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课件 湘教版选修5
合集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册课件【精品】
危害的 严重性
中广网贵州2010年3月3日消息 贵州省降雨量 持续减少,至2月28日,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 627.1万亩,因旱有610万人、261万头大牲畜 饮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以黔西南州、六盘 水市、毕节地区等地旱情最为严重,部分县 (市)发生100年一遇特大干旱。3月2日,贵 州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贵州省水旱灾害 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将贵州省抗旱Ⅳ级 应急响应提升为Ⅲ级。
区域性
2、一次台风登陆可引起近海区域的风暴潮灾 害,深入内陆可转化为暴雨。暴雨早平原地 区可引起洪涝,在山区可能引发山洪爆发, 诱发滑坡、泥石流而成灾。
地震
地震
地震
风暴潮
风暴潮
洪水
2009年9月 土耳其西北部洪水泛滥
台风
火山
水稻虫害
冰冻
干旱
什么是自然灾害?
山西河津滑坡事 印尼的森林 非洲的干 件 大火 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发生在 自然环 旱
境中,并且都是一些异常的变化,对人类社会 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这些就是我们平常所说 的自然灾害。
不可避免性 和可减轻性
特
点
1、广泛性与区域性 2、频繁性与不确定性 3、周期性与不重复性 4、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5、危害的严重性 6、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它们各自 所具有的自然灾害的特征。
1、世界性自然灾害的重灾区位于环太平洋带 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这个地区的自然灾 害占全球自然灾害的60%-70%。
特 点
雨涝灾害的时间分布:根据统计资料,近半个世纪以来雨涝灾害的峰值 期为1949年、1954年、1964年、1980年、1985年、1989年、1991年,次 为1975年。 台风风暴潮较严重的年份是1956,1959,1960,1962,1964,1969,1971, 1974,1985,1986,1989,1990年。
高中(湘教版)地理选修5课件:第2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4节
▪
读中国水稻病害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 (1)稻瘟病在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但以日照 ________、雾露持续期________的 ________(地形)和气温较温和的________、 ________地区发生较重。
▪ (2)水稻纹枯病主要分布在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它的发生面积逐 年扩大,危害日益严重。
鼠害 鼢鼠、沙鼠等
草害 稻田恶性杂草、玉米田恶性杂草、棉田恶性杂草等
森林 生物 灾害
病害
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松萎蔫病、枣疯病、溶叶 病、泡桐丛枝病等
虫害
松毛虫、松材线虫、杨树蛀干虫、泡桐大袋蛾、黄 斑星天牛、光肩星天牛等
▪ 2.网络分析农作物害虫泛滥成灾的原因
▪ 3.蝗虫危害
▪ 蝗虫对我国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如 下表所示:
▪1.掌握我国生物灾害发生、流行、成灾 的区域差异及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害虫的种类,掌握害虫暴 发成灾的因素与危害及蝗区分布。
▪3.了解我国鼠害区的分布以及森林鼠 害的类型与危害。
※ 情景诱思 ※
※ 情景诱思 ※
据考证,从象形字发展的源头考察,“农”的本义竟然 就是“捕虫”! 农的繁体写法是,这是农字从隶书开始的写法。在隶书 之前的篆书中,农的写法如图A所示:上半部左右两边 像两只手,中间部分就是笼子之类的捕虫工具,下半部 分是“辰”。“辰”的写法有一个演变过程(图E→B), 在小篆之前的金文和甲骨文里,辰的写法如图D、图E 所示。上面的横杠意味着地面,横杠之下很像一条钻入
▪ (2)华南 华中 华东
课后练习篇
点击进入WORD链接
谢谢观看!
二、我国的鼠灾
▪ 1.特点:__种_类_________多、数量大、分布广, 有两大危害区:一是喜湿鼠类危害区;二是 耐旱鼠类危害区。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五课件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石掩埋,200多公顷良田被
压毁。
第十五页,共20页。
【思考(sīkǎo)】
(1)影响滑坡形成(xíngchéng)的因素有哪 些?
