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单元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新人教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能力目标:①通过对比新、旧中国实行的不同外交政策,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实的能力。
②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大体方针的学习,培育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引导学生熟悉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取得的外交成绩,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德育目标:①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严峻形势,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②对新中国外交成绩和国际地位提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学难点: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解决所揭露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教学手腕:多媒体教学教学进程:导入新课:以“新中国十大外交官”的图片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教师先出示近代一幅漫画,再提问按照所学历史知识和漫画思考近代中国外交的特征?(创设情景)学生可能回答:屈辱、不平等……教师总结: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教师提问:近代外交是这样一种情况,那新中国的外交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教师展示“建国大典”图片,引用“毛泽东的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彼此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成立外交关系。
”从中归纳出新中国的外交应该是平等、独立、自主。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新中国外交的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导下新中国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成绩。
二、新中国的外交成绩1.与新中国成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与我国成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并着重介绍第一个与我国成立外交关系的苏联。
在这里需讲清两个问题:(1)为何苏联是与我国第一个建交的国家。
(结合战后形势示用意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政策)(2)我国与苏联交往的史实。
(结合图片)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教师展示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时的照片,接着讲述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面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及内容和作用。
2.了解万隆会议的主要过程,说出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3.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和新中国外交政策特点和基本方针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其阅读、概括与归纳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更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新中国的外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外交成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教活动,打开新局面,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便确立起自己的外交政策,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一年里就与17个国家建立起外交关系。
在此基础上,1953年,在中印谈判中,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迅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在印度万隆举行了第一次没有殖某某义国家参与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三.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四.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五.教学准备:1.搜集反映新旧中国外交状况的材料,并制成幻灯片。
2.收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并制成幻灯片。
3.熟悉中印、中缅建交史。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出示材料一: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教案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课程标准](1) 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2) 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 了解和掌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的国产化;空军的现代化;导弹部队的组建;导弹部队的装备;导弹的战斗力。
化;空军的现代化;导弹部队的组建;导弹部队的装备;导弹的战斗力。
(2) 培养学生从各种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实施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 指导学生收集课外资料、阅读课文,观看图片资料、音像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获得知识。
有效信息,获得知识。
(2) 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的形成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演示人民海军、空军发展的历程,进行不同时期的国力、军事力量的对比,在比较中体会国家的强大与国防力量增强的关系,提高通过比较掌握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识国防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与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2) 认识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从而使学生树立国防意识,激励同学们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奋发努力,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人民武装力量的强大。
人民武装力量的强大。
[教学难点]让学生正确理解武装力量强大的意义。
让学生正确理解武装力量强大的意义。
[教学思路]1、 课前指导学生查阅网站、书报,搜集资料,了解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过程,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获得知识。
初中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初中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和意义;2. 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措施;3. 理解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和意义;2. 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措施。
教学难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的理解;2. 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措施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材;2. 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所学内容,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艰辛历程;2. 提问: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经历了哪些战争和运动?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和意义;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如抗日战争胜利、国共内战局势等;2. 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如结束了中国百年屈辱史、实现了民族独立等;3. 讲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措施,如土地改革、恢复国民经济等;4. 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内外形势,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等。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出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措施的具体实施情况;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措施的作用和意义;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意义和巩固措施;2. 提问: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措施;2. 让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享、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意义和巩固措施。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措施的具体实施情况,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置,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明清帝国的兴替》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2-2-1 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2-2-3 知道从秦代到秦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大势。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更迭顺序、时间,理清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在此期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起到关键作用的历史人物,认识他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知道明朝的疆域范围,明确统一是中国发展大势。
了解明末清初农民起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的拓展,学习从明到清的更替过程。
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明朝灭亡和清朝建立的历史必然。
通过思考、课堂讨论,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史为鉴,通过对明清帝国兴替的学习,明白朝代更替的规律,知道统治者采取正确政策的必要性。
