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年画

合集下载

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
作 者 : 谢 东
08德语 088304046
杨 柳 青 年 画
简介
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 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 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制 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 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 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
杨柳青年画雕版
特点演变 清朝时,杨柳青的年画就已发展得十分完善了。 康乾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 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齐 健隆、戴康增两位画师。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 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 景也各式各样。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年 画 。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反对个人崇拜,提 倡人人平等。所以,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 ,内容 包括花鸟鱼虫、走兽风景,惟独没有人物。正所 谓"瘪瓜子--没仁(人)"。
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 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 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 法,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 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 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 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 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杨柳青年画 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 材的独特风格。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 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 桃北柳”。
鼎盛
清代光绪以前是杨柳青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 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 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 ”之称,年画因以产地得名。 康乾时期,杨柳 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 的刻画。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齐健隆、戴康 增两位画师。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年画的风 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 式各样。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 。 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反对个人崇拜,提倡 人人平等。所以,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 ,内容 包括花鸟鱼虫、走兽风景,惟独没有成年人物 。

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特点
杨柳青年画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 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 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如年画 《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 武架“, 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 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
杨柳青年画取材内容极为广泛, 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 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 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以及 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题材等,不仅富 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 研究价值。以这些优秀作品为代表的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 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 直延续发展至今。杨柳青年画的艺术 特点是多方面的,形成其艺术特点的 条件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显明突 出的则是表现在制作上。
起源
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的民间木 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长于 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 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 相模仿。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 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 ,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到了清代 中期全盛时期,杨柳青镇的戴廉增画店一 年生产的成品就达2000件,每件500张,共 达百万幅。当时,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 30多个村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 “,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 商客络绎不绝,是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
蓬勃发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杨柳青年画走向衰落 。19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 最大的“玉成号“画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向复 苏。 “文革“期间,杨柳青年画改为胶版印刷, 传统工艺濒临绝迹。 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代 传人霍庆有从20世纪80年代起,继承父志,利用 近三十年的时间苦心钻研勾线、刻板、刷画裱等 传统技艺,掌握了全套杨柳青年画工艺,成为天 津一带唯一的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 的杨柳青年画艺人,使得曾几近绝迹的木版手工 绘制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如今,“玉成号“ 画庄已建成为家庭博物馆,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 人文景点。

杨柳青年画知识点总结

杨柳青年画知识点总结

杨柳青年画知识点总结一、历史渊源杨柳青年画源于山东省蔚县杨柳青镇,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据传说,清代乾隆年间,一名名叫高鹏的蔚县画师在镇外的丁家庄村画了一幅《柳树图》,其意境深邃,引得众多画家前来学习,逐渐形成了杨柳青年画的独特风格。

杨柳青年画以其秀丽的柳树和清新的山水风光,成为了山东水墨画的代表作品,深受人们喜爱。

二、艺术特点1.青翠妖冶的柳树杨柳青年画中的柳树常常被描绘成青翠妖冶、婀娜多姿的形象。

艺术家们通过轻盈逸动的线条和柔美丰满的笔墨,展现出柳树在山水间翠绿的身姿,给人以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2.清新俊朗的山水杨柳青年画以清新俊朗的山水为背景,体现了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画家们通过淡雅的笔调和丰富的色彩,表现出大自然的宏伟壮丽和清新脱俗的意境,给人以一种宁静悠远的美感。

3.简洁明快的笔墨杨柳青年画以简洁明快的笔墨为特点,表现出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韵味。

画家们在画中运用简练的线条和淡雅的颜色,勾勒出了柳树和山水的灵动之美,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4.瑰丽多彩的色调杨柳青年画在色调上常常运用瑰丽多彩的调子,给人以一种艳丽动人的感觉。