(2)说出我国滑坡时间以及空间分布规律。
(1)滑坡是在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而暴雨是诱发(yòufā)滑坡的主要外部因素。 (2)我国滑坡多发期:每年6—8月
珲带春深资 级和震料以黑(上群z龙ī的的li江à破一o的)坏:部穆性我分棱地国,、震地东是有震宁太8、记平0牡0载洋多丹史板次江约块,一有俯遍带3布冲8,0除深带0多度贵以年一州3,0般、0记为浙倾4录角江0史0插两~上入省6的亚和009洲香千0大0港米0陆多特。之次别它下地行是,震政伸环中区达太,以我平6外国洋东地北震的 产物所。有震的级省为、5自~治7.区5、级直,辖因市震。源8级过以深上,的一大般地无震破有坏l8次作,用最。大我震国级的为中8.源5级地,震共主要有 三有处三:次一,是即台:湾l6省68东年部山东的莒沿县海郯,城如地基震隆、东l92北0年、宁花夏莲海以原东地海震域、以l95及0年东西南藏海察域,深 度隅为地l00震.。2l790千0年米以;来二,是中西国死藏于南地部震江的孜人、数达占旺全附球地近震,死深亡度人为数l4的05~3%18;0千l55米6 ;三是 新年疆陕西西部华的县塔发什生库8.尔2干级、强麻地震扎,一死带亡,8深0多达万1人00,~是1历60史千上米死,亡它人是数兴最都多库的什一中次源地震
第七页,共20页。
【思考(sīkǎo)】
祁连山地震带、秦岭(qín lǐnɡ)地震带、燕山地震 带、昆仑山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等并非在世界两 大地震带之间,为什么这些地区也是地震的多发 区呢?
内陆地区地震 (dìzhèn)带大体上与我国 山脉分布相吻合。而山 脉本身就是地壳剧烈运 动的结果。综合以上阐 述可知:地震(dìzhèn)的 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 运动密切相关。
湘教版选修五2.1课件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说课 (共16张PPT)
害的地区分布特点和区域差异特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所在。所 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尽量提供的大量灾害案例落实在中国地图上, 并标注发生的时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 布,也为学生进一步总结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分布打下基础,同 时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思维,训练综合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凸 显地理学习的空间性和区域性。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四、说重难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重 点
难 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
五、说教法与学法
对比法
绘图法
案例 教学
多媒体 辅助教学法
创新:本课教学方法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 学习。
五、说教法与学法
说课的基本步骤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 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 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依据《纲要》、课标的四性、新理念、新教法等理论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这 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如: 1、参与式 2、讨论式 3、互动式 4、体验式 5、研究性学习 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说出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达到体验中感 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主体部分:说出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 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并说出你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五、说板书 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如果时间 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也可以。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 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 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如: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 美价值等。
高中地理 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课件 湘教版选修5
栏 目
(2)试分析我国沿江地带自然灾害严重的原因。
开 关
(3)为什么山前地带多自然灾害?
第十五页,共31页。
互动(hù dònɡ)探究区
答案 (1)沿海地区是我国陆海交接地带和西北太平洋地震
带,是受风暴潮、台风、地震等影响显著的地区,又是夏
本 季风首当其冲的位置,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我国
专 题
第十七页,共31页。
互动(hù dònɡ)探究区
(3)从地质结构上看是破碎板块的剥蚀地带,近代隆起和沉
降带相间出现,地震异常活跃。从地形上看,从西向东、
本 专
从南向北呈阶梯形塬面跌落。这一地带为中国的气候、地
题
栏 质、地形交界带,是一个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都不稳定的
目
开 关
地带。因此在山前大斜坡上为自然灾害多发区,山崩、滑
题
栏 目
害。
开 关
2.能在我国地图上指明我国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区域,并在
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及其主要灾
害类型。
第二页,共31页。
自主(zìzhǔ)学习区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本
专 1.灾害种类多: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分
题
栏 目
布,其中以① 洪涝、② 干旱 和③ 地震的危害最大。
开 关
2.发生频率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
的气象灾害④ 24.5 次,⑤ 高于 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第三页,共31页。
自主(zìzhǔ)学习区
3.分布范围广
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⑥干旱;东部季风区夏季多⑦暴雨
本 专
和⑧ 洪涝 灾害;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⑨干旱 ,森林火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件湘教版选修5
3.地震的形成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4.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的原因。 (1)地震西多东少的原因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 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 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 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2)危害东重西轻的原因 ①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 也就相应小得多; ②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资产密集,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 必然是东部严重。
