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学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研究须立足于学生的学来研究教,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为旨归已成为教学论研究者的共识。
教学论研究从研究“教”向研究“学”的转向,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关注,使教学激励被纳入教学论研究的视野,教学激励研究,无论对教育发展还是对师生个体发展,都有价值,首先,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激励的方法与艺术。
可以促使教师改变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缺陷,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学激励本质在于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
对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因此教学激励是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正如第斯多惠所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具有激励性。
当前由于厌学导致学业失败的学生越来越多,面对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这个棘手问题,教师却没有有效的教学激励措施。
教师通常的做法是要么依赖经验,要么依赖直觉,或者简单套用书上或其他人的建议来获得常识性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但采用常识性的办法激发学生动机常常令教师们捉襟见肘,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教师应该转变陈旧观念,尝试新方法。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厌学、弃学是因为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其实,动机是一种个体积极学习和成长的先天的能力和倾向,是个体产生行为、获得个人控制感和胜任感的一种先天心理倾向,对所有学生而言,不管是正常儿童还是边缘学生,都有积极的心理活动潜能,包括先天的自尊和学习动机。
但学生的内在的固有的先天动机会受到内、外界因素影响而被遮蔽。
认知心理学强调影响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认为学生后天习得的自我概念、目标及对成功或失败的预期、自我评价过程中的评价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会影响动机。
社会认知学派强调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认为他人的社会情感支持以及外部环境的刺激和强化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先天的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内部因素、影响学习的外部因素三者之间具有交互作用。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论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论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孙艳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发展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中就必须适时做出改革。
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以更开放、更多元化的角度看待语文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思想自由,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
同时,教师要正视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对课堂教学进行“艺术美”的提升,教师要对学生采用激励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因为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能力上存在差异,参差不齐,所以导致各地区不同小学在语文教学质量上有高有低。
而针对这种现象,有一部分小学领导并没有针对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调整和解决方案,只是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盲目的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显著提升。
第二,有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导致课堂教学速度与学生学习知识的速度相脱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打击,教学质量不明显。
第三,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意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深度教学,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还是在很大程度上被教材内容所束缚,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优化力度有待提升,课堂教学氛围得不到很好的活跃。
2 激励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在我国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教学形式就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足够重视,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下,他们对于知识的求知欲没有充分激发出来。
而且,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存在对学生进行打击式教学的心理,以严厉不可侵犯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教学。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更多的是批评学生,并未帮助学生客观的分析问题,以平等的方式和学生展开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降低,对于语文学习和语文老师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深度好文)
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和鼓舞,激励学生是一个长期的功夫,既要用心,又要用对“力”。