尤其是在描绘柳树和山水的色彩上,画家们常常运用明快的红、绿、蓝等色彩,表现出了一种充满活力和浪漫情怀的气息。

三、技法表现1.用笔清澈杨柳青年画以用笔清澈为特点,表现出一种洗练的艺术风格。

画家们在作品中常常运用流畅的笔法和清澈的线条,勾勒出了柳树和山水的形象,给人以一种清新秀丽的感觉。

2.运用淡彩杨柳青年画在色彩运用上善于运用淡彩,表现出了一种淡雅细腻的艺术语言。

画家们在画中常常运用淡雅的颜色和柔和的调子,展现出了柳树和山水的柔美之美,给人以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

3.表现氛围杨柳青年画善于表现氛围,通过画家独特的艺术表现,营造出了一种清新秀丽的氛围。

画家们在作品中常常运用淡雅的笔调和细腻的笔法,表现出了柳树和山水的灵动之美,给人以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

四、当代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水墨画的发展,杨柳青年画也走向了当代艺术的舞台。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天津更是诸多曲艺形式发源、兴盛和发展的地 方: 天津时调,天津快板,京韵大鼓等在天津形成, 京剧,河北梆子,相声,评书等在天津兴盛和发 展。
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津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 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 部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 展天津优秀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建 设和谐天津,具有重要作用。
天津民间艺术的“老三绝”源自一.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 于木版印绘制品,是著名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 一,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杨柳 青年画产生于中国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 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 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 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 人题材的独特风格。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 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柳青年画产品行销北方及东北、内蒙、新疆各 地。对河北武强年画、东丰台年画、及山东潍县、 高密及陕西凤翔等地年画都有一定影响,杨柳青 年画别名杨柳青木板年画,属性木版印绘制品, 产地:天津市杨柳青镇,产生年代:明代崇祯年 间,盛行时期: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制 作方法:半印半画,主要题材:仕女、娃娃、神 话传说!
三.风筝魏 天津风筝的制作,历史久远,工艺精湛,从 清代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十美画放风筝》上即可 得到证实,有串灯、盘鹰、唐僧取经、蝴蝶等10 种风筝。对天津风筝制作技艺做出重大贡献,享 誉中外的是著名风筝艺人魏元泰(1872一1961 年)。他一生从事风筝制作,苦心钻研,大胆创 新,先后研制了平拍式、立体式、串式和整体式、 组合式(即软翅)风筝,还创造了折叠风筝,一 生研制风筝200余种,被人称誉为“风筝魏”。

杨柳青木板年画

杨柳青木板年画

工艺赏析之杨柳青木板年画在天津众多的民间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杨柳青木版年画。

与江苏桃花坞木版画齐名,号称“南桃北杨”。

杨柳青木版年画发源于千年古镇杨柳青,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在艺术风格上,杨柳青年画吸取了传统绘画和传统版画的特点,以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构图丰满而注意均衡统一,色彩鲜艳而别致,以雅致精丽著称。

它大多取材于戏曲故事、胖娃娃和美女、寓庆、吉祥如意。

构图新颖,精致工整、造型简洁、色泽鲜艳明快、富丽辉煌,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其中《春牛图》喜气吉祥,具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制作时,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厚,富于中国气派。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绘画体裁民间木刻画,直接在木板上雕刻图画,新年时张贴。

杨柳青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初期,清光绪以前是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杨柳青及其附近村庄流行“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说法。

康乾时期,它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

到国内革命战争、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民不聊生,年画也随之搁置发展,直至解放杨柳青年画才见天日,后来发展迅猛,知名度也日益提升。

杨柳青年画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直接反映了各个时期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

如《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舞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经典。

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

它采用刻绘结合的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人物生动,色彩典雅,成为我国著名的年画品种之一。

杨柳青年画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天津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挖掘、抢救、保护杨柳青木版年画,对天津地区民俗文化及北方年画乃至中国美术发展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杨柳青木版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人类智慧之花,人文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所特有的,是因为人而存在的,是人类有史以来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人类的繁衍传承中一直占据优先的地位。

天津杨柳青年画传承与保护的路径选择

天津杨柳青年画传承与保护的路径选择

天津杨柳青年画传承与保护的路径选择【摘要】杨柳青年画作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沿革和独特的传统技艺。