通过对古代王朝时序的排列,树立起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历史观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知道明清朝代的更替教学难点:探究明清兴替的原因,明白朝代更替的规律四、教学策略通过让学生制作王朝更替的时序表,掌握中国历史发展脉络;通过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历史图片、地图、资料等,使学生获得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把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明清帝国的兴替一、明朝1.明朝的建立2.明朝疆域3.明朝的兴盛的原因和表现4.明朝灭亡二、清朝1.女真兴起和清朝建立2.清初统治者的政策七、教学反思1.本课时内容的设计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从导入开始就要求学生回忆上册所学历史知识,并且准确制作年代尺或时序表,这不仅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为基础,而且还要掌握制作年代尺或时序表能力。
2.探究明清兴替的原因是本课时的难点,难点突破的方法选择运用材料让学生阅读、思考并对比不同的统治政策导致不同的社会结局,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兴或替是与统治政策有密切相关的。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教案4岳麓版
| 教学重点 | 板书内容 |
| -------- | -------- |
|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4. 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发展。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核心素养目标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教师根据本节课的主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教师提供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2) 实验:教师可设计实验,如模拟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正式建交等外交事件,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外交成果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3) 游戏:教师设计外交知识问答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4) 制作手抄报: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制作关于我国外交成就的手抄报,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家国情怀。
- 组织课堂活动:教师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点。
- 解答疑问: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知识点的应用。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初中历史就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就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勿忘国耻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事件的具体经过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此外,学生可能对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和人物关系存在一定的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梳理历史线索,明确事件之间的联系,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勿忘国耻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教学难点: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理解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历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讲解法:教师对历史事件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2.辅助材料:历史图片、视频、课件等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历史事件,激发学习兴趣。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教案第一篇: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教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教案湖北省襄阳四十七中第14时《钢铁长城》学习目标:、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制造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国产化、空军现代化、导弹部队建立、导弹部队的装备。
2、运用教材图片、收集资料、说明人民空军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装备。
3、感受国防力量的壮大,增强国防观念,增强为国防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
难点: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阅读“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完成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立了、、舰队。
(2)、找出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建设分别取得哪些成就?(3)、人民空军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空军刚诞生后,在战争中取得辉煌成就。
(4)、人民空军在早期、改革开放以来又有哪些发展?。
2、阅读“导弹部队的发展”,完成以下问题。
(1)、1966年,我国组建(2)、我国导弹部队不断壮大,陆续装备了、、、核武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二、合作交流:分三个表演小组,分别代表海军、空军、导弹部队,设计模拟战争,运用战略战术,打一场现代化战争。
三、拓展延伸:为什么旧中国有海(军)无队?而新中国的海军却能保卫祖国的海疆?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四、系统总结:第1时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习目标:、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3、对比新中国和旧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
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真正站了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教学目标1、说出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和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的史实。
系统条理地说出建国以来的外交成就。
2.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了解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了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史实。
3.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2、能够分析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3、认识到科技强军的重要性;认识到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系统、条理地说出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教学难点: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教学方法:问题研讨法,讨论法,讲述法,讲解法教学用具:教材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五星红旗》二、明确目标、自主复习1、钢铁长城2、新中国的外交历程(1)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的和平外交。
(2)70年代的外交成就中日建交:年,日本首相访华,两国正式建交(3)新时期的外交成就三、及时巩固,及时强调易错易混的问题1.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2.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被称为“梅开三度”这指的是()()()3.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指()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是指()四、典型剖析,热点透视(2013·重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常称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冷战开始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琉球群岛占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美军在冲绳建有120多处军事基地。
美国在制定对日政策时,将琉球置于自己托管之下。
1953年,美国琉球政府发布“第27号令”,将中国钓鱼岛非法划入琉球托管区域。
尼克松时代美国在亚太地区实行战略收缩,1971年6月美日签署协议,擅自把琉球和钓鱼岛的“施政权)交予日本。
美国无视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引起中国政府和全球华人的强烈反对。
——据2012年9月12日人民日报《钓鱼岛争端的由来》等整编材料二 2012年8月23日,美国再次作出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的表态。
八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复习教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复习教学案科目:八年级历史执笔:黎振新审核:潘纪辉黄渊祥复习目标:(1)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2)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3)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4)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5)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复习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复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基础知识过关填空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和舰队。
2、我国的新型人民海军由、、、等多兵种组成。
3、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的空军刚刚成立,就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
在朝鲜战场上击落敌机多架。
4、1957年(世纪年代),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战略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担任。
5、我国的导弹部队已经装备了、、导弹核武器。
6、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
7、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8、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五项原则。
9、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举行第一次没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也叫亚非会议)。
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提出了“”的方针。
10、1971年,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秘密访问中国。
11、年2月,美国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