优秀的榜样、适当的竞争、简单的赞美、积极的文化和一定的荣誉都是激励学生的好办法。
具体如何运用这些激励的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千万不要吝啬了我们的鼓励,因为在他们成长的路上,需要我们为师者一次又一次的激励。
榜样激励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可以通过榜样激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社会名人榜样示范(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东校望江路校区左岳老师)在常规班会教育中通过播放学生们喜欢的歌曲,带他们去赏析歌词中激励人心的歌词。
了解歌曲背后的励志故事,比如《孤勇者》词作者唐恬多年抗癌仍旧坚持创作,后来实现梦想为自己的偶像作词的经历,以此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实现梦想。
2.学生自我成长榜样示范(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东校望江路校区左岳老师)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上,通过讲授或者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们分享自己曾经坚持不放弃最后成功的经历,通过回顾自己在某一项技能学习或者比赛中,通过设立目标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取得满意的成绩来激发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奋斗激情。
3.“小先生”的学习榜样示范(安徽省合肥市第七中学王瑞老师)为了激励更多的同学勤思考、多提问,我在班级开展了“小先生”助答疑活动。
每个科目推选三至四位表现突出的学生,组成该科目的“小先生指导团”。
指导团每天收集班级同学问题,问题收集好后,指导团所有成员进行研讨,形成讨论结果,然后由当天各指导团轮值主席给需要的同学解答。
这样做可以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学习,还可以营造班级浓厚的学习氛围,而且受益的不仅是问问题的同学,还有“小先生指导团”的小老师们。
竞争激励人生总会面临很多挑战,鲶鱼效应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努力向前跑,那么我们就很难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所以适当的竞争能激励我们更好地前行。
教育就是激发、唤醒和鼓舞
教育就是激发、唤醒和鼓舞作者:杨欣来源:《党的生活·青海》2017年第10期“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
”这是阅读《班主任教育艺术》这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我们的学校教育不只是改变、塑造和训练学生,而首先应该是一种爱的呼唤,心灵的唤醒,用爱去唤醒学生自身的自然沉睡的力量,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们深埋的无限潜能。
怎样激发、唤醒和鼓舞呢?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有人说“要看一个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只要到他的班级里去走一走就知道了。
”这句话并非虚言。
因为教室环境的布置的确在班级管理中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
一幅众人景仰的伟人画像也许会砥砺学生的志向;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也许会引起学生的思考;一幅美丽的风景绘画也许会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甚至一次不经意的作文展也许会激起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优美的教室环境不仅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治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奋发向上。
这使我想起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
我在黑板一侧设置了《教师寄语》,我会每周送给全班同学一句话,或提出要求,或寄予希望。
教师节那天,赵玥同学写了一封公开信在全班朗读,她在信中这样写到:当我取得骄人的成绩沾沾自喜时,老师您告诉我“胜不骄,败不馁,笑到最后的人才笑得最美”;当我心情低落厌弃学习时,老师您告诉我“爱学习要付出很大代价,不爱学习时,代价就更大”;当我不够乐观开朗时,老师您告诉我“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当我收获助人的快乐时,老师您告诉我“播撒美德,是一种无形的投资”……我为送给学生的寄语成了鼓舞学生的精神力量而暗自高兴。
工作的经验恰恰验证了环境育人的重要,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倍加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文明、健康、活泼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会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教育影响着学生——教育就是激发、唤醒和鼓舞。
教育的艺术是激励、唤醒、鼓舞
教育的艺术是激励、唤醒、鼓舞“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上面的话是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的,这个理念一半来自于卢梭思想,另一半来源于福禄贝尔主义主师爷福福绿贝尔主张的天然性、启发性、个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注重人性,因为慧根、神性是通过人性唤醒并弘扬的。
如此教育理念具有明显的反封建、反教条、反刻板的特征。
这句话的核心:是对受教育对象的高度信任及其内在价值的高度肯定。
求知和思辩是人的天性,教育者顺其每个个体不同特点和需求去启发、鼓励和方法上的开导,使受教育者求知欲和思辩力充分释放。
让“学”成为一种自觉的、主动的、独立的行为,是这句话的重要内涵。
激励的反义打击。
唤醒反义是淹没,是知识的灌输、淹没。
鼓励的反义是批评、压制、压抑、讥笑、嘲笑。
“激励、唤醒、鼓励”这一理念,颠覆了压制性的知识传统教育方式。
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使学人失去思辩和批判能力,它意味着下一代人的精神退化,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学习在批评当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仅仅传授知识是片面的、刻板的、无生机的,让人无趣的,全面的教育是兴趣的培养、方法上的引导,重点在训练科学的思维。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现代心理学成果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把思维的钥匙还改学生,鼓舞激励学生自己学会打开门,进入知识的殿堂。