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杨柳青年画面临着传承断裂、技艺失传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杨柳青年画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可以通过加强对杨柳青年画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培养更多的青年学习和发展这一传统艺术。

可以通过创新发展策略,将杨柳青年画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开拓新的市场和应用领域。

社会应该积极参与和支持杨柳青年画的保护工作,共同守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未来,希望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能够让杨柳青年画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留下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天津、杨柳青、青年画、传承、保护、路径选择、历史沿革、现状分析、保护措施、创新发展策略、社会参与、支持、总结、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天津杨柳青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杨柳青年画以其鲜明的风格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

杨柳青年画在历史长河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价值观念,是中国画坛上的一朵奇葩。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文化多样化的冲击,杨柳青年画逐渐面临着传承与保护的严峻挑战。

许多老艺人年事已高,年轻一代对于这一传统艺术的兴趣不高,市场需求也逐渐下降,传统杨柳青画坊的生存环境愈加严峻。

如何传承和保护好杨柳青年画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这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命题。

唯有在深入研究历史沿革、分析传承现状、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推动创新发展策略以及引导社会参与与支持的基础上,才能为杨柳青年画的传承与保护开辟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2 问题意识天津杨柳青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兴起,天津杨柳青年画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天津杨柳青年画简介

天津杨柳青年画简介

天津杨柳青‎年画简介杨柳青年画‎简介:杨柳青年画‎,木版印绘制‎品。

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

杨柳青年画‎历史悠久,以其细腻的‎笔法、秀丽的人物‎造型、明艳的色彩‎、丰富多姿的‎形式内容而‎著名。

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约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

清雍、乾至光绪初‎期为鼎盛期‎。

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勾、刻、刷、画、裱等纯手工‎制作。

具有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祥和、情节幽默、题词有趣等‎特色。

二零零七年‎六月八日,天津杨柳青‎画社获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二零一零年‎五月九日世‎博天津活动‎周开幕,杨柳青年画‎作为参展项‎目,向世人展示‎。

杨柳青年画‎历史: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

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

清朝时,杨柳青的年‎画就已发展‎得十分完善‎了。

康乾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齐健隆、戴康增两位‎画师。

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景也各式‎各样。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

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反对个人崇‎拜,提倡人人平‎等。

所以,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内容包括花‎鸟鱼虫、走兽风景,惟独没有人‎物。

正所谓"瘪瓜子--没仁(人)"。

杨柳青年画‎题材的一大‎种类便是娃‎娃。

这些娃娃体‎态丰腴、活泼可爱。

年画艺术家:杨柳青人物简介

年画艺术家:杨柳青人物简介

杨柳青年画在民间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 成为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
• 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影响着民间的审美观念和生活习俗

杨柳青年画在民间的传承与发展
• 通过家庭、师徒、社会等多种途径传承
• 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经验
⌛️
杨柳青年画在民间传承与影响中的创新与发展
• 丰富了年画的艺术内涵,提高了年画的艺术价值
•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 使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杨柳青年画在民间艺术风格和个性化表现上的创新与发展
• 丰富了年画的艺术内涵,提高了年画的艺术价值
• 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03
杨柳青的代表作品与影响
杨柳青的经典年画作品解析
杨柳青的经典年画作品《包公审石磙》
• 丰富了年画的艺术内涵,提高了年画的艺术价值
• 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杨柳青年画的色彩运用与构图特点

杨柳青年画的色彩运用独具匠心
• 采用鲜艳、明快的色彩,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 体现了民间艺术的审美特点
杨柳青年画的构图布局疏密有致
• 注重空间关系、层次分明的构图手法
• 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动态感
• 以包公为主角,讲述了公正审理的故事
• 体现了民间对正义和公正的向往
杨柳青的经典年画作品《五福临门》
• 描绘了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降临人间的场景
• 寓意着吉祥、平安和幸福
杨柳青的经典年画作品《迎春图》
• 反映了民间迎接春天的习俗和活动
• 寓意着万象更新、生活美好
杨柳青年画在民间的传承与影响

