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B卷)(原卷版)
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B卷)(原卷版)
![2022届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B卷)(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43460b676294dd88d1d26b24.png)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题(B卷)一、单选题(本题为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1、“很显然的,日本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构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占据卢沟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
”材料应该是()A.日本军部发动侵华战争的文件B.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C.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证据D.发动百团大战的必要性之说明2、1932年蒋介石在日记中曾写道:“‘法锡斯蒂’(法西斯)党之条件:一、国民性衰落;二、社会基础不固;三、宪政未上轨道;四、有特出之领袖。
今日本国情皆不合此条件,故料日本军人组织此党徒乱其国,其失败必矣。
”据此可推知蒋介石()A.认为日本法西斯侵略必将走向失败B.力图在中国建立法西斯政党C.具有较强的政党政治观念D.客观分析了日本的国情3、1932年2月22日,美国人罗伯特·肖特驾战机从南京返回上海,途径苏州城郊上空与日机激战,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牺牲地点在吴县车坊乡。
苏州人民深切缅怀肖特的义举,曾先后两次立碑纪念,后皆因故毁拆。
2014年9月1日,罗伯特·肖特入选国家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肖特的义举()A.加速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B.反映美国政府对中国抗战的援助C.说明法西斯行径不得人心D.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4、九一八事变前,东北货币种类繁多,仅“四行号”发行的货币就有15个币种、136个券种。
1932年伪满洲国政府规定,“货币制造及发行权属于政府,由满洲中央银行代行之。
”这本质上反映了()A.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极其腐败B.东北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C.日本帝国主义对华经济掠夺D.国家干预经济的世界潮流5、中国共产党发布指示提出“逼蒋抗日”的方针,党中央赞成建立“民主共和国”,“苏区可成为统一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红军将服从统一的军事指挥”。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知识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知识梳理(中外历史纲要上)](https://img.taocdn.com/s3/m/691dd3b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3.png)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程标准: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国共第二次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的原因与过程一、局部抗战1.日本侵华的原因(1)侵华是日本既定国策:(2)转嫁经济危机:(3)国际局势: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2.日本侵华的过程(1)九一八事变:1931 年9 月18 日夜,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随后,日军扩大侵略,占据整个东北。
(2)中国局部抗战的地位和意义(背):揭开了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大觉醒;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一·二八事变:1932 年 1 月28 日,日军又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
(4)伪满洲国的建立:1932 年3 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东北了建立伪满洲国。
(5)华北事变:1935 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
3.中国各界的应对(1)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
(2)东北人民: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由游击队改编而来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
(3)中国共产党①1935 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1935 年底,中共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统一了党内思想。
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
![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6a11d1b8f67c1cfad6b8bf.png)
【解析】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 盾,“八一宣言”符合全民族抗战的需要,与 “左”倾冒险主义无关,故A项错误; 红军长征推动革命重心实现由南向北的转 移,故B项错误; “八一宣言”有利于实现由反蒋到联蒋抗 日的转变,故C项正确; 蒋介石坚持“剿共”,导致与张学良的矛盾 激化,直接促成西安事变的发生,故D项错误。
——中国共产党《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课中探究
[史料实证] (1)史料1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日本当局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 (1)九一八事变。不正确。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行为,日 军炸毁南满铁路并袭击中国军队,是蓄意发动的战争,并非由偶然因素引起。
课中探究
(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方面论证史料2的观点。
新课导学
(2)过程 ①发动: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 ②谈判: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派周恩来与__张___学__良_____、杨虎 城一起,同国民政府代表举行谈判。 ③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3)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它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 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课中探究
[历史解释] 对待日本侵华罪行的正确态度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日本的侵华罪行不可饶恕,中日两国人民遭受巨 大苦难的悲惨历史决不能重演。 (2)战后,日本少数人一直在进行篡改日军侵华史的活动,我们必须要提高警 惕,及时予以揭露并用史实进行必要的驳斥,这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责任。 (3)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理性地分析日本侵华史,才能牢记历史教训,珍惜今天。
(4)中国共产党 ①1935 年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 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__瓦__窑__堡____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方针。 ③领导东北抗日联军,牵制了大量日军。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f43b5aa45177232e60a217.png)
史料二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
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
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研读]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
(1)史料一重在说明抗日战争是十四年抗战的特点。