而不是把学生自己本有的钥匙收走,压制学生只跟着进来,不知东西南北,不知其所以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将是那些不好学习的人。
”。
课堂评价要重在激励、唤醒和鼓舞
课堂评价要重在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新课程的实施,学习方法的改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课堂评价功能的削弱,而更要重在激励。
从评价方式、评价时机、评价目的、评价方法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首先,课堂评价要贵在激励。
教师的课堂评价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及发展中的个别差异。
评价既要有利于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要能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
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
通过师生情感的融洽、心灵的沟通为学生发展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建立自信和健康发展。
例如:在口语交际中老师评价为“你真有礼貌,;当然,学生确实回答错误也应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明确的地匡正,不能给学生莫能两可的回答,使学生获得错误的认识。
例如:当学生回答错误时,老师评价为“你的这种观点不正确但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勇气了成功,那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唤醒,自己今后在解决同类问题时应注意的方面。
同时也唤醒了其他同学在解决同类问题时方法上的借鉴。
再如,学生谈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时评价“你很善于从抒情语句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你很善于从议论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
”唤醒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归纳。
在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老师评价为“某某同学从人物动作、外貌方面体会到了某某人物某方面性格特征要重在唤醒。
可佳,希望以后从某方面思考就好了。
”“你的观点在某方面出了问题,你试着换个角度思考。
”虽然一时回答错了,但是他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存在问题的原因,并且学会了新的思考方法,仍然激励着学生进步。
但谈话要围绕主题”“你说话真幽默,但要注意场合”“我相信你一定能说好的。
”肯定了优点指出了不足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再如:“你的观点很正确。
谈谈你的理由。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期2012年 5月 13日编辑:张虎强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师德培训学习已经接近尾声了,5月13日、14日是给老师们补充学习,补交作业,修改作业的时间,请需要补交作业,修改作业的老师抓紧时间完成提交。
这次的师德培训已经接近尾声了,老师们也基本完成了这次的师德培训学习任务,学习时间、完成作业、发表日志、论坛讨论等方面都做的非常好,有很多位老师获得了满分,祝贺大家。
经过两个多星期的师德培训学习,从老师们的日志,作业,我的教学故事,论坛讨论等可以看出每位老师都非常认真对待这次学习,从这次培训中获得了很多知识,也获得了很多感悟。
希望以后有更多让我们老师在网上学习的机会。
满怀激情,为梦想而工作通衢中学叶志育我有幸拜读霍懋征老师的文章。
其中一句话——“教师是一种职业,但在我眼里更是一项事业。
这种观念在我的脑子里越来越清晰。
”让我深受启发。
卡内基钢铁公司总裁齐瓦勃曾经说过:“我们不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是单纯为了赚钱。
我们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
我们只能在工作中提升自己。
”带着激情去工作吧,把工作当作事业干。
不要说我们普通教师没有事业,我们的事业就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就在我们教书育人的工作里。
有人说,怀才就象怀孕,时间长了就会被人看出来,激情会让大家更早看到我们的“才”。
带着激情去工作吧,把工作当作乐趣干。
如果你懂得享受工作的话,你就不要单纯把工作当成负担,要从中感受乐趣。
“世上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
”带着激情去工作吧,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干。
究竟为谁工作?有的人说是为学校干,有的人说是为领导干……其实,我们平时教育学生:学习是为自己学的,同样,我们所做的工作是为自己干的。
学校靠我发展、我靠学校生存。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来干,又何愁工作做不好?其实说到底,每个人都需要工作,都要用劳动来换取生存的资本。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励作者:李淑梅林德萍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38期虽然素质教育思想,已经推行了好多年,可是有许多学生受社会网吧游戏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还有学生的爱玩、贪玩的天性影响,对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感兴趣,所以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首要条件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入门的向导”,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
1、创造和谐友善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乐于学习的积极性我发现,许多学生上课不说,不读,不问,主要是存在心理障碍。
怕读的不好,说的不好,学生接受不了老师的指责批评。
因此我在教学中。
尽可能送给学生激励的话语,特别是后进生,既要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又要肯定他们的发言,而且我总是教育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得意见,而这些意见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同学可能想错﹑说错了,但是,你们是真正学习的主人。
这样,学生逐渐消除了心理障碍,大胆地发表自己得意见。