年画小知识

年画小知识

年画小知识年画是指流行于民间的、木版印制的年节装饰画,它以富于民间乡土气息和年节民俗的喜庆色彩而具有独特的风貌。

明代后期,随着商业手工业的发展,雕版印刷的繁荣和彩色套印技术的进步,年画得到了空前发展,清代则是年画艺术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

明代后期已经出现印制木版年画的作坊,至清代前期又继续扩大与发展,全国相继形成了若干年画刻印和销售的中心,最著名的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河北武强等处。

重复构成的形式就是把视觉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呈现出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一、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年画题材广泛,包括神码、生活风俗、历史故事、戏剧小说、娃娃美人、风景花卉等。

在画法风格上,明显受到殿版版画与宫廷绘画的影响,追求绘画效果,单色版印刷后,再辅以人工填色开脸,线刻精工细腻,色彩鲜艳辉煌,以典雅细丽为主要特色。

乾隆以后,反映现实的作品有所增加。

代表作《嬉叫哥哥》。

二、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内容也以故事性画面为多,最受欢迎的题材是表现日益繁华的城市景观与表现市民生活的时装美人等。

采用套色木刻的方法,开始调子不是很协调,至乾隆时加强了色彩晕染,并且吸收了西方铜版画排线的手法,注意透视明暗、空间纵横的表现与墨色的变化。

代表作《花果山猴王开操》。

三、杨家埠年画杨家埠年画在山东潍县城东北,印刷方式主要是木板水印分色套版,只有大幅年画的人物面部略作人工烘染。

造型夸张,构图饱满,富有装饰性,线条简劲洗练,色彩以红、绿、黄、紫为主,对比强烈,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象征性,风格质朴生动。

四、河南朱仙镇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最为悠久,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和发源地。

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狂简练,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

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刘海戏金蟾》《麒麟送子》。

五、河北武强年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构图饱满,线条粗狂,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郁,代表作《三月争鱼》。

(完整word版)杨柳青木版年画介绍(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杨柳青木版年画介绍(word文档良心出品)

杨柳青木版年画 - 简介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

它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

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

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木版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木版年画历史悠久,以其细腻的笔法、秀丽的人物造型、明艳的色彩、丰富多姿的形式内容而著名。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7年6月8日,天津杨柳青画社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杨柳青木版年画 - 历史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20公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

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

杨柳青年画从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

杨柳青年画的画样(粉本)有几千种。

到了清代中期全盛时期,杨柳青镇的戴廉增画店一年生产的成品就达2000件,每件500张,共达百万幅。

当时,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30多个村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客络绎不绝,是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杨柳青年画走向衰落。

19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最大的“玉成号”画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向复苏。

解放后,周恩来总理还曾亲临视察并给画庄寄来急需的藤黄原料。

“文革”期间,杨柳青木版年画改为胶版印刷,传统工艺濒临绝迹。

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代传人霍庆有(霍玉棠之子)从20世纪80年代起,继承父志,利用近三十年的时间苦心钻研勾线、刻板、刷画裱等传统技艺,掌握了全套杨柳青木版年画工艺,成为天津一带唯一的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的杨柳青木版年画艺人,使得曾几近绝迹的木版手工绘制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

杨柳青年画第六代传人不是“娃抱鱼”那样简单

杨柳青年画第六代传人不是“娃抱鱼”那样简单

杨柳青年画第六代传人:不是“娃抱鱼”那样简单李子涵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明清街上,卖年画、泥人、剪纸、文玩的店铺鳞次栉比。

几乎每家店铺都有年画出售,但坚持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年画的店铺已然不多,玉成号画庄就是其中一家。