(2)史料二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可分析出是国共两党配合
1938 年 6 月中旬至 10 月下旬
武汉会战
“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 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 的战略指导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 影响;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
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抗战进入 __战__略__相__持__阶段
时间
会战
结果及影响
第三次长 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 1941 年 12 月
2.相持阶段 (1)发动百团大战 ①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囚笼政策”。 ②概况:1940 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大规模的以破袭日军华北 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__百__团__大__战____”,打破了日军的“囚笼”。 (2)坚持团结抗战:1941 年 1 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 “__皖__南__事__变____”。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 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 抗日游击战争。
作战。
[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 据。 提示 依据: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开始;1945 年日本 投降,抗战结束。
(2)史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 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 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第8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整体教学设计与评价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8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整体教学设计与评价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d1fef4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0.png)
-情感态度培养:结合战争历史,教育学生珍视和平、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3.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互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思考深度、合作能力等。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战争性质、过程、影响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案例、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针对学生对战争性质、影响等方面的疑惑,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逐步深化认识。
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结合战争历史,教育学生珍视和平、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内容,学情分析如下:高一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有初步了解,但往往对战争的性质、影响等方面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存在片面、主观的倾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纠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战争背后的历史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
2.案例分析:要求学生从教材或网络资源中选取一个与抗日战争或人民解放战争相关的案例,分析战争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并撰写一篇案例分析报告。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分组进行主题研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战争相关的话题,如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人民群众的支援、战争背后的国际形势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成PPT或展板,进行课堂分享。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提纲】高中统编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 第24课
![【提纲】高中统编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 第24课](https://img.taocdn.com/s3/m/2658f040d4d8d15abf234e1f.png)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正面战场的抗战1.主要战役(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11月中旬日军占领上海。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2)忻口会战: 1937年9月,日军逼近山西太原,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
11月初,太原失守。
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3)徐州会战: 1938年1至5月,李宗仁指挥,取得台儿庄大捷。
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4)武汉会战: 1938年6月开始,10月武汉失守。
这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5)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开始,最终取得会战胜利,影响重大。
2.《论持久战》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3.工业和高校内迁(1)概况: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3)意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1.敌后战场的开辟(1)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2)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2.领导沦陷区人民抗战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工人怠工、罢工,破坏日军“以战养战”的部署,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
3.“百团大战”(1)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
(2)概况: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八路军发动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百团大战”。
(3)结果: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4.“皖南事变”(1)原因:国民党消极抗战,反共倾向日益增长。
(2)概况: 1941年1月,国民党突袭“围剿”新四军。
(3)对策:共产党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说课课件1】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说课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1de76ce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1.png)
(3)恪守盟约 顾全大局勇担当 (3)如何认识国共两党在中国抗战中的历史作用?如何认识中国抗
——东方主战场ຫໍສະໝຸດ 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做的历史贡献?
(4)最后一战 完胜尽雪百年耻 (4)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抗日战
——抗日战争的胜利
争胜利的历史原因主要有哪些?【难点】
3.第25课:复兴路通 人民解放迎新生
二 1、课标要求:
.