2、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每一节课都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成果。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主要在于教师的调动。
在学生消除了心理障碍后,就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提问,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思维﹑激起学生学习情感。
(1)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
学生深入地读书、深入地理解课文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是否有趣,对于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常设计有趣的问题,调动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如在《揠苗助长》一课教学时,当学生初步学习了课文之后,我不急于总结寓意,而先讲一段亲身经历的事,我小时侯非常喜欢小山羊。
当我吃到又香又好吃的瘦肉时,我就想;我长大了一定用好多好多的肉来饲养一大群山羊。
把它养的又肥又大。
话刚说到此,学生纷纷举手,结合生活经历说;小山羊吃草不吃肉,由此我及时点出《揠苗助长》这则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内部规律,如果违反了他的内部规律,只能适得其反。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 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
因此,如何培养和打造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教学,笔者认为,要让学生成为开拓型、创造型的一代, 不仅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具有高度发挥想象力的习惯和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磨炼意志。
就具体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强化学生心理图式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最能穿透感性、理性的重重壁垒直接震撼人们的心灵,因此,它更应是情感的艺术。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
”托尔斯泰也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表达情感并感染大众,而优美的音乐主要是通过优美的旋律来感人的。
优美的旋律通过歌词的直接引导,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从而进一步达到提高审美素质的目的。
由于音乐旋律在个体鉴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每首歌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基调,如亲切、自豪、神往、风趣、热情奔放或天真活泼。
对于这些独特的情感基调,一定要抓住它们的特点,然后形成联想构成画面,再在审美之中产生相应的联想记忆。
这种记忆体现在心理结构之中,并形成音乐的心理图式,运用这种心理图式可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我们聆听《十五的月亮》那种温柔、令人陶醉的旋律,会唤起崇敬战士的情感;又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那质朴自然、富于想象的歌词,从容舒展、节奏自由、回环起伏、清新优美。
具有云南特色的旋律,使学生陶醉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
因此,通过培养学生不断地聆听、欣赏和熏陶,优美动听的旋律一旦化为想象力,同样会形成对低级趣味的音乐旋律进行排斥和否定的力量,形成正确的心理情感和兴趣。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浓厚的创新意识是创造发明的前提,只有创新意识强的人, 才可能对每件事物进行思考,并设法改进它。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一个班主任怎样使自己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是我教育工作中思考的问题。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加之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感悟很多。
因此对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我不再怨声载道。
在班级管理上竭力寻求使之受到激励、唤醒、鼓舞的有效方法。
一、情感教育让我受益匪浅情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能滋润学生的心田;能感化学生的心灵。
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的根本。
那么班主任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呢?1、用情激励学生崇高的爱要求教师具有崇高的师德,充分利用教师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
班主任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会鼓舞学生。
教师应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
教师应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
教师的情应是公正的。
一个班集体品学兼优者有之,教师不应偏信偏爱;品学均差者有之,教师不能冷淡歧视。
否则遭冷淡歧视的学生会自暴自弃,甚至会产生逆反心里,从而拒绝接受教育。
记得二○○七年担任六年级班主任,班里一位在单亲家庭生活的男孩,脾气暴躁,性格极易冲动。
因为教师感情的激励,他有一名后进生转化为积极上进的学生,学习成绩也上升了。
更重要的是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
2、用情唤醒学生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教不管会变坏”。
老是真心爱护自己的教育对象,就必然要严格要求。
没有原则的爱是偏爱溺爱。
过分的严厉,又缺乏情感的交融。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适度,要合乎情理,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
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严格管理是必要的,但若在批评教育时讽刺、挖苦、奚落甚至辱骂、体罚,这与严格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批评应当是善意的,特别是屡犯错误的同学,应进行细致恰当的批评。
激励-唤醒-鼓舞
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统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我想对于作文教学亦是如此。