这家小店并不起眼,就连“玉成号画庄”这块牌匾都藏在阴暗的屋檐下,不找当地人打听,要找到它还真不容易。

店铺是一个二层小楼,一楼店面,二楼作坊,面积也不大。

上楼后,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正在案版前给年画上色。

他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霍庆顺。

办展览、做讲解……刚刚过去的农历新年可把老爷子忙坏了,稍微闲下来,霍庆顺就又回到画庄画他最喜欢的年画。

“我看见年画就想画几笔,这就是我的第二生命。

”67岁的霍庆顺说自己一拿起画笔就感觉“年轻”了许多。

政府支持让年画新生杨柳青年画,全称为“杨柳青木版彩绘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

至明永乐年间,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及漕运的兴起使得杨柳青成为南北商品交易的集散地,杨柳青年画随即兴起。

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是杨柳青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况。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杨柳青年画走向衰落,抗日战争时期损失惨重。

玉成号画庄创建于1926年,由霍庆顺的父亲霍玉棠和另一位老艺人韩春荣共同创办。

霍庆顺听老艺人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政府多次抢救、搜集、挖掘、整理,才让杨柳青年画又获得新生。

霍庆顺说,1953年的春天,中央文化部来人了,叫李静森,是一名女同志,给杨柳青年画带来了重新发芽的阳光雨露。

李静森是坐火车来的,“杨柳青还有年画吗?”她一下车就开始打听,很多人说没有了,但她不死心,从西街走到东街,有位老人告诉她,可能有,东街好像有个霍家开了画铺,于是她就奔霍家来了。

霍庆顺家在一个四合院里,几位年画老艺人都住在一起,李静森进门时,正看到大伙热火朝天地作画。

李静森如获至宝,她在霍家住了两天,详细了解了杨柳青年画的历史与现状。

“她叮嘱父亲,你们这个画庄千万不要散了,把过去倒闭作坊的老艺人组织起来,继续发展。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简介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杨柳青年画《春牛图》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

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起源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20公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

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

杨柳青年画的画样(粉本)有几千种。

到了清代中期全盛时期,杨柳青镇的戴廉增画店一年生产的成品就达2000件,每件500张,共达百万幅。

当时,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32个村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客络绎不绝,是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杨柳青年画走向衰落。

19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最大的“玉成号”画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向复苏。

解放后,周恩来总理还曾亲临视察并给画庄寄来急需的藤黄原料。

“文革”期间,杨柳青年画改为胶版印刷,传统工艺濒临绝迹。

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代传人霍庆有(霍玉棠之子)从20世纪80年代起,继承父志,利用近三十年的时间苦心钻研勾线、刻板、刷画裱等传统技艺,掌握了全套杨柳青年画工艺,成为天津一带唯一的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的杨柳青年画艺人,使得曾几近绝迹的木版手工绘制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

如今,“玉城号”画庄已建成为家庭博物馆,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人文景点。

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

杨柳青年画起源

杨柳青年画起源
杨柳青年画雕版
特点演变 清朝时,杨柳青的年画就已发展得十分完善了。 康乾时期,杨柳青年画的风格严谨,背景简洁, 注重人物神情的刻画。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齐 健隆、戴康增两位画师。嘉庆道光年间,杨柳青 年画的风格渐趋活泼,画面热闹,色彩丰富,背 景也各式各样。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年 画 。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反对个人崇拜,提 倡人人平等。所以,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 ,内容 包括花鸟鱼虫、走兽风景,惟独没有人物。正所 谓"瘪瓜子--没仁(人)"。
杨柳青年画特点
杨柳青年画取材内容极为广泛 ,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 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 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 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以及带有 时事新闻性质的题材等,不仅 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 贵的史料研究价值。以这些优 秀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 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 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 直延续发展至今。杨柳青年画 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形成 其艺术特点的条件也是多方面 的。其中较为显明突出的则是 表现在制作上。
蓬勃发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杨柳青年画走向衰落。19 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最大 的“玉成号”画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向复苏。解放 后,周恩来总理还曾亲临视察并给画庄寄来急需的 藤黄原料。“文革”期间,杨柳青年画改为胶版印刷 ,传统工艺濒临绝迹。 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 代传人霍庆有(霍玉棠之子)从20世纪80年代 起,继承父志,利用近三十年的时间苦心钻研勾线 、刻板、刷画裱等传统技艺,掌握了全套杨柳青年 画工艺,成为天津一带唯一的勾、刻、刷、画、裱 “五项全能”的杨柳青年画艺人,使得曾几近绝迹的 木版手工绘制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如今,“玉 成号”画庄已建成为家庭博物馆,成为吸引中外游 客的人文景点。