选修Ⅴ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学习目标
1.分析地震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2.分析泥石流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3.分析滑坡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内容索引
自主学习 互动探究 达标检测
自主学习
一、我国的地质灾害
1.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地震 、 泥石流 、滑坡、崩塌、地裂缝、火山、地 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海水入侵等。 2.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一是 种类齐 ;二是 分布广 ;三是 危害大 。
答案 盆地边缘是山地地形,坡度较大; 地壳运动强烈,地质结构不稳定(岩石破 碎,土层松动);降水较多,暴雨集中。 解析 泥石流频发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 地质构造、气候等方面分析。
解析
答案
核心归纳
1.泥石流和滑坡的危害
类型
危害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 泥石流
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答案
(3)台湾岛及其附近海域地震频繁发生 的原因是什么?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5课件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1)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 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 采取哪些措施?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由表格明显看出水旱灾害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我国 的东部地区且南北差异、南多北少、北方以华北最严重;发生频次由南 向北降低,南北方水旱灾害特点不同,南方多水灾,北方多旱灾。第(2)题, 注意本题设问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水灾最严重,从发生的气 候、地形角度分析。气候抓住降水量大和时间长; 地形抓住地势低平。 第(3)题,回答需抓住河流治理在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和丘陵地 区(与上游类似:治理原则是调蓄洪水,做法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的治 理原则: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 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其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 开挖河道。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答案:(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 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 频次特点:我国水、 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2)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 江南丘陵 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 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 (3)江南丘陵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在有条件的地区修 建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 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任答 两点即可)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主题一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活动与探究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 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参考课件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分布范围广
※地域差异大
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 中部次之。 西部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我国人口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沿黑河—腾冲画一条 人口界线,线东南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人口,此线 西北人口稀疏
我国东部的农业部门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受洪涝、干 旱、冷冻、风雹等灾害的影响,使种植业灾情严重
我国西部的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主,主要受雪灾、 旱灾、虫灾等影响,使得牧业灾情较严重
问题: 自然灾害的
成灾程度与人 口数量有何关 系?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 主要集中在东部。
问题: 农作物
成灾面积与 播种面积有 何关系?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 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
我国是灾害频发且严重的国家
致灾特点
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 壳运动,以及处于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下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
自然灾害的 地域分异
洪涝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 旱灾多发区: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 地震多发生在:台湾以及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滑坡、泥石流集中在西南地区 东北地区:低温冷害 东南沿海:台风
暴雨洪涝 地震等
西南地区: 季节性干旱 (冬春较重) 森林火灾 低温冻害 冰雹、台风 暴雨、地震 滑坡、泥石流等
华南地区: 季节性干旱 暴雨洪涝 低温冻害 冰雹、台风 风暴潮 热带风暴 地震等
青藏高原: 低温冻害 冰雹、地震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 季节性干旱(伏旱) 暴雨洪涝 热带风暴、台风 风暴潮、海啸等
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 地质条件复杂
走向高考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湘教版选修5课件自然灾害与防治452
第十一页,共50页。
材料二 北京时间7月21日14时海平面气压图(单位: hPa)
(1)分析此次北京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 (2)预防暴雨灾害可采取哪些措施?
第十二页,共50页。
答案:(1)北京位于冷暖空气的交汇处,来自南方的暖湿 气流带来了充沛的水汽;北京北部(西部)的山地对暖湿气流 有抬升作用;城市化导致的城市热岛效应对流旺盛。
第十七页,共50页。
(3)危害:造成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经济损失较 大。
(4)登陆路径
第十八页,共50页。
第十九页,共50页。
读“我国台风和寒潮影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十页,共50页。
(1)台风主要有哪些危害?对我国农业生产有什么有利影 响?