写作是一种半封闭的心理操作过程,要完成这个心理操作过程,平时我们要求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和多彩的生活素材,而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积累写作语言和材料,这只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真正反映学生作文能力的是如何使它们更好地服务于习作,给习作添光彩。
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运用所积累的材料,唤醒他们开拓创新,鼓舞他们勤于练笔,写出的作文才更生动、更精彩。
一、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提炼思想。
叶圣陶曾说过:作文指导有两个致力的目标,就是训练思想和培养情感。
因此说,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使思想健康正确地反映现实生活才能做到言之有理。
其实小学生的作文所反映出的思想观点错误的并不多,多的是不会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即只知道“写什么”,而不知为“什么写”。
今年“六一”,我班举行了“成语接龙”比赛,全班分五组以淘汰的方式来决胜负,开始学生情绪高涨,可后来第一组过五关斩六将冲到决赛时,被淘汰的那三组学生心理不平衡了,不断地为第五组同学呐喊助威,存心与第一组作对。
后来第一组以一词之差输了,其他组的更是幸灾乐祸,惹得第一组的选手抱头痛哭。
至此,这次活动的意义已荡然无存。
显然,学生只注意其表面现象,而未作深入思考。
因而我这样引导他们:第一组同学靠什么连败三组进入决赛,他们为什么哭呢?第五组同学凭什么最后获胜?并且出示刚学过的“圣人千虑,必有一失”等格言让学生思考,最后让学生为每一组都设了一奖项(根据各组比赛的表现而定),这样学生的思考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从而深化了思想认识,写出的作文主题新且不雷同。
二、激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扩大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
丰富的知识对学生写作文时分析内容,提炼思想有很大的帮助,且能启迪学生的联想。
而要使学生的作文新颖而高远,独特而创新,就要有创造性的思维,善于想象别人未提到的,并具有较高的、健康的材料。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同深深拉开的帷幕,让学生一眼就 看到精美的置景;有如精美的乐章 序曲,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强烈的 感染;又象是打开了殿堂的大门, 诱导着学生竞相登堂入室。
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然后教师指出:对大运河到底怎么 评价?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去学习。
讲《唐朝的衰落》时,教师 首先推出清代赵翼的《唐女祸》 中一段材料“开元之治几于家给 人足,而一贵妃足以败之。”然 后教师解释说:“这是清代史学 家赵翼对唐朝衰落原因的分析, 他把原因归结到一个人身上,这 种说法显然我们,特别是女同学 是无法接受的。那么唐朝衰落的 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这正是 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诗歌法 一类是由学生已学
过的诗引入新课;
一类是教师掌握的 诗引入新课。
讲《安史之乱》,可引 用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和 白居易《长恨歌》的诗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讲南宋统治,可引用 林升《题临安邸》一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讲授《新文化运动》,可以先
讲我市南沙三甲里刘氏三兄弟中的 刘半农的事迹;
讲授日寇殖民统治中江南农民
暴动,可以先讲我市鹿苑、后塍等 地农民的抗日斗争。
图示法
图示法引入新课,可以 分为两类: 一类是利用插图 引入新课;一类是从教师制 示意图引入新课。图示法形 象、直观,符合青少年形象 思维的心理特点,并能由浅 入深,向抽象思维发展。
视频法要求教师能掌握历史网 站上与历史教材有关的视频材料; 能熟练掌握操作现代化教育设备;
教育艺术的本质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育艺术的本质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者:方观生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8年第29期【编者按】现代教学论经历了从关注“教”向关注“学”的转变,主张教育者要信任教育对象,并肯定教育对象的内在价值,让“学”成为一种自觉、主动、独立的行为。
从教22年来,严开明老师一直坚持“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的理念,致力于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动力。
无论是在日常教学中还是在竞赛教学中,他都善于运用“激励、唤醒、鼓舞”策略,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这让他的教育之路花繁叶茂,桃李满枝。
严开明,正高级教师,现任教于广州市第六中学。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名教师,广州市劳动模范,入选2016年十大“广州榜样”,广州市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主任。
曾于2009年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严开明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22年了,回首这22年的经历,他感触最大的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的这句话:“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这也是他在过去教学实践中一直坚持的教学理念。
怎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不在于教师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教师是否能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动力,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去钻研,奋不顾身地去学习。
一、激励、唤醒、鼓舞策略的探索缘起对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有老师感叹道:“总是很纠结——学生不想学,只想玩,而我,就希望学生努力学,别老惦记着玩。