说
单
元
目
标
——2020年修订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二 根据2020年修订版课标与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以及对本 . 单元教材内容的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可以确立为:
说
时空概念
单
元 目
把握十四年抗战 从局部到全面、 人民解放战争由
标 爆发到结束的时
空演变。
史料实证
了解日军侵华的暴行, 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形成过程;梳理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的主要贡献;了解共 产党得民心的主要事 例。
教
在教材中上承国共对峙局面的形成,下接新中国的成立,中华民 族追求“民族复兴”的步伐贯通始终。
材
学习本单元将有助于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把握全民族抗日
学
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历史脉络的基础上深入而准确理解抗战胜利 在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伟大历史意义,
情
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以及领导人民
历史解释
能够解释中共是全 民族抗战的中流砥 柱;分析探讨抗战 胜利的原因与意义; 认识人民群众在解 放战争中重要作用。
二
根据2020年修订版课标与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
. 说
以及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可以 确立为:
高中历史第8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中历史第8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https://img.taocdn.com/s3/m/dd844dd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d.png)
5.北平和谈 (1)背景: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在__长__江__以__北____的军事力量已全线 崩溃。 (2)举行:1949 年4 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张治 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政府代表团, 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3)结果: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的《__国__内__和__平__协__定____》 上签字,谈判破裂。
(2)过程: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 谈判。 中共中央决定接受邀请,争取__和__平__民__主____新局面。
(3)成果:10月10 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 纪要》, 即《__双__十__协__定____》。协定规定: 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 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2.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1946 年1 月10 日,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 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__政__治__协__商__会__议____在重庆召开。 (2)内容: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3)结果: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
【图示点拨】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时局
2.意义 (1)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___马__克__思__主__义___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 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___毛__泽__东__思__想___的胜利。 (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3)是20 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特别提示】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根本: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灵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 (3)中坚:有一支由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4)保障:组织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 力量共同战斗。 (5)基础: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1b99a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4.png)
第八单元测试
材料一中华民族追求梦想的道路艰难曲折。
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亿万人魂牵梦萦,几代人上下求索,奋勇不屈的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艰难前行。
直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华民族才终于迎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曙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材料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
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
(1)结合抗日战争时期的史实,概述中国共产党“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进行的不懈奋斗的主要表现。
(任答4点,其它言之有理亦可给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
简述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后,中央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5AAADD 6-10CDCAA 11-15ABBAA
16(1)表现:积极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领导东北抗日联军,打击日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在相持阶段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参加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役,取得平型关大捷;召开洛川会议,建立全面抗战路线等。
(2)原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落后。
主要措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建立沿海开放城市;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开放浦东;设立海南岛为经济特区等。
第8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整体说课稿与评价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8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整体说课稿与评价高一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fcb881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8.png)
我将使用的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包括:战争图片、地图、视频、音频资料、历史文献、电子白板等。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战争图片和地图能够直观地展示战争的场景和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视频和音频资料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英勇,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历史文献和电子白板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他们查阅和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要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