(2)从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为什么寒潮对我国南部地区 影响较小。
第十四页,共50页。
3.寒潮
第十五页,共50页。
第十六页,共50页。
4.台风
热力条件:比较高的温度至少在26℃以上 水汽条件:源源不断的充沛的水汽 (1)形成条件动力升条,件水:平垂方直向方上向受上强空烈气地强转烈偏辐向合力上作用 时间:每年的5~10月,尤以7~9月最 多夏秋季节 (2)时空特点空甚间至:内东陆南沿海,势力强时也影响到北方
华北平原
9.8 73 13 4.2
长江中下游地区 22 45 18 15
西北干旱区
32 29 10 29
第四十一页,共50页。
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第四十二页,共50页。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图中A、B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的地区,分别说明干 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3)分析减少我国干旱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 北京时间7月21日14时海平面气压图(单位: hPa)
(1)分析此次北京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 (2)预防暴雨灾害可采取哪些措施?
第十二页,共50页。
答案:(1)北京位于冷暖空气的交汇处,来自南方的暖湿 气流带来了充沛的水汽;北京北部(西部)的山地对暖湿气流 有抬升作用;城市化导致的城市热岛效应对流旺盛。
第十七页,共50页。
(3)危害:造成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经济损失较 大。
(4)登陆路径
第十八页,共50页。
第十九页,共50页。
读“我国台风和寒潮影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十页,共50页。
(1)台风主要有哪些危害?对我国农业生产有什么有利影 响?
(2)从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为什么寒潮对我国南部地区 影响较小。
第十四页,共50页。
3.寒潮
第十五页,共50页。
第十六页,共50页。
4.台风
热力条件:比较高的温度至少在26℃以上 水汽条件:源源不断的充沛的水汽 (1)形成条件动力升条,件水:平垂方直向方上向受上强空烈气地强转烈偏辐向合力上作用 时间:每年的5~10月,尤以7~9月最 多夏秋季节 (2)时空特点空甚间至:内东陆南沿海,势力强时也影响到北方
华北平原
9.8 73 13 4.2
长江中下游地区 22 45 18 15
西北干旱区
32 29 10 29
第四十一页,共50页。
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第四十二页,共50页。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图中A、B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的地区,分别说明干 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3)分析减少我国干旱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整合课件湘教版选修5
1
2
3
材料二 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图。
1
2
3
(1)图示说明我国东南沿海洪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气象原因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3)从自然因素分析形成东北松嫩平原、辽河平原洪涝灾害的主 要原因。 (4)如图所示,近些年来,我国洪水分布地区经常发生特大洪涝灾 害,除自然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试分析影响图中洪涝灾害频发的 人为因素。
1
2
3
2.我国洪水灾害的类型
洪水 分布 灾害 地区 类型 东部季 风区各 暴雨 大江、 洪水 大河中 下游平 原地区 西北、 融雪 东北高 洪水 纬度山 区 形成原因 出现 时间 特点 ①影响我国范围最广、 时间最长、危害最大 ;② 暴雨的时空分布与洪水 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 ;③ 地势低平的中下游平原 危害最大
本章整合
1
2
3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及成因
类型 地域分布 成因 黄淮海平原、 东北平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 旱灾 原为多发区 均衡 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 受夏季风的影响大 ,受夏威夷高压势 洪涝 淮海平原为多发区 力的大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 台湾省以及华北、 西 界处;西南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 地震 北、 西南地区为多发 雅地震带上;华北地区位于环太平洋 区 构造带上
(1)描述2012年2月我国低温灾害区域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说明2012年2月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及其对经 济活动的影响。
1
2
3
解析:第(1)题,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低温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和 北部,且北部尤为严重。这主要是由于北部纬度高、离冬季风源地 近,东部地势平坦利于冷空气侵入。第(2)题,灾害类型据图可知,影 响一是对农牧业生产,二是对通信、供电、交通及基础设施。 答案:(1)分布: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地区,北部尤为严重。 原因:北部距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北方强冷空气的影响大;东部地 势较为平坦开阔,冷空气可以长驱南下。 (2)灾害:大雾、冰冻雪灾、大风等。影响:强烈降温导致农作物 和牲畜受冻;大风和雪灾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导致通信和输电线 路中断;大雾等影响人们出行,使交通运输受阻并易引发交通事故。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复习课件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复习课件
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一、我国自然灾Biblioteka 的特点1.种类多:世界上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分布。在
各类自然灾害中,以_____洪__涝_____、___干__旱_______和_____地__震_____
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我国的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思考2 1968 年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非洲严重干旱,导致 数十万人死亡;1988 年北美大范围的干旱,使美国粮食减产 27%。你能总结出干旱会造成哪些危害吗?