我感觉我和学生就像是走在两条平行线上,我努力地让他们学,而学生却努力地逃避我的屏幕广播,敷衍地完成堂上作业,只求能留下一点时间玩电脑,看到这样的情景,真的是又急又气啊!”其实,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学不是中考、高考科目。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 德国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F.A.W.Diesterweg)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来源于卢梭及裴斯塔洛齐的思想,一方面来源于他的同代人、福禄贝尔主义的主师爷福禄贝尔(F.W.A. Fr?bel),主张教育的天然性、启发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尤其注重教育的人性价值,因为神性恰恰是通过人性而唤醒并弘扬的。
如此教育理念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胶条和倡导民主的特征,带来许多国家二十世纪教育方式的革新。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对教育对象的信任及其内在价值的高度肯定。
求知和思辨本是人的天性,而人又是能动的高级生命体,教育者只要去关注这种天性,顺其每个个体的特点和需求去启发、鼓励和加以方法上的开导,使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和思辨力充分释放,还有什么本领学不来呢?让"学"成为一种自觉、主动以及独立的行为,这是这句话的重要内涵。
此外,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式教育,会使学人失去思辨和批判能力,它意味着下一代人的精神退化。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多萝茜洛诺尔特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对我一生成就最有影响的是我从幼儿园里学到的这两句话: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自己的东西要分一半给别人.教育家名言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狄更斯:“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高尔基:“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语文教育教学名言
语文教育教学名言语文教育教学名言语文教学名言1、"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2、"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作的时候。
"——英国教育家洛克3、"要求学生必须用手、用舌、用头脑去工作!促使他去透彻了解教材,使它成为他的根深蒂固的习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4、"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课程标准》5、"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6、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互动中才能生成。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7、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要变处处牵着学生走的教师主宰式,为顺着学生的学来"导"的启发引导式。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8、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9、"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
——著名作家萧伯纳10、"所谓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索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11、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 德国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F.A.W.Diesterweg)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来源于卢梭及裴斯塔洛齐的思想,一方面来源于他的同代人、福禄贝尔主义的主师爷福禄贝尔(F.W.A. Fr?bel),主张教育的天然性、启发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尤其注重教育的人性价值,因为神性恰恰是通过人性而唤醒并弘扬的。
如此教育理念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胶条和倡导民主的特征,带来许多国家二十世纪教育方式的革新。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对教育对象的信任及其内在价值的高度肯定。
求知和思辨本是人的天性,而人又是能动的高级生命体,教育者只要去关注这种天性,顺其每个个体的特点和需求去启发、鼓励和加以方法上的开导,使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和思辨力充分释放,还有什么本领学不来呢?让"学"成为一种自觉、主动以及独立的行为,这是这句话的重要内涵。
此外,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式教育,会使学人失去思辨和批判能力,它意味着下一代人的精神退化。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多萝茜洛诺尔特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对我一生成就最有影响的是我从幼儿园里学到的这两句话: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自己的东西要分一半给别人.教育家名言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狄更斯:“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高尔基:“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作为一个班主任怎样使自己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是我教育工作中思考的问题。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加之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感悟很多。
因此对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我不再怨声载道。
在班级管理上竭力寻求使之受到激励、唤醒、鼓舞的有效方法。
一、情感教育让我受益匪浅
情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能滋润学生的心田;能感化学生的心灵。
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的根本。
那么班主任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1、用情激励学生