2.教学难点: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两次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引入真实的战争故事和人物经历,通过视频、音频或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英勇,从而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问题引导式学习,提出与战争相关的问题,如“抗日战争为何能取得胜利?”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包括:提问与解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这些互动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提问与解答环节,学生可以主动提出问题,与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战争相关的话题,共同分析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可以分组研究具体的战争案例,深入理解战争的背景和意义;在角色扮演环节,学生可以扮演战争中的不同角色,体验战争的历史氛围,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022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基础过关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022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基础过关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https://img.taocdn.com/s3/m/5eb59a1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6.png)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4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北京平谷区一模·8)抗战时期,某次战役的亲历者感慨地说:“这次打仗……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鲁南的老百姓……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胜利的取得,应当归功于鲁南民众有力的支援。
”这场“仗”()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C.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D.是在华北战场中国军队对日军的一次主动出击【答案】C【解析】“这次打仗……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鲁南的老百姓……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胜利的取得,应当归功于鲁南民众有力的支援”指的是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故选C项;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指的是平型关大捷,平型关位于山西,排除A项;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是淞沪会战,淞沪是在上海,排除B项;华北战场中国军队对日军的一次主动出击是百团大战,鲁西南位于华东,排除D项。
2.(2020·山东日照五莲、潍坊安丘、诸城、临沂兰山高三6月模拟·9)中国共产党在某历史时期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
”上述主张有利于()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B.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可知,此时共产党取消了反对国民党和打击封建地主的政策,其目的是团结国民党、地主阶级一起抗日,故选C项;根据材料“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并结合所学“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知识可知材料所述时间为1931年之后,此时国民革命已经结束,排除A项;根据材料“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可知这一主张不利于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B项;根据材料“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可知,此时共产党取消了反对国民党和打击封建地主的政策,为抗日战争时期,排除D项。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718144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e.png)
4.观看一部关于抗日战争的电影或纪录片,如《南京!南京!》《二十二》等。要求:观看后,撰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500字。观后感中需体现自己的思考和对历史事件的认知。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章节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抗日战争的基本知识,完成预习任务;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梳理历史脉络;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战役和杰出人物,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史料分析能力;
(3)认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民族英雄的事迹;
(4)理解抗战胜利对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使学生深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和时空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过程和关键战役;
(2)抗日战争中的杰出人物及其贡献;
(3)抗战胜利对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2)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历史资料进行实证研究;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抗战胜利的意义,鼓励学生发表观点,进行思维碰撞;
(6)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021_2022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学案
![2021_2022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2e164a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2.png)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课标要求素养解读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从唯物史观出发理解抗战胜利后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及两党矛盾斗争的实质,培养学生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
2.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战略防御阶段的战争进程,对国民党的内战本质进行历史解释。
3.通过史料实证,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培养以人民利益为重,造福人民的家国情怀。
[时空坐标]知识点1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全面内战的爆发和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明历史时空—记牢客观史实]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双十协定”。
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2.政协会议召开:1946年1月,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构图解史]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时局二、全面内战的爆发1.全面进攻: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2.重点进攻(1)陕北解放区: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山东解放区: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取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思维点拨] 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原因陕北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山东联系华北和华东,进攻山东可切断解放区与华北、华东的联系,减轻南京、上海的压力。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1.财政经济崩溃: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造成国统区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测试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49605004fab069dc51220109.png)
第八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
这反映了()A. 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B. 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D. 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2.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把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1936年9月,又将“人民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
这一变化旨在A.为了名字更好听B.为了更加的民主C.争取革命的胜利D.适应抗日救亡的需要3.茅盾和同伴四处散发传单,请各地百姓写下1936年5月21日(随机选定)这一天发生的事情,获得各地、各阶层的回函三千余封。
这些回函异口同声地严厉谴责蒋介石的新政策和意识形态,嘲笑新生活运动的虚伪……;抨击那些与日本人合作的汉奸…。
茅盾的调査A.有鲜明的随意性与倾向性B.反映了国民联共抗日的愿望C.局限于国民党的统治区域D.是对民意心声的追诉与表达4.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维某年四月五日,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
曰:……各党各界,团结坚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B.中共领导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C.中华民族同日本的矛盾不断尖锐D.国共两党已经放弃前嫌达成一致5.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在《致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声明:“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受南京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