学画杨柳青年画作文

学画杨柳青年画作文

学画杨柳青年画作文一直以来,我对传统文化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杨柳青年画。

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亲手画出一幅精美的杨柳青年画。

这不,机会终于来了!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参加了一个杨柳青年画的学习课程。

一走进教室,满眼都是五颜六色的颜料和各种各样的画笔,墙上还挂满了精美的杨柳青年画作品,那细腻的线条、鲜艳的色彩,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

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了杨柳青年画的历史和特点。

原来,杨柳青年画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接下来,就到了实操环节。

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块木板和一张画稿,让我们先把画稿临摹到木板上。

我拿起铅笔,小心翼翼地开始描绘。

可这看似简单的线条,画起来却并不容易。

不是画得歪歪扭扭,就是比例失调。

我心里那个着急呀,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

好不容易把线条画好了,接下来就是刻板。

老师告诉我们,刻板可是个技术活,需要有耐心和细心。

我拿起刻刀,按照画稿上的线条开始刻。

这刻刀在我手里,就像个不听话的孩子,一会儿刻深了,一会儿刻浅了,一会儿又刻偏了。

我一边刻,一边不停地念叨:“小刻刀呀小刻刀,你能不能听话点呀!”逗得旁边的同学哈哈大笑。

刻完板,终于可以上色了。

我兴奋地拿起画笔,蘸上颜料,准备大显身手。

可没想到,这上色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颜色不是涂不均匀,就是涂到了外面。

我看着自己那“惨不忍睹”的作品,心里别提多沮丧了。

就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老师走了过来,他看了看我的作品,笑着说:“别着急,慢慢来。

你看,这里的颜色要淡一点,那里要深一点,这样才有层次感。

”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重新振作起来,一点一点地修改。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我的杨柳青年画终于完成了。

虽然和那些大师的作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看着自己亲手画出来的作品,心里还是充满了成就感。

著名年画产地[宝典]

著名年画产地[宝典]

著名年画产地中国著名年画产地天津杨柳青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创始于明代万历年间,盛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为北方年画中心。

杨柳青因富产杨柳而得名,该地交通方便,经济发达,人称北方的小“苏杭”。

“家家都会点染,户户全善丹青”,道出了杨柳青年画的盛况。

杨柳青年画制作精细,在中国民间年画中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并对河北武强、山东潍县、高密及陕西凤翔等地年画都产生一定影响。

其年画题材极为丰富,包括风俗、历史故事、戏曲人物、仕女娃娃等;其特点是受北方版画和院体画影响,构图饱满,工精细腻,有画、刻、印、描、开脸等多种工序,即以木版套印后,再加以手工开脸染衣,艺人们在人物的头脸衣饰等重要部位敷粉施金,融版印的遒劲与工笔重彩的典雅于一体,别具风貌。

苏州桃花坞年画苏州自古工商业繁荣、人文荟萃,据说明弘治时(公元1488年),画家唐寅(伯虎),曾在这里营建桃花庵,自此扬名。

明代即为全国雕版中心,画工和雕工结合,出现了精美的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年画始自明万历年间,在明末已形成完整独特的风格,清雍正、乾隆年间达到鼎盛,为江南木版年画艺术中心。

其艺术风格继承了明代金陵(今南京)和徽派版画的优良传统,以版刻套印者为精,画面精细、秀美、和谐,受西画影响较大;色彩上画善用粉红、粉绿等色,鲜明中含有雅致;题材包括历史故事、娃娃美人、风俗世事、建筑风景及小说戏文等,清代后期又流行了时装美女图和时事新闻画。