提示:干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为气温高、湿度低、 土壤水分不能满足作物的需要,使作物正常生长受到抑制,从而造成 减产甚至绝收。二是因为降水少、蒸发强,地表径流减少,造成水上 航运中断,水力发电量减少,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城市和工业用水短 缺。这两方面的损失属于旱灾的直接损失。此外,干旱还可能引发饥 荒、难民潮以及火灾(fire)、土地退化(soil degradation)等社 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从全球范围看,干旱和与之相伴随的饥荒是造成 死亡人数最多的灾害。我国因干旱造成的损失占气象灾害损失的一半 左右。
思考2 为什么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类型多,而损失较小呢?
提示:西部地区山地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经济水平低故 损失小。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1.沿海灾害带:多___风__暴__潮_____、__暴__雨____、__洪__涝___、干旱、海 水入侵、_地__震___等自然灾害。
2.沿江灾害带:多暴雨、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 害。
(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
我国南方__水__多___、_耕__地___少__、北方水___少__、_耕___地__多__,水土资源配合欠佳
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一、我国自然灾Biblioteka 的特点1.种类多:世界上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分布。在
各类自然灾害中,以_____洪__涝_____、___干__旱_______和_____地__震_____
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我国的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思考2 1968 年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非洲严重干旱,导致 数十万人死亡;1988 年北美大范围的干旱,使美国粮食减产 27%。你能总结出干旱会造成哪些危害吗?
提示:干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为气温高、湿度低、 土壤水分不能满足作物的需要,使作物正常生长受到抑制,从而造成 减产甚至绝收。二是因为降水少、蒸发强,地表径流减少,造成水上 航运中断,水力发电量减少,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城市和工业用水短 缺。这两方面的损失属于旱灾的直接损失。此外,干旱还可能引发饥 荒、难民潮以及火灾(fire)、土地退化(soil degradation)等社 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从全球范围看,干旱和与之相伴随的饥荒是造成 死亡人数最多的灾害。我国因干旱造成的损失占气象灾害损失的一半 左右。
思考2 为什么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类型多,而损失较小呢?
提示:西部地区山地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经济水平低故 损失小。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1.沿海灾害带:多___风__暴__潮_____、__暴__雨____、__洪__涝___、干旱、海 水入侵、_地__震___等自然灾害。
2.沿江灾害带:多暴雨、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 害。
(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
我国南方__水__多___、_耕__地___少__、北方水___少__、_耕___地__多__,水土资源配合欠佳
高中地理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课件湘教选修5湘教高二选修5地理课件
D.说明我国自然灾害低于世界平均值 解析:表中的数据为近 50 年来发生的气象灾害的次数,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发
生的频率高。我国发生气象灾害的频率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答案:C
2021/12/11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1 2 3-5 6
2.下列地区及其易发或多发自然灾害组合正确的是( ) A.东南沿海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B.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洪涝多发区 C.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南地区——春秋旱灾多发区 D.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地震多发区 解析: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风暴潮灾害;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干旱,东北、 西南地区冬春多干旱;西南、西北和华北地区是地震灾害多发区。 答案:B
2021/12/11
第十五页,共二十八页。
探究
(tànjiū)一
探究
(tànjiū)
二
结合材料探究: (1)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有何特征? 提示: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我国自然灾害在时间分布上具有 周期性;在空间分布上,在自然灾害集中的地带往往形成自然灾害带。 (2)我国主要有哪些自然灾害带? 提示:我国主要有三大自然灾害带:沿海灾害带、沿江灾害带、山前灾 害带。 (3)海洋灾害发生在哪一自然灾害带? 提示:海洋灾害发生在沿海灾害带。