12、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3、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4、年,日本首相访问中国,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5、2001年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
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促进共同繁荣”,会议通过了《》。
16、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选择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A、北海舰队B、东海舰队C、南海舰队D、华东军区海军2、我国研制出的第一首核潜艇是在()A、1970年 B、1972年C、1974年 D、1976年3、我国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的年代是()A.40 B.50 C.60 D.704、我国导弹部队担负的主要任务是()A、核反击B、海上巡逻C、空中侦察D、两栖作战5、新中国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是()A.互相尊重B.独立自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平等互利6、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A.独立自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四项基本原则D.共同发展7、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A.日内瓦会议B.APEC会议C.万隆会议D.东京会议8、中美双方借“乒乓外交”之机,改善中美关系,基辛格密访中国是在()A.1970年B.1971年C.1972年D.1973年9、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时间是()A.1970年B.1971年C.1972年D1979年10、2001年在中国上海召开的会议是()A.东南亚联盟会议B.万隆会议C.APEC会议D.博鳌会11、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的主题除了“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还有()A.共同发展B.和平与发展C.促进共同繁荣D.稳定与团结12、2001年的亚太经合组织通过的决议是()A.《领导人宣言》B.《上海共识》C.《上海联合公报》D.《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13、在建国头一年里,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A.17个B.18个C.48个D.165个14、、中美建交公报指出:“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现代史的部分,包括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事件。
本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史的基本情况,掌握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对中国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一些基本的历史概念和事件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这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学生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文化大革命的根源和影响,改革开放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相关知识。
2.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史料教学法:运用相关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2.史料:与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3.课件:制作与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相关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事件发生?改革开放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时给予学生解答和指导。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以下问题:a.文化大革命的根源是什么?b.文化大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c.改革开放的背景是什么?d.改革开放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与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相关的史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标要求】1.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单元概述】人民解放战争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
从内容上讲:第一,通过重庆谈判,揭示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局势,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专制独裁的本质,以及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巨大努力;第二,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过程,以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典型事件,一南一北,相互呼应;第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其胜利的原因既有中共中央战略决策的及时、果断和战争指挥艺术的娴熟灵活等因素,也与解放区和国统区人民的大力支援密不可分,应从多重角度来了解和探讨这些因素及其作用。
【知识结构】【单元知识网络】【典例分析】1.【河北】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①广大人民的支持②国民政府的腐败③正确战略战术的运用④解放区在军事、经济上的优势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解析】本题的难点在于判断②④两项是否符合题意。
“国民政府的腐败”属于胜利的客观原因,而解放区在进入战略反攻之前在军事和经济方面都处于劣势。
答案c。
2.【河南省】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一组历史事件直接有关()①《马关条约》的签订②戊戌变法的失败③中国的抗战胜利④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围绕“台湾问题”进行考查的角度和呈现方式很多,把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离与聚的重大事件串连起来进行考查,是较新颖的一种。
《马关条约》签订,台湾离大陆而去,随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放统一战线,取得抗战胜利,台湾又回到祖国怀胞;由于蒋介石发动内战,导致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经过解放战争,蒋家王朝败退大陆,据守台湾,导致台湾又一次与大陆分离。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第五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复习课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2)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3)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4)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5)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复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基础知识:通过本单元的复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与发展;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的国产化;空军的现代化;导弹部队的组建;导弹部队的装备;导弹的战斗力。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3)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能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影像资料等,,培养学生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读图、解图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探寻答案。
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善于归纳其中的共性和个性。
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以史鉴今。
过程与方法:(1).采用掌握基础知识,系统整和,形成完整的历史框架,并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阅读史料并从中发现问题,善于从复杂的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自主学习,竞赛学习,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历史的比较,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国威,体会国防力量的日益增强;认识到国防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与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教案湖北省襄阳四十七中第14时《钢铁长城》学习目标:、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制造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国产化、空军现代化、导弹部队建立、导弹部队的装备。
2、运用教材图片、收集资料、说明人民空军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装备。
3、感受国防力量的壮大,,增强国防观念,增强为国防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
难点: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阅读“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完成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立了、、舰队。
(2)、找出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建设分别取得哪些成就?(3)、人民空军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空军刚诞生后,在战争中取得辉煌成就。
(4)、人民空军在早期、改革开放以来又有哪些发展?。
2、阅读“导弹部队的发展”,完成以下问题。
(1)、1966年,我国组建部队。
(2)、我国导弹部队不断壮大,陆续装备了、、、核武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二、合作交流:分三个表演小组,分别代表海军、空军、导弹部队,设计模拟战争,运用战略战术,打一场现代化战争。
三、拓展延伸:为什么旧中国有海(军)无队?而新中国的海军却能保卫祖国的海疆?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四、系统总结:第1时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习目标:、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3、对比新中国和旧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
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真正站了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2、建国第一年,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部编历史八下第五单元 单元方案设计
部编历史八下第五单元单元方案设计1. 单元背景和目标本单元的名称为《民主的尊严——法治的重要性》。