”此声明说明A.中共放弃了自己的革命主张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国共两党的内战已完全停止D.中共旨在推动实现国共合作6.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https://img.taocdn.com/s3/m/1772c14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5.png)
高中历史 必修(上)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们解放战争
军事上 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经济上 开展大生产运动 依靠农村和群众,经济上实现自给自足。
高中历史 必修(上)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们解放战争
思考:敌后战场的作用:
(1)敌后战场从1941年后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成为中国抗日的重心。 (2)敌后解放区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大反攻的战略出发地和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战略基 地。 (3)实行了正确的政策,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组织各种群众抗日团体,充分调动和发挥 广大人民群众抗战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坚持敌后抗战,夺取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作 用。 (4)实行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游击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是人民军队在抗战中大 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
5.第三次长沙会战 ( 1 9 41 年 12 月 —1942 年 1 月 )
1941年12月,中国军队在此次会战中 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 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 中唯一的胜利,此时英美盟军在太平 洋战场接连败退,在国内外产生了积 极影响。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 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高中历史 必修(上)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们解放战争
2.敌后战场的抗战
(1)在沦陷区: 积极开展抗日宣传; 领导组织工人怠工、罢工,破坏日军“以战
养战”的部署; 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殖民
统治秩序。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
中。革命的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
高中历史 必修(上)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们解放战争
2.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初) (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寇,取得平型关 大捷。 这是 华 北战 场 中国军队 主 动歼 敌 的第 一 场胜 仗 ,粉碎了日军 “不可战胜”的神话。 (2)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导学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导学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43da59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b.png)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素养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和七七事变等史实,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日军侵华的历程。
2.结合图片、影像等史料,从史料实证、家国情怀角度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认识法西斯主义对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危害,树立维护、珍爱和平的观念。
3.通过梳理教材,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各方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4.通过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史实,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
5.结合百团大战等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作用,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6.了解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7.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的史实,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8.结合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9.搜集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国统区财政经济崩溃的史实,从史料实证、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10.通过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史实,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民心向背是决定政治局势的关键。
【重点难点】1.重点(1)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的主要史实。
(2)国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关系与作用。
(3)掌握全面内战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进程的相关史实,理清基本发展线索。
2.难点(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意义。
(2)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感悟中华民族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的精神。
(3)理解内战爆发的必然性;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体会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努力奋斗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题(B卷)一、单选题(本题为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1、“很显然的,日本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构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占据卢沟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
”材料应该是()A.日本军部发动侵华战争的文件B.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C.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证据D.发动百团大战的必要性之说明2、1932年蒋介石在日记中曾写道:“‘法锡斯蒂’(法西斯)党之条件:一、国民性衰落;二、社会基础不固;三、宪政未上轨道;四、有特出之领袖。
今日本国情皆不合此条件,故料日本军人组织此党徒乱其国,其失败必矣。
”据此可推知蒋介石()A.认为日本法西斯侵略必将走向失败B.力图在中国建立法西斯政党C.具有较强的政党政治观念D.客观分析了日本的国情3、1932年2月22日,美国人罗伯特·肖特驾战机从南京返回上海,途径苏州城郊上空与日机激战,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牺牲地点在吴县车坊乡。
苏州人民深切缅怀肖特的义举,曾先后两次立碑纪念,后皆因故毁拆。
2014年9月1日,罗伯特·肖特入选国家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肖特的义举()A.加速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B.反映美国政府对中国抗战的援助C.说明法西斯行径不得人心D.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4、九一八事变前,东北货币种类繁多,仅“四行号”发行的货币就有15个币种、136个券种。
1932年伪满洲国政府规定,“货币制造及发行权属于政府,由满洲中央银行代行之。
”这本质上反映了()A.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极其腐败B.东北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C.日本帝国主义对华经济掠夺D.国家干预经济的世界潮流5、中国共产党发布指示提出“逼蒋抗日”的方针,党中央赞成建立“民主共和国”,“苏区可成为统一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红军将服从统一的军事指挥”。
这份指示应发布于()A.九一八事变前B.西安事变前夕C.七七事变前夕D.八一三事变后6、1936年9月毛泽东在写给朱德、张国焘与任弼时的信中说:“中国最大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抗日反蒋并提是错误的。
我们从二月起开始改变此口号。
三月南京有人来接洽。
我们提出一般的条件再往南京。
六月、八月南京又有两次来件。
