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初一上学期生物复习提纲(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元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科学方法---观察
1、定义:观察是的一种基本方法。
你用一种或多种收集周围的信息,就是在观察。
2、方式:为了更好地观察,可以借助、等仪器,或利用、
、等工具,有时还需要。
3、要求: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和
;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要及时用或等形式记录下来。
观察记录必须真实、地反映所感知的事物。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
4、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之处,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观察之处。
二、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维持生存。
例如,绿色植物(自养生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动物(异养生物)不能制造有机物,以或别的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 ;呼出。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体内会不断产生多种废物,并且能将废物排出体外。
例如,人可以通过、、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植物通过带走一部分废物。
注意 :排便不是排泄,因为排出的粪便没有真正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参与新陈代谢,因此排便不属于排泄(排出代谢废物的方式),而叫做。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作出一定的
例如,植物的向水性、向光性、向地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下一代。
例如,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小鸡破壳而出、鳄类产卵繁殖,鸟类通过繁殖,虎狼等哺乳动物通过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特征,称为遗传现;但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称为现象。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现象;“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为现象。
7、除病连以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8、生物能环境。
也能影响环境。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一、科学方法---调查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调查。
人口普查也是调查。
调查时,首先要朗确和,制定合理的。
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
☑注意:
(1)调查和观察的区别:观察是利用感官和辅助工具感知被研究的对象,得出结论;调查是对事物进行系统周密考察和了解,全面收集研究对象某方面的材料,并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2)调查和观察的联系:调查过程中也需要观察。
二、调查校园内(或社区、农田)的生物种类
1.调查目的:
(1)了解周边环境如校园、公园或农田中的,记录看到的和它们的
(2)尝试对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和生物与的关系,
(3)初步学会做
2.材料用具: 、(有条件的还可用望运镜和放大镜)
3.调查步骤:
选择→→设计→→→
4.注意事项
(1)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认真记录观察到的每一种生物
(2)对所看到的生物不管是否喜欢,都要认真,如实,不能仅凭个人好恶进行取合。
(3)不要损害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
(4)注意安全。
全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一个人到偏僻的地方,不要事爬高处,不要下水等。
三、尝试对生物进行归类
①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可分: 、和其它生物三大类;
②按生活环境分为: 牛物和生物等:
③按用途分: 、、等。
☑注意:同一种生物因为归类标准不同所以可以有不同的名称。
例如,家养的小猫、小狗,如果按照形态结构分,就属于动物,按生活环境分,它们属于陆生生物:按照用途来分,它们属于宠物;如果按照食性来分,它们属于杂食性动物。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物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与其的总和就叫做生物圈。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和的因素叫做
3、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
、、、、。
二.科学方法1----探究
1.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
☑注意:不是每个探究实验都必须刻意追求六大环节,应该针对探究情况以实际需要为准
2.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开始的。
3.作出假设要根据自己已有的和
☑注意:提出问题用疑问句,作出假设用陈述句。
作出的假设可能与实验结果一致也可能与实验结果不一致;假设是对实验结果的预测或预设。
4.设计探究方案,包括、等。
☑注意:制订计划、设计实验方案时,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
5.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证据,再分析所得的证据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注意:探究实验重复次数越多,获得正确结果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探究应设置。
三.科学方法2----对照实验
1、对照试验:在研究一种对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试验。
案例1:探究光照条件是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①小提出问趣。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②.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③制定计划:
设计思路:设计不同但是的两种环境,各放入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看哪边鼠妇多。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若阴暗环境中鼠妇数目多,则说明:光对鼠妇造成影响,鼠妇避光
若亮环境中鼠明妇数目多,则说明:光对鼠妇造成影响,鼠妇喜光
若两种环境中鼠妇数目一样多,则说明
⑥.表达和交流:
a.为什么用多只鼠妇做实验?只用一只做实验行吗?,为什么?
b.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c.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光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实验中你是如何保证实验结果不同只是由你确定的变量一一“光" 引起的?
※该实验要点总结:
①.变量是
②.控制变量:除了明暗不同外,其他条件都。
③.设置对照: 的一组是实验组,的一-组是对照组。
④.设置重复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案例2: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①变量是:潮湿程度不同
②控制变量:除了土壤水分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③设置对照:一侧放入(实验组),一侧放入(对照组)
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自然环境中,生物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2.阅读课本“资料分析”,解决以下问题:
(1)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量非常少,体温升高到46℃时才出汗,这是为了适应荒漠炎热干燥的环境。
(缺水)
(2)海豹胸部皮下的脂肪非常厚,这是为了适应环境。
(3)旗形树的树冠像面旗帜,这是为了适应山顶多风环境。
(4)莲的根状茎(藕)和叶柄中都有发达并且相通的气腔,这是为了适应水生环境。
(5避役(变色龙)的保护色与生活环境相似,利于捕食和逃避敌害。
(6)向日葵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可以更多地楼受阳光,更好地适应环境。
小结: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注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是绝对的,具有相对性。
如池塘里的生物对水生生活是适应的,当气候变化或地势改变,池塘逐渐干涸,生活在那里的大部分生物就会因不适应环境而死亡。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案例:探究蚯蚓对环境的影响
1.提出问题:蚯蚓对土壤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蚯蚓会对土壤造成影响
3.制订计划
根据课本中提供的材料用具,设于实验装置如下:甲、
乙两装置的变量是
向甲烧杯中放入若干条蚯蚓,乙烧杯中。
分别
向两只烧杯中喷酒适量的水,并投放数片菜叶作为蚯
蚓的饲料。
杯口盖上玻璃板,注意应
以保证空气的交换。
将甲、乙两瓶放置在黑暗处几天后,观察。
4、实验现象:
5.实验结论:
6、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说明( )
A.蚯蚓破坏土壤
B.蚯蚓破坏植物的根系
C.环境影响蚯蚓的活动
D.蚯蚓对环境有影响
第三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ecosystem)的定义:在一定区域内与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例子: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
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甚至整个海洋,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1. :绿色植物能够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
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producer).
2. (consumer):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地以植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consumer)。
3. (decompser):有机物被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到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
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decompser)
3.、、等非生物因素也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非生物部分与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的关系。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food chain)例如,免吃草,狐狸吃兔,可写成:草→兔→狐狸。
2.写食物链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食物链开始于,终止于
②食物链的箭头指向,表示流动方向
③食物链中只包含和,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例: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写出条食物链:
3.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food we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和流动的。
四.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
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
2.物质和能最沿食物链流动的特点:
能量:
物质: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有作用。
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平衡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和是相对稳定的,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叫做生态平衡。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在这个限度内,生态系统可以抵抗,不断调节自己,达到新的平衡: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例如,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
是影响生态系统的最大因素。
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当遵循生态系统的,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四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净化空气
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最恶劣的地区
淡水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植物产氧占全球
生态系统:净化水源,“地球之”
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园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第四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生物圈的范围
1.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2.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
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和。
①大气圈的空气由名种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在大气圈
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能够飞翔的和,还有等微小生物。
②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和。
在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是大
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以下米以内的水层中。
③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
足点”。
生物包括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昆虫以及大量的细菌、真菌。
岩石圈也是人类的“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
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生态系统是的、的,不同生态系统通过、、关联,形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
2、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及其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