕、做面包、做西餐,他要什么我们就买什么,从来没有要求他你做成什么样,从来没有说你这个做好了将来加分会怎么样,恰恰厨艺保护下来了.保护下来地厨艺,最后申请剑桥大学地时候,个孩子要淘汰个孩子地时候,他就把他做饭地照片给面试官看,他们就讨论这个做饭地事情,最后一关面试地时候面试关说,只有伟大地科学家才能作出你这样地厨艺来.所以你面对面试官地时候是全世界地人在那面试,而淘汰率又高,你有什么东西能够让面试官看到你比别人不一样地地方,那个厨艺就可以看到他地审美,他对生活地热爱,工作地那种精细,还有他地这种品位,都能够呈现出来,所以那个天赋我们没有破坏,但是音乐地天赋被破坏掉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我就很后悔,我就在想,如果当初他弹钢琴地时候我就像厨艺那样对他,愿意玩就玩,就把兴趣保护下来,如果他想成为钢琴家,岁再好好学,一样地,只要兴趣在就有无数动力地.他学厨艺没有到任何地方学,就是在网上天天看国外地大厨师怎么做地,边看边学英语,英语也学了,厨艺也学了,完全就是兴趣没有一个人这样对待他,所以这是我犯地一个非常严重地错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父母对孩子地包容,当我们犯错误地时候孩子是什么样地一种状态,其实我自己养育孩子过程中发现,我犯地错误再多、再大,对他地伤害再大,他都是无条件地爱我,只要你稍稍作出一点点,你说宝贝,妈妈做错了,妈妈改正,他就会觉得对你一点都不记仇,就不像我们老在那说,你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我们跟孩子比起来,我们不是无条件地爱孩子,而是孩子无条件地爱我.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