四川绵竹年画四川绵竹年画约起于明末清初,以门神、门童形式最富有变化。

制作上以画工勾染为主,即只用墨线版印出人物轮廓,再以笔蘸颜料手工填染衣物及开相。

画工有细活、粗活之分:工细者彩绘精细富丽,并采用勾金、花金、印金等技法对画面加以装饰;粗活者如“填水脚”,画工利用颜料碗中余色,粗笔填色,一气呵成,奔放洗练,颇有大写意之神韵,为绵竹年画之独特一种。

绵竹因过去交通不便,故年画风格受外地影响不大,保存了古代蜀中绘画特色,画面构图饱满,色彩单纯明艳,造型变形夸张,具有活泼诙谐的效果。

杨柳青年画艺术特色

杨柳青年画艺术特色

杨柳青年画艺术特色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

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取材内容极为广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

如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

其他题材包括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如《庄稼忙》、《庆赏元宵》、《秋江晚渡》、《携壹南村访旧识》、《新年多吉庆、合家乐安然》、《渔妇》以及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女子求学》、《文明娶亲》、《抢当铺》等,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

以这些优秀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发展至今。

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形成其艺术特点的条件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显明突出的则是表现在制作上。

一幅杨柳青年画,要经过勾、刻、印、画、裱五大工序。

勾,即勾勒轮廓;刻,即将勾成的轮廓刻成版样;印,即将版样印在纸上;画,即在纸上的轮廓描绘涂彩;裱,即将成形的图画装裱起来。

每一幅画都要画师艺人亲自动手,画每一幅画都是一次独立的创作。

奇异的是,通常人们画画都是坐在凳子上伏在桌子上,单杨柳青年画却是要站立在地上往"门板"上画,画室里安了一排可以随意开合的门板,人们叫它"画门子",印上了轮廓的宣纸贴在上面,作画的人就站在画门子前面一边画一边端详,一边端详一边画,啥时端详的感觉完美了,啥时收笔,一幅画下来,少则三天五天,多则十天半月,这叫一个工夫,杨柳青人心性细腻有耐力,不怕推敲反复,也不怕推倒重来,敬艺术如敬神圣,一丝不苟虔诚有佳,这也是杨柳青年画活儿绝的原因。

杨柳青年画说课稿

杨柳青年画说课稿

杨柳青年画说课稿摘要:一、引言1.杨柳青年画的背景介绍2.杨柳青年画的艺术价值二、杨柳青年画的起源和发展1.杨柳青年画的起源2.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历程3.杨柳青年画的代表作品三、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1.独特的绘画技法2.寓意丰富的题材3.浓厚的地域特色四、杨柳青年画的意义和影响1.民间艺术的瑰宝2.传统文化的传承3.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和启示五、杨柳青年画的传承与创新1.传承杨柳青年画的技艺2.融入现代元素,实现创新3.杨柳青年画在当代的发展和应用正文:一、引言杨柳青年画,是我国著名的民间绘画艺术,源于天津市杨柳青地区。

它以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题材,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

杨柳青年画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杨柳青年画的起源和发展杨柳青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它起初是作为年画而流传于民间,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绘画艺术。

在清朝至民国时期,杨柳青年画进入了繁荣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民间画家。

建国后,杨柳青年画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如今,杨柳青年画已经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

三、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杨柳青年画以其独特的绘画技法、寓意丰富的题材和浓厚的地域特色,在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

其绘画技法包括勾勒、渲染、皴擦等,既写实又具有装饰性。

题材方面,杨柳青年画既有传统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也有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品,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杨柳青年画还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反映了天津地区的风土人情。

四、杨柳青年画的意义和影响作为民间艺术的瑰宝,杨柳青年画承载了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它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

杨柳青年画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同时,杨柳青年画作为一种优秀的民间艺术,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五、杨柳青年画的传承与创新为了传承和发扬杨柳青年画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我们应该致力于传承其技艺,培养新一代的民间画家。