”毛泽东的这一信件反映了()A.国共矛盾是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B.国民政府开始放弃了反共的立场C.华北事变加速了国共关系的和解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开始形成7、1937年8月,上海等地重要工厂在国民政府组织下开始迁往内地,共有448家民族资本内迁到大后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迁到了陕甘宁边区。
这一举措的直接结果是()A.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D.中国民族工业布局改变8、1937年,中共中央洛川会议通过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中指出:“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民众与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不放松一刻工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B.坚持持久抗战的方针C.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D.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9、淞沪会战开始后,国民政府调集黄埔系中央军力量投入战场,蒋介石主动改善与地方实力派的关系,川、桂、粤及东北军、西北军等部队,纷纷奔赴战场。
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全面抗战局面开始逐渐形成C.地方军阀开始服从中央领导D.国民政府统治地位得到加强10、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发出“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呐喊。
下列各项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是()A.正面战场的多次会战大量消耗日军B.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C.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敌后战场抗击大部分侵华日军11、晋察冀根据地曾出台规定:地主之土地收入不论租佃、伴种,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钱主之利息收入,不论新债旧欠,年利率一律不得超过一分,一律禁止出门利等高利贷。
这一规定()A.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理想B.扩大了抗日战争的群众基础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D.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12、毛泽东曾谈到:“中国急需把各党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打败日本侵略者,使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
……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
”上述论述应出自于下列哪一论著()A.《论持久战》B.《论十大关系》C.《论联合政府》D.《井冈山的斗争》13、以下文字内容出自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一次宣言,该宣言旨在()A.进行国民革命,建立统一政权B.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全民族的抗战C.进行解放战争,结束百年屈辱D.收回山东权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14、阅读下面1937—1945年日本陆军兵力分布简表。
据此可知()时间日本陆军总师团数在中国师团数在太平洋战场师团数1937年底24 21 /1939年底40 34 /1941年底51 34 10194年底70 37 151945年底168 53 44A.中国战场自始至终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B.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C.日本对外侵略的重点从中国转移到太平洋战场D.抗日战争是中国百年来首次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15、台儿庄战役前,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曾请周恩来、叶剑英商谈作战方针。
战役爆发后,李宗仁采取“固守据点,各个击破,要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把敌人歼灭在台儿庄”的作战方针。
张云逸所率新四军一部积极配合淮河沿岸的国军部队,阻击日军北犯。
这表明当时()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揭开国共军队协同抗战的序幕C.国共合作战略战术运用灵活D.抗日战争由此进入了相持阶段16、抗战期间,许多外国人纷纷涌进中国西北,来到中国共产党已经建立的抗日大本营延安,其中美国人是这一时期最多的,有数十人。
这一现象最能说明()A.美国政府极力支持国共合作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国际普遍认可C.中共在抗战中地位日益重要D.中国战场是抗击法西斯的主要战场17、2017年1月10日,媒体从教育部证实,为贯彻中央相关精神,已要求在全国中小学课程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取代以往的“八年抗战”说。
你认为这种变化()①十四年抗战观点更能反映中国抗战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而且局部抗战更多体现了中国人民抗战的自觉性特征②十四年抗战观点可以对局部抗战予以科学定位③十四年抗战观点更能使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得以完整呈现④十四年抗战观点更能反映中国抗战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地位和作用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C18、1942年春,罗斯福总统说“假如没有中国,……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败俄国。
”在这段话中罗斯福()A.提示澳洲、印度、俄国将面临日本更大规模的侵略B.试图说服政府尽快对日宣战C.肯定了中国战场对抗击日本法西斯起了重要作用D.对中国抗战作出的重大牺牲表示同情19、中共“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
这次会议()A.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D.使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20、1945年9月,毛泽东在重庆回答外国记者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问题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
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这一解说()A.结束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C.表明要实践中国革命的阶段目标D.加速了抗战的胜利进程21、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对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22、1948年8月7日召开的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一次大会,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
“它是一个临时性的,而且也是华北一个地区的。
但是,它将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前奏和雏形。
”这次大会()A.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B.背景是解放战争基本胜利C.奠定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D.体现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23、下表所示为20世纪上半期部分学者关于中国农村经济的主张。
这些学者的主张()主张出处改变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土地国有,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吴黎平:《中国土地问题》(1930年)须改行“二五减租”政策,和平解决土地问题。
薛暮桥:《现阶段的土地问题和土地政策》(1939年)所有耕地要按人口通盘重新调整,实现耕者有其田。
王寅生:《怎样实行土地改革》(1948年)A.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基本一致B.表明人地矛盾已经制约社会转型C.土地所有权应从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D.强调土地集中导致阶级矛盾激化24、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25、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阐明了党的工业经济方针:没收官僚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对城乡资本主义成分既要容许其“存在及发展”又不能“任其泛滥”。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至城市B.坚持新民主主义发展路线C.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D.遵循孙中山民生主义主张二、材料分析题(26题26分,27题24分,共50分)26.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了两次侵华战争。
这两次战争都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 年10 月,日本发布由日本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撰写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文中提到:“满清氏元(原)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
”——据维基百科材料二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会场,曾做长篇演说,其中明言:“此次战争,实获两个好的结果:其一,证明欧洲式之陆海军组织及作战方法,并非白种之民族所独擅,黄种之民亦可应用并取得成功:其二,贵国之长足进步,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