区? 提示:沿海地区是我国陆海交接地带和西北太平洋地震带,是受风暴潮、
台风、地震等影响显著的地区,又是夏季风首当其冲的位置,由于夏季风的 不稳定性,导致我国沿海地区的旱涝灾害频繁。加之沿海地区承载着全国 41%的人口、50%的大中城市,创造了 60%以上的国民经济产值。因此,沿海 地区遭受灾害后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成为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答案:(1)种类多;分布范围广。 (2)地形复杂多样;位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交 会处;季风气候不稳定。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章末归纳提升课件湘教版选修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两地位于同一沙漠区的下风地区,其中距沙漠区较远的是 地,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治理;加强宣传,引起全社会关注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等。
我国泥石流分布与年降水量关系统计表 年降水 <100 100~ 401~ 601~ 801~ 1 001~ >1 400
量(mm)
泥石流数 量
400
600
800
1 000
1 400
百分比
(%)
2
8
16
18
24
22
10
我国泥石流暴发频率与月份关系统计表 月份 1 0 2 0 3 0 4 2 5 9 6 18 7 34 8 24 9 10 10 2 11 1 12 0
的方法,以抑制入侵者种群的发展,减轻其所引起的危害。
【例3】 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生物入侵是指外来侵入物种的流入。当它们定居于自然栖息地、成为 变化的主体并威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后,外来物种就被认为是具侵略性的。外
来入侵物种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昆虫、软体动物、植物、鱼、哺乳动物和
结合图表内容联想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与之有关的人类活动是解答本题的关 (1)特定的地质形态和坡度;大量的泥沙、石块;集中的水源补充。
(2)采矿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治理;加强宣传,引起全社会关注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等。
我国泥石流分布与年降水量关系统计表 年降水 <100 100~ 401~ 601~ 801~ 1 001~ >1 400
量(mm)
泥石流数 量
400
600
800
1 000
1 400
百分比
(%)
2
8
16
18
24
22
10
我国泥石流暴发频率与月份关系统计表 月份 1 0 2 0 3 0 4 2 5 9 6 18 7 34 8 24 9 10 10 2 11 1 12 0
的方法,以抑制入侵者种群的发展,减轻其所引起的危害。
【例3】 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生物入侵是指外来侵入物种的流入。当它们定居于自然栖息地、成为 变化的主体并威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后,外来物种就被认为是具侵略性的。外
来入侵物种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昆虫、软体动物、植物、鱼、哺乳动物和
结合图表内容联想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与之有关的人类活动是解答本题的关 (1)特定的地质形态和坡度;大量的泥沙、石块;集中的水源补充。
(2)采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论是该地区东北 边缘的低温阴雨 天气还是该地区 的低温干旱天气, 都对农作物的生 长影响很大
• 2.洪涝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类
分布
型
形成 原因
出现 时间
暴雨 洪 水
东部季风区 各大江大 河中下游 平原地区
降水多,暴 雨集中; 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4~9月 人类经济 活动不合 理
其他特点
①影响我国范围最广、 时间最长、危害最大; ②主要有台风暴雨和 梅雨锋暴雨两类;③ 暴雨的时空分布与洪 水的时空分布高度一 致; ④地势低平的中 下游平原危害最大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 2.滑坡和泥石流
分布
危害
滑坡
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雪峰山为界,东部稀疏,西 部密集,秦岭—川西—滇西山 地为极密集区
对房屋和其他工程 设施、耕地、农 作物造成破坏和 河道阻塞,造成 人员伤亡
泥石流
大体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 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 线为界,以西为主要发育地 区,呈带状或片状分布,以 东呈零星分布
淹没农田,倒塌房 解旱情,二是降
屋
温解暑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 二、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 1.地震灾害
• (1)我国地震的形成
• 地震的形成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下图 所示:
• (2)我国地选震修的五分布自然灾害与防治
• 我国地震灾害的分布呈条带状,地震带往往直接反映地震 与构造之间的关系。
路径 西移 路径
西北 路径转向Leabharlann 路径移动路线登陆地区
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 在我国广东、海南沿海
移动进入南海
或越南沿海登陆
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 在我国台湾以及福建、