崇高的爱要求教师具有崇高的师德,充分利用教师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
班主任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会鼓舞学生。
教师应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
教师应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
教师的情应是公正的。
一个班集体品学兼优者有之,教师不应偏信偏爱;品学均差者有之,教师不能冷淡歧视。
否则遭冷淡歧视的学生会自暴自弃,甚至会产生逆反心里,从而拒绝接受教育。
记得二○○七年担任六年级班主任,班里一位在单亲家庭生活的男孩,脾气暴躁,性格极易冲动。
因为教师感情的激励,他有一名后进生转化为积极上进的学生,学习成绩也上升了。
更重要的是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
2、用情唤醒学生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教不管会变坏”。
老是真心爱护自己的教育对象,就必然要严格要求。
没有原则的爱是偏爱溺爱。
过分的严厉,又缺乏情感的交融。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适度,要合乎情理,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
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严格管理是必要的,但若在批评教育时讽刺、挖苦、奚落甚至辱骂、体罚,这与严格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批评应当是善意的,特别是屡犯错误的同学,应进行细致恰当的批评。
春雨润物细无声嘛。
二○○八年担任三年级班主任时,刚搬进新教学楼半年,学校特别要求各班级注意环境、卫生的保持。
一天早晨,刚走到教室的门口,就传来很多学生的叫喊声,走进教室发现原来一名弱小的女同学在手忙脚乱地收拾洒满课桌上的钢笔水,还洒了一地钢笔水。
全班大多数同学都围着叫喊:“告老师”“告老师”。
只有一名男同学帮忙擦桌子、擦地。
看到这情景,我该批评谁?批评弄洒钢笔水的女同学,还是批评大嚷
大叫的同学?这个念头从脑海只是一闪,即可抓住这个时机浓墨重彩地表扬了那个帮忙的男同学,进行了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的教育。
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个胆战心惊的女同学很感动,帮忙的男同学很自豪,那些围观的同学倍受鼓舞。
渐渐地班级里谱写出一曲曲正气之声,和谐之声。
一群充满朝气蓬勃的孩子活泼健康地成长。
总之,批评的艺术应是严格与善良的圆满结合。
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格,而是充满人情味的关切
3、用情鼓舞学生
作为班主任首先应关心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文明习惯,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获得健康的心里。
还是三年级班主任时,一次学校搞教研活动。
我去听课就给学生安排好学习任务,在班级上自习。
听完课回到班级,我看到一位男同学站着,就有学生开始抢着汇报,其中一位学生拿着那个学生写的日记给我看,日记中写道:……我恨死他们(叫他站起来还批评他几句的几位班干部)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一方面,三年级学生可能用词不当,另一方面能从中理解他当时不愉快的心情。
我了解这位学生,他爸爸妈妈离婚,爸爸新成了家,他由爷爷、奶奶照顾。
我先了解了课上那件事情的前因后果,给他公正的、善意的批评,并在课下多次和他聊家常。
如果当时我不分青红皂白、严厉地批评他,同学再不谅解他,就加深了他那种不愉快的心情。
久而久之,他有可能心怀怨恨,敌视周围的人。
后来开家长会时,这位学生的奶奶说,他可喜欢老师了,比以前乐观了,还愿意学习了。
作为班主任,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人。
只有学生充分信任你才了解学生心中的“结”,才能排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二、“法”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
只有情,班级管理缺乏力度,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放纵和随意。
“法”(法规)能使班级管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行为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班级的规矩就是班级的“法”,就是规章制度。
班规是具体体现。
那么在德育的过程中如何用班规实施班级管理呢?
(1)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
通过制定班规,提高学生的认识。
在制定班规之前,我总是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等规章制度,使学生认识到没有严格的行为规范,就不可能有好的班风。
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就会落空,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定版规的必要性。
制定班规时实行广泛的民主。
收集、整理大家的建议和意见。
使班规能反映大多数同学的意志。
班规不应该有损学生自尊心的内容。
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
如班级量化考核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额外工作。
班规要具体,要有可操作性。
我的班规分为班级管理目标、奖分原则、扣分细则等。
能反映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表现情况。
如班级黑板报的“星星擂台”、
“我最棒”等栏目,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2、持之以恒地落实班规
制定一个好的班规,仅仅是一个好的开端。
关键是要把它落到实处。
班级的管理仅靠班主任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应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
为了落实班规采用了班干部轮流值周负责制,负责把本周学生遵守班规的情况记录下来,对有突出表现的同学提出表扬,按照班规予以奖分,若有违反班规的同学,则向他发《违纪通知单》,注明违纪事由、扣分情况。
实践证明,人性化的管理办法行之有效,能很快杜绝学生违纪现象,对规范学生的行为、建立良好班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只有法,只能规范学生的行为,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灵,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因此只有情与法的互动与交融,才能规范学生的言行,又能感化学生的心灵,达到表里兼治的目的。
总之,无论是情感教育,还是“法”的管理,我都坚持了“激励、唤醒、鼓舞”的原则,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