学生将研究中国古代的法制发展过程,了解法治的重要性和意义,并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研究本单元,学生将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提高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课时:了解古代中国的法制-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的法制发展过程,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律令制度、秦汉时期的法家思想、隋唐时期的律令制度等。
- 教师通过讲解、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古代中国的法制特点,并对其进行思考和评价。
第二课时:探讨法治的意义和重要性-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案例,了解法治的基本理念和特点,包括平等、公正、公平、公开等。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案例,探讨法治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三课时:发展法治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和阅读案例,了解法治思维的应用和它对问题的解决方式。
- 教师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个人或小组形式的展示和分享。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授课方法:讲授、讨论、小组活动、案例分析- 研究材料:教材、相关资料、案例分析、视频资料4. 研究评价-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提出问题、积极思考- 个人作业:完成课堂要求的个人或小组形式的任务,包括案例分析、问题解答等- 小组展示:根据课堂研究内容和要求,进行小组形式的展示和分享- 期末评价:通过测试形式进行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评价5. 参考资源- 《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相关资料和案例- 相关视频资料6. 教学建议-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水平。
- 教师要充分准备教学材料和案例,确保教学内容丰富和有深度。
以上就是《部编历史八下第五单元单元方案设计》的内容。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古代文明冲撞与文化成就,介绍了古代世界文明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和平交流,另种是暴力冲撞。
通过观看相关影片和图片、列举有关史实如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和马可.波罗来华,学生亲身感受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式。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明白古代世界文明交往的和平交流和暴力冲撞分别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通过展示图片,学生能了解古埃及、古希腊等文明国家的文字、文学及艺术成就,知道这些文化成就的取得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及民族自豪感。
另外,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各小组探讨如何中国文化的发展,最后教师总结: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我们应以开放的态度,尊重、理解、学习并加以吸收,从而促进中国文明继续健康地发展。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明清兴替 教学设计
《明清兴替》教学设计核心知识:知道明清朝代的更替能力目标:通过年代尺的绘制,了解历史发展的线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描绘地图,了解明清疆域,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材料、史料的研读,清楚年代更替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教学辅助手段:PPT、视频、图片资料、小组讨论教学环节:(一)导入诗+图片(故宫)紫禁城七律金碧辉煌紫禁城,红墙宫里万重门。
太和殿大乾清静,神武楼高养性深;金水桥白宁寿秀,九龙壁彩御花芬,前庭后院皇家地,旷世奇观罕见闻。
你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吗?你知道它是哪两个朝代的皇宫?(二)推进新课一、明的兴衰1、明朝的建立。
根据教材和补充材料,介绍明朝建立的背景、建立的时间、人物、定都。
2.明朝的统一。
展示教材P2图5-1明朝形势图。
请你在地图上圈画明朝疆域的大致范围。
如此广阔的土地明太祖要如何管理呢?补充: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后来藩王势力日益膨胀。
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
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xue1fan1)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明太祖第四子燕(yan1)王朱棣(di4)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jing4)难之役”。
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
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
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
1421年,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
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
3.明朝的兴盛。
根据教材P3第一段正文,概括明朝兴盛的表现。
教师总结。
4、明末农民起义历经近三百年的时间,明朝也没有逃脱兴衰变化的命运,请阅读第3页第2-3段,分析明朝农民起义的背景、领导、结果(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二、清的兴起1.后金的崛起2.清朝的建立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材料补充:我们通过一段材料来了解一下皇太极。
【材料】皇太极,即清太宗。
他是努尔哈赤的长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fifth year lesson history lesson 5 lesson plan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教案
湖北省襄阳四十七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教案
第14课时《钢铁长城》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制造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国产化、空军现代化、导弹部队建立、导弹部队的装备。
2、运用教材图片、收集资料、说明人民空军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装备。
3、感受国防力量的壮大,,增强国防观念,增强为国防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
难点: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阅读“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完成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 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立了、、舰队。
(2)、找出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建设分别取得哪些成就?
(3)、人民空军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空军刚诞生后,在战争中取得辉煌成就。
(4)、人民空军在早期、改革开放以来又有哪些发展?。
2、阅读“导弹部队的发展”,完成以下问题。
(1)、1966年,我国组建部队。
(2)、我国导弹部队不断壮大,陆续装备了、、、核武器,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二、合作交流:
分三个表演小组,分别代表海军、空军、导弹部队,设计模拟战争,运用战略战术,打一场现代化战争。
三、拓展延伸:
为什么旧中国有海(军)无队?而新中国的海军却能保卫祖国的海疆?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四、系统总结:
第15课时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习目标:
1、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2、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3、对比新中国和旧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
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真正站了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2、建国第一年,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建国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什么政策?
4、年底,首次提出、、
、、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分析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6、年众多独立国家首脑在印尼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
7、万隆会议为什么能够圆满成功?
一、合作交流:
小组归纳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三、拓展延伸:小组讨论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外交地位有何不同?为什么?
四、系统总结:
复述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五、巩固练习:做《综合能力训练》相关题目。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学习目标:
1、能列举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了解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培养分析能力,认识到新中国国力的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尼克松访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难点: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阅读“中美关系正常化”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1)、归纳中美关系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正常化的?
(2)、结合教材第80页第一段小字部分,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2、阅读“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1)、年月日届联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分析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意义。
(3)、年,日本首相访华,中日两国建交。
3、阅读“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1)、年,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我国近今举办的规模最大、款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思考举办这次会议的原因是什么?
二、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三、拓展延伸:小组讨论归纳新中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
四、系统总结:
小组讨论制作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大事年表。
五、巩固练习:做《综合能力训练》相关题目。
六、当堂反思: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