北方向移动,穿过台 浙江和江苏沿海一带
湾岛或琉球群岛
登陆
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 北方向移动后,转向 东北
袭击我国东部沿海、日 本群岛和朝鲜半岛
• (3)台风的选影修响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寒潮活动时间上的规律 寒潮活动在时间上具有两个特点:(1)季节性:主要发生 在冬半年,尤其是初春和深秋发生的频率最高。(2)周期性: 一次寒潮发生后,在冷气团的源地,冷空气又会重新聚集起 来,形成一个新的冷高压,孕育着另一次寒潮。
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
大风、暴雨、风暴潮, 带来降水,一是缓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我国的气象灾害 读下图,回答问题。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 (1)判断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 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 (2)说出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并 分析原因。
•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1951~1981年地表温度越 高,寒潮的频次越低,大致呈负相关。这是因为温度 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活动频繁,因此寒 潮频次高。第(2)题,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 主要季节是春季和秋季。因为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 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农作物受冻减产。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二讲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 一、我国主要气象灾害 • 1.旱灾 • 我国不同区域旱灾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分区
东北华北 地区
长江以南
旱灾类型 春旱为主 伏旱为主
旱灾成因
自然原因
人类活动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 旺盛,而雨季未到, 降水稀少
7、8月份,雨带北移, 该地受副高控制,出 现高温晴朗天气,形 成“伏旱”
①地形、地势;
②水的作用;
③碎屑物质丰富 等物质条件;
①发生普遍; ②分布范 围广;③ 危害巨大
多分布在我 国阶梯交 替处
④人类活动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 三、我国的虫灾和鼠灾
虫灾
鼠灾
分类 农作物害虫、森林害虫
农田鼠类、森林鼠类
主要 分布
区
蝗灾是我国最严重的虫灾。①滨湖蝗 区:山东、江苏、新疆和内蒙古 的蝗区;②沿海蝗区:渤海蝗区 和黄海蝗区;③内涝蝗区:河北 保定、邢台、邯郸,山东聊城、 德州等地;④河泛蝗区:黄河、 淮河和海河水系流域等蝗区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 (2)寒潮的危害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 4.台风 • (1)我国台风活动的时空特点
时间特点
发生在每年的5~10月 份,尤以7~9月最 多
空间特点
东南沿海地区,其中 广东、台湾、海南、 福建、浙江是受台
风袭击最多的省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 (2)侵入我国台风的路径
除以上危害外,对 城镇、矿山、乡 村产生毁灭性冲 淤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地震和泥石流、滑坡的差异
地质 作用
内力 地震 作用
滑坡、 泥 外力 石 作用 流
形成条件
基本特点 分布特征
构造运动是最初 动力
①分布范围 广;②频 率高,强 度大;③ 震源浅、 危害大
不均匀,主 要分在环 太平洋地 带和西部 大陆断裂 带
春季正值东北农作物播 种期和华北冬小麦 生长发育关键期, 故有“春雨贵如油” 的说法
作物生长期、水电和城 市用水需求量大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分区
西南 地区
旱灾 类型
旱灾成因
自然原因
人类活动
冬春 连 旱 为 主
冬春季,西南气流和北 方气流交汇于西南地 区的北部、东北部、 东部,在那里形成了 连阴雨天气;而该地 区处于锋面以西,为 旱季
融雪 西北、东北 洪 高纬度山 水区
受气温升高 影响形成
4~5月融 雪洪水,①洪水受气温影响较大;
7~8月 ②主要在高纬度山区容 冰融洪 易发生 水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类型
冰凌洪 水
分布
河流从低纬 度向高 纬度流 的河段
形成 原因
受河道流向制约, 下游先封冻,上 游河水水流不畅 溢出两岸或低纬 度的上游河段先 行开冻,下游河 段仍封冻,上游 河水和冰块堆积 并溢出两岸形成
①喜湿鼠类危害区:华东和 华南区的全部,东北、 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以 及西北区的少数地区; ②耐旱鼠类危害区:西 北区的大部、青藏高原 大部,以及东北和华北 区的边缘地带
危 蚕食农作物、草原、树木等;对农牧 危害农业,破坏草原,毁灭
害
业生产构成更严重威胁,损失严 重
森林,传播疾病,威胁 人体健康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蝗灾与旱涝的关系
出现
时间
初冬河 流 结 冰 或 初 春 河 流 融
冰
其他特点
①受气温影响较明 显;
②受河道流向制约 明显;
③只发生在有结冰 期的河段;
④我国主要发生在 黄河上游的宁夏、 内蒙古河段和部 分下游河段及松 花江的部分河段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 3.寒潮
• (1)寒潮的源地和形成过程
• 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其形成过程如 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