杨柳青年画起源说

杨柳青年画起源说

杨柳青年画起源说晨曲杨柳青年画到底起源于什么年代,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已故杨柳青镇文史家王鸿逵先生曾在《西青文史》撰文说:“杨柳青年画起于明代。

相传在元朝末年,顺帝失政,战乱四起,有一位会雕刻的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见这里梨枣树木很多,适合刻版印刷门神纸马年画,便定居下来开始经营。

”王老先生在文中用的是“相传”二字,说明是听人传说,并没有史料依据。

后来,宋洪升、王开元二先生有文章说:“北宋时期有《东京梦华录》一书,上面记载‘东京近岁时,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回头禄马、天行帖子等’。

”这分明就是早期的年画产品,民间过年时用来张贴用的。

这是引子,主要用意在下,“1126年,金兵攻破汴梁,掳徽、钦二帝,尽抢图书、珠宝及大批百工艺人北返,为他们所用。

”也就是说,属于“百工艺人”的年画艺人也在被掳之列。

“这样,一部分艺术人才被分转到山西、河北等地。

”“朱元璋入主中原后,到永乐初年,多次迁山西农民和手工业者充实京津一带,有些年画艺人来此,见杨柳青地方梨枣成林,又多蒲苇,是雕刻木版和造纸的好材料,便经营起门神纸马作坊来。

”此文给我们提供了两个信息:一,杨柳青年画的起源是明朝初年,也就是永乐年间大移民后就开始了;二、这一年画内容门神纸马是从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传到山西、河北,至明朝初年又传到杨柳青的。

著名中国艺术研究家、收藏家,对杨柳青年画研究最权威的学者王树村先生也曾说过“北宋画传杨柳青”的话。

由此可知,杨柳青年画的传承渊源应该与北宋都城东京汴梁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西青区志》上说,“杨柳青年画起源于明代。

杨柳青镇附近村庄盛产杜梨木,适于刻版,因之乡民刻印门神、灶王、钟馗、天师、月宫图之类逢年过节出售,已补生计。

明永乐十三年,南运河开通,地方日渐繁荣,习此艺者渐增。

”《杨柳青镇志》上的说法与《西青区志》的说法完全一致。

邢富贵先生曾撰文说:“杨柳青年画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始于明末崇祯年间。

”也有人说始于元朝末年。

还有人说杨柳青年画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代传人霍 庆有
从20世纪80年代起,继
承父志,利用近三十年的时 间苦心钻研勾线、刻板、刷 画裱等传统技艺,掌握了全 套杨柳青年画工艺,成为天 津一带唯一的勾、刻、刷、 画、裱“五项全能”的杨柳 青年画艺人,使得曾几近绝 迹的木版手工绘制的杨柳青 年画得以复苏。如今,“玉 成号”画庄已建成为家庭博 物馆,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
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杨柳青年画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 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尤以直接 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 题材为特点。如年画《连年有余》,画 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 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 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 流传。杨柳青年画取材内容极为广泛, 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 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 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以及带有 时事新闻性质的题材等,不仅富有艺术 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
年画的历史
之商店“柳5生时本最年这致乐卖镇于画天有 乡客鳞家青0产期)为画里的年,,雕产津着 。 络次家全0的,有风从的纸间镇逢刻生市6 绎栉会镇张成杨几行清绘张,上年的于西0 不比点连,品柳千。代画、大的过民元20 绝,染同共就青种杨雍艺水运人节间末0年 ,店,附达达镇。柳正术彩河争就艺明公历 是中户近百2的到青、得运重相刻人初里史 名画户的万0戴了年乾到到新模些避,)的 副样善3幅0廉清画隆发了疏仿门难当的杨 其高丹0。0增代的至展杨通。神来时民柳 实悬青多当件画中画光。柳,到、到有间青 的,”个时,店期样绪杨青南了灶杨一木( 绘各,村,每一全(初柳,方明王柳名版位 画地画子杨件年盛粉期青使精永出青长年于 ,
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 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 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 法,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 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 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 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 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杨柳青年画 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 材的独特风格。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 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 “